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9: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述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设计意境或创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的心里特点和心里规律,以传达设计的审美信息、表达审美个性。美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正是人同现实的审美关系,决定了美术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也决定了美术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人的主观所追求的。它可以随人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审美是一种感觉,就象人的脸一样,美作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存在是不变的。因为我们的定义不仅是对所有被称为美的事物的描述。同时也给出了判断一个事物是否美的方法或标准。人依靠感知获得美的享受,人的视觉感觉也是认识过程的开始,也是审美心里过程的初始。现代艺术设计就要研究美本身以及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艺术设计创造的中心以提高艺术作品的精神境界。

促进实现与人的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也是当代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外部的物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人们赋予事物的定义更多可能只是个人喜好,欣赏或讨厌。“当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便称为新的动机,设计师要反映出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要求,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开始关心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为人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设计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生活产生了现代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作为某种总体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而存在,是在同文化的其他构成部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伦理等部分)的相互关系中才能确定其价值的。”设计师要赋予作品“美”,创造出和谐美,只要作品符合美的原则,在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同时,具有创新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现代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只有切实了解消费者的审美,跟市场有机结合,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作品,才有更广阔的发展。

审美具有直觉性,审美知觉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我们有时会体会到,当听一首音乐或看一幅画时,立即会感到它美还是不美无需过多的思考,这就是艺术直觉。”设计师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审美感受是形象、具体的,是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是在审美中对作品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是以获得审美感官愉快为满足。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并让这种直觉贯穿美感的一切形态之中。

罗丹认为“艺术就是情感”,审美具有情感性,“审美情感是指审美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情绪的反映,情感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主体和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的反映。”考察人类造物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社会的需要正从量和质的满足上升到美的情感满足,以获得心灵的愉悦。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层在他的代表论著《超越性动机》中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颇具合理性的将人的需要概括为五种,从低级到高级,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这个需要层次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层次就是“爱的需要”,即人有爱,有情感和归宿的精神的需求。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和质的满足上升到情感满足,到达消费者的高层次需要,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体现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拥有豪华高级轿车已不再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个人情感的满足。

从目前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来看,以体现交流、激发消费者情感为中心来创作的作品,已成趋势。审美主体首先是知、情、意、欲统一存在,对创作主题来讲,情感必须被具体化才能获得成功的表现。

对设计师而言,情感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作品,而且提供一种解决审美问题的生活方式;一次针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索。很多设计师在作品中加入情感诉求,通过作品意境、浓郁感情色彩和审美抒情产生的情调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人们被作品吸引,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创作者的目的。情感设计的感性成份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具有极强的艺术系和表现力的情感诉求设计总是容易引起目标群体的注意与兴趣,祈祷引导消费的作品,达到设计的最终成功。 审美具有愉悦性,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需有意地考虑自己的作品将被社会哪一群体所接受,努力实现审美的愉悦性。审美愉悦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情,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感官的感受以及知觉对美的完形的组织,都会产生这种愉快,这种愉快还不是那种清醒的自我意识所造成的精神愉快;而是由于外在对象的结构适应了知觉机制,使其和谐运转时的一种感性水平的愉快。人的审美活动几乎调动了人的全部心理功能和各种精神力量,使审美称为一个整体的动力,进而综合地发挥作用,支配人的审美喜好,欣赏或讨厌。“与这种审美判断直接对应的直接情感效果,是一种审美欲望。审美认识中产生的快乐既有联系或相似,又有区别。说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种爱的感情,而欲望和快乐则分别是一般爱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前者是对于某种不在眼前的或暂时得不到的善的爱,后者则是对于直接出现的或正被占有着的爱。”

心情是审美的动力,想象为审美添加了翅膀。为了实现消费者的愉悦,现代设计通过比喻、夸张、对比、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联想等手法,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的肯定和对丑的嘲弄两种不同质的复合,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消费者产生一种会心的愉悦和特殊审美效果,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设计师的作品,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广告的感染力。愉快的审美经验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审美愉悦是有一定功利性的,设计师必须对审美的内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与组合,以达到与外在的物质结构达到契合,使消费者内在心灵在审美的节奏中和谐地运作,最终构成愉快的审美经验。设计师要赋予作品“生命”,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取消费者愉快的审美经验。

不管时代怎么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变,人们对美的追求仍会一如既往,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进程不经意间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设计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对美充分的理解、贯通运用,让现代艺术设计打上时代的烙印,让美引领时代的发展。

艺术设计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艺术审美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通感又是审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好比\"桥梁\"一样,使艺术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它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

艺术设计具有哪些基本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毕加索审美特征

古典风格与审美特征

悲剧的审美特征

企业形象的审美特征

绘画的审美特征

荒诞的审美特征

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