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命题演讲[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4: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命题演讲

教学目的:演讲,是口语独白,即由一个人讲给众多的人听,以讲为主,辅之以手势、身姿、面部表情。演讲具有舆论宣传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同时还能充分展示演讲者自身的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真情实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把演讲、美元、原子弹称为三大战略武器。现在西方却把演讲、电脑、美元作为新的三大战略武器。这就是说,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科学技术怎样发展,演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

教学重点:命题演讲的组织程序及运用。 教学方法:理论阐述和举例论证。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说明舌头的巨大作用。确实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说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否与他的讲话能力有很大关系。现代的商品交换、商贸谈判、政治交往,都需要通过语言的说服与沟通来完成,而说服力的核心是讲话能力,讲话能力的好坏关系到说服的成败。为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演讲。

一、命题演讲的含义及特征

命题演讲是根据指定的题目或限定的主题,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演讲,一般都写好了讲稿并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演练的。演讲表现的是自我,即我的立场,我的态度,我的观点、主张、意见,我的情感、

情绪。据此,命题演讲只有专题演讲和赛场演讲两种类型。专题演讲是就某一事态或某一问题发表演讲,例如,林肯著名的《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我国著名演讲家李燕杰的《国家、民族和正气》,曲啸的《人生·理想·追求》等演讲。赛场演讲就是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各种演讲。然而,人们又常常把报告、讲话、发言、学术讲座,甚至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列入命题演讲的范畴。这些都是口语独白,同时又是做了充分准备的,纳入命题演讲的范围,也并非不可以。但演讲是表现自我的,这一本质特征是不可忽略的。

命题演讲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演讲,因而很严谨、很稳定,而且针对性很强。

二、命题演讲的种类:

(一)定题演讲,即给定题目的演讲。

(二)自拟题目的演讲,即按给定的范围自拟题目演讲。

三、命题演讲的特点:

那么命题演讲有哪些特点呢?

(一)严谨性。命题演讲有较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演讲稿的设计,还是演讲过程都是周密安排的。

(二)稳定性。命题演讲的内容是事先确定的。在临场演讲时,演讲者一般都照写好的演讲稿讲演,它所受时境的限制较少,内容因时境而变化的可能性也相对要少一

些。

(三)针对性。命题演讲的“题”总是有针对性的,即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题”是有所指的。

四、命题演讲的程序

苏联著名演讲家,理论家阿普列相在《演讲艺术》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演讲家总是一身而三任:既是作者(‘剧作家’),又是(‘导演’),还是完成自己的演讲、谈话的表演者。”他是从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所肩负的职责说的,其实也道出了命题演讲的全部程序。命题演讲一般有酝酿与构思、演练、演讲三个阶段构成。

(一)酝酿与构思

不管是自愿还是受命,一旦准备登台演讲,就必然有一个由酝酿到构思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演讲稿。这一过程包括审定题目,收集和选择资料,再进入构思,最后完成演讲稿。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创作过程。这虽然是一系列的封闭式的个人劳动,同时又是以社会、听众为背景的艺术创作活动。

审定题目。命题演讲就是按照规定的题目演讲。譬如,《党在我心中》,必须歌颂中国共产党,而这种歌颂还必须与“我”联系起来,必须讲我的经历,我的见闻,这是题目限定了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只给定一个大范围的总标题,譬如《传承文明,弘扬美德》,要求演讲者只作关于道德文明方面的演讲,每个演讲者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认真审题。审题,不仅仅是审定题目本身的内涵,或者单纯给自己的演讲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更重要的是两

方面。一是选择角度。角度要新,要适度。新,是对同台演讲者而言,尽可能避免与别人的演讲相同或相近,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林肯很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在构思《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这篇演讲稿之前,就反复琢磨了与他同台演讲的爱德华的演讲稿。角度还要适度,太大,驾驭不了,讲不透;太小,包容量不够,发挥不了。二是选择自身的优势。有的演讲内容很适合,角度也新,但是演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就是在审题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优势。例如,1994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华语演讲大赛中,印度姑娘鲁巴·沙尔玛一举夺魁。他在复赛和决赛中的演讲分别是:《汉学在印度》,《我与汉学》。因为她出生在印度,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又跟父母到了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中国上学,她既熟悉印度,又特别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作这方面的演讲,就特别得心应“口”,也特别能迎合新加坡听众的需求。

