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玉溪第三小学 王红英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玉溪第三小学

王红英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玉溪第三小学教师王红英,非常感谢红塔区教科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在这个平台上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下面我对自己今早执教的课进行简单阐述。

一、教材分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

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了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根据《课标》的要求,求最大公因数时两个数仅限于 100 以内的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享受智力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我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为: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境激趣法、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在生与生、师与生、人与媒体的互动合作中,归纳总结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成功体验。

学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知识时应参与知识的发现、探究、创造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法,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自主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归纳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理念

本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对第一学段而言更为

丰富,解决问题的欲望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先前的经验。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发现、归纳和总结出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六、教具运用

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我自己制作的简单PPT课件,练习时采用准备好的答题卡,两者的结合应用,使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解决问题,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流程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境设疑,导入新课。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我在新课伊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问题很快进入到探究知识的最佳状态之中。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三块进行教学。

(一)探索用列举法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一块知识的学习,我分三步走:

1、自学课本,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步放手让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第45页,并完成填一填的1到4题。接着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自主完成板书,我结合板书引导学生适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概念,进一步完善板书,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展台展示学生作业的第三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先填哪里?为什么这样填?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集合圈相交的过程,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2、小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及时练习,方法小结。根据第二步揭示的方法,及时完成答题卡第一题练习,达到了及时反馈巩固的目的。

(二)探索找特殊关系数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块知识主要是探索找两种有特殊关系数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即两个数成倍因数关系和两个数成互质数关系时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我分两步走:

1、完成答题卡第二题,讨论每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数。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巩固方法的应用。

2、完成答题卡第三题。方法和上一步相同,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在这块知识的学习上,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先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观察每组数的数字特点,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小

结。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些分析、小结、归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在这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3道练习题,旨在通过这组练习,将学到的知识从感性得以内化,达到学与致用的目的,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1、先观察,再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一题有三组数,8和10 ,28和13,11和13。分别巩固了新课教学时找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2、完成课本46页第五题。通过这一题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

3、完成答题卡第四题。这一题设计了两个问题,具有层次性,题目紧扣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这道习题的解答不但起到巩固本节课所学新知的作用,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解决导入新课时创设情景中的问题,同时也和导入新课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体系。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

让学生回顾,交流汇报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我借助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上升到学习方法的提炼、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八、板书

板书可以总领全文,在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通

过板书可以知道该课的内容、重点等,可以从板书中得到启发。所以,对于这节课的板书,课前我做了认真分析,慎重考虑,作出了这样的设计。

我采用的是对比式、师生合作式板书,通过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很快地找出 18 和 12 的因数中的相同及不同因数,清晰明了地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九、教学反思

我是一位年轻教师,教学的路还很长。为了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及时的对自己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提升。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合理地处理运用教材,精心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一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层次清楚,循序渐进,衔接紧密。我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习激情,通过过渡性语言铺垫,使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浑然一体。

2、教学过程较好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三维目标展开,较好完成了教学内容并得到了内化提高。

3、教学较好体现了课标新理念,教学的设计、组织都充满了探究、民主、开放、和谐的理念,注意让学生感悟知识的真谛。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注重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面得到发展。学生在

自主探索中或者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飞着思维,张扬着个性,在互补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1、问题的引导时显得有些经验不足,学生刚刚感到有些困难,我就急于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没有处理好引导的时机。

2、个别问题提问不当。如在学生汇报12和16 的公因数时,有遗漏,应该问“还有补充?”吗,而不是“谁能说的更好?”

总之,这次活动除了让我得到锻炼,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我认为自己还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新情况,使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超越自我,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去成就学生,发展学生!

找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教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