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5 08:01:4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 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二)整体感知 1.导人新课

导语设计: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杨牧曾说过:“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活动设计1]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补充或纠错。结合多媒体展示,了解我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要点归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清晨,都甩干了久积笔端的血水、泪水,蘸饱欢乐的酒浆,写起光明之歌,解放之歌,建设之歌”,写起共和国的颂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政治对诗的过多影响,特别是“*”的发生,给共和国新诗以极大的打击。到了新时期,新诗好似山洪狂啸,春花怒放,极一时之盛。

作为新生力量的第三代创作群,如舒婷、顾城、杨炼,他们的诗像夹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使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诗歌创作蔚为壮观。 [活动设计2]学生介绍作者郑愁予,教师相机补充。 要点归结: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袭取古典诗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问题设计]诗题中“错误”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述这首诗隐含的故事。 (先自由读全诗,再齐读,亦可设计为教师配乐范读(或使用磁带)。思考研讨。) 要点归结: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三)目标完成过程

[活动设计]品读全诗,根据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诗中“我”与“你”的形象的理解及表达情感的把握。 (品读诗句——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小结) 要点归结:

这是一个半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各自表述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我”也可以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感。(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空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朗读指导:要把握住主人公的心情:久盼无音讯的失望、孤寂,听到马蹄声时的喜悦、充满希望,再听马蹄声渐去渐远的失落。辅之以适当的技巧处理,尝试朗读。 (四)总结扩展 [总结]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推荐第2篇:《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错误》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时的心情变化过程,是用现代语言写就的闺怨诗。由于它从古诗词里汲取了很多养分,所以意象丰富多彩,情感深婉含蓄。因此,在教学《错误》时,我采用了引用古诗词来品味意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诗的氛围里鉴赏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认识到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揣摩诗中体现的人物细腻的情感心理。2.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3.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作者(郑愁予)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名字呢?

(介绍作者:台湾诗人,原籍河北省,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从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到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

二、朗读,背诵,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注意语调、语速。像“走过”“开落”“向晚”“紧掩”“过客”等,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如“走———过”“开———落”。)

2.背诵 3.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高潮在哪里?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

②“错误”是因谁而起的呢?

(一是因“女子”而起。“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女子产生了错觉,误会了,因而空欢喜一场。一是因“我”而起。女子另有所盼。在“她”眼中,“我”不是她的“归人”,而“是一个过客”,所以她“窗扉紧掩”“春帷不揭”。“我”以为“我达达的马蹄”会叩开她的窗扉,掀开她的春帷。“我”这种错觉,让自己空欢喜一场。)

③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

(因为“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女子内心的沉寂,在她心中激起了涟漪,给了她片刻的惊喜和欢愉。另一方面,“我”的心也产生了悸动,产生了欣悦之情。)

三、品味意象,拓展画面,体会思妇的情感。

(一)学习③李益《汴河曲》:“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④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东风不来”是不是好事呢?

(“东风不来”,是舍不得女子见柳伤情。举例: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作者把女子的心比作“小小的寂寞的城”,这座“城”有什么特点?“城”中的这位女子会干些什么呢?

(这是一座愁城。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城中人百无聊赖,茫然无着落。引导学生推想:她也许在绣鸳鸯枕,绣合欢扇,打同心结缝制寒衣;也许在对镜梳妆或抛梭织布,但都没有好兴致。———引古诗: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5.你的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向晚”暗示了什么?这青石的街道通向何处?这位女子又立在何处?

(引导学生推想:“向晚”暗示了“青石的街道”在黑暗中无止境地向前延伸,而女子的心也渐渐地灰暗沉重起来。女子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那惆怅、那失落、那痛苦,随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的无限延伸而加重。举例:①李商隐《乐游原》。②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6.“春帷不揭”“窗扉紧掩”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女子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推想:①“跫音不响”,没指望了。②春恨长。举例: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③怕看明月,明月恼人。举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不愿看落花,感叹美人迟暮。举例: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时夜已经很深了,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一点声息也没有。不得已,这位女子关上了窗户,放下了窗帘,熄灭了灯火。但并没有睡下,只是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沉思默想,一个人咀嚼着寂寞、痛苦和失望。)

(三)学习街道上。可是当她跑到了街口,马蹄声已远,人已不见了。留给她的是痛苦、失望和怨恨。日思夜盼的“他”啊,究竟在哪儿呢?这时便情不自禁地埋怨起那个“他”来了。———举例: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时她可能无意中抬头瞥见了空中的明月,于是心中的怨气更大了。———举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错误》这首诗,认识到了诗歌创作中意象构造的重要性,懂得了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借古诗词来品味意象,同时还巩固了已学的古诗词,接触了未曾学的古诗词,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希望大家课后多读古诗词,以提升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五、作业

1.想像一个片段,描写诗中思妇的心情。

2.课后搜集描写宫怨或闺怨的古诗词,然后熟读成诵。

3.有条件的话,读读《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推荐第3篇:《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中内容,品析文中的意象。

3、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的感情变化。

4、、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平。

5、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体会郑愁予的才华。 美育目标:体会郑愁予诗歌中浓郁的古典美,清新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了解“思妇词”“游子谣”等传统题材。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对比阅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李清照在她的词《一剪梅》中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常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化开;儿家门户重要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

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现任耶鲁驻蛸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5年中关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主要成员。1968年,应邀赴美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第二年转至耶鲁大学。

三、整体感知诗意。

1、师范读诗,生边听边思考。

2、问:听完了诵读,我想你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副图画,构想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图画?(本诗写了2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待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失望”。)

四、研讨新课。

1、了解此诗题目为“思妇词”。①齐读课文,思考:本题为《错误》,这是一个怎样的错误呢?(女子痴痴地等待,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我”的出现打扰了深院中的女子。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思夫不得,少妇便心生哀怨。“正说反说,俱是消瘦”)因此,此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②如何讲“思妇”?(妻子思念外出的远游的丈夫)。

③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哪里?既然是错误,又何谈美丽?(错误在于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④写“思妇”的意象又有哪些呢?莲花(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音(不响),春帏(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街道向晚

二、论古诗词。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出现过,在其他人的一些诗词作品中也有所表现。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首词的“美丽的错误” 齐背温庭筠《梦江南》。

问 :在此词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急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三、再次齐读课文,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寂。

四、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那些呢?