确立主题。主题是命题演讲的核心。确立主题应特别注重把握两方面。一是主题要适时,就是适合社会的需求,具有时代感。还要适合听众当时当地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听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共享性。阿普列相主张要研究“生成问题的情势”。这就是说,演讲者要用探索的、创造性的态度去思考和处理演讲主题。他认为这样做,才会扩展演讲的内涵,深化演讲的内容,才会使演讲具有迫切感,才会在演讲过程中形成台上台下的真正交流。二是主题要单一。演讲稍纵即逝,讲得太多、太杂,反而适得其反。正如德国著名演讲家海

因兹·雷曼说的:“在一次演讲中,宁可牢牢地敲进一个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拔即出的图钉。”

选择材料。演讲是信息的传播,信息的载体是材料。信息有疏有密,有强有弱。前者表现力量,即材料的多寡;后者表现为质,即材料的优劣。选择材料,就是在具有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组合的依据是:一是能恰当地表现主题;二是能满足听众的预期需要;三是真实典型;四是具体新颖。

构思。命题演讲的构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思演讲稿;二是精心设计演讲的现场实施。演讲稿的构思,包括开场白、主体、高潮、结尾,这实际上就是材料的安排与处理。同时也包括思维框架与基本语言形态的选定。精心设计现场实施,实际上在构思演讲稿的过程,就基本上包含了现场实施的设计。但两者比较,后者更具体,更细化,更具有操作性。这种设计是在演讲稿构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琢磨实施过程中的处理与表现,其中包括各种演讲技巧的运用,譬如手势、眼神、声音、处变等。构思在命题演讲过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写稿。执笔成文,是上述各个环节总的归宿。命题演讲的失败,取决于演讲稿的优劣。演讲稿必须精心写作,最好是自己动手写稿,保持个人的风格。怎样写稿,将在下文专题谈及。

(二)演练

演练是命题演讲必经的一个阶段,主要是背诵和处理演讲稿。有的演讲者以为只要把讲稿记牢背熟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演讲稿只是把酝酿构思用文字记录下来了,其中暗含了全部精心设计,如语调、

节奏、停顿,甚至身姿、手势、表情等都有某种设计,但文字稿中却无法体现,这些都需要在文字稿中细心揣摩,精心处理。这些处理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感基调的把握。或平实,或激昂,或欢快,或悲壮,都要根据稿件内容,作出相应的处理。自己写的讲稿相对好处理些,别人代写,或者经过别人加工的稿子,就更要仔细琢磨。如果情感基调把握不准,感情不到位,甚至错位,再好的稿子也表达不出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二是语音处理。由文字转化为语音,一定要经过处理。没有经过严格的语音处理,便会在演讲中出现念稿或背稿的现象。演讲既要自然,又要恰当艺术处理,否则,便会造成整篇演讲的不协调。三是态势处理。服饰、化妆,这是事先可以设计好的。手势、身姿、表情,这是随着演讲的过程,随着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原则上很难做出精确的设计的。但在稿件的几个关键处,在演练中也可以适当设计。

(三)演讲

登台演讲,是对演讲稿的全部实施。对于如何演讲,只提几个关键处。

登台亮相。亮相,就是上台之后让听众第一眼就看清演讲者的面目神情。先站定,后抬头,向全场投去亲切的目光,并轻轻点头或鞠躬,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给听众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开场白。开场要开得好,开得妙。既要扣题,又要营造气氛。精妙的开场白,瞬间就能使全场屏息静气,同时又情趣盎然,甚至几句话就使场内变得火爆,掌声、笑声一片。

演讲稿一般都做了开场白的设计,只需要演讲者临场恰当表现即可。但是,设计常常与现场不完全吻合,甚至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调整或改变。例如,台湾“国学”名师沈谦教授去台中静宜大学演讲,题目是“中国古典式的爱情”。到达现场休息室,接待他的同学告诉他,两周前余光中教授在这里做过同题演讲。情况突变,不能按原来的想法讲了,必须改变开场白,改变讲法。调整思路之后,他是这样开场的:

听说前两个礼拜,余光中教授也在这里讲跟我一样的题目,不过,他讲的正题,是我今天讲的副题。(笑声)

