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上传: 徐向阳

更新时间:2013-3-18 17:10:55

新课改背景下迫切需要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教学领导力。然而作为校长,该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对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力呢?

一、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1.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校长必须把握课程的发展性、开放性,坚持动态式、生成性的课程观,鼓励师生在教育情景中通过探讨、反思等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削减课程的预设品性,把已有的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使课程与师生的教学情景产生积极互动,使课程的价值更加丰富化。

2.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认为,教师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进行课程决策和开发的,他们只是既定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作为拥有相当智慧和创意的群体,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本真意义上,教师即课程。校长要充分相信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变课程管理为课程领导,也才能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3.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一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学生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首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

点;其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是校长课程领导理念的重要内容。

二、构筑课程领导共同体,提高课程领导实效

1.课程领导源于课程管理。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内涵上是各有所侧重的,管理更倾向于按照机构的规则实施已有的程序,领导更注重愿景的作用发挥。领导需要确定目标,并启动实现愿景的进程。在课程领导方面,同样也要构筑领导——管理共同体,因为学校课程领导者既要勾画学校课程发展的蓝图,又要把这个蓝图付诸实施。要构筑“课程领导共同体”,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领导,以及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对学校变革与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校成员能否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清晰的课程发展愿景意识或目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严格按照规定机械地对课程实施进行管理,对于学校课程决策与学校整体改革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所谓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包括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聚焦有效教学,提升学校团队专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因此,校长必须要有领导学校全员进行课程决策的能力,有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帮助教师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课程领导共同体中来。学校的课程领导不是指一个人的领导,实际上它可以是学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学校的核心价值,是学校整个团队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来的过程。课程领导贯穿于学校各个层面,其组织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的,因而,课程领导不是校长个人的事,而是领导共同体的事情。

3.课程领导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为共同目标的实现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个人价值也从中得以彰显。随着将管理重心下移这一改革思路的逐步落实,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校长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培养和带领一个领导团队的任务。在这样的领导团队中,校长虽是第一责任人,但并不是一切工作的责任人。他应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全局的方面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校长肯定离不开其他各位领导和各位教师所贡献的智慧。实际上,校长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善于激发、汇集和利用各个学校主体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努力。为此,校长善于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并作合理分布。

三、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本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前景设想。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需要校长在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的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真诚沟通而达成共识。学校发展愿景应成为一面旗帜,通过这面旗帜去团结人、激励人、引领人、成就人。学校课程设置其实是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具体步骤。

2.制定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打算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行打算,包含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行请求和评价等内容。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课程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具体操作,是课程方案的核心内容。

校长要在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方案的基础上,以学校现实为基础,形成符合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和学生发展请求的课程方案。①要明确学校课程目标,包含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学生造就目标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②要明确学校课程结构,包含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和综合实践运动课程的整体架构;③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校中实行的全部课程,从进步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通盘的设计和安排,把握布局和节奏;④要在实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力求开出更多的精品课程和特点课程,增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全面生动生动的发展;⑤要体现课程发展特点,包含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方法和方法策略等;⑥要根据课程发展特点,制定实现课程目标的原则、策略、方法和保障系统;⑦要提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领导意见,包含在某些学科履行学分制管理,履行测验内容和测验方法改革等。

3.推动校本课程实施

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引领、决策、激励和推进。开什么课程,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而了解学生的要求和学习愿望,注重面向全面学生,引导探究学习,注重实践活动,突出生动愉悦。比如,樟树市实验小学以“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指导思想,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改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家乡樟树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源,开发形成《樟树,我可爱的家乡》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体系,探索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更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4.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其中教研组更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是校长课程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研组建设从常规性建设到发展性建设,目前正以示范性建设为目标,努力营造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文化,使学校教学具有长效发展的机制。在教研组的示范性建设层面上,这样的教研组必然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拥有一个比较响亮的“品牌”,在其成就的某一方面,能够对全区域的教研工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要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老师们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领悟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新理念,这是实施新课改、促进其专业成长的关键。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学习型教研组的的建设,让老师们在“读书学习”中长见识、促成长。按照“主题式三阶段校本教研运行模式”,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都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各自教研主题的要求,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二是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模式。经过几年的学习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樟树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主题式三阶段校本教研卡式管理”基本教研形式,制定了《樟树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此举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三是搭建了教研交流共享的平台。为了加强学校教研工作,我们创建了“樟树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博客群”( http://syxx1916.blog.163.com),作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分享平台和深层交流园地。在此教师们不仅可以对每次教研活动中的案例观察畅所欲言,对教育理念展开讨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提出心得;同时还不妨展示自己的学术成就、教育经验等。透过“樟树市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博客群”教师们能够目睹自己与同事们的成长与提高,不但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有所提升,还充分体现了“交流与共享”。

5.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新课程的价值需要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而且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科教学也必须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撑和配合,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懂得和合作。

校长要强化家校合作的意识、掌握家校合作的技巧,在学校、家长、社区之间构建多样化的沟通渠道,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支撑和参与课程改革,构建“课程共同体”,形成课程改革的合力。①要培训家长。要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赞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导观念,懂得、认同、支撑课程标准,逐渐转变对新课程的见解、对孩子的评价方法,学会用课程标准去断定教师教导行动的价值,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者和增进者。②要开放教学。要开放学校、开放课堂,让家长及时懂得学校实行课程改革的情况,懂得学习内容的变更、“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评价方法的转变,懂得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配合学校实行校本课程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③要开发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要尽可能地发掘家长和社区教导资源的潜力,不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请“客串教师”的家长和社区人士上课和评价;要与社区共同建立课程实践基地,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参与社区运动创造条件,为学校的课程改革供给广阔的平台。④要领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要让学生懂得新课程的学习请求,控制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主动转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控制新课程的评价系统,懂得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为每一个学生供给合适他们的学习资源,赞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总之,课程领导力是中小学校长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然要求。

江西省樟树市城区教育办 杨敏

江西省樟树市实验小学 曾德智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策略

提升校长领导力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方法

领导力提升课程

3周冬祥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

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的提升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