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时尚外衣下的沉重历史——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3: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时尚外衣下的沉重历史

——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时,以为是一本充满小资情调的游记,心里颇有点不屑。翻开阅读时,才知道完全不是。林达带的这本书是雨果的《九三年》,一本讲述法国大革命历史的著作。虽然钱钟书先生曾说过,你觉得鸡蛋好吃就行,没必要认识那只生蛋的母鸡。话虽如此,我还是想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有趣的是,原来作者不只一个人,“林达”这个名字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写的美国三部曲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他们因此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带着这样的印象,我看完了这本书。

巴黎在现代人的印象中,是时尚之都,站在浪尖上引领时尚的潮流;是浪漫之都,充斥着香水与玫瑰的罗曼蒂克。今天,我们印象中的巴黎,就是如林达书中所说的,被冲刷掉百年尘垢后崭新洁白的巴黎圣母院外墙。而且,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装饰着巴黎,几乎让人遗忘了她曾经的历史。就如人们慕名而去的卢浮宫,吸引大家的是她的珍贵的展品,而不是她作为王宫身份的历史。

林达叙述关于法国的历史,尽量用平和、不带个人主观感情的笔触去描述,但阅读的人,还是觉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在叙述中,林达经常提到“革命”这两个字,有时候还会简略提一下中国的“革命”,与法国的革命稍稍做一下对比。生长在一个革命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件沉重的事情,不是吗?

林达带着雨果的《九三年》去寻访历史。在他们看来,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西岱岛上的古老建筑、巴士底狱的残留墙砖、无名小巷里阴暗的雅各宾俱乐部遗址纪念牌,都仅仅是表面上的巴黎,他们还看到了这些古老建筑里面隐藏的血腥的争斗。这些文字使我很震撼,因为我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印象,是来自中学时代的历史教材,其中,寥寥几笔就把这漫长的血腥动荡的时代一带而过。大学时,出于对法国历史的兴趣,我阅读了《双城记》、《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作品,对法国这段时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拿破仑、罗伯特比尔、雅各宾派、断头台充斥着我的记忆。但这些都不及林达带给我的震撼。

虽然林达用平实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西岱岛的监狱、安布瓦斯的古堡前悬挂着的1200具新胡格诺教徒的尸体、卢瓦河的地牢和它的唯一幸存着的维永、巴士底狱,但是,历史事实的沉重却不因为这样而变得轻松。那段探寻自由、民主、人性的过程,在与非理性和暴力的抗争中变得深刻不可遗忘。看着书中所描述的法国大革命,想起千里之外,几百年后发生在中国的那场革命,历史的残酷是如此的相似。

革命,总是以暴力为手段,流血为代价,但是“时代的进步,是向着一个更人性的方向发展”(林达原话),所以有人不禁提出疑问:暴力革命,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就算是在文明的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讨。因为暴力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威胁世界和平,社会安稳的因素。

监狱和地牢是那个时代暴力的帮凶。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所写的两所监狱,一个是卢瓦河的地牢,一个是巴士底狱。人们参观巴黎时,通常都会赞赏恢弘的城堡建筑群,却少有人去关注这个中世纪囚禁着自由的灰黑色的地牢吧。但林达看到了,地牢这作为城堡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最沉重、最触目惊心的一部分。就如雨果所说:“上面一层是地牢,下面一层是坟墓,这两层结构和当时社会的情形相似。”而大名鼎鼎的巴士底狱,里面监禁的

大多是宗教迫害、政治迫害的牺牲品,他们没有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力,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刑期,看到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双城记》中被囚禁了18年的梅尼特医生。

或者我们可以说,暴力的背后,通常都是藏着一颗颗自私、缺乏宽容的心。他们急功近利,只想用疾风骤雨的方式,去取得自己想要的,包括名利、成就和所谓的“社会秩序”。如法国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如中国那场十年浩劫。那些将自己的权益建筑在普通大众的痛苦上的人,不正是一个缺乏谋划耐心的人吗?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可以为更多的人民谋取更好的福祉,但是他们却肆无忌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去漠视普通大众的利益,并且粗暴回应他们的要求。

曾经有人设想,如果没有“哪管身后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或者有一个能够果敢推进变革的路易十六,是否就能及时地给民众的权益诉求找到必要的渠道呢?那么不同阶层的人群或许就能理智地坐下来,在彼此的沟通和妥协中,达成一致吧。或许,也因此,那么多人就不用陷入到命运无边轮回的噩梦中,也因此,卢浮宫或许可以在欧洲温和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吧。但是历史却容不得假设。一轮一轮的悲剧好像排练好的一样轮番上场:前一轮的革命者总是成为后一轮革命者的障碍物而被送上断头台。所有的人都被分成两类:革命者和反革命者。在这种意识下,暴力穿着革命的外衣继续推进。

相对于美国的理性,法国革命是不幸的。但在今天,法国人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精神。如今,走在巴黎的街头上,除了欣赏作为时尚领头人的现代巴黎,也可以感受一下恢弘的古建筑下蕴含的法国历史意蕴。

生命科学学院 陈浩青

学号:200725025052011年5月24日

带一本书去巴黎 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750字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报告

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南京读后感

时尚外衣下的沉重历史——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时尚外衣下的沉重历史——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