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0: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4 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展开。《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本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说明文的好材料。

【点评:“说教材”呈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要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说清楚文本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可供学习的言语内容。显然,这里的“说教材”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并没有呈现出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本单元包括《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之所以将它们编排在一起,从内容上来说,它们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结构分明,条理清晰。《秦兵马俑》无论是篇章结构上还是构段上,都有鲜明特点,描写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还突出了作者对秦兵马俑的赞美之情。这些是说教材时要重点关注的。另外,这是一篇状物散文,而非说明文。】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与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己读通句子,读懂文章内容。但还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品与读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点评:学情并不是笼统而空洞的,针对具体文本学习的学情分析,要与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等结合起来。“品读”的能力指什么?“品与读的要求”指向的是什么?关于状物散文,学生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和阅读经验,需要引导的是什么?自己的学生是具体的学习者,不是抽象的符号,切不可说得不明不白。】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过渡句的作用。这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评:说课教师说“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联系下面的内容,这句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哪些目标与上面的分析有关联?重难点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言语逻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课标中提出“三维目标”,同时指出这“三维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说课教师在目标表述上,明确地将三维目标分开来表述,是不恰当的。识字学词不需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吗?朗读与理解不属于能力范畴吗?】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本课我拟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法、品词析句法,讲授与点拨相结合等教法。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讨论法、诵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点评: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定位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能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表述,会更加清晰明了了。例如,根据文章描绘栩栩如生,用词形象生动,大量运用描写与联想结合的方法突出兵马俑特点等表达特色,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品词析句法引导学生感悟内容、体会情感、内化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预计2个课时完成。我拟采用“导—读—赏—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国际地位,然后对秦王朝及兵马俑作简单介绍,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课题。为下文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做铺垫。

接下来,齐读学习目标,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的介绍等,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勾划出不理解的词句,疏通文意,并思考: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

接下来,请学生分段读,其他学生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我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为第三环节的精读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此环节,我打算分2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第一步,精读指导。这一步,我引导学生“四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兵马俑。 一读,自由读,圈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简单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读,抓关键词“19120平方米”、“近8000个”、“长230米”、“宽62米”、“14260平方米”、“6000个左右”等,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三读,创设你置身其中,观看秦兵马俑的真实情境,想象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和弓弩手等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所表现出的不同个性。

四读,联系现实中制造工艺品的繁琐与精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层次,教学重点便迎刃而解。

第二步,合作探究。此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多媒体出示以下思考题: 1,文章是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的?在文中划出来并作以说明。 2,第3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交流、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的把握,我只做适当点拨与总结,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的作用的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本课末尾,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了解它在全文中总结性的作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以“秦兵马俑,我想对你说„„”说一段话,激发学生为历史而自豪的感情。最后,以学生谈收获的形式结束本课。

(五)布置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将文中优美的句段抄在摘抄本上,课后搜集与科文有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新时空。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

【点评:说教学过程时,不仅说清每一步做什么,还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说明了行动背后的理念,是对的。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对预设的教法和学法的贯彻力图做到到位,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课堂学习的着力点来看,教师的确如“说教材”中所透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其一,文章结构的梳理不到位。整篇文章来看,是总分总的写法,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内容安排上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部分用过渡段连接。其二,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在本篇文章里,很多句子的表达,都采用了“描写+想象”的形式。这样写作的好处是,赋予了描写对象以鲜活的生命,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同时将作者的情感很自然地融于字里行间。这正是本文适合运用诵读法来内化情感、习得语言的根本,可惜教师并没有关注到。】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14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过渡句:承上启下

这样的设计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学生沉浸于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自豪之中。

【点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板书,“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八个字是说不清楚的。鲜明的主题体现在哪里?板书是如何体现出清晰的结构的?我想,这个板书设计缺失的恰恰是主题和结构。】

总之,教学本课,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评:

每次阅读“名师诊所”栏目提供的说课稿,我都会想,自己冒充“名师”对老师的说课稿说三道四,到底合不合适?毕竟,我的点评代表的只是个人观点,难免会有想当然的臆测。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还是给了我一点勇气和自信,况且,我用带有批评意味的词句,实际表达的是希望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的意愿,目的很单纯,一起走上专业成长的道途,做明明白白的教师,做能为学生提供正能量的教师。

说课说什么,条条框框大家都很熟悉,说白了,就是向听众说明白自己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教什么,肯定不能只告诉人家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教课文”和“用课文教”不是一回事,“教什么”蕴含在课文中,需要教师先从课文中找出来,梳理清楚,然后再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去落实。文本解读要解决的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对应于说课稿,就是“说教材”。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个文本编排在此学段此册此单元,肯定承载了特定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这是需要教师研读明白的。怎样研读、梳理、提炼呢?以《秦兵马俑》为例,除了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弄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对应于学段目标,其中蕴含的哪些具体表达方法(篇章结构、构段特点、说明和描写的方法等)是需要关注的;作为一篇状物散文,有哪些具体的文本特性(文体特点、遣词造句与表达目的的关系)需要领会;从学生实际需要考量,这篇文章会激发学生怎样的阅读兴趣等等。这些是说课时需要用心说透彻的,唯此才能证明教师深入研读了文本,厘清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保证。 说课也可以说是一个课堂教学预演的过程,现场没有学生,说课者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说教学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能自说自话,要预想:学生真的会如我所想的那样读书思考、沉潜文字、习得内化吗?教师说用“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层次,细想这“四读”,与理解文章层次并没有多大关系,并且,“三读”“四读”的对象不是文本本身的语言文字,学生又如何能理解层次?当然,这与教师文本解读是否到位、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进行内容选择是否科学都有关系。

课前说课是为更好地上课服务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既要吃透课标精神,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解,以保证走入课堂能真正助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说课点评

《故乡》说课与点评

说课评委点评

秦兵马俑微课

北京著名教师点评丑小鸭说课

课例《秦兵马俑》评价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评课1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