余光中教授是研究西洋文学的,他来讲中国古典式的爱情,绝对是个外行。不过,他的学问很好,一定讲得很内行。而我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我来讲中国古典式的爱情,绝对是内行。不过我的学问差一点,也许讲出来会有些外行„„而且,余光中是诗人,他往台上一站,大家都“醉”了,陶醉在诗人的风采里;我是教书匠,往台上一站,大家都“睡”了„„(哄堂大笑)

还好,我没有跟余光中先生一起登台演讲,否则在座的各位,一个个都要“醉生梦死”去了!(全场哈哈大笑)

诙谐中,机巧地把两场同题演讲做了衔接,尤其是营造了极为轻松的热烈的现场气氛。如果不是这样改变开场白,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听众因重复而厌倦的情绪。

高潮与造势。演讲现场需要出现高潮,没有高潮的演讲是平淡的,甚至是乏味的。高潮的标志是场内爆发的热烈的掌声。精彩的演讲,

总能闪现思想的火花,掀起情感的波涛。思想火花的闪现之处,情感波涛的掀起之处,就是演讲高潮的所在之处。演讲者与听众常常在这种精辟之处,动情之处形成思想交汇,情感共鸣,理智互震,因而由衷地爆发掌声。这种高潮,虽然演讲稿中一般都做了设计。但是现场处理不当,也不一定会有高潮出现,即算出现了,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这里的要紧处是两个步骤,一是高潮前要造势,二是高潮处要做强化处理。造势,就是在高潮前造成一种气势,一种情势,一种态势。高潮不是突然出现的,更不是想出现就能出现的,而是有一个生变过程,即顺着听众由感性到理性,由感动到感悟,由期待到满足这样一个思维的、情绪的、心里的过程来实现的。譬如高潮之前的叙述或描述,要说得真真切切,把情景再现出来。欢快的事,说得听众个个眉飞色舞;伤心的事,说得听众泣不成声;气愤的事,说得听众咬牙切齿,如此等等,这就是造势。在这种情况下,再晓以精辟的语段,岂能不出现高潮,岂能不鼓掌?例如,印度姑娘拉米雅·沙尔玛在作《宜将春草报春晖》的演讲中,有下面一段话:

面对高山,面对大海,我们谁都应该记住: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这是这篇讲孝敬父母的演讲稿中最具震撼力的几句话。讲到这里,按理全场应爆发掌声的,然而我们从录像中看到,全场听众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呢?从讲稿看,作者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这几句话之前,讲述了两个母亲的感人事迹:一是为了自己两个落水孩子,母亲扑进水中奋力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永远沉在水底。演讲者用略带颤音的语气讲述这两件事,听众的确被感动了。接着进入抒情说理,

如果再把这几句话处理好,无疑会出现高潮。可演讲者在讲这几句话时,却用了很平淡的语调,毫无变化的一句连一句说出来,既没有提高声量,也没有特别的停顿,神情平淡,连个强调的手势都没有,再加上忘词,其结果自然是台下寂然。就这样,一篇极为感人的演讲稿,却没有获得充分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紧承前面的悲壮的叙述,渐次转入凝重,一句比一句重地说出前面三个排比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说完“我们都要记住”之后,应该有个较大的停顿,让听众产生期待感。说“孝敬父母”这句时,音量稍低,但低而不弱,以便突出最后一句。说“天经地义”时,应一字一顿,声量加大,在与一个强有力的手势配合,形成斩钉截铁之势,这样处理,高潮就自然出现了。

除了这几个紧要之处之外,还有节奏的处理,过渡与照应的处理,结尾的处理等等。

三、命题演讲的现场调控

演讲的目的在于影响听众的意识,促成某种行为的实现或改变。要达这一目的,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调节与控制。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的那样:“创作愈是有控制地进行,演员的自制力愈大,角色的设计和形成就会表达得愈鲜明,它对观众的影响就会愈强烈,演员的成绩就会愈大。”演讲虽然有别于表演艺术,但两者却有共同的艺术规律。失去调控,就不可能获得“善讲”与“动听”的艺术效果。

在演讲的诸要素中,演讲者和听众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信息传递的两个极端,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功