文中不仅写出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期待,也写出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析出了幽闺之哀怨,还写出了羁旅的苦愁,也就是说诗中所写的事不仅发生在两夫妇间,还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上。

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命名,即“游子谣”。齐背《天净沙秋思》

所以,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不仅写出了闺怨的“思妇”还写出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首游子谣。

五、解度诗作。

1、“打”与“向晚”如何解释?打---从;向晚---接近傍晚

2、“我”和“你”分别是什么?各以什么为证,找出文中的语句?并用一个字概括。“我”——游子 “你”——闺中思妇 “等”

3、第一节和第二节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将它传达出来。(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的纯洁如莲花般的思妇的容颜,也在痴情的等待中衰老了。“开落”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时光漫长。)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收集“游子”。“思妇”诗词。

推荐第4篇:《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②、把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开发学生对《错误》的不同情感体验,互助合作进行多元解读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教学难点:

对“美丽的错误”的理解(包括其字面意义及多元解读)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导析法 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课件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至今婉约仍被人们

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 “轻巧清隽”、“ 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1、找一名学生读“课下注释”

2、教师补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几经辗转,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1、教师范读

2、明确字音:

跫qióng帷wéi扉fēi

3、学生齐读

4、提问:这是一首抒情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大家听听?

①一名学生转述

②其他学生自由补充

③教师归纳总结

这首诗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继承的是中国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只是将这一主题用现代语言表现出来了。它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它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向晚的街上

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掩。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的希望。但是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摘自《教学用书》)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具体赏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①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②教师明确:

a、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既是归人;

b、“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

c、“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①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②教师明确:

a、女子以为,“达达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

兴奋起来,所以说“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 b、“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c、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六、妙用修辞

1、学生齐读,讨论前奏中比喻的妙用。

2、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七、课堂小结,再读诗歌(教师、学生齐读)

小结:

《错误》中的“错误”是由谁造成的?是过客还是思妇?

将两种切入点相互参照补充,丰富和圆满诗作的蕴含。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思考课后练习一

附: 参阅书目:

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

推荐第5篇:错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四课《错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把握诗中所蕴涵的细腻感情。 【教学重难点】

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清照有一首词《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 蒋维翰有一首诗《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成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三、诵读课文 整体把握诗意

1、第一节:“我打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首节是结局的倒叙,写的是女子盼情人归而不得的失望情态,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将读者迅速引进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中。结构上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匆匆,长句揭示思妇等待悠悠。

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此处用了倒装的比喻,强调“开落”。在音节上,“过”“落”押韵,音韵和谐;意义上,不仅比喻思妇容貌美丽,品行高洁,还强调了脸上的悲喜动作,化静为动。此外,“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莲”谐音“怜惜、怜爱”的“怜”。赏析第一节,我们仿佛看到,在“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马蹄敲过,思妇美丽而哀伤的容颜如莲花盛开又凋落,惹人爱怜。

2、第二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本节写的是思妇等待的寂寞心情。诗人用“东风”、“柳絮”、“春帷”这些中国古诗词中积淀很深的传统意象,描摹出无形的寂寞。第

二、第四个比喻句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刻画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在这节诗中,诗人用“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有助于音调的和谐,又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

思考:春天应该是充满勃勃生机,为何说“柳絮不飞”、女子面对大好春光竟然“不揭”“春帷”呢?

明确:“东风”、“跫音”暗指被等的人,“柳絮”、“春帷”暗指等待中的思妇。柳絮无风不舞,这个意象与亲人不归,女主人公久久等待的心情暗合。此外,诗人用“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两个比喻含蓄深婉地表现思妇内在的心情,凸现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她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她在苦苦地守侯心目中的“归人”出现。

3、第三节:“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三节是“我”的剖白,一反上一节的含蓄委婉,直接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以是非判断的语气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心理。在直白式的宣告中,同时又潜藏着伤感与无奈。

以“美丽”为定语修饰“错误”是备受称赞的奇语。矛盾的句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思和意蕴,具有一种错位的美学意义,使主题更有表现性,更能打动读者。

思考: ⑴ “错误”指的是什么?为何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1“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2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

对思妇而言: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她希望,笑脸如莲花般盛开,美丽动人;她惊喜不已,生活中有了涟漪。

对过客而言:看到了美丽的容颜的开放和凋落,心中有抱歉和怜惜,同时也勾起他对故乡、家人的思念,激发一系列美好的情感……

2、诗中写了哪两个形象?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打江南经过的过客、一位游子。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

3、本文写了哪一件事?

思妇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产生了过客就是思妇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7、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①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②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四、分析品读,归纳写作特点

1、音韵和谐:

“走过”的“过”与“莲花的开落”的“落”,构成押韵;“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晚”与“小小的窗扉紧掩”中的“掩”,构成押韵。诗中的四个否定词“不来”“不飞”“不响”“不揭”,两两相对。此外,诗中还用了两处叠词“小小的”,充满了跳跃的节奏感。

2、结构美:

⑴ 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写: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马蹄。

⑵ 倒装:开头两句采用倒叙式的写法,使得诗歌诗意盎然。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

二、第四个比喻句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怀人的内心世界。

⑶ 对称:第二节的五句诗以中间一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轴,句式两两相同;

一、三节各两句,构成形式上的对称,视觉上有种建筑美。

3、语言美:

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意象具有浓浓的古典情韵,表现手法融合了传统与西方特色。“莲花”、“江南”、“东风”、“柳絮”、“春帷”之类的意象或词语,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使得诗歌婉转清新,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习题。

2、拓展阅读郑愁予的《客来小城》,与《错误》作比较,写一段品析文字。

客来小城

三月临幸这小城 春的事物堆缀着…… 悠悠的流水如带

在石桥下打着结子的,而且 三月的绿色如流水……

客来小城,巷子寂静

客来门下,铜环的轻叩如钟

远天飘飞的云絮与一阶落花…… 【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容颜憔悴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美丽的错误──等待 惊喜 失望

推荐第6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话,请看大屏幕,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指名读)

师:听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几句话都是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师板书:错误)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错误总象甩也甩不掉的尾巴伴随着人的一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不论你愿不愿意,错误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我们的错误》,(课题补充完整)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生齐读。)

师:这是一首外国诗歌,作者沙班·罗伯特是坦桑尼亚的小说家,语言学家。(课件出示)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诗歌的方法。(课件出示)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师:指名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从诗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谁来把你从诗中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我知道了人都会犯错误。

生2:我知道错误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一错再错,二是,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生3:我知道了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只是他们没有被错误吓倒,而是爬起来重新上路。

生4:我了解到把错误读懂,我们就会成熟。

师:同学们自己读诗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了不起。这首小诗总共有四个小节(出示课件)

师:我们再来细读课文,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师:请全体女同学读第一小节。大家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学习击鼓和练习舞蹈都会出错。

师:不错。“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句中的“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什么?(课件出示)

生:“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人生中的错误。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出示)

生活中除了这两种常见的错误,你还犯过什么错误?

