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6.简易逻辑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7: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讲 简易逻辑问题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思维是大脑对事物的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过程。因为客观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往往具有某种因果关系,所以思维使我们能够知道并没有直接感觉到的事物,预见事情的进程和发展结果。就是从一些已知事实,推断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正确的思维,应该是确定的,首尾一贯的,无矛盾的和有根据的。“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本讲讨论的“逻辑问题”,主要是判断推理问题。

例1 现有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用纸包着,在桌子上排成一行,由甲、乙、丙、丁、戊五人,猜各包内珠子的颜色,每人只许猜两包。

甲猜:第二包是紫的,第三包是黄的;

乙猜:第二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红的;

丙猜:第一包是红的,第五包是白的;

丁猜:第三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白的;

戊猜:第二包是黄的,第五包是紫的。

事后,打开纸包,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包,并且每包都只有一人猜对。问他们各猜对的是哪一种颜色的珠子。 解:根据题意我们列一个表:

因为每包都只有一人猜对,第一包只有丙猜,所以丙猜第一包是红的猜对了。又因为每人只猜对一包,因此页第五包猜错了;而第五包由丙、戊两人猜,戊猜对了第五包是紫的。

由于第一包是红的,第四包只能是白的,因此,丁猜对了第四包,甲猜对了第三包。甲、戊都猜错了第二包,只有乙猜对了第二包是蓝的。综上所述,甲猜对了第三包是黄的,乙猜对了第二包是蓝的,丙猜对了第一包是红的,丁猜对了第四包是白的,戊猜对了第五包是紫的。

说明:由于第一包只有一人猜,一定是猜对了。因此,确定第一包的颜色,是解决这道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找到突破口是很重要的。用“列表方法”把繁杂的条件更加条理化,是解决“罗辑问题”的有效手段。

例2 刘毅、马明、张健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人在一起举行乒乓球混合双打练习。规定兄妹不许搭伴。第一盘是刘毅和小萍对张健和小英;第二盘是张健和小红对刘毅和马明的妹妹。推断刘毅、马明、张健的妹妹各是谁?

解:先列表分析,非兄妹关系画“×,兄妹关系画“√”,暂不能肯定画“?”。

由表中可看出张健的妹妹是小萍。刘毅、马明的妹妹分别是谁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刘毅的妹妹是小英,马明的妹妹是小红。第二,刘毅的妹妹是小红,马明的妹妹是小英。

对第一种可能,第二盘练习就是张健和小红对刘毅和小红(马明的妹妹)。不合理。对第二种可能,第二盘练习就是张健和小红对刘毅和小英。合理。

综合以上推断,刘毅的妹妹是小红,马明的妹妹是小英,张健的妹妹是小萍。 说明:本题推断过程中,对可能的两种情况,进行-一检验,排除不合理的情况,肯定合理的情况。这是采用了“穷举法”。下面我们用穷举法再讨论一道题。 例3 王红、李智、张慧三名同学中,有一人在教室没其他同学的时候,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事后,老师问他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王红说:“是李智干的”;李智说:“不是我干的”;张慧也说:“不是我干的”。后来知道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能断定教室是谁打扫的吗? 解:由题意知只有三种可能,

如果是王红干的,那么王红说的“是李智干的”是假话;李智说的“不是我干的”是真话;张慧说的“不是我干的”也是真话。不符合题意中“两假一真”条件。

如果是李智干的,那么王红说的“是李智干的”是真话;李智说的“不是我干的”是假话;张慧说的“不是我干的”是真话。也不符合“两假一真”条件。

只能是张慧干的。这样王红、张慧说的是假话,李智说的是真话。符合“两假一真”。 例4 A、B、C、D、E五个球队进行单循环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进行到中途,发现A、B、C、D、比赛过的场次分别是4,3,2,1。问这时E队赛过几场?E队和哪个队赛过?

