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知识经济的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09:07:2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部分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当前,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以知识为基础,信息的生产、运用和传播的知识经济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经济。知识具有更大的共享性和外部性,使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或联合的方式、市场结构等发生重大的变化。基于更完备的知识网络手段,旅游企业间的交易方式、渠道等将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将会使国际旅游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种变化对中国的旅游企业而言既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又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它对旅游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如旅游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研究与开发、物资采购、服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知识的生产和开发。管理将更加科学和完善,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性。旅游企业只有关注、重视和参与知识经济,才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有利位置。

二、21世纪旅游企业管理发展的若干趋势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旅游企业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命性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旅游企业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面临着全方位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至少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提高旅游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2)信息社会的到来将带来新的旅游竞争方式,给旅游企业带来新的、战略性的机遇;3)为了成功地运用信息技术,旅游企业必须进行组织机构和管理的变革;4)旅游信息管理,即建立在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将是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途径。

2.重视人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旅游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企业,员工的素质、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所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尤其密切。与旅游企业中传统的制度管理相比,“人本管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影响力。“人本管理”分为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具体包括这样一些管理内容: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可以预见,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企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理解人、尊重人的价值观将会在旅游企业中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具体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人本管理”的内容将在各类旅游企业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3.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内部,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一直是管理者关注的主要问题。现代社会,随着旅游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竞争致胜的关键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完善的硬件设施等有形资产,而更多地是依靠知识、技能、信息等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品牌、知名度、商誉,旅游饭店特许经营权、旅行社旅游线路专营权等知识产权都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围绕无形资产管理进行的创新也将成为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旅游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出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在旅游企业发展趋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企业组织环境一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另一方面又为组织应付这种趋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工具。这使得管理组织创新将呈现出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大多数旅游企业都是按照职能设立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跨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对传统的经营要求较为适应,但面对现代化的大型旅游集团,面对强调协作、注重高效、灵活、个性化强的旅游接待任务则显现出弊端。只有适应新形势,减少管理层次和突出综合性管理,才能使管理组织机构扁平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才能在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上得以体现。减少固定和正式的组织机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则体现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旅游企业集权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使之更适应现代旅游企业灵活经营的要求。

三、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在2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其它行业的企业相比,旅游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旅游业的涉外性,较早的开放和较高的总体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了管理的引进和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二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对旅游企业管理的创新起了促进作用;三是我国旅游企业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人力资源素质尚待提高,部分子行业中企业“小、弱、散、差”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总体来说,虽然众多旅游企业在管理革新上付出了较大努力,但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与国外的管理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新世纪,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把握21世纪管理发展趋势,加快旅游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

我国旅游企业经过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重视制度创新,忽视管理创新的问题。由于管理的创新需要付出研究、策划、组织变动、时间等一

系列成本,也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支持,许多旅游企业对进行管理创新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这不仅拉大了我国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国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差距,而且成为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无法进一步提高,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当务之急是把握世界各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国情的新管理模式,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2.加强旅游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任何新管理思想的贯彻、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采用,都要求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为支撑。当前,许多旅游企业对管理基础工作有所忽视。有些旅游企业无章可循,有些旅游企业有章不循甚至弄虚作假。旅游企业的计划、技术、设备、服务质量、劳动人事、销售、财务、会计等各项专业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基础工作是旅游企业搞好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各项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把加强旅游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旅游企业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必需完整、准确,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环节的基本情况;经济信息、市场信息要能及时满足企业各种决策的需要;旅游企业劳动定额、易耗品消耗定额、资金占用定额、费用定额等要健全、合理,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要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旅游企业规章制度。结合旅游服务业的特点,要建立健全的现场管理体系,完善现场管理方法,探索情景管理和应急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把各项专业管理系统化,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旅游服务业管理体系。

3.处理好管理创新与学习、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关系

对国外出现的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我们应该了解、开展研究,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但是决不能盲目照搬。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旅游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旅游企业正处在转换机制、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的时候,而国外的旅游市场已比较成熟,旅游企业也是完全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和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中的一项发明可以通用,而管理本身具有二重性,既是对生产力的管理,又涉及对生产关系的管理,后者受体制、文化的影响很大,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因此,必需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把国外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我国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立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管理方法。

推荐第2篇:知识经济english

首先, 物质资源作用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收益递减规律的负面影响, 使知识收益递增规律发挥作用。

First of all, weakening the role of material resources to a certain extent, overcom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making the knowledge returns increasing.在工业经济中, 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源的投入, 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 总是想方设法加大投资, 结果使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失调, 导致收益递减。

In industri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depends mainly on material resources investment.Investors in pursuit of profits, always look for way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s a result, the ratio of capital and labor is unbalanced, leading to diminishing returns.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劳动和资本的作用弱化, 知识的作用日益强化。知识是唯一不遵循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工具。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role of labor and capital have been weaken, however,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creasingly strengthening.Knowledge is the only production tools do not follow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与传统工业经济相反, 知识产业发挥作用的规律是收益递增规律,它表现为投资者一旦拥有某种知识, 就会不断拥有。在第一次经济危机中,知识经济减轻了经济波动的幅度, 实现经济整体的持续发展。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conomy, knowledge industry play a role of law is the 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 it is shown as investors once you have some knowledge, will have constantly.In the economic crisi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knowledge economy to reduce the rang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s a whole.

其次, 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方式的质变抹平了经济危机的周期。

Seco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 and innovative ways of qualitative change the cycle of economic crisis

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无所谓知识经济。

A striking feature of knowledge economy is innovation.You can\'t have no innovation of knowledge economy.

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地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不断创新。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must constant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products, constant innovation.

前一个产品尚处于成熟期时, 就向市场投入新产品, 确保新产品源源不断推向市场, 企业长盛不衰。 When a product is at the stage of maturity, a new products is pushed into market, to ensure that new products continuously to the market, whichsurestenterprises thrive.

以此类推, 一条条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相交, 将大大减轻经济增长走向低谷的趋势,从而抹平了危机的周期, 经济增长的趋势呈现出一条不断上升的波动曲线。这种创新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 从而减缓经济波动的幅度。创新抹平了经济危机的周期, 把经济危机的周期变成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变成经济发展的节奏。

And so on, the whole product life cycle curve intersection, will greatly reduce to low economic growth trend, thus smoothing the crisis period, the trend of economic growth presents a rising wave curve.The innovation speeds up the product updating, and slow the amplitud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Innovation extinct the cycle of economic crisis, the period of the economic crisis into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fluctuations, into the rhythm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第三, 产品轻型化和生产规模的小型化提高了企业的适应能力, 减轻了危机的危害程度。 Third, the miniaturization of light-duty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scale of improve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reducing the harm of the crisis.

传统工业产品如汽车、钢铁、建材等等的特点是大、苯、重。为了节约成本, 投资者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 实行大批量生产, 取得规模效益。

Traditional industrial products such as cars, steel, building materials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s big, benzene, heavy.In order to save costs, investors tend to by expanding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implement the ma production,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但是,当市场变化时, 企业难以适应, 灵活性差。而知识产品的特征是轻、巧、小。

However, when the market changes, the enterprise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flexibility is poor.Product knowledge is characterized by light, smart, small.

企业能根据市场变化, 迅速调整生产方向, 减少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影响。因此,当危机来临时, 知识经济有利于减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缩短危机时间, 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

Enterprise can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changes, quickly adjust production direction,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downturn.Therefore, when the crisis comes, knowledge economy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crisis, shortening the time of crisis, to promote rapid economic recovery.

总之, 知识经济将使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明显缓和, 危机的危害越来越少, 古典波动周期趋于消失, 经济危机之周期日益变为经济增长中的上下波动, 而且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少, 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由于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并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消失, 经济周期现象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根除。

In shor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will make periodic significantly ease, crisis of the dangers of le and le, claical wave cycle tends to disappear, economic crisis cycle fluctuate in an increasingly in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width of fluctuation in le and l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poible.But we also should see, because the result in the economic cycle fluctuation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did not disappear with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economic cycle phenomenon also impoible fundamentally eradicate.

definition of KBEs A commonly used definition of KBEs is that provided by the OECD in the mid-1990s, i.e.KBEs are ‘economies which are directly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The OECD observes that theemergence of such economies is reflected in trends towards high-tech investment,high-tech industries, highly-skilled labour, and aociated productivity gains.

推荐第3篇:知识经济会计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会计发展趋势

21世纪是高新技术日新月益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更新换代的时代。身在改革浪潮中的企业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革,而作为企业核心的会计管理也在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 会计的历史地位

1.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把关,更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核算和监督。一般人会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一部分会计人员从琐碎的核算中解脱出来,从普通的会计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所以会计在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会计核算工作,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使得一些会计人员面临下岗的危机。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效率提高了,使得会计工作不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这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在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还是无事

可干而失业,而是要还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墼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墼,使会计管墼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的新起点。

2.会计的工作重点在管理

会计工作还等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还存在分歧。有些人认为,会计只是核算工作,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来保驾护航,对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进行有交的管理和分析,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2)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墼,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墼,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上层建筑的需要。体现上层建筑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溘》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一种管理活动。(4)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工作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

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条件并需要会计人员大量从事管理工作。(5)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宏观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4、会计要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包括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其中会计也不例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会计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核算向多方面、全方位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会计核算的革新和发展,向多方面、全方位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

推荐第4篇:在当今知识经济

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科技经济时代,农行要适应变化加剧的客观世界,必须始终把学习当作永恒的主题。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是学习力、创新力的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入,金融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构筑全新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摆在农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是突出“以人为本”,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学习,以形成充沛的学习力、激发旺盛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它以全体员工人人认同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共同愿景,通过学习与实践,促进员工自我超越,抛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形成系统思考能力,促进农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能培养员工良好的思想作风。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通过培养行内的学习风气,注重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以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从而构建学习型的管理组织形态。具体地讲,就是增强员工学习的原动力,要求员工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解决自身发展后劲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习成为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质量的体现,成为人生的一种终极追求。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进一步坚定员工求真务实之信念,鼓足求真务实之勇气,寻求求真务实之方法,真正把求真务实的精神熔铸到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去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有利于保持农行旺盛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金融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农行能否在今后保持增长的持续性,不仅要不断增强农行综合能力,还要注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容纳人才,更要挖掘人才,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这就需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潜在能量,提升员工的境界,增进相互了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既便是有了人才,不注重学习新的东西,不注重吸收更多先进科学的知识,也同样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如同一棵参天的大树,如果不再吸收新的养分和肥料,就是再大的树也会慢慢的枯萎而死去。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更能使农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而不败的发展势头。

