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李玉峰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 075100)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逐渐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前教育的立法步伐以及各类幼儿园应努力改善现有教育环境等。

关键词: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1儿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诞生,学前教育已经走过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至今欧洲的学前教育发展,例如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德法英等国学前教育特色,仍然引领着这项事业的继续前进;美洲尤其是美国学前教育以其坚实的经济为后盾加之政府的立法支持和专家队伍的有力推动,目前已经站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高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走上适合本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研究这些最新趋势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一)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上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整体教育”方向转变。60年代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儿童个性、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80年代以来国际儿童会议多次提出: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仅仅注重智力开发。西方幼教界开始重视并研究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成果之一(06100110).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8-),女,河北蔚县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学前教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尝试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是针对同龄编班中暴露出的诸如无视儿童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导致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差异等问题提出的。德国、法国等国家最初实行3-6岁儿童混龄,现在正在尝试更大年龄跨度的混龄编班。例如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三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将2至11岁的儿童教育分为三个大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三个学年组成:第一阶段为“前学习期”(2-4岁幼儿)、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期”(5岁幼儿--小学一二年级儿童)、第三阶段为“巩固期”(小学后三年级儿童)。现在,欧美国家纷纷尝试混龄教育,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

(三)开办多种形式和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战后,各国学前教育都有较大发展,但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灵活化。具体表现为以下趋势:

一是不断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如在日本,除实行全日制和半日制保育外,还发展“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处理临时事件提供服务,还有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等,甚至为6岁以下儿童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函授课程”,参加函授教育的各个家庭,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套音像和图书资料,家长鼓励孩子观赏卡通人物画、玩文字数字游戏等,以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据统计,1997年日本就有125万儿童上函授学校。

二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化。如瑞士和挪威等国被称作\"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幼儿园,近年,美、英等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日托中心。许多人认为家庭是教养儿童的适宜场所,一般设在开办人家里,除自己的孩子外,可另外招收少量其他孩子(一般不超过4-5名)。这类微型学前教育机构由于适应了这些国家早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发展极为迅速。

三是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迅速。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具有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发达国家社区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儿童馆、儿童咨询所、

儿童公园等;也有为亲子共同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教育中心等;还有为专门培训父母的“父母教育班”等。英国在70年代就出现了社区“玩具馆”,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不仅给儿童带来欢乐、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四)开发以本土为特色的教育资源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各国经济、教育交往频繁,不仅注重互相学习,更注重开发具有本国特色、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改善自然环境设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风格。例如,瑞典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有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欧洲建筑、有收存完整的70多处博物馆、随处可见的树林草地湖海和多种野生动物、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都汇聚成瑞典博大的教育资源宝库。幼儿园一般都建在社区环境最为优美之处,或靠近树林农场、或依傍湖泊,有着充裕舒适的内、外活动场所。瑞典虽属于发达国家,但其幼儿园里并无太多的现代化设备,而是呈现出自然纯朴的风格:幼儿园房舍基本由木板建成,户外是自然草坪,院子里是木制的简易桌凳、“别墅”、木梯,以及用木板和绳索制作的简易坚固的秋千、木马、木车等。多数幼儿园每周都有固定的户外活动日,教师带孩子们到附近的树林、农场或博物馆等,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习、动手劳动等,培养儿童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人类正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疾病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教育家们提倡在婴幼儿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使用反映多元文化的教具(玩具、音乐、图片等),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愉快地交往。在这方面,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是世界上不同肤色、多种族、多民族的“大熔炉”,针对这一特点,美国教师十分重视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例如,在学前儿童学校中,儿童都有机会接触中国童谣,意大利、日

本、英国歌曲,墨西哥、西班牙舞蹈等,儿童逐渐学会尊重、欣赏他人的文化传统。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教师专业化成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世界性改革潮流。美国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呼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掀起了美国教育政策的改革。现在,美国是以文理学士学位作为教育专业训练的前提,在教育研究院中实施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硕士学位成为从教的起点。可见,美国学前教育师资起点高、力量雄厚,学习的课程也很全面:既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艺术等基础课,又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健康、安全、营养、教育等专业课。并且很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形成课堂讲授、课外学习、实习、研究相结合的有效学习培训途径。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家也都取消了专门的师范院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放性地招聘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跃上了一个新层次。