的演讲,都是两者完美的结合。因此,命题演讲必须对两者实施调控,一是自控,即演讲者的自我调控;二是控场,即对全场听众的调控。

(一)自控

演讲者自己调控自己,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调控,一是心理调控,二是情感调控。

心理调控。心理调控最根本的是克服怯场心里。怯场,就是临场紧张,惧怕。戴维·卡耐基经过多年的调查,得出一个统计数据:“有80%~90%的学生,对上台说话感到困难,而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则100%地恐惧公开发表演说。”英国首相狄斯瑞黎甚至公开承认:“他宁愿带一支骑兵队冲锋陷阵,也不愿首次去国会上发表演说。”

西塞罗说:“演说一开始,我就感到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

林肯说他在演说时,“也有一种畏惧、惶恐、和忙乱”。 丘吉尔说他在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个几寸厚的冰疙瘩”。 还有人说,演讲时手心冒汗,汗流浃背,严重的还可以导致休克。 如此等等,怯场严重地干扰和破坏着演讲。

为什么会怯场呢?演讲家、心理学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胆小,有的说是缺乏自信心,有的说是自我意识太强。罗斯福的看法是:“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个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乃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这种刺激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在的,即台下黑压压的听众,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全都投向演讲者,使演讲者望而生畏,局促不安。二是内在的,担心讲不好,担心听众不爱听,担心这,担心那,

甚至连自己的长相也在担心之列。因而形成过度的精神刺激。刺激形成生理变化,于是血压增高,心跳加快,脸色涨红,呼吸局促,手心冒汗,甚至全身颤抖。

如何调控怯场心里呢?

首先要对怯场心里有正确的估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同时,有点怯场也不是坏事,可以促使演讲认真准备,不马虎,不轻率。戴维·卡耐基说:“少许的恐惧是有利的,可以加强临场感和说服力。”

其次,加强自信心。一上台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动机和效果上。华盛顿说:“我只知道眼前的听众,而我说的词,正是眼前的听众说的。”至于过后怎样评价,在演讲过程中是可以不加考虑的。少做“我不如你”的自我否定。日本人甚至主张“把听众当傻瓜”。虽然你这种说法不好听,使人难以接受,但对于克服怯场心里,也并不荒谬。

最后,上台之后,少用实眼多用虚眼,回避听众的各种表情、各种举动,只在听众中造成一种交流感,实际上场内的一切,什么也没看见。开头讲点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事。这样讲有两个好处,一是不担心讲不好,二是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兴趣反馈过来,可以是演讲者立即轻松起来。

关键是认真准备,准备越充分,自信心越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情感调控。演讲需要投入感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写道

“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说的什么内容也没有。”

但情感需要调控。失控的情感是不堪设想的。《三国演义》中的王朗和周瑜是怎么死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于是留下了“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三气周瑜”的千古趣谈。这其中的“气”就是强烈的情感刺激,“死”是情感冲动的结果。

1959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发表演讲,台下的听众有的喧闹,有的吹口哨,而对如此情景,他被激怒了,竟然脱下皮鞋,用力敲打着讲台,因此而成了臭名远扬的国际丑闻。这种失态同样是源于情感的失控。

在演讲中,有的演讲者激动起来,就脸红脖子粗,手舞足蹈,像个疯子;说到伤心处,泪流满面,放声痛哭;场内不安静,提高声调,声嘶力竭,甚至拍桌子,发脾气等等。这些都是情感失控的表现,形象不美,听众讥笑,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全场失控。

情感应该服从理智,服从动机和目的,服从演讲的表达。傅雷曾经教育他的儿子:“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情感,而不是让情感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动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这是我们每个演讲者都必须牢牢记住的精妙所在。强化理智,克服情感的随意性。

自我调控是方方面面的,如内容调控,时间调控,语速调控,音

量调控,节奏调控等等。每个方面的调控都是十分讲究的,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便会破坏演讲艺术的整体效果。

