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教师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3: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徐州一中地理组★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4时17分

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教师

徐州一中魏全星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提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在20世纪中,这些要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得加上可能是更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创意与信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知识。奈斯比特说:“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但是在我们新社会,„„战略资源是信息。它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自人类社会跨越了工业社会之后,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学者将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正如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言:“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等各个方面。针对这一变革,西方企业界很快做出反应,纷纷提出一系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M·Senge )教授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被誉为“朝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该理论认为,在变革时代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一个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力是具有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更好的能力。他指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可以将传统型组织改造为面貌一新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马恰德指出:“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这一理论虽然是针对企业提出的,但是从其核心内容看,对当前处于变革中的教育领域,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其实,教师组织最应该首先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这是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角色地位和社会职责所决定的。

1、学习就是工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的行动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其行动都会受到观念的制约。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984年,派瑞曼(Perelman)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扎波夫(Zuboff,1988)则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看法。她说:“高度信息化的组织是一个学习机构,它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拓展知识 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知识本身,而是使组织怎样更有效率的核心。学习不再是在教室里或者上岗前的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

1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一句话,学习将是劳动的新形式。”学习型教师”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能不断创造未来的教师队伍。象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一样,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自学习机制”,将学习看成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将教师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地结合在一起,使学校在个人、团队、及整个学校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从而使学校始终充满生机,充满创新活力。

就教师个体发展而论,基本策略是实现从传统的知识(技术)传授型教师向智能开发型教师的转化。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化,使自己成为智能开发型教师呢?答案是: 通过学习和实践实现转化。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对象的期盼,是完善自身素质履行自身使命的需要。当前,尤其应注意学习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 (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以充实自己头脑,丰富和改进教学。但作为教师,其学习是不同于青少年学生和成人学员的。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属吸纳式学习,主要是为将来的创造作准备、打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的学习应是探研式学习。也就是说,教师的学习应和 研究、创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教师的学习应和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为实践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学习的天性,对学习充满渴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天性与渴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个人不仅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这也将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其他工作都靠后排。

2、“终身学习”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基本指向,这是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显然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工作联系着过去和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指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养成,显然只有靠学习。

例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过程都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多媒体以其交互式软件、图象、声响等强大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网络技术实现了远距离教育,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学习。所有这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向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如何利用新技术为教育服务,为改善教学环境服务;如何使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等等。这些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个人不能单凭生活在现代就有资格成为现代人,只有对现代最具感知的人才是现代人。我想这里的感知指的就是学习。

现在,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更新以以往无法想象的速度不断刷新。象不会学习的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一样,不会学习的教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存在致命的危险,将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早在60年代,美国就把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人称为:“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教育获得过一定文凭,却不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的人。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项新的学习计划“没有边界的学习”,旨在建立世界性的开放性学习体制,以便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机会获得各种形式和不同水平的终身教育。当改变成为世界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时,只有学习,才能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3、遵循系统思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的,教师自然不例外。他们是生活在学校、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工会小组等教师组织之中的。教师队伍就是这些组织构成的一个整体体和系统。因此,要加强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教师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建设,以使队伍整体建设奠定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学校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本身是一种集体行为,学生的成长是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每位教职工各自独立地干自己的工作,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单靠哪一个或那几个教师是不可能完成教育工程的。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并能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同领导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既然学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绝对的内外之分,所以,每个教师思考问题应从学校整体去考虑,而不能以因功能划分的人为界限为出发点,也就是不能只考虑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因为思考的不完整将影响学校的竞争力,乃至危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边界原理”,这种从整体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模式就称为“系统思考”。它使教师用系统的、动态的思考方式代替机械的、片段的、静态的思维方式,从反应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从对现状只作被动的反应转为主动地创造未来。这是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最为关键的一条要求。

4、建立个人目标

如果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种美好而强烈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可有可无的“想要”,而是心中真正的渴望,是对人生态度作出整体选择后,对未来作出的一种承诺。它使人不安于现状,勇于向现实和自我挑战,所以“个人目标”是个人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整个学校创造力的源泉,是学校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个人建立和拥有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足,人们的工作观正逐渐改变。正如美国著名民意测验专家杨克洛维琪(Daniel Yankelovich)所称,人们的工作观正逐渐由“工具性”工作观(工作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转变为较“精神面”

