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因此,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常识告诉我们,要顺利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诸种结构要素的协调配合,科研活动也不例外。根据相关的测试检验,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在前5项的能力依次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最为重要。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叶,它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果。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自始至今的不变主题。同世界上很多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国家一样,我国自197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40多万人,我校今年研一的新生也突破了700人的历史新高。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集中表现为科研和创新的能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校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由教学方式(制度)、硬件(科研条件)、导师、研究生自身四大方面构成:

一、教学方式(制度)方面: (1)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调查表明,73.8%的导师和85.29%的管理人员认为研究生知识面偏窄,有 64.89%的研究生也感到自己知识面偏窄。对于像仪器学科的学生,当被问及材料学方面的知识时就可能会出现哑口无言的状况。可见,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显然将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狭窄。

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许许多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来源一十在实践中对所出现的现象反复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见解,获得创造性成果。通过科研实践,研究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地、独立地处理在实践中或实验中接触到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矛盾,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大型设备仪器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我国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研究生教学强调知识的认知,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专业而言,硕士研究生在校的实践机会极少,在整个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基本用于理论课教学,所以在短短的三年硕士研究生阶段里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样必然导致研究生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影响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3)重个别培养,轻合作交流

研究生通过接触交流,可以开阔眼界,激发灵感,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可以避免由上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导致的局限性,突破个人思维的框架,萌发新思想,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可见,加强学术交流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大多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培养,因而无论是理论课、实验,还是设计、写作,大都是一个人或与少数几个同门“师兄弟”一起完成,学习、生活、研究相对分散、封闭,与其它专业、其它学科研究生交流得很少:即使参与一些集体科研项目,也不是许多人在一起直接协作,而是各自承担一部分后去独立完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研究生不能参加更多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学校面向研究生、为研究生开展的学术活动也很少。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而言,很多开设此专业的高等院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都是个别的培养方式,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今后精密仪器学科的发展。

高校对研究生的这种个别培养和指导以及研究生缺乏学术合作与交流,使得我国研究生既无交流、表达的机会,创新欲望、思想等也不能相互激发,从而导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缓慢。 (4)招生录取标准单一化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表现为:重枝节知识而非结构性知识,重复述和评述他人观点而非阐述和展示自己的观点。对应试者的研究设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和已有研究成果注意不够。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数的具有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国家,考研的分数很大程度的决定了考生是否能被录用。这也致使了同一分数尺度上,一些有实际经验、有科研实践并表现出一定科研潜能的实际工作者不能被录取为研究生。此外,过分注重外语成绩,并以此做标准,也使有科研潜能者被挡在门外。难道考研分数高的考生科研能力一定强吗?我们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5)学制僵化

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实行刚性的学年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一般要求研究生三年完成学业。而整个研一期间都基本拿来上课,剩余做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研二开始后不久又要开始准备毕业设计了。这种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研究生来不及做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学制限制较死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产生了相当的约束力。

二、科研条件落后

“工无器何以善其事?”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没有足够的图书资料,没有应有的“硬件”环境,科研实践是无法真正开展的。而优越的物质条件、先进的设备则是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前提。

我国研究生所依赖的科研条件落后,图书资料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束缚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手脚。目前有不少学校实验材料短缺,图书资料不全,甚至有些硕士研究生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还有一些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甚至还在使用过时的仪器,这样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现代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再有就是缺少研究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支持。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本来就需要很多相关仪器,有的甚至是高精度的仪器(价格自然也就会昂贵),但是学校往往很难满足每个硕士研究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另外,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没有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发当中,更多的只是由老师来完成。这都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导师队伍方面: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主导作用不容质疑。但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大理想,这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这表现在三方面: (1)导师数量不足

导师数量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数量的短缺。很多高校的导师一届要带6到8名研究生,再加上平时事务繁忙,根本没太多的时间指导学生。二是相对数量的减少。由于在校研究生数量剧增,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多得惊人。导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必然疏于指导,因而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导师的精力分散

导师精力分散,研究生无法得到足够、及时的指学。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依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教师也变得越来越忙。研究生导师往往由于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工作繁忙而不愿意带研究生或者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指导。而且,高校对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具体科研指导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更加降低了导师的责任心。

