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教案点评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04:4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案点评

教案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学流程的依据。一堂课成功不成功,看看教案也能有一个初步的断定。教师评课往往只看课堂效果,而忽略了对教案的点评。其实反思教学就要先反思教案,对教案进行点评是评课的有效途径。教案点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理念: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一看教案便知,以教师为中心,教案中必定是大部分内容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很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也很少有对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一般对知识列几条提纲,更多的是学性分析,问题设计,并且对不同学生回答的预测。

2、评问题:体现新理念的教案,必定重视学生的问题。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提出问题。教师提的问题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好奇,能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成功设疑的基本要求。这主要看问题是否充满着智慧。

3、评教法:教案主要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而是对教学时间的大体安排,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因此,要看教学方法是否单

一、是否灵活、是否有实效性。

4、评板书设计:通常教师把书中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用提纲式进行板书。这是比较传统的。优秀的板书要有创意,内容不能与书本相同,是提示式、图表式、思路表达式的为佳。

5、评作业布置:作业是否考虑到分层次,是否考虑到生成性、开放性的。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事先想好,而是根据上课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出题。 请看\"政治论坛\"中我刚发的一贴——案例点评实例。

汤洵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十分成功,其中关键点在于她的设计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扣文本,在研读文本中触发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合理迁移,然后再回到文本,达成对“思乡”的升华。

年龄是个奇异的东西,它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才让人真正明白某种道理。而明白时,又往往知之恨晚,对故乡的思恋也是如此。高一的学生,满脑子都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中的一切很无奈”。如果老师居高临下地讲解思乡之情,即使老师自己讲得很感动,可能也难以打动学生。汤洵老师则从学生喜爱的一首歌曲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思乡感情的关注,然后导入课文《我心归去》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围绕课文进行阅读、品味、点评,朗读、体悟、思考,发现、交流、讨论,不断增加对思乡之情的感性认识,促成对思乡之情的理性思考。在对课文的理解到了一定火候的情况下,又恰到好处地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在迁移和探究中明白思乡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明白故乡并不等于出生地,明白对故乡之思有着更深广的内涵。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结论: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整个过程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没有刻意地渲染,但将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匆匆》教学设计点评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放弃射门》一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教材。文章描写了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围绕足球比赛中的射门展开的,文章首先着力强调了射门是足球比赛中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瞬,每个足球队员都会竭力捕捉机会,举脚起射。感受成功的辉煌时刻。接下来以主要篇幅描写球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放弃射门的以及他对裁判的态度。最后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予以高度赞扬。

欧阳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学习。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1、教学目标体现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研读语言文字内涵,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培养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地阅读,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验,感悟,深入文本,语言基础得到了训练,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中受到人性美的教育和熏陶,在幼小的心灵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使学生的是非观、取舍观、道德观进一不完善。

2、创设情境导入,调动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本文是围绕射门展开,欧阳老师抓住这精彩的一刻,通过播放足球射门的精彩片段吸引住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有想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致。

3、拓展延伸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福勒、对西曼、对球迷、对同学说几句话。”这样的设计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把对文章深刻的理解融入其中,并且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变得不再那么空洞。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点评

本节课上,老师凭借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把握与自身的教学经验,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作出了丰富又恰当的补充,创设了适宜本节课的真实存在的有效情景。整堂课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1、把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于现实情境中,学生在情境中学的高兴,学的扎实。老师创设了“在公园的的平行四边形空地上铺草坪”这一情境,将新知的学习与练习都置于这一现实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整节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与巩固知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中,老师先让讨论、交流,最后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

3、有效的渗透了数学的一些思考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经历了“大胆想象——操作转化—验证猜想”这一过程,对学生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点评: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耳熟能详,童叟皆知,流传千年而日久弥新的诗篇。全诗叙述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虽句句写枫桥夜色,但字字含旅人愁思。

邓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设计颇具匠心。整堂课,教师主要采用诵读体悟,想像悟情,品评赏析等教学方法,还适时借助资料的补充、多媒体的音乐与画面的渲染,来引领学生读中想像,思中感悟,悟中升情。40分钟的课堂,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不“越位”,语言少而精,点拨恰到好处。学生在自主感悟和教师的巧妙点拨、适时引领中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境对话、切己体悟,探询出诗歌传达的情趣,从而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生动而充满文化内涵的意象,最终在诗人、学生、诗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 “对话”的桥梁。

