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任兴洲

一、我国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的进程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9年-1984年,是中国商品批发市场的恢复和重新起步阶段。其特征是随着农副产品商品率的迅速提高,城乡集市贸易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同时,逐步放开小商品价格,对部分工业产品实行了浮动价格,一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实行了“双轨制”等改革措施,促进了一些小型批发市场的发展,有些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也开始起步。但当时这些市场既无规模,也没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粗放式发展阶段。

1985年-1991年,是商品批发市场建设全面展开阶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价格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企业改革的进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批发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纷纷建立。各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培育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温州桥头纽扣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和一些生产资料市场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其特征是市场规模不断提高,一些市场辐射范围有所扩大,逐步发展成为区域市场和全国中心批发市场,市场功能和作用明显显现出来。在这一时期,商品批发市场对于连接产销、调节供求、沟通信息,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和销售方式的多样性,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992年-1997年,是商品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中国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潮。经济快速增长,商品市场迅速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快速扩张,商品批发市场也加快了发展势头,出现了大量产地型、销地型和集散地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多种成份的市场经营主体出现。在许多地方,确实是建一个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如绍兴的“中国轻纺城”、天津的“北洋钢材市场”、“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兴建的。到1996年,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000余个,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600多个,生产资料批发市场800多个。至此,我国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从市场类别来看,形成了以综合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结构。在这一阶段,批发市场的功能得到逐步发挥并逐步完善。如商品交易和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和发现功能、结算功能、风险分散功能,信息收集、加工和发布功能,以及综合服务功能等多种市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在合理配置社会商品资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8年以后,是商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批发市场发展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一些原有的批发市场交易出现萎缩,功能明显弱化;一些大型批发市场也面临“二次创业”的挑战;另一方面,一批重点骨干市场成长发育起来,到1999年,年批发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特大型市场26个,成交额占同期全国市场的10.7%;浙江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辽宁海城西柳服装市场、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其成交额均已超过百亿元,这些特大型市场交易规模大、辐射功能强,对我国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发展和商品的流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一些批发市场在企业制度和管理上谋求创新,规模在扩大,辐射力增强。同时,在这一时期,一些采取新型组织形

式和交易方式的现货批发市场出现,如1998年开始运营的上海华通有色金属批发市场就是以会员制为组织形式,运用计算机撮合成交方式建立起来的相对规范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连接有色金属的产需,调节市场供求,形成稳定的市场交易秩序方面发挥了作用。在新世纪开始以及面临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都将批发市场的规范化问题提上了工作的议事日程。

二、我国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进入“九五”以后,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在原来批发市场发育较快,市场功能作用比较显著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功能和地位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市场的年批发交易额明显下降,市场的辐射功能和交易功能弱化。某些原来年交易额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批发市场,近年来的年交易额降为十几亿甚至只有几亿元。另一方面,一部分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在市场组织形式上谋求创新,向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迈进。认真分析商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有助于重新认识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从而研究适当的促进及引导政策。

(一)部分批发市场功能弱化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一些批发市场交易量下降和市场功能弱化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近年来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有着较大的关系。自1997年以来,我国市场形势发生了另人瞩目的变化。经过二十年改革和增长的积累,我国经济基本上走出了短缺的制约,社会商品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上绝大多数商品已经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需求总量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却出现了明显的不足,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出口需求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曾出现大幅度下降,近而导致了对内需的更大压力,投资需求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减缓。经济总体上的变化不可能不影响到批发市场的发展。但实际上,一些批发市场功能和地位的弱化,还有着更为直接的原因。

1.乡镇企业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回落。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乡镇企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的。在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较低层次的产品档次和技术结构上,迅速弥补了当时市场商品供给的不足,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使乡镇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带动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乡镇企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场所和销售渠道。在九十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也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大量的产品更需要通过批发市场实现交易,因此,这一时期成为批发市场发展最快的时期。然而,进入“九五”以后,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乡镇企业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如规模不经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较低、以及人才短缺、政策扶持力度弱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使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逐年下滑,1997年乡镇工业的增长率为12.4%,比1996年降低了6.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生产增长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批发市场交易量和市场功能的实现。

2.批发市场经营的产品结构和档次决定了批发市场功能的变化。目前,多数专业批发市场经营的产品仍为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其特点是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这样的产品结构在市场发育初期,在商品短缺的市场条件下,迎合了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进入“九五”之后,在我国消费需求结构面临升级的条件下,已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些产品的市场实现空间。低水平的产品结构势必要接受市场需求变化的严峻挑战。

3.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也影响了批发市场固有的目标消费需求群体。批发市场内交