解:用图12-1表示各队之间是否比赛过。用平面上的点表示A、B、C、D、E队,两队比赛过,用两点连线表示,没有比赛过,则不连线。

A赛过4场,A与B、C、D、E均连线;B赛过三场,除与A赛过,还赛过2场,因为D只赛过1场(和A队赛),因此B只能和C、E赛过;这样正好符合C赛过2场,D赛过1场。由图看出这时E队赛过2场,E队和A、B队赛过。 解法二:因为比赛一场,双方各计一次,因此,比赛过程中任何阶段,各队比赛的场次数总是偶数。A,B,C,D的场次数之和是4+3+2+1=10,是偶数,这时E赛过场次数一定也是偶数,有三种可能:0,2,4,因为A赛过4场,一定和E赛过。E不可能赛0场;又D只赛过一场,和A赛过,还没和E赛过,E不会赛过4场。只能是赛过2场。E和A赛过,B赛过3场,而B和D没赛过,B一定和E赛过。

综合以上分析,E赛过2场,和A、B各赛一场。 说明:用图表示所研究对象及其关系,是讨论逻辑问题的又一个重要手段。用点表示所研究对象,用连线表示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便于说明问题。

例5 老师要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选派两人去参加某项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甲说:“我服从分配”;乙说:“如果甲去,那么我就去”;丙说:“如果我不去,那么乙也不能去”;丁说:“我和甲,要去都去,要不去就都不去”。老师要都满足他们的要求,应选派谁去?

分析:我们把命题“如果具有条件A,那么就有结论B,”表示成:AB,符号“”读作“推出”。根据题意老师应满足的条件是:

甲乙(乙说),丙非非乙,(丙说)这句话相当于乙丙,甲丁(丁说)。把这些关系联系起来,很容易得出结论。 解 题目所要求的条件如下:

显然,如果甲去或乙去,按条件四人都得去。不符合只派两人去的要求。所以甲、丁不去,派乙、丙二人去参加符合题意。

例6 某参观团根据下列条件从A、B、C、D、E五个地方选定参观地点:①若去A地,也必须去B地;②若去E地,A、D两地也必须去;③D、E两地至少去一地;④B、C两地只去一地;⑤C、、D两地都去或都不去。问参观团最多去哪几个地方?

解:用符号表示题意得,

从以上用符号“”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如果去E或去A或去B,都推出非D且D。(既去D地,又同时不能去D地)矛盾。因此A、B、E三个地方不能去。

去C、D两地,与题意不矛盾。所以参观团最多可以去C、D两地。

说明:用推出符号“”表示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是很简明的。解题中经常练习使用是大有益处的。

例6甲、乙、丙、丁四人对A先生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甲说:“A先生有500本书”;乙说:“A先生至少有1000本书”;丙说:“A先生的书不到2000本”;丁说:“A先生最少有1本书”,这四个人的估计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问A先生究竟有多少本书? 解:把四人的估计列一个表:

我们采用“穷举法”讨论:

如果甲说的对,那么丙、丁说的都对,与题意(只有一句对)不符合。

如果乙说的对,那么丁说的也对,与题意不符。

如果丙说的对X<200O,若1000≤x<2000,则乙和丁说的也对;若1≤x<1000,则丁说的也对,不符合题意。当x<1时即x=0时,只有丙说的对,x=0合理。

如果丁说的对,x≥1,若1≤x<2000,则丙说的也对;若x≥2000,则乙说的也对,不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推断,A先生藏书是零。 例7在神话传说的某国内,居民不是骑士就是无赖,骑士不说谎,无赖永远说谎。我们遇到该国居民A、B、C,A说:“C是骑士,B是无赖”。C说:“A和我不同,一个是骑士,一个是无赖”。问这三个人中谁是骑士,谁是无赖? 解:对于A来说,不是骑士,就是无赖。

如果A是骑士(说真话)C是骑士,B是无赖C说真话A和C不同,一个是骑士,一个是无赖,与A、C均为骑士矛盾。这样A一定是无赖,说谎话“C是骑士,B是无赖”是假话。C是无赖,B是骑士。C说谎话“A与C不同”是假话,合乎题意。因此A、C是无赖,B是骑士。

例8把—8这八个号码,贴在四个小伙子小张、小赵、小王、小李和他们四个人的妹妹小敏、小珍、小兰、小英的背后,根据以下条件判断这八个人各贴的几号?并判断出谁是谁的妹妹?

