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0: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年度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热连轧厂2008年度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

1、根据2008年我厂在推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各科室和作业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发现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会和空间。

2、确定我厂下一步推进TS16949质量体系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使各专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从而确保我厂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满足TS16949标准的要求。

二、评审范围: 本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科室、作业区。

三、评审综述

2009年2月13日下午14:00在厂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热连轧厂2008年度质量体系管理评审会议”,王天翔厂长、李斌副厂长、杨连宏副厂长、王刚副厂长、李晓武副书记、各科室科长、各作业区专业主管、质量管理人员和贯标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连宏副厂长主持。股份公司营销部用户代表朗帅科长列席了会议。

会上有3个专业科室和两线11个作业区分别按照管理评审计划安排的内容进行了工作汇报。具体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科汇报了08年度推行TS16949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主要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09年工作计划;设备能源科汇报了设备功能精度管理、故障时间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大型设备管理、能源介质管理、计量管理等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综合管理科汇报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完成情况;两线轧钢作业区、精整作业区、自动化作业区等11个作业区各自汇报了本作业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09年工作打算。

会上杨连宏副厂长对汇报情况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王厂长对我厂08年度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做了总体评价,并对09年快速推进管理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对各科室和作业区下一步质量体系的改进提出了要求。

四、对我厂质量体系的总体评价

2008年我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平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体有效,未出现大的质量波动和质量事件,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1、体系文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按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对照公司新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对我厂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新订两线工规63个,梳理出问题点104项,不锈钢75项,碳钢29项,查找不符合文件49个,修订规程和要点47个,新下发管理制度7个,确保了文件与生产过程的符合性。

2、扎实推进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08年4月公司召开了TS16949质量管理评审会议,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制定了“热连轧TS/16949管理评审存在问题整改及推进计划”和“热连轧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下阶段工作安排”,各科室和作业区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标准进行了学习,对各自工序展开自查和整改。各科室和作业区通过学习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岗位标准和规程,不断提高各专业管理体系运行的规范性,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方法”进行过程控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实施有力的质量责任制考核;确定过程指标20项,与技术中心对汽车用钢APQP中控制计划、过程流程图修订和完善;对两线测量工具进行MSA;对关键设备制定PFMEA并进行控制;有效识别过程设立质控点并实施SPC;对汽车用钢特殊特性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对不满足能力要求的进行改进;对08年上半年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要求、内审问题和实施的纠正措施组织整改和验证,促进了各专业管理质量体系的有效改进。

3、推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步健全质量改进机制 每半年内部组织召开一次质量管理评审会议,对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了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运用6σ及QC等先进的统计方法对质量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持续推进6σ、QC、FMEA、SPC等方法在质量改进项目中的应用,提升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技术质量改进的自主管理水平,逐步健全质量改进机制,实现工序质量的稳定控制和持续改进。08年确定厂技术质量攻关项目16项,公司命题承包项目3项,开展QC课题33个,实施六西格玛项目13项,目前已经有85%的项目结题并完成目标。通过制定和完善项目评价细则,关注对6σ和QC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的培养,从组织情况、基础管理、项目推进、人力培养和文化建设多方面对作业区和项目团队进行综合评价。今年有23人通过全国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3人取得国家级“QC诊断师”资格。1个六西格玛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六西格玛项目,2个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4、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08年两线质量控制稳定,24项实物质量指标20项完成预算目标。20项指标中有5项达到对标目标,15项完成预算目标,304系热轧原因冷板表面缺陷率、2250管线钢X60屈服强度达430~550MPa的比例、商品材宽度0-10mm的比例三项指标比上年有明显提高;综合异议率完成0.012%,比预算降低0.008%,比07年降低0.012%;综合成材率较上年提高0.14%,废品率和降级品率分别比上年降低0.23%和0.3%。先后解决了大梁钢、船板等碳钢表面黑灰、品种钢性能等重点质量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我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评审改进要求及09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质量预警体系

09年要在已经辨识出的各类隐患点的基础上,进行全系统的质量隐患辨识。要按照典型品种质量特性要求,将质量特性具体转化为设备功能精度要求和岗位操控要求,针对品种特性制定岗位操作标准,针对隐患预防要求提早做好技术准备,按照质量隐患失效级别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将过程控制方法由事后纠正型逐步转变为事前预防型。杜绝批量质量问题,特别是要减少或努力消除质量波动的发生。

