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简介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意志,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大学人文精神就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

科学精神注重人们的求真务实 ,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反对弄虚作假;人文精神则更注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状原因对策 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发展极不平衡,并且越来越严重。

科学精神方面

20世纪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物质世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使人们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并且非常重视科学的发展,这在大学这个关键地方表现的尤为明显,在以理工科为前提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使科学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在学校里大家都很浮躁,很少有自己真正的想法,缺乏自主独立性,习惯于有例可寻,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创新思维,质疑和批判精神离我们大学生也越来越远。我们有时候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习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等等。另外社会上一些老师和科学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和荣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这也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人文精神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随着社会物质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缺乏人文素养,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静不下心、沉不住气、耐不住寂寞等浮躁心态。对道德的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人的尊重,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很严重。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网络文化,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献身精神等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冲击。少数大学生在个人目标选择与民族长远发展,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将大学的功能仅仅看作是急功近利地获得某些实用技能,毕业后找一个待遇高的“金饭碗”。

关心民间疾苦的忧患意识淡薄。有的大学生对人类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文明危机、人与人的道德危机等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多种危机漠然视之。只关心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 有的热衷于创业、办公司、赚金钱;有的沉溺于男女私情;甚至还有极个别人出卖自己,傍大款,出入高档酒店、舞厅,其思想的麻木和行

为的消极令人痛心疾首。

审视今日大学校园,不难发现那种批判、反省的大学精神已渐趋平庸;热烈、昂扬的民主氛围被狭隘、自私、冷漠、事不关己的心态所取代。我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而对参与社会实践,关心民主公平社会秩序等方面表现出的冷漠令人堪忧。由于大学生崇尚“短、平、快”的学习节奏,热衷于技能性、实用性的专业化学习训练,而不愿意构建那些蕴含着深厚的哲学理念和科学智慧的知识体系。今天大学生在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中存在有“重技术,轻人本,重知识,轻智慧,重功利,轻务实”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明显地说明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形成原因

1.对科学、技术理解的误区。“科学至上”、“技术至上”的观念占主导地位。这种观念在促进科学精神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人文精神慢慢地滑落到了最低点。

2.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同时,引导人们产生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个人主义等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腐蚀着大学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3.大学教育上的失误。随着社会对通才教育的批判,出现了文理分科现象,把人文课程从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清除出去,不可避免的弱化了人文教育。

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了大学的目的在于教人道理,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善良美德,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因此,必须重视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第一,调整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求,振兴经济,发展科技”与“人伦教化,文化传递”并举的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大学各院系、专业的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各专业选修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校内大力开辟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人文选修课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

第三,构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管理的建设,校园的管理应当更注重一种科学、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宽松的管理文化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习。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前提,随着人文精神,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和加快科学精神的发展。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又具有统一性。二者相互契合,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与精神支柱。

结束语

人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对人类力量的整合,离不开人文

精神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双“慧眼”,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 一个人只有同时具有两种精神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时代的需要要求我们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物质生活发展与思想精神生活发展的高度统一,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试想,如果没有自由思想,批判精神,人文关怀,智慧发达的大学学习理念,如何能培养出锐气十足,素质全面,以文化传承并开辟文明未来为己任的高素质大学生。我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肩负起21世纪祖国赋予我们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何兼得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谈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谈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