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本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8: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们都知道《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请用

一、二个词语概括一下。

如: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

„„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过渡:诗人满怀着激情为我们创造出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确,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没有了感情就没有了诗。

请各自朗读一遍,然后说说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

(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3、学习朗读,读好诗歌(朗读体验)

过渡:可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主调:令人向往)

(1)讨论: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朗读这首诗语气语调、语音高低、语速快慢、节奏强弱等都怎么处理?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学生朗读,大屏幕显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节奏: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朗读时,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一些,主要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

(3)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全班齐读。

三、探究品味

过渡:其实要有感情地朗读好一首诗,必须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下面我们先逐段理解。

大屏幕显示: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诗中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请圈出来加以体会。

1、“天河”不同:

“他们的生活”不同

如: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富足;

“闲游”、“来往”→自在、悠闲、舒适、幸福;

“浅浅的”→来往自由

“那朵流星”→“朵”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2、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四、拓展延伸

过渡:尽管在《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形成后,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这个题材写过诗文,如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杜牧的《秋夕》(“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但这些诗都摆脱不了那种愁苦、寂寞之风;而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一改这一题材的愁苦之风,为我们写下了这么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

你是否从中得到启发,如果要你发挥想象力,给《牛郎织女》来个“故事新编”,会怎么样?请以《牛郎织女新编》为题目,改编故事,可以短一点,具体讲述自以为有创意的精彩的片断、其他地方可概括简略带过去。

三潭印月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注意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

那就是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谈自己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提示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3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介绍三潭印月

(1)“三潭印月”景点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到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三、回归整体

西湖是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自然景观,“三潭印月”更是承载了许多的文化内涵,配乐朗读应该注意语调舒缓,乐曲以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等舒缓的乐曲为宜。

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一、导入

新课:

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

2、板书课题:冰灯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熟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a、父亲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读5—10自然段。 ⑷、齐读11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学生接读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全文。 ⑺、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三、作业 布置: 感情朗读课文.

威尼斯之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使学生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无比喜爱,激发学生关心国外风土人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中国的江南水乡之夜幽静而美丽,今天,我们将随一位外国作家,去领略异国水城之夜的恬静与优雅。

2、入题,读题,设疑问:从题中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想知道的?

3、梳理学生问题,相机出示作者及威尼斯相关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

三、品读感悟 1。、听读感受: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目倾听并感受,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喜欢其中的什么情景?

2、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只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

3、自读品味:

(1)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展开描写的?

(2)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4、交流反馈。

5、朗读品味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

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

四、拓展提升

1、你还想了解威尼斯的什么?课后查阅相关图片资料,感受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

2、找几篇外国文学作品读一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山村小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

2.学习课文,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培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理解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培养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天早晨,你都做些什么?早晨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晨读》,你读了后会受到一些启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和多音字的音。

2.快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图文结合,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回答问题:从图上你是怎样看出时间是早晨,三个小伙伴儿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

(2)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清晨景色的词句。(结合理解“清晨”“温暖”“晴朗”引导学生想象金秋之季,清晨景色的美丽;体会鸡悠闲自得寻食的情景„„)

(3)为什么要写清晨的景色?(不仅紧扣了课题,交待三个小伙伴儿早晨读书起得早,而且展示了一个恬静的读书环境。这个问题为理解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打下了基础。)

(4)小结第一自然段内容。

(5)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的重点段)

(1)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7句话)

(2)读第一句,“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看图,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个小伙伴儿在认真读书。

(4)读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他们认真读书的?

①分别画出写右边的小女孩儿,中间的男孩儿,左边的小男孩儿认真读书的句子,各有几句?

②结合理解词句和图画分别体会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认真读书的。

A 读第

二、三句,说说“入神”的意思,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儿读得入神?(观察图画小女孩儿的表情,理解“吸引住”“没觉察”)

B 读

四、五句,说说“十分得意”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十分得意?(观察图画上中间男孩儿的样子,结合“仰着头”“高声”的理解)他为什么十分得意?(指导理解怎样才算背得熟,记得牢)

C 读

六、七句,说说你怎么知道左边的小男孩儿“平时有些贪玩儿”,又怎么知道他在“认真思索”呢?(观察图画上右边小男孩的旁边放着的弹弓和小男孩样子)他会思索些什么呢?(读

