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徽省4105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4105”行动计划“四大发展目标”述评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日期:2015-09-28 字体:【大 中 小】 双击自动滚屏

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我省是全国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976.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国第7位;前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300.6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居全国第7位。前8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在全国投资总量前10位的省份中增幅位居第5位。

“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重要的经验和成功的实践,就在于始终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战略取向。 ”省委书记王学军指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先进地区的成功实践,是推动我省更好更快发展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

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总抓手。 “行动计划确定的四个方面目标,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既有具体目标,也有导向性目标。 ”省长李锦斌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逐条分解,逐项量化,把每个百分点落实到每个增长点上,推动我省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产业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产业的发展也像人一样„娇贵‟,有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才能强身健体、茁壮成长。 ”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开发区主任王文松说。该区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是省政府授牌的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也被列为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回顾近年来持续培育壮大新型显示产业,王文松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关键是要以产业链优势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再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是“调转促”的战略突破口。 “4105”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努力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其中10个左右基地产值突破千亿元。通过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带动效应,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铜陵有色的高导铜材项目2014年投产当年就实现盈利。 ”铜陵有色集团董事长杨军说,高导铜材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生产铜线杆的最先进首选工艺,产品具有高纯度、高导电率、高延伸率特点,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器及通讯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了铜陵有色发展铜材精深加工的新突破。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在铜合金材料等关键领域逐步形成科技和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是铜陵有色转型升级的首要路径。

“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4105”行动计划在“产业结构优化”这一首要目标中提出了这一要求。显然,这也正是市场主体的共识和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对照这一目标,全省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比重为3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比计划目标差了近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4%,与计划目标还有近15个百分点的差距。目前,传统产业仍占到全省工业经济的60%以上,前7月,钢铁、煤炭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下滑28%、37.9%,结构调整步履艰难。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不断凝聚出新动力,结构优化的步伐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已经提高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0.7%。

省委书记王学军强调,要显著提高现代产业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省产业素质和产业结构必将实现新的跃升,为“三个强省”建设构筑起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支撑。

质量效益提升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品牌经济比重显著提高

9月21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公布了2015年中国酒类企业品牌200强,“古井贡”品牌以375.55亿元的品牌估值居全国酒类企业第5名,较2014年的排名提升1位。 “品牌已经成为古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们全力打造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的关键支撑。 ”该公司董事长梁金辉说,当前白酒市场仍面临着持续调整的压力,但正是靠着品牌价值的拉动,该公司生产经营保持稳健态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7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实现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6.34%。

品牌经济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高级形态,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路径。全省“调转促”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品牌经济比重显著提高”,并作出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的部署。

企业是品牌经济的载体,品牌是企业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承载和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品牌经济的高度重视,深刻的考量在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最终要靠一个又一个市场主体来落到实处,而企业数量总体不多、平均规模不大,特别是核心竞争力不强,一直是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软肋”。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72户,这一数量仅相当于浙江的42.5%、江苏的33.6%,全省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29户。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是衡量区域品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省有188件,而浙江省有552件。

根据“4105”行动计划部署,到202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要达到150家,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超过400个。这一目标是对全省所有企业的砥砺和鞭策:各类市场主体都要坚持创新为源、质量为本、管理为基、绿色为重、人才为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集团作为规模最大的两家省属国有企业,更要在“十三五”期间努力成为全球500强企业,树立企业发展新标杆,努力在全省打造出更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企业。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升的原动力。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全省首家工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开发区,该区的企业数量和密集程度均居全省开发园区前列。今年以来,尽管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但该区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仍在稳健提升: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5亿元,增长12.4%,高出全省近4个百分点。前8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22.4亿元,增长12.6%;实现税收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14.8%,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新近还成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2014年,该区万元GDP能耗为0.22吨标煤,远低于全国万元GDP能耗0.5吨标煤的水平,今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再次下降9.68%。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4105”行动计划在部署“质量效益提升”目标时作出的全面部署。

以合肥经开区为代表,全省上下正在探索一条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绿色含量、财富含量的路子:前8月,全省财政收入增长1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高于GDP增幅,“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提前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增长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只要坚持不移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持续改造安徽的产业版图,就一定能推动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经济总量扩大

——经济增速全国争先、中部领先,总量再上新台阶,由2万亿元向4万亿元冲刺

“对于后发开发区,做大总量仍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刘茂松说,该区是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此为突破口,该区将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实现经营收入2000亿元,财政收入110亿元,进入全国先进开发区行列。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全省有175家各类开发园区,2014年,开发区亩均工业产值160万元,税收3.8万元,仅及部分沿海经济强省水平的1/3左右。为此,“4105”行动计划部署了“园区转型升级工程”,要求明确各类开发区集群化发展方向,增强开发区集聚要素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开发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

