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跳水》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跳水》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2、理解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的齐读课文1—3自然段,分别用几个字概括事情的起因和发展。

板书:水手戏猴(起因)→猴子逗孩子(发展)

二、学习高潮部分

1、自由读课文

4、

5、6自然段,找到表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勾画下来(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醒悟)

2、

3、

4、默读4自然段,找出表现孩子生气的句子,勾画下来。 指导朗读勾画的句子。

孩子看到这样的景象更生气了,可是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这时……(引读4自然段剩下的句子)

5、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就是这样一种危险地情况,要拿到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此外……(引读5自然段前半部分)

6、引读句子(只要……就……、即使……也……),用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7、这是,有人大叫了一声,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引读6自然段)这时候事情发展到最危险的时候了,这就是课文的高潮部分。 板书:孩子追猴 横木遇险(高潮)

三、学习结果部分

1、

2、

3、默读7自然段,思考,在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指导朗读船长的话。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结果。

板书:跳水得救(结果)

4、

5、总结写作顺序。 谈收获。

《跳水》第二课时反思

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写生动。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象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

不足之处:在解决其他目标过程中,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这一部分显得有些过于细,对于小男孩和水手、猴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整体把握的不够。完全没有必要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去体会,就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关系。在体会船长的品质时,办法不够多样,措施不恰当。如果让学生去比较其他办法,衬托船长办法的及时、可行,那么更有助于学生体会船长的机智、果断。这一部分,老师太急于让学生得出答案,而忽视了过程。因为,我们不仅要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认识。阅读课语言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看重学生理解了某一个词的意义,会运用某种句式,归纳对了某段段意。我们应当看重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能力,训练中的务实精神、独立探索精神。我们展现语言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训练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不展现训练过程,只简单地提供训练结果,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不仅不会使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什么实际的长进,反而会使他们滋长依赖思想,以致丧失自信。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分析与教学基本思路(说课稿)

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

跳水

跳水

跳水

跳水教案

跳水案例

跳水12

《跳水》第二课时
《《跳水》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跳水第一课时 课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