(二)控场

演讲要影响听众。使听众先屏声静气地接受,然后再进入状态,与演讲者一道,随喜随乐,同悲同愤,如痴如醉,幡然有悟,感奋起来。命题演讲的现场能有这种状态,能获得这样的效果,才是最成功的演讲。这种状态,这种效果,都是取决于演讲者的调控手段,调控技巧。现场调控最根本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兴趣调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听众才会产生全部的热情,全部的注意力。引发兴趣不是单纯的逗乐,“兴趣必须同社会价值连接起来。”(爱因斯坦语)因此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动机与目的,演讲的形式都必须与听众的认知,听众的需求,听众的审美相吻合,否则就不可能引发听众的兴趣。听众的兴趣,是演讲活动中具有选择性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情感倾向。

要引发听众的兴趣,需要手段和技巧。譬如,演讲中插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住在大楼的20层,可他每天坐电梯回家,总是坐到第10层就走出来,你们说这是为什么?”讲到这里,演讲者停下来了,并向听众投去询问的目光。于是听众议论开了,有的说,这个人肯定很胖,是为了减肥;有的说,这是心脏病患者,步行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有利于早期心脏病康复等等。正当议论纷纷时,演说者笑容可掬地说:“因为他太矮,他只能按到第10个按钮,再上面的就够不着了。”于是听众哗然,兴趣上来了。顺着这种兴趣,一篇宏论说

开了。

这里显然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内容。听众经过一番思索,仍然没有找到答案,最后还是由演讲者说出来。于是听众心里会很懊恼,为没有想到这点而自懊自责。也许这就是引发兴趣的原动力。这就说明,演讲不能平庸,不能低级,不能老是空话、大话、套话,必须精辟、深刻、新颖,在某些领域里的观点,比听众高明,至少对听众有所启发。否则,听众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二是表达形式。不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同样不能引发兴趣。譬如上例,在说出原因之前,不向听众发问,发问之后不做停顿,而是平铺直叙地全说出来,听众也许会说,这么简单的事,还用得着你来跟我们说吗?因而不可能引发兴趣。正是因为演讲运用了提问、停顿等手法,调动了听众的参与感,因此哗然而产生兴趣。这就是手段或技巧。

凡是能调动听众参与感,能引发听众想象与联想,具有新奇感的人或事,一般都能引发兴趣。这些方法大体是设问、对比、制造悬念,再加上适当的幽默。

二是激发情感。早在20世纪30年代,杨炳乾先生在《演讲学大纲》中就指出:“演讲重在诱动他人情感。”情感一旦被激发,便立即使人精神振奋,全身心都处于高昂的积极状态,进而产生一种不可估量的能动作用。演讲在于影响听众的意识,促成和改变听众的行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和机巧激发听众的感情,使之投入极大的热情,实现演讲的情感功能。

激发情感,或者叫煽情。常见的是以情感情,以情驭理。

以情感情。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人的共性,而且还具有感染性。尤其是处在大致相同的境遇中,这种感染性更加强烈。人们把这一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兔死狐悲”。演讲者常常以此来激发听众的情感。蒙哥马利元帅在离开“心爱的第八集团军”发表的告别演说就是个典范。他说:

在这个场合说话很容易冲动,但我应该控制自己。如果说不下去时,请各位谅解。

才开口,就使人觉得,元帅深藏的情感犹如奔突的岩浆,炽烈的火焰,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燃烧起来。他接着说:

我实在很难把离别之情适当地向你们表达出来。我就要离开曾经和我一起作战的战友。在艰苦作战与赢得胜利的岁月中,你们忠于职守的勇敢与献身精神,永远令我敬佩。我觉得,在这支伟大的军队中,我有很多朋友。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想念我,但我对你们的思念,特别是回忆起那些个人的接触„„实非言语所能表达„„再见吧!希望不久又能见面,希望在这次大战的最后阶段,会再次并肩作战。

他的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为什么?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建立起的感情被激发了,形成了共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才真正形成了听中的聚焦点。

“激人以怒,哀人以怜,动人以情”,高明的演讲者总能用各种手段激发听众的情感,形成各种情感状态,从而获得演讲的成功。

二是以情驭理。即以理征服。演讲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难堪的局面,演讲者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可台下却冷冷清清,毫无