(七)政府财政投入高、受到立法保障

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学前教育,将之视为未来国力竞争的起点,并且是“人一生幸福的奠基时期”。财政经费逐年递增,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它的贯彻实施。

例如,美国在 1994 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到 2000 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能够做好入学学习的准备”,明确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全美八大教育目标之首,足见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国会于 2005 年提出了 《儿童保育法案》,联邦政府在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方面的拨款2006年为 23 亿美元,是2002 年拨款数额的 130%,按照预算到2010 年该项拨款额要达到 31 亿美元。此外,《早期学习机会法》有年均约15 亿美元的拨款、《提前开始法》2006 财政年度拨款约70亿美元、《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02到2007 年专门用于“早期阅读优先”项目的拨款年均 7500 万美元(2002年实际拨款达 10.75 亿美元),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③

日本的文部省、厚生省等部门也于1994年联合颁布了《天使计划》,意在形成“育子的社会”。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实现,政府又相继颁布了《紧急保育对策等五年事业》和《儿童育成计划指南》等文件,与此同时投资也不断增加,据统计,1985年投入6563.44亿日元,1993年投入9101.31亿日元,大大改善了

办园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

法国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实行免费制,所有2岁儿童均可就近人园。芬兰学前儿童的教育费用过去是由国家、地方和家庭共同负担(国家、地方各承担42%,家庭只需承担16%),现在趋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学前教育以培育完整、和谐、健康的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全面发展教育是其内容,尤其强调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强调学前教育的服务意识,发达国家在为儿童的发展创设更适宜的教育条件,同时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家长,此乃幼儿园诞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在向低幼儿童推进,在保障3-6岁幼儿享有学前教育情形下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发展与教养;关注各种特殊需要的儿童,并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其另一明显趋势;当然,政府的有效介入和相应法律法规的保证给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是行政管理、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均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学前教育不仅对个体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影响巨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 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均可严重地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81可见,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是真正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几项长达二十至三十年的学前教育追踪研究还显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仅提高了参与其中的儿童和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帕里学前教育方案”的效益分析发现: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其收益是投资的3.5 倍;“高瞻学前教育方案”的经费分析表明:对学前教育每投入1 美元,日后能够获得7.16美元的收益。[5 ]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于儿童早期的投入,可以节省他们成年以后用于补偿教育、医疗保健、康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因儿童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与劳动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左右。[3 ]我国是人口大国,0 - 6 岁的婴幼儿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 5 。通过早期教育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目前在园幼儿达2600多万,成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庞大的幼儿教育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学前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科学的学前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模仿日本、欧美及苏联的时期,这种模仿和借鉴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2010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其中关于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人为之一振。“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但我国教育包括学前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以下结合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谈谈给予我国今后发展的启示: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还相对落后,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明显落后与其它教育阶段,在九个人口大国中,位于墨西哥和巴西之后。

(一)关于普及学前教育

中国拥有1.3亿的0~6岁儿童,占世界学龄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我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们的近邻日本在1995年3岁儿童受教率约为58%,4岁儿童受教率约为93%,5岁儿童受教率约为99%;在法国,幼教年龄始于2岁,90年代初,法国2岁幼儿的入园率达35.6%,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则高过100%。ⅲ(资料来源:OECD(1997).OECD education,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 (appendix table c2.2).France:Author.Retrieved September 27,199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daodoc.com/els/stats/eag97/newdev.htm.)。可见,我国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

外的适龄儿童人数十分巨大。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来看今后的十年,我国政府力图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预计从2009年在园幼儿人数的2658万,提高到2020年的4000万,即从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50.9%,提高到2020年的75%、2009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的 74%提高到2020年的95%。ⅳ(