四、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学习应用到生产中,转化为创造力。

如果不能创造自我、提高效率,那么学习型企业文化只是形而上学。在学习型企业文化里体现出的就是反思和系统思考。对于员工个人,通过在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并不断地反思、反馈,从而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对于企业,通过学习培养员工尤其是决策层系统思考的能力,决策时大家都进行整体非局部、动态非静止、本质非现象的思考,确保实现共同愿景的有效性、正确性。

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十六大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建思想,不断深化对学习型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农行干部员工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要通过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农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创新,营造农行的合作氛围并形成良好的气候,全面提升农行员工队伍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促进农行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推荐第5篇:知识经济与创新

一.解释下列概念与关系

1人才与创新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人才与创新在当今社会已经被重视以及联系起来创新成为对人才的一个评判要求当今社会需求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2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组织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高组织或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好,为团体(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物质性、可用性、有限性。人力资源的物质性是指,有一定的人口,才有一定的人力;一定的人力资源必然表现为一定的人口数量。人力资源的可用性是指,通过对体能、知识、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如人格、价值观)的使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人力资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力资源有质和量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这就是培训的意义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是一体的 缺一不可的。。。。。。 这里自己发挥

3人力资源管理与工作分析

人力职员管理即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

所谓工作分析,是指确定完成各项工作所需技能、责任和知识的系统过程,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工作分析是对某特定的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工作分析是具体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及其重要。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和今后的理想与目标,并且要不断填充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修养。结合自身情况,从而作出合理的规划。

二.1制定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同下所述

2制定一份求职行动计划

这个没查到

3.制定企业计算机人员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人员

培养目标 目的

培养周期 地点

培训内容

最后应该有个考核模式 就是验收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

三.思考分析

1.简述人才及其人才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地位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在知识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知识经济就是以人才为依托进行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其无形化 高回报化 高风险高资金投入 低资源依赖 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知识经济的发展依托于知识的累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需要的是人才来完成这一系列的累积

2.结合本人谈谈良好人际关系意义及其发展

这个我认为主要从 生存环境 心理方面来胡扯哈呵呵

3.如何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及自我管理

先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扯一部分过来 再把自我管理扯一部分过来

自我管理 即对自己的规划 加强主要以自我素养为主

4.简述职业培训及其管理

职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其含义:①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活动;②是一种以直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特定需要为目的的定向性培训;③它通常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

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对其培训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产生最大的效果及利益 5.谈谈对自我激励认识(从概念什么是自我激励,为什么要,怎样做去写)

首先对自己有自我认识 然后自我激励 这个题直接写下面的自我激励自己组织语言哈

自我认识的方法

通过自我现实分析认识自我

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认识自我

通过他人的评价或者与他人比较认识自我

通过专家咨询认识自我 通过运用测评手段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的内容

道德品质

学识水平

气质和性格

能力和特长

兴趣和爱好生理特征

(一)激励与自我激励的概念

激励: 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时掌握此时此刻,去做人生中应该做的事,而且是你所喜欢的事。

自我激励是最成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操练。 两个层面:

1、态度的自我激励

2、动机的自我激励 培养一个良好的态度你可以采用:

自我暗示,如:在内心、潜意识里不断地注入一些积极的词语。

让我们将清晰地制定目标,将目标具体化。像在水中渴望空气一样渴望成功。

6.如何处理劳动争议(从原则,方式)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

这一原则要求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及时处理原则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当积极主动的向相关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应当尽快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争议做出迅速、及时的调解、裁决和判决。

(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这项原则要求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首先双方何以进行和解。

其次,可以选择进行调解,这是一个选择性的程序。

再次,可以申请进行劳动仲裁,这是进行诉讼的必经程序,即对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对于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先由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先进行仲裁,只有对仲裁的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

最后,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仲裁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四.保持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从定义,怎么样做,为什么要这样论述)

这个内容主要我觉得从以人为本的关系去解答 我没你会答 下面的是参考内容本来劳资关系就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对立 双赢应该是一个成面

劳资关系反映出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以及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得到保障,劳资关系和谐稳定时,劳动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才能创造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一是要转变经营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通过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劳动者培训等人性化的管理留住劳动者。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全面承担起社会责任。即不允许强制加班;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不许采用惩罚性措施;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二是营造企业文化,通过自觉或自律的方式,使员工对企业认同归属,从而使劳资关系超越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三是建立企业内部申诉机制。即通过民主沟通对话机制,厂务公开等充当减压阀,企业主通报企业最近情况,员工提意见,双方坦诚交流,消除误解,确保企业内部问题不堆积,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上面大部分是我组织的语言不通顺的地方宝宝自己看着改改哈

推荐第6篇:知识经济与现代管理者

北京市国资委党校06级经管类毕业论文

知识经济与现代管理者

目录-----------------1 摘要-----------------2

一、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及知识经济的重要性-------------------------4

二、作为社会管理者,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抓住机遇与迎接挑战并存------------------

41、各级领导要更新观念,终生学习,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52、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6

3、管理者要加强道德修养和勤政廉政----------------------------6

4、作为新一代的管理者有信心在知识经济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6

第1页共6页

摘要:

本文重要阐述的是对当前知识经济基础的挑战,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走科教兴国之路;知识经济导致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而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企业管理在知识中的变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借助知识经济这把利剑适时而有效地掀起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浪潮。我们说,任何一项改革和一次变动,都是一场触发人的灵魂深处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借助一种动力,而我们今天在21世纪的企业改革中借助的无疑是知识经济这个原动力。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运动,它要求管理者既谙熟管理的职能和原理,也掌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知识跨度。具体地说,就是要求管理者具有“三维知识结构”,即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时间度。深度指管理者对知识精通,而不是一知半解,能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的理论框架和实务操作。广度指管理者的知识面要宽,即不仅掌握本专业或本岗位的系统知识,还应该熟悉现代管理知识和各种相关知识。就管理者而言,知识越宽眼界就越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多。时间度是指管理者的知识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新知识,淘汰旧知识。总之,是否博学多才、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对现代管理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及知识经济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从理论上讲,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说真正的生产资料不再是以资金、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而是以人的知识为主。世界经合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推广、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把所有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他们认为:事实已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科技仍是全球化的火车头。可以得到,得到技术产品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技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扩散、转移和利用的速度和强度,一直以加速度扩大。技术本身也促进了技术在全球流动的速度和流量。资本全球化。1990年,每天有1900亿美元经过纽约、伦敦和东京货币交易商的手,1995年,每天达到1.2万亿美元。1990年,有500亿美元私人资本流到新兴市场,1996年达到3360亿美元。说明世界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跨国界流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能接触到国际金融资本。跨国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大。1995年,跨国公司通过境外子公司销售7万亿美元货物,比世界出口总值还多,比本国出口额增长能快20—30%。

从现在我们所了解的知识经济的特点看,它重要表现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信息化,二是全球化。前者是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的,后者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正以巨大的历史力量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纷纷制定应对战略,唯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被淘汰。欧盟着力建设知识化社会”,德国提出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技术更新计划;加拿大时兴远距离工作”;日本走向数字化时代;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印度正在成为崛起的软件超级大国;以色列的电子产品激励经济;肯尼亚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获取和利用新技术及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知识。通过共享人类信息,知识和技术资源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得到国际资本的可能性增大。我们可以利用国际资本以解决我们发展中急需的资金困难。协调发展的趋势使我们有可能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在某些领域的跨越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广阔市场,相对低成本的智力资本、丰富的东方文化资源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经济时代也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这个时代使我们过去引以为自豪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变得相对不那么重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上的大部分知识产权,在竞争中占有利地位,可能获得的收益也最大,对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自己,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我们的观念保守,创新落后,科技成果转化难,产业结构落后,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竞争能力。同时,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我国在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模式、经济结构、企业制度以及生产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作为社会管理者,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抓住机遇与迎接挑战并存

作为社会管理者,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1.各级领导要更新观念,终生学习,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各级领导要更新观念,终生学习,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向我们发出了这样的信号,智慧、知识、资本在今后的时代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拥有知识的人才将拥有更多的取胜机会,不懂得最新生产方式和创新方式的人被社会淘汰大大增加,学校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个人立身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支撑点。过去的时代是领导懂得多,下属懂得少、父母懂得多,孩子懂得少,年长者懂得多,年少者懂得少。因而领导是榜样,是权威;父母是榜样是权威;年长者是榜样是权威。现在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往往是下属、孩子、年轻一代拥有电脑知识、外语知识、涉及未来发展的信息革命以及诸多专业知识,比他们的领导、父母和年长者多。今天领导向下属,父母向子女,,年长者向年轻一代求教电脑、多媒体和网上知识以及技术的比比皆是。这就向我们的领导、父母、年长者提出了一个终生学习的任务。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像,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

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2.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

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经济将使国家权力向上、向下移动。所谓向上,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国家政权、制定相应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持知识分子和管理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实行科技兴国战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等。所谓向下移动,就是要弱化对微观经济的直接管理、实行放权。知识经济对文化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将产生剧烈冲击。做为领导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冲击将使政府的职能与工作方式逐步转变。政府对创新活动将从直接组织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优化环境、提供服务为主。知识经济也将使领导者的管理品质成为竞争优势之一。我们的领导者要尽快地从传统经济观念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是非评判标准,审时度势,来对待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事物,引导自己所管理的地区和行业走向未来。

领导干部要大胆创新,勤政为民。创新是发现、发明或开发一种新思想、新概念并将之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过去的创新,成本甚高风险甚大。知识经济时代利用现代软件,创新所需的成本、时间及面临的风险,都以数量级为单位显著下降。软件大大提高了人类寻找新机遇的能力,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人群的需要,促进营销和发明。全球范围的创新和竞争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任何加入因特网的人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一项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创新,实施创新的风险也大大下降。无论最初的方案出现在那里,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这类网络创新”流动,这给任何国家加入全球网络的人或企业,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管理者必须了解软件的创新潜力。这很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管理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各级领导干部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时候,要认识世界的潮流,真正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中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创造出自己新鲜的经验,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

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西方政界也讲忠实于公民。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科学、高效的时代,这样的时代, 机遇瞬隙即至、稍纵即逝。牢记党的宗旨,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抢抓机遇,才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这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最起码的要求。

