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纪录片鉴赏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9: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滨江学院

《纪录片鉴赏》期末作业

目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

测控(1)班 学生姓名

赵玉舟 学

20122341051 指导老师

张玉环 得

二O一四 年 六 月 十 日

一、纪录片简介

“一碗汤里品尽一个时代的味道,一只枇杷也许是一个永远不再来的回忆”——在过去的几周内,央视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继续以“超乎想象”的热度风靡荧屏和网络。《舌尖上的中国2》延续了第一部的拍摄模式,是一部探讨中国人与美食的关系的食物纪录片。本片分为八集播出,第一集《脚步》重点讲述了各种美食在不同地域的演变和食物中对中国人“乡愁”情节的一种演绎;第二集《心传》讲解了中国美食文化中的血脉传承和师徒衔接的历史;第三集《时节》讲的 是关于食物与季节演变的关系;第四集《家常》表达了家中的“酸甜苦辣”,是对中国人基本日常食物的解释;第五集《相逢》表达了中国人利用食物进行聚会交流的文化氛围;第六集《秘境》介绍了一些隐匿山野中不为人知的美味;第七集《三餐》回归到最平常的三餐中寻找“味道”;第八集则是此次拍摄的花絮。

养蜂夫妇追寻、收获蜂蜜,食物跟随人迁徙;中国传统烹饪的传承和流变往往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承载,同时延续了家的味道和千百年来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基因;生生不息的中国人用食物记录每一次聚散离合,同时食材、香料、配方与技艺也在浩淼的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历史。从4月18日开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仿佛中国美食的汇聚。该剧被誉为“吃货观众的必追剧”,它在让观众们“一解眼馋”的同时也随着电视机的镜头走遍中国各地,感受中国丰富的美食文化。

二、纪录片看点

可以这么说,在拍摄风格、画面处理等方面,舌尖二延续了舌尖一的脚步,整体风格清新、自然、亲切,全然没有纪录片一贯的呆板、乏味,光是从镜头中看那些美食、风景、山水,就已经是一种至上的享受了。但是,舌尖二带给观众的,又不止是简单的这些。

相比第一集,第二季明显更加偏重了对人文情怀的篇幅描写,幽淡的感情于无声处随着食物的香气慢慢铺展开来,我们更多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美味的食物它更包容了更多或是喜悦或是哀伤或是复杂的不可名状的情感。我们很多人其实也都有过这么的经历,离家很久即使餐厅的饭菜再美味,但是更多的还是厨师高超的技术还有各色的调味品,总有一种让你说不出的感觉,但其实那种感觉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你所在乎的深爱的人他(她)所拥有的味道,而这种感觉却无法与他人说,只能自己慢慢体味。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复杂的一种感情了,无法名状生怕自己会毁坏了幽微的心思。借着美食把世间几处难言隐秘的情感浇了汁热乎乎的端到大众眼前,不知是眼泪还是口水,整个一集干干净净的介绍,简简单单的大众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相濡以沫的爱情,为了庆祝弟弟上大学爬上40米大树采蜜的兄弟情,等待八个月用美味的小花菇和一壶酒犒赏自己的独居老人,又陷入新一轮期待的留守儿童,为了女儿学会捕跳跳鱼的爸爸。每一种感情都清冽的像是甘泉又复杂模糊像是一场迷雾。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用高清技术将制作美食的过程还原到极致。翻炒,拍打,擀面„„生活中厨房里再普通不过的细节动作都被清晰,真实地拍摄下来,让许多观众有了想亲手烹饪的冲动。选用的食材都是普通的食材,不能超过50元,符合大众的需求。

另外,如果要说“勾人馋虫”的最大法宝,那便是在高清镜头下那些五花八门的美食了:蓝田裤带面、蚝烙、老鸭雁来蕈、上海的红烧肉、盆菜„„在高清镜头下这些美食披上了完美的色泽,光看着就让许多观众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连《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陈晓卿也曾调侃:“中国人从来不把自己限制在一张乏味的食单上。深夜继续残酷大规模发吃。”

它所探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果腹”这么简单,传统、传承、劳动、收获,艰辛之余也包含着一种警醒——生活的艰辛和传统的消亡成为隐含在背后的一种危机感,此刻“舌尖”犹如“刀尖”一般刺激着观众对食物和饮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与其说这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中国国家地理》来得合适。”正是因为这种返璞归真的还原美味,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美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吃的是五谷杂粮,品的是甜酸苦辣,感悟的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更有观众称看完纪录片感触最深的是“食品安全危机下对食物返璞归真的要求。”

三、名人点拨

在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看来,这部纪录片正是在号召人们对当下的饮食文化进行反思。“中国的饮食文化原本是很博大精深的,美食也是很丰富的。但如今现代社会中人们却生活饮食单一化,每天多是工作餐,用餐被‘标准化’了。”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很讲究的。”田教授说,“不是单纯地‘为了吃而吃’,什么时候吃什么,什么地方吃什么,和什么人一起吃什么,都有很深刻的讲究。美食不仅仅是美食,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的。”

