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0: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自主学习

(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原因: 年 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 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 月,党中央和 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 前进。

3、遵义会议:

(1)时间: 。

(2)内容:

(3)历史意义:

4、长征路线:

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

5、两次会师: 年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 会师;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结束。

6、历史意义:

二、合作与探究:

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失误中中国共产党时如何解决的?对此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2、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三、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列出学习提纲展示。

【达标测试】

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3.遵义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 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毛泽东

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A.开天辟地

B.焕然一新

C.生死攸关

D.光明前途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 )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 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课后拓展: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及有关材料,请写一篇以长征精神为题的小论文。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说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导入】 复习式导入(2分钟)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10分钟)(自学课文,注意在课本上勾划要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基本思路: 原因:由于中央临时负责人 和军事顾问 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而长征。

开始时间: 年 月

进军路线(红一):中央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 夺取遵义——四渡 ——急渡 —— 抢渡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 。

转折:遵义会议:时间: 年 内容:(在课本P60中划出来) 意义:(在课本P60中划出来)

结束:会宁会师: 年10月, 方面军和 方面军长

征到达甘肃 ,与前来接应的 方面军胜利会师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党

和红军的 ,使 转危为安。

二、合作交流(15钟)

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小组合作完成)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3.讨论一下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以你们小组喜欢的形式展示,展示形式可以多样。

三、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四、质疑问难,想想看还有什么没弄清楚提出来让大伙帮忙?(2分钟,师补充归纳)

五、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

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 B、四渡赤水以后 C、强渡大渡河以后 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

4、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6、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7、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8.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D.三大主力会师 【板书设计】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由学生讲述有关长征的故事,如:《四度赤水》,《红军鞋》

《老山界》《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

结合地图,明确红军经过的十一个省份:赣,湘,闽,粤,桂,黔,滇,川,康,甘,陕。

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红军不怕远征难》

承留一中 李桂玲 学习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阅读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预习任务 1.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起止时间 ——

3.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其时间 ,了解其内容,意义。 4.长征途中,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并叙述之后路线。

5.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的红军会师。

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标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7.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合作与探究

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2.读红军长征示意图:

⑴数数中央红军走过了哪些省?渡过了哪些江河?

⑵在图中找出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 拓展与反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⑴“不怕远征难”的起止时间,原因?

⑵诗中提到红军经过了哪些地方?

⑶“三军”指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标志着什么?有什么意义?

⑷从中我们学到了红军的那些革命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博山十中

刘持真

一、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今年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近几年新闻报道、公益活动到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各种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要接好这个茬。(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2、本课内容繁杂,学生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帮助学生结合地图,理顺长征的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这里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只是点到为止。)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体会革命先辈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及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认识到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激发起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2、能力目标:

(1)通过列举史实,然后引导学生探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长征示意图,如指出长征的大致方向、在什么地方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知识目标:

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遵义会议;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三方面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是必须学会的一种能力,但要想掌握这种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要告诉学生任何结论的得出都是从史实中得出的,而不能是空中楼阁。

对于实现“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样的情感价值目标,不能只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一些学生能接受的形式,通过史实来说明问题,让他们真切地去体会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述法、启发式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寻找长征路线。让他们去说、去动、去想、去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红军长征的音频、视频、图片及文本资料等,利用moodle制成教学网页。

2、教师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如:在长征示意图中指出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等问题。

七、课堂设计:

1、导入:

课程以毛主席的《长征》诗为主线,由长征精神引出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播放诗朗诵《长征》视频,对本课形成认识初识,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长征的艰难,提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如此艰难的长征,引入本课第一个问题——长征原因。

2、新课学习: (1)长征原因

①学生活动:自学课本第一段,讨论完成moodle上的自学问题。 ②学生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③教师指导:点出革命根据地建立后,蒋介石对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围剿。前四次因为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得出长征的原因是由于领导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强调长征的被迫性和必须性。导入本课第二个问题——长征过程。 (2)长征过程

①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点击观看长征动态地图,讨论长征经过哪些重要地点,各小组总结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②师生互动:展示教师做的长征路线示意图,用小组接力的方式依次说出中央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

③学习反馈:小组合作完成moodle上老师设计的排序题,排列中央红军经过重要地点的先后顺序,反馈学习效果。

④学生发言:以红军身份回顾长征路上的难忘故事。体味长征的艰难。构建形象长征。

⑤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对重点事件的讲述,指出长征路上,由遭遇挫折到走向胜利有一个重要转折,导入本课第三个问题——生死转折 (3)生死转折

①观看视频:遵义会议,形象再现。

②代表发言: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地点;遵义会议的内容。

③学生讨论:为解决遵义会议这个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红军、革命命运将会怎样。通过网络互动表达观点。 ④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得出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指出经过转折,红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最终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导入本课第四个问题——长征胜利。 (4)长征胜利

①学生明确长征结束的时间、地点、标志。算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2周年。 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③学生自渎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5)长征精神

教师运用美国记者斯诺的记载,利用网络引导全员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学生总结发言。

3、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点出重点,进行总结。

4、课堂检测:学生完成网页上的检测题,比一比谁做得快,做得对。

5、课堂延伸:学生准备的视频、文字等资料,形象感知长征。有条件的同学自制关于红军长征自学网站。

王福春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通榆九中:王福春

一、概述

· 课名是《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中学人教版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 本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本课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引导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四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了解、观察后,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探究讨论、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

·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 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

A.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B.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C.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

1、指导学生完成 “练一练”(教师在多媒体上依据长征路线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学生对照着课本标注出来。)

A.红军经过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

B.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瑞金、遵义、吴起镇)