生1:我上课时爱开小差,有时需要老师和同学提醒我,我才能集中注意力。

师:自制能力有点差„„

师:作者虽然只举了两种错误,却让我们从中联想到了自己的许多事情,这些错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师:好,你说了一个陈述句。看诗中用什么语气说明这一点的?(出示)

生:反问语气。

师:能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 生: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 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积极的改正。 师:你是在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二小节中知道的,“知道错了,不难把错误根除”,就是让我们知错就改。

生: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在什么情况下,“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呢?(课件出示)

生: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却不自知,或者不去面对,不接受教训,不去改正,那么“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只有我们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失败才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都能勇于承认错误,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师:那么天才、伟人会犯错误吗?你在哪一小节中找到答案的,(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你知道哪个“天才、伟人”的错误吗?

生:我知道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 师:你知道的真多,他们又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齐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 师:可怕的是什么呢?(生答)

课件出示: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这句话我们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可以,错误不可怕,错误地对待错误才可怕。(出示)

师:“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天才伟人也犯错误,只是(出示,引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了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你能用“畏缩不前”说一句话吗?

生: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列宁勇于承认错误,李白勇于改正缺点,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们深深地知道(引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并背诵这一句。

师:如果错误地对待错误就会造成“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 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错误地对待错误吗?

生: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还嫁祸给别人。 师:错误地面对错误会怎样呢?

生:错误地面对错误,就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 生:那样我们就会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会走错路的。 师:是啊,你们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这真是太好了。

总结: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如影随行,请不要害怕,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我们要正确面对错误,最后有勇气改正错误。正如沙班·罗伯特所感叹:上好人生这一课,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师:谁能来读读课文第4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细细研读。 生: “读懂错误”我们才会成熟,才能不会糊涂。

师:再细读第四小节。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在这一小节里,每一句的最后和下一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生读)

生:我发现,每句的句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是同样的话。

师:是啊,上句尾与下句首的重复,这也是本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作者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我们就会走向成熟。

生2:他担心年轻人不能正确面对错误。

生3:听了这话,我不再害怕犯错,犯错之后我要积极改正。„„ 师:你们的感悟能力很强。你觉得诗人此时好像我们身边的什么人?(长者)此时的叮嘱比前几个小节,你觉得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吗?

生1: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语重心长了。

生2: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温和,更加委婉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当成诗人,语重心长地来细细叮嘱。(课件出示)

小结: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歌唱:告诉我们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师: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师:我们再来读读诗作,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来。 师: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件出示:(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生1: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地里去拔过萝卜。后来妈妈知道了,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

师:你能知错就改,真是个好孩子。

生2:有一回,我和几个伙伴比赛扔石子,结果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后来我们跑了。我现在知道那时我们做错了,我今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的改正错误。

师总结:说的非常正确,正如谚语所说的“不怕百战失利,只怕灰心丧气”,对待错误我们不应该灰心畏缩不前,更不应该固执地错上加错,如菲力普斯所言:“失败是一种教训,它是情况好转的第一步。”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然后重新上路,成功属于我们!

出示名言积累。

推荐第7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5.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错误总象甩也甩不掉的尾巴伴随着人的一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不论你愿不愿意,错误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我们的错误》,(课题补充完整)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生齐读。)

这是一首外国诗歌,作者沙班·罗伯特是坦桑尼亚的小说家,语言学家。

二、学习课文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诗歌的方法。(课件出示)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师:指名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从诗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谁来把你从诗中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汇报)

师:同学们自己读诗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了不起。这首小诗总共有四个小节

师:我们再来细读课文,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师:请全体女同学读第一小节。大家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发言 师:不错。“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句中的“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什么?(课件出示)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出示)

生活中除了这两种常见的错误,你还犯过什么错误? 自由发言 仿写一节

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积极的改正。

师:你是在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二小节中知道的,“知道错了,不难把错误根除”,就是让我们知错就改。

生: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在什么情况下,“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呢?(课件出示)

生: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却不自知,或者不去面对,不接受教训,不去改正,那么“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只有我们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失败才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都能勇于承认错误,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师:那么天才、伟人会犯错误吗?你在哪一小节中找到答案的,(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你知道哪个“天才、伟人”的错误吗?

生:我知道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 师:你知道的真多,他们又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齐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 师:可怕的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这句话我们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可以,错误不可怕,错误地对待错误才可怕。(出示) 师:“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天才伟人也犯错误,只是(出示,引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了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你能用“畏缩不前”说一句话吗?

生: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列宁勇于承认错误,李白勇于改正缺点,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们深深地知道(引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并背诵这一句。

师:如果错误地对待错误就会造成“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 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错误地对待错误吗?

生: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还嫁祸给别人。 师:错误地面对错误会怎样呢? 生:错误地面对错误,就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 生:那样我们就会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会走错路的。 师:是啊,你们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这真是太好了。

三、总结

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如影随行,请不要害怕,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我们要正确面对错误,最后有勇气改正错误。正如沙班·罗伯特所感叹:上好人生这一课,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师:通过学习,你们对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错误还可能是什么?出示小练笔:

错误是弯曲的小路啊,每个人都要踏实地走好。 错误是(

),每个人都要好好把舵。 错误是一本无字的书,(

)。 错误是(

) ,(

)。

推荐第8篇:《错误》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对比鉴赏诗歌的一些写作技法。

教学设想:对比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四首唐代闺怨诗和宫怨诗,总结其特点

1.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2.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3.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红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阑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诗、宫怨诗的特点:含蓄,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鸟虫鱼、庭院、夜色、月色、高楼、树草等冷景。

三.对比学习《错误》

1.提问:有人说,此诗当属于欧洲现代派诗歌,有人认为此诗继承的还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你怎么评价?

提示,我们可从主体和意象及其写作技法分析。

2.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不同,通过朗读来理解。

3.诗歌的标题很有新意,它妙在何处?

