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科技创新情况,按照省政府研究室要求,我室会同市科技局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县、区科技部门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由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农牧、商务、企业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了全市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国家二类地区水平,位列全省第3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金川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被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了《金昌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金昌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金昌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金昌市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意见》、《金昌市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对研发投入、创新团队、孵化器、创新载体的扶持力度。从2013年开始,市、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列支创业创新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创新创业。2015年全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5.52亿元,占全年GDP比重达到2.46%。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组建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农艺研究院1所;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科技孵化及检验检测中心1个,在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个;与国内7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大力实施镍都百名青年英才开发计划、“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不含中小学教师),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105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累计31人,“555”创新人才5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7人;科技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2%,中级职称人员占45.2%,初级职称人员占42.8%。

(三)强化专利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能力日益增强。认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迅速,专利申请量由2013年的519件提高到2015年的646件,专利授权量由2013年的268件提高到 398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8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7件,居全省第2位,金川集团公司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2013年至2015年,全市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4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5项,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达4100多万元;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3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38%;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2.24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3亿元。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活力有效激发。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要求,全面清理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适时调整并跟进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创新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行科技立项课题制和招投标制,修订完善了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市级科技进步奖

一、

二、三等奖励资金分别由8000元、5000元、3000元提高到20000元、10000元、5000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督导考核机制,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和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并将财政投入、平台建设、人才支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及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县、区、市直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列支科研经费不能很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要,企业R&D投入意识不强,难以开展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攻关研究,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科技事业发展。

二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除金川集团公司及其他个别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有的企业虽经多年发展,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连一项专利都没有,自身建立的研发平台也只是简单的化验或产品质量检测,企业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缺乏科技合作,停留在自身低水平的科技活动层面,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小,科技创新和研发力量薄弱。近几年,我市尽管借助建设“人才特区”建设引进了不少急需紧缺人才,但总体上看,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依然不足,尤其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技能人才。部分科技人才的岗位匹配性不强,人才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域内缺少独立的科研单位,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担负技术创新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 五是科技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现行科技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影响了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面投融资瓶颈尚未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综合考核指标中科技创新目标考核指标少,权重小。

六是县、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均衡。金川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6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4%,永昌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只有0.45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0.44%,并且在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影响了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激励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我们将围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坚持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着力引进一批资深专家、海内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采取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方式,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才尽其用,加快汇聚一支有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是驱动创新的引擎,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融合、一体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创新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尊重创造、宽容失败、激励“草根”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聚焦产业抓创新,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着力围绕我市主要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做强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循环、高附加值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推动有色金属、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立足现有的基础,强化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在采矿、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行业聚集发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由增量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按照集聚化、便利化要求,推进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以及文化旅游、信息化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三五”期间达到GDP的3%,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推进开放式创新,在引进和集聚创新要素上下功夫。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等方式,积极引入和运用外部创新资源,促进内外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互动、整合、协同,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强化协同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我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公开招标和竞争,创新科技项目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与国际性合作和交流,引进管理、技术与智力。大力推进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知名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六)加快构建科技孵化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开发区现有科技孵化器基础上,加快创建金川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河西堡循环化工产业孵化基地、永昌县中小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孵化基地,形成一区三园孵化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自建或联建专业孵化器,探索孵化器商业运作模式,建立孵化器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继续积极打造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中心专家带着技术成果进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带着问题进中心的互通机制,拉近高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化距离。以创新服务为重点,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建设科技大市场、众创空间等支撑平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调研

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报告

科技创新报告

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