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4: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新一轮“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机遇,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校60周年。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主题,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继续推进“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专题研究组”的研究工作,推动基层组织的理论学习。

2.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结合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坚持正面教育,突出实践特色。党校要认真总结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形成按类别、分层次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和体系,全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继续组织管理干部赴海外调研考察。丰富理论学习的载体,面向全校

-1- 干部开辟新的网络培训教育平台——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建立大连理工大学在线学习中心。

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十七大关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求,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推行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强化群众参与和监督。着力创新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继续探索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任务,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有效机制。探索基层党内民主多种形式,调动党员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开好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此为契机,深刻分析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的新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把学校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5.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营造学校改革发展的廉政环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学校招生、收费、工程建设、采购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做好2008年机关新一轮换届的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提高学校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 6.加强统一战线队伍建设,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重视统一战线干部的培养,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加强统战工作制度建设,为党外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创造条件。

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开展学校发展战略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探索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规划学校的未来。

二、突出质量和特色,培养精英人才

8.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责任担当教育,强化学风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与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和作用。

9.突出本科教学的首要基础地位。将2008年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与改革年,各学院(学部、系)要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开好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讨论会,构建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0.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实施以学院(部、系)为单位,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与培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依托学科优势,对20个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的专业和4个国家紧缺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认真做好建筑学专业的专业评估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

11.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

-3- 授、副教授要负责一门主要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努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便捷、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

12.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的联动优势,以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为牵引,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等,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学生社团以点带面,广泛组织开展文化、艺术、社会实践、体育等各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加强国防生培养工作。完善国防教育学院各项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制订《国防生成长成才整体规划》,以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政训练等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国防生政治素养、个人修养、综合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系统开展国防生能力素质培养工程,向部队输送优秀人才。

14.建立健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体系。加大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建设稳固的高质量生源基地。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探索科学、多元的复试考核方法;鼓励导师选择和培养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导师在博士生招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博士生待遇。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

15.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4- 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细则》和《研究生导师创新基金实施办法》等,进一步调动导师的积极性,落实导师负责制;实现培养机制改革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三助”管理体系;启动和实施博士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基金。

16.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培育一批双语品牌课程。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打通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学分,鼓励优秀高年级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探索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中心建设,使创新中心成为我校交叉学科孵化基地,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基地。

17.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并制定评估办法。大力加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力度,进一步规范学位管理,完善《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调整硕士学位论文外审制度,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认真组织完成2008年底学科点点长换届工作。

18.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启动“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合理调整生源结构,调配教育资源,进一步理顺学校、学院(学部、系)、教学点之间的关系,做好将专业学位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研究生管理序列的准备工作。加大宏观管理力度,加强与政府、大企业合作,了解企业与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方向。

19.继续支持城市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以对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高度责任心,正确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

-5- 关系,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

20.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培训工作。要以学院为桥梁和纽带,加强学校与中央企业的联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三、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实现科技工作新跨越

21.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国防科技研究院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整合学校科技资源,扩充并集中学校研究力量,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酝酿建立专职科研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晋职办法,形成一支强大的专职科研队伍。

22.加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策划。创新机制,努力实现重点重大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的突破;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明确重点科技工作的分工和责任;针对国家科技政策的调整,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教师开展纵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3.加强各类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全力做好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做好已有的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力争建设1-2个新的省部级科研基地。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积极组织新的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做好校内科研创新团队的总结、检查和建设工作。

24.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研究院等创新模式,注重校企合作研究内容的选择和凝练,推进并完

-6- 善重大横向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机制,注重纵横向重大项目的交叉与相互转化,组织若干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重点产学研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全力做好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半导体技术学院的建设工作。

25.深化与军工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国防科研新的突破。推动落实与签约军工集团的深入合作,组织争取国防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各项国防资质运行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校的军工项目管理办法及激励机制,提升学校军工科研的规模与实力。

26.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组织与集成。继续注重面向科学前沿的科研工作,提升高水平科技论文的规模与影响。设立软件+X基金。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做好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探索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建立健全人文社科成果和高水平论文奖励机制。

27.探索环境所、模具所由院系模式转化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司化模式,做强做大现有的科技型企业;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两个平台的作用,按照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启动建设旅顺大连理工科技城;积极推进校区、研究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新三区联动”的资源集成模式,构建大学、企业与地方政府三方共建的产学研与技术转移创新体系。进一步盘活产业的存量资产,对科技园大厦优质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划,

-7- 充分发挥优质资产保值增值效益的最大化。

四、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8.全力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立项申报工作,认真做好“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验收准备和三期建设规划的前期论证工作。以“985工程”、“211工程”三期为契机,落实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完成省二级重点学科的增补和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的认定,编制“十一五”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完善全校各学科的“十一五”建设规划。

29.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和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建设学科高地,带动相关学科发展。规划优势学科群和更大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对于进入优势学科群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的学科,在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重点予以支持。

30.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学科点建设,组织自行审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和自行审批硕士生指导教师工作;认真筹划第十一批博士、硕士学科点增列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