反应;或者交头接耳,乱哄哄的;更有甚者,吹口哨,喝倒彩,甚至还会有人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直至把演讲者轰下台。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听众对演讲不感兴趣,不抱热情之外,根本的还是演讲的内容不能服人。演讲是事、理、情的融合。虽然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核心的还是理,用理征服听众。马克思早就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有真知灼见,有充分事实根据,而且严密,并且能适时地给听众解释疑惑。演讲者能够说服听众,自然就控制了。与此相反,演讲平庸、浅薄,理论片面,甚至还漏洞百出,与听众所想的所做的相悖,或者无关,听众自然不愿听,也不会听,这样的演讲必然失控。能征服听众的理,必须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由事生理,理中有情,简要明快,庄中有谐。

除了上述最根本的调控手段之外,还有场内的气氛调控,听众的心理调控,思维调控等等。这些调控不仅适应命题演讲,同时还适应各类演讲。

四、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本身是一种艺术,而演讲稿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 演讲稿有些特殊,有叙述,有描写,却不是记叙文;有议论,有说明,却不是议论文;有抒情,却不是诗歌;有幽默,却不是相声小品;有高潮,却不是戏剧小说。有人说,演讲稿是论文的结构,新闻的事实,小说的语言,诗歌的激情,散文的题材,戏剧的安排,相声的手法。这些说法虽然不是很科学,但也很形象,很接近演讲稿的特

点。这就是说,一篇优秀的演讲稿,除了能上口之外,必须是真切感人,以理服人,同时还具有审美价值。为此,我们集中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而未定

演讲稿的写作过程,是一种个人艺术创作过程,必须经过潜心琢磨(或研究)、缜密构思、精心设计、认真写作、反复修改,这样写出来的演讲稿才算是定型了的。这种定型包括思维的定型,即确定了演讲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思维形式;内容的定型,即确定了演讲的主题和材料;语言的定型,即确定了基本语汇和基本的语言形式;甚至演讲者的基本技巧也有所定型。因此,演讲者一稿在手,便成竹在胸了。之所以要精心写演讲稿,就在于确保这种成功的把握。但是因为写稿情境与现实情境的差异,写稿时思维、情感与实施过程,思维的深化,情感的激化所导致的差异,常常出现演讲实施与演讲稿不尽相同,或者削减,或者增加,甚至演讲的顺序也有所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说,几乎所有的演讲稿都只能是未定的文稿。为了尽量缩小演讲稿与演讲事实之间的差异,在写作演讲稿的过程中,首先思维要尽量严密。有经验的作者,常常采用换位思维的方法,每用一个材料,每写一段话,甚至一些关键性的遣词造句,都要将自己换到听众的立场,提出问题,再想一想,推敲推敲,直至觉得无懈可击,才又继续写下去。其次,尽可能设想现场实施的各种情况。譬如气候,场地,周边环境,听众的年龄、职位、文化层次,心理特征,对演讲内容所持的基本态度等等。对这种情况了解越多,估计越充分,写出来的演讲稿就越符合演

讲现场。演讲稿写作虽然是一种封闭式的个人劳动,但一定要以社会、听众、现场为背景。否则,写出来的演讲稿是很难实施的。最后,留有余地。有经验的演讲者,虽然上台只用一稿,准备的却是几套方案,遇到什么情况,随时都可以改变。最常见的是开场白的临时改变,也有中途换材料的,甚至还设想了听众的现场提问,回答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答案都准备好了。预则立,不预则败。

(二)实虚结合

演讲稿有些特殊,写出来的文字稿,主要不是给人看(读),而是将无声的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说给别人听。看(读)与听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反复看(读),反复琢磨,后者稍纵即逝,没有存留性。要使听众在听的一瞬间,感动起来,心悦诚服地接受一种主张,同意一种见解,改变一种观念、一种感情、一种态度,并且延伸到演讲之后的行为中,就必须具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和冲击力。这两种力量的形成,不是靠罗列现象,讲几个故事可以奏效的,更不是凭抽象的说教,喊几句口号而立竿见影。只能是有事实,有观点,用活生生的事实感动听众,煽动听众的情绪,感情,进而上升为理念、观点,做出理性的思维,从而既产生情感的互震,又获得理性的共鸣。这才是演讲的特质。演讲者之所以能征服听众,靠的不是权势,权威,而是演讲本身所产生的两种力量——感召力和冲击力。因为要形成这两股力量,就决定了演讲稿的基本写法,即有实有虚,虚实结合。实,就是事实,用叙述的手法,写出事态的来龙去脉,做出整体的把握;用描述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再现事态,再现情境,进而经演讲者的临