2、强化设备功能精度管理

要不断夯实大型主体设备的基础管理,提高日常点检维护等工作的标准化执行力,有计划系统性地研究大型主体设备的劣化部位和劣化趋势,进一步提升大型主体设备管理精细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定检定修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检修后的设备功能投入率和精度达标率,设备管理要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为质量的稳定提供保障。

3、有效识别并快速改进影响用户需求的质量问题

通过走访用户,产品质量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关注焦点,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研究和解决质量问题,要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对用户关注的质量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快速改进。以加快高强韧钢的开发为契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形象。

4、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近期发生的2250生产线HP295违规带样、试样混样事件说明我们目前的标准化执行水平差距较大。标准化执行率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综合反映,在操作过程中自由发挥,不能按标准要求严格操作的现象还有发生。09年要下大力气推进标准化作业,强化基础管理,要形成 “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的工作作风,从基础抓起,全面执行标准化操作。

5、加大方式、方法的创新,多专业配合解决重点质量问题 08年一些重点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产能和制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关键因素。如两线卷形质量出现大幅滑坡,不锈钢退火卷塔形影响罩式炉产能,不锈钢边部啃伤和商品材薄规格出边造成大量废品;硅钢边部缺陷造成退废量上升;400系不锈钢粗糙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这些质量问题的解决不是某一个专业的事,需要充分发挥多专业配合作用,形成合力,在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上要大胆思维,创新思维,敢于突破现有方法尝试新的思路实施改进,以提升关键性指标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重点、难点质量问题。

6、避免重复性质量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08年质量事件和过程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管理上对现有制度和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不要在一个地方重复的摔倒,许多问题的重复发生,都是没有严格执行体系要求的“做所写”,对已经发现的隐患失管失控,违规操作造成。各级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管理为岗位人员提供“做所写”的必要条件,杜绝质量事故的重复发生。

会上王厂长对各专业08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从管理的角度对各科室和作业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厂长强调管理的实质即把投入转化为产出,把资源转化为成果,对于我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支持和倡导各专业积极主动的站出来,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过程控制和优化,系统梳理和快速改善影响我厂经营绩效和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使各专业管理水平实现快速提升。 附:各单位09年重点工作计划汇总表

热连轧厂 2009-2-18

编制:陈欣

审核:常春报连宏

2009年重点工作计划汇总表单位

序号

重点工作

拟开展工作1549轧钢

批准:杨

1

提升不锈钢表面质量

1、强化现场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工艺制度烧钢。

2、轧线抓好通道标高、冷却水的管理。

3、配合生产技术科做好工艺试验与跟踪。

4、做好与2250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5、加强自身学习,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突破口。2

减少板形异议损失

1、每月对磨辊辊型抽测不少于12次。

2、利用检修时间对轧线冷却水系统进行检查。

3、检修前后期对1.8规格进行开平抽查 跟踪计划编排,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调整。 轧制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要及时采取换辊等有效措施。

4、对检测不合格的卷,填写异常票,送2250平整。3

消除大梁钢表面黑灰

1、对现有表面较好的卷进行数据对比,查找差异。

2、对精轧出口第一个层流支架进行投入试验。

3、对卷取冷却方式进行试验,减少厚度方向温差。

4、对现场温度控制制度进行优化。

5、与其它企业及用户交流,借鉴好的经验与办法。4

实现卷形质量长周期的稳定

1、严把设备功能精度关,逐步提高内控标准和精度标准,落实责任,细化测量及检查标准。

通过跟踪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层冷控制、头部CT温度优化、减少头部擦划伤、减少卷取侧导粘接物、优化卷取侧导压力、减少夹送辊辊印、优化负电流控制参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

2、优化3DC助卷辊辊缝差值,减少塔形产生优化粗轧SSC参数,确保头尾宽度尺寸精度,减少侧翻产生。

3、对下工序定期走访,随时掌握400系不锈钢质量情况。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年度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材料

管理者代表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汇报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工作报告编写内容提要

质量体系内外部因素监视和评审报告

实验室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之QSP11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