六、七句,理解什么是“解不开的难题”)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三个小伙伴儿认真读书的情景,理解本段内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重点理解第一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懂得珍惜时间”,说说“珍惜”的意思。联系第二自然段和自己的学习实际体会“用功读书”,说说“用功”的意思。再把“珍惜时间”与“用功读书”连起来思考。

②指导读好第二句,抓住“出息”“智慧和勤劳”的理解,体会今天的用功读书,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建设可爱的家乡。从“一定”一词中体会对新一代的信任和期望,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2)小结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林中乐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聆听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感受作者对音乐,以及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 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方法掌握不经常使用的字和象声词。

教学过程

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2.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动物也会演奏音乐,有了这些音乐,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大森林中去 欣赏一下林中乐队的演奏吧。

3.板书课题:林中乐队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课件,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思考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

2. 学生交流。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

4.师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5.师:下面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中心句是怎样写的,都写了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读完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边自读边画:围绕中心句,具体写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特征?

(2)指导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3)做游戏,熟悉各种动物的叫声。

(4)说说林中乐队还会有哪些成员?他们会怎样唱歌奏乐呢?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有关各种动物叫声的资料。)

(5)这一部分你收集了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呢?

3.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用“~~~~~”在第三自然段中画出几种小动物的“乐器”,在第四自然段中画出小动物的“演奏方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为什么这样读?心情怎样?

(3)教师小结:这两段写几种小动物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也是在具体说明中心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你听林中乐队演奏时心情怎样?

(2)让我们用赞叹的语气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

其实动物的音乐无处不在,除了森林,我们还可以在哪里感受到动物的音乐?说说演奏者都有谁,怎么演奏 的?给这些乐队起个名字。

五、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森林里所有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他们如同一个综合型乐团,什么歌手都有,什么乐

器都有,美妙极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这支林中乐队呈现给我们?

2.这些都是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的结果。让我们都走进大自然,做个有心 人,发现探索有趣的事情。

奇异的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游览的经过给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奇异的植物世界,了解书中介绍的每种植物的奇异特点。

4、增强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独立阅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每种植物奇异的特点。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讲述每种植物的奇异之处,并能在朗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花、草、树、木随处可见,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十分有趣的植物。你们看!(播放录像)(板书课题:

15、奇异的植物世界)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课件出示字词认读)

2、指名读课文,思考: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3、画出植物的名称。(相机把写有植物名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表格,讲清填写要求。(点击课件)

2、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

填一填表格。 (2)、把表格带到小组中去讨论学习,同学互相补充。

3、汇报学习的成果。 (1)、出示学生自填的表格。 (2)、学生纠错并修改手中的表格。

4、说一说:你对哪种植物最感兴趣?为什么?读一读相关段落。

5、自由讲述、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学习。 (1)“哈哈树”(板书:会笑)

a: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音箱中传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b:全班齐读二自然断。 (2)、“带电花”(板书:带电)

a:读句子: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啊!” 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发现问题。 b:再读句子,指导朗读:

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谁知,他的手指刚碰到叶子,就像触了电似的,感到一阵麻木。“啊!”他惊叫着把手缩了回来,显得很紧张。两句话进行比较,从中体会“啊”的读法。还可以让学生边表演边读。 (3)、“蜡烛树”(板书:像蜡烛)

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蜡烛树的样子吗? (4)、“醉草”(板书:酒精)

想一想:为什么管这种草叫醉草呢? (5)、“捕蝇草”(板书:捕蝇)

a:播放捕蝇草捕蝇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察。 b:说一说你看到的捕蝇草是怎样捕捉甲虫的? C:画出书中描写捕蝇草捕虫的句子,读一读。 (6)、“水笛荷”(板书:笛声)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小星的话;男生读李叔叔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四)、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书中所介绍的6种奇异植物的知识。

2、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

3、播放“见血封喉树”的录像。

4、观赏奇花的图片。

(六)、寓情于读,升华情感。 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植物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可是随着你们渐渐长大,看的书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和了解更多奇异的植物。老师愿你们能插上智慧的翅膀,将来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最后,让我们满怀深情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

动物的“睡眠”

教学目标

1能较快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语: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

二、理解题目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

师: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我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在3分钟以内读完课文;(2)想想课文题目是不是概括了课文的大意。

2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

3教师提问检查默读的效果:“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3种)

“哪3种?”(蝙蝠、海参、蜗牛)

4让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采取边读边勾画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

