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方哲学十二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3: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方哲学十二讲》读书笔记

哲学是什么?有人从字面上来理解哲学“philosophia”,拆开来看就是爱智慧。由此看来,一切有关智慧的思考似乎都与哲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字典里的定义也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并寻求其一般规律。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的天性,而作为“爱智慧”之学的哲学是这种天性中最高的体现,因为这种天性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只为求之而求之。可见哲学研究是无所不包的,是人类思想活动的体现。

本书共分为十二讲,其中介绍了一些哲学家或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让读者能够对哲学的基本内涵、对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有所了解,也让读者体会到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在第一讲“哲学的使命:认识你自己”中说到,古代哲学家主要以本体论、近代哲学家主要以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这让我联想到了孙正聿在《哲学通论》里说到的哲学的本体论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终极存在,即寻求世界的统一性;第二是终极解释,即寻求知识的统一性;第三是终极价值,即寻求意义的统一性。所以哲学的最终目的必然是认识哲学本身,即哲学的本质。柏拉图对哲学本质进行了双重规定:一是只有永恒的理念世界才是哲学认识的对象,关于它的认识就是人能够拥有智慧;二是哲学源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爱。这种爱不是感官之爱、情欲之爱,二是纯粹的精神之爱,因为只有精神之爱才能让人独立于感官世界并拥抱理念世界。所以,只有真正纯粹爱思考,爱智慧,敢于不断挑战的人,才能去追寻到哲学的真 1

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哲学精神”,即在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又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性,以及对人的经验加以刨根究底,这样以后,我们会发现,哲学本身拥有很多的奥秘,它就像一束光线,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第二讲“万物的本源和统一:巴门尼德的‘存在’”中,作者将巴门尼德与同时代的老子关于存在于非存在的问题作对比,在老子看来,作为“非存在”(无),“道”是“存在”(有)的源泉,“存在”(有)从一化为

二、从二化为三,再化为万物,从而是变化的;在巴门尼德看来,“有”不能从“无”中生成,或者说,“有”只能生成“有”,而“无”只能生成“无”,“存在”是不动和不变的。将老子与巴门尼德的学说作比较,我们会发现老子的学说建立在通过感官而给予我们的世界的基础上,而巴门尼德的学说建立在通过理智洞察而被我们把握的世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老子通过感性观察发现,世界是由各种不同的持续变化的事物组成的,它们变化与生成的原因也就是“道”,与此同时,巴门尼德通过理性却发现,从本质上讲,由不同事物组成的世界其实是唯一者,那就是“存在”本身。从中我们便可发现,老子的哲学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即“格物致知”或“天人合一”,而巴门尼德哲学体现了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即以获得知识和真理为思想目的。更为准确的说法也就是,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更侧重于“求善”,而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更侧重于“求真”。

在第三讲“用语言创造善的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作者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柏拉图要用语

言创造一个善的国家,他用语言所创造的这个国家在现实中或许并不存在,但却可以作为国家的样板供现实的国家参考,或作为其衡量自己是否正义,是否合法,自己的人民是否幸福的标准。所以柏拉图不仅对理想国家的一般性质进行了探讨,而且还就国家的方方面面,如生育、教育、道德、民主、宗教、性别、共产、独裁、专政等问题提出了许多设想。其中有些设想在今天还具有现实意义,例如他所讲的老有所福的问题,但他的有些设想却让人觉得可笑或不人道,例如他的妇女儿童共有的想法,是大多数人所不赞成的。在本讲最后,作者还将柏拉图与孔子的思想作比较,他认为柏拉图和孔子都强调社会的和谐,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尽其本分。不过,从中也可发现两者的差别,那就是,柏拉图从社会分工出发,更强调人的社会角色;孔子则从人际关系出发,更强调人的人伦角色。由此可见二人的在强调社会和谐时所看的角度不同。

在第四讲“存在的根据及原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提到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很高,他说:“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亚里士多德不仅在哲学领域有所成就,他在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文学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方面靠个人天赋,另一方面与他的老师柏拉图的培育也是分不开的,他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个敢于对老师的理论进行批判的人,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中,他挖苦他的老师像一个不会计算少的数目而只会计算大的数目的人,因为本来存在的只是现象界的事

物,柏拉图偏要用与这些事物相对应的理念来解释这些事物存在的根据。通过在这些事物上增加理念的数目,柏拉图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不过亚里士多德受到他老师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他在形势问题上的犹豫不决说明他和自己老师的思想仍有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柏拉图的思想观念是既有批判也有继承的。

对于西方哲学十二讲的阅读我想我现在也仅仅只是在管中窥豹,只是很局限的了解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一些思想,至于对这些思想的影响我认为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用整体的思想把西方哲学的长河和它的宗教历史人文背景结合,用西方思维的去了解,也许才能更好的认识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智慧。对于《西方哲学十二讲》这本书我还会继续去研读,发现更多的疑惑并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真正的做到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发展自己的意识,更好的去指导实践。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读后感

第二讲 现代西方哲学的开拓者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

诗歌鉴赏十二讲

十二讲 备课教案

井底望天读书笔记西方哲学浅谈(定稿)

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专题

魏晋南北朝十二讲书评

西方哲学十二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十二讲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