①兄妹号码不相邻,男的与男的号码不相邻;②小张是1号,小敏是8号;③小王与小珍的号码相邻;④小李是小敏的哥哥;⑤小英是2号,小王的号码与小英相邻。

解:问题是要求出号码与八个人的对应关系和兄妹的对应关系。先把已知的条件列出(兄妹关系用连线表示):

因为小王的号码与小英相邻,故小王的号码是1或3;又小王与小珍的号码相邻,因此小王的号码只能是3;小珍号码是4号。由于男的与男的号码不相邻,因此6号一定不是男的号码。因为如果6号是男的号码,还没有确定的号码还有

5、7,不论哪个号码标在男背上,都与6相邻,不合题意,所以6号一定是女孩小兰的号码。小李与他的妹妹小敏号码不能相邻,不能是7号,只能标5号。小赵标7号。根据兄妹号码不相邻。小王(3号)的妹妹只能是小兰(6号);小张(1号)的妹妹不能小英(2号),只能是小珍,小赵的妹妹是小英。答案如下表:

例9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甲、乙、丙、丁四人交谈,其中每人只会英、法、日、中四种语言中的两种语言,没有四人都会的一种语言,只有一种语言三人会。

①乙不会英语,甲、丙交谈请他当翻译;

②甲会日语,丁不会,但他们能对话;

③乙、丙、丁可以不用翻译交谈,但没有三人都会的语言;

④没有人既会日语、又会法语;

问四人各会哪两种语言?

解:由②知,甲会日语;由④知甲不会法语,那么甲一定会英、中文的一种。

如果甲会英语,由①,丙会法语和中文,(因为甲、丙交谈需要翻译,没有共同语言),由乙作甲、两对话的翻译,乙不会英语,一定会日语与甲交谈,又由④,乙不会法语,乙一定会中文。

由②丁不会日语,而与甲能对话,丁一定会英语,假设丁会中文,则乙、丙、丁都会中文,与③矛盾。因此,丁一定会法语。

把以上推断结果列表如下:

此表反映的结果又与③矛盾(乙、丙、丁三人可以不用翻译交谈),乙与丁不能交谈。此结论不合题意。

那么只有甲会中文;丙会英、法语;乙会中文、法语;又知丁不会日语,假设丁会法语,则乙、丙、丁都会法语,与③矛盾(没有三人共同会的语言),那么丁一定会英语。

最后结论如下表:

此结论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

说明:此题推断过程中,首先从甲会日语进行突破。又对甲会英语、中文两种情况用“穷举法”进行讨论。排除与题意相矛盾的情况。肯定与题意相符合的结论。

例10体育馆里正进行一场精彩的羽毛球双打比赛,两位观众互相议论:

①“吴超比李明年轻”;

②“赵奇比他的两个对手年龄都大”;

③“吴超比他的伙伴年龄大”;

④“李明与吴超的年龄差距比赵奇与张辉的差距更大些”

请你写出他们四人的年龄大小顺序,(从小到大排)

解:设吴超年龄为x岁,李明为y岁,赵奇为z岁,张辉为w岁;

由①,y>x;

由①,③可知,吴超的伙伴不是李明,只能是赵奇或张辉。

如果吴超的伙伴是赵奇,由③x>z,那么y>x>z。由②,z>y,z>w,由此可得:

y>x>z>y,推出y>y,不合理,所以吴超的伙伴不会是赵奇。

吴超的伙伴只能是张辉。比赛是吴超、张辉对李明、赵奇。因此y>x>w

又由②,z>x,z>w。

z对y有两种可能,z≥y或z<y。即z≥y>x>w或y>z>x>w。

对于z≥y>x>w,z-w>y-x。与④不符合。只有y>z>x>w成立。

即四人年龄从小到大排是:张辉,吴超,赵奇,李明。

说明:此题是讨论大小关系,用到了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就是说,如果a>b,b>c,那么a>c。

例11如图2—l,一个正六边形ABCDEF,在六条边AB,BC,CD,DE,EF,FA上随意写上—6这六个数字,每个数字写一次,同时又在OA,OB,OC,OD,OE,OF上也写上—6这六个数字,一个数字用一次。判断是否存在一种写法,使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的三边上各数之和相等?为什么?

