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6: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二节,本节主要任务如下,一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说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及生物圈中的意义。二是学生通过参与几个探究实验、交流教师提供的文字及视频资料,揭示植物蒸腾作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知识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与“吸收作用”相联系;二是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联系;三是与“叶的结构”相联系;四是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联系。

为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当适当补充一些教材当中没有的资料。因本节内容量较大,探究活动须课前完成。

2.学情分析

在前知识方面,学生对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比如生活当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森林中感觉空气湿度大等。在七年级上期的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中,同学们对植物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具体到植物给环境带来上述影响的原因,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何种结构来完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以及植物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相当部分学生拥有数码相机和使用相机的能力,也具有制作简单的PPT的能力。

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看,学生对直观的视频、图片、探究实验(尤其是自己有亲身参与的)特别有兴趣,容易调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难点

(1)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2)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等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及参与其他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和教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设计理念

按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生活性、实践性的知识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学生的前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感性认知,经过讨论、交流建构概念;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生课堂练习,在实际中运用概念;运用概念后,及时进行小结;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同环境保护的思想,获得情感的升华;通过构建概念图,再重新认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按小步骤,快反馈的要求,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活泼、趣味的课堂中,锻炼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1.提前准备

实验1.上课前,同学按小组,根据教材P90页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要求及P92页“思考与练习2”的内容,对两个实验进行整合改进,完成相关实验,并用照相机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的结果,作好记录。将实验过程制作成PPT,在课堂展示时用。参考记录表如下:

组别

水分

的量

时间

A

(叶未处理)

B

(叶下表面处理)

C

(叶上表面处理)

D

(无叶)

环境温度

上午9:30时(实验开始时)

上午10时

上午10:30时

上午11时

上午11:30时

实验2.上课前,同学按小组根据教材P94页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要求,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设置光照条件为光照充足和部分遮光(遮荫)的对照实验,完成相关实验,并用照相机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的结果,作好记录。将实验过程制作成PPT,在课堂展示时用。参考记录表如下:

记录表

1条件

水分

减少量

组别

光照

充足

部分

遮光(遮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记录表

2条件

红色茎

高度

组别

光照

充足

部分

遮光(遮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注:上述两实验,教师要先确定两个小组,对其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实验的科学、有效。在上课前,要先检查班级同学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对班级完成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小组要心中有数,作为课堂中的课程资源备用。另外,可将完成得较好的小组的活动材料,在教室的适当区域进行展示。

2.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1.复习植物的吸收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知识,引导同学们思考:植物体通过吸收作用吸收的水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何用途呢?

2.PPT呈现以下内容:

(1)一株玉米在完成生活史的历程中,所吸收的水量以及在其体内所保有的水量。

(2)夏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图片。

引导同学思考: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展示课题:植物的蒸腾作用,并板书

1.回忆植物的吸收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知识,并初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阅读、观察PPT所呈现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明确思考问题的中心。

联系前面所学习过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

2.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小组展示实验1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1.思考:水面上滴植物油的目的;

2.引导同学分析对比A组与D组的实验结果,并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注:(1)提示观察思考顺序,①塑料袋壁的现象;②容器内的水量变化;③上述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④控制水分散失的主要结构;⑤水分是通过何形式由植物体内到达塑料袋壁的;(2)可提示同学们回忆“叶的结构”;(3)此处若有同学对实验过程有疑问,须说明,并引导同学们思考提高实验科学性的措施。若无,则在课堂小结时说明。下同;(4)视学生探究活动情况,播放视频“植物的蒸腾失水”。

3.要求学生对比思考:展示实验与自身实验的成功与不足。

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1.防止水分直接从液面蒸发。

2.得出:①A组塑料袋壁上出现明显的液滴(水分);②A组容器内的水分明显减少;③容器内水分通过植物体散失;④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叶片气孔;⑤水蒸气;

3.反思自身实验的成功与不足。

1.以学生自身的案例,让同学进行对比,发现成功与不足,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同时也激发同学的思考。适当提示,有利于学生切入。

2.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对实例分析,进行小结①,形成蒸腾作用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的关键词,并板书。

1.得出概念关键词:

水分运动方向:由植物体内到植物体外;

水分形式:水蒸气

水分出口:气孔

本质:水分散失

2.形成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是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1.对实例分析进行小结,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概念进行分解,有利学生把握。落实教学目标。

4.阅读教材,再识概念。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课本P91页第一段的内容,并要求同学注意限制性的词语。

2.提问: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了,如何补充?