)学前教育受教育儿童数量的增幅将大大超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受教育群体的增长数量,先圣孔子“有教无类”以及我们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 的理想将有望接近和实现。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央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协同一致,在具体措施实施、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园舍建设等基础工作上做好相应的配套落实。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明显滑坡。从1995 年至2001 年(“九五”期间) ,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要求,“九五”期间幼教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2000 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45 %以上”,但是到2001 年实际仅为33.62 % ,比“九五”规划目标低了11 个百分点。[ 6 ] 续梅1 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N]1 中国教育报,2003210216 (3)1

(二)关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自1980—1994年止,就不同洲别而言,美洲国家私立幼儿入园数约占28%,亚洲地区约占18%,欧洲与大洋洲地区则分别约占15%和20%,而非洲地区私立机构平均占60%;就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而言,在开发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私立机构的幼教入园数均为21%,而欠发达国家私立机构的幼教入园数平均高达82%;(资料来源:UNESCO(1997).Statistical yearbook.USA:UNESCO Publishing & &Bernan Pre,pp.2-11~12.)

社会力量办园,在我国主要以民办园或私立园为主,1998年在园幼儿数为1690万,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

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条件较差、质量较低等问题。

一些地方这几年在对待幼教问题上的做法却令人感到困惑。在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以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要激活办园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为名,将一些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转制、拍卖,推向市场。

转制、拍卖后的幼儿园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财政拨款完全“断奶”。个别决策

者认识不到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这是一项能够最直接地体现“三个代表”思想,促进社会和谐的事业,反将其视为一种可以投放市场追逐利润的“产业”、“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被搞乱,一些办园者以追逐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靠减少硬件设备投入、减少保育员配备、扩大师幼比等手段增加利润。

我国民办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办园历史较短,在教学方法上推崇灌输式教育,死记硬背现象相对较重,以知识“量”的学习为主,导致“小学化”倾向,使幼儿错失最好的启蒙教育时期。相较于私立幼儿园而言,公立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的启蒙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公立幼儿园更有保障,教师招聘程序严格,须具有幼教专业资格,私立幼儿园往往出于节省成本考虑,聘任非幼教专业人士,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一些高级的私立幼儿园,花重金聘请资深幼儿教师执教,但却因其昂贵的入园费用将普通家庭幼儿拒之门外。目前。我国公立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受国家、省市、区县相关部门的严格管理,依据幼儿园的规模、设施、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评估将幼儿园划分为一级一类,一级二类,二级一类等,但对于私立幼儿园却没有明确的级别类别标准。公立幼儿园最大的缺点就是拒绝收录户口不在其居委会半径内的幼儿,如果实在想要就读,则必须交纳高昂的赞助费,而私立幼儿园在儿童入园上则没有严格限制。民办或私立幼儿园没有严格的准入和督导制度,也是造成民办或私立幼儿园各地良莠不齐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育部在今后十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ⅴ( ) 这项制度的规范将对公办、民办幼儿园并肩发展、创建教育公平社会意义重大。

(三)关于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应是国家投入,因为教育的本质、性质、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统计报告所列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各级教育公共经费经常性支出来说,与其他各级教育阶段相比较,学前教育经费支出远少于其他教育类别。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平均的各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百分比,依次为二级教育(39.7%)、初级教育(30.7%)和三级教育(22.5%),而学前教育仅为3.8%。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达

到3%及以上的国家是法国(11.1%)、丹麦(10.6%)、德国(5%)、新西兰(3.9%)、美国(3.7%)和日本(3.4%);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香港(0.7%)、韩国(1.0%)、中国(1.4%)和泰国(1.8%)均未达到2%。离平均数3.8%相距甚远,几乎是我国的3倍。