明确:它概括了女子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4.总结诗歌技法:结构上双线结构----纵线: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江雪》;横线:倒叙结构。语言上----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四.作业

推荐第9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篇1:《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话,请看大屏幕,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指名读)

师:听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几句话都是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师板书:错误)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错误总象甩也甩不掉的尾巴伴随着人的一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不论你愿不愿意,错误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我们的错误》,(课题补充完整)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生齐读。)

师:这是一首外国诗歌,作者沙班·罗伯特是坦桑尼亚的小说家,语言学家。(课件出示)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诗歌的方法。(课件出示)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师:指名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从诗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谁来把你从诗中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我知道了人都会犯错误。

生2:我知道错误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一错再错,二是,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生3:我知道了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只是他们没有被错误吓倒,而是爬起来重新上路。

生4:我了解到把错误读懂,我们就会成熟。

师:同学们自己读诗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了不起。这首小诗总共有四个小节(出示课件)

师:我们再来细读课文,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师:请全体女同学读第一小节。大家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学习击鼓和练习舞蹈都会出错。

师:不错。“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句中的“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什么?(课件出示)

生:“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人生中的错误。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出示)

生活中除了这两种常见的错误,你还犯过什么错误?

生1:我上课时爱开小差,有时需要老师和同学提醒我,我才能集中注意力。

师:自制能力有点差?? 师:作者虽然只举了两种错误,却让我们从中联想到了自己的许多事情,这些错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师:好,你说了一个陈述句。看诗中用什么语气说明这一点的?(出示)生:反问语气。

师:能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

生: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 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积极的改正。

师:你是在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二小节中知道的,“知道错了,不难把错误根除”,就是让我们知错就改。

生: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在什么情况下,“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呢?(课件出示) 生: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却不自知,或者不去面对,不接受教训,不去改正,那么“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只有我们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失败才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都能勇于承认错误,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师:那么天才、伟人会犯错误吗?你在哪一小节中找到答案的,(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你知道哪个“天才、伟人”的错误吗?

生:我知道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 师:你知道的真多,他们又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齐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 师:可怕的是什么呢?(生答)

课件出示: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这句话我们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可以,错误不可怕,错误地对待错误才可怕。(出示)

师:“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天才伟人也犯错误,只是(出示,引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了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你能用“畏缩不前”说一句话吗?

生: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列宁勇于承认错误,李白勇于改正缺点,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们深深地知道(引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并背诵这一句。

师:如果错误地对待错误就会造成“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 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错误地对待错误吗?

生: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还嫁祸给别人。

师:错误地面对错误会怎样呢?

生:错误地面对错误,就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

生:那样我们就会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会走错路的。

师:是啊,你们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这真是太好了。

总结: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如影随行,请不要害怕,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我们要正确面对错误,最后有勇气改正错误。正如沙班·罗伯特所感叹:上好人生这一课,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师:谁能来读读课文第4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细细研读。 生: “读懂错误”我们才会成熟,才能不会糊涂。

师:再细读第四小节。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在这一小节里,每一句的最后和下一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生读)

生:我发现,每句的句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是同样的话。

师:是啊,上句尾与下句首的重复,这也是本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作者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我们就会走向成熟。

生2:他担心年轻人不能正确面对错误。

生3:听了这话,我不再害怕犯错,犯错之后我要积极改正。?? 师:你们的感悟能力很强。你觉得诗人此时好像我们身边的什么人?(长者)此时的叮嘱比前几个小节,你觉得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吗?

生1: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语重心长了。 生2: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温和,更加委婉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当成诗人,语重心长地来细细叮嘱。(课件出示)

小结: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歌唱:告诉我们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师: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师:我们再来读读诗作,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来。

师: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1: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地里去拔过萝卜。后来妈妈知道了,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

师:你能知错就改,真是个好孩子。

生2:有一回,我和几个伙伴比赛扔石子,结果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后来我们跑了。我现在知道那时我们做错了,我今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的改正错误。

师总结:说的非常正确,正如谚语所说的“不怕百战失利,只怕灰心丧气”,对待错误我们不应该灰心畏缩不前,更不应该固执地错上加错,如菲力普斯所言:“失败是一种教训,它是情况好转的第一步。”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然后重新上路,成功属于我们!

出示名言积累。

篇2: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错误》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5、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分组采访身边最敬佩的人是怎样看待错误的。要求定好采访对象,拟好采访提纲,再做好采访记录,最后全组讨论写好采访后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前节课学到了成吉思汗正确的面对错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我们的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

3、四人小组练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各组比赛读文。

2.各学习组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课堂达标

1、选诗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写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写写自己学了诗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怎样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正错误。

3、作品交流。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积集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

推荐第10篇:《面对错误》作文教学设计

《面对错误》作文教学设计

执教者:陈 云

习作目标:

1、反思在自己身上的错误,自拟题目。

2、学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3、学习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深化主题。

4、学习在记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5、学习细节描写。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出示主题。

1、齐读格言:

吃一堑,长一智。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师小结: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同学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犯错,只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就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罗列素材。

1、今天,我们一起来面对错误,把自己最难忘的、对自己有深刻教训的错误说出来。

2、读一读这些词语,这些词语也许会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沉浸在某一件错误的事情当中。

一、两个你最有感触的,写下来。伴音乐,学生思考三分钟。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3、你选择的是哪些词,能简单说说是一件什么事情吗?(学生汇报)

4、像这位同学这样,把你回忆中那件令你感到惭愧、内疚或是自责的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用上以上的词语。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学生练写)

5、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写下的那一句话。(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评价)选择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提问:如果让你把这件事详细地写下来,让你作文打动人心,让读者从你作文也能吸取经验教训,你觉得可以怎样来写? 相机出示:

▲犯错误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详略分明。 ▲写出自己在犯错误时、犯错误后的心理活动。 ▲适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性格。

▲调动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出生动、有个性的作文。

三、品读细节,学写细节

1、丁丁写了一篇名为《作弊》的作文,正请冬冬给他修改,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丁丁的原文:

“胡马大宛名,(

)。”看到这个填空题,我傻眼了,因为“风棱瘦骨成”的“棱”字不会写,我就偷偷地翻开书抄下了“棱”字。 冬冬的修改稿:

“胡马大宛名,(

)。”看到这个填空题,我傻眼了。因为“风棱瘦骨成”的“棱”字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咳,只怪平时读书不认真。我偷偷地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他们都在埋头苦干。不如——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抄书吧,就一个字而已,如果我连这样最基本的题目都做不出来,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肯定会说:“怎么回事,一个好学生连生字都没有过关!”我瞟同桌一眼,还好,她正低头专心答题。我悄悄地打开抽屉里的语文书,迅速翻到《房兵曹胡马》这一课,飞快地扫描到“棱”字,疾速在试卷上写上,又轻轻地把书合上。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我再一次扫视周围的同学,他们仍旧在认真答题。我松了一口气,继续做后面的题目。

2、冬冬改得好吗?你觉得她的修改稿好在哪里?(学生交流)

3、老师认为:生活中的快乐,我们可以共享,而记忆中的错误、教训却可以共勉。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那个真实的故事,好吗?