现代领导观念包含六个方面,即服务观念、权力观念、全局观念、政策观念、决策观念、法律观念,第一位就是服务观念。领导就是服务。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当前,我们要特别注意纠正那些超越群众负担能力、违背群众意愿、所谓政绩”的好事”。

3.管理者要加强道德修养和勤政廉政

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勤政廉政。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文明的时代。对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勤政廉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的腐败可以使行政资源失去效益。古往今来,官德历来居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官德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在此,我赠大家五个字:在官德的起点上,讲公”,大公无私;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讲仁”,仁者爱民,在工作上,讲明”,明道善策;在自身修养和行为上,讲廉”,清正廉洁;在官德的归宿上,讲功”,建功立业。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节制与磨砺自己,追求高尚的情操。要不为金钱所牵,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官身所累。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作风民主。知识经济时代弱化了等级制度,缩短了领导与被领导者的距离,使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进一步体现。这样的时代,法律至高无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断规范政府行为。坚决反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长官意志,随心所欲,把我们的领导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有创新机会的社会。群众中蕴藏着一股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同群众商量,才能发挥和保护这股创造力,以群众的力量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这也是现代领导最为重要的方法。各级领导办任何事都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以群众高兴、赞成、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群众的支持下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坚决反对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作风粗暴,欺压群众的恶劣作风。须知这样,只会压抑群众的创造力,动摇国家政权基础,越搞越穷,越搞越乱。

4.作为新一代的管理者有信心在知识经济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面对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作为各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我们应该在迎接挑战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发挥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目标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推荐第7篇: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教师

徐州一中地理组★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4时17分

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教师

徐州一中魏全星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提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在20世纪中,这些要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得加上可能是更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创意与信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知识。奈斯比特说:“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但是在我们新社会,„„战略资源是信息。它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自人类社会跨越了工业社会之后,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学者将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正如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言:“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等各个方面。针对这一变革,西方企业界很快做出反应,纷纷提出一系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M·Senge )教授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被誉为“朝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该理论认为,在变革时代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一个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力是具有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更好的能力。他指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可以将传统型组织改造为面貌一新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马恰德指出:“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这一理论虽然是针对企业提出的,但是从其核心内容看,对当前处于变革中的教育领域,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其实,教师组织最应该首先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这是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角色地位和社会职责所决定的。

1、学习就是工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的行动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其行动都会受到观念的制约。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984年,派瑞曼(Perelman)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扎波夫(Zuboff,1988)则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看法。她说:“高度信息化的组织是一个学习机构,它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拓展知识 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知识本身,而是使组织怎样更有效率的核心。学习不再是在教室里或者上岗前的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

1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一句话,学习将是劳动的新形式。”学习型教师”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能不断创造未来的教师队伍。象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一样,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自学习机制”,将学习看成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将教师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地结合在一起,使学校在个人、团队、及整个学校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从而使学校始终充满生机,充满创新活力。

就教师个体发展而论,基本策略是实现从传统的知识(技术)传授型教师向智能开发型教师的转化。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化,使自己成为智能开发型教师呢?答案是: 通过学习和实践实现转化。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对象的期盼,是完善自身素质履行自身使命的需要。当前,尤其应注意学习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 (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以充实自己头脑,丰富和改进教学。但作为教师,其学习是不同于青少年学生和成人学员的。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属吸纳式学习,主要是为将来的创造作准备、打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的学习应是探研式学习。也就是说,教师的学习应和 研究、创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教师的学习应和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为实践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学习的天性,对学习充满渴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天性与渴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个人不仅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这也将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其他工作都靠后排。

2、“终身学习”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基本指向,这是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显然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工作联系着过去和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指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养成,显然只有靠学习。

例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过程都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多媒体以其交互式软件、图象、声响等强大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网络技术实现了远距离教育,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学习。所有这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向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如何利用新技术为教育服务,为改善教学环境服务;如何使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等等。这些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个人不能单凭生活在现代就有资格成为现代人,只有对现代最具感知的人才是现代人。我想这里的感知指的就是学习。

现在,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更新以以往无法想象的速度不断刷新。象不会学习的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一样,不会学习的教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存在致命的危险,将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早在60年代,美国就把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人称为:“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教育获得过一定文凭,却不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的人。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项新的学习计划“没有边界的学习”,旨在建立世界性的开放性学习体制,以便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机会获得各种形式和不同水平的终身教育。当改变成为世界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时,只有学习,才能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3、遵循系统思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的,教师自然不例外。他们是生活在学校、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工会小组等教师组织之中的。教师队伍就是这些组织构成的一个整体体和系统。因此,要加强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教师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建设,以使队伍整体建设奠定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学校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本身是一种集体行为,学生的成长是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每位教职工各自独立地干自己的工作,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单靠哪一个或那几个教师是不可能完成教育工程的。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并能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同领导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既然学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绝对的内外之分,所以,每个教师思考问题应从学校整体去考虑,而不能以因功能划分的人为界限为出发点,也就是不能只考虑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因为思考的不完整将影响学校的竞争力,乃至危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边界原理”,这种从整体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模式就称为“系统思考”。它使教师用系统的、动态的思考方式代替机械的、片段的、静态的思维方式,从反应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从对现状只作被动的反应转为主动地创造未来。这是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最为关键的一条要求。

4、建立个人目标

如果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种美好而强烈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可有可无的“想要”,而是心中真正的渴望,是对人生态度作出整体选择后,对未来作出的一种承诺。它使人不安于现状,勇于向现实和自我挑战,所以“个人目标”是个人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整个学校创造力的源泉,是学校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个人建立和拥有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足,人们的工作观正逐渐改变。正如美国著名民意测验专家杨克洛维琪(Daniel Yankelovich)所称,人们的工作观正逐渐由“工具性”工作观(工作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转变为较“精神面”

的工作观(寻求工作的“内在价值”)。汉诺瓦保险公司(Hanover Insurance)总裁欧白恩(Bill O’Brien)说:“当你工作两天所赚的钱比你的父辈们工作一周挣的钱还多时,大家开始渴望建立比遮风挡雨及满足物质需求层次更高的组织,而这种热望将不竭止,直到理想实现。”这是促使人们朝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深层次的社会动力。当前,教师的工作虽然没有全部转为一种精神需求,但精神需求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以学校应该认清这种需求,支持教师建立个人的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使其具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在工作中会更负责任,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人们面对理想和现状之间的差距时,一方面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动力,在再现代心理学上叫做“创造性张力”;另一方面又会因挫折而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称为“情绪张力”,二者之间几乎是并存的。当你向目标迈进时,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创造性张力把你拉向目标,情绪张力把你拖回起点,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结构性冲突”。就象橡皮筋一样,越是接近目标,负荷作用力就越大,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前进的动力,而动力正是来自清晰的“个人目标”,它一旦被发现、被正视、被肯定之后,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最终打破“结构性冲突”,得到人性的升华。这里,学校、年级组或教研组所起的作用仅仅是鼓励和帮助教师个人树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努力目标而已。但它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对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

5、拥有“共同目标”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共同愿景(即目标)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彼得· 圣吉指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 “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勇气,去做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

应该说,在以往的各种教师组织,也是有目标的,但一般都以完成多少教学工作量,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特别是统考中、高考的分数等为目标。而按学习型组织理论,这样的目标未免太低了,难以激起成员的创造热情。研究者指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具有“实用的理想主义”的特点,即它既“实”又 “高”,既要拥有今天,又要把握明天,力求在“现实需求”与“远大理想”二者之间保持合理张力。对教师组织来说,“现实需要”包括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完成一定或尽可能多的教学工作量,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奖励等。“远大理想”则应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代新人。组织的共同愿景应是这二者合理张力。过低过高都不行。过低了,等于失却目标;过高了,难免成为空谈。

如果把学校工作比做划龙舟,若成员没有清晰的共同目标,只会照上面的吩咐去做,根本不关心龙舟是什么样子,往何处航行,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坐错船,这样的团体谈何一体感,又怎能行得稳,走得快呢?所以,明确的目标,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的共同目标,来源于教师个人的 目标而又高于个人的目标。它是学校中所有教师共同愿望的景象,

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然而,整体的目标应该是团体内部每个成员经过交流、协同后的最终产物。不管它最初产自高层、中层还是基层,最重要的是它一定要在每个层次中交流过,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支持。在建立学校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学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积极鼓励教职工建立个人目标。因为个人目标是学校目标的基石。个人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否则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使教师开始思考并用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才能迈出建立共同目标的第一步。

为此,学校要有相当的决心、信心和耐心,各级领导者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和决心一点点向前,而且要身先士卒首先参与建立个人目标,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去倾听、接纳来自不同的想法,在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很可能藏有意想不到的好主义、好方法,关键是必须善于发现、捕捉每个思想的火花,并将它们碰撞、融合、提炼、升华,最终构成学校共同的美好前景。

学习型教师的真谛就在于学校能否有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而真正建立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本身就是一个目标,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能否实现全看有无决心。

6、建立全新的学习机制

不能否认,传统型教师也要学习。但以往的学习,重形式不重效果,喜欢“运动式”学习,难以持久,多为被动学习,缺少主动学习。要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改造以往的学习,建立起全新的学习机制。第一,全员学习。组织的成员,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教龄长短、水平高低,都实学习,无一例。第二,全过程学习。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第三,全面学习,既学理论,又学实践,既学中国文化的精华,又学外国的有益的东西。第四,终身学习。从成为组织成员之日起,到退休、以至退休后,都在学习。第五,团队学习。让组织成为一个整体来学习。

要想将传统教师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这些被剔除的层次不是权利层次、决策层次或监督层次,而只是信息的中转站。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学校内部的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更适于学习和建立开创性思考方式。

推荐第8篇:关于知识经济的作业

知识经济与当今社会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经济结构重大变革已变得不再陌生。17世纪到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使信息经济应运而生;直到1990年“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才被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它又有哪些特点及作用呢?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配置为第一要素的经济,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开发的现有自然资源,通过智力资源去开发富有、尚待利用的资源。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它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建立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基础设施及产业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的基础上的一种高级经济社会形态。当前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发达国家工业化已形成,率先步入知识经济形态,如美国。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其工业化尚未完成,经济发展尚未达到知识经济形态所应有的水平,要发展知识经济并促成其成长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当然,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同一国家也有不平衡的现象。以我国为例,我国东部沿海发展较快特别是广