易的商品结构的特点,是与城乡部分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居民的消费需求相契合的,这些居民成为批发市场的稳定消费群体。但是,近年来,正是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增幅下降较多,面对减少了的收入,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减少消费。客观分析,我国批发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在购买力空间,但是,由于目标群体现实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批发市场中的日用消费品销售量出现下降趋势。

4.企业营销方式的变化趋势直接影响了批发市场交易数量的变化。如前所述,众多的乡镇企业和中小集体企业的产品是批发市场交易的主要内容。这曾是这些企业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但是,随着一些乡镇企业和中小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和流通网络,从而取代批发市场,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以温州为例,当地乡镇企业销售总额在当地专业批发市场销售的比重已由原来的70%,下降到40%左右,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和无形市场销售的产品比重大大增加。

5.中小企业组织方式的变化影响了批发市场的发展。我国批发市场的初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与众多分散、小型、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相联系的。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组织形式的局限和企业产品结构的特点,使其无能力,也无必要建立自身的分销体系。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企业的产品也未能纳入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流通方式相联系的大企业生产与流通一体化的体系之中。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大企业集团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在本身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内在要求,开始被纳入大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之中,从而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和销售渠道,自然会逐渐降低了与批发市场的交易联系。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势必要影响到批发市场的发展。

6.批发市场自身的管理水平较低、市场功能不完善,缺乏吸引力也是市场萎缩的重要原因。一些批发市场在发育中始终存在管理水平低、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发育初期表现的不明显,但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步成熟,对批发市场的管理水平、制度建设和功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摊位制批发市场仍局限在出租摊位、收取费用方面,市场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则没有完善。市场信息指导、综合服务等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使市场缺乏吸引力。

以上分析了一些影响批发市场发生变化的因素。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工业品并没有类似我国这样的有形批发市场,而一般是通过相应的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通过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和无形市场实现商品的流通和销售。但我国有具体的国情,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当这些条件存在时,批发市场产生并得以发展,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批发市场也必然出现合乎规律的变化趋势。当然,批发市场出现的上述变化,并不说明我国批发市场目前已走到尽头。事实上,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滞缓,大量小型企业的存在,以及城乡市场上仍有相当一部分需求与之适应,商品批发市场在一定的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无视批发市场作用,力图在短期内全面取消批发市场的观点是不现实的。但是,以上分析也表明,当初促进批发市场发育和发展的一些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批发市场也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趋势,及时加以调整和创新,使批发市场在其生命周期内,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现实中,也确有一批批发市场已经开始了了这样的调整和创新。

(二)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

考察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所谓批发市场的发展,绝不只是单纯的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是在于市场功能、辐射范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对产需关系的调节等作用大大增强。特别是进入“九五”以来,在一些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出现萎缩和功能弱化的同时,商品批发市场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征:

一是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向大规模、跨区域、远辐射方向发展。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

场的辐射范围已达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汇集、传递中心。为数不少的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已达100亿元以上,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交易手段和结算方式逐步规范化。我国大多数批发市场在发育初期,基本上采取较为原始的现金交易方式,一手钱、一手货。这种交易方式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制约着批发交易规模的提高和辐射范围的扩大。目前,许多批发市场引入了票据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规范性,促进了市场的广辐射作用。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还逐步引入了拍卖交易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商品的交易方式和流通功能。

三是批发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产销一体化特征日趋明显。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型批发市场,是通过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发育,市场的繁荣又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产业与市场的互动作用带动了产销一体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

四是批发市场组织形式不断创新。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批发市场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一批股份制市场应运而生,批发市场的组织形式出现企业化、股份化的趋势。一些原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实体,并成为上市公司。如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等已经上市,成为效益较好的股份制企业。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在“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市场企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通过企业办市场实现组织创新,通过企业管市场实现管理创新,通过市场企业化实现制度创新。它在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实现市场载体建设、交易主体培育和市场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并行,促进了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迅速发育。指导并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结构的升级。

五是一些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延伸,市场不断开拓。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确定了以批发交易市场为核心,向生产和零售两个领域延伸的发展战略。即一方面通过购并等形式控股具有发展前途的农牧业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向生产领域的延伸;另一方面,通过开办连锁肉菜超市,实现向零售领域延伸。从而使农产品公司发展成为一个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以及现货批发、拍卖、直销、配送、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纵向一体化的营运体系,有效地将农业生产活动本身与生产要素的生产和供应、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活动,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之中。使生产和流通相互作用,良性互动,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流通的发展。 六是一批实行会员制、保证金制、采用电脑撮合式交易、票据结算方式等应用现代化交易手段的现货批发市场产生出来。如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这类批发市场不仅发挥着重要的交易功能,而且其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信息开发和传递功能也不断发挥出来,促进了商品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商品批发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形式多样。在发展初期还谈不上规范化。但是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后,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的规范化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但我国缺乏在宏观上调控和规范批发市场的法规和规范,对全国批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在90年代初期,当时有关主管部门曾出台了《批发市场管理办法》,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实践对批发市场的规范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而这些管理办法未能及时修改和完善。新的规范化办法也未出台。

