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运用于文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01:14: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诗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于永正曾说:“教师一定要有素材意识,要时刻想着哪些素材可以来写作文,哪些素材可以写得有意思。有意思才可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素材,才可能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而诗正如那源源不断的清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文中开篇或结尾引用蕴含哲理的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深化主题;在写景状物作文中引用描景绘物的诗句,可使文章倍添亮丽的色彩;在叙事抒情的作文中引用富有情感的诗句,可使文章情意盎然、充满诗意。这就要求学生要识记大量的诗词。对诗的识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我在指导学生识记诗句时,拥有满腹经纶,能信手拈来诗句是属于我的荣耀。

1.引诗开篇与收尾: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引用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立志”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引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惜时”为话题的作文,可引用乐府诗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陶潜的“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2.引诗描景绘物:写夏可引用秦观的“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秋可引用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写月可引用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花可引用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引诗抒情达意:在文中抒报国之情时,可引用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于谦的“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抒思乡之情时,可引用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表离别之情时,可引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自然之爱时,可引用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的天地是广袤而丰腴的,可以挖掘与运用的写作素材,如遍野开放的美丽花朵——俯拾皆是。

二、诗锤炼了写作的语言

“为文如造屋”,而锤炼语言即是对房屋进行装饰了。诗,为解决学生写作“语言少文采,文字不简洁”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语言的锤炼来自学生对语感的形成与积累,而对诗的品读与赏析,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1.对诗中的动词品析

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写你的句子。”在诗中有很多动词运用得很巧妙,值得品读与赏析。读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品析“横”换成“停”“漂”行不行?(“横”能够抓住小船在风雨飘摇中渐渐侧过船身,从原先与岸平行到有一点儿侧斜,再渐渐加大倾斜的角度,突现了风大潮涌的景象。);读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品析“锁”换成“关”“囚”行不行?(“锁”能准确地表现出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读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品析“撼”字,换成“涌”“动”行不行?(“撼” 笔力千钧,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仿佛让人们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

通过对动词的品析,能让学生把握如何把静态写成动态,把一般写得传神,体会到准备运用动词的重要性,为学生对动词的语感培养作了有益的积累。

2.对诗中的修饰语品析

修饰语在作文中的运用如给一幅素描填上细腻的色彩,如给光秃秃的树干添上丰富的枝叶。诗中有很多修饰语锤炼得十分精彩,让人回味无穷。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二字修饰“莺”,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修饰“燕”,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花”;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些修饰语的形容,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通过对诗中修饰语的品析,让学生逐步明确,需要对干瘪的句子添枝加叶,对单调无味的语言添油加醋。同时学生在品析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3.对诗中的修辞品析

有人把修辞比作写作的“魔水”,它在写作中的运用,会大大地增强语句的表现力,让语言生动、形象起来。诗中也不乏大量运用修辞的例子。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李贺《马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运用的是双关的修辞手法,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在诗中大量修辞的品析过程中,学生渐渐会体悟到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学会对语言的锤炼与润色。

通过对诗的品读与赏析,学生的语感渐渐形成,语言积累也在品析中沉积丰富,写作时语言自然会妙笔生花了。

三、诗训练了写作的思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里的“思”就是写作中的构思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而诗为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对诗中“表象”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重现诗歌画面,领略诗歌意境,从而有效训练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能力。

1.联想思维

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运用接近联想,由乌衣巷上空正在飞入百姓家就巢的飞燕,联想到过去曾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人运用了相似联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运用因果联想,因夜里听春雨而联想到在经一夜细雨的润泽而争相绽放的杏花。

高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诗人运用对比联想,由战士死在沙场联想到将帅纵情声色„„

学生对联想诗句的品析,在体验美的意境同时,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联想思维能力,面对生活中的人、事或物时,能主动、有意识的引发出许多记忆的片段,通过联想形式进行衔接,转换为新的想法,打开写作的思路,激活写作情感。

2.想象思维

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人这是运用夸张的方式展开想象,把无形的愁绪有形化。

王之涣《出塞》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诗人这是运用拟人的方式展开想象,委婉、深沉地抒发了“所谓君门远于万里,恩泽不及于边塞”的感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风雨声中,诗人渐入梦境,梦幻到的却是诗人戎马征战的壮烈场面。诗人这是运用假想的方式展开想象,表达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以梦的愤慨„„

学生对充满想象的诗句的品析,在赏析诗人奇特、巧妙的想象意境时,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想象思维能力。在写作训练时,可以通过夸张、拟人、假想等方式,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新的聚集、结合,大胆地创作出新的形象。

四、诗积淀了写作的情感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写作体验的原始动力,应是学生对外在世界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存在贫乏与低俗的问题,因此,要想写出旨意深远,感情健康的文章,首先必须做一个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而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学生情感的心田。

李贺《南园》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溢满的是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

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高适《除夜作》中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流淌的是亲情之思与家园之恋。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抒写的是离别愁绪与友情珍爱。

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中的“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倾诉的是自然之爱与田园眷念。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的是高远理想与信念追求。

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昭示的是牺牲精神与无私奉献。

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流露的是悠然情趣与淡泊情怀。

屈原《渔樵问对》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吟唱的是高风亮节与艰贞操守。

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的是奋发向上与明快乐观。

„„„„

一首诗就是一条感情的溪流,当学生沉浸于这条溪流时,情感获得丰富,心灵得到净化。有了美丽高尚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作文时就会捕捉生活的闪光点,让作文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

五、诗内化了写作的技巧

写作实践中也需要技巧的指津与辅助,而所谓的写作技巧偏理性而缺乏感性,学生对此并没有内化于写作过程。诗却为学生提供了充满感性而蕴涵理性的写作技巧范例。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衬托;李白《越中览古》中的“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这是对比;王昌龄《秋词》中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这是渲染;《诗经·伐檀》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比兴;于谦《石灰吟》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象征„„

王维《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以动衬静;查慎行《舟夜书所见》中的“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是动静结合;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虚实结合;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这是正侧结合;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借景抒情;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情景交融„„

这些写作技巧,在学生对诗的美妙意境品味与鉴赏之中,才会潜移默化形成写作技能,才会让这些机械枯燥的东西化为美丽而感性的规则。

诗是美丽的,诗是凝练的,诗是动情的。诗,如春雨让作文教学的田园润泽而绿意葱葱;诗,如美酒让作文教学筵席飘香而弥久芳醇。让我们在诗的牵引下,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走得踏实,走得诗意满怀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英语课堂之我见

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

3d技术运用于数字沙盘

将系统科学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拼图阅读策略运用于英语教学论文

多媒体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冷思考

多媒体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冷思考

如何把合作探究运用于英语课堂

古诗运用于文章
《古诗运用于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