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金融课程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6: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请结合江西省(或某某市、县)实际,论述农村财政改革与发展。(50分)

要求:1.必须联系实际论述

2.2000字以上

江西省农村财政改革与发展

——兼论农村财税与干群关系的变化

随着公共财政理念的推行和国家宏观分配政策的调整,农村财政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的税费改革(如进一步减免)等问题;国家对农村地区基础建设的投资问题;国家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扶持问题;国家对“三农”的各种补贴;国家对“三农”保险与保障的各种投入与补贴等。

财政支持农业则可以追溯到建国初,为减少时间跨度,提高分析的针对性,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年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财政支持江西农业状况进行分析。江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是经济发展活力最强、财政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江西省农村财政改革重要节点

简单的\"放权让利\"措施指导下的临时性包干都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彻底的改革必然也必须转向体制创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简称《分税制决定》),从1994年起施行,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在划分财权上进行的体制性安排。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分税、分征、分管\"。“分税\"是确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按照税种,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对地方净减收部分,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助,重点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以及民族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2004年开始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农业税。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中受惠较多。为江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此后江西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有效地遏制住基层政府向农民乱收费的现象。但是,农村财政体制改革也带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如乡镇财政问题,堵住了农村制度外筹资的途径,造成农村公共产品缺口不断加大。

(二)江西省乡镇财政改革与发展

2004年江西省农村税费改革初步完成后,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

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随着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镇“五统筹”等税费的取消,以往乡镇财政所组织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江西全省乡镇财政所近1万名农税干部面临工作任务不饱和的窘境。二是随着教育经费“以县为主”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往占乡镇财政支出70%-80%的农村教育经费上划县财政管理,之后乡镇卫生院等单位也陆续上收县管。这样一来,乡镇财政的支出功能大大弱化。三是随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乡镇机构改革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乡镇财政所本身也成为改革的对象,其职能、编制和人员与乡镇政府、县财政局、乡镇其他单位、村级组织等方面的关系都面临清理和重新定位。

几乎与此同时,随着针对农民的税费的基本取消,党和国家实行了城乡统筹的方针,出台了许多支农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对“三农”的补贴和支持也逐年增加。以江西省为例,到2007年,省里通过“一卡通”向农民发放的各种直接补贴就达37项,此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也大量增加。这些都需要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去做逐户调查、登记、公示、核实、上报和管理监督,乡镇财政所的支出管理工作大大增加,乡镇财政所由此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适应以上情况变化,2004年以来,江西各地陆续对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进行了探索性调整,从以往的组织收入为主转到以管理支出为主,从为乡镇政府服务为主转到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为主。鄱阳、修水、贵溪、彭泽、上高、武宁、万安等县市主动进行了乡镇财政改革试点,通过发放对农民的各种直接补贴,进行“乡财县代管”、“村财乡代理”等探索,乡镇财政所从困惑和困境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江西省财政厅在总结各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六项职能;要求各县积极推进“乡财县代管”和“村财乡代理”改革,重点做好涉农补贴发放和项目资金监管方式改革;加快县乡联网,促进上下信息畅通和网上资金审核拨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资金安全;改革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管理体制,提高其为农服务的政治素质和掌握网络办公技术为主的业务素质。

(三)农村财税与干群关系的变化

江西省的农业税的功能不仅仅是经济功能,还具有很大的政治功能。在没有

取消农业税之前,干部群众的关系处于表面上的平静和同舟共济的美丽泡沫。以前,农业税的征收在乡镇属于重头戏,还配有专职人员,征收时有些会存在延时交的情况,但是相对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不会成天说干部的坏话。

免征农业税后,不少干部群众一方面赞扬中央和省里的惠民政策,一方面又流露出耕地多的农民得的实惠多,耕地少农民得实惠少的抱怨。群众认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没有一碗水端平,一直在向产粮地区倾斜,让产粮的平地农民吃了肉,缺粮的山区农民只喝了汤,没有耕地的农民只闻了香。这时直接照成一些群众对干部认为产生了负面认识。认为干部不作为,好多本认为很好的政策都被基层干部雁过拨毛,就会感谢中央的政策但怀恨于基层干部。

由此,很多干部就怀念07年以前,没有取消农业税时期,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特别是越穷的地方。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这种变化反而是一种进步。正因为有农村财政改革的发生,带来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进步,但还需要时间去适应:从管理型政府跨越到服务型政府。只要信息透明,干群关系必然大步向前发展。这也是对农村财政改革的反馈。

二、请结合江西省(或某某市、县)实际,论述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50分)