2.在批发市场建设上,重市场载体建设,轻市场主体培育。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兴办开发区热、房地产开发热等,也出现了“建市场热”。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的需要,盲目发展批发市场,结果出现了不少“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九

五”以后,一些地方仍存在热衷于办有形市场的现象,仍重视市场载体建设,但忽视流通服务、市场主体的培养及市场规则等软件建设。

3.市场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健全。一些批发市场热衷于招商和出租摊位,把办市场简单地等同于物业经营,忽视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拓展;一些批发市场规模狭小、交易原始,市场功能和作用难以发挥。这些相互分割的初级化市场在发现价格、分散风险、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4.市场普遍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无序竞争、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市场信号失真等,从而制约了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这表明很多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行为仍欠规范,经营户的组织形式亟等创新。目前,许多批发市场内的一些经营者其经营规模已相当大,但仍是以个体或家族式经营为主,没有在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上努力创新。经营户的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与日趋扩大的交易规模不相适应,不能因势形成规范化的经营组织,使一些批发市场始终摆脱不了低水平、低档次经营的现状。

四、促进商品批发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本世纪初,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将面临如下经济背景:一是我国经济已初步走出了短缺,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今后的市场发展将要长期面对多数商品供大于求这样的买方市场的现实;二是市场商品消费需要相对不足将是长期趋势。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的转换时期,城市消费已从日用消费品的大规模集中消费阶段,向以“住”和“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转变,居民的消费支出将更多地转向住房、教育、服务、保险等方面,对实物商品的消费支出相对会有所减少;三是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经济也将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开放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外国商业资本进入我国,必将影响我国的既定市场格局。新型流通方式和多样化经营业态以及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方式,必将对商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关系、流通方式和结算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战略,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创新,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促进商品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商品批发市场迫切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全面整合,从追求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条件下,一方面,控制无规模的市场盲目发展,市场建设应以改建、扩建为主,避免无效益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的力量,对已有市场进行整合,鼓励一些规模大、辐射面广、实力雄厚的大型批发市场以控股、参股或建分市场的形式,跨地区兼并市场,或以联合的方式增强辐射功能,扩大交易规模。例如,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就跨出了地域的限制,先后投资控股了南昌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参股了位于湛江市的广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拟在华中、华北、华东、西南等各大地区建设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的强强联合。对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进行清理、关闭。同时,对市场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对一些交易萎缩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因势力导,促其向其他的分销方式和经营形式发展。

第二,进行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的创新。从摊位式的小规模批发向大型批发交易方式转变,鼓励经营大户与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工商关系,与消费用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倡并鼓励由一般的商品经销向总代理、总经销等现代营销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商业代理制;鼓励批发市场与现代商业流通业态形式相结合,如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消费品专业批发市场,可与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等联合、为其配送商品,从而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对于产地型市场,应重点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将生产、流通、消费更有机地联结起来。

第三,促进批发市场的经营机制创新。在有规模的市场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促使一些经营大户由个体经营和家族式经营向合伙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制等经营机制转化,

培育适应现代市场流通方式的经营主体。

第四,促进批发市场组织形式的创新和规范。政府主办的批发市场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交易场所,而目前多数市场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有些市场组织形式并不规范,市场组织形式创新任务较重。应引导其以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其组织形式,实行规范的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将是商品批发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

第五、进一步强化批发市场功能。商品批发市场的最重要功能应是批发交易、价格发现和信息服务。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而言,价格发现和信息功能对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处理好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信息渠道相对狭窄。而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信息和产品供求信息,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引导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因此,商品批发市场应下大功夫强化价格发现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和发布功能。

第六,为促进商品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批发市场建设的调节力度,改善调节方式和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商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打击执法部门严格秉公执法。对批发市场的税收管理也应逐步规范,对定额税制应逐步加以完善,并应根据市场交易额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对于在城市中,商品零售已占市场交易总量的绝大部分份额的专业市场而言,对税收制度的调整就更为必要,目的是为商品市场的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

2004-10-10 14:03: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报告会1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宴会致辞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推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邀请函

李克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时讲话(全文)

2月21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面试真题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政府 发展研究中心 工作总结

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总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