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4: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要

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在广告的劝说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分别从文体学、符号学、话语分析法、社会语言学以及语义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模棱两可作为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运用在广告语言领域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理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支撑来对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进行阐释。

Abstract

Advertising permeants our life and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nce on our society.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is of decisive importance to the persuasivene and effectivene of advertising.Vaguene, a strategy often used in advertising, i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advertising language.So far the study on it has been approached mainly form stylistic semiotic, discoursal, socialinguis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However, ambivalence, which is a special kind of vaguene,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the pragmatic use of vague language in advertising.Enlightened by this gap,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du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mbivalence in commercial English advertisemen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ith seven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 Principle.

Key Words:Vaguene; Cooperative Principle;Politene Principle.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1.引文

语用学,顾名思义,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它有别于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即把语言文字的自身意义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在广告中引入语用学,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广告之中,这是广告的新课题。广告除了告知功能外,更为突出的是说服和引导消费功能,这有赖于广告语言的功效。有时候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广告用语可能含有虚假、不实信息,或通过特殊的语言处理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一切都是通过广告用语的模棱两可造成的。本文从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理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支撑来对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进行阐释。

2.广告中的模糊语言

2.1 广告语言,模糊语言的定义及广告语言模糊性理论支撑

2.1.1广告语言和模糊语言的定义

Geis对广告语言是这样定义的: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is language that is used in efforts to persuade or otherwiseentice people to purchase products or services,vote for particular political candidates,modify their behavior (just say „no!‟),or come to adopt a favorable view of some corporate entity(We‟re working to keep your trust.).

广告自身的这些特质就决定了广告用语可能通过模棱两可这种语言现象,制造一些虚假、不实信息,或通过特殊的语言处理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与文化的载体。它既有精确性,也有模糊性,这是其本身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两者缺一不可。Joanna Channell 在他的《模糊语言》中列举了Ullman,Pierce,Deese,Crystal,Kennedy,Lakoff,Rosch给模糊语言下的定义,其中,Pierce的定义是这样的:“Aproposition is vague where there are poible states of things concerning which it is intricically uncertain whether had they been contemplated by the speaker,he would have regarded them as excluded or allowed by the proposition.”模糊的语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模糊性的语言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模糊性在语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物做出高效率的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2)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把话说得绝对化往往用模糊性的语言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3)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才显得精确;(4)使语言表达委婉含蓄,营造和谐的气氛。模糊语言可以让表达更客观,能扩大表达的信息范围,拓宽人类想象的空间,让听话人更容易接受所说话语,从而增加其获准的机会。同时模糊语言还能缓和潜在的冲突,营造舒适的气氛,在参与者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2.1.2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理论支撑

C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认为,话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人们在话语交际中总是遵守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的“合作原则”。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会话含义便随之产生了。模棱两可无疑是通过违反 “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广告这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中,模棱两可的产生往往基于广告语言对“合作原则”四条准则的违反。因此,“合作原则”对英语广告语言中的模棱两可现象具有充分的阐释力。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由美国语言学家 Grice 率先提出的, 指“在一次谈话及其各个阶段中, 谈话的参加者应根据谈话的目的和要求做出自己的积极努力”。合作原则是话语交际的普遍原则, 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和理解, 决定着双方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因此, 合作原则是话语交际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合作原则的内容: Quantity: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for the current purpose Of the exchange).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

Quality: 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

Relat\'ion:Be relevant.

Manner:Avoid obscurity of expreion.

Avoid ambiguity.

Be brief(avoid unneceary prolixity). Be orderly.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该理论指出,人们在说话时要相互合作,要遵守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可是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违反这些准则,而合作原则却又不能有效地解释违反的原因。于是1983年Leech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意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用Leech的话说,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Leech将礼貌原则分为六类,每类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则: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1)尽量少让别人吃亏;(2)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1)尽量少使自己受益;(2)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1)尽量少贬低别人;(2)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1)尽量少赞誉自己;(2)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1)尽量减少双方分歧;(2)尽量增加双方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感情上的对立:(1)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2)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违反是广告中的常见现象。正是由于对这两项原则的违反才造就了广告语言的丰富和多姿多彩。

2.2,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词常用的句式有四种,简单句,省略句,散句以及疑问句,这四种句式都能很好的制造广告的模糊效应。

2.2.1简单句

成功的广告都具有以下品质:可信度,简单,可读性。简单的句子具有简洁的特点,看这种广告的第一眼,观众就会被这种广告抓住。所以一句话广告词在广告中大量被使用。比如:Listen toyour heart——Chex.(配有图片:一只医生用的听筒,仿佛在给这块饼干看病,看它的心脏是否正常一样)这是一种饼干品牌Chex的广告。初看,这则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很少。但在下面加一副图片,这句话就有了意义。在这幅图片里,一个医生的听筒紧贴着一块饼干。医生的听筒是用来检查病人的心脏,看病人的心脏是否健康的,但在这个广告里,医生听的却是一块Chex饼干。所以读者就可通过图片与广告词的组合来推断出这个广告的会话含义。这个广告的意思是Chex饼干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健康有益。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Chex饼干将永远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当然,也可能会有其它理解。由此可见,模糊所产生的就是这样的趣味性的结果。然而,为什么这句话会产生这样不同理解,我们还需要从语用学来加以解释。在广告里,要想体现创造性,广告用于就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上面的例子违反了数量原则: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显然,该广告所含的信息量过少。在广告中经常使用这种违反数量原则手段,而且这种手段让广告显得离题,有点让人看不懂。但其实仔细推敲,本质上这些广告与产品是相关的。

