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习生教案:毕加索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艺术鉴赏:

一、教材分析 毕加索《格尔尼卡》(1课时)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评述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通过对毕加索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欣赏,使学生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在对西方现代艺术多元化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本课将以油画图片欣赏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向他们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以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多角度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

②.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格尔尼卡》一画,体会作品中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初步了解毕加索

的立体主义画风。

教学难点:理解《格尔尼卡》一画中,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

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作品,从而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作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大家,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争议性、最具诱惑力、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是谁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他是西班牙人;他是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问题答案是:他就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格尔尼卡》。

(一)《格尔尼卡》

1、作品展示。大屏幕显示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简介:格尔尼卡只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那么,这幅画为什么要以这个小镇命名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画家的意图。

现在大家静静地欣赏这幅画,静观一分钟后,讲一讲你的第一印象或者第一感受是什么。 (可能涉及丑、乱七八糟、不好看、恐怖等)

教师介绍作品历史背景。教师: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说明同学们有自己独特的欣赏眼光,但是在没有得到确切答案的时候,有关于这幅画的一切,大家在头脑中一定会产生疑问。

为什么这幅画就叫格尔尼卡呢?先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1937年4月26日的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

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的爱国激情创作了这幅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也控诉了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镇格尔尼卡的暴行。

2、描述作品情感共鸣

教师:画面上有些什么形象?这些形象表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

毕加索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

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的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咋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组织及构图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的气氛相一致。细察此画,却发现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方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这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我们前面欣赏过的《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

这也是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的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几个星期便完成创作。

3、了解作品体验风格

⑴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格尔尼卡》名字的由来,引出格尔尼卡事件。这幅作品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以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法西斯的战争罪行。

⑵整个画面表现了什么呢?(提示:先看色调,再分析形象)

学生:色调阴沉灰暗,整个画面是被肢解的肢体和形象,展现了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教师提示:这幅画的许多形象都是从不同的视点来表现的,这些形象在交错、错落和分割中。再请大家观察,这些形象都是用什么样的形状归纳的哪?

学生:几何形。

教师补充,还有游动的曲线。这些几何形和游动的曲线在人们的始料不及中排列着、重叠着、交错着、组合着,带给人们一种新的审美秩序和空间,因此我们感到这样的绘画新奇、怪异视觉冲击力强。

教师讲述毕加索轶事(机动)。教师:当时,毕加索画完《格尔尼卡》在巴黎展出时,德国的将军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复制品。一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严肃地回答。

(二)毕加索

教师:立体主义特征在《格尔尼卡》中体现得较为充分,我们已经理解了立体主义的画法。为什么毕加索会有这样的创造力,毕加索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他除了绘画还创作些什么样的艺术形式?现在简要介绍毕加索的经历:

1、生平:西班牙画家、雕塑家。自幼学习绘画,被称为“神童”。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2、不同时期的作品介绍:毕加索的绘画风格是丰富多样的,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来形容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的多变。

3、毕加索其他作品欣赏:油画雕塑版画陶瓷等。(放幻灯片欣赏)

4、谈一谈:你认为毕加索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

总结。教师: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现代美术流派众多,多姿多彩,但它们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技法上,它们大都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追求新奇,空间结构错乱,色彩配置随意,点线紊乱,缺乏透视可谓它们共有的特点。在创作主旨上,它们都主张强调自我,表现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说现代美术艺术再现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精神状况。

毕加索 教案

毕加索年表

学学毕加索

毕加索ppt演讲稿

毕加索教学反思

毕加索美术作品欣赏

毕加索的和平鸽

爱因斯坦与毕加索

毕加索和和平鸽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实习生教案:毕加索
《实习生教案:毕加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