从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可以看出,教师在引领学生如何通过吟诵浅显的诗句,展开想像,进入意境,达到披文入境、披文入情,从而触摸诗句背后所蕴藏的积淀千年的诗人的文化情怀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特别是第三个环节的设计,从“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自然过渡到“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整个环节围绕景物,紧紧扣住诗眼“愁”字展开教学。那冷月、孤舟、渔火,何其落寞、凄清、幽渺,声声啼鸦,阵阵钟声,更突显了境之静,人之愁。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教师在这个环节精心设计,巧妙引导,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江南秋夜图和一个落寞的、孤独的、思乡的、不得志的旅人形象,再加上意境的渲染和入情入境的反复诵读,于是情由景生,景因情显,读着读着,似乎从生命的最深处,有某种东西在一下一下撩拨着诗人与读者的心弦。

不过可惜的是,浅显易懂的古诗一节课就教一首容量似乎小了些,如果能在品味“愁”字这个环节中增加一个拓展环节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旅人愁思的相关诗句进行对照体会,是不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愁绪并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一次整合呢?

《可能性》点评

本节课学习的可能性是概率的初步,即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要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有些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

1.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可能性》这一堂课,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堂课一开始,设计了动物学校竞选班长这一情境,既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动物学校竞选班长这一活动,很容易激活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亲自参与统计,很容易理解在投票前三个小动物都有可能当班长,当统计了票数以后,当班长的就一定是小兔,而小猴和小松鼠则不可能当班长。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再比如,在课的最后,老师让学生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并且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2.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老师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统计哪个小动物能当班长,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个活动是摸球,先让学生预测摸出的球的颜色,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摸出的结果,然后让学生亲自摸一摸,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个活动转盘上的指针,观察指针分别停在那种颜色上,切实感受指针所停留的区域的可能性。第四个活动是根据要求往口袋里放球,老师先让学生试着判断“要想达到预期结果,每次口袋里应该放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各自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四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活动目的明确,要求清楚,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3.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进入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上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围在一起坐就行。从目前课堂的听课中发现:从学生这方面看: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出现分组学习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学生的合作的主动性还不够等等。从教师这方面看,老师们都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但是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地方需要合作学习?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合作学习,怎样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怎样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在这些方面思考的还不够。老师们注重的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从这节课的课堂上看到,教师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比如,转转盘,一人转,其他小朋友按住边缘。再如,往口袋里放球,一个人把口袋撑开,其他的小朋友往里面放球。这样的合作是有意义的合作,此外,老师还细致地教给了学生合作的方法。老师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讨论怎样放球才能符合要求,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按要求放球后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4.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是因为把数学课堂看成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推荐第2篇:蒲公英教案点评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 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点评:本教学片断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错字词并进行强调的教学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比较,并及时练写,注意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评点:在这个指导造句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由课文中绒球的“可爱”,引到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可爱”,非常自然。利用“可爱”说话,兼顾到在前、在中、在后的位置变化,提示造句时给词语多安排些位置,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最佳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最佳小组。

点评:通过反复的朗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分角色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言,为复述课文打基础,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并采用最佳机制,不使学生有厌烦感。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

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点评:学而能用,懂而会用,活学活用,这是学习语言的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通过让学生争当最佳小导演.最佳小演员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也意在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新意:

(1)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教师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竞赛性朗读、示范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出语感,为理解课文、表演故事提供了必要有铺垫。

(2)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学生要争当最佳小导演,势必要去仔细读课文,才能设计好动作;最佳小演员要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也要认真读课文,用心记台词。这又促使学生去认真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

(3)在竞争中加强合作:通过评选“最佳”活动,创造竞争机会,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而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不是一个人的事,而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地探索学习。

推荐第3篇:点评课教案《水母》

一、教学时间:10月19日

授课教师:崔云巧

二、教学班级:大班

三、教学科目:创意美劳DIY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通过画、剪、贴、捏等动作,对生活中的废物再次利用,制作水母。

六、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体会对生活中废品再次利用的快乐。

2、让幼儿通过画、剪、贴、捏等动作,锻炼幼儿手臂小肌肉和手、眼、脑

的协调性。

3、幼儿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制作出水母,并了解什么是废物利用。

七、教学难点:幼儿分析探讨如何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母,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

八、教学准备:材料包13#

小剪刀

双面胶

九、教学过程:

(一)、感知发现(结合教学一体机)

1、通过课件“感知发现”环节的儿歌动画,感知水母的基本特征,对于没有见过水母的幼儿做好铺垫。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水母的基本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小朋友,你喜欢动画里面的水母吗?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水母长什么样子的?

