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0: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三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久而久之,他对母亲的做法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奶奶过分的依赖,对老师的话听而不见,任凭老师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就是一言不发。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而这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跟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跟奶奶的过分溺爱有关。每当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奶奶就会充当挡箭牌的角色,使母亲的教育无法正常进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第三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的分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学校老师负责教育,在家里家长负责监督。接着,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二、和孩子交朋友并签订责任状,如:不完成作业不准出去玩、不许看电视;在学校犯了错误要主动接受惩罚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三、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管得彻底,不能一味的打骂,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方法:

一、多次找孩子谈话,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

二、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三、鼓励其他孩子和他交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帮助她复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课下让他多帮老师、同学做事,树立他在班中的威信等。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了,该生不光学习取得了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五、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他完成得很好。”“他的字写得有进步”„„以此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形成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

二、帮助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 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家庭中,在家访过程中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同时,要让家长明确职责,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家庭,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专供学习用的桌椅、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应特别强调,家长要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因此,每一位称职的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非常复杂、繁重的,但只要你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完全能够干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我那片园地,努力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使每一位山村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家访案例 富裕县第七小学 张淑杰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这样。

魏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一开学,我就去了他家进行家访。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接着,我立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

二、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慢慢就会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

家访过后一星期,孩子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来家长很怕见老师,现在主动和我联系。两个多月下来,魏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业不拖拉了,打闹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虽然他的理解能力还很差,成绩提高不太大,但是作业上错误少多了,我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班的差生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家访案例二 发现孩子

——家访的感动

继红小学 四年一班任 董晓烨

去家访的目的很简单——去享受那份电话、网络、纸条甚至是学校简单谈话所无法体会到的人情味,尽管也带着了解孩子、和家长沟通、鼓励孩子,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提供建议等等无法量化的任务去,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自然融进我们最直接的人与人的交流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孩子的、家长的自然表现和家庭环境中的隐性语言都挟裹着浓浓的人情味深深地打动着我——一位普通的老师,我庆幸我的发现,发现孩子更为生动的一面! 发现一:原来你是那么出色!

孙翔宇是个普通的孩子吧,普通得连他的妈妈都没有足够的自信。可是我喜欢他,尤其是进了他的家门后,他那么彬彬有礼地问好,妈妈和我聊天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开始写英语。我感兴趣地瞥了一眼,是SBS的教材,他写得清秀整齐。心里想起他的作文也写得相当不错,在家长会上也曾表扬过他,便和他妈妈聊起来。多好的妈妈呀!她那么关心孩子,孩子的优点可以让她激动起来,“我以为我家孩子很普通很一般„„”孩子懂事地笑了,妈妈开心地笑了,我幸福地笑了。那以后,我又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他学习的主动性自理性很强,英语尤其突出,词汇量丰富,口语好。现在他已经是班级里的英语课代表,是家访让我发现了他,也是家访给了我和这么出色的孩子充分地接触!

发现二:迎接是一种表达!

杨博伦是个多么特别的孩子,怎么也想不出去他的家里家访会是什么样子。通了电话后,我在街上就看到了那位让人敬佩的母亲和孩子匆匆地出来迎接。身在严冬心里更不知道感动成什么样了。看了我,那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老师有家访的,还是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过呢。”孩子很乖地很妈妈领着手,让人看了就觉得身在爱的氛围。和孩子随便聊天,才得知孩子对我的印象很好,什么讲课有意思,幽默,和同学是好朋友,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此时才觉得和孩子是那么接近,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一种被确定的幸福。我拿出一本《小读者》送给他,说假期多看看书吧!他兴奋地点头!后来他的母亲说他拿着那本《小读者》爱不释手,岂止是一本《小读者》,他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喜欢书,看读书的孩子,学一首宋词,我推荐给孩子们两三首其他的宋词,他就能大方地到我这借书,一口气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积累了十几首词!从此,他的特别就不只在于他的淘气好动,更在于他的好学善思,从此,他的特别就不只在于尊敬老师,更在于他和我已经成为可以轻松对话的好朋友!感谢家访,让我多了一个小朋友,感谢家访,让我更完整地认识到了朋友,感谢家访,让我得到一份珍贵的迎接,那冬日里携手的母子俩是在以迎接来向我表达,表达他们的真挚!

