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走出“成语”难做困境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4: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走出“成语”难做的困境

武汉市第一中学

【学生质疑】我是武汉市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从高一至高三,我们识记了很多成语,也训练了很多成语题,但在前面五道基础题中,成语这道题我们的出错率还是很高,要么有些成语未曾见过,要么见过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此,这道题往往令我们望而生畏,苦不堪言。怎样走出成语的困境,提高正确率,做到胸有成竹呢?

【教师答疑】万仁同学,你提出的问题是很多高中生的苦恼.成语浩如烟海,并且是长期沿袭运用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它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当今考察成语难度也越来越大 我们不仅要积累很多成语,掌握成语的意思,而且要归结方法,运用方法,事半而功倍.下面介绍几种从实践中获得的方法。

一、分类积累

清晰掌握

积累、识记是做好成语题的最基本保障。如果不了解成语之意,那无疑是盲人摸瞎,乱抓一气。但如果一个个呆板记忆,一不利于高效记忆,二不利于正确分辨。因为成语考点不仅仅考查对成语意思的掌握,有时还要让学生区辨成语的对象范围、情感色彩、程度轻重等等,因此,在分析成语时,可将成语分为几类:

不能望文生义的成语,如:坐地分赃、下车伊始、从长计议 需把握关键字的成语,如:屡试不爽、文不加点、别无长物 区别感情色彩的成语,如: 叹为观止、雨后春笋、倾巢出动 明确使用对象的成语,如: 豆蔻年华、举案齐眉、美轮美奂

语法功能特殊的成语,如:“出奇制胜”不能带宾语、“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

表达敬与谦辞的成语,如: 鼎力相助、狗尾续貂、管窥之见

意相近而有别的成语,如: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有多重意思的成语,如:灯红酒绿、不绝如缕 有典故的成语,如:洛阳纸贵、退避三舍、瓜田李下

二、成语句意

两者比较

成语积累了,对成语之意了如指掌,可做题还是无法确定,觉得似是而非,越辨越模糊。这时我们需要把成语暂且搁置不顾,跳出来把握整句之意。确定句子的意思之后,再与成语意思比较,看看两者之意是否相吻合。

如: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根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2006年安徽卷)

这句话读完后,我们不难明白它的主要意思: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1 而“追根溯源”并非此意,表达的是“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

又如: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2005年晋豫冀皖琼)

这句话表明这样的人才很少,而“百里挑一”是表明人十分出众。一者表示“少”,一者表示“出众”,两者不相符合。

再如: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才火焰高。(2006年广东卷)

整句话的语意是多向别人请教,“众人拾才火焰高”强调团结力量大。比较中见差异。

三、联系生活

明确词义

有些成语我们很熟悉,认为自己已掌握,但在题目之中出现时,发现成语意思理解模棱两可,无法判断。这时暂且抛开句子,搜索这些成语在平时生活中的运用,联系一二,归结成语之意,再与句意对照,辨别是否对应。

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裁剪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2006年全国卷1)

“一念之差”平时熟悉,但放在句子中,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学生此时可静心的想想生活中的实例:许多时候,就是一念之差,错就酿成。从中可了解“一念之差”的意思: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产生严重后果,多含贬义。而这句话表明巧用“下脚料”,并非疏忽;变废为宝,也非产生严重后果。

又如: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2005年辽宁卷)

“不分青红皂白”是生活的俗语,但是很多同学对它的理解不够准确,因而判断错误。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小华和小刚打架,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小华骂了一顿。由此可见,“不分青红皂白”指不问是非曲直,不辨对错,不辨情由。而句子中则想表达的是对于方言不加选择,随意滥用。

四、总结规律

推断词义

成语的积累有限,而成语的数量无限。有些成语我们不熟悉,未接触,那如何办?其实,大部分成语之意的得出是有一定规律的。成语现用之意,一般由原意引申、拓展而得。

如:“买椟还珠”,把装珠宝的盒子留下,而把珍珠退回。这说明不能辨别孰有价值孰无价值,由留匣还珠的事拓展到一般事情,就是“没眼光,取舍不当”。

再如:“以邻为壑”,原词解释是把邻居当作沟壑来排水,把自己家的水排到邻居那边。引申到一般事理,指“把灾祸转移到别人身上”。

2 以上四种,可作为同学们在成语题解答过程中的一点辅助,任何好的方法均须在自己实践中与个人特点相结合。愿大家面对“成语”,胸有成竹。

武汉市第一中学

周 电话:15927482659 3

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作文

《走出困境》读后感

抓住机遇,走出困境

明确己任 走出困境

走出职教招生困境

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

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如何走出“成语”难做困境
《如何走出“成语”难做困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