——水母都有哪些颜色的?

3、进入“快乐欣赏”环节,欣赏生活中真实的水母照片,并总结水母的基本特征 ,让幼儿对水母有更多的了解。

(二)DIY创作

1、通过课件“DIY创作”环节,出示材料包,介绍要用到的材料,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画面定格在成品展示图页面,引起幼儿的注意。请幼儿分析并师幼共同探讨这个水母是怎么制作成的?

——咦?谁知道这个有大大脑袋和很多触手的家伙是什么?

——哦,原来是水母,请仔细观察材料包,猜一猜怎么才能做出这样的水母?

3、幼儿说出很多种想法,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总结。

4、教师播放DIY创作环节中的制作步骤和动画步骤,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并进行活动的安全提示和技巧引导(比如:不要拿着剪刀打闹,以免划伤;先在纸盘上用铅笔画线再剪,剪纸盘时两个盘子叠在一起,以免剪坏或剪完两个纸盘形状不同,影响效果等)。

(三)自评分享

1、幼儿自评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事

——你喜欢你制作的水母吗?请给它取一个名字吧?

——你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四)游戏碰碰碰

通过游戏环节,巩固了解水母的特征,提醒小朋友们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

十、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珍珠鸟教案与点评

珍 珠 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

四、

五、六自然段。

2、通过我喜爱珍珠鸟,了解珍珠鸟对我的逐步信赖,明白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这一道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齐读课题) 如何读好?应读出什么?(读出喜爱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体会作者是如何喜爱珍珠鸟的。 学生听老师读,并画出能体现“我”喜爱珍珠鸟地词句。 师生交流。 预设一

1、现在请大家比较3个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 出示句子: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

现在请大家比较三个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小结: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珍珠鸟,迫不及待地把喜爱之情告诉大家。所以第二句好)

生读。 预设二

“我”为珍珠鸟准备的巢。

指导读好。思考:我为珍珠鸟准备了怎么样的巢?(这是个什么样的家?) 生交流。(舒适而温暖的的家、绿色的家、安全的家。) 预设三“我”对珍珠鸟地称呼。 我是如何称呼小珍珠鸟。

(先后四次称呼小珍珠鸟为“小珍珠鸟”: 指导读好。 预设四

小珍珠鸟亲近我的原因的是我喜欢它,没有去伤害它。

那么,它又是怎样一步步地靠近我的呢?,并对我产生友好的呢? (指名读)

出示表示时间的词:起先、渐渐地、先是、然后、后来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说明了什么?) 设想:如果你是珍珠鸟,你为什么靠近我? 指导读好这一段。 预设五

白天,小珍珠鸟淘气地陪伴着“我”。 预设六

“我”正伏案写作时,为了小珍珠鸟,居然停笔了。 指名读这一段。想为什么要停笔呢? 说明我喜爱的程度已经很深。

师小结:真好,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都从大家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这就是我对珍珠鸟的喜爱,没有爱,哪来我对鸟儿的体贴入微?没有爱,哪来我对鸟儿的不伤害呢?同样,没有信任,鸟儿怎么会这么快的亲近我,把我当成好朋友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信赖”。

1、过渡:正是因为我特别喜爱珍珠鸟,所以这小家伙也越来越信任我了,越来越喜欢我了,和我越来越近,瞧,有一天,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出示人鸟相依图。

它睡的好熟呀!,连作者也没有想到,这小家伙居然落到我的肩头,此时此刻,它已经把我当成什么了?这小家伙梦见什么了呢?

学生交流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正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喜欢、爱护,也使得它对我更加信赖了,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指名说。

4、是啊!作者也和大家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内心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还可以怎么读呢?

