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平教育——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四年前,我遇见了一群孩子,便开始踏上我的公益教育之路,直到我来到北京。一路走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逐渐成为了我追求奋斗的理想。在这里简单讲讲关于教育公平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起源、发展与解决方法。首先请看我录制的一段视频,向大家呈现的是哈尔滨市一个农民工聚集区的环境及一个孩子的梦想。

视频链接:优酷网 《农民工孩子的心愿》

很感谢大家可以看完这段视频,我们很多人会为之感动和震惊,因为孩子的可爱和环境的破落。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介绍因为这群孩子而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起源与发展

我和我的父亲所处的年代,以及所经历的事正好可以作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起源与发展的代表。

我父亲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离开浙江的一个农村,到东北打工。父亲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做的一手好木匠活,在内蒙古赤峰市有了固定的住所。1996年暑期,父亲将母亲、我和妹妹接到赤峰和他一起居住生活。我成为了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子女中的一员,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学年要额外缴纳400元借读费,当上了“借读生”。升入初中后,借读费有所增加(忘记具体多少了)。高考时,因为户籍不在当地,就回到浙江高考。相比于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我是幸运的,因为有教育至上的父母,也顺利的升入大学。然而,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成长道路则令人担忧„„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开启了持续至今的“民工潮”。随着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与固定住所,他们开始携妻带子进入城市。由此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称谓——“农民工子女”。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农民工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逐渐涌现。流入地政府为了避免大量外来人口子女的涌入,公立学校普遍设置较高的入学门槛(要收取借读费、暂住证、户口薄、工作证明等),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家庭无法全部提供,他们的孩子被迫关在了校门外。另外,国家政府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严重性估计不足,导致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度没有相关政策指导,导致了这群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了无人负责的“真空期”。直至1998年,国家教委立法规定“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流入地政府的责任”。但是政策中同时提到:流出地政府要严格控制生源外流;公办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收取借读费。政府明确采取“限制”措施,并将“借读费”合法化。这实属教育之不幸!

公立学校的高门槛催生了“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因为前期资金投入小,硬件和软件均不好,无法得到各地教委的办学审批,身披“非法办学”旗号。因为非法办学,无法得到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就无法改善办学条件,如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的孩子,教学质量与安全健康等都得不到保障,政府为了学生的安全,下令取缔非法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数万名学生含泪离开心爱的学校。“农民工子女,你的课桌在哪里”等报道见诸各媒体,媒体的集中关注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新世纪初期涌现出来。

进入新世纪,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被全社会了解,政府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2001年、2003年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解决办法,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开始得到法律保障。

在2005年、200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政策明确指出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此时,因为农民工子女问题经过十年的堆积,相关政策法规对于一些地方教委已经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北京、上海等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依旧急剧扩张。

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参加升学考试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认为《纲要》中提到全面取消借读费,一些欠发达的城市可以做到,因为其农民工子女的基数少(2007哈尔滨市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借读费,当年哈尔滨农民工子女数量为6.8万)。而在北京等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极不均衡的城市,仅仅是取消了“借读费”这个称呼(改称“赞助费”等其他名号),高门槛依旧存在(特别是重点中学),差别对待依然很明显!

《纲要》中对于“参加升学考试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这条规定,已经在黑龙江省等四省市进行试点。包含解决农民工子女升学考试、职业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已分别在一些省市试点。

我怀着美好的心愿相信,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教育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

二、问题的严重性

上个世纪70年代,法国爆发过工人大罢工事件,这正是法国农民工子女问题的集中爆发。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第一代农民工以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价值观进入城市,他们亲身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贬低与蔑视,所以不打算留在城市。他们在城市挣钱,挣足够的钱供养子女读书,然后回到家乡(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第二代农民工(上世纪末至今,在城市里长大的农民工子女)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渴求平等、被尊重、体面的活着。他们心底没有一丝对农村的好感,不想回家种地。他们希望留在城市通过努力来改善生活、改变地位。

第二代农民工的数量绝不在少数,已经成为城市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许因为家庭拮据、个人学习差、自卑心理等原因而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多数只有初中学历),这些原因终会归结到教育的不公平。他们在城市里学习、成长,在接受不公平教育的同时也被日新月异的社会(价值取向混乱,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所影响,更因为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多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想意识已经扭曲,不公平的感受催生报复心理。一旦这个群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却依旧在承受教育不公引起的种种不公平,当这种不公平心态愈加膨胀,可怕的报复心理必将蔓延。这个有相当长倒计时的定时炸弹就要猛烈爆发„„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农民工子女吧,脏乱差的生活环境,缺少家长、老师监管的教育环境,忍受城里人歧视的生存环境,自卑的心理环境„„温家宝总理曾在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小学(可能是)题写“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不确定),孩子们确实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无法“共同成长进步”!家长因精力与经济所限,不能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孩子的老师因诸多原因不愿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高楼大厦与垃圾堆臭水沟的对照正好反映了孩子们的心理环境,试问:在这般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凭什么和城里孩子共同成长?

过于激愤的话,我只能在心里久久激荡,不愿多说。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为之追求奋斗的事业。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这个部分已经在发展中简单谈到。从最初的“限制”到后期的“差异化对待”,再到现在的“人文主义”。政府远没有解决问题的前瞻性。

地方政府的政策。各地教委响应教育部号召,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一般解决较好的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北京一直是农民工子女问题最严重的城市。

NGO。政府像一只握紧的拳头,即使握得再紧,也总有缝隙。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则是弥补缝隙。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方面,各种不同的NGO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南都公益基金会属于NGO领域的顶层,它从2007年由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先生开创,定位于帮助农民工子女。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投入资金与资源,促进打工子弟学校合法化,成为“新公民学校”;二是资助全国各地的社团组织开展帮助农民工子女的公益项目。

百年职校是一所以培养适龄农民工子女职业技能的学校。由服务性企业的资深管理者、大学教授、高级技术工人为学生免费授课,学生的所有费用全免。它于2005年创办,经过五年的发展,如今得到相关政府、中国青基会、众多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顺利复制到南京等五个城市。

歌路营教育咨询公司是北京一家工商注册的公益组织。它开展活动的方式是招募优秀的大学生担任志愿者,依靠成熟的项目带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进行城市体验、心理成长方面的公益活动。

东北林业大学启明星爱心学校。她是我创办的一所学校,没有经过政府批准。我们以校内公益社团的身份开创一个公益教育平台,从08年5月18日开始至今,每个周末与寒暑假,为数百名农民工子女和家庭贫困的孩子开展义务的课外辅导。我们拥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养成良好品行、夯实基础知识、增加快乐体验、培养特长爱好、拓展视野思想”,开设基础、特色、特长与艺术团四大类,十余门课程,依靠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长期关注引导和辅导孩子,以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四、呼唤爱与责任感,倡导教育公平性

在最后,我想向各位同事呼吁一下,作为教育者,要深深的将爱与责任感铭记在心,在当老师时要将这份爱与责任感引导给每一个孩子,告诉他们去追求“让身边的环境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持续的做到这点,那么教育的公平性、社会的公平问题就一定会得到改善。

周鹏

2011年5月11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