“4105”行动计划在部署“经济总量扩大”这一目标时提出,培育一批跻身全国前列的强市、强县和园区。

“宁国市将建设国内一流的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首位战略,努力以基地建设的新成效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宁国市委书记钱沙泉说,对于县域发展而言,一个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就能有效支撑县域经济的振兴。该市以密封器为代表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入围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好这一基地,自然成为该市的“头号工程”:目前已经初步规划5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力争到2017年,使基地产值突破400亿元,到2020年突破800亿元。

县域兴,则全省兴。“十一五”以来,全省县域GDP增速曾经连续10年高于全省,但在当前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这一好势头未能持续:今年上半年,县域GDP增速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聚集着全省大半人口的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2014年,全省2/3的县财政收入不足20亿元。“4105”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动力,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超过50%的县域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县均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进一步巩固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半壁江山”地位。

区域分化加剧,皖北部分资源型城市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也成为我省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的掣肘因素。

“发展经济,工业优先。 ”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说,近年来,该市坚持以财政扶持优先、信贷支持优先、用地供应优先、人才保障优先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振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雄风,着力培育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3个千亿元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支撑该市GDP在“十二五”前4年年均增长12%,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提升了0.44个百分点。对工业化程度较低、较为依赖能源资源型产业的皖北地区来说,蚌埠以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经济引擎、支撑发展提速的探索,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4105”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经济增速全国争先、中部领先,总量再上新台阶,由2万亿元向4万亿元冲刺。完成这一大跨度的冲刺,既需要在战略布局上构筑起由一批经济强市、强县和园区形成的多极支撑,更需要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快推进,正处在投资主导的发展阶段。 ”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今年1月至8月,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我省投资总量处全国前十位,但人均投资水平在全国仍排在靠后位置,扩大有效投入仍有巨大空间。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支撑,并作出建设“转型升级项目库”的部署。今年以来,我省围绕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5亿元以上的储备项目2139个,总投资4万亿元,截至8月底,已开工建设123个项目。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做到项目谋划建设与“调转促”同向而行,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见效,积小胜为大胜,全省经济总量冲刺4万亿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人均指标前移

——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美元

“我们有效地构建了„大创客‟带动„小创客‟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该公司利用云计算向创业者开放了讯飞的语音技术平台,目前集聚在该平台上的创业企业已经有7万多家,从今年3月至7月,新增创业企业从每天104家增加到每天197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提升经济增长“财富含量”的重要路径。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提高收入,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而这种发展的“含金量”和“共享性”的量化体现,就是人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全国的排名逐步前移。

行动计划提出了“人均指标前移”的目标: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口居前、总量居中、人均靠后,一直是我省的基本省情。2014年,全省人均GDP为5604美元,仅相当于全国7485美元的75%左右,排全国第26位,人均财力水平在全国居第24位。全省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839元、9916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1%、94.5%。 2014年,合肥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要实现全省人均达到1万美元,就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全省至少一半以上的市要尽快突破这一发展目标。

人均经济指标位次靠后的根源仍在于人均产出效率不高:2014年,我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559元/人,仅相当于全国的58.5%。在“调转促”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日迈上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之路,对我省而言,具有更大的急迫性。

“4105”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坚持需求导向,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进一步用好利益分配杠杆,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获利。

2014年,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共有93家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给予1618位科研及管理人员的激励股权超过1亿股,激励金额4.47亿元。随着创新人才积极性的进一步调动,试验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氛围更加浓厚,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031.2亿元,同比增长15.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占全省比重84%以上。

“我们一直坚持以高品质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努力在宜居宜业功能上与一二线城市等高对接。 ”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说,通过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努力培育创业高地,今年以来,芜湖市吸引了包括1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1100多名高端人才落户创业。

“企业家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全省“调转促”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加强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生活居留、随行家属就业等方面采取有吸引力的政策,力求引进一个人才团队,突破一项高端技术,催生一个新兴产业。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服务、成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造收益和财产权,引导和支持更多的企业主成为企业家。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新增注册企业70万家以上。 2014年10月,全省企业数量突破50万户,这一目标相当于未来5年全省企业数量要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20万户左右,与江苏、浙江等周边经济强省目前的企业数量相当。

越来越多的企业必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也一定会加快全省各项人均指标赶超全国的步伐,不断提高全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4105过联络巷 措施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安徽省“国培计划()”项目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管理

安徽省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

安徽省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安徽省“国培计划()”项目_25998

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地理

安徽省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聘简章

安徽省4105计划
《安徽省4105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