解释信赖。美好的境界指什么?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笔下的雏鸟真像一个活泼淘气、天真无邪的孩童,它的外形惹人喜爱;我们的相处更有趣味,从远离我到走近我,蹦到杯子上,俯头喝茶;再到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还不停地咂嘴,人给鸟儿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鸟儿也给人们的精神增添乐趣,而这些只有从彼此的信赖中才能得到;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图片。

最后,老师想借伟大的儿童作家冰心的话与大家共勉: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父母,也爱雏鸟的父母!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小练笔:你家里养小动物吗?你爱它吗?像作家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把它的外形写下来。如果没有养过,那么观察一下这四种小动物,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来写。注意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

20、珍珠鸟

喜爱

珍珠鸟

信赖 《珍珠鸟》教学点评及反思

《珍珠鸟》这篇课文连这次已经是第二次上了,备课的时候一直想有所突破,搞创新。思来想去,还是从“我”抓起,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我喜爱珍珠鸟这个环节,最后领悟到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比较有心得的地方,可是却没起到应有的效果,过渡语显得有些生硬,有些环节甚至给人的感觉是唐突的,这里就想到了:预设!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找到的反映我喜爱珍珠鸟的语句,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去说、想象。尤其小鸟亲近我的过程,引导时自己都感到有点别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是一个过渡的问题,应该如何做好,我还要好好思考一下。有些反映作者喜爱的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特别是信赖我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我喜爱这小家伙,所以才会信赖我。但感觉指导读书,比以前都做的不错,直到最后学生看了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的时候,好像都有所感悟,真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这堂课的设计虽然抓准了喜爱和信赖,教学过程却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我设计了听读并画出能体现我喜爱珍珠鸟的语句,这部分却读的还不够透,理解不是很深刻,我想还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把书透了,因为读的不够,导致最后学生不能水到渠成地和作者发出同样的感叹,有的学生却有点扯远了,其实我喜爱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突出“爱”。因为爱所以爱,如果没有我的爱,怎么会有小珍珠鸟的信赖呢?小珍珠鸟趴在我身上睡着了这幅画面的出示,让学生看图说话,感悟美好的境界,学生的发言却游离于主题之外。归其原因还是前面的内容没领悟透。

最后想说的是,只有每一次的反思才会有提高,但反思后不去改观那还是无效的。

推荐第5篇: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 点评

阅读教学四步式推广活动资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彭溪小学

徐国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二、

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三)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四)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划出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地方?(点名回答)

(二)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汇报情况:

(一)海水

1、“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2、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3、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 三)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1、刚才哪个小组去海底潜水的?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2、海滩有人去了么?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3、海岛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总说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四).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五).感情朗读2~6自然段。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2)齐读

四、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3.感情朗读全文

五、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六、拓展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

七、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分述: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非常多)

海滩:贝壳 海龟 鸟(多) 总述: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教案点评:

阅读教学时能抓住描写西沙群岛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并初步运用分段方法,进行分段的训练。例如: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如此美妙神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语言积累。整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老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周老师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这种情境教学的氛围。如在讲海底时,周老师把从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录象向学生播放。当学生从屏幕上看到了海底的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千奇百怪的鱼儿时,便由衷的发出了感慨“大海真美,真漂亮!”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珊瑚时,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学生看着读着新的材料,对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随后周老师继续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游览了贝壳的美、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

但在仿照课文第四段鱼儿的写法时,周老师让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说东海里的鱼儿,学生有困难,我想,如果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也许学生的灵感就此受到启发。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以读段训练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读段方法,运用读段方法,着力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段的训练是本册的重点。教学中,我突出了读段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悟出读段方法;在认识方法以后,又引导学生反复运用方法。读段的训练呈现出出三个不同的层次──领悟方法、尝试阅读、阅读运用。第三自然段作为“领悟方法”的重点讲读段。我们从读句入手,抓住体验,通过课件、手势、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读懂每句话。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效果,不仅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第四自然段作为学生尝试阅读的段落,。这二个自然段的讲读,突出读段方法的反复运用,又注意了尝试阅读与领悟阅读的不同。尝试阅读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学生对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有朗读的自主权。尝试阅读从理解段落内容入手进行检查。

窦老师:

陈教师抓住了“语言”这根语文课的命脉,先扶着学生学习语言,再放手让学生学习语言。特别是,“海产品自我介绍”的活动设计非常巧妙──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学生要做海产品的代言人,就必须理解描写海产品特点的词语,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刘老师:

