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3 12:0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词解释(简要)

1.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2.伦常:即伦理道德;君臣斧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是不边的常道。

3.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即以道德为对象。研究有关道德产生和发展道德本质,道德评价道德作用以及道德救教育与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

4.五伦大道:即五伦五教;国民教尽忠国报,父子伦国民父教,夫妇伦男女教君子之道,兄弟教手足弟道,朋友教道义友。

5.四维八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6.道德: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从善恶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响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活动等内容。 礼:社会规范和道德规则。古义:天地之序也。

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

9.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10.三从四德:未嫁从文,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1.公道慈善:公正无私,仁慈善良。

12.孝悌忠恕:孝悌:忠孝不二,兄友弟恭,忠恕,忠尽己为人,(己所不欲,亦施于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就是实行仁的方法。

13.八目: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处世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14.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粉,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钱。

15.人格:指做人的资格,也指为人的品格的本质。

16.中庸之道:通常指办事无过和无不及,不偏不倚的理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引申为道德上的至善,至正的理想的境界。

17.五教:五种道德规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8.四端: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醉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此四端者非人也。

19.良知良能: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学发明奖能者,其良能也,所不应而知者,其良知也。指天赋的道德观念,是天给的不是后天的

20.五教之目:朱熹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1.刚毅:作为品质,它的特点是勇敢,刚直,顽强,忍耐,强烈的自尊心和毅力。 22.团结:指建立在利益一直和实现共同需要基础上的信念和统一。 23.义与利:大人喻于义(君子人明白义理),小人喻于利(小人通晓如何获得利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下,般若(智慧)。 26.佛:指“觉者”或“悟者”

27.菩提:指“觉”即悟通的智慧,圆满的智慧

28.证菩提:指得道成佛 29.如来:“真理的悟得者”,“发现真理的人”。佛自称或称他佛时用此语。 30.功德:“功”指做善事,“德”指得福报,指敬佛行善会有好报应。 31.世尊:指多福的人,圣者的自称。

32.无明:无智迷妄,又为“一切烦恼”的总称。 33.三皈依:皈即归,指迷途知返。依是依靠。众生知迷求觉以佛法僧三宝为依牯,叫做三归依

34.四圣谛:即苦谛集谛天谛道谛此为佛散总刚。谛是真实事实实相之意即指直理大义是人生的苦难皆由无明自行招集而来如想灭绝难则须修习正道始能致之

35.八正道:即正见(正确的见解知识)正思维正确的思维目标报负正言正当的言语正业正当的行为正命正当的生计职业正精进正当的努力努力得当正念正当的意念正定正当的禅定 36.慈悲:给人以快乐叫做慈救人离痛苦叫做悲

37.圆觉:指圣者对于世间一切事理无不彻底了解其真相 38.五大教:孔老佛耶回。

39.大同:一般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0.三宝:道家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佛家指,佛法僧,儒家有三达德即,认为能通行天下的三种德性,智仁勇。

41.大丈夫:儒家指理想人格或道德境界的一个概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称智及道之真谛的大智之人。 42.仁:含义极为广泛的人道主义道德范畴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

43.无为:顺应自然的意思。

44.内省:儒家提倡的反省内求的道德修养方法。

45.圣人:才智德性超于常人之上者。

46 至人:道家称修真得道而其智,德至于最高境界者,指思想修养和学识智能达到很高水平的哲人。佛家以至人称释迦牟尼。

47.名分:如果人人都按自己的名位和职分行事,社会只需就能安定不乱。 48.自讼: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意思是内心自己反省,自我责备的说法。 49.尽性:尽量发挥善的本性。

50.自制力:自我控制或自我克制的一种能力,也是促进自己习惯于旅行道德职责的一种道德品质。

51.孝: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主要要求要善事父母,百善孝为先。 52.克己:即约束自己的意思,是孔子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53.四非: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4.君子:一般指品德高尚的人。

55.赤子:本意为初生婴儿借用来比喻人能纯洁善良如初生婴儿。

56.坐忘:是道家所追求的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如万物一体,没有差别,抛弃心智混于自然,才合于自然。

57.孝治:事亲以孝悌的子弟 必是事君以忠顺的臣民;治果与治家表里为用

58.忍耐:表现人的自制力的一种道德品质,体现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坚韧性,顽强性和坚定性