5同桌或分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

6教师检查学习效果。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汇报和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蝙蝠是“冬眠”,海参是“夏眠”,蜗牛是既“冬眠”又“夏眠”。)

师:注意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把你们的体会告诉我。

(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课文题目中的“睡眠”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的原因了吧?(动物睡眠与人类的睡眠不完全相同。)

四、引导概括

1师:根据前面学习的情况,大家商量一下。怎么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可以同桌或就近几个人进行商量。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概括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把概括的结果写下来。(概括的要点应有“课文以蝙蝠、海参和蜗牛为例,介绍了动物的冬眠和夏眠”,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只要简洁即可。)

五、扩展

师生交流其他动物“睡眠”的方式。

动物气象员

教学目标:

1、了解雨前气象特征和小动物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2、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猜一猜、写一写、演一演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雨前气象特征和小动物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确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动物气象员》,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所以没有识字和写字的要求,也没有课后训练,那我们学什么呢?

二、任务一:读一读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组长带领组员至少读完课文三遍,保证每一个组员能够读正确、读熟练。

2、为了读课文读得好,先啃硬骨头:招聘气象预报员 蜣螂

3、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随机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4、教师订正相关句子:预设:蜣螂(俗称屎壳郎)说,这里怎么处理括号里面的部分

5、齐读汇报交流,教师评价订正。预设:我一叫,天气就暖和了。暖和

三、任务二:问一问,答一答

1、大象站长,贴招聘广告了,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招聘什么人呢? 指名读 夏天到了,森林里多雨,为了动 物们生活的方便,招聘气象预报员。欢 迎报名。

大象站长

2、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出示自己的问题。

4、同桌交流

5、汇报展示

问题一:都有谁报名参加了?

小蜜蜂 乌龟 蜣螂 喜鹊 青蛙 杜鹃 乌鸦 小狗 小猫 问题二:大象站长都收下他们了吗?都收下了。

问题三:为什么都收下了?因为他们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

6、那他们有什么本领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根据幻灯片填空

四:任务三:猜一猜

(过度)收下小蜜蜂、乌龟、蜣螂、杜鹃、青蛙,我可以理解,他们都有本领,可是怎么也把喜鹊乌鸦、小猫小狗也收下了,他们也有本领吗?

1、指名说他们有什么本领。

2、预设:学生不知道,教师出示谚语和儿歌,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再返回头去说说。

(1)多种形式读一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乌鸦成群叫,短期风雨到 。 蚊子咬得凶,雨在三天中。 狗翻肚,天落雨。

小猫咪咪,耳朵竖立, 常常洗脸,明天太阳笑嘻嘻; 小猫咪咪,呵欠连连, 谁要摸它,它会咬你,当心明天下雨。 (2)往脑子里记一记 (3)根据内容填一填

五、任务四:写一写

(过度)了解了这么多的气象知识,我决定写一篇小文章《要下雨了》

1、教师读句子

2、学生空白处说话 要下雨了

小熊猫要出门去郊游,它刚走到小河边,小乌龟高声喊住它:“ 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了,你最好不要出 门。”小熊猫奇怪地问:“ 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 ”小乌 龟说:“---------?

是要下雨了吗?小熊猫继续往前走,在花园碰上了 小蜜蜂。小熊猫跑过去问:“蜜蜂,蜜蜂,今天怎么回 来这么早啊?“小蜜蜂说:“-------------------------。” 小熊猫连忙往家跑,他看见屋檐下有一只蜘蛛,就 把要下雨了的消息告诉了蜘蛛。蜘蛛说: “--------------” 小熊猫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 “-------” -------,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六、演一演

1、指定表演人员 情景剧:动物气象员

动物气象站大象站长贴出广告,招聘 气象预报员。

小蜜蜂飞来了,说:„„ 乌龟爬来了,说„„ 蜣螂跑来了,说„„ 青蛙跳来了,说„„ 杜鹃飞来了,说„„

喜鹊、乌鸦飞来了,小狗、小猫也赶来了,他们都想当气象预报员。 大象站长高兴地说„„

2、学生表演

3、预设:蜣螂没有人愿意演,教师讲述蜣螂简介,和蜣螂的伟大与不平凡。

七、教师小结:生活处处皆学问,多去观察,多去思考,你发现的一定比别人多,你知道的肯定比别人多!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校本免费教案 校本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