注:可提示学生回忆“吸收作用”。

3.PPT展示“水分吸收与散失的途径”图片

1.阅读教材并,圈出关键词。

2.学生思考后得出: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经由茎到达叶,以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作好笔记。

1.回归、体会教材,提升学习成果,强化概念。

2.拓展、延伸,完善概念,并以图片加以强化。

5.课堂练习

1.PPT出示练习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由()调节

A.植物体生命活动需要水分的量B.光合作用

C.植物体叶的多少D.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2.引导学生回忆“实验一”装置所处的条件,阅读教材中二处“在温暖、有阳光”,思考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中讨论的第2题。

1.回答问题

2.思考问题

1.运用概念,加深理解。

2.合理运用教材,让学生重视教材,形成细心阅读和体会教材的习惯,并转入下一小节的学习。

6.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小组展示实验1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引导同学分析A、B、C、D四组实验结果中水分减少量的差异,要求学生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思考与练习2” 问题1-3。追问曲线I代表装置C、D说明什么?

2.PPT展示不同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数的数据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得出结论后,PPT展示植物气孔分布的一般规律,并板书。

3.小组展示实验1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引导同学分析9:30-10时、10-10:30时、10:30-11时、11-11:30时四组实验结果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并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出示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表,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考。

4.小组展示实验2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记录表1)。 引导同学分析的实验结果,并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解决“思考与练习2” 问题4。出示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表,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考。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表达。对有延伸问题的同学,可提供一定的方法,在课后验证。

1.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1)曲线Ⅰ代表装置C、D的质量变化,因为这两装置几乎没有发生蒸腾作用;验证了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完成。

(2)曲线Ⅱ代表装置B,曲线Ⅲ代表装置C;

(3)叶的上下表面气孔的数目是有差异的;

得出:气孔(叶片)的数目会影响蒸腾作用。

2.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1)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气孔数,水生植物一般上表皮气孔数多于下表皮气孔数;(2)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3.学生观察分析,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蒸腾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4.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蒸腾作用随着光照的强度增强而增强。

1.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提高效率;大胆创新,改进实验设计。组织综合性探究,提高探究能力、读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表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2.树立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因教材中的“建议活动”难度较大,且趣味性较差,所以采用探究活动与文字资料相结合的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

7.课堂练习及小结②

组织学生完成“思考与练习1”,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小结,并板书。

完成练习,做好笔记。

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叶片(气孔)数目、温度等,并明确其影响关系。

运用概念,及时小结,落实教学目标。

8.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1.PPT展示同学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中所得的数据。要求同学们思考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注:观察学生反应,适当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夏天洗脸、游泳时的感觉凉爽)及出示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使叶面温度降低。

2.学生小组展示实验2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记录表

1、2),并解释现象出现的原因。

1.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的温度

2.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蒸腾作用能够促进对水的吸收,同时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述能力

2.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历的事实(或视频),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支撑,弥补教材的不足。

9.课堂练习及小结③

1.PPT出示练习

(1)下列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的意义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降低植物体的温度B.促进根从土壤吸收水分

C.提高空气温度,调节气候D.促进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

(2)植物体能把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地运输到顶端。其动力主要是来自()

A.根的吸收作用B.茎的输导作用

C.叶的蒸腾作用D.叶的光合作用

2.引导同学归纳蒸腾作用意义,阅读教材P92页内容,并板书。

1.完成练习。

2.阅读教材,做好笔记,在教材中划出关键字句。

1.运用概念,及时反馈。

2.回归教材,让学生重视和用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10.认识蒸腾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同保护环境

1.播放视频“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及夏天人类在树荫下活动场景的图片,要求同学们思考,若是没有了绿色植物,上述的场景将会变成怎样?

2.播放“沙尘暴”视频,引导同学们认同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观看视频及图片,思考,并发表感想。

对比播放,给同学们以强烈冲击,让学生认同保护环境的理念,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11.课堂小结④

引导学生构建本节知识的概念图

画出本节知识的概念图

理清知识体系,形成概念,巩固学习效果

12.作业

同步训练中的部分练习

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预设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交流讨论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结束后,应重点反思以下问题:

1.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关注多媒体展示的环节,尤其是学生展示环节的控制、引导?

2.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以及因探究活动而衍生出的新问题,该如何合理利用以及引导?需特别注意学生探究活动中数据处理的方法,控制误差的措施。

3.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资源是否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

4.习题选择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及反馈效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四节 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设计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教学设计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