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多元化用工荒 需要多元化求解(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1: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多元的用工荒 需要多元的求解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里,在这春天里。”

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朴实的《春天里》,唱出了当代农民工的心声。这首歌,很真切地表达出了大量身处异乡的农民工兄弟们内心的酸楚,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农民工已经与城市生活,及中国的经济变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经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悄然改变,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每年到元旦前后,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民工荒”现象就愈加明显。相关部门预测,2011年第一季度的民工荒现象将更甚于往年。业内人士也分析预测:江、浙、沪一带今年的“用工荒”问题将比往年更为突出,延续的时间也会更长。最近几年春节过后都出现民工荒。今年更甚,全国各地将迎来一场农民工的激烈争夺战。

正在大家为止现象争论不休之时,许多的中小企业老板正为招不到民工而着急,各地正在争相恐后地提高岗位最低工资。而这更是突显出了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将艰难爬坡。 造成这般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是

一、二线城市因物价全面上升,导致民工生活成本大幅度增长,而工资待遇的提升却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其次,随着世界经济平稳回暖,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用工需求量也迅速扩大;第三,东南沿海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工的技术要求日益提高,缺少专业技能的民工被挡在门外,尤其是今年长江三角洲一带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技工荒”。这就很明显地反映出我国劳动力质量、结构层面所存在的突出矛盾。

几年前爆发的“技工荒”,到现在已升级成企业“慌”——没有高级工,上百万元的高档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没有高级工,订单就得眼睁睁地流走;没有高级工,企业就会被对手打垮。

正视企业的硬伤疤

如今,和技工学院校相比,更多的父母都愿意花一笔不菲的费用,将孩子送进三流的大学,读早已饱和的“体面”的专业。因为,父母们都不想看着自己的宝贝孩子进车间,白领情结也让年轻人失去了拿起电钻、扳手的勇气。然而,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孩子们,毕业后可能长期闲置在家,成为“啃老族”。

当“十万元年薪招不到高级技工”成为技工荒的代名词时,技工,这一被冷落了十多年的名词,重新闪耀光泽。然而,当我们行走在光环之下,当我们与技工零距离时,我们感受的是技工生存的不易,技工荒背后的沉重。

去年,浙江省提出的“三年三万”的技工人才培训计划,犹如这个炎夏的甘霖,滋润着技工“荒地”。但愿,这场甘霖也能拂去人们的偏见,涤荡社会上的浮尘,让技工再次成为

一个响亮的名词,一个骄傲的字眼。

在采访中,“技工荒”这个词每被提到一次,就仿佛让企业重新审视一次自身的这个硬伤疤。缺电,企业还能想出自备发电机、错时用电的方法救急;但缺人,且缺的是花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年薪都难求的技术型工人,就成了浙江家具企业共同的困局。

目前,浙江省高级工大约56万人,只占到技术工人总数的7%,这与国外先进国家30%的比例相去甚远。而全省96所各类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学校,每年最多培养出4万技工,这在浙江省家具协会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下,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家具企业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下,这个数字显得杯水车薪。据了解,眼下家具行业对高级工的需求,正处于嗷嗷待哺阶段,而“技工荒”无疑将成为束缚它们长大的一个重要环节。去年1~6月,仅杭州市需求高级技工6862人次,占到杭州市人才总需求数的3.5%,排在人才需求排行榜的第9位。

几个月前,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提出5年内为国家培养100万名具备较强职业技能的高技术人才。而作为高级工最为饥渴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制订了一个“三年三万技师”的目标,到2010年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争取达到150万。然而,要“拓荒”,仅靠政府这个计划显然是不够的。从一名初级工成为高级工,一般需要8至9年的时间。相对于现在年轻人向往的在办公室里“等”着升职的“白领”职场,在嘈杂的车间、刺鼻的机油、冰冷的机器,和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中,这个过程让不少年轻技工感到寂寞而漫长,也让其中的一些人选择了中途放弃。因为认识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没有意识到“优秀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被摆在了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原因之首。此外,技工待遇与技术脱节,缺乏激励机制;企业调动积极性不够;技术学校缺乏资金保障,无法引进先进设备,都影响了技能性人才的培养。

家有技工,衣食无忧

从半个世纪前,家有一名高级工便衣食无忧,到20世纪末技工被人冷落,而现在又重新掀起“高级蓝领时代”,技工短缺带来的巨大影响,让人们开始慢慢洗刷固有的“干最累最苦的活,拿低工资”的技工概念,而这个由政府、企业、学校、社会观念等共同参与的洗脑过程将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战胜这场“技工荒”。

春节过后,“用工荒”再度成为热门词汇。从政府部门,到工矿企业,以及上亿普通劳动者,都在绞尽脑汁,以达成各方接受的用工方案,这样经济部门才能正常运转。一场由“用工荒”引发的学术争议—“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在经济学界、投资界长期进行着。尽管答案不统一,但有一点已成为共识:无论“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用工荒”已深刻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结构模式以及投资方向。

从长三角、珠三角今年呈现出的实际情况来看,缺工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次暂时性、结构性的缺工现象,充分暴露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仍然低端化的弊端,体现了传统型、加工贸易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经济增长仍倚重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只要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升级转型,周期性的人力资源供求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然,从国际经验来看,“用工荒”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出现过这种现象,当时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大约在50%左右,产业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日本采取了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办法予以破解。到了60年代末,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器、钢铁、化工等产品)出口比例有大幅度的提升,出口结构的比较优势也迅速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转移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可见,每次重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前,必然会出现“用