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因其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快,工业化过程快,已具备一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中西部则较为落后,因此我们应面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尽快促成知识经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对条件尚未成熟的地区和部门应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为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更好的条件。

目前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我国正处于二元经济严重的状态。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工业化。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GDP中只占10%左右,总体而言知识经济形成尚需相当长的时间。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已取代资本和劳动而上升为首位达到60%—80%,而我国仅为30%。由于人才短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7,现代化实现程度仅为7.06%。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奇缺,我国总人口约13亿,人力资源总量7.1亿左右,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号称人力资源大国,但实用性人才却异常匮乏。2000年我国人力资源总量仅为6360万人,同时人才的结构和分布极不合理。我国人才多数集中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85%的高级专业人才集中在东部地区。我国的国力排名1999年为32位,2000年降到第44位,科技竞争力1998年为第13位,1999年为28位。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离知识经济形态尚需相当长的时期。科技部门研究

结果表明:如果把美国现有发展水平作为一发展标准,以“1”来衡量的话,我国仅为0.26,而美国现在也仅仅处在知识经济的萌芽状态。可见知识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它必将成为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造成许多员工下岗,引发社会就业问题。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又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由于先进的科技知识主要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相当落后,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依旧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南北问题”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更为激化,必然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科技,将污染企业迁到不发达的地区,这必将加大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经济在新世纪呈现众多新形态,使世界发展联系更加紧密,使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如日本。

尽管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但这并不能磨灭它的时代意义,因此我们仍将努力去发展知识经济,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富强。“关起门来搞经济”已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知识经济大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应加强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加以研究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目前,我国知

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并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实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协调配套。我国的“863”计划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表八:1986年—2000年国家“863”计划成果数据统计[14]

此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较为低下也是阻碍我国知识经济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的今天,加速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产业是参与经济竞争的重大战略。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外经济技术竞争的格局研究确定技术创新战略和与之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企业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专利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加强企业自身研究开发,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减少创新中的重复和无效的劳动。企业必须要研究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状况,选择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建立以产品开发为内核的专利保护工作。此外,企业应树立商标意识,确立商标战略。首先,企业应加强对自身商标的申报工作,提高自身商标的身价和知名度。此外,企业应加强商标的国际注册工作,要善

于运用国际公约有关保护商标的规定,防止抢注,并禁止他人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知识经济发展中避免处于不利的地位。

作为政府,应健全知识创新管理制度和促成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政府应建立创新机制,为了保护知识经济能够持续增长。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尽量实施全民教育,努力将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机构在授予学员知识的同时,应鼓励其创新,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备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国家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以便更好的发展知识经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入主21世纪,它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知识经济正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大的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充分的准备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管理10803班第四组(成员:姚保平,汪洋哲,何欣,

唐俊云,何传恩,程芬,林钰昕)

推荐第9篇:知识经济 生产力 唯物辩证法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背景下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中文摘要】当前,知识、信息、管理等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基于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当前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然而“知识经济”有着怎样的含义,相关著述中没有给出明确一致的观点。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是发展变化着的,每个时代的生产力都具有自身时代的特点,最初的生产力要素中物质性要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当今生产力系统中精神性因素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它也不可能摆脱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它必然是在唯物论也就是本体论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来解析“知识经济”的含义和本质,并试图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来解读“知识经济”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同时为如何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提供一些思路。

【英文摘要】Currently,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and they become the dominant elements in the social production.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which knowledge play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call the current economy knowledge economy.But what is knowledge economy? For this question, mere is no a clear,

consensus view, which given by relative writings.Productivity is an ability, which can transform the nature and g...【关键词】知识经济 生产力 唯物辩证法

【英文关键词】knowledge economy productivity materialist dialectics

【目录】”知识经济”背景下生产力的哲学思考5-6

Abstract6

绪论9-1

1中文摘要

第一章 对”知识经

济”范畴的规范11-1511-1

3一、”知识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章 “知识

二、”知识经济”的本质13-1

5经济”下生产力的变革15-24的扩增15-19

一、”知识经济”下生产力要素

二、”知识经济”下生产力的性质19-20

20-2424-

43第三章 “知识

一、坚持马克思

三、知识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主导要素经济”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的唯物论24-2626-2929-3

324-33

1、生产力的物质性没有改变

2、物质生产力决定精神生产力没有改变

3、物质生产力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坚持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辩证法33-36

1、

2、科技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融入了更多的知识性要素33-34创新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4-3

53、精神生产力对

三、坚持马克思生产

1、以物质生产力为根

物质生产力有着越来越大的反作用35-36力理论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36-38基的生产力系统36-37

2、生产力系统中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

产力相互作用37-38论38-4338-4040-

43四、”知识经济”下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

1、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2、”知识经济”下生产力中的科技获得了新的意义第四章 “知识经济”下生产力研究对当代中国生产力

一、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观念的转变

发展的启示43-4843-4646-48

二、发展知识性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结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2

致谢

52

推荐第10篇:浅谈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

浅谈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

摘要: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关键,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它不仅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真理性、预见性, 而且也向国人表明了工业经济不是我们的终点, 中国必然走向知识经济。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 科教兴国

知识经济正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关注。它有力地印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以及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英明果断。知识经济的到来, 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和意义

知识经济是“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说法, 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 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 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 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未来经济要改变和超越现在这种以技术为驱动的发展模式, 即改变片面地追求产品技术的极致、追求单一商品生产规模的极大化, 而转向把知识作为主要的内驱动力。它建立在日渐发达的、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产业之上, 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主张敏捷制造和个性化商品的规模化生产, 是能够按用户需要进行有效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所以, 知识经济是更个性化、更能体现价值规律的经济。

理论界普遍认为,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前20年, 甚至更长, 发达国家将处在知识经济的长周期内,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此阶段全球的主题。和平的实现需要以和平为向导来应用科学技术, 唯有对知识的有效利用, 方能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并消除贫困、差异和不平等。在发展方面,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除需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之外, 还都面临着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是要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由于过去对技术的盲用、误用所带来的问题。未来的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在对科学技术的自觉使用上,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类合理的目的来生产和消费。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 知识经济的发展可使人类对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先进的知识也可以为更多的人所共享。

二、从知识经济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真理性、预见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 是人类物质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长期积累的产物, 是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日益深化, 科技与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高级化的结果。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化史,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演化史。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都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第

二、科学技术已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成为人类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是科学技术改变人类和历史的最直接和无可辩驳的例证。如今人类面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工世界———一个用现代科技元器件组装的世界。现在不论是人工合成的材料、转基因物种, 还是网络媒体中的各种虚拟现实, 它们已成为人类新的工作环境、劳动对象、生产基础、操作工具等。第

三、科技知识为生产和经济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延伸到工作间中的创意及实验室中的交锋。这真正是知识的较量, 是智慧的对抗。可以看到, 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上的优胜者, 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国家才能拥有较高的生产率。最后, 科技知识造就新的产业主体。伴随知识经济的来临, 一个更显著的特点是: 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向前台, 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动作的主体, 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第

四、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高科技产业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谁拥有高技术最多,而且能运用到经济领域,谁就取得未来经济社会的领先地位,谁就能赢得主动。因此,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目前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高科技技术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技术群。当代最新科技成就已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第

五、科教兴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21 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界。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和智力竞争。邓小平早在1977 年就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确实把教育提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朱基同志则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宣告,本届政府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最大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关键。首先, 实施了重点科技攻关, 如“星火”、“丰收”、“燎原”、“火炬”以及重点科技成果推广等一批科技计划,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 计划) 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 “863”计划选择了对我国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七个领域, 即生物、航天、信息、先进防御、自动化、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作为重点研究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力争在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科技战略目标。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全国上下形成共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教育局面必将出现。

总之, 在知识经济中, 科学技术起着真正的核心和关键作用, 这使我们再次想起邓小平同志曾讲过的一句话:“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而后, 他又做了进一步的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话虽然是多年前所言,但其洞见和远见都已为后来的现实所印证。它充分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所具有的那种先决性、动力性的本质, 深刻阐明了其广为应用的价值、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和极富冲击性的力量。

三、做好走向知识经济的准备

知识经济的到来,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 这就是有可能加剧知识分配和交易中的不平等。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 发展中国家应该认真研究并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发展中国家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知识积累, 那么它就不得不以高昂的代价来求购发达国家的知识成果。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该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契机: 1)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为我们依靠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国家强盛注入了持久动力; 2) 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建设正稳步推向前进,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逐步地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推向知识经济的轨道; 3)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 我们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 4)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__不断加强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研究, 都为知识经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当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其一, 中国不可能全盘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这是既要工业化又要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所决定的。同时, 我们现在不具备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 也承受不起他们曾造成的失误、浪费和污染; 其二, 要对我国进入或者并入知识经济的途径和时机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科学决策, 建设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 利用后发优势, 加快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第三, 创造环境, 完善支撑条件, 鼓励科技进步, 培育以创新求发展的风气, 让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得到社会的回报。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作为为国家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科教兴国战略,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性战略, 从而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快各主要产业领域的科技进步。首先, 人口压力迫切需要我们在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在品种、耕作、病虫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环节上实现技术的飞跃。可以说, 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是决定我们在新世纪生存的关键要素。其次, 要加快基础工业、制造业的科技进步, 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产业的成功、企业的成功、市场的成功和研究开发的成功都是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只有强化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完善国家的创新环境, 特别是加强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促使企业成为产品和技术开发的主体, 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在新的世纪里大有作为。此外, 还需要特别加强第三产业的科技进步。

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新知识、前沿知识的源泉, 是科技进步的先锋, 是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体现。现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大趋势表现为: 两者合一, 即基础研究的高技术化; 两者都与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开发的前沿贴近; 两者都与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和难点相关。国际上已有不少企业对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大投入, 以期获取领先优势, 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所以, 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问题的交汇点,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脊索。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 既要有投入上的保证, 也要与国家需要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 坚持扬长避短,自主创新, 努力形成和发展我国自身的科学技术优势。