1996年,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是29亿,政府预算内投入是12亿,占整个幼儿教育经费的41%;2000年,全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是51亿,其中政府预算内投入是28亿,占整个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55%,增加了14个百分点;此外,总投入从29亿到51亿,四年间增长近一倍。(刘明远,曹慧英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我国的幼教经费“九五”以来虽有所增长,但对于整个幼教事业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要用1.3—1.4%的教育经费去承载9—10%的全国幼儿教育总人口,步履维艰、日子难熬可以想象。(刘明远,曹慧英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大教育投入。”“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按目前教育经费只有2%左右计算,在今后两年内教育经费就需翻一番才能达到4%的世界平均水平。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行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政策,绝不意味着各级政府可以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减轻对教育的责任。„经费不足直接损害幼儿园教师的利益,导致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受影响。ⅶ(步社民 关于幼儿教育价值和现状的沉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四)关于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现有66 万幼儿园教师,改制后,公办教师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在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更是占到80 %以上。很多幼儿园教师属于临时聘用。[8 ] 在为数不少的公办幼儿园,原有存量的教师是公办的,而新招聘的教师则实行“非公办”,结果造成同一所幼儿园的教师有两种体制两种身份两种待遇,同工不同酬。长期以来,非公办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不能享受教师待遇。以前,农村幼儿教师尚可“参照”小学民办教师政策,但随着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新政策的出台“, 民办教师”已不存在,十几万农村幼儿园教师失去了可“参照”的对象, 非“公”又非“民”,身份尴尬。她们工作负担重,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

也成为问题,因而流动频繁。教师是幼儿生长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教师是如此状态,幼儿学习的环境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专家型教师”

(五)关于学前教育立法

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缺乏法律的权威,其内容也无法解决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随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难以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因此,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

美国早在1981年就制定了《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学习机会法》、《入学准备法》、《儿童保育法》等六部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门法律,与此相关的法律还有《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朝鲜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也都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就制定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

就全国而言,幼教法规体系正在建构之中。江苏、北京等地率先出台了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对促进地方学前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远未上升到国家一级“法”的层次,对我国整体学前教育发展不能提供法律的支持和保证。

通过立法,明确问题,以使幼教事业发展和办学行为有法可依,依法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关于其他具体实施问题 1.班级规模与编班问题 2.教育教学活动内容问题

3.优化教育资源体现本土化特色

(一)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应从意识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重视与发展的地位,切实做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学前教育发展列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大事议事日程中。④

(二)加强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出台我国的《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应将幼儿教师素质提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一则加强各级师资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师资的源头素质;二则严把幼儿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严惩资格准入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再则应严格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避免“念念划划背背”的走过场式培训。注重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的实际改善。

(四)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短缺是现行托儿所幼儿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除了政府教育经费应逐年增加之外,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号召企业、私人财团投资学前教育,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

(五)一线托幼机构应因地制宜努力改善儿童成长环境,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应在自己现有条件下注重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园所环境设施等的逐步改善,为儿童成长创造尽可能优良的软、硬环境。当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在幼儿园达标建设上追求所谓的 “标准化、美化、硬化”,结果环境却成为儿童的“束缚者”, 实际上像瑞典那样的自然幼儿园更利于儿童成长。相反,经济条件较差的幼儿园由于一味地“等、靠、盼”,致使学前教

育“小学化”。例如,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动手,通过“废旧利用”为儿童创造各种区域活动的设备:诸如“玩水玩沙”活动区的沙池、水源、提水或挖沙的工具,木工活动区的刨子、锯子、木块等,以及科学活动区的植物标本、放大镜、磁铁、天平等,都很容易获得或自制,同时儿童可以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

我们这样一个学前教育人口大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挑战,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管理者、教育专家以及广大幼儿教师深入反思、探索、研究,期盼早日走出适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① ② ③ ④

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幼儿教育 [J].2006,02 周采.国外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综述.外国教育研究[J].1999,05

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J].2007 , 03 庞丽娟,胡娟,洪秀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J].2002,01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8-),女,汉族,河北蔚县人,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单位: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13831370396 0313-8250365; E-mail: yflihb@126.com

调查报告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美国针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探究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启示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蒙氏敏感期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河口县桥头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