要求:1.必须联系实际论述

2.2000字以上

江西省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目前,江西农村经济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的信用环境等基础条件依然薄弱,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式复杂,经济下行压力陡增的情况下,农村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是县级财力普遍较弱,地方财政对农村金融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域以下地区经济总量普遍偏小,加上近年房地产业下滑,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近年来,尽管地方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但仍显不足,政策效应难以显现。比如,江西省目前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为月度平均增加额的5‰,对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为当年农业贷款增加额的0.5‰,风险补偿额仅是杯水车薪。同时,林权抵押贷款贴息面过窄,目前仅对单笔金额2万元以内的林权抵押贷款进行贴息,绝大部分农户和涉林企业未能享受到贴息政策。

二是农业风险保障能力不足,农村金融发展仍将受到落后农业生产力的制约。农村金融涵盖了信贷、保险、投资、担保等多方面,仅靠信贷一方面的发展难以做大规模。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功能尚未有效结合,涉农信贷和农村担保的功能不匹配。我国不可抵御的冰雹、大面积病虫灾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农业保险投保范围的广度和投保金额的深度仍然有限,对农业生产保障程度较低。此外,农业保险风险大,经营成本和赔付率高,回报率低,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业务呈现持续亏损状况,农业防灾避险能力低下,制约了涉农信贷的投放。

三是农村金融资源外溢突出,支农政策性任务和资金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矛盾。由于农村金融综合效益比较低,而金融资金的投入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报,其支农政策性任务和资金商业性运作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农村金融资源外溢的现象依然突出。从总量上看,农村领域金融资金仍然呈净流出状态。江西景德镇市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不含农发行)2008年的存款增长了8个百分点,而贷款仅增长了5个百分点。从典型的机构来看,农行江西分行的涉农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28.87%。

四是农村信用社“一农”难撑“三农”,多层次、多样化的贷款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户、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以及一些政策性支农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解决。在浙江,农村信用社占全省“三农”贷款比例的90%以上,是真正的支农“主力军”。而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试点工作尚未铺开,江西还没有推动事业部改革,在已经进行改革试点的浙江,其功能作用仍不完善。同时,农发行支农功能依然有限。虽然农发行对农业企业的服务项目基本已全面放开,但粮棉油收购、储备等传统贷款业务依然是其主业,不能向农户直接发放贷款,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农村以小、散、远为主要客户群的支农服务。此外,农信社自身也存在产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不够严密,社员激励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发展瓶颈。

五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仍处于试点阶段,其快速发展受到资金环境、政策环境的制约。投资者认为,在江西等欠发达地区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回报率较低,风险较大,缺乏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资本非常充裕,民营企业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根据“村镇银行最

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定,民营企业不能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处于“有钱无处投”的尴尬境地,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受到政策限制。此外,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缓慢。由于贷款公司是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其投资人必须“为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地域限制较严,投资人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由地方政府审批、未被列入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速度较快

农村金融的发展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在自身体制和发展机制上有所突破,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多方共同努力。基于此,政府部门也为之努力,江西农村金融做出了的改革措施:建立压力机制。支持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机构责无旁贷,主动承担起“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的任务。政府可以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或者出台法律法规等形式,以“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为导向,确定一个合理比例将金融资源回流“三农”。创新激励机制。金融资本具有逐利性,政府对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应该给予鼓励,在市场准入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激励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明确补偿机制。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信贷成本高、风险大,政府对长期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通过奖励和补偿,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合力。四是维护市场机制。政府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运作,但不直接干预,应本着培育市场、鼓励竞争、优化环境的原则,维护农村金融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机制。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联动作用。当前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正因如此,更应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可以运用财政贴息、奖励和风险补偿杠杆,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农户多种经营等有预期收益的项目,可以整合零散的财政资金,参照项目公司制的方式进行运作,同时与农村金融机构联合,吸引信贷资金共同支农。将支持农业生产的财政资金,整合为地方农业发展基金,形成专业化管理队伍,吸引农村信贷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重点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为了充分发挥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应支持农信社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改革农信社的股权结构,吸引农业龙头企业等投资者入

股,改善治理结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模式。

参考文献: 杨勇.近代江西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9, 2009(5):80-85.周才云.江西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滞后现状、成因及其破解[J].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11):85-88.

向林峰, 文春晖.路径依赖还是适应性选择: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 2013, (3).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

课程作业

武术课程作业

《应用心理学》课程作业

家长课程作业

装备课程作业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

市场调研课程作业

MATLAB课程作业

农村金融课程作业
《农村金融课程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村金融课程 作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