总之, 知识经济的兴起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可以说社会经济形态更新的无声革命正在悄然到来, 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努力发展科教事业, 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姜岩.千年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M].科学出版社, 2003 [2] 李春贤、金彪、吴恺、浅谈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吴季松.21世纪———知识经济[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 [4] 李京文.知识经济与决策科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11篇: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有经济知识的人才,经济知识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来培养。要想培养经济知识人才,就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作为一个新时代幼儿教师,我认为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创新素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树立创新的教育观。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教师要坚信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不要老把按规定模式办事、而且常常受到限制和训斥。在日益重视创造的今天,我们要把学生的捣乱拿一种标准来衡量,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有理就行。学生的好奇、好问是他们的思维在活跃;学生的好动、好驳是他们自身的个性,只要他们有新的发现、有充分的理由。

第12篇:知识经济对物业管理的影响

物业管理论文

知识经济对物业管理的影响

彭莉莉 09会计1班 03509117 [摘要]“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源自于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全球性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年前替代了农业经济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步被另一新型的经济模式替代,它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对物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将从住宅建设,物业信息安全管理,物业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主关键词]知识经济 物业管理 住宅建设 物业信息安全管理 物业智能化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以知识和科技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在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国的物业管理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知识经济对住宅建设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于住宅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具有革命性的。

1、知识经济使我国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我国的住宅产业科技含量低,能耗大,经济附加值低,同时对资源的破坏性大,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由于低层次粗放型生产出来的住宅因不符合人们的需求,不仅造成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料,而且还可能造成环境的破坏,使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得不到协调发展,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或引发更大的灾难。然而知识经济在住宅产业中的运作,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人类社会在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时代所造成的人口、生态和环境危机,同时也借助观念更新、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为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保障。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住宅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大量以知识为背景的现代住宅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使住宅产业脱离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化成为可能,使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实施。

2、知识经济改变住宅区周边的环境。住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机制更加明显。住宅区域周边环境对于人们的影响也很大。方便的交通,美丽的绿化,便捷的生活环境是人们选择住房的一个重大的参考条件,通过知识经济了解人们的需求,从而建设好适合人们生活的配套设施,将大大提高人的满意度,使住宅建设更上一层楼。

3、知识经济使住宅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对人们来说不再是挡风蔽雨的栖息场所,而是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因此,人们对住宅的性能、质量要求及环境素质甚至周边的人文环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融进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住宅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这种需求。我们可以预见,知识经济带来的大量的技术革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将使住宅总性能发生质的飞跃,住宅质量将得到根本的提高。

物业管理论文

二、知识经济对物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业管理已从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迈向了对高效益、高科技物业的全方位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已逐渐成为当今物业管理的一个重点领域,现在的安全管理应该本着从“技防”出发,以“技防”为主,以“人防”为辅的工作思路。将“技防”和“人防”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贯穿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1、知识经济在技术防范上的作用

要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首要条件是在楼体建筑内外安装先进的“技防”设备,如红外线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报警锁系统、IC卡门禁系统、楼层巡更系统等等,由这些技防设施组成“技防”的道道屏障。(1)红外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是除视频防范外的一个重要防范系统,通过设置报警点探头和对应防区,对重要的区域进行设防,代替安全管理人员的看守,形成对防区的不间断保护,利用“技防”与“人防”的有机配合,有效地把好第一道关口;(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显像屏、讯号输出线路、录像机等,是“技防”设备的第二道屏障;(3)电子报警锁系统。“技防”设施的第三道屏障为电子报警锁系统,一般情况下,一幢楼体只留下一至两个主要出入口,其余楼体内的消防通道出入口均可安装电子报警锁。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这些通道就作为紧急疏散通道正常使用,这也是做好信息安全的一道有效技防屏障。(4)IC卡门禁系统。IC卡门禁系统工作原理是由主控器(A300)通过辅控制器(U1200)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及相应控制设备实现各种方式的门禁控制。门禁卡对符合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开通进入权限,对不允许进入的内部企业员工未开通该进入权限,这是“技防”设备中的第四道屏障。(5)楼层巡更系统。“技防”设备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楼层巡更系统。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保密措施。

2、知识经济在人员防范上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是地球命运的主宰者。知识经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人员有效维护、正确操作,有效实施等手段来维持运行,辅助物业信息安全管理,再加上有的方面也必须通过人员有效的“人防、物控”,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技防”设备的威力,为物业安全管理服务。

三、知识经济对物业智能化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更多放在与外界沟通、信息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正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住宅小区智能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住宅小区智能管理系统的产生,给了物业管理一个发展的空间,也给物业管理一个展现价值的机会。同时,给物业管理增加了很多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服务等等,使物业管理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间接地也提升了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

1知识经济使物业智能化程度提高。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由于其先天优势,给物业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不仅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还是在管理的智能化上,都比普通住宅小区范围要宽、程度要高得多。

2知识经济使物业管理效率更高、内容更多、更便于管理。主要表现为:①物业管理中的一些传统收费项目,如房租、水电、媒气、暖气等的收费因为可以使用电脑管理而变得一目了然。房租、水、电、煤气的用量也能通过专门的传感器进行数据的精确采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收费纠纷,而且大大方便了住户。②物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专项与特约综合经营服务,如快餐盒饭送餐服务、物业租售代理服务、代聘保姆、代为介绍家庭教师、代订车、船、飞机票、其它中介咨询服务、购物服务、洗衣服务、社区厨房等,通过电脑网络联

物业管理论文

系与处理将更为方便高效。③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也将变为电脑网络的操作者与管理者,通过电脑网络(广城网与局域网)提供各种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收取网络信息使用费和各种服务费,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传统形象,提升了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档次和社会地位。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物业管理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物业管理的发展和改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报》

2郭淑芬,田霞,知识经济对我国物业管理的三大影响,《当代经济》2002年第三期

3赵艳丽,邵明理,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初探,2007 4物业管理网

第13篇:论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推荐)

论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出发,传统行政管理面临的变化,就行政环境及体制,管理运行机制及管理方法和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等诸方面进行也初步探讨。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转化等全过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产业形态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市场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产业构成服务化、知识资本化、发展可持续化、设施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教育终身化。处于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管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接着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和行政绩效管理,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知识经济; 行政管理; 知识管理; 管理者.

前言 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这本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的生产工具,就是指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将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程.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现代化的.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 ”的良好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人研究。但它在当今的行政管理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 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行政人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台.进而增强行政单位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

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政策如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进行监督必须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定。过去,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进行比照,即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知道,监督从何谈起。监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广泛存在。问题出现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监督体系,而是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下级间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监督渠道,公众想监督又怕报复或苦于没有直接的监督渠道,外部监督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行政决策的网络化成为可能。行政决策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人们通过网络就可轻易揭开行政决策的帷幕,把决策方案的选择项与个人利益作对照,确定自身立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决策由封闭的暗箱操作过程,变为下级、民众可以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过程。民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为监督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条件。此外,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反馈的传输环节。只要政府有“越轨”行为,民众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监督部门举报。同时网络以“秘密”方式进行投标,消除了民众的顾虑,大大提高了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将日渐成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政管理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推到空间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鉴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是说说而已,要注意一下问题:要善于发现人才,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观念,增强开发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拓展用人渠道.新形势下的人才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开发利用的.面向社会广纳贤才,拓展渠道,同时要增加透明度,要敢于打破旧的台阶观念,创造一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要用人所能,不要求全责备.用好现有的人才,才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只要把人的长处用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做自己擅长的事,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用人要信.用人一定要赋予他工作的实权,我们应该大胆的使用这些有勇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给他们最大的空间.用人还应该讲效益.人才的开发投入要讲效益,有利于延长人才最佳使用期,留住人才.要树立耽误人才也是浪费的意识,坚持高标准,不惧风险,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最后用人要培养.人才注重培养,要适时的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工作环境.关心每个人的成长和前途,为每个人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说法.

二、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开始了科学化走向.1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而充分的决策,有赖于准确而充分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是决策系统的衔接环节,是落实决策的重要一环.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环节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的实施到位.现代管理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的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3管理的信息化.无论什么,都需要管

理的信息化.知识经济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 二是以较高的加速度发展,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导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 行政管理单位必须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方面加以提高。所以管理者必须把信息的获取、提炼, 知识的研究、创新,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已设专门的“知识主管”, 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4监督的经常化.好的管理,必须伴随着日常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加强内控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使问题、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是十分必要的.5管理的法制化.依法管理是今后行政管理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化,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还礼将会更多的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业更普遍的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展开.行政 管理的科学化也越来越被重视.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知本含量。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知本的地位跃居于资本的前列,知识的拥有量、拥有类型以及知识的运作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

素,组织管理者面临着在知识方面把战略与运作结合起来的高层需求,组织自己必须根据知识要素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组织的竞争对手不仅应该知道对手的物质竞争力,而且应该知道对手的知本竞争力。并且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社会效益化、商品化。

三、总结概括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管理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创新意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指日可待.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 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想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要紧跟当今时代主题,最终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俊生.加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J].领导科学 , 2002,2:4-5.

[2] 邓泽宏,何煦,郑丹.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适应WTO规则[J].对外经贸实务 , 2002,3:34-36.

[3] 周德民.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2,11: 160-162.

[4] 李洪仁.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 , 2002,1:40-42.

[5] 黄海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深化[J].了望 , 2002,28:48-49.

[6] 张劲松.政府知识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2002,7:53-55.

[7] 吴瑞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2000,3: 62-66.

[8] 欧日瑶.知识经济的来临与行政管理科学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2000,3:26.

[9] 吴端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党政论坛 , 2000,9:29-31.

