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8: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一)领略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难点

深入本文把握作者情感,学习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一、导入新课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读归有光 《项脊轩志》不下泪者,其人必不爱”。—— 苏轼

二、作者简介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朝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见课后)

解题: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屋,这里是“书斋”。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追念祖先。另,颈背之间,言其小。 “志”,记。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

三、听朗读,注字音

渗漉(shâ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 .....

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 ....

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 ....

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ã) .....

项脊轩(jǐ)冥然(míng)天籁(lài)逾庖而宴(yú)而母立于兹(ěr)

凭几学书(jī)

四、词义补充

下:向下,名词作状语。注,流淌。

案:长形的桌子。小桌子为几,大桌子为案。顾视:环视。向周围看。

余稍为修葺:为,进行,作。 前辟四窗:在前边开

垣墙周庭垣墙:院子四周砌上围墙,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当南日:当,一声。作“抵挡”均读一声,如螳臂当车,以一当十,势不可当。

杂:错杂

亦遂:也就

偃仰:俯仰。偃旗息鼓,偃,放倒。

啸歌:古人有“长啸”•“吟啸”•“啸歌”。其一是“长啸”,指蹙口长声发啸,阮籍之啸即是右手举在嘴边,用一个指头放在口中起劲地吹“啸”,凸显出当时文人雅士的傲世之态和倨傲狂放的风度。其二是“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美丽。其三是“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所谓“啸歌”,又作“歌啸”。

兀坐:兀,高高地突起。端坐。兀立:笔直地挺立。

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籁,从孔穴出来的声音。

庭中通南北为一:通,贯通。为一:成为一个整体。

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到。爨:灶。30画,笔画最多的汉字。

东犬西吠西:对着西边,名词作状语。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先大母婢也先:已经死去的。

妣:死了的母亲。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

甚厚:厚,优厚。

某所:那地方

而母立于兹而:你。兹,代词,这。

以指叩门扉:以,用。指,手指。门扉:扉,门扇。大母过余曰过:探望。

相为应答: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指娘。为,作。

束发:指15岁盘发。

竟日:整日

儿之成:之取独。待:期待。

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象牙手板。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

不自禁:禁,抑制

故尝:过去曾经。

牖:窗户。瓮牖绳枢

轩凡四遭火凡:共。

时至轩中:时,常常。

从余问古事:从,向。

或凭几学书:或,有时。凭,靠着。几,书桌。学书,学写字。

其后六年:其,那,省亲归来。其后二年,其,代妻子死。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名词作状语。

五、深入文本

(一)先请同学们找出直接点明作者感情的一个过渡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课文第1段记叙了“喜”,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体会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项脊轩修葺之前有什么特点?修葺之后又有什么特点?作者的“乐”表现在何处?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暗,(分别找出原文)简直不堪人居。

修葺之后,不但“使不上漏”,而且“室始洞然”,明亮了;“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环境幽雅了。更深层次的乐趣在于,“读书之乐”。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苦中作乐。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找出说明刻苦读书的词句,如“冥然兀坐”、“时来“、”三五之夜“。找出说明读书之乐的词句。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细节描写,描绘了幽静雅致恬适的环境,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以及悠然自得、孤芳自赏之情。

板书 修葺之前 旧 小 破 暗

乐 苦读忘忧

小结:第一段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表达了对项脊轩的眷恋。

(二)然而“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哪些事让他感到悲伤?

第二段一层,由“先是”到“凡再变矣”,悲的是诸父分灶后的变迁,其中让人感受到家族的没落。

由“通南北为一”到多置小门墙,说明大家庭不和睦了,还愈演愈烈,“始为篱,已为墙”,“鸡栖于庭”,杂乱喧闹,在记叙中熔铸了深长的感叹。一悲分崩离析,不相沟通。(板书)

第二段第二层,叙写了母亲和祖母的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写母亲,是通过老妪的回忆,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为什么作者会哭泣?

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

比较下面文字表达效果的不同: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妪每谓余曰:“尔母爱子女,甚矣!”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更能打动人。原段再现了温柔慈爱的母亲,她对孩子嘘寒问暖,十分关切,“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这怎能不让对母亲记忆尚少的归有光黯然泣下?二悲,年幼失母,忆念亲恩。(板书) 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妪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

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个感人场面。

子的记挂关心。

怎样理解这句话: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话语中表面嗔怪,其实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

“比去,以手阖门”,生怕打扰。

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哺哺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前面是”泣“,为何这里是”长号不自禁“呢?

作者为辜负祖母的期望,为无法改变“吾家读书久不效“的现状而深深自责。古代读书人,博取功名,光耀门楣,是职责,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更是儒生的追求,当初偃仰啸歌,如今一事无成,由此。前者之悲是有泪无声,有节制的,而此处是如潮水汹涌,无法克制。所以三悲是家人期盼,有负重望。(板书)

(三)其实文章还有更含蓄和深层的悲,看课文第5段。

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婚姻生活的幸福?

分析: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

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

说说下面的记叙语句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运用了托物寄情,以乐景写哀的方法,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融入了作者无限的伤感和怅惘之情,寄托了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8岁丧母,内心孤独的归有光,23岁时,一个贤惠聪颖的女子走进他的生活,情投意合,“红袖添香伴读书”是多少文人的梦想,然而这种幸福只有五六年,就消逝了,这种痛无法演说,不再外露,只能幽幽地说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四悲——物是人非,悼念亡妻(板书)

拓展《江城子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四)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 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

(五)文言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 (一,整体)

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 (若,你)

日过午已昏 (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 (已,然后)

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余自束发 (束发,15岁,成童时束发为髻。)

二、一词多义

室始洞然 (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 (到„„来,动词)置

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但,连词)为

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以当南日 (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 (用如“而”,连词)

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是,以前,名词)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词)

三、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 (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下,朝下,上,从上面)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1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评课稿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