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读中来

发布时间:2020-03-02 18:4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读”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重在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活课文,一步步深入最后能发挥创意,开拓到课外的阅读。

关键词:读通课文 读懂课文 读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读通课文

所谓读通课文,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破词,不破句,不添字,不落字。读通课文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对小学生来说,读通课文并非易事,不经过反复的读是不能实现的。读通课文,我们不能让学生机械的一遍又一遍去读而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读的主动性。

1、审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

有些文章的题目,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去读书。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学生一读课题,疑惑之心顿生:恐龙为什么会飞上蓝天?怎样飞上蓝天?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学生会问:那匹马 为什么会饿坏?怎么没人管?这些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会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渴望去读

对那些文质兼美、以境取胜的文章,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用生动的情境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走近课文的愿望,诱发他们接触课文的渴望。我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先让学生通过录相直接感受恐龙,吸引着学生走近课文。

3、师范读,吸引着学生主动地去读

对于那些形象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时,把两只小狮子读得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学生怎能不愿意去读课文呢?说到此处,就想到了备课,备课不只是“写”,还有重要的一环是“读”。曾记得我实习时指导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由此看来,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备课的基本方法与重要任务。

4、尊重学生,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去读

学生读书,可以让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进去了,自然而然地读书的兴趣就来了,有了兴趣,就不愁读不好书了。如我在教学《中华少年》时,我让学生分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各小组非常主动,积极性很高,这一课书也学得很快。

二、读懂课文

所谓“读懂课文”,追求的并不是对课文的正确而唯一的解读,而是让学生去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懂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在课堂上解决。把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弊端,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社会,去主动地探究,才是教育的成功。

学生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服务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书,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学生读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进行同构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与融合的过程。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正体现了课堂学习动态的生成性特点。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结合,在读的过程中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与新的问题的不断地生成,学生的认识在发展,体验在加深,个性在张扬,思维活起来,语言活起来,想像飞起来。经历了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发现的喜悦,探究的兴趣,顿悟的惊喜,思考的快乐。这样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三、读活课文

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也渐渐地进入课文,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认识作者描绘的事物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所谓读活课文,就是置身于课文之中,融入作者营造的情境之中,赋予文本中描绘的人、景、物以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读,使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使自己如目睹其形,耳闻其声,如亲历其境。在教学《杨子荣借题发挥》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看他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从这些心理活动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人。就这样,既让学生读活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

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读

陶行知曾经告诫当老师的人,切不可摧残儿童的创造性,他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不是旧时代的继承者。”不少课文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之后,会怎样做了呢?又如在教《小猴子下山》一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假如我是小猴子,我会_________。像这样的创造性的超越课文的阅读,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能激发学生的想像,最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五、引导学生拓展性地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几本教材是不够的,应致力于建设“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对课文的拓展性阅读,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完《猴王出世》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西游记》。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水浒传》书或电影了解梁山好汉的事迹;学习完《古诗词三首》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描写山水方面的古诗词。

从以上所述,在“以读为本”的语文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既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教育学》

3、《以读为本的课堂实施策略》

进步从学习中来

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

音乐教学从“趣”中来

从人民群众中来 到人民群众中去

语文与生活 语文从生活中来

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绿从春中来随笔

心得体会:读《我从新疆来》有感

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从读中领悟内涵

从读中来
《从读中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中理解 中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