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写作素材中的一个片断写下来,看谁的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心。 (每个孩子8分钟时间)

四、交流赏析,会改“错误”

将学生写好的二至三篇作文用投影仪投影出来,集体赏析、评改。

边听边思考:他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你觉得哪儿还写得不够好?能帮帮他吗?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课我们知道这次作文该写什么,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还知道怎样进行细节描写。下一节课同学们再继续写这篇作文。

《面对错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单元内容,明白错误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免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2. 回顾自己所犯的错误,能把事情说清楚,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3.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整个事件过程写下来,写清楚,并学会修改习作。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不久,对习作还不能很好的掌握。积累的词语句子也还不多,需要老师好好的引导。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先说后写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自己要写的题材,能把整个事件写清楚。 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入。

1.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误,我们分别知道了哪些名人,他们是怎样面对错误的?

2. 出示关于错误的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3.师小结:天才伟人也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怎样面对错误。

二.学生畅说自己所犯的错误。

1.仔细回想一下,你曾经犯过最为严重的错误是什么?你是怎样面对的?

2.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曾经的错误。 三.个性表达,会写“错误”。

1.师:老师认为生活中的快乐,我们可以共享,而记忆中的错误、教训却可以共勉。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那个真实的故事,好吗?

(1)你准备为你的故事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2)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写好? 指名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错误来写。

▲犯错误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详略分明。 ▲写出自己在犯错误时、犯错误后的心理活动。 ▲适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性格。

▲调动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出生动、有个性的作文。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赏析,会改“错误”。 将学生写好的二至三篇作文用投影仪投影出来,集体赏析、评改。

1.边听边思考:他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你觉得哪儿还写得不够好?能帮帮他吗? 2.交流反馈,赏析评改

(引导学生从拟题、选材、构思、语言,尤其是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赏析评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3. 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2.准备下次上课开展“佳作赏析”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面对错误”的习作练习,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去找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习作。学生也知道了该怎样抓住事情的六要素来记叙一件事情,并做到祥略得当。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这次习作通过学生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兴趣。但这次习作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如何引导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深入细致的描写。这是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应该加强的。

第11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理解“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的深刻含义。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拓展阅读、更加明确正确面对错误的重要性。能在理解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如何正确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理解“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的深刻含义。

难点:认识如何正确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人生。

跟老师一起学:

、订正读音。

注意:曲曲折折、畏缩不前

2、自由读文,加深对的理解。

3、思考诗中哪些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第一小节:学习“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时可叫学生模仿句式联系实际再说几句。以便进一步体会“谁又能不犯错误。”

第二小节:“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可能”在犯错误时一种可能是错上加错,另一种可能却是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第三小节:“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为什么错误不可怕?结合实际谈一谈为什么错误地对待错误是可怕的?

第四节:错误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一,你要怎样读懂它呢?

4、

二、三小节是否可以交换位置?为什么?(只有先正确认识错误,才能勇于改正错误。

、我国古典名著《左传·宣公二年》上有这么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敢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相信大家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第12篇:《错误》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一、导入: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附:整体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过客)

等待惊喜失望

(美丽)(错误)

第13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面对错误”为主题,在学习了《迟到》,《成吉思汗和鹰》后,学生已理解了无论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会犯错误,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都能够认识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错误面前应如何应对作为总结性的教学,《我们的错误》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学法指导】

1、在教学中注意抓重点,突破难点。

2、在学习评价中,以小组评分表为主,坚持小组捆绑式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用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前节课学到了成吉思汗正确的面对错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我们的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学习字词。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小组互检识字情况。

2、师生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第14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大满镇城西闸小学 马惠玲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错误》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二、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一贯重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班中有犯了错误的学生,全班同学都敢于批评指出,以理奉劝,并能热情帮助其改正错误,班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较浓。所以学习这首诗歌先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再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5.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分组采访身边最敬佩的人是怎样看待错误的。要求定好采访对象,拟好采访提纲,再做好采访记录,最后全组讨论写好采访后感。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我们的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2~3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 3.四人小组练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开展“读诗擂台赛”: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

2.各学习组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生:读了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年轻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就连成吉思汗这样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从第二小节中我们知道了错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如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师相机向学生推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等警句名言,加深学生对该小节的理解。

(3)生:从第三小节我们知道了错误并不可怕,天才和伟人也犯错误,但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从而获得成功。……

师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天才和伟人怎样用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错误的。再让学生想像如果他们错误地对待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结合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实验过程等事例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说说对“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这句话的体会。

个别汇报。(在此之前老师可看情况,列举“小时偷枚针,大了偷块金”这个浅显的俗语说明“漠视错误的存在,任其发展下去,这样错误地对待错误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来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打开思路。)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第四小节诗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对待错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找出这节诗中词语反复朗读,再与删去重复词语后的诗句作比较,体会诗歌上句尾与下句尾重复的效果。

3.学生默读课文,找画出诗歌中自己觉得最形象的话与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再多读几次,感受诗歌生动、形象的描写。个别汇报。

4.学生齐读诗歌,用心倾听自己与心灵的对话。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写心得笔记。(任选一题写)

(1)选诗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写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检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存在的错误,并写写自己学了诗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怎样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正错误。

2.作品交流。把作品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学生相互看一看,评一评,改一改。

六、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访本组课前采访的人,与他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新想法。

3.积集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课改的新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设计了快速阅读、自己练读、小组练读、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品读,默读,齐读等多种读书的方式。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机交给学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5篇:语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 ·罗伯特写的一首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的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敢面对错误的事,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同时,诗歌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歌咏、赞叹“我们的错误”。 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犯错的时候,也都有改正错误后的感受,所系学习这首诗歌先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与情感参与,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目标:

写会生字4个,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的内涵。培养学生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课时分配: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想知道,你曾做过什么错事?后来怎么样了?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我们的错误》。(师生一起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引入新课,与文本间搭起了一座可行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学习起来兴趣。

(二)自主学习。

1、自由阅读诗歌,读准的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同桌互读诗歌,检查同桌是否读正确、流利。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评价。

4、反馈交流:在刚才的初读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走进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相互间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促进对文本的思考和感悟。

(三)合作解疑

(每小组一个选题题):

1、“谁又能不犯错误?”是什么意思?

