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五章 个性与行为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2: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五章

个性与行为

计划:4课时

☆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个性的定义与特点

2、了解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3、掌握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特征及在管理中的作用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个性心理与管理 难点:气质类型与特征

(第九课时)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行为

一、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点(P54)

(一)独特性

(二)稳定性

(三)整体性

(四)制约性

(五)倾向性

三、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儿童时期

(二)学生时期

(三)成人时期

(第十课时) 第二节 气质差异与管理

一、概念

心理学上说的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风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变化的幅度,以及动作、言语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气质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观察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黄胆汁、血液、粘液、黑胆汁等4种液体;由于它们的比例不同,构成了人的不同气质。

20世纪30年代,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根据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和其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揭示出在这两个基本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而这些恰好与希波克拉底的4种气质类型相一致,为之找到了科学的自然基础。前苏联学者巴甫洛夫根据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总结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应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根据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我们可给气质下这样的定义:

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有关气质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正在深入。怎样划分人的气质类型?也许今后又会提出新的气质类型和分类方法。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典型的心理特点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际活动中,气质类型的很早表露,说明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正因为如此,气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虽然也有所改变,但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变化要缓慢的多,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当然,心理活动的动力并非完全决定于气质特性,它也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有关。任何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气质,遇到愉快的事情总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反之,遇到不幸的事情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但是人的气质特征则对目的、内容不同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有着某种气质类型的人,常在内容全然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表现出情绪激动,等待与友人的会面时会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也总沉不住气等。就是说,这个学生的情绪易于激动会在种种场合表现出来,具有相当固定的性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情绪易于激动是这个学生的气质特征。

二、正确对待人的气质特点

1、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每种气质都有两重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一种气质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的意义。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据研究,俄国的四位著名作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和果戈里,在气质上分别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但他们在文学上同样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作用

气质对活动效率的影响,要根据工作性质具体分析。有些工作与气质类型有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人能否胜任这一工作。

要求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质则较难适应。如坑道救险、高空作业等带险情的工作。

反之,要求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却较难适应。如修表、绣花、外科医生等。

在一般学习和工作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常常可以起互补作用。因此,对活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特殊职业中,要求人们具有极强的反应能力和高度的紧张,因此对人的气质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由此可见,了解人的气质,对于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管理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适应人们气质的工作方法,避免使人遭受心理挫折,从而提高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第十一课时)

第三节 性格差异与管理 对一个人性格的了解,不仅有助于解释和掌握他现在的行为,而且还可以预见他未来的行为。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控制职工的行为,另一方面有助于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使之与职工的性格倾向尽量相吻合。以利于人力资源的发挥。

一、概念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此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并具有核心意义的个人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个多维结构,其主要的组成成分为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以及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可分为四方面:

一是对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是对工作、学习、劳动态度的性格特征。

三是对物品态度的性格特征。

四是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

2、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指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行为目的性的性格特征。

二是自我控制的性格特征。

三是面临紧急或困难情境时的性格特征。

四是长期工作中的性格特征。

3、情绪方面的性格特征。

4、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指人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遇事多思善想,深谋远虑,沉着,冷静,有的人听风是雨,人云亦云,手足无措;有的人体察入微,有的人粗糙笼统;有的人自信,有的人怀疑;有的人求知欲旺盛,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为事业孜孜不倦,有的人满足现状;有的人脚踏实地,有的人想入非非;有的人看问题全面,有的人偏执;有的人能理智处理问题,有的人以感情代替理智,等。

以上各种性格特征在每个人身上都以其特有的形式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区别于他人。在每个人的性格结构中,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直接表现一个人认识世界总的心理倾向,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品德和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他三方面的性格特征。 个体在生活中某种一时性的偶然表现不能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如:一个人在某种偶然的场合表现出的胆怯行为,不能据此就断定此人具有怯懦的性格特征;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景下,一反常态大发脾气,不能就认定此人性格暴躁,只有那些经常的,习惯化的行为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性格一般说来形成后较为稳固,但在生活经历中的重大事件,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重大变化或转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性格;总之,稳定性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性格的主导方面,而可变性是它的从属特征。

二、性格特征在管理中的作用

了解职工的性格差异,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对性格活泼,有点自以为是,希望别人尊重的人,可以当面批评,争论,但一定要坚持说理,平等待人;对于性格较顽固,不爱多说话的人,适合于多用事实、榜样来教育或用后果教育法让他自己接受教训;对于自尊心强,缺乏勇气的人适合于先冷淡,后单独做工作。在管理中,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帮助职工自觉发挥长处,防止或克服不足,可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从气质和性格的各自特点来说,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而性格则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因而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速度方面。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更为显著,气质也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于实践的要求,人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的作用,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甚至掩盖和改造神经活动的特性,使之服从于实践要求的行为方式。

