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话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话探究”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赵英

上期,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E项目培训活动,在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语文学科的目标任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农村地区小学三大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的三大教学模式:一是“对话探究”模式。自读—质疑—聚焦—讨论。二是“体验探究”模式。理清定向—理解性阅读—发展性体验—总结提高。三是“实作探究”模式。实作—评议—修改—呈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觉得这些模式的确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现就教学中运用“对话探究”教学模式浅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心得。

“对话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 “自读——质疑——聚焦——讨论”,该模式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倡导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对话的过程”。模式注重让学生和文本亲密接触,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次对话,强调把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强调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环节“自读”。这个环节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基础。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觉走进文本,调动已有认知,来认字写字并获取知识,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大致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在和文本对话中,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中间言意转化是双重的。第一重转化:即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言语作品的“言”进行对话,进而在对言语还原的基础上融进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意”;第二重转化:学生把“意”转化为独特、规范、鲜活的“言”。这一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拼读、识字与写字能力、读解、分析与评价能力、言-象-意转换能力。如:我在生字教学时,同学们在这一环节中,就能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怎样记住各字的字形特点,这样既让生生互动,又能让学生很快记住字形和意思。

第二环节“质疑”。这一环节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动力。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疑惑和阅读期待,走进课堂,引导他们将书读通、读厚,多角度、批判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中,学生对“蟋蟀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这个问题进行质疑时,我让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讨论,最终,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第三环节“聚焦”。强调在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关注关键问题,找准对话点,集中目标,让学生自己对重点段落进行读、悟、勾、画。这一环节,重在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训练,在对文本的逐层深入研读中,聚焦问题探究学习。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巨人回来前后、醒悟前后花园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在学习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深入研读,小组探究学习,最终都能很快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讨论”。在聚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交流。在这一环节中,要落实训练点,品词析句,由表及里,让学生的思维流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相机进行方法的渗透。通过方法提示,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语言文字做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抓住关键句子品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从而帮助学生明白这则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然,这只是起步,要想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E项目培训的内容全部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每个人都做到的话,学生的三大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的。

生本对话 研读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设计探究

初中英语对话课教学模式探究

曹禺与外国文学对话与探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的探究

高中语文探究式对话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对话

对话

对话理论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探究论文

对话环节

对话探究
《对话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在线对话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