场艺术处理,听众便不由自主地被眼前所展现的活生生的人与事感动起来,振奋起来,由此而获得感召力。虚,就是情与理,就是用抒情的手法,说理的手法,把蕴含在所叙述、所描述的事态中的情感抒发出来,把其中本质的道理说清楚。由感动到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提升,从而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三)恰当的艺术表现

演讲稿要写顺畅,写清楚,并不是很难。演讲本身就是一种实用艺术,因此,演讲稿就应该具有恰当的艺术表现,这种艺术表现是很需要下功夫的。

结构的艺术。演讲一般都呈现出“响开头,趣主体,蓄结尾”的结构态势。但要把这种态势真正落实到一篇具体的文字稿中却是颇费艺术匠心。譬如开场白,几句话就能把全场的听众吸引过来,并且立即进入状态。为此,几乎是所有演讲者都煞费了苦心,各出奇招。例如,有一位演讲者,他是捧着一个红布包走上讲台的,他的第一句话是:

同志们,今天在这个讲台上的不是我,而是我们。

正当大家凝神静气,疑惑不解时,他却掀起布包上的党旗,一层一层揭开,展现在听众面前的,不是别的,而是两本书,然后一本一本举起说:

这本书叫《风浪集》,记述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丰功伟绩;这一本,我把它叫《无名集》,上面记载了这几年倒在我身边的战友的名字,他们是“我 19

心中的太阳”。

话才说到这里,台下的掌声雷动。这就是一种艺术表现所获得艺术效果。

趣主体。演讲的主要部分,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起伏跌宕,曲曲折折的效果呢?有的是层层渲染,步步退进。这一般是叙述性的稿子,用于煽情;有的是迂回曲折,趣味丛生。这一般是用于幽默风趣的稿子;有的是反正对比,造成反差,这一般是用于说理比较的稿子。例如,一位老师讲《教师伟大》,他是这样说的:

我是教师。一说教师,有的同学就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教师,太平凡了。他们不是腰缠万贯的万元户,而是寒酸至极的穷光蛋;不是握有大权的大官僚,而是任人摆布的教书匠„„

同学们,孩子们,虽——然——我们今天终于免除了“臭老九”的厄运,但——是——待遇不高,地位低下,工作繁重,身体虚弱,面容消瘦,猛烈膨胀的物价浪潮冲得我们囊空如洗,迅速意外的知识贬值压得我们气喘吁吁。如此等等的经济上的窘迫寒酸和精神上的扭曲压抑,时时伴随我们。

尽——管——如——此 但——是

孩子们,请你们放心,作为深深爱着你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书教好!(雷鸣般的掌声)

„„

前面分别从学生的心理,从教师自己的感觉中说出教师的诸多苦衷,极尽贬抑,极尽铺垫,从“但是”开始,直书教师的胸怀与人 20

格,前后形成极大的反差,正是这种反差,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伟大。这同样是一种匠心独具的结构手段。

语言的艺术。演讲稿必须适合口语表达,但不是口语,而是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做出恰当的艺术处理。例如下面这段话:

外国人说,中国人懒惰丑陋;外国人说,中国人虚伪自私;外国人说,中国人喜欢做奴隶;外国人说„„够了!已经说得够多了!要不要再加一句带总结性的“最高指示”:中国人应该集体自杀!同胞们,能照办吗?说到这里,恐怕那些目不转睛看“外国月亮”的先生们又该转过身来教训我们:这是严重的讳疾忌医,阿Q!各位,这能说是讳疾忌医吗?这能说是阿Q主义吗?不,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外国朋友的真诚的批评,公正的批评,但绝不是歪曲和侮辱!

