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央苏区第

四、第五次反“围剿”;红军 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思想教育:

1、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蒋政权的 反动本质。

2、通过对长征史实的讲述和对“长征精神”的讨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能力问题:

1、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物本 质的能力。

2、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 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九一八事变后,蒋政权的不抵抗政策及影响。 [讲授新课]:

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原因

(1)民族矛盾逐渐上升;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 (2)为欺骗舆论,实现其镇压人民革命的目的。

2.实质:以“先安内”为掩护,继续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对红军“围剿”。3.后果

(1)连续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使中国革命面临严重挑战。 (2)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使其不断扩大侵华规模。

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名称 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结果

第四次反“围剿” 1932.2——1933.春 50万多 7万多 取得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 1933.10——1934.10 100万多 8万多 反“围剿”失败 1.失败的原因

(1)王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2)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使红军伤亡惨重。 (3)蒋介石集中强大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围剿”。 2.失败的影响

(1)红军实力被削弱,陷入危机境地。

(2)中央革命根据地陷入危险境地,红军主力被迫长征。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临时党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 1)会议召开的背景:大多数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并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

2)会议的内容。会议议题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 实质:确定了走工农武装割据,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3)会议的意义。

第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也就从指导思想、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其次,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军事行动,从而确立了其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可以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这次会议集中解决的是军事和组织问题等来分析。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面指导(有益帮助、错误指示),这次会议在双方中断关系的情况下,中共第一次独立自立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第三,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会后长征胜利及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充分说明了这点。 3.红军长征胜利

(1)胜利的标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2)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和红军充分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党和红军代表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3)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扩大了党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教材史料应用

1.阅读下列材料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1933年4月10日)

回答:(1)揭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本质。

(2)分析材料所述内容出现的原因,概括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后果及影响。

(3)归纳材料在教材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对外妥协,不抵抗;对内镇压人民革命。(2)原因:日本侵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因此蒋介石发表这一“训话”以图欺骗人民;中共实力发展壮大,威胁了蒋介石的统治。后果及影响:使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3)证明教材对蒋介石政策讲述的正确性;有利于深入理解“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本质与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

2 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领导,是中共党内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回答:(1)材料认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比较遵义会议前后中国革命形势的不同表现。

[参考答案](1)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2)面临的革命形势更复杂;指导革命的理论更成熟;取得了革命的阶段成果;革命领导集体的变化,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阅读下列材料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回答:(1)用史实说明材料的主要内容。

(2)归纳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1935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具有挽救革命、锤炼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播下革命火种的伟大意义。(2)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和红军发扬了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党和红军代表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备课参考

《红军长征示意图》的运用

建议设计如下问题链,引导学生阅读《红军长征示意图》:

(1)在《长征示意图》中指出井冈山、瑞金、遵义、赤水河、沪定桥、吴起镇、会宁等地理位置。(略)

(2)简介《长征示意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红军主力部队均离开根据地实行转移;红军长征方向为:东→西→北,中央红军离开东南的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在川贵边界长征路线迂回曲折,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地区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红军长征所经地区,人口密度小,多高山和荒无人烟的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于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概括《长征示意图》中反映历史现象的特点。(红军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距离长,自然环境恶劣,困难多且形势复杂;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陕北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及其得失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针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它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其中以失败居多。反思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分析其政策的得失,对理解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认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30年代国民政府面临的形势:(1)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2)日本侵华的步步进逼,使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3)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此,蒋介石国民政府采取了:(1)对外妥协退让,先是不抵抗政策;进而推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后又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再后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采取积极抵抗的政策;最后,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2)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政权,先是坚决“围剿”,对南方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迫使红军长征;进而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3)对抗日救亡运动,先是镇压;后又实施有限的民主。可见,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在形势变化中被迫不断改变,并且结果均基本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其政策是失误的。究其原因有三:(1)针对社会形势的变化,不能抓住社会最主要矛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矛盾。(2)没有把维护国家和民族利

3 益当作政府的最高职责,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本阶级利益不受侵害。(3)根源在于其阶级特性,蒋介石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它不可能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

几个相似问题的比较

1.不抵抗政策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比较:这两个政策的实质都是对日本侵华妥协退让,出卖国家主权、利益,对中共和广大人民严厉镇压的卖国反动政策;都是在日本侵华和中共领导革命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引发了抗日救亡运动。前者把希望寄托于国联的调停,结果使日本轻易占领东北地区;后者打着抗日的旗号,行“围剿”革命根据地、镇压人民革命之实,更具有欺骗性,也更激发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第

四、五次反“围剿”的比较:这两次反“围剿”的性质相同,都是为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的革命斗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但这两次反“围剿”斗争的规模不同:第五次远远大于第四次。军事指导思想不同:第四次是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采用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第五次是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先是命令红军全线出击,后又命令红军节节抵抗。后果不同:前者打破了敌人的“围剿”;后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红军被迫长征。

3.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比较:这两次会议都是在中国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都是我党的重要转折性会议,都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会上都纠正了领导的错误,成立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同点有:八七会议是党在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志士的关键时刻,为挽救革命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途中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八七会议重点在于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遵义会议重点是纠正王明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八七会议后党先后发动了照搬苏联经验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后均未取得成功。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从此中共按照中国国情独自正确处理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结]: [作业]:

一、选择题:

1、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

B、蒋介石采取了新的战略部署

C、“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

D、毛泽东离开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2、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3、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是(

A、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指挥权

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地位

C、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问题 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奠定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的事件是(

A、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已转移到陕北

B、“一二•九”掀起全国救亡运动新高潮

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

1、C

2、B

3、C

4、A

5、D

汉王战略转移

《红军桥》教案

《盼红军》教案

盼红军 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十送红军(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案
《红军的战略转移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十送红军教案 红军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