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我市抓住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探索和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看到我市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又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转变中谋发展,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当前经济运行和长远发展,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壮大经济规模,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突出发展工业,推动县域经济走特色发展之路,显着提升全市工业化水平。

1、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调高调优产品质量,做大

做强产业基地,加快培植知名企业、打造精品名牌,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紧抓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优势企业,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相对集中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支柱产业壮规模、上档次、强实力,形成了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发展、龙头企业拉动支柱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的良性局面,有力地保证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

3、围绕项目建设,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融入武汉步伐,灵活运用招商策略,突破重大项目引进中的关键环节,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工艺先进、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落户。并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协调督办,强力推进签约项目按期开工、建设项目尽快投产、竣工项目如期达效。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将极大地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

二、始终坚持农业基础性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优势农业。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挥农业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抓好高产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改革,健全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仲裁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办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加大农村资产、资源、资金规范化管理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培植样板社5个。

2、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业投入,抓好高产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和林果业,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抓好江河堤防、水库整险加固和骨干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统筹城乡发展,开发第三产业。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的思路,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

业、房地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三、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大力惠民生、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强化公共服务、加强民主法制、保护资源环境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环境创新力度,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强轻工纺织、盐磷化工、食品医药、金属制品和汽车机电等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优化城乡环境,发展中小城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探索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城市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修编孝感城区总体规划,加快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格局。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加强村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规

划指导,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信、广播电视三个“村村通”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圈、改厕等工程建设,提高村庄绿化水平。

2、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市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设施改造工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社会发展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将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倡导科学、文明、民主、法治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和基层文化设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开发以孝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强群众性健身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抓好重大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惠民医疗服务制度。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通村道路、村庄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大扶贫开发

力度,抓好农村特困人口和农村孤儿的救助工作。

3、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减负成果,广辟增收渠道。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扶贫工作,加强老区建设,基本解决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启动农村“低保”工作,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对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落实和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

推进县域经济“十二五”发展新跨越,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的大方向,继承和发扬多年来全省上下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努力促进“十二五”时期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县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验总结

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壮大县域经济关键在于新型工业化

在统筹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把握三个坚持 壮大县域经济

壮大泉州县域经济的思考

创新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杠杆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县域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