这样珍贵而看似平凡的发现与感动还有很多很多,张娇月如溪水一样流畅的钢琴演奏让我叹服;崔译丹小小的书桌上一本读了多半的《外交官写给儿子的信》让我惊喜;姚月因为激动喜悦而涨红的脸庞让我难忘;霍圣达满屋的书籍、光碟让我吃惊;满子渲的懂事有礼让我欣慰„„家访后的感觉很丰富,思考也更多,爱孩子就应该让他更好的成长,让他更好的成长就应该更了解孩子,以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和他交流。那么,老师,需要跳出学校的空间,跳出狭义的师生关系,跳出静态的知识领域,怀揣着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希冀家访去!你会发现孩子更为精彩的的一面! 家访案例三 家访------走进的不只是一扇门 ------哈市继红小学 二年级班主任 姚丽娟

接班几个月来,别的孩子或是由妈妈接走,或是由爸爸接走,唯独不见她的妈妈,她很善谈,告诉我她的妈妈病了,说句实话,在孩子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她妈妈的病有多重,想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可随着时光的流逝,今天她告诉我“妈妈去北京治病去了。”明天她又告诉我“妈妈又去海南疗养了。”特别是有一次,她的话深深的震动了我,那是我要出差去北京前,我问学生:“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呀?”天真的孩子们,有的说要果脯,有的说要烤鸭,只有她站起来,眼泪汪汪地说:“我什么也不想要,我的妈妈在北京治病,我只希望我妈妈的病快点好。”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无比的自责,每天忙忙碌碌的我在干些什么?为什么就没有给她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以至于让她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暗下决心,从北京回来后,一定要去拜访这个家庭,给他们送去我的祝福。 听说我要来,孩子早早的就等在了楼梯口,至今都让我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她时那种期盼的眼神,一家人很热情的招呼我坐下,可她的妈妈却一直站着和我说话,因为她的病,导致她根本不能坐,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她的病谈开了,起初她得的是腰间盘突出,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再耽误,现在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别说辅导孩子、做家务,就连弯下腰搂一下孩子对于她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孩子的父亲整天的忙于工作,还要照顾这个家,也无暇顾及孩子。一番谈话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在学校有时情绪极不稳定,暴躁起来,谁的话也不听,一个享受不到母亲呵护的孩子怎能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真的要感谢这次家访,因为它让我走进的不仅是一扇门,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走进了他们一家人的情感世界,这次的家访让我知道了今后对于这个孩子我该做些什么„„ 每次进行完家访,我都知道了我该做些什么„„ 案例四 亲情的拉近——家访

继红小学 王春彦

我的家访过去时------2003年是哈尔滨市的师德教育年,市教委提出了一个学期每一位班主任家访率要占全班人数的80%,作为一名拥有12年教龄的我不禁想起初登三尺讲台的我,那时带着对工作的热情,我曾有过稚嫩的家访经历,也正是家访使当时的我和比我小十几岁的学生像朋友般相处,以至于虽然那届毕业生现已处于高三的冲刺阶段,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只不过我们的关系由师生变成了大姐姐对于弟弟妹妹们的关心。

我的家访准备时------当前尽管对于教师师德问题是那么敏感,而家访是那么容易使社会人士产生误解,但我想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的优势所在,而我所应该做的是使这一优势不断的发扬光大,所以我在全班家长会上郑重的宣布了市教委的决定,讲了家访的意义,并且对全体家长承诺:我的家访重在沟通交流,重在解决问题,重实效,请家长配合我的工作。我班的家长也真切地感到了我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家访了近20家,没有发生一件尴尬的事,而我每次从学生家走出的时候,我的内心都被学生的纯真和家长的真情包围着,久久地温暖着。

我的家访现在时------我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家访了近20家,总体的感受是家访使我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每个学生在家的表现,全方位的了解到了学生的性格,比如我班有一名比较文静、内向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而她却是我第一个家访的学生,为什么呢?是她第一个迫不及待打电话“敦促”我去她家家访,到了她家,我看到了她整洁的卧室,她养龟的水槽非常干净,她在早市上买的草莓经过一年的悉心照顾已经结了果实,当我向她妈妈询问为什么她养成了如此好的习惯时,她妈妈说这孩子以前干什么都慢,为了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就让她什么都自己做,从做中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无形中也掌握了做事情的方法,锻炼了她的自理能力,虽然在校时她表现得很文静,可我看见在她家的凉台墙壁上有一块小黑板,她妈妈说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当一个小时的小老师,把每天学到的新知识讲给家长听,听了她妈妈的介绍,我感到了孩子的可塑性有多大呀!作为老师一定要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我们彼此沟通了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交流了方法,基本达成了共识,也互相增进了了解,在心理上能彼此融合,这都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做了良好的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我刚刚家访过的孩子特别盼望周一的到来,因为周一他们就又看到我了,而我也特别盼望周一的到来,因为周一我又可以看到他们了,我们之间产生了浓浓的亲情,这情亲完全超越了师生之情,而这亲情有助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只有“亲其人”才能“信其道”,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并重。 我的家访将来时------当前“非典”时期,家访工作被迫终止,但我想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仍要继续,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沟通和交流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亲情。 案例五继红小学孟桂萍

