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于服务营销的商业银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4 04:1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于服务营销的商业银行策略研究

【摘 要】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是以客户为对象,以赢利为目的,通过各种营销策略组合的实施,把金融产品转移到客户的管理过程。随着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只有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提升银行自身的综合实力,制定服务营销策略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服务营销 ;营销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从中我们不难解读这样的讯息,一是银行的竞争更激烈了,民营资本的介入必将打破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种股份制银行、合资银行纷纷出现,再加上一些国外著名的跨国银行已经在我国抢滩登陆,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二是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今天的消费者对银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的金融意识日益增强,选择日趋理性化,金融服务的“买方市场”逐渐明显。在严峻的形势下,商业银行要想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实施服务营销战略,牢牢地抓住客户,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概念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是指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可赢利的银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销售给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实现银行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二、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间,全球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服务的理念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服务营销也成为营销理论界研究的重点。1981年布姆斯和比特纳(Booms and Bitner)将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丰富为7Ps,所增加三个“P”体现了营销的服务性,即:人员( People )、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过程( Proce)。7Ps比4Ps更为细致及具体。而7Ps更适用于以服务这一无形产品形式作为经营重点的银行业。因为它考虑到了客户在接受银行产品的等待.客户本身的消费知识,以及客户对于消费过程中所接触的银行人员的要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更应该注重7Ps的制定,因为商业银行对传统的4Ps非常重视,本文重点阐述新增的3P。

(一)人员策略( People)

即通过银行人员的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具有本行特色的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所以一要选优,二要培训,三要善用。

选优是要把最优秀的人员充实到服务营销一线中,在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对服务营销人员选拔不重视的现象,往往最后才考虑直接与客户接触的营销人员的选拔及任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原则即是:企业80%的效益来自20%黄金客户,20%的效益来自80%的一般客户。这一原则如果运用在银行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营销人员素质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即使商业银行将很多优势资源让20%的顾客所享有,很可能因服务质量降低顾客忠诚度从而造成潜在20%顾客的流失。而银行服务人员因素质原因对小额存款项目又嗤之以鼻,服务态度不够好。由于口碑效应的显著作用,会造成了大批潜在客户的流失。

培训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为此银行不仅要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和培训体系,更要树立超前的培训理念,认真挑选并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向员工灌输“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应强调银行员工服务行为的一致化,以确保服务实现的一致。

善用就是要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与激励体系。通过激励是银行服务营销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归属感,通过对企业的忠诚度的培养转换为服务客户的动力。

(二)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

即有形展示。银行金融产品的无形性特征,使得银行服务人员的外表、服务现场的设施、设备、企业标识、价目表等有形的要素,成为消费者对服务质量及银行形象认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服务的期望和感受。根据首因效应,客户会因为对银行服务人员的第一印象而觉得对这个人及银行的整体评价,面对“以貌取人”的消费心理,银行服务人员必须修正自身仪表及仪态在顾客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根据晕轮效应,银行的一点纰漏都会使顾客心理的不满不断扩大化,所以要求银行始终贯彻“顾客导向”,重视有形展示,通过这些有形元素作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形象的确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顾客的口碑成为银行的广告。

(三)服务过程策略(Proce)

即对服务过程的运作政策、服务程序、服务过程中的组织机制、顾客指导、服务活动的流程等进行控制的策略。许多人认为服务过程以客户进入银行为始,以离开银行为终。事实上,服务过程分为服务前期,服务中期和服务后期。服务前期是指客户未到银行的准备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充分的准备工作会给你的客户带来良好的印象,达到或者提升预计的营销效果,内容包括客户资料和银行资料的准备和收集,烘托营销环境的有形展示准备,营销人员心理状态的准备。服务中期是客户进入银行及离开银行的过程,因服务自身具备的不可感知性和不可分离性的特点,服务过程中要使客户觉得在银行“受到尊重”,同时能够得到专业的帮助,银行员工与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服务的质量及银行与顾客的关系。服务提供的即时性与顾客要求的差异性对一线员工的服务应变能力提出挑战。服务后期也称售后服务。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顾客的竞争,无论是出售产品还是出售服务,最终顾客的满意度才是检验服务营销工作成败的标准。要在客户离开后通过电话拜访、信函拜访及网络沟通等形式充分了解顾客,研究顾客心理,注重售后细节,改进工作缺点,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全程优质服务,以换取顾客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毕思勇.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05.

[2]黄建新.服务营销: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祛码[J] .湖南经济,2003.

[3]叶少航.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J].农金纵横,2003.

[4]陈祝平,陆定光.服务营销管理[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7.

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服务营销策略

中国建设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

中国建设银行服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商业银行网点旺季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浅析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研究

银行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服务营销的商业银行策略研究
《基于服务营销的商业银行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