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澄 城 县 农 技 中 心

澄城地处陕西渭北,是一个典型雨养农业县。年平均降水548mm,降雨多集中在

七、

八、九三个月,春、夏常常连续干旱。全县14个乡镇266个村,有耕地90万亩,总人口38.5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农业以粮食种植、苹果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是我省粮食和苹果的主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及豆类、薯类等。04年全年粮食总产2.57亿斤。常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平均单产水平为250一300kg。

2005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米试点县项目。一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市农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们按照部、省《意见》和《行动方案》的精神,结合县情实际,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新机制为突破口,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健全体系,落实责任,深入田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服务,克服了多年少有的春夏连旱,通过玉米科技入户工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包括玉米在内的整个粮食作物的丰产丰收。玉米科技入户工程的主要成效是:

(一)干旱之年示范田增产效果明显。全县项目实施区1000名科技示范户9876.8亩玉米,平均产量达575.8 kg。其中春播地膜玉米5051亩,平均产量692.9 kg,露地玉米3350.8亩,平均产量462.9 kg;夏播玉米1475亩,平均产量431kg,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种植玉米6.1万亩。在春夏干旱、4—5月份降雨(40mm)比历年同期减少6—7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示范户平均产量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0kg~200kg,亩增加收入200元左右,扣除地膜、肥料及人力投资等,亩增加收入约100元。示范户亩产最高达1090kg,为我县玉米单产之前所未有。仅地膜玉米一项全县即可增收近百万元,科技入户的成效初步显现。

(二)科技示范户的“三个”能力得到提高。广大包村科技指导员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比较到位的指导和服务,使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乐于接受农业科技并勇于探索的科技示范户。赵庄镇新卓村过去没有种植地膜玉米,在科技指导员的宣传动员和精心指导下,该村今年种植地膜玉米146亩,示范户李安民种植地膜玉米5亩,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管理,取得了平均亩产1090kg的好收成,总产5450kg,仅玉米一项,五口之家人均收入达1264元。刘家洼乡富塬村示范户刘振海,种植地膜玉米6.5亩,在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平均产量达到966kg 。这两 户示范田的高产在周围村组引起了轰动,纷纷表示明年要种植地膜玉米。预计新卓村明年地膜玉米的播种面积可达500亩,约占全村玉米播种面积的80%。在抗旱保苗的关键时节,出现了赵庄镇樊家洼科技示范户“带水点播”和刘家洼柳泉村“豁干种湿”两个技术典型,对他们的村及周围村组的抗旱保苗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技术推广的领域有所拓展。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中,我们结合实际,既完善并保证工作方案的有效实施,又注意在实施中有所创新,使玉米入户工程的内容得到拓宽和延伸:一是在县属农场建立了百亩玉米新品种展示田,涉及品种16个,除已经推广的三个春播品种外,又筛选了蠡玉

16、豫玉22两个新品种;二是在赵庄镇武安村开展膜侧播种试验,既节省人力又防止烧苗、板结等现象发生;三是在寺前镇韩家洼村和刘家洼乡富塬村推广粮瓜套种、一膜两用技术,增加了农户收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四)科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一是科技指导员的业务技能在项目实施中既得到展示,更得到提高。善化乡团结村的一些示范户由于在毁园(先前的苹果园)地里种植玉米,土壤处理不到位,导致玉米“紫苗病”发生,科技指导员任某通过研究分析,及时采取苗期喷施黄腐酸叶肥+磷酸二氢钾等办法有效防治,很快制止病情,防治面积达700亩,该村曹某4亩发病田秋后取得了亩产605kg的好收成。指导员杨某,原系果树专业毕业,承担项目后认真学习和充实栽培方面的知识,白天下田指导,晚上抓紧“充电”,知识面得到拓展,技术指导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其事迹被《农民日报》、《陕西日报》宣传报道,并代表全县科技指导员两次在省厅专业会议上作表态发言或经验介绍;二是送去了农业技术,密切了群众感情。通过项目这条“纽带”,不仅改变了农技服务的方式,也改进了科技人员的作风。过去是“时常派下去”,而今是“安心驻下来”,是真正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吸引并带出了一批“土专家”。这些科技“热心人”和“明白人”,在玉米生产方面得到了相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科技入户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集中表现为:农户欢迎,多方关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刘家洼乡富塬村受益农户党某以“顺口溜”的形式赞颂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大发展,农技中心把力添。物资良种进农户,技术送到地里边。„„梁厅长,来包扶,亲自下到我们村。和农民群众来谈心,共同建设新农村。”在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的同时,县人大、县政协在调研和视察农村工作时,对科技入户和玉米项目热切关注,积极评价。《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各界导报》(省政协机关报)和省、市、县电视台多次为玉米科技入户工程舆论造势,搞了不少鲜活的宣传报道。一个时期,在我县农村,玉米科技入户成为干部群众的“热门”话题。