2、如果我们对错误置之不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3、“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4、“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的对待错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面对错误我们该怎么办?

6、说一说:你读完这首诗的体会。

7、集体诵读本首诗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体现的生本对话和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通过这六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将每一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同时也充分地理解了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其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串起来,就形成了对整首诗歌的解读,当然,对主题的感悟也就自然生成了。

(四)课堂练笔

1、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师:通过学习,你们对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错误还可能是什么?出示小练笔:

错误是弯曲的小路啊,每个人都要踏实地走好。

错误是( ),每个人都要好好把舵。

错误是一本无字的书,( )。 错误是( ),( )。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此时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阅读教学与仿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五)拓展阅读

1、阅读语文天地中《负荆请罪》的故事,并利用早读时间同桌表演这个故事。

2、搜集有关错误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教学中要积极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于是,采用一篇带动多篇的方式,布置阅读。同时,以搜集、积累名言警句扩大学生的课外积累量。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既落实了新课标理念又有效地巩固了所学。

第16篇:《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定稿)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定西市安定区张湾中心学校 郭虎

教材分析

《我们的错误》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5、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分组采访身边最敬佩的人是怎样看待错误的。要求定好采访对象,拟好采访提纲,再做好采访记录,最后全组讨论写好采访后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前节课学到了成吉思汗正确的面对错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我们的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

3、四人小组练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各组比赛读文。

2.各学习组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课堂达标

1、选诗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写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写写自己学了诗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怎样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正错误。

3、作品交流。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积集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错误不可避免 正确对待错误 细细研读错误

犯错并不可怕,贵在及时改正

第17篇:《错误》教学实录

《错误》教学实录

作者:骑草三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54 更新时间:2005-6-2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设想:

结合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吕本中《采桑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学习来体味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把《错误》改写为如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般风格的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由吕本中词导入。幻灯片显示吕本中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教师吟咏,饱满的感情感染了学生。然后提问。

师问:请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词体知识确认这首词的词牌?

生甲答:《采桑子》。

前面学习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时懂得《采桑子》是双调,44字。

上阕四句,

7、

4、

4、7,三平韵;下阕亦四句,

7、

4、

4、7,三平韵。

据此,我推断此词的词牌为《采桑子》。

师问:生甲的判断正确吗?

众生齐答:正确!

师问:生甲的判断及其依据完全正确!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采桑子》,感悟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众生齐读。

下面继续提问。

师问: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

生乙答: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师问生乙:那么,“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

生乙答: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暂满还亏”是说,暂时的月圆月满终归还是要缺要亏的,好像是说夫妇间的聚少离多。

师问:好!那么词中的“君”是什么意思?

生丙答:君,第二人称代词,你。

师问生丙: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丙答:“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师赞赏:好!

师解读诗歌大意。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正说反说,俱是愁痕。”(钱钟书语)读解词意,大略如此。综上,我们把此词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幻灯片显示“思妇词”三字。

师问:在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请学生丁解释“思妇词”中之“思妇”一词为何意?

生丁率尔而对:思念妻子。思妇词就是思念妻子的诗词。

师问:请三思而后答!请结合《采桑子》词意,斟酌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生丁匆忙否定前案,说:不!不!“思妇”一词在此不是“丈夫思念妻子”而是“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意思。

师点拨:对!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们学习的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是一首新诗,其中也有思妇闺怨的句子。下面我们来齐读全诗。

学生读书,感情饱满,进入了诗歌所描写的情境。学生齐读《错误》。

幻灯片显示郑愁予《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学生齐读毕。

师趁热打铁:课前我问了几个学生,都说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似懂非懂。在我刚才的启发和讲解之后,现在你们齐读郑愁予的《错误》并体味其主旨,或者稍微明朗些了吧。请思考下面问题。

师问:诗歌中的“打”和“向晚”如何解释?

生戊抢答:打,介词,从。向晚,指傍晚;向,接近。

师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等”字

涵盖第二节的内容。

师问: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生无人举手,无人对答。

师讲解: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师问:第二节第五句和第二节第二句十分相似,请改变第五句。

生齐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师问:好!大家都对了!请大家继续思考。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生庚答: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师问:你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迟疑后答:不会。

师问: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辛举手。

生辛答:我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师问: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幻灯片显示“美丽的错误”。

生说:没有。“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生己说: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师总结说:好,两位同学的理解很对,表述很好。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生庚答: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老师总结发言:好,看来大家对此类的诗词的主旨都能准确把握了。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师曰: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同学们齐读诗歌,沉浸其中。

师问: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生庚答:首先,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其次,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师问:好!那么,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生丙答:“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两句。

师问:生丙的回答正确,但不完整。想想过客和思妇是如何偶然相见的?

生丙默然。无人作答。 老师讲解:这位游子,也即过客,他从江南走过,也许就这样走了几年了。一日他突然来到这个思妇所在的小城,在傍晚的时候,走在一条青石砌成的街道,也许他这是口渴,想讨碗水喝,恰好在这位思妇的门前停下,扣打门环,惊动了正在痴情等待丈夫归来的这位思妇,就有了诗歌中的“美丽的错误”。因此“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不仅是比喻思妇心境的落寞,而且标志着诗歌中过客的行踪。

幻灯片演示如下: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所以,标志过客的行踪的意象作为诗歌中的第三类空间意象,存在着层递关系。

师继续问: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就不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吗?

生齐声道:思念!

师紧追不舍问:这位过客或游子的妻子,是否也像这位思妇一样,在痴情的等待着过客的归来呢?这位过客或游子,是否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呢?

生齐声道:是!

师点拨:这样的话,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师继续点拨: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幻灯片显示“游子谣”三字。

讲台下,有学生立刻说出孟郊的《游子吟》。

师说:好,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游子谣。再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枯藤――”。

学生齐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诵马致远词之后,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声背诵。课堂气氛渐而热烈。

师点拨:试想,夕阳西下,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马上,看着小桥流水旁炊烟袅袅升起的农家那一幅父慈子爱、夫唱妇随如此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图景,他怎能不断肠呢?