59.坚强:表明人的意志和性格的一种道德品质,这种品质表现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坚强的意志是完成事业克服务种艰难险阻,不怕失败和挫折所必须的,能控制自己,勇于和困难做斗争。这种人有远大的理想种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60.贡献:自己的力量。财物 经验等献给国家,人民,对国家和人民做有益的事。 61.进取心:指一个人有理想有志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进取心是人们对人生价值事业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一种自我鼓舞,自我激励的主动精神。

62.贤人:指才能和德行超群之人。

63.忘我精神:指人们自愿为社会公益或化人利益 为他们珍视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并牺牲个人一切的一种道德品质。这种境界和精神是崇高的。 64.尚贤:选贤任能的意思

65 忠诚:一种道德品质它说明人们对某一事业的信仰 前途利益和意志等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俯瞰民

66.忠实:说明一个人的道德个性和行为方针的道德品质。它表示对其所选择的目标始终如一忠诚可靠

67.诚实:指表明人的物征的一种道德品质,这种品质表现为说真话,不掩盖 不歪曲事实真相作为坚定不移的守则

68.知耻:表述个人道德反省能力以及由此而生的道德善恶情感的重要术语

69.性情:性指仁义礼智信五德,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性是先天具有的,情是人的感官接物产生的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情之欲也 70.诚意:儒家八目之一

指内心修养达到不自欺的境界 71.性善说:孟子关于人性的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72.学问思辩:即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的简称 是修身方法 73.养心:道德修养方法即清心寡欲以养育自己本心之意 74.帮助:指对人照顾 关怀 体巾的道德行为

75.独善其身:即在顺境时不仅要注意德行修养,还要有功于社会,在逆境时更要注意德行的修养,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独善其自指的是后者前者是达则兼善天下

76.爱:指的是人与人这间在相互关心,相互倾慕基础上的一种情感,比较广泛,如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等

77.真人:道家所奉从的一种理想人格 即已修真得道之人。

78.益行:指具有只极的道德意义 有益于他人 集体 社会被道德意识评价为善良的一种行为

79.热忱: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它要求对人要礼貌。真诚 尊重,反对采取冷淡 傲慢 轻视的态度

80.虔诚:一种意识 道德概念 它表示对一定对象的恭敬和诚意 81.顿悟:指在一刹音对真理的顿然觉悟

82.宽容:指宽宏大量能容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它表现为对待别人的利益,信念,信仰,行为习惯 等能谅解,不计较 对待别人的非原性的缺点 错误不过多追求等

83.致良知:就是恢复良知

格除物欲的昏蔽正其邪恶之心 而使之达到极至的道德修养 84.道:在伦理意义上指伦理道德 道本义是路 后引申为道理即事物的规律,法则 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

85.慎独: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要求一个人在独处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已的行为也要一丝不苟,自觉做合乎道德的事,不做不合乎道德的事,即在个人独处之时,谨慎遵守道德原则

86.智:是一种判断是非的天赋能力

87.德:指内心的情感或信念,因于人伦上 则指人的本性,品德 儒家所指的德 其具体内容包括忠孝,仁义温良 恭敬谦让等等 道家所说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 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

对于人来说就是品德 88.德治:即从德礼来治理天下 如道之从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这里的道是导之意 89.德操:德行操守 可以说就是个人在思想上能一贯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在行动上能坚持按道德原则行事

90.十义:也称十教,就是父慈 子孝

兄良 弟恭 夫义 妇听 长惠 幼顺 君仁 臣忠 是五伦的规范化。十者谓之人义,前八个方面就是今天说的敬老爱幼,如做到了就是高风格。 91.天命:指天能致命于人,主宰人世善恶福福的意思。

92.中和:本指中正,和平地居惦,理事,后被引申为符合中庸之德的修身境界和自律原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93.不动心:孟子指的一种道德之勇,如道德之勇是持久的。富贵生死皆不足以动其心 94.天人合一:即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为的合一。

95.反求绪已:严于责己的处世道德,包含先正己而后正人的意识。 96.天理人欲:天理指仁义礼智信,人欲指人的欲望。

97.礼: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如周礼 是皀周礼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和仪节。 98.让:辞让,谦让之意,如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即辞让是礼的开始。

99.善道(导):善道即正确地规导之意,如忠诚地劝告,恰当地引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侮辱。 100.道:自然法则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