回顾今年实施的玉米科技入户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县上高度重视,上级热情指导。承担该项目之后,在我们县上,从县委到政府,从主要领导到主管领导,对玉米科技入户这一新的为农服务项目高度重视,政府将该项目作为全县05年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要求我局及农技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按照《意见》要求,在政府主管领导的具体负责下,成立了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时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在项目资金尚未下拨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先拨付15万元保证项目尽快启动。良种未调回,而宣传动员、选村定户等基础工作已经先行,可谓行政强力推动,上下紧锣密鼓。覆膜 种植之后,部里首席专家李少昆博士,省厅梁凤民厅长和省厅科技处喻建波处长、首席专家薛吉全教授亲临示范村,走访种植户,现场调研、指导。厅长事先不打招呼直接下到包扶村的举动尤其令县、乡各个方面感动和激励。在此务实精神的感召下,我局上下特别是科技人员热情倍增,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求严、求实、求规范,突出落实“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构建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农业 科技战线的精兵强将对推动玉米入户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全面安排部署、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按照《意见》和《方案》要求,首先经农牧部门提名、推荐,领导小组研究审定,聘任了作栽、植保、土肥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8名高、中级技术人员组成入户工程专家组,并议定了组长和首席专家。然后在局里的直接组织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由县农技中心按有关条件要求,通过招聘方式,面向农事业单位、涉农服务组织和社会其它方面,公开选聘了50名优秀农技人才作为入户工程科技指导员,使项目实施有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能较强的技术力量。项目开展后,专家组以民主讨论的方式,研究确定关键技术的实施意见,或解决技术难点问题,同时坚持经常性地深入村、户,作技术方面的检查、指导。专家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协调、组织工作,首席专家对项目的各项技术及各个技术环节的落实负总责,并拿出权威性意见。

三、从当地实际出发,落实主推技术。在实施玉米科技入户项目之初,按照项目要求,我们首先在全县筛选了多年来农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基础较实、群众接受能力较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92个村,并确定了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来承担试点工作。为了工作上的联系与协调,我们建立了协理员制度,即在每个示范村的项目户中推选一位个人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且热心农技工作的青壮年农民作科技协理员,以配合技术指导员的工作。主要推广平衡施肥、地膜栽培、种子包衣、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及硬茬早播等六项技术。围绕着这六项主推技术的实施,我们采取了编发技术资料、开展授课辅导与田间地头面对面教、手把手传相结合的办法,同步推进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先后以“明白纸”的方式发放技术资料7000份;对示范户以集中授课或单独讲解的形式进行了7次培训;科技指导员对示范户现场指导的时间平均达到80天以上,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节,有5名技术员驻点时间连续19天以上。在落实六项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来认真对待。累计化验土样420多个,根据化验结果,提出了不同产量要求的配肥标准和施肥方案,强调落实氮肥分次追施、锌肥拌种等技术。春播时,天气干旱、难以下种,专家组适时提出了泡地造墒、带水点播、豁干种湿、干埋寄籽、查苗补苗等抗旱措施,确保了春播面积的顺利完成。

四、做好“自选动作,挖掘科技潜力。在扎实落实项目内容的同时,为了显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优良品种的展示、栽培方式的改进和综合生产技术的应用作为“自选动作”,集中一定的技术力量来探索和实施。为此,一是设立新品种(16个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在县北7乡镇各建立50亩示范田,重点实施膜上点播、膜侧播种、瓜粮套种技术。通过对照,让群众明明白白地看到不同栽培方式所取得的增产效果。三是在每个乡镇选择并重点抓好两户播种面积在2亩以上的超高产户,指导其落实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以挖掘技术增产的潜力。在这三个方面,均收到了实效。寺前镇韩家洼村实施瓜粮套种技术,10户示范户西瓜亩均收入1750元,玉米亩均收入715元,除去投资450元外,户均亩纯收益2015元。

在实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是:首先,由于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出现中老年化趋势,我们所选的一些户,其户主在文化程度上虽也达到规定要求,但思想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接受新事物慢,示范带动能力也相对差,这就既增加了入户工作的难度,也影响此项工作的社会效果;二是乡、村两级对入户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一些组织协调性工作尚需要技术人员去做,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三是入户项目仅限玉米这一作物种类,如果在一个村连续搞下去,某些户轮作倒茬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给项目入户的继续开展造成被动,应当考虑实行两种作物并行搞或交替搞。

总结我们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工作,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科技入户是科技兴农的有效方式,而项目则是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我们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农村帮扶增收工程”来为增收增效探索一条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虽然也都在逐步地向着理想的目标逼近,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是没有让技术真正地迈进农户的门坎。而今按照《意见》要求,用实施项目来实现科技入户,途径便捷,“成本”降低,农户不仅直接受益,而且受益程度增大。作为农业科技人员,也不单是降低了工作“成本”,工作起来也容易找到一个方便的“抓手”,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终端”效果。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都由衷地说:“还是科技入户好!”。

二是,好方式更需硬作风。项目入户这一方式(或模式)很好,如果作风不过硬、工作不实在,难有好的效果。客观地说,入户中所传授、推广的技术都是一般的实用性技术和常规性措施。几十年前都曾推广应用过,但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机制也由于作风上的问题,效果不佳。如今人到户、手把手,就大有收效。因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作风务必过硬,落实必须到位。

三是,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一年来的工作表明,按规定标准选聘的技术指导员,业务素质都比较好,能够胜任入户工作。而对一些年轻的科技人员来说,入户工程所要求的全程指导、跟近服务显然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客观上也补了他们的“课”。这对农事业单位锻炼、提高科技队伍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今后搞入户工程,我们认为,抓项目本身与抓人才培养应予并重。

二OO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解读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铁力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简报

河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粮食作物测产办法

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汇报

县农业科技入户玉米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工作汇报

沭阳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澄城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