第14篇:论知识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影响

论知识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影响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对基本会计概念和范畴以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都带来重大影响;会计工作的重点将发生转移;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将增强;内部审计机构将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要将更为迫切;同时对会计报告模式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第15篇: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的导向和约束功能,它明确了企业的奋斗目标,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建立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企业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企业文化在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的基础上,可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共有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不断进取。最后,企业文化通过观念整合达到行为的整合,通过个体的规范达到群体的和谐。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相比较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形态来说,它对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生产要素的组成掀起了更大的改变,并引起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变革,在该经济形态下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

在经营观念方面,企业的发展愈发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储量,以知识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企业新的管理理念并得到更深度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首先提出智力资本理论,即人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非人力资本和体力劳动者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人才和科技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的全球化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和多元化,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竞争模式已由单纯的竞争变得更加强调合作与共赢。知识经济同时带来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的转变,知识经济的持续性要求任何企业不再考虑一时一地的获取利润,而要考虑持续盈利,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指标而是增加了客户满意和社会利益两个重要指标,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企业制度文化方面,知识是整个时代的基础,较之于行政力量来说具有更强的权威性,领导体制由家长制、集权领导制向团队领导、民主领导制转变,甚至领导和被领导的分界开始模糊,知识是最终的决定力量。另外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之快速的知识更新,使整个社会要求企业具有相应的自主决策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简化。管理制度方面,强制不再是主要措施,根据组织的价值观、精神氛围、文化环境来对人才施加影响,使之产生自觉行为的柔性管理理念得到提倡,只有这样,人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文化的构建受诸多因素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考虑已有的条件外还应立足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来发展企业文化。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更具有非凡的意义,任何不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都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危机感,在企业内部树立“以变求活”的理念,营造用创新去适应变化和迎接挑战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明白应该在变化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具有敏捷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组织制度,为“求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最后,企业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文化“求变创新”的功能起到强化作用。

组织间的知识信息增长速度的比较造成了他们各自之间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比较。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源泉,企业持续发展和保持活力的保障。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并将之渗透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员工,对他们进行自觉学习的教育,使其能够主动和持续地展开学习,同时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和学习手段,为员工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第16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人力资本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我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以及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提纲】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

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正文】:

21世纪,人力资源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新经济形态,已显出勃勃生机,并展现出其非凡的潜力。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认识到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对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增强,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新的思维来应对这种深刻的转变。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也称“人类资源”或者“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其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要素条件,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客体。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由下列八个部分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他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

人口,即“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4)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可以称为“经济活动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组织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就已经存在。近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单纯关心产出和效率,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对劳动的管理,以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一直沿用至今的定额管理、标准化、差异计件工资制等管理方法均来自于泰勒的理论。早期人力资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第一个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

(二)人际关系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是霍桑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他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

(三)组织行为学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为代表。他的理论吸收了工业心理学、管理科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的合理之处后,形成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

2、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最大的特征在于人力等无形资源已经取代了实际的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有了新的内涵:

1、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

2、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它包括招聘、使用、考核、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和管理重心下移。

6、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8、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知识型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进行招聘和录用,即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人;二是确定薪酬和福利,即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三是进行考核和奖惩,即量化考核标准,奖惩并举;四是进行培训和晋升,即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并提供发展机会;五是合理处理冲突和有效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冲突时刻存在,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正面引导和激励是必要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人力资源管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事务,日益成为包括其他管理人员、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全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他们不仅需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需要擅长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已从仅维持辅助的事务性层面,逐步上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层面,在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职能战略日益提升到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层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在严酷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队伍不断壮大,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从原来对资源可用性的重视逐渐转向了对知识型员工发展性的重视,建立以知识和知识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加强对知识的管理,组织学习的有效性和知识的贡献率成为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正如卢斯卡所说,只有拥有专业化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生产、传递及更新速度急剧加快,运用知识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较高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仅占员工总数的20%,却创造了80%的财富,使其毋庸置疑的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经转变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知识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向知识及知识员工转移,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趋势,日益被“柔性化管理”所取代。“柔性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员工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企业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演变为盟约关系,并结成利益共同体,管理方式向网络型扁平化方向发展,它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方式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强调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并逐步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柔性化管理”作为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它使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借助“外脑”来整合企业的资源,这是一种超常规的管理方法,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间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以达到全方位利用资源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日益激励的商业化竞争,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但是企业因自身规模所限,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间形成了“共脑集智”活动,“知识联盟”、“战略联盟”等新的管理形式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借助“外脑”进行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多的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尚属于经验管理时代的方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管理手段应该趋向于制度化,由人治走向法治。要在严密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可以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使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现代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使人力资源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事管理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创新化的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不断变化的信息。人力资源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的源泉,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当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

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毅力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而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也不再是劳动者的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一切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唯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知识经济的竞争力。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企业对人才争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自身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的选择。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对企业人力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指挥千里之外的员工也如近在咫尺,这样使原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中间环节或中层管理者逐渐成为多余。这种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趋势的出现,需要企业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决策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扁平化组织的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显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它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时代提出的变革要求,而且也是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在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战略要求下,企业要变革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本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改革各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还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营造出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给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协助企业寻找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型态和管理模式。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步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战略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层和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谓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根据组织的长期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总体目标;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获取和分配人力资源,以保证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而操作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根据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所进行的日常操作。对于企业来说,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的工作必须同时并重。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在职能上扩展,应该承担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并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创新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要建立起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既体现在对员工生命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也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内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个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

最后,要建立一种让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完成工作业绩,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奖励制度。这种奖励制度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使个人与企业同成长。这种全方位、有效的激励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知识经济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上协作,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软件,结合企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成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需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开发方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再通过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给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人员基础和组织保证。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不仅改变了广大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增强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联系和协作,让企业各级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企业人才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体现出个人的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同时企业应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展开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同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使企业的目标和员T的发展达到一致。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的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正日益下降,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能否真正实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时代,2006

【2】冯慧卿.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经济师,2007

【3】王向红,张洁.浅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论坛2007

【4】杭广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人才资源开发,2006

【5】吴班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4个趋势[J].管理与财富,2006

第17篇: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创新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战略资源是知识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来自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一般来说,知识管理不同于资讯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的。然而,知识资源不像传统的资源如土地、机器设备、资本等有形资源易管理,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则更是一种无形的活动,它不易被监控,也无法以外力强迫,因而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便悄然兴起。

一、企业管理受知识经济影响的体现在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下,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由于人们对新科技的接纳程度不同,社会上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不一致。同时, 由于现有法律无法规范日新月异的新科技,人们的权力分配、工作品质、生活品质都会面临新问题,更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自然面临极大挑战。

未来的企业管理受知识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传统的企业管理职能发生了变化。在传统企业的管理中,企业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后来又增加了“激励”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职能不断增加和更迭新的内容, 但无论如何,传统企业管理仍然是只注重有形资本,而未将作为无形资本的知识资本的创造和培育放在重要位置。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企业管理职能发生了新的变

1 化,无形资本特别是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管理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内外的新知识资本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大力加以培育。创造、培育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

2以知识和人才管理为主的学习型

组织的建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被看成是“学习型组织”。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以物质资源和资本的管理为中心,而是更强调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对发挥组织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给予高度重视。新型的组织机构管理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并要求员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自学成才,发挥知识和团体的整合效应,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

3人本管理的实施。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向对人的管理。现代企业根据知识经济竞争化的要求,突出“人才激励管理”,把开发人才放到企业至关重要的位置;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

4 集体领导与民主决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传统企业管理转型的同时,领导也要随之改变:要把各行其是的众多部门整合为一体,既保持员工个人和团体的高效率,又重整对外关系和创造新机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新的领导方式,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需要领导者组织进行学习,扩展其成员的能力。未来的领导应当是集体领导, 集中公众智慧的领导。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

2 勇于接受、改变和发挥示范作用,充分施展其“感应”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管理决策必须知识化、民主化。首先是企业管理层的文化程度空前提高,因而知识决策素质大大提高;其次是重视专家集团和智囊机构提供的决策意见和建议;第三是高素质员工对知识决策的民主参与等。

5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目标的同时,非常重视企业整体目标的长远性以及与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注重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企业管理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再生等看得十分重要,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等。企业战略是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规划自己,主动承担它对社会进步所负的责任,而传统企业管理比较强调通过对现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实现经济利润的快速增长,追求企业经济目标被放在压到一切的位置。这一过分强调经济利润增长的主张,一个严重的消极后果就是对现有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生态失衡、污染严重、环境破坏,进而导致社会、经济难以持续协调发展。

总之,未来的企业管理中人才和科技要素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在效益模式上,将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文化模式上,向满足人的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的方向发展;在制度模式上, 探索平等和效率高度结合的新的权力结构;在组织模式上,向更为灵活的、体现新价值观的组织形式过度。

资产管理和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体的经

3 济。传统企业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则是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当今,在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例正在大大增加。无形资产的升值将带来企业价值观的变化,科学的公共关系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创新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 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在于,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1知识经济对管理理论的创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对传统管理理论提出严峻的挑战。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组织结构向分散化、虚拟化、智能化发展,而这种结构的管理将更加困难;知识与知识主体的不可分离以及主体行为的不可察及、不可度量使得人力资本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并可能造成新的分配不公; 组织分散化要求管理加强协调与合作,管理的概念与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领导的责任重在远景的设计、目标的确定和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力,领导不再是依靠权力而是要靠经济和能力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因而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形成,企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凡此种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都会促进企业管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创新,比如:将企 业建立成虚拟化、网络化的学习组织;建立新的推动知识创新的激励监督机制;建立柔性的企业发展战略,以适应市场环境与科技环境的变化;

4 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而实现跃进式和突发式增长,在资本积累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积累。

知识经济一般表现出以下特征:1知识经济是面向市场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已由传统的标准化大批量的集中方式变为市场驱动的即时的、精益求精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灵活生产方式。\" 知识经济是面向全球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将千百万市场主体连接起来,经济活动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经济系统越来越成为全球系统,全球统一的大市场开始形成。2知识经济又是一种强劲的扩张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作为“放大器”的效应远大于一般制造业。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高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产品本身的不断完善,它将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更大的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智力,应用知识添加创意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这些变化,要求我们的管理观念必须随着变化,否则,没有管理观念的创新,就跟不上知识经济发展的变化。 4知识经济对管理内容的创新。企业管理涉及到对人、财、物,产、供、销以及对科技、信息、时机和企业制度的管理等等。随着知识经济的渗透,对各类管理都将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的突变。比如,在工业社会里,企业强调以生产、营销等各项管理为主要内容,人仅仅被看作庞大机器的一部分、一个零部件,而在信息社会里,人不再被物役,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过去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得以充分体现。人力资本是企业最

5 重要的资源,是技术知识的活载体, 同时又是技术知识的“识别体”和“创新体”,因而只有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有效开发和管理,才能使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高效的发挥。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还要十分重视“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在发达国家, 以企业为中心的 战略”管理已转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管理 意为 “顾客满意微软等公司已提出了“顾客关系管理”理论,以顾客需要为核心,争取更多的顾客,扩大市场份额。以顾客为中心将成为21 世纪企业管理的主要课题。知识对管理方式的创新。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的行为,确保圆满地完成公司经理为员工指定的工作任务。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科学网络覆盖企业生产与流通全过程,生产周期缩短,专业分工从金字塔组织逐步转向扁平团队组织,中层管理者的存在逐渐失去了意义。每个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即可了解全局、关心全局,人们的知识、思维更新更具活跃性。因此,管理者应从“控制”转为 “指导与激励”,注重提供服务,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当今,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动下,各种管理方式方兴未艾,诸如企业再造、企业战略联盟、虚拟联合体等。虽然这些管理方式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原因,步入市场经济较晚,在我国明显地慢了半拍,但它们将在21世纪中得到广泛推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成为知识经济

