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错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6: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错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错误》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时的心情变化过程,是用现代语言写就的闺怨诗。由于它从古诗词里汲取了很多养分,所以意象丰富多彩,情感深婉含蓄。因此,在教学《错误》时,我采用了引用古诗词来品味意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诗的氛围里鉴赏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认识到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揣摩诗中体现的人物细腻的情感心理。 2.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3.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作者(郑愁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名字呢?

(介绍作者:台湾诗人,原籍河北省,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从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到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

二、朗读,背诵,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注意语调、语速。像“走过”“开落”“向晚”“紧掩”“过客”等,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如“走———过”“开———落”。)

2.背诵 3.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高潮在哪里?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

②“错误”是因谁而起的呢?

(一是因“女子”而起。“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女子产生了错觉,误会了,因而空欢喜一场。一是因“我”而起。女子另有所盼。在“她”眼中,“我”不是她的“归人”,而“是一个过客”,所以她“窗扉紧掩”“春帷不揭”。“我”以为“我达达的马蹄”会叩开她的窗扉,掀开她的春帷。“我”这种错觉,让自己空欢喜一场。)

③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

(因为“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女子内心的沉寂,在她心中激起了涟漪,给了她片刻的惊喜和欢愉。另一方面,“我”的心也产生了悸动,产生了欣悦之情。)

三、品味意象,拓展画面,体会思妇的情感。

(一)学习③李益《汴河曲》:“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④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东风不来”是不是好事呢?

(“东风不来”,是舍不得女子见柳伤情。举例: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作者把女子的心比作“小小的寂寞的城”,这座“城”有什么特点?“城”中的这位女子会干些什么呢?

(这是一座愁城。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城中人百无聊赖,茫然无着落。引导学生推想:她也许在绣鸳鸯枕,绣合欢扇,打同心结缝制寒衣;也许在对镜梳妆或抛梭织布,但都没有好兴致。———引古诗: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5.你的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向晚”暗示了什么?这青石的街道通向何处?这位女子又立在何处?

(引导学生推想:“向晚”暗示了“青石的街道”在黑暗中无止境地向前延伸,而女子的心也渐渐地灰暗沉重起来。女子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那惆怅、那失落、那痛苦,随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的无限延伸而加重。举例:①李商隐《乐游原》。②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6.“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女子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推想:①“跫音不响”,没指望了。②春恨长。举例: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③怕看明月,明月恼人。举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不愿看落花,感叹美人迟暮。举例: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时夜已经很深了,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一点声息也没有。不得已,这位女子关上了窗户,放下了窗帘,熄灭了灯火。但并没有睡下,只是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沉思默想,一个人咀嚼着寂寞、痛苦和失望。)

(三)学习街道上。可是当她跑到了街口,马蹄声已远,人已不见了。留给她的是痛苦、失望和怨恨。日思夜盼的“他”啊,究竟在哪儿呢?这时便情不自禁地埋怨起那个“他”来了。———举例: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时她可能无意中抬头瞥见了空中的明月,于是心中的怨气更大了。———举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错误》这首诗,认识到了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懂得了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借古诗词来品味意象,同时还巩固了已学的古诗词,接触了未曾学的古诗词,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希望大家课后多读古诗词,以提升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五、作业

1.想像一个片段,描写诗中思妇的心情。

2.课后搜集描写宫怨或闺怨的古诗词,然后熟读成诵。

3.有条件的话,读读《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面对错误》作文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