学生若有所思,已经与那古时的游子产生了共鸣。

师乘胜追击说:看来,那些把妻子丢在家中,一个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的游子的生活也很辛酸的啊!大家不妨大胆地假想一把,让这位马致远笔下的游子或者说过客踏着达达的马蹄走进小城,穿过青石铺就的街道,来到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思妇的楼下,进而走到她的门口,再进而来到思妇的窗前。

学生做迷茫状。

师稍做停顿,然后说:这位过客口渴了,他只是想要来思妇的窗前讨一碗清水,一碗凉白开而已。请大家注意,这位少妇却正在思念和等待外出远行的丈夫归来呢?当她听到了这位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儿由远及近而来到她的门前时,此刻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恍然,踊跃欲发言。

生丁抢答:她很激动,赶快看是不是她的丈夫回来了,但一看不是,她又很失望。

师评价道:这位同学思路十分敏捷,反应十分迅速,可惜他的回答缺少了一点诗意。

学生皆问:怎样才算是有诗意的表述呢?

师继续启发:这位少妇的心中此刻肯定有一股幸福的激流涌过,她一定是赶快揭开那尘封了许久的窗帷,然后又赶快推开了那快要锈死的窗扉,去看是否是自己的丈夫归来了。然而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那并非是丈夫远游归来,而是另一个游子或者说一位过客在她的窗前要讨一碗水喝。错了,错了啊!她的心刚刚被高高地举起,现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满了惆怅。

众生做沉醉状。

通过刚才的分析,学生们对《错误》的理解加深了。

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幻灯片显示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毕竟,思妇闺怨是果,游子羁旅是因。所以在许多诗人的笔下,这两个题材和主题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郑愁予的《错误》即是如此,选用并糅合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

师问: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请分析两个“中国”的含义即语境义。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作答。

生壬答:第一个“中国”指从地域、国籍、血统等上讲是中国的。第二个“中国”是指从情感、语言和意象等上讲是中国的。

师称赞道:好!生壬的回答非常准确简洁!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才会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师总结:《错误》这首诗歌学过之后,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新诗习作中要自觉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甚至化用经典构思来成就新诗的古典美。最后提供一篇鉴赏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错误》的时空转换艺术。

幻灯片显示下文。

这首诗的结构分为始、中、终三部分,作者运用时空变化,时间由长渐短,空间由大到小,情理与时空交会,写出一个倦守春闺如莲花开落的少妇内心的寂寞、期待与失望,构成美丽凄婉的效果。

这首诗时空经历四次转换:首节开始,就显现出作者的才华。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暗示着过客的匆匆;第二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莲花的开落”含蓄地点出季节的数度变迁,暗示着女主角等待时间的漫长。

中间一节情节的发展,先把时间限定到“三月”,写“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寂寞小城,此后进一步把时间缩小到“向晚”,写“跫足不响”的街道,不揭的“春帷”、紧掩的“窗扉”,运用丰富的意象,描述离人情怀中的春闺少妇的落寞。而这春闺少妇的落寞,只是表象意义,其实作者是借少妇的落莫暗示自身飘泊落寞的情怀。

末节结句,又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伴随着这四次结构完整的时空转换,诗中主角的感情的变化也有戏剧性的转换,整首诗意境优美而深婉,谋篇合乎“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首尾贯穿,意思清晰。”的审美原则,完整地呈显出这首诗的婉约美之特色,使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均衡和谐的美感。(摘自林文钦《现代诗鉴赏教学》) 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诗;

2.根据温词、柳词、吕词及郑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篇像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样风格的抒情散文,至少800字。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

第18篇:《错误》...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错误》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趣味。

教学设计:

一、阅读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诗写什么?

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用“独”写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蘋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

2、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

含蓄,精练,用拟人手法借夕阳流水来抒情。

二、阅读席慕容《悲喜剧》:

长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假如/过尽千帆之后/你终于出现/(总会有那么一刻吧)

当千帆过尽/你翩然来临/斜晖中你的笑容/那样真实/又那样地不可置信/白蘋洲啊/白蘋洲/我只剩下一颗悲喜不分的心

才发现原来所有的昨日/都是一种不可少的安排/都只为了/好在此刻/让你温柔怜惜地拥我入怀/(我也许会流泪/也许不会)

当千帆过尽/你翩然来临/我将藏起所有的酸辛/只是/在白蘋洲上啊/白蘋洲上/那如云雾般依旧漂浮着的/是我一丝淡淡的哀伤

1、这首诗和上面的词之间的关系。

从词中脱胎而出,有词的痕迹,但内容上又有了增加,增加了一种可能性,所以称为《悲喜剧》

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谈谈你的感受。

诗意不浓,没有词来得意味深远,耐人寻味。

一、阅读《错误》

1、从主题上有闺怨诗的痕迹。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可以和《悲喜剧》比较阅读。

本诗写了一个女子等待远人归来的主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传来的马蹄声给处于忧愁包围之中的她带来希望,但那希望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2、对这首诗有没有其他的解读?你的理解怎样?

本题由同学自由发挥,没有限制。

错 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显示吕本中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词牌名为《采桑子》。

2、“暂满还亏”是说 暂时的月圆月满终归还是要缺要亏的,好像是说夫妇间的聚少离多。

3、词中的“君”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抒情主人公是在闺中等待丈夫的思妇。

这种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们学习的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是一首新诗,其中也有思妇闺怨的句子。

二、学习赏析《错误》

1、集体朗诵,感悟诗情。

2、幻灯显示《错误》,听朗诵录音,体会诗情。

3、解读诗作

思考回答: (1)“打”与“向晚”如何解释?

“打”是“从”的意思,“向晚”指接近傍晚。

(2)“我”和“你”分别是什么人?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

(3)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4) 诗歌中描写这个“思妇”——“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5) 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6) 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

“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4、证古诗词

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这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是什么呢?