这是一段慷慨激昂的言词,句句上口,很适合口语表达;句句完整,有很符合语法规范。演讲稿的语言虽然是笔写纸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却同时对口语和书面语做出了扬长避短的处理,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语言形式,这本身就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其次是语言的组合,文字语言是苍白的,但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组合起来以后,却能状物传神,抒情说理,还能产生韵律感。上面这段演讲语言,显然获得了这些效果。这是说理,告诫人们需要自尊、自信、自重,不要崇洋媚外;也是抒情,在抒发爱国豪情的同时,也对崇洋媚外者给予极端的蔑视与嘲讽。理与情都是抽象的,写下来却不但不抽象,反而具体形象,比如,“外国人说”,“目不转睛”,“转过身来”,“讳

21

疾忌医”等等,都具有很鲜明的形象感,很强的动作感。“够了,已经说得够多了”,“不,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等等,激昂的神情跃然纸上。演讲的语言,就应该有这种艺术表现力。否则在演讲的一瞬间,就不可能留给听众鲜明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激发听众的情感。还有韵律感,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句式组合而造成的。能造成韵律感的组合规律应该是长短交错,骈散结合。即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整齐的句子(骈)与散句结合使用。整齐的句子包括对仗句、排比句两种句式。比如前面这段讲稿,短句居多,杂有长句,一般都是几个短句之后,用一个长句收足语意。而骈句,前面三个“外国人说”,就是一组骈句(即排比句),一般也是有短句构成,造一种气势或态势,很便于表现情感,凡是在演讲稿中具有韵律感的语言,都能在演讲实施中通过发声形成节奏感。

演讲稿的艺术表现,涉及范围很宽泛,状物传神,抒情说理,前后照应,幽默风趣。这些都是属于艺术表现的范畴。

【作业】

一、请为下面几道演讲题分别设计精彩的开场白

(一)我的未来不是梦;

(二)假如我是校长;(三)口才·人生·理想。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任选其一,先写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然后作为下一次课上台演讲的题目。

1.一天晚上,王先生将他的狗放到屋外小便,然后看电视忘了将狗放进来,当他开门时吓了一跳,因为他的狗叼着邻居的猫,而且猫

22

已经死了„„

王先生在骂了一阵狗之后,将猫提到浴室,洗尽血迹和泥污,并将猫吹干、美容,整整花了三个多小时,弄得全身跟浴室都脏臭不堪„„

第二天,他出门上班时,邻居脸色凝重地叫住他:“嗨!王先生,昨晚真是见鬼了。”

“喔!是吗,什么事?”

“昨天早上我的猫死了,我埋了它,今天早上它竟然跟平常一样躺在我家门口。”

2.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旅馆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妻,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看着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侍者将老人领到一个房间,老人见是一间整洁而干净的屋子,就高兴地住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而已,祝你们旅途愉快!”

原来侍者自己一晚没睡,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应有的报答。”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很快把这件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几个月后的一天,侍者收到了一封信,聘请他去纽约工作。他来到纽约,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

23

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他买下了一座大酒店。

3.有位书生,住在京城。有一天,他偶然路过寿字大街,见有一间书肆,便走了进去。书肆里有一个少年,挑中了一部《吕氏春秋》,点数铜钱交钱时,不小心,一个铜钱掉在地上,轱辘(gūlu)到一边去了,少年并没有发觉。书生看见了,暗中把钱踩在脚下,没有作声。等买书少年走后,他俯下身子把铜钱拾了起来,装入自己衣袋中。他以为自己做得巧妙,没人看见。其实旁边坐着的一位老者,早就看见了,老者忽地起来,问他姓名。书生办了昧心(mèixīn)事,只得如实说出自己的姓名。老者听罢,冷笑一声走了。

后来这个书生读书倒也刻苦,被授予县尉职务。他春风得意,整理行装前去赴任,途中,投递名片拜见上司,巡抚一见递上来的名片,就传话说不见。书生多次求见,还是不见,里面传话说:“你不记得前几个月在书肆中发生的事了吧。当秀才时,就把一个小钱儿看得象命一样,如今侥幸当了地方官,手中有了权柄,能不托箱探囊,拼命搜刮,作头戴乌纱的窃贼吗?你赶紧解职回家去吧。”

这时书生才明白,以前在书肆中询问姓名,讥笑他的老者,就是今天的巡抚大人。

24

3分钟命题演讲

命题演讲 主持人用稿

命题演讲题目30个

英语命题演讲“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

希望之星英语复赛命题演讲题目

公务员面试即兴演讲类命题高分策略

公务员面试即兴演讲类命题高分策略

命题作文题目

读后感命题

30个命题

命题演讲[推荐]
《命题演讲[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自命题演讲 演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