2、“活动与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学生要互相配合,一个找课文,一个找图例,共同完成任务,然后在教师主持下进行“接龙”游戏: A.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硬仗,损失惨重。 B.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C.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D.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E.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 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

提问

屏幕

学生探究

教师提问

小结遵义会议意义

投影

练一练、想一想

屏幕

小组合作、讨论

总结长征的胜利

屏幕

结束

七、教学评价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 课堂参与情况,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 从小组讨论效果进行评价 (3) 能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

八、帮助与总结

在收集资料阶段,注意观察学生,防止学生发生迷航;在学生独立探索阶段,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并对合作小组给予必要的指

导。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原因、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长征的开始、长征的路线、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通过对长征是以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的,变成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讲述,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具体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及我党我军为保存革命实力而北上长征的正确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重点: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课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多,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动手动口,自己理解体会教材。教师要起好主导作用,而不只是按教材内容重新复述一遍。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四次反围剿的知识,及第五次反围剿的情况,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了解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重要地点及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映长征的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并交流心得体会。

三、教具、学具准备:

计算机、投影仪、课件、野菜标本、红军长征示意图图板、红丝带等。让学生搜集长征途中红军的感人事迹,互相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歌曲《十送红军》导入本课)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进来时听到的一首歌呢?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它是前段时间刚播出的一部电视剧是什么呢?(让学生回答),长征。

长征是令世界震惊的壮举,更是成为鼓舞人们敢于拼搏,勇于探索的一面旗帜。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那些有关长征内容的影视作品,或诗词、歌曲、文章等?(让生回答,可以自由讨论,引出一系列影视作品、诗词、歌曲、文章等,例如:《大渡河》、《长征》、《长征组歌》、《七根火柴》、《长征途中的小红军》等。)

(以诗词《七律长征》引导学生说一说长征的困难)同学们,老师再给你们朗诵一首诗词想不想听?(朗诵《七律长征》)让学生结合诗中描写的内容以及所了解的长征途中的有关情况,谈谈长征过程中都有哪些困难?可以自由发言,从敌人的围追堵截,道道封锁线,过雪山,严寒,饥饿、泥沼等,突出长征路程的艰难),又是什么原因迫使红军走上这样一条千难万险的漫漫长征路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长征的原因。(引出下一个问题,长征的原因)

(二)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回答问题,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开始大搬家式的战略转移,身上背着沉重的辎重,身后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形势严峻,但红军怕不怕远征?(由此导入)第二个问题长征的经过。请学生迅速阅读课文,了解长征的三个重要环节,长征的开始、长征的转折、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时间、出发地及长征初期的情况,并找学生回答。再由湘江战役的悲壮局面,让学生(以红军指挥员的身份)来决定、判断是否继续向湘西进发。(学生分两种意见进行讨论,大多数赞同改变军事方针和路线),由此引出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三)配合图片了解遵义会议的旧址,让学生从课文中捕捉有效信息,自主学习遵义会议应当掌握哪些情况,并让学生逐一回答时间、地点及人物、内容、意义。并由遵义会议是长征的重大转折点引出在这之后红军所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再结合长征路线示意图,具体来看长征的路径,四渡赤水是关键的战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它的过程体现出这场战役的声东击西,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的典型事例,从而奠定红军战士的必胜信心(之后进行综合点评,鼓励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配合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振奋人心的场面。)

(四)出示影片资料《飞夺泸定桥》并让学生进行配音。出示影片资料《过雪山》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艰难险阻,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五)展示出长征途中的另一道难关《水草地》图片,让学生讲述过草地时的艰难,以及所了解的感人事迹,再结合书上长征途中的吃的野菜图片,和老师出示的野菜标本,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想,要珍惜现代的幸福生活,以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

(六)由美国作家对长征的评价以及毛泽东对长征历史意义的论述,引出课本当中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总结。

五、延伸拓展、设计互动活动:

1、组织“地球上的红飘带”活动,让各小组成员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图板上绣出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图,并注意长征路经了多少个省,跨过的河流及重要地点。(让学生展示制作的成果,并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并出示教师提前准备的长征路线图板,进行比较。

2、提议建立“红飘带”旅行社,并组织同学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之旅,由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以图板做为导游图,介绍长征过程当中的重要景点。(达到对本课学习掌握红军长征路线和小结的目的。)

3、让学生谈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处理,应当学习红军的什么精神?再次总结长征的革命精神,以及红军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更深层的教育和培养。

六、课堂总结:

(点击中国大地上的红飘带)同学们,看那条飘扬在中华大地上的飘动红飘带,多么鲜艳、多么亮丽,我们为红军长征的胜利而骄傲,为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志而自豪。让我们在这飘动的红飘带的鼓舞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的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勇敢的迎接时代的挑战和历史的考验!

板书设计

一、长征开始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放弃毛泽东的军事策略,使红军处处被动挨打。

二、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开始:时间、出发地、长征初期遇到的困难 长征的转折: 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三、长征的历史意义: 课后反思: 我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的一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兴起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针对这课的实际内容,和我们想要完成的“合作与探究”这个主题,由全组教师精心研究和设计了这个教学设计,由我来进行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本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旨,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如影视作品、图片资料、采用模拟指挥战斗的表演,学生的配音、导游活动等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设置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脑、动手,在合作中去理解和体会教材。使学生从听觉到视觉,从理智能力发展到情感体验,再到建构起知识框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三者合而为一,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师生同堂,使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在围绕“合作与探究”这个主题,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在合作方面,在形式上的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的内容和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但是在问题的设置探究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些力不从心,比如说问题设置的延展性、合作探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这里还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建议。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修订版05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 22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