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育原理中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诺丁思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摘要: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继承传统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心道德教育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提倡培养处于关怀中的、并具有适合自身特点能力的人以及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之间角色的定位和学生持续关心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以身作则、对话、实践和认可。其教育理论在多方面给我国道德教育带来重要启示。

关键词:关怀理论

学校德育

启示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报告题目定为《学会关怀》,就充分的体现了关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诺丁思关怀理论

(一)诺丁思关怀理论的基础

吉利根曾认为妇女对世界有与男人不同的憧憬,妇女和男人分别用关怀和正义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妇女不同的声音来看,社会关系的破裂是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各种伤害的根源,重建以关怀为基本特征的关系将是妇女们所认为的解决途径。正是在吉利根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诺丁斯开始思考如何用关怀伦理视角来重新组织社会、改造社会。但与吉利根不同的是诺丁斯试图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反思整个西方男性主义文化传统,全面建构关怀伦理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家马丁·布贝尔提出的“我一你”的教育思想,对诺丁斯有直接的启发作用。在民主和教育的问题上,杜威认为,民主是动态的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学校应该是个小社会,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民主地生活、民主地参与才能学会民主。⑧杜威的这些观点滋养了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支持了诺丁斯的活动与互动的关怀实践观及学校作为关怀的实践共同体的观点。

(二)诺丁思关怀理论的观点

1.学校德育的目标: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惟一一个主导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的、有能力的和有道德的人。关怀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一种基本需要理应占据中心的位置。从诺丁斯对教育目标的这种论述来看,关怀教育实际上已经突破了道德教育的范畴,关怀已经构成了学校教育应该追寻的主要目标,学校教育的其他目标都应该在关怀这一中心的统摄之下来进行。所以这种关怀教育已经构成了一种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所要求培养的是处于关怀中的、并具有适合自身特点能力的人。

2.学校德育的内容:会关怀和被关怀。在对被关怀的学习中,诺丁斯认为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洞察和感知关怀。在得到关怀者的关注之后,学生要学习展现对关怀的接受、认可。在对关怀的学习中,诺丁斯认为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关怀自身。为了更好地学习关怀自身,学生还需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自我知识,要学会构建自我形象和形成自尊。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要逐渐把对自身的关怀转向对同伴、周围的人的关怀。学习关怀就是要学习如何去关注他人、如何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如何产生动机的换位、如何根据被关怀者的回应再做出关注和动机换位等。

3、关怀教育的实施:诺丁斯从长期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四种方法。 (1)榜样。诺丁斯认为,教师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在她看来,作为关怀者的教师看重的是学生与自己的关系对学生道德态度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把教知识的过程和教做人的过程合而为一,⑩对学生践行关怀具有催化之功。

(2)对话。对话发生在我、你之间,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有道德的弦外之音,对话时保持对学生的关怀是教师关怀的底线。当学生和教师对话时,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无选择性地向学生开放,聆听他的心声。对话的主题应无禁忌。讨论要求的是实质的平等,师生共同进行批判性的、合情合理的思考。与对话相关,诺丁斯从人本主义、解释学与道德想像力等视角指出,叙事法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这是指学生学会关怀、学会自主性发展是最让教师感到欣慰的,学生进一步的道德实践是关怀老师个人,同时,她又提出关怀是需要一些基本技能的,学生必须通过践行学习关怀,诺丁斯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

(4)认可。诺丁斯认为,学生担当多种角色所获得的感觉是加强或削弱其道德理想的重要力量,教师不断对他做出的反应是其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认可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与现实相符的最好动机的归因;二是引导人们朝向更好的自我去发展。

4.关怀德育的评价:诺丁斯把认可看作是一种评价,认为传统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割裂与学生的关怀联系,把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与其整体性发展割裂开来。她设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即把任课教师的评价职责让渡给某种专职评价员,这样做的合理性是:任何一种教育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评价,教师也是被评价的对象,这就不会破坏师生的我—你主体间关系。

二、诺丁思关怀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在我国,虽然许多教育方面的指令性文件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以及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中

却存在着“重智轻德、德智分离”的做法。学校教育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师更多采用一种填充式的应试教学方式,德育以知识传授为多,忽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与教学,同时追求符合标准答案的高分,才能够符合中国教育目标。在学科教育中往往进行知识灌输、思维训练和标准化教学,而对道德的教育是缺失的。于是,道德教育不仅很难充分地融合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和过程中,而且道德教育本身的品质也难以得到提升。而且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交融与碰撞。

(二)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在德育内容上,强化“关心”的价值取向,“关心,是一种富含积极关注、尊重、宽容与爱等伦理主题的价值取向。从社会视角看,当前,我国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让人有尊严地生活,这和关怀教育存有内在的契合。在呼唤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关心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环境和谐。再从个人视角来看,对学生进行以关心为主旨的道德教育,对于他们自身道德状况与全面人格成长需要也是很具针对性的。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理解别人、爱别人、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同感时,才能做出真正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只有真正做到理性与情感、公正与关心的高度结合,学生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人。

2.在德育形式上,强调关心型道德关系的建立。关怀理论可以改善师生关系,由以前的“我一它”关系变成“我一你”关系、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的关系。学生被看成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而不是客体;教师成为与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怀者。教师的关怀不是将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而是接受学生,不能对其进行操纵和控制。在建构道德关系上,应以关心为出发点,将关心贯穿始终,以关心为落脚点,构建关心型的道德关系。这样方可积极调整德育中的矛盾,在关心、和谐的关系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德育的效果。

3.在德育学习中,强调互动的道德学习。传授式的道德教育方式属于知识学习,具有一劳永逸性和抽象性;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启发式,具有情感性、实践性、反复性、内在性、自悟性。在德育教育方式上,老师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责任实际上构成了课堂道德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会道德学习、学会与老师及同学共处、学会相互关怀。被关怀者通过积极回应来承担自己对关怀关系的责任关怀也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受。

关怀道德教育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但是当比较注重学生的自由时,就会忽略了学生也有要求“他律”的心理特征,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建立在纯人性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理论,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在借鉴这种关怀教育思想的同时还要对其中的很多问题保持清楚的认识和反思。

参考文献:

[3]付世平.中学生与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动机差异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0(02) .论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德育启示_王珊2010-12-05小学教育

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_王蕊 创新沈阳文集 2009-08-27 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_侯晶晶 教育研究

20040317 试论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_刘建业 企业家天地20090615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德育中期答辩论文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种子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德育中期报告

德育中期,德育答辩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马希榕

德育原理中期论文
《德育原理中期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德育原理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