分析:按题意进行试验情况太多。我们用字母表示各边上标上的数字,如果六个三角形三边上各数之和都相等,看应该满足什么关系或有什么不合理情况。 解:设AB,BC,CD,DE,EF,FA上写的数为a1,a2,a3,a4,a5,a6,a1+a2+a3+a4+a5+a6=1+2+3+4+5+6=21。

设OA,OB,OC,OD,OE,OF边上写的数是b1,b2,b3,b4,b5,b6,b1+b2+b3+b4+b5+b6=l+2+3+4+5+6=21。

假设六个三角形三边上各数之和都相等,设三个数之和为S。六个三角形各边上的数的和为6S。那么在取和中,六边形六条边上各数a1,a2,a3,a4,a5,a6各出现一次b1,b2,b3,b4,b5,b6各出现两次。所以有以下关系:

6S=(a1+a2+a3+a4+a5+a6)×(b1+b2+b3+b4+b5+b6)

6S=21+2×21

6S=63(63是6的倍数)不合理

所以不存在一种写法使六个三角形中,每个三角形三边上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说明:要说明某一结论的正确性,直接说明比较困难。可以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正确,然后推出与题意或与某一个正确结论相矛盾的结果。上面的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要证明的结论的正确性。这种数学方法,就叫“反证法”,例6采用了反证法思想。

例12在数学晚会上,张华表演了一个数学猜谜节目。首先把35枚棋子中的2枚,3枚,4枚分别给甲、乙、丙三人,其余26枚放在桌子上。另外在桌上还有标有

1、

2、3号的竹签各一根。甲、乙、丙三个背着张华随意各取一根竹签。让张华猜,谁持有几号竹签。张华说“持有1号竹签的,从桌子上再取和自己一样多的棋子;持2号竹签的,从桌子上再取自己原有棋子的2倍;持3号竹签的,从桌子上再取自己原有棋子的4倍。谁又从桌子上取多少棋子,张华并不知道。事后张华见到桌子上还只剩3枚棋子。马上猜出甲持2号签,乙持1号签,丙持3号签,请你说明张华根据什么猜的?

解:三人持签只有六种可能,对每种可能情况,分别计算棋子余数。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只有甲持2号签,乙持1号签,丙持3号签时,余数才是3枚。

从持签不同情况,余数均不相同,就可以从余数确定持签的情况。习题十四-1

1.地理课上,老师挂出一张空的中国地图,其中有五个省分别编上了1~5号。让大家写出每个编号是哪一省。A答:2号是陕西,5号是甘肃;B答:2号是湖北,4号是山东;C答:1号是山东,5号是吉林;D答:3号是湖北,4号是吉林;E答:2号是甘肃,3号是陕西。这五名同学每人都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人答对,问1~5号各是哪个省?

2.在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教师,一位工人,一位战士。知道丙比战士年龄大,甲和工人不同岁,工人比乙年龄小。请你推断谁是教师?谁是工人?谁是战士?

3.田径场上进行百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有A、B、C、D、E、F六个人。对于谁是冠军,看台上甲、乙、丙、丁四人有以下猜测:

甲说:“冠军不是A就是B。”

乙说:“冠军不是C。”

丙说:“D、E、F都不可能是冠军。”

丁说:“冠军是D、E、F中的一人。”

比赛后发现,这四人中只有一人的猜测是正确的。你能断定谁是冠军吗?

4.五年级的1,2,3,4班举行接力比赛,请甲,乙,丙三位小朋友猜测四个班的比赛名次:

甲说:“我看1班只能得第三,3班是冠军。”

乙说:“3班只能得第二,至于第三,我看是2班。”

丙说:“4班第二,1班第一。”

比赛结束后发现,三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请你判断四个班的名次。

5.某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五名运动员赛跑,赛后有五名观众介绍比赛结果:

第一人说:A是第二,B是第三;

第二人说:C是第三,D是第五;

第三人说:D是第一,C是第二;

第四人说:A是第二,E是第四;