(3)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和有效方法

首先,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教研究生科研,未传授科研方法,譬如如何选题、写论文、搜集和处理资料等:让研究生参加科研是作为劳动力使用,不注重让研究生在科研中培养科研能力,只注重任务的完成,未使研究生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其次,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当,表现为:不善于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将之引导到学科前沿。这些不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生自身

笔者认为,目前很多的硕士研究生读研的目的都不是为了以后从事研究领域,更多的只是为了这个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再有的就是不想过早的就业,剩下的就只有少部分是真正想搞研究的。所以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研究生都是被动研究学习,更多的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学分,在研究的过程中很不积极。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很低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四大方面的主要问题,要改变当今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

一、在培养方式上

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跨学科课程学习和跨学科研究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各国研究生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跨学科的研究不断得到加强。

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研究对改进受传统束缚的研究生教学计划能产生重大影响,对研究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一课题可由多种学科的专家和教授集体指导,有利于发挥各人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从研究生的培养来看,综合性课题可使研究生扩大研究视野,得到实际科研工作的锻炼,并能培养在科研集体或课题组中与别人合作研究的能力,最终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学生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是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只能通过教育培养中教师的启发、示范和学生的反复实践才有可能达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育研究生独立思考、快速概括和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接触到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并在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研究和评价及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中,使他们有可能承前启后,推动学术的发展。通过硕士生与任课教师的不定期接触和任课教师对硕士生的个别指导,培养硕士生的科研能力。 重视科研实践与训练

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让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实践,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目前,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各国强调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并且肯定这种双方受益的模式。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培养工程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求研究生与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每个研究生各有一位学术方面的导师和一个企业中的合作者。大学与工商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的实施,使研究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 (1)改善研究生科研的条件

增加研究经费。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要通过制度创新,拓宽筹措经费的渠道,特别是要积极吸引工商企业资金;再次,要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科研基金。

充实研究的仪器设备。一是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国家有必要在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基础上,构建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和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学校也应该通过加快校园网络建设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二是加大硬件投入,大力更新设备。三是在管理上下工夫,要以学院甚至学校设立实验室,统一使用人力和设备。实验室可以利用自身的实验技术与设备的优势,增加对外开放,为全校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给研究生以更多的参加实验活动的机会。

(2)创设学术交流氛围,加强学术交流

形成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本人都应该重视学术交流,营造一种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首先,学校应从制度上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做出规范,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并计算学分。其次,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互通信息,相互提高。第三,研究生本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积极组织和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要想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就应该多提供像“创新基地”、“嵌入式基地”此类的实验室供学生交流学习。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出发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有效的机制,多方吸纳人才,包括吸纳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国外专家、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充实导师队伍,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 (2)明确导师的选择标准。首先,要重视导师的学历学位结构的改善,逐步提高对研究生导师的学位条件要求。其次,将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具备杰出的研究能力作为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再次,要求导师必须具有科学道德和修养,坚持良好的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

(3)导师要注意对研究生的指导方法。首先,导师要有民主的作风。导师不应压制研究生创新的欲望、思想的火花,而应鼓励、欣赏研究生的独创。再次,导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能体谅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研究计划。 (4)实行开放式指导关系。首先,形成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导师组集体指导制。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仅要确定一名指导教师,而目要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由3-5位具有不同专长的教授组成,组长为指导教帅)。其次,实行导师跨专业指导,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研究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生自身

对于研究生本身而言,笔者认为则需要根据自身所长从事更多的相关的科研 项目,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平时主动和导师联系并探讨相关问题,再有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学术上的交流,平时留意所在学科最新的发展动向并学习相关知识(像最近很热的一个词汇——“云计算”是很值得相关专业关注并学习的),进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始终,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配合,尤其应该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需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三个主要培养途径,需要管理者、导师、研究生本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而言,所在学校在科研条件、导师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平时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所以我们必须在科研条件,导师队伍等方面努力改善。唯其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出具有杰出科研能力的硕士研究生的目的,也才能实现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标。

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六位一体方式培养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护理人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培训总结:如何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概要

改革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提高创新能力策划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科研能力

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