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边塞诗派BCA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8:17: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京》BCA学案

主备人:尹萍萍 审核人:褚海堂 使用时间:2012 11

学习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了解高适、岑参的生平,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3.了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艺术特点。

B案

一、走进作者

高适(700—765) ,唐代边塞诗人。二十岁时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也没有找到出路。此后,在梁宋一带过了几十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期间,曾和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天宝八年,他已经将近五十岁,才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任封丘县尉,他不甘做这个“拜迎长官”“鞭打黎庶”的小官,弃官去河西。由于河西节度使的推荐,掌幕府书记。安史之乱后,受到朝廷重用,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期骑常侍,因而后人称为高常侍。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二、边塞诗的产生及边塞诗派

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

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三、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边塞诗的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五、边塞诗的表现手法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白描等。如王翰的《凉州词》中写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就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当时战士庆功场面的紧张与激烈。而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也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此将作者内心的愁苦,思乡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又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则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楼兰一词原为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则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C案

一、检查B案预习效果。

二、阅读《燕歌行》,研讨以下问题。 1.本首诗写了一次失败的战斗过程,找出能表现这个过程的语句并说明诗中揭示战败的句子有哪些。并根据战斗的过程来划分文章层次。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作用是什么?

3.从“铁衣远戍辛勤久”到“寒声一夜传刁斗”主要写的是什么?写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4.“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李广的突出特点是作战勇敢,爱护士卒。诗人说“至今犹忆李将军”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

5.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京》,研讨以下问题。 1.找出诗中描写恶劣天气的句子,看看它们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车师西门伫献捷”中的“伫”字士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一种什么情况?

A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5年高考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2006年高考天津卷)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结合诗句,说明前两句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2.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度破讷沙①(其二)(2012年高考湖南卷)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pì tí )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1、“汉将辞家”说出发;“下榆关”“逶迤碣石间”说行军经过;“猎火照狼山”是说战斗开始;“半死生”是说战斗过程的惨烈;“未解围”是说战败被围;“一夜传刁斗”是说被围之后的困守。揭示了战斗失败原因的句子有“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揭露了将帅的生活腐化、盲目轻敌、不恤士卒的罪恶。

2、描写了塞外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情景,用以烘托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3、这八句重点写兵败困守中,士卒内心的痛苦和处境的危险。写这一部分,目的在于谴责那些骄傲轻敌、不恤士卒的将军。因为正是将军们造成了士卒今日的困苦。

4、借李广的爱护士卒来鞭挞将军们的骄横和不恤士卒。

5、对比。诗中除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具体的对比外,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守凄苦是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与将领的临战失职等都是对比,这些对比都有力的揭露了将帅的罪过。

三、

1、写气候恶劣的句子一是前边写风大,二是后边写严寒,前边的“碎石大如斗”都被吹得“乱走”是夸张,后边的“旋作冰”也有些夸张。它们都强调了天气的恶劣,反衬了唐军的英勇无敌。

2、“伫”是久立等候,献捷即上交战利品和俘虏,要等很长时间,说明献捷的人多和战利品多,表明战绩辉煌。

A案:

一、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二、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三、

1、“誓扫”“不顾”表现了将士英勇杀敌的豪迈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牺牲的惨重。这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

2、“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荡开一笔,另辟新意。“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包含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

盛唐边塞诗派

边塞诗学案

边塞诗鉴赏学案

边塞诗鉴赏教学案(学生用)

学案诗歌鉴赏之边塞诗[推荐]

边塞诗

边塞诗

边塞诗

边塞诗派BCA学案
《边塞诗派BCA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