据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积极的性格特征,从而说明性格对气质的重要作用。

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而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又可具有带着同样动力色彩得却不相同的性格。在性格的培养中,良好的教育应当注意改造那些不适合某种性格特征的消极气质特征,发挥那些对某种良好性格适宜的气质特征。

作为心理特征的气质和性格,两者是不同的,从气质的自然性质而言,气质似乎是性格的基础,性格则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但这种区别不是截然的,气质也是心理特征,也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纯自然的东西,性格对气质虽有施加影响的一面,也有受后者制约的一面,气质与性格是两者互相渗透,彼此制约着。

(第十二课时) 第三节 能力差异与管理 能力是指一个人要想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掌握活动的速度,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水平高的人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因为他的心理特征上的综合与活动的要求相符合;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胜任某种工作,可能由于他的能力发展水平过低,或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与工作的要求不相符合。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或工作绝不是单凭一种能力就可以胜利完成的,而是需要若干种能力共同发生作用,心理学上把完成工作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特殊能力的组合,叫做才能。如一个人要想胜利的完成某一项领导工作,就必须在主观方面有高度的观察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记忆的精确性、思维的敏捷性与批判性、自制力与意志的果断性等等。一个人在主观上具备了上述这些能力的综合,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基本上具备了管理的才能。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一定差异的,能力的差异有质的差异,也有量的差异。质的差异除了表现在各个人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外,还表现为能力的类型差异,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现分述如下:

一、能力类型表现的差异

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个别差异,如有的人知觉属于综合型,他的知觉特点是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但是分析方面较弱;而属于知觉分析型的人,其知觉特点则相反,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细节感知清晰,但整体性不够;第三种人的知觉兼有上面两种类型的特点,属于分析综合型。

记忆的类型差别表现在人们怎样识记材料,一些人运用视觉识记较好,另一些人运用听觉识记较好,第三种人在有运动觉参加时识记较好,第四种人运用多种识记表象成绩较好。

从识记不同材料效果的不同,还可区别另一些记忆类型:有些人识记物体、图画、颜色、声音等较好,为直观形象的记忆类型;另一些人识记词的材料、概念和数字较好,为词的抽象记忆类型;还有中间类型。

人的言语和思维也存在类型差异,有的人言语特点是形象的,情绪的因素占优势,属于生动的言语类型;另一些人的言语特点是概括的,逻辑的联系占优势,属于逻辑联系的言语类型。

能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途径外,还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如:同样好成绩的学生,不能马上在平面上画出形象的投影图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推论得到必要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在心理上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实际结果,这种情况使能力的发展有更大的可能性。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比别人有更高的成就,就表示他具有较高的能力,能力的高度发展可以成为天才。相反,一些人活动的结果不好,一般说他是一个在某方面能力低下的人,智力落后是能力低下的一种极端情况,一般属于病理的范围。

一个具有多方面高度发展的能力的人,知觉往往是全面而概括,既准确又迅速,注意力易于集中,稳定,灵活,范围较广,他的记忆通常迅速、准确而且巩固,有关所从事的活动的想象是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尤其是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常常是他的主要特征。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优异能力,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了,这叫做“人才早熟”或能力的早期表现,如科技大少年班的学生,即较早在某个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才能。

儿童能力的早期表现,被人称为神童,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既然素质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在脑与神经系统的某方面所集中的某些特点,对某些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或促使它们在早期得到突出的表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重要的还是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家庭的影响,因而儿童的能力早熟,主要取决于人们受教育的条件。

缺乏早期成就的人,并不能被认为将来不可能发展优异的能力,事实上,有些人的优异能力或天才表现较晚,甚至可能在晚年时期才表现出来,其基本条件就是学习和实践。

由于能力上客观存在着差异,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研究能力差异,量才使用,使人尽其才。

在具体分配工作时,管理者应根据职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分配不同的工作,还应注意:

1、同一个人并不能适应所有部门的每一个工作,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不可能时时事事都保持着同样的成就。

2、接受同等教育,能力水平并不相等。

3、同样聪明的人,并不一定适应于同一工作。

总之,能力是有差异的,但也可以经过培养而发展,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得当。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个体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提高能力。

第五章 违反保密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5第五章 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5第五章_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 与大学生谈情说爱

第五章 艺术与商业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

第五章信托与租赁

第五章  个性与行为
《第五章 个性与行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