陈老师的教学开放了教学时空,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渠道交流了信息。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课文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珊瑚时,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学生看着读着新的材料,对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鱼时,教师让学生想想这么多的鱼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样借助文本语言,又及时补充新的成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余老师:

1、陈老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突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问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孙老师:

陈老师教学中创设意境,引导学生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多媒体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首先读读品品,让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或者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同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出示相关网页上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品一品作者描绘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美丽富饶,究竟美在哪里。在这节可中,朗读的成分比较多,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去深深地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有幸聆听了沈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感触颇多。这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营造一种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教学过后,发现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学生与文本的平台。我们知道儿童多采用形象思维,沈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既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美丽活动的图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突破了教学难点、又陶冶了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沈老师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鱼儿,色彩鲜艳的珊瑚„„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由扶到放,引导为主,充分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感悟和体验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其中课文对海底的描写最具体。正是这一原因,沈老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描写海底的这一段。课的一开始,老师让学生在美丽的课件中,进入海底,跟文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而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走进文本,自由取景,自由感悟。

三、注意兴趣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文重在兴趣的培养。有些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东西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沈老师很注重兴趣的培养。如:在进入海底进行威武的大龙虾,不同形态的珊瑚,蠕动的海参的教学时,沈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产去读,去感受。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有兴趣地对文本进行理解。

四、以阅读代替感悟,以表达促进阅读。

沈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后,让学生欣赏图片。在教学鱼时,沈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着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好看的句子的同时,如果进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或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地写一段话,都会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再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没有顾及到各个阶段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

推荐第6篇:法律案例点评教案1

法律热点案例选播与点评

第一节

引言

一、课程概况

学时:36学时,3-18周,周二5-6节。 地点:西校区教二430。

二、教学安排

(一)课程安排(16次课) 1.案例分析及点评:10次 2.热点案例大家评:4次 3.司法考试点滴分享:1次 4.课程反馈及作业上交:1次

(二)案例覆盖面分析 1.民事:3个 2.刑事:3个 3.行政:2个 4.其他:2个

三、课堂时间分配原则

(一)案例分析及点评 1.案例描述 2.背景知识介绍 3.课堂讨论 4.案例点评 5.问题解答

(二)热点大家评 1.背景介绍 2.案情介绍 3.分组讨论 4.各组分享

第一节

深圳机场女清洁工“黄金案”

一、案情描述

梁丽,深圳玉皇清洁有限公司清洁工,分配到深圳机场,负责打扫候机楼16号洗手间的女厕所。

2008年12月9日,梁丽在打扫卫生时“捡”到一个小纸箱,以为里面只是些价值不大的装饰品,就按照“惯例”带回了家。但实际上它们是黄金首饰,价值300多万元。警方找到梁丽,梁丽主动交还箱子后被刑事拘留。

1 深圳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以涉嫌盗窃罪把梁丽案移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认为以盗窃罪起诉不妥,移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而宝安区检察院倾向于梁丽涉嫌构成盗窃罪。如果梁丽以盗窃罪论,因数额巨大最高可判无期徒刑。现此案已发回深圳市公安局补充侦查。

深圳市公安局出具的起诉意见书称,12月9日上午8时20分左右,梁丽走到19号登机柜台打扫卫生,看到垃圾桶附近有一辆行李车,车上放着一个类似方便面箱的小纸箱,旁边有2个女孩在嗑瓜子。过了五六分钟,两名女孩急急忙忙跑进安检门。梁丽第二次来到19号柜台垃圾箱旁,看到那个小纸箱还在行李车上,以为是她们丢弃的,左右看看也没有人,就顺手把小纸箱当作丢弃物清理到清洁车里。

梁丽继续在大厅里工作。9时左右,梁丽回到她所负责的16号卫生间处,这距离大厅北侧案发现场约79米。同事曹某负责16号卫生间的男厕所工作,两人相熟,梁丽告诉他“捡”到一个纸皮箱,里面可能是电瓶,先放在残疾人洗手间内,如果有人认领就还给人家。

上午9时40分左右,梁丽和其他清洁工聚集在3楼一起吃早餐。其间梁丽又告诉大家捡到一个纸箱,比较重,可能是电瓶。这时另一名清洁工马某就提出去看一下,如是电瓶就送给他用于电鱼。于是马某和曹某就打开纸箱,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包包的黄金首饰。两人取出两包首饰一人分一半后就离去了。