的工作观(寻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汉诺瓦保险公司(Hanover Insurance)总裁欧白恩(Bill O’Brien)说:“当你工作两天所赚的钱比你的父辈们工作一周挣的钱还多时,大家开始渴望建立比遮风挡雨及满足物质需求层次更高的组织,而这种热望将不竭止,直到理想实现。”这是促使人们朝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深层次的社会动力。当前,教师的工作虽然没有全部转为一种精神需求,但精神需求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以学校应该认清这种需求,支持教师建立个人的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使其具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在工作中会更负责任,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人们面对理想和现状之间的差距时,一方面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动力,在再现代心理学上叫做“创造性张力”;另一方面又会因挫折而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称为“情绪张力”,二者之间几乎是并存的。当你向目标迈进时,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创造性张力把你拉向目标,情绪张力把你拖回起点,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结构性冲突”。就象橡皮筋一样,越是接近目标,负荷作用力就越大,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前进的动力,而动力正是来自清晰的“个人目标”,它一旦被发现、被正视、被肯定之后,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最终打破“结构性冲突”,得到人性的升华。这里,学校、年级组或教研组所起的作用仅仅是鼓励和帮助教师个人树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努力目标而已。但它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对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

5、拥有“共同目标”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共同愿景(即目标)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彼得· 圣吉指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 “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勇气,去做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

应该说,在以往的各种教师组织,也是有目标的,但一般都以完成多少教学工作量,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特别是统考中、高考的分数等为目标。而按学习型组织理论,这样的目标未免太低了,难以激起成员的创造热情。研究者指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具有“实用的理想主义”的特点,即它既“实”又 “高”,既要拥有今天,又要把握明天,力求在“现实需求”与“远大理想”二者之间保持合理张力。对教师组织来说,“现实需要”包括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完成一定或尽可能多的教学工作量,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奖励等。“远大理想”则应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代新人。组织的共同愿景应是这二者合理张力。过低过高都不行。过低了,等于失却目标;过高了,难免成为空谈。

如果把学校工作比做划龙舟,若成员没有清晰的共同目标,只会照上面的吩咐去做,根本不关心龙舟是什么样子,往何处航行,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坐错船,这样的团体谈何一体感,又怎能行得稳,走得快呢?所以,明确的目标,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的共同目标,来源于教师个人的 目标而又高于个人的目标。它是学校中所有教师共同愿望的景象,

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然而,整体的目标应该是团体内部每个成员经过交流、协同后的最终产物。不管它最初产自高层、中层还是基层,最重要的是它一定要在每个层次中交流过,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支持。在建立学校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学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积极鼓励教职工建立个人目标。因为个人目标是学校目标的基石。个人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否则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使教师开始思考并用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才能迈出建立共同目标的第一步。

为此,学校要有相当的决心、信心和耐心,各级领导者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和决心一点点向前,而且要身先士卒首先参与建立个人目标,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去倾听、接纳来自不同的想法,在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很可能藏有意想不到的好主义、好方法,关键是必须善于发现、捕捉每个思想的火花,并将它们碰撞、融合、提炼、升华,最终构成学校共同的美好前景。

学习型教师的真谛就在于学校能否有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而真正建立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本身就是一个目标,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能否实现全看有无决心。

6、建立全新的学习机制

不能否认,传统型教师也要学习。但以往的学习,重形式不重效果,喜欢“运动式”学习,难以持久,多为被动学习,缺少主动学习。要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改造以往的学习,建立起全新的学习机制。第一,全员学习。组织的成员,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教龄长短、水平高低,都实学习,无一例。第二,全过程学习。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第三,全面学习,既学理论,又学实践,既学中国文化的精华,又学外国的有益的东西。第四,终身学习。从成为组织成员之日起,到退休、以至退休后,都在学习。第五,团队学习。让组织成为一个整体来学习。

要想将传统教师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这些被剔除的层次不是权利层次、决策层次或监督层次,而只是信息的中转站。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学校内部的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更适于学习和建立开创性思考方式。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思考.

一部分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english

学习型教师

知识经济会计发展趋势

在当今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与创新

争做学习型教师

做学习型教师

做学习型教师

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教师
《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教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