5、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6、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7、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

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师点拨:试想,夕阳西下,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马上,看着小桥流水旁炊烟袅袅升起的农家那一幅父慈子爱、夫唱妇随如此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图景,他怎能不断肠呢? 看来,那些把妻子丢在家中,一个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的游子的生活也很辛酸的啊!大家不妨大胆地假想一把,让这位马致远笔下的游子或者说过客踏着达达的马蹄走进小城,穿过青石铺就的街道,来到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思妇的楼下,进而走到她的门口,再进而来到思妇的窗前。这位过客口渴了,他只是想要来思妇的窗前讨一碗清水,一碗凉白开而已。请大家注意,这位少妇却正在思念和等待外出远行的丈夫归来呢?当她听到了这位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儿由远及近而来到她的门前时,此刻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

启发:这位少妇的心中此刻肯定有一股幸福的激流涌过,她一定是赶快揭开那尘封了许久的窗帷,然后又赶快推开了那快要锈死的窗扉,去看是否是自己的丈夫归来了。然而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那并非是

丈夫远游归来,而是另一个游子或者说一位过客在她的窗前要讨一碗水喝。错了,错了啊!她的心刚刚被高高地举起,现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满了惆怅。

8、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幻灯片显示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这首诗歌学过之后,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新诗习作中要自觉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甚至化用经典构思来成就新诗的古典美。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收集“思妇”“游子”的诗词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设想:

结合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吕本中《采桑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学习来体味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把《错误》改写为如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般风格的抒情散文。

(吴玉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看两首词: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

第19篇:错误教学实录

《错误》教学实录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意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师: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二、朗读诗歌

三、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师:这是一首抒情诗歌,还是一首叙事诗歌?

生:抒情诗歌。抒发了一的思妇期盼“归人”的细腻的情思。

生: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师:说得很好。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

生: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思妇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毫无生气。在这个“城”里,东风不吹,柳絮不飞,向晚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自己的小小的心扉紧掩。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

的希望,但是盼来的并不是自己的“归人”,而是一个“过客”。

师:好!这真是一个凄凉美丽的故事。

2、诗歌特色:

师: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生: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值得慢慢咀嚼。

生: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比如“莲花”“柳絮”“青石的街道”等,都以独有的东方风味唤起了我们心中亲切的联想和想象。

师:对,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

生: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生: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错误”:

师: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学生讨论)

生: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

生:“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

生:“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师:“诗歌云“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而谓之美丽,就常理而言,是矛盾的。那么这如何理解?“美丽“在何处?

(学生自由讨论)

生: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

生:“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生: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师:分析得很好。是的,“达达的马蹄“所代表的是美丽,好象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而”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个”错误“所代表的,则是”欲饮琵琶马上催“,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

3、自由赏析:

师: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

生:我最欣赏第二句。莲花的“开”,美丽;莲花的“落”,是忧伤。“莲花”是江南典型的物象,用它来比喻人,自然而贴切。这让我想起徐志摩的“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开落”二字,很让人自然想见思妇表情或心情由欣喜而失望的变化。

生:我喜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让人如闻其声。女子的心是寂寞的,封闭的,“达达”之声敲响敲开了女字的心扉。在女子看来,什么都不能引起她的注意,什么都不能打开她的心扉。但是“达达”的马蹄声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因为,这“达达”的马蹄声,可能表明她的心上人从远方回来了。

生:我最欣赏最后一句。这句似乎是对思妇的解释,是当“我”看到思妇站在门口翘首期盼、满心欢喜地迎接自己时作的一种善意的解释。但是似乎又可以理解成一种道歉。因为思妇的那种由高兴到失望的表情让“我”不忍心造成这样一种伤害,但是事实却已经如此。结尾的省略号有韵味,是思妇的无言,也是“我”这过客的无言。

生:我喜欢读诗歌的第二段。这一段把思妇的星星和心理刻画得极为细腻。从四个“不”字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浓重的忧伤。

师:对诗歌的体味,本来就是一个读者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以上几种见解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赏析,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十分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内涵。

四、再读诗歌

请大家再细细吟咏本诗。

最后齐读。

五、作业布置

第20篇:错误教学案例

错误教学案例(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但是学生在做练习和回答问题时,产生错误是正常的,此时应靠教师如何灵活转变,改变课堂氛围或以错为例加深知识巩固。

例如我在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我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完成后,我点名提问 王文清: 9÷1 石吉瑜: 18÷2 石晶晶: 45÷9 董浩: 3÷9 董浩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我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证明她有一点超前意识。回答较好。也值得表扬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我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 把3换成27,生2: 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 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生2: 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永恒不变的矛盾。在学生即时的生成资源中,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容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知障碍,容易被教师忽视或遗忘。其实,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学资源。

【案例】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中,计算的错误率很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现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谈一些体会。如:

像这个错误,学生在小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中频频出现,我觉得多说已经无用了。突然,产生一种想法:“把这个„球‟抛给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高招?”

师:请同学们来评判一下这道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36米长的绳子,每段04米,怎么连一段也截取不到啊?

生2:验算一下,04×09=036,计算错误。

生3:利用商不变的性质验算,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评析】没想到,给予学生一次反思的机会,他们居然可以做得这么出色!学生利用旧知分析此题,自己反思错题,其价值应该说是有实效的。学生分别从估算、乘除法关系验算、商不变性质的验算等角度思考,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反思

平时学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没有检查的习惯,就连考试中的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这都说明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平较低,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错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开发错例的策略。

1.改错前,找病根。

每次发现学生的错题,我都先让学生在作业改错前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写出来,错题原因不能用“马虎”二字搪塞。刚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有些学生说:“我宁可多做几题也不愿意找错误的原因。”但是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学生训练多了,对自己的错误也能逐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同样错误在解题过程中的再度出现。

2.析错因,巧归类。

平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先找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全班学生一起将错误原因进行归类。经过归类,发现学生的错题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由于不仔细读题形成的错题。如:题目要求取近似数时,有学生解答后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积时,有学生往往是看到数字就急于列式计算,把单位换算抛之脑后;有些题目中的数字,学生抄题都会出现误差。

(2)由于不规范做题引起的错题。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借助于原有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经验,不愿按部就班,喜欢口算。

(3)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清造成的错题。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很难进行自我调整。如计算1.2×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2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以整十数在整数末尾加零。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秘诀,免再错。

在此基础上,我“对症下药”,考虑这些错误能否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避免。

(1)针对出现第一类错题的情况,我的解决方法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旦出现典型性错误,就立即集体纠错讲评;课堂外,对几个“错误大王”及时袁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求学生读题,做题前采用“标注法”(即将题目的重点、易错点标出给自己提示),想明白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仔细分析思考,然后再进行解答。

(2)针对出现第二类错题的情况,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题目书写的格式进行训练作业。这样,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不会因为忘记不同题型的不同要求而导致整个结果的错

错误教学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