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统计学简答题总结(广财)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 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标志有两种: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2)原则

①穷尽原则;②互斥原则。

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3)具体分组方法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

②按数量标志分组

(A)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B)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

应遵循“上限不在组内”原则:凡是总体中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为相邻两组的界限值,则这一个单位就归入作为下限值的那一组内。 (C)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9.简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其数学性质。

答: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项数所得的结果。它是最常用的数值平均数,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 其数学性质是:

(1)算术平均数与变量值个数的乘积,等于各个变量值的总和。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总和,等于零。

(3)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总和,为最小值。

12.简述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数量关系。 答:(1)概念

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项数所得的结果,也称为均值, 可用X表示。它是最常用的数值平均数,分为简单的和加权的算术平均数两种。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频率最高的变量值,可用 MO 表示。它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状况,是对现象集中趋势的度量。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后,位置居中的数值,可用 Me 表示。 (2)三者的数量关系是:

在对称分布中,三者相等。即:X=Me=Mo; 在左偏分布中,一般有X

在右偏分布中,一般有Mo

在轻微偏态时,三者的近似数量关系为:(XMo)3(XMe)

13.测定离散程度的变异指标有哪些?简述其主要作用。 答:

常用的变异指标有:异众比率、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为:

1.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反映变量的稳定性、均衡性; 数据之间差异越大,表明变量的稳定性或均衡性越差。

2.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

离散程度越大,表明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低。 3.作为统计推断的重要依据。

①判别统计推断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 ②衡量推断效果好坏的重要尺度。

35.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可比性原则---保证时间数列中各项数据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的基本原则。

其具体要求是: (1)、时间一致; (2)、总体范围一致; (3)、经济内容、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等方面一致。

36.比较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间的4个不同特点。 答:

①时期序列的各个数据为时期指标值(流量),表示时期现象在各段时期内的发展总量。

时点序列的各个数据为时点指标值(存量),反映时点现象在各个时点上所处的数量状态和所达到的水平。

②时期序列中各期数据具有可加性,通过加总即可得到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总量,有实际意义。

时点序列中各时点数据不能相加,具有不可加性,即它们相加的结果没有实际意义。

③时期序列中数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是时期越长,数值就越大。

时点序列中各时点数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不是时点间隔长,时点数就大一些。

④时期序列中各期数据是对每段时间内发生的数量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时点序列中各数据通常不可能、也不必要连续登记,一般是对代表时点进行间断计数的结果。 41.简述加权综合指数的概念及其编制原理。

答:采用加权综合方法计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综合指数。 其编制的基本原理是:

⑴.为了解决复杂现象总体的指数化指标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必须引入同度量因素,使其转化成相应的、能够相加的价值总量形式;

同度量因素通常也称为综合指数的权数,因为它具有权衡各个个体重要性的作用。

引入了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通常被称为加权综合指数。

⑵.为了在综合对比过程中,单纯反映指数化指标的变动或差异程度,又必须将引入的同度量因素的水平固定起来。

要注意同度量因素的两个问题:指标性质(数量或质量指标)的确定、固定水平所属时期的选择。

42.简述加权平均指数的概念及其编制原理。

答: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平均指数。 其编制的基本原理是: 先计算出个体指数,再将个体指数加以平均即可求得总指数,这种方法计算的总指数也称之为平均指数。

由于各个 个体指数的重要性不同,所以,平均指数通常需要加权。 编制平均指数有两大问题: 采用哪种平均法?

(1).算术平均法计算较为简便,也比较直观,所以其应用较为普遍。

(2).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和服从研究目的之需要,调和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权数如何确定?

(1).既要考虑实际经济意义,又要考虑获取资料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2).权数主要有:基期总值 (q0p0)、报告期总值(q1p1)和固定权数(wi)等三种。 要注意平均指数的两个问题:“权数”的选择、“型式”的选择。

27.简述假设检验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答:所谓假设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抽取的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差异。所以,假设检验又被称为显著性检验。 一个完整的假设检验过程,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原假设H0、备择假设H1;

(2)构造适当的检验统计量Z(或者t),并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统计量的具体数值;

(3)规定显著性水平α,建立检验规则; (4)做出判断。

①临界值规则:如果Z(或者t)值落在拒绝域中,就拒绝H0。否则,就接受H0 。 ②P-值规则:如果Pα,就接受H0 。

统计学 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中财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汇总

自考统计学概论简答题

统计学课后简答题答案

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必考名词解释,简答题总结

中财二简答题

企业经营统计学简答题整理资料

统计学简答题总结(广财)
《统计学简答题总结(广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