同时,田教授还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有助于引导当下人们采取更为健康的饮食理念,“节目中很多美食都是来源于自然的馈赠”。田教授提到:“这有助于倡导人们一种回归‘真材实料’的饮食理念,寻找一种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与普通美食节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国2》在介绍美食的同时,自然地依托于一个个普通家庭,让人们看到大江南北的生活温情。脚步”中的人们为了生活、养家、提高生活质量,不辞幸苦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不断地奔忙着。为了亲情攀登40m高的树干,冒着巨大的危险,就是为了获得全家品尝甜蜜的滋味和为高考的弟弟补充足够的营养。为了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养蜂人随着花季,离开家乡几千里随着蜂儿到处跑。有多少留守儿童盼望父母回到身边,一起分享家里的美味,通过舌尖上的味觉来体验亲情。有一位比较新锐的纪录片导演向记者坦言:“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导演可以拍出来的,好看是因为导演自己本身肯定是个绝对的吃货,只有对美食有感情的人才能拍得出,技术手段是其次。就像妈妈做的菜,重的是心意,让人不知不觉眼眶湿润。”

《舌尖上的中国2》很值得学习,“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走心,纪录片虽然是纪实,但如果是麻木的纪实而没有用情至深,那么观众也不会买账,可能这就是它的成功秘诀吧。”正如片中所说:厨房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纪录片最大的成功,就是不仅仅记录。

四、我的看法:

舌尖二,在极度浮躁的今天,像是春日里一场小雨,温凉适度,沁人心脾,让人有冷静下来的感觉,也让人能够有所回味,有所发现。至于发现的是什么,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个人见解不能代表谁,也许连我自己也不能完全代表。我想,只要能引起一些人们的思考,哪怕仅仅是给人一些舒适的感觉,也许这个片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部纪录片在端上视觉饕餮盛宴的同时,更记录了中国千年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以及一菜一羹背后的人情温暖。很多“吃货”表示,好想边看这部纪录片边在手边备份美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从片中可以感知到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这里的国民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社会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的饮食,向全球表达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对食物的看法和做法,代表了中国人的温情、善意和灵性。百姓视角的饮食观,是对中华美食最恰当的哲学表达。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炮而红,挑剔的人们甚至给出了和国际知名纪录片相同的高分。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美食切入,不仅让唾液受到刺激,也让心灵得到温暖,凝聚起华夏的文化认同。这是一部能成为经典的片子,这种经典,不仅仅体现在美食拍得让人流口水上,更因为它抓住了中国饮食背后的文化核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食道即天道”的价值观。正因为中国人在吃方面的文化成就,才使我们今天依然是人口和子孙繁衍最旺盛的族群。“从五谷中获得温饱”,是人类文明史的基础。而中国文明的巨大财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也能在食物的层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中国人而言,吃更是一种“幸福生活”。中国人在美味上发展得极其丰富,也因此中国人的胃口被调教得非常娇气。一家餐馆可以服务不好,但不能味道不好,这与西方恰恰相反。

文化凝聚的情感

《舌尖上的中国2》不仅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也是对中国饮食文明的礼赞。我们不仅讲究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了自然。 我觉得该片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平民的美食观,介绍的美食几乎全是家常菜。美食本身不是出自大厨大师,而是出自寻常生活、里弄街巷,享受美食本无需花费奢靡,这才是真正找到了美食的灵魂。如孟子所言:口之于味有同嗜也。人与人在美食的追求鉴赏上本无多大差异。所以,我们的饮食文化,不仅顽强地昭示出文化认同的根脉和家乡之情,也透视出对美食的追求与品尝人人平等。如此百姓视角的饮食观,是对中华美食最恰当的哲学表达

厨房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说穿了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比如村子里做的村宴,大家坐在一起吃,还必须用圆桌和红布。分享美味,是交流彼此之间作为情感共同体的重要仪式,就在围桌而吃的热闹中,老人们彼此帮衬、守望相助,是美味更是人情。饮食文化高度依赖文明进程和自然条件。中国南北差异大,提供了丰富的、差异化的食材,而庞大的人口逼出了中华美食各地开花,族群的地理丰富性,造就了中国饮食的丰富。西方人在主餐上与我们相比,略显单调,但他们并非没有美食,他们对饮食的贡献,主要在甜食、酒和奶酪等方面,这也和地理环境有关。饮食是非常顽强的文化认同因子。味道,触发族群的共同感,触发了对养育我们的家乡和亲人的感恩。

彰显的社会问题

社会的进步可能会使一些传统消失,但是真的不希望几十年之后再也看不到中国传统的风土人情了。希望这些美好的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像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一样!国人无论脚步怎样匆忙散和悲欢来的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事物的进化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现代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空气中弥漫的味道和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湖南菜香辣,“香”主要来自油脂。在今天,无论再多理论申明油脂过量的危害,中国人依然离不开那特有的脆爽口感。油脂的运用,是中国人对烹饪方法的莫大贡献。

隽永旁白

●厨房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说穿了,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因为土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因为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所以,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鲜”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并孜孜以求的特殊的味觉体验。全世界只有中文才能阐释“鲜味”的全部涵义。然而所谓阐释,并不重在定义,更多的还是感受。“鲜”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了“五味”,成为中国饮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参考文献

1、CCTV-1 :http://www.daodoc.comtv.cn/program/sjsdzg/index.shtml

4、观看地址:http://jishi.cntv.cn/sjsdzg/videopage/index.shtml

5、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

6、新浪微群:http://q.weibo.com/818605?topnav=1&wvr=3.6

7、凤凰娱乐:http://ent.ifeng.com/zz/detail_2012_06/05/15050768_0.shtml

纪录片鉴赏《冰冻星球》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

纪录片鉴赏
《纪录片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