家访,一个曾出现在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前辈儿时生活中的传统教育方式,似乎已渐被岁月尘封。有的人说,让它成为历史吧,也有的人说,该让它继续。说起老师的家访,少年时留下的记忆似乎是又喜又怕,可能欢喜和兴奋更多一些,因为有一种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而今日,不知有几个孩子曾有过那奇妙而矛盾的心情,我想,他们很可能甚至不知晓家访为何物吧。我认为家访能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情感也会从淡漠到真心的关爱,在关爱中学生又怎么会没有进步呢?我们在校内看到的学生的缺点,往往是一种表象,通过家访我们可以找到形成这些缺点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从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科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健康的情感——爱的情感。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但在认识和理解上需要改变的一点是,家访不是告状,对于有实际问题存在的,家访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具体问题的也可以沟通感情。可以说,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

我们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

有一部分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我们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幺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并帮助孩子满足这种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而做家长的又有谁不想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呢?

案例:我们班有个学生,平时朋友不多,不太爱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也不太爱表现自己。我想利用家访的机会好好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发现一些平时不易被别人发现的闪光点。通过与家长沟通,与孩子交流,发现他爱好广泛,很有爱心。他家里养了许多花、鸟、鱼,在与他交流时,他给我讲了许多养这些小动物的经验,讲的时候表达能力非常强。通过家访,我真的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优点。家访后,我给他创造了机会,让他在全体同学面前介绍他的这些爱好,让同学更加的了解他,从此以后,他的朋友多了,他变得自信了。因为最近由于预防“非典”时期,家访没有继续进行。但每一个家访的同学我都能做到访前做精心的准备。我能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时候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有的时候送上一些真诚的话语。如:爱读书的同学,送他一本书,封面上写上对他的祝福和希望。爱朗读的同学,送他一盘装有我课文录音的磁带。当然我不能做到每个同学都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但是我能做到在家访前对每一个同学进行全面了解,让家访更有实效性,如:上课习惯不好的孩子,我通过一些幽默的话。如“这么帅的男孩,如果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更精神了,这样在笑声中孩子就知道了他的不足之处。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要求中透着赏识。我想这样的家访,一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学生的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 我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不断提供使他们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 案例六 拒绝 ——关于家访的感慨 继红小学一年级 李昕烨

新生入学,家长们带着对孩子的期待,自然对孩子的老师也格外的重视,每天家长们都是满怀信心的对着老师,尽量达到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老师自然非常自信,不会遭到家长的拒绝。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这样一个老教师竟遭到家长的拒绝。

当我提出我想到每一位学生家家访,主要的目的是把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而不是过去的学生出示以后采取家访。家长们自然是非常欢迎。我谈到如果家长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向我事先声明,如果家长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话,我可以把家访时间向后推迟。 第二天陈某的姑姑来了,每天都是父亲接的陈某竟然是姑姑接的。她把我叫到一边为难的但坚决的对我说:“老师,陈某家中现在不能接待您,希望您不要来家访。”家访对老师而言是牺牲无数个休息时间,但确是每一个学生心底里都盼望和尊敬威严的老师在家里见面的温馨时刻,尤其是自己没有犯错误而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我自然满肚子委屈。对于刚接了一个学期的新班,对于刚刚开展的家访工作,得到的是当头一击,我想我脸上的表情一定不好看.但冷静下来,我仍然很有礼貌的说,“行。”实际上这个孩子是我想第一个家访的孩子,开学初学生们填写了家庭情况调查表,拿到这张表我惊讶他的简单,因为他的家庭情况中只有父亲一栏,并且父亲的工作是空白,电话是空白,面对近乎空白的表格,我怎能不急于家访呢? 家长拒绝的是什么呢?可能就是那些空白,于是我慢慢接触孩子,一点一点从孩子的闲聊中知道孩子的苦衷,进而去理解他们的拒绝。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婚后,耳朵几近失聪的父亲要了孩子,并回到了老父亲处,于是已经住了五个人的狭小的房间又住进了没有工作生活无着的父子俩。父爱母爱集于一身的父亲是善良的也是伟大的,当我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些情况时,我怎能忍心去家访揭开他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隐私呢,谁都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谁都可以拒绝。对陈某我把家访变成访校,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我就把他的父亲请到学校,向他介绍孩子这一阶段的优点,看到同样露出灿烂笑容的父子俩,我的心里真是很释然。

家访让我初次遭到了拒绝,拒绝让我找到了走进学生心灵的门,让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孩子们都能更快乐,这就是家访的目的。