6 的关键因素,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大趋势,尤其是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这些都为管理手段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将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加强企业管理。如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通讯技术后,除了信息远程高速传递外,还可做信息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将普遍推广无纸贸易,通过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标准化的“电子文件”交换和国际贸易;计算机不仅使企业可及时掌握和分析国际经贸动态、进行市场调研,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规划安全生产、财务以及人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子计算机在国际国内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织生产与经营。

三、企业管理的未来

从科学管理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适应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从集权到分权,从生产导向到消费者导向, 从机器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细密分工到流程再造,企业管理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识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浪潮正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管理。1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应用知识加创意是经济活动的新核心。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管理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土地、厂房,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资产。\"管理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扩展。2管理对象更加分散。3产业间相互结合增多,管理更加复杂多样。

7

第18篇: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分析

B>摘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以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技术基础和发展平台。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文化地位、核心概念、制度层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沟通的障碍,论文对跨文化沟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文提出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应对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 知识经济,企业文化,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1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的特殊性,使得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跨文化研究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任务。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一体化并不是知识经济的产物,而是来自于劳动分工的国际化大趋势以及其带来的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但知识经济的萌芽显然外在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知识经济的发展无意识地推动了跨国投资以及多元文化综合体企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发展,欧美国家跨国公司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欧美等国经济繁荣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内市场的未开拓空间日益缩小,国内资本严重过剩;闲置资本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国际资本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世界已逐步地转变为单一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快速发展。

2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知识经济对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经理阶层。工业时代的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与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并以此来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而知识经济的出现则对传统的大生产方式带来了剧烈冲击。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由于企业规模的十分庞大,为了有效收集与传递信息,企业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中层经理。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代替了中层经理收集、传递、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的或低创造性的工作;而且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瞬时互动传递成为可能,这些都使得中层经理的存在变得多余。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虚拟企业的出现。虚拟企业又可以称之为动态联盟,有时也称作为敏捷虚拟企业。作为虚拟企业,其本身具有动态性与变化性,当市场本身条件发生变化时,虚拟企业也将跟随发生变化。对于虚拟企业而言,组织管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虚拟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资讯关系网和内部组织网络。建立有效的敏捷的资讯关系网络,虚拟企业才能灵敏地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而快速调整虚拟企业本身的构造。随着网络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开始走向虚拟化。

知识经济同时引起了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变化。组织结构模式决定了组织的任务如何分配、组织成员向谁汇报工作、沟通与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决策按什么程序由谁做出并如何实施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了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的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决策的集中化让位于分权化,管理的规范化让位于创造力,管理的纵向构造让位于横向构造。

3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1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地位的影响

在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却并不相同。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企业管理方式经历了三个典型阶段:随意性管理阶段,制度化管理阶段,柔性管理阶段。在随意性管理阶段,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仅仅只是全体员工无条件接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的“文化”。制度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停留在企业文化表层的制度文化,但由于制度管理强调严格的控制,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并不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快速变化成为现代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理论,柔性管理的优点是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与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强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但又采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依靠制度来形成法治的环境,但又使得制度具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柔性管理阶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在柔性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它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企业员工的行为。其次,企业文化可以起到方向指示灯的作用,它可以为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

3.2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的具体内容总是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内容同样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下,企业文化将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经济的取而代之,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将有所改变。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内涵变革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表1:传统经济时代与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传统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形成时间长短形成过程积累/提炼设计/借鉴文化表象一元多元文化设计排他性兼容性学习态度进修/培训学习型组织文化类型封闭性开放性生产类型规模/差别/效率灵捷/定制/效益文化空间区域性全球性道德观企业/社会个人/企业/社会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特征变化的根本点在于对文化要素的“整合”上。具体表现为文化要素的“元”的数目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而其实质即是公司文化是“统一的个性”还是“个性的统一”。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后者。

4 知识经济形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文化教育与学习

由于不同民族、地域在历史过程中分别形成并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造成不同语种文化之间进行沟通时的语言障碍。因此,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手段,可能还在于加强文化教育与学习,尤其是加强非母语语言的教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环境之中,加强非母语语言人才的培养,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投资与贸易,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4.2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文化认同

不同文化之间沟通障碍的根本生成原因,就是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可认同。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多种文化共存的企业之中,每一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员工都希望能保持自己的母语文化的存在从而拒绝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此时,有效的解决文化沟通障碍的方法就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好处在于: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多文化综合体企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顺利沟通,促进企业的团结一致,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多种文化的共同存在,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满足感。

4.3 促进差异文化之间的融合

与文化认同所不同的是,文化融合强调多种文化的扬弃。从结果上看,文化融合也可以认为是文化的发展,因为多种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就是一种综合了多种文化精华的新文化的形成,这与文化认同中保留多种文化的共同存在是不相同的。从解决文化沟通障碍的效果看,文化融合是所有对策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5 知识经济形态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多文化融合,突出时代特色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带有经济全球化的属性,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时代特色,采取多文化融合的基本策略。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历来都是先天欠缺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相对更为迫切与艰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更应该加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多文化融合策略应该以儒家传统文化的精要为本,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内容,中西结合,互为补充。

5.2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工业经济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是工具”的这一事实,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得以突出以后,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等非工具性作用才真正开始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知识经济中企业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彻底抛弃传统企业文化中对人性的错误认识,正确理解人的作用与地位,并最终在企业中建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只有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才有可能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执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革命。

5.3 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在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企业中,制度是企业维系存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有效工具。在知识型、学习型企业中,加强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企业内部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的正确制度,企业管理者就不可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虚拟企业赖以存在的所谓的企业的灵敏性、柔性也就不会存在。企业柔性与灵敏性都是以健全制度为前提的。在我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5.4 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必然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体现,企业没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员工,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建成有效的企业文化。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决策权也趋向于分散化,这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对其自身职责负责,甚至于可能要求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在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外,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并将企业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社会主义内涵的企业。

5.5 强化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

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想要参与某一组织,获得组织认可,并寻求在组织中实现自我的心理。这种渴望在传统工业经济社会是得不到实现的,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人本主义企业文化的影响之下,企业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与网络化的特定条件之下,员工的彼此协调与沟通成为必要,共同工作成为可能之时,员工的组织归属感才能得到满足;此时在高度精神满足的驱动之下,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潜能被充分挖掘,企业也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5.6 建设竞争合作与共赢的企业文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体现出明显的竞争合作性。知识的共享特性决定了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合作性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知识经济社会,单个企业独自开拓市场的情形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某一市场的开拓。显然,知识经济表现出了竞争合作与多方共赢的特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建设一种合作与共赢的企业文化。

5.7 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

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企业文化是不存在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抛弃传统工业经济中盛行的“集体主义文化”枷锁,建立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新企业文化。如果企业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则是组织和扩展“人类合作的秩序”,借助于各种可供利用的手段将其协调为一个“自给的组织”。即使是在日本获得巨大成功的“团队精神”,也是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员工意志的基础上达成的默契,也就是说,“团队精神”也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英]乔恩特:《跨文化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2、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3年第6期;

3、Mullin.R:Knowledge management: A cultural evolution, Journal of Busine Strategy, Vol.17, No.5, September/October, 1996;

4、petrash.G:Dow’s journey to a knowledge value management cultur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4, 1996;

5、Terrence.E.Deal, Allan.A.Kennedy:Corporation cultures:the Rites and Ritual of Corporate Life, Addison-Wesley, 1982。

第19篇: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分析

B>摘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以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技术基础和发展平台。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文化地位、核心概念、制度层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沟通的障碍,论文对跨文化沟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文提出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应对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 知识经济,企业文化,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1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的特殊性,使得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跨文化研究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任务。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一体化并不是知识经济的产物,而是来自于劳动分工的国际化大趋势以及其带来的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但知识经济的萌芽显然外在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知识经济的发展无意识地推动了跨国投资以及多元文化综合体企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发展,欧美国家跨国公司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欧美等国经济繁荣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内市场的未开拓空间日益缩小,国内资本严重过剩;闲置资本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国际资本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世界已逐步地转变为单一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快速发展。

2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知识经济对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经理阶层。工业时代的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与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并以此来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而知识经济的出现则对传统的大生产方式带来了剧烈冲击。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由于企业规模的十分庞大,为了有效收集与传递信息,企业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中层经理。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代替了中层经理收集、传递、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的或低创造性的工作;而且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瞬时互动传递成为可能,这些都使得中层经理的存在变得多余。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虚拟企业的出现。虚拟企业又可以称之为动态联盟,有时也称作为敏捷虚拟企业。作为虚拟企业,其本身具有动态性与变化性,当市场本身条件发生变化时,虚拟企业也将跟随发生变化。对于虚拟企业而言,组织管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虚拟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资讯关系网和内部组织网络。建立有效的敏捷的资讯关系网络,虚拟企业才能灵敏地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而快速调整虚拟企业本身的构造。随着网络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开始走向虚拟化。

知识经济同时引起了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变化。组织结构模式决定了组织的任务如何分配、组织成员向谁汇报工作、沟通与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决策按什么程序由谁做出并如何实施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了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的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决策的集中化让位于分权化,管理的规范化让位于创造力,管理的纵向构造让位于横向构造。

3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1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地位的影响

在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却并不相同。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企业管理方式经历了三个典型阶段:随意性管理阶段,制度化管理阶段,柔性管理阶段。在随意性管理阶段,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仅仅只是全体员工无条件接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的“文化”。制度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停留在企业文化表层的制度文化,但由于制度管理强调严格的控制,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并不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快速变化成为现代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理论,柔性管理的优点是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与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强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但又采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依靠制度来形成法治的环境,但又使得制度具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柔性管理阶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在柔性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它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企业员工的行为。其次,企业文化可以起到方向指示灯的作用,它可以为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

3.2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的具体内容总是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内容同样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下,企业文化将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经济的取而代之,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将有所改变。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内涵变革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表1:传统经济时代与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特征比较

1、[英]乔恩特:《跨文化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2、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3年第6期;