在简单句里边,广告制作人经常会故意隐藏某些信息,让他们的作品看起来有些高深莫测,甚至有时候还会使用一些言过其实的词汇,以达到用有限的词汇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效果。但大多数的广告与产品是有关联的,除非厂家一点也不想卖出产品。

2.2.2 省略句

省略句省略掉单词或短语以此来节省时间,空间,特别是广告费用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广告中大量使用省略句,给出有限信息,造成广告阅读者理解上的模糊和不确定。

看下面一则广告:

Ford LTD is 700% quieter.— Ford Car Peace of mind when it really matters.—Singapore Medicine 第一则广告曾倍受争议。福特打广告说LTD款的车安静700%,但是并没有给出比较的对象,该广告由此产生歧义。消费者想当然的会以为广告说的是福特车与其它品牌的车比起来要安静七倍,或者是这款车型比其它福特的车型噪音要少。然而当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福特给予证明时,福特解释说,安静700%指的是在车的里边比在车外边要安静700%。第二则广告完全省略了主语和谓语,所以意义一下子变得很不确定。这则广告暗示说当被疾病侵袭时请保持平稳的心态,因为新加坡出产的这种药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会解除患者的痛苦。这则广告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使用这种药,你就能健健康康,安然无恙。这些暗示就是由于省略而产生的,他们都违反了质量和数量原则。福特的该款车是否安静700%,新加坡的这种药是否能有效的接触患者的烦恼都无法得到确切的证明。然而这两则广告都注意到了消费者需求。

2.2.3散句

散句的使用是英语广告的一大特色。在分隔句中大量使用逗号,分号,连接符等等,Leech由此也把Disjunctive grammer 叫做block language,由许多不定式从句组成。单个的名词词组或是副词词组在语法上是独立的。 请看下面一则广告:

Two special editions, For those who appreciate fine lines.—TOSHBA 在标准英语里这句话是要这样说的:“Two special editions are for those who appreciate free lines”。这两句意思一样,但表意功能却不同。广告里的这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暗含的,而在标准的说法里却是明确的。暗含的意义来自于广告阅读者的已有的背景知识。分隔句的使用给广告制作者以极大的自由,因为广告中暗含的意义让广告有多种解释。看了这则广告,人们会问:“真的吗?”或者是“为什么这么说?”广告设计者由此设计更多的分句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就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原则,广告撒谎那个不用标准的英语来设计广告词,模凌两可由此产生。

再看下面一则广告:

555 Smoothne.Above all else.一555 cigarettes 这个广告中同样使用了分句的手法。有些消费者能无意识的把缺失的的谓语补上,而有的消费者却不能。由于广告留下的想象空间,消费者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了解。然而,这两则广告看上去都有些自夸,他们用主观的词语来夸大他们的产品,这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原则,通过分句,这种夸大的效果就减弱了。

2.2.4疑问句

据不完全统计,每三十个英语广告里就有一个是采用疑问句形式的。通过提问,广告商就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疑问句能最强的表达广告商的意图和创造暗含意义。比如下面一则广告:

Are depreion symptoms keeping you from whereyou want to be?— Effexorxr 显然,这则广告中运用了礼貌原则。广告商对抑郁症患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种同情通过疑问句式让这个广告更委婉,更易让人接受。广告商想表达的是:如果抑郁症让您痛不欲生,请使用Effexorxr,它能解除您的苦恼。但这些话广告商并不直接说明,因为他并不想但责任。如果Effexorxr并不像广告上说的哪么有效,当消费者来质问的时候,广告商就可以这样说:如果您换了抑郁症,这种药能帮助您,但不能百分百要到病除。

再看下面两个广告:

Why isn„t every other truck seat made like this?—Ford F —150 在第一则广告里,出于谦虚,广告商并没有说福特车的座椅是最舒适的,或者是福特车的设计让其它的品牌干拜下风,又或者是其它品牌的座椅都应想福特的一样。这则广告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原则,广告商并没有直接给出赞誉,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给消费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 结语

本文探讨了模糊语策略在广告中的运用,他们违反合作原则,然后又可以由礼貌原则加以解释。我们对广告中常用的四种句式做了分析,正是这些手法创造了广告语言的模糊性。一般说来,广告中对合作原则中数量原则的违反是最常见的,其原因是通过提供有限的信息,广告可以增加解码的难度,提高消费者的兴趣,同时增加对广告的理解。广告中也经常违反方式原则。广告有时会选用一些特别的句式如省略句和散句,或是一些具有模糊性的的词语,以此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并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广告中对关系原则的违反是运用得最少的。

参考文献:

[1] Channell,J.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 胡春生.模糊语言的多维观研究团.宿州学院学报.2005.[3]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 李济生.论词义的民族性与模糊性阴.外语研究.1995.[6]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7]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999.[8] 伍铁平.语言的模糊性和词源学田.外语教学.1986.[9] 潘丽群.论模糊语言与礼貌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10]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外广告论文模糊语言论文

公文模糊语言运用探析

符号学在广告中的运用

修辞学在广告中的运用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傲慢与偏见中模糊语言的功能论文

浅谈幽默语言在商务谈判中运用

音乐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