五、引进和培养并举,下大力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1.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强引进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学院(学部、系)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认真规划好学科领域、方向和岗位,积极引进人才,努力营造大家舒心工作、热心干事业的软硬环境。调整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后出站人员和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工作。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来校

-8- 从事博士后研究,使博士后出站人员成为选留优秀青年教师的主渠道之一。

32.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修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从建立导师制度,加强岗位培训、出国培训、工科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建立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制度,加强科研启动支持,继续提高生活待遇等多方面采取举措,营造更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鼓励青年教师加入教授的团组或研究机构协同创新攻关,也鼓励他们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相对独立地开展创新研究。

33.改进和完善教学科研人员评价考核办法,做好新一轮教授履职考核工作。继续推进职务聘任制改革。在2007年正高职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完成副高职及以下岗位设置。

34.结合岗位聘任和岗位履职考核,进一步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以国家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出台绩效工资制度为契机,推进薪酬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5.总结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继续规范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编制构成,改革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探索建立以教授为核心的矩阵式教学、科研管理模式。根据学校科研事业发展需要,支持专门科研机构快速发展。出台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办法。按照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要求,完善聘用合同制。合理规划流动编制人员、特别是工勤岗位流动编制人员的用工办法。

六、加强实质性合作,提升和发展国际交流的水平与内涵

-9- 36.在巩固现有国际合作关系的同时,不断拓展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加强实质性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学校代表团访问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巩固对日韩交流合作,加强与欧美及独联体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关系,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签署针对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的协议。

37.认真总结2007年校国际化基金执行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改进基金管理办法(包括“海天学者”基金),进一步完善基金审批管理工作。

38.做好国家公派教师出国访问进修项目、引智项目、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等的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调动院系及教师积极性,积极申报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

39.继续开拓学生交流项目,争取更多的国际企业在我校设置奖学金,为学生提供更多海外实习机会。积极策划组织学生参加国外夏令营、冬令营、“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

40.依托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学位生总量和比例。建立学位生学习质量跟踪管理体系;办好汉语言专业及其与企业管理或经济贸易专业复合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41.继续加大筹资力度,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落实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做好“985工程”二期决算的准备工作。完善预算管理相关措施,控制运行经费增长,探索建立

-10- 预算执行追踪问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校预算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调整学校现有的资金运营模式。

42.认真做好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继承并发扬优良办学传统,总结历史、凝聚人心和扩大影响。进一步树立校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的观念,争取广大校友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外部沟通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广泛筹措办学资金。

43.保质完成在建工程,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启动建设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大楼,新区教学与综合服务楼、生命科学大楼、管理学院大楼、能源与动力学院大楼、材料与多学科大楼以及博士生、本科生宿舍和人才公寓四期工程等;解决新征土地少量遗留动迁问题。在新区建设的同时,筹划市内校区土地置换工作,做好主校园的规划改造工作。

44.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资产盘查、清查的长效机制;制订试行公用房管理条例与配套实施细则;制订新的水电费收缴办法,加强用水用电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对校内仪器设备进行虚拟整合,建立网上虚拟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完善设备物资采购和房屋基础设施修缮招标办法;加强土地与校园边界巡视,制止违章建筑,做好环保宣传和监督工作。

45.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论证,启动相关工作;继续加大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水平;升级电子邮件系统,安装反垃圾邮件设备,更换家属区宽带ADSL局端设备,提供更稳定的接入服务,增加至少

-11- 50Mbps带宽,保证国际访问速度。

八、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46.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扩张学校品牌。建立新闻宣传联席会制度、建立与校外媒体联络机制,扩大学校的国内、国际影响。建立健全校内各媒体“整体联动,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运行模式,引导舆论,营造和谐氛围。

47.以教代会、工代会换届和新一届教代会机构调整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进程,按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强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8.通过热心服务和科学管理,落实老干部政策。进一步创造条件,支持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作用。总结和进一步落实学校离退休工作两级管理与服务制度。努力探索社区、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新路子。

49.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预案,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工作薄弱环节,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妥善处理校内突发公共事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50.统筹考虑学校发展与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关系,让广大师生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健康工程和温暖工程,落实好每两年为教职工体检制度;

-12- 安排温暖基金,慰问补助病困教职工;继续组织教师和其他系列人员周末交流休养活动。办好幼教中心、附属学校和附属高中,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解除教职工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后顾之忧。

51.努力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完善助学工作体系,加大资助力度,支持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开展“后勤优质服务年”活动,全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稳定食堂主副食价格,提高伙食质量;启动北山A区学生宿舍大修改造及大修后宿舍家具备品的配备等工作;做好西山学生宿舍供水线路改造规划,彻底解决供水压力不足问题。把西山、北山建成一个安全、整洁、有序、和谐、具有较高层次的封闭式学生生活区。

-13-

大连理工大学自荐信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大连理工大学在读证明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助教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分析考试题

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总结

大连理工大学自主招生简章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要点
《大连理工大学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