第五人说:B是第一,E是第四。

介绍后,他们都补充说“我的话半真半假”。请你判断五名运动员的名次。

6.有三个箱子,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一个苹果放入其中某个箱子里。

①在红箱子盖上写着:“苹果在这只箱子里”;

②在黄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这只箱子里”;

③在蓝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

已知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问苹果在哪个箱子里? 参考答案:

1.1——山东,2——湖北,3——陕西,4——吉林,5——甘肃

2.乙是教师,丙是工人,甲是战士。

3.冠军是C。

4.3班是冠军,4班第二,2班第三。

5.A是第一名,C是第二名,B是第三名,E是第四名,D是第五名。

6.苹果在黄箱子里。习题十四-2

1.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四位同学住在一个宿舍里,规定每晚最后一个回宿舍的同学把室外路灯关上。有一天晚上,他们中间最晚回来的那位同学忘了关灯,第二天宿舍管理员查问谁回来的最晚?

小张说:“我回来的时候,小李还没回来;”

小王说:“我回来的时候,小赵已经睡了,我也就睡了;”

小李说:“我进门的时候,小王正在上床;”

小赵说:“我回来就睡了,别的没有注意。”

四位同学说的都是实话,你知道谁回来的最晚吗?

2.在一个国际学生联欢会上,一个圆桌周围坐着五个人。甲是中国人,会说英语;乙是法国人,会说日语;丙是美国人,会说法语;丁是日本人,会说汉语;戊是法国人,会说西班牙语,问他们怎样坐,才能彼此间都能交谈。

3.小张、小王、小李谈年龄,每人都说三句话,并且有两句真话,一句假话。

小张说:“我今年才22岁”,“我比小王还小两岁”;“我比小李大1岁”。

小王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我和小李相差3岁”;“小李25岁了”。

小李说:“我比小张小”;“小张23岁了”;“小王比小张大3岁”。

请你推断他们三人的年龄。

4.少先队员要去采访一位电子科学家,可是不知道这位科学家姓什么,看门的老爷爷说了下面一段话:二楼住着姓李、姓王、姓张的三位科技会议代表,其中有一位科学家,一位技术员,一位编辑,同时还有三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旅客,也是姓王、姓李、姓张各一位。并且知道:

①姓李的旅客来自北京;

②技术员在广州一家工厂工作;

③姓王的说话有口吃毛病,不能做教师;

④与技术员同姓旅客来自上海;

⑤技术员和一位教师旅客来自同一个城市;

⑥姓张的代表赛乒乓球总是输给编辑。

请判断科学家姓什么?

5.一个国家的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经过侦破,作案人肯定是A、B、C、D中的一人,把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人讯问。

A说“珠宝被盗那天,我在别的城市;

B说:D是罪犯;

C说:B是盗窃犯;

D说:B与我有仇,有意诬谄我。

经过调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能断定谁是罪犯吗?

参考答案

1.最晚回来的是小李。

2.只有一人会西班牙语,不能用西班牙语交谈;会西班牙语的法国人(戊)两边只能坐法国人乙和懂法语的英国人丙;再确定中国人甲和日本人丁的位置,甲与丙相邻,丁与乙相邻。

3.先从小张年龄想起,若小张22岁,推出小王说的有两句假语,不合题意。正确结果是小张23岁,小王25岁,小李22岁。

4.列表分析,科学家姓张。

5.A是罪犯。 数学故事:

联欢会上,老师拿着5顶帽子,其中3顶黑色,2顶白色,从中任意取3顶分别戴在甲、乙、丙三人的头上。他们三人都不知道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其中有一个人是用毛巾蒙上了眼睛。老师要请这三个人分别说出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甲看了看另外两人的头上,摇摇头说:“不知道。”乙非常诚实,他看后也回答说不知道。丙因为蒙上了眼睛,他听完甲、乙两人回答后,立刻说道:“我的帽子是黑的。”丙的回答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简易逻辑

两个简易逻辑题目

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理)

高中数学公式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文科数学简易逻辑[优秀]

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题(高中)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卷(A)

解析简易逻辑中的常见问题读书笔记

高考真题汇类简易逻辑

第九讲 逻辑问题

6.简易逻辑问题
《6.简易逻辑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