案例七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教师 潘红梅:

教师的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好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真正良师益友。我班**同学,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他妈妈告诉我,他爸爸是一名警察因公光荣牺牲了。**同学至今不知道真相。几年来妈妈一直瞒着他,告诉他父亲在国外。**同学一直思念着父亲。他喜欢画画,每次记作业的时候,他总要画一个戴着大盖帽的警官帮着他记着什么,我曾问过他,“为什么画这个?”他说:“爸爸是警察,我想他”。而且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决定进行家访。当我走进他简朴的家里,听他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动听而且感人真挚的故事,使我的心深深的震撼。**的父亲因工作而光荣殉职,他的先进事迹曾在人民公安、省内的各大报纸刊登报道,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今年是他父亲牺牲五周年,她想领孩子去墓地去看看他的父亲,征求我的意见想告诉他真相,可是难以启口,怕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着莫大的打击。8岁的孩子内心的痛苦又有谁知?看到他父亲的先进事迹,又看到孩子瘦小的身体在家里忙碌着,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一阵阵作痛。走进家访让我了解了孩子,了解了孩子背后的故事。我思考如何去帮助她,告诉他这个事实。让他以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我先在班级表扬了他,因为家访我了解到他和妈妈几年来一直照顾着爸爸曾经照顾过的孤寡老人,从没有间断过。还帮妈妈料理家务,同学们感到惊讶。他显得十分高兴,比以前活泼多了。性格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进入第二步工作,我结合正在讲的一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育他要像小作者学习,父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牺牲了,他还是那样坚强,因为父亲是光荣的他感到骄傲,他感到自豪。我告诉他要像作者雷诺学习,同时我还给他讲了许多关于他父亲的感人故事。他很激动,他说他最敬佩他爸爸了。虽然我还没有告诉他父亲牺牲这个事实,但我感觉到他已经知道爸爸离他去了。我仿佛看到他内心的坚强,大大的眼睛告诉我他是勇敢的。我会采取多种的方法去开导他,使他幼小的心灵不受过大的伤害。我知道这个工作十分艰难,我想作为教师我会用最无私的爱安慰他、关怀他。家访使我走进了我的学生,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朋友。 案例八 心灵需要沟通 哈市继红小学 王京

彤彤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动的小女孩,由于在她上面有个长她十二岁的姐姐,所以父母对她有些宠爱。孩子刚一入学,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好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只有

二、三分钟,然后手中的一切就都成了她的玩具。听讲是这样,写课堂练习更是不抓紧时间,别人当堂能完成的练习,她从来没完成过。起初,她的家长很配合,每天放学都主动询问孩子当天的情况,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家长在有意识地躲避我。在经过几次电话沟通后,我觉得家长对于孩子已经放弃了,她的妈妈说“看来孩子就这样了,有点多动症。”虽然我在极力地对她讲,孩子的成长是应该有个过程的,我们应该耐心等待。可是,毕竟电话沟通是不太容易说服别人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常规的教育,一边在寻找孩子进步的点滴。在本学期开学第三周的第一天,她出乎意料地专注地听了一节课,我及时地表扬了她,并鼓励她最好能坚持一天,她不仅乖乖地认真听了一天的课,而且课堂练习全部按时完成。这是上学两年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看来这是次转机,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于是在她坚持了三天之后,我激动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今天,我要到这两天进步最大的彤彤家去家访,要让她的爸爸妈妈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进步。”大家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能早点到自己家。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她的父母显得很吃惊,在听完了我对孩子的介绍后,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由于我们是面对面地交谈,因此,很快我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间的距离感消失了,针对彤彤的特点,我建议家长: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都不要忽略了表扬,甚至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同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又交换了一些看法。最后,她的家长真诚地告诉我,他们不是不想管孩子,而是在教育孩子时缺少耐心。对于有意疏远老师的事情,她的家长也主动做了解释,在我们班所有家长中,彤彤的父母是年纪最大的,所以为了顾及面子,他们干脆就躲着老师。对于我的家访,他们最欢迎的地方就是:跟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感。看来,老师跟家长之间的确也需要这种沟通,这样能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性。

在我去嘉嘉家家访时,嘉嘉的母亲给我讲述了她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唯一的一次家访,那是在她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前夕,老师冒着倾盆大雨来和她的父母商量,由于志愿填报合理,她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人生中这唯一的一次家访让她永远难忘。对于我的家访,她感慨万千,她为自己的女儿在求学的起步,就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同时,希望老师能把此项工作坚持下来,让每个孩子从中得到更大的益处。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手记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

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11

三大活动班主任家访案例

家访工作案例(定稿)

家访工作案例记录

班主任工作家访工作计划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