3、Mullin.R:Knowledge management: A cultural evolution, Journal of Busine Strategy, Vol.17, No.5, September/October, 1996;

4、petrash.G:Dow’s journey to a knowledge value management cultur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4, 1996;

5、Terrence.E.Deal, Allan.A.Kennedy:Corporation cultures:the Rites and Ritual of Corporate Life, Addison-Wesley, 1982。

第20篇: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教育

2003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议认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致于对于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世界各国都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科技知识以经济发展中上升到绝对的优势位置。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获得的工资报酬也越多;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机遇也越大;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实践证明,哪个国家知识生产水平信息传播快,科技成果运用广,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知识经济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成功致富的最重要资源。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致富的资料主要靠对土地面积的控制;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致富的资源主要靠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控制;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致富的资源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知识和信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和内驱动力。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为我国\"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八大高新技术到2010年后将全面超过传统产业的产值。八大高新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管理(软科学)科学技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当今靠知识致富的全球首富,微软公司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储备,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该公司自1975年创立以来,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创造了世界奇迹,比尔·盖茨的成功启示我们,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能拥有整个世界。

1: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发挥着更大的效益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局限于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知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知识经济理论认为,知识的投资较比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产出更高的收益率,它能极大的促进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服务方式的改善,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加入生产过程中,而终端输出的具体的、有形的产品和服务,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成倍递增,极大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中,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而高技术产业又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为重要的资源依托。这些高技术行业的兴起,不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还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几个值得深思的数据:a:据2002年统计美国80%以上的岗位是脑力劳动、b:美日在前苏联解体后从独联体挖走专家9万多人、c:西欧一家电子公司200万美元的高薪想挖美国科技超导大规模集成电路专家、结果以3000万美元买走所在的企业、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有一半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生产的、美国的因特网使美国的经济增长35%以上、e:美国《商业周刊》去年底发表文章表明,美国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商业全球化浪潮。美国面临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经济浪潮提出了新的国民教育纲领:八岁儿童能读会写,13岁儿童上网获取知识,18岁以上青年都要接受大学教育,成年人要接受终身教育,

2、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境

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经历了20年的经济改革,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我国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出现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格局,企业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并呈现出\"后工业经济\"的特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2003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9.7%。预计本世纪前20年还要保持年均7.2%的增速。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展望21世纪,经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重心。

其次,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入中国,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越来越由依靠体力向依靠智力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人力资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产权\"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知识型企业\"、\"计算机企业\"和\"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形态开始出现。信息与知识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战略资源。2003年底信息产业部人事司颁布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宣布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工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000个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站,200个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0个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并计划在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加快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起到了带动作用。

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困境。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中国这个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其发展必将受到诸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第一,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或某种历史原因,在与中国的高科技交往中,往往采取敌视态度。为抑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利用\"人权\"等借口,严格控制其高科技成果的对华出口;日本由于与中国有较深的历史结怨,总担心中国强大会对其不利,想方设法从技术上控制中国。在这种国际关系背景下,中国的知识引进困难重重,阻碍了中国高科技的发展;第二,我国目前整体科技知识水平较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引进发达国家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受一定影响。高科技人员相对不足,而懂技术又懂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更少。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将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三,高技术应用的直接后果是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而中国的基本国情恰恰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多是指每年有1500万人口汇入就业大军;底子薄是指我国的经济实力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强,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迎头赶上。这种既要发展高科技又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矛盾,正是知识对中国国情的挑战;第四,知识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加大了对知识资源需求,而相对缩小了对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使中国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日前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向公众透露,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比2000年上升1位,比1990年上升26位。专家指出,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现代化在我国发展极不均衡。从整个国家来说,我国尚未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但一些二次现代化的要素已经传入我国。2001年,衡量我国第二次现代化的4类指标发展不均衡,生活质量指数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知识创新水平和高收入国家有较大差距。

3、对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对策思考

实现高技术产业化,为发展知识经济储备动力源。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产业化。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只靠尖端科技,而是要靠高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国家应统一布局发展规划,发挥我国53个国家级和6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选定综合开发项目使之形成产业化。按目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社会知识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知识其条件尚不具备,但在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等大城市,已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充分条件,我国应先在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城市建成高技术开发区,以带动全国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化,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根本出路。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离不开知识性人才,知识的获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全党办教育、全民办教育,办大教育、大办教育。那麽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教育如何发展将是教育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二、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

在2003年底国务院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第一,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第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知识经济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21世纪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这就要求中国教育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挑战,走改革创新之路。2004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蓝图,凝聚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方向。简要归纳起来,就是坚持“一个宗旨”、实现“三大任务”和贯彻“八字方针”。坚持一个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系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为教育界和全国人民所瞩目。实现三大任务,是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一是构建体系,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二是培养人才,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知识贡献,促进教育同科技和经济、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知识贡献。通过实施《行动计划》,我们要为实现三大任务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贯彻八字方针,就是“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一是巩固成果,我们要充分总结1998—2002年《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实施以来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二是深化改革,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整体配套、重点推进;三是提高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四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既要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更要有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发展知识经济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只靠引进和模仿国外的高技术产业项目,是谈不上发展知识经济的。因此,我们要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有能力,而且能将创新能力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去的人,为发展知识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1: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育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如何创新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从观念上来一个根本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首先要做到\"四全\" \"四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到全部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确立\"四个观点\"。即:破除把教育当产业来办的观念,确立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观点;破除教育是消费性事业的观点,树立教育投入是生产投入,教育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点;破除教育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观点,树立教育负担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双重任务的观点;破除教育由政府包揽、国家包办的观点,树立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必须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观点。第三,要转变\"四个观念\"。一是转变中小学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观;二是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一位学者说过:\"教育本身在于有教无类,重视每一个人才\"。给学生以分门别类的\"因材施教\"。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把学生培养成为多方面、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走上充分发展的轨道上来。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人才观\"。三是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综合评价质量观。四是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类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学观。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教育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摇篮。 2:建立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

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出发、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的合理发展的观念。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大胆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能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全面性,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缺一不可;二是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群体素质德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三是全过程性,包括教学、考试、招生、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教育教学管理规律;四是全方位性,学校、家庭、社会与各部门的行为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五是基础性,在打好科学文化、技术技能、思想品德与身体素质基础的中小学段凡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拔苗助长等做法都是反对之列;六是发展与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地、充分地发展,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要承认差别,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得到不同的相应发展,使差生向中等生发展,中等生向优等生发展,优等生向尖子生发展,不歧视\"差生\",也不压制优生,是因材施教,差别性教育。如要求差生掌握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中等生掌握教学大纲教材全部内容;优生(尖子生)可以高出(加深、加广)教学大纲、教材。二是小班教学。传统的大班,可以同时教授较多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视同仁\"、\"拉平取齐\",即牺牲了差生,也压制了优生的缺陷。小班制不仅可以克服大班的弊病,更好地分层教学,而且还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三是转变差生。可以说\"理直气壮的培优,满腔热血地补差\",逐步形成:优生教育---精英教育---劳动力的教育---公民教育的创新教育发展轨迹。 3: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创新

要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不能把考试作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素质教育也需要用考试作为检测教育质量和反馈教育信息的手段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能轻易否定考试的作用\",\"但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校效果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他的作用完善起来。考试制度要改革,要完善,要建立一套科学、可信的教育检查评价体系。当前,探索考试制度的改革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改革小学评分制度,用等级评价代替百分制,即实行分项考试+特长评价+鼓励性评语。第二,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第三,改革初中升高中考试办法,目前高中阶段教育还未普及,初中升高中仍有选拔任务,仍需实行统考,但考试科目形式上有大的改革,如开卷考试,只考语、数、外等,进行招生指标定向分配、保送选优、职教分流等方法的改革。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四,高考制度的改革。取消会考,改革考试内容,\"三加X\",变一年一考为一年两考,下放考试权,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试,教考分离,学生到招生部门招考等,目前都在探索阶段。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是一种片面的单一的评价,这是一个\"指挥棒\"问题。社会、家长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一个升学率,社会向学校要升学率,校长向教师升学率,教师向学生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什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21世纪的教育必须改革。如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应再停留再这个学生是否\"听话\",\"顺从\"。我们反而要鼓励和支持那些学习上\"爱钻牛角尖\"和\"爱耍小聪明\"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失败,并容易形成不断开拓创新的学习品质,他们能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有创新品质,那些教死书、死教书,整天泡在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的教师将逐步受到轻视和淘汰。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那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启发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的乐园,所以,一个学校办的好坏;应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高低。 4: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是选好一位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价值观、质量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贯彻的好坏,教育改革的成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必须选拔优秀人才当校长,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特别是当前新课程的改革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他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学校能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性,教师素质的高底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保证新增教师素质;二是开展在职培训,实行终生教育;三是在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开展课堂练兵;四是加强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五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现阶段,应首先抓好\"师德\"教育。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提高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实效。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当前教师队伍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自己的的言行为学生,为社会作出了良好的榜样,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教师队伍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金钱关系,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讲价钱,责任心不强等方面极大的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引起全社会关注。因此,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第一,思想品德素质,即教师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性格、行为情操等方面作学生的表率;第二,知识能力素质,现代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表达、教研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第三,必须具备多种综合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情感教育能力,善于扮演\"多重角色\"教学多面手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一句话、就是教学创新能力。第四,必须具备身心审美素质、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操。 5: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

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研究制定有关教育行政法规,全面清理、修订教育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部门规章,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性的教育法规、规章,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三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知识经济、创新教育都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文件来加以保护。教育已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在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产业、网络与数字化产业、电子软件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由于其知识含量大,经济价值高,市场效益好,因此,极容易被复制和盗版。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应建立一套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如\"专利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登记法\"、\"电子网络登记与网络安全法\"、\"电子出版物登记与管理法\"、\"商标法\"等法律制度,给知识经济以特殊的法律保护,以保证高技术产业的顺利、高速发展。在人才保护方面2004年河北省省委、省政府以省委冀字(2004)1号批转了《关于政法机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环境的决定》的文件。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策指导

为使我国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更坚定,更稳健,应在积极探索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整体创新思路,以保证知识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和有序化。前不久,中科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一份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报告明确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大系统,国立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主,企业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高等院校以知识传递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政府部门主要对创新活动实行宏观调控,以提供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在2010年前后,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运行体制,使中国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高中国知识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通过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使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知识经济的作文范文
《知识经济的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