工荒”的问题。

而今年,家具行业中的用工荒现象也变得格外突出,众多家具制造企业都出现了用工严峻短缺的现象,尤以长江三角洲一带为最。面对今年的“技工荒”现象,各地家具企业激烈的农民工争抢再次升级。

中西部以情留人

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多家企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朝天门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作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今年春节后,留在当地上班。

更有机构发出慰问信,承诺“不仅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而且能近距离地照顾老人和子女,免去亲情的牵挂和旅途的奔波,获得家的归属感”。

一张印有武汉招聘信息和求职提醒的《春风卡》,其信息介绍,今(2月9日)起至3月11日,武汉市将举办117场免费招聘会,8000多家企业提供24万个就业岗位。据了解,这些岗位约七成为武汉本地岗位,另有300余家沿海企业来汉抢人,供岗近8万个。

东部积极挖人

与中西部地区积极挽留老乡相对应的是,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

上海,众多公司分派近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

南京,工厂聚集的苏州高新区金枫路两侧,挂满了条幅,写着各类“常年招聘”字样。火车站、汽车站出现了热情的“接站人”。

此外,海域大量的大量招聘短信,流传在各类劳务中介的手机里。

在韶关,当地政府更是春节前就做好了企业空岗信息的收集整理,把当地企业空岗信息印制在卡片上,在人群聚集较多的汽车站、火车站、步行街、大型超市等地派发,同时,在春节期间组织缺工企业深入到离职返乡农民工较多的乡镇、村居等地举办专场招聘会。

不论是以情动人的家乡招聘,还是各地企业的从“输出”到“截留”,这些实质上都是在为多元的民工荒现象寻求多元化的求解方式。

大学生vs农民工

近日,在“第一眼”网站上看到一个名为《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引发了众多网友激烈讨论。

发帖者自称是一名应届大学生,她在帖子中讲述了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特别提到了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她与技校毕业的弟弟妹妹对比,甚至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亲戚作比较,自己感受到种种憋屈。

“进城打工的表姑父,虽是小学文化,月薪5000元以上,她读的重点大学,连换两家单位,工资都只有一千多,春节过年回家,技校毕业的表妹只上了半年班,回家打飞的,带的是400多元保暖衣,我却坐火车,还是硬座,走亲戚只拎了两袋陈麻花。没想到我竟是混得最差的。”

这一事实案例表明,不管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也好,还是农民工也罢,企业现在更看重的则是能力,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资薪架构,即使是大学生,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对于这点,在圣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09年以来,我司所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要经

历一定时间的工厂车间历练,认真务实地深入到基层中,力使自己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完成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型,这不仅是对其意志的磨练,更是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对此,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能做的事不多,应珍惜企业给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羡慕技工几千块的月薪,技工的计时、计件工作,为企业创造的是明明白白的利润,这是在办公室当文员的大学生无法相比的。如果能力够强,不用自己开口,企业会主动给你加工资。反之,若是你自身的价值及创造的潜在价值无法得到认可,那么再多的抱怨也白搭。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薪酬高低可以衡量估价期工作价值的,而更多的应该注重于今后的发展和做好长期合理的职业规划,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才是正途。

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学生农民工”一定可以掀起一番更大的浪潮。

用工荒就像“狼来了”的预言,已经喊了多年。但今年春节过后,这只狼似乎真的来了。不少媒体报道,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就不得不放下身段,由过去坐等正月十五以后上门求职的农民工,变为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但是即便诚意如此,不少企业忙活半天,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

一边是大批东部企业已经出现毋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成功如愿者同样寥寥。

那么,为啥就业难与用工荒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到底是紧张还是过剩?

用工荒vs就业难

其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就业压力还是首位的,而用工荒是结构性的,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业。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加工业为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市场,从而导致亿万农民工涌向东部。亿万农民工在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土地以外的饭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可能再靠低端的加工业保持竞争力。因此新一轮被冠之以“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东部沿海地区或主动或被动地拉开序幕。加工业这只腾出去的“旧鸟”不少飞向了中西部。

这一轮产业转移的一大结果就是,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正像一些地方打出的“打工不用去远方,省内就业建家乡”的口号,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舍近求远,抛家舍口地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部打工了。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类企业,用工荒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没有显现出来的危机可能远比用工问题大。因此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仅仅靠提高工资待遇、靠善待农民工等来解决招工难问题,虽然可以短期内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而一旦作为靠低用工成本支撑的低端加工业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难以为继。

因此,从某种角度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东部沿海企业要想保持和巩固先发优势,根本出路也只有靠加快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跨越到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

只有进入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才能有实力去吸引高端人才,

实现“腾笼换鸟”。而每年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们,正是农民工回流之后的接续人才。这样,用工荒和就业难两大难题才能同时破解,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所以,从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由此可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更加“体面”的就业岗位。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大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扶持力度,培植自有品牌,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

第二产业多元化

多元化评价

佳能多元化

评价多元化

用工荒

用工荒

多元化收入来源

多元化评价论文

娃哈哈多元化战略研究

健康教育多元化

多元化用工荒 需要多元化求解(版)
《多元化用工荒 需要多元化求解(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浅析用工荒问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