快下班时,曹某看到梁丽,告诉她捡到的纸箱内装的可能是黄金首饰。梁丽不相信,从纸箱拿出首饰查看,并拿一件首饰让同事韩英拿到大厅内的黄金首饰店询问。韩英回来告诉梁丽,这首饰和首饰店里所卖的黄金首饰是一样的。梁丽以为韩英跟自己开玩笑,觉得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可能没人要,顶多是从路边小摊买的假首饰。反正是捡的又不是偷的,不如下班拿回家给小孩子玩或送给亲戚朋友。

梁丽的丈夫刘建华介绍,他上晚班,从中午一直睡到下午5时30分左右。而梁丽在下午2时左右就拿着纸箱回家并放在了床底下,当时他不知情。起床后,刘建华起来给小孩做饭,梁丽说自己胸口很痛,就坐在床上休息。“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交流很少。”刘建华说老婆跟以前无异样,也没有跟他说“捡到”箱子的事情。过了大约15分钟,深圳机场分局的3名公安找过来,问梁丽有没有捡到一个箱子,她也神色自然,主动将箱子交了出来,没有半点紧张。

公安告诉她,纸箱里有价值300多万的黄金首饰,梁丽当场惊讶得合不拢嘴。“她结结巴巴,反复说绝对不可能!”刘建华回忆,当时梁丽解释,下午4时左右,同事曹某就在她出租屋楼下喊,说你捡的东西,人家失主报警了。梁丽告诉曹某,说明天上班交上去就行了。后来警方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个环节。

二、背景知识

(一)刑法

1.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2.我国的法律部门

实体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 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3.本案涉及那些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 2 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4.刑法解决的问题 犯罪与刑罚

5.关于犯罪构成要件

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意图占有+秘密窃取 6.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告、罪犯。 7.关于发条的条、款、项。

(二)刑事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2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三、课堂讨论

(一)本案中梁丽是否有罪,请说明理由? 分2组讨论,有需要可以问老师。

(二)你知道盗窃罪通常的量刑起点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法发[1998]3号)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现对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分别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

1998年3月26日

广东高院关于确定盗窃案件数额标准问题的通知

粤高法发〔1998〕11号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发(1998)3号〕(下简称“规定”)已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发。该“规定”确定了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量刑档次的数额起点标准,并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本地区执行上述三个数额的标准。根据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经研究,对我省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省执行上述三个数额的标准分三类地区、三个档次掌握:

(一)一类地区是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等七个市。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二千元以上;数额巨大的起点掌握在二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掌握在十万元以上。

(二)二类地区是惠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汕尾等八个市。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一千五百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标准掌握在一万五千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掌握在九万元以上。

(三)三类地区是河源、云浮、阳江、清远、梅州、韶关等六个市。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一千元以上;数额巨大的起点掌握在一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掌握在八万元以上。

(四)铁路运输法院办理属地广东的盗窃案件数额标准,参照一类地区的标准掌握。

二、考虑到对盗窃案件的处理有一个衔接过程,因此,对接到本通知前已按原省公、检、法三家所定盗窃数额较大标准起诉到法院尚未审结的案件,定罪的起点标准可仍按原来的标准掌握,处以较轻的刑罚。

以上通知,请认真遵照执行。

四、案例点评

2009年9月25日,深圳市宝安区检察院对深圳机场女工梁丽“捡”黄金案作出结论,梁丽不是“盗”,而是“捡”,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经检察机关审理查明,去年十二月九日上午八时许,东莞一家珠宝公司的员工小王在深圳机场办理行李托运手续时中途离开,将一个装有一万四千五百余克黄金首饰的小纸箱放在行李手推车上方的篮子内,并单独停放在柜台前一米的黄线处。

4 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小王离开三十三秒后,机场清洁工梁丽出现在这个纸箱旁。大约半分钟后,梁丽开始行动,将纸箱搬进机场一间厕所。小王约四分钟后返回,发现纸箱不见了,随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当天下午十四时许,梁丽下班,将纸箱带回住处放置于床底下,另取出一部分黄金首饰放入其丈夫放在床边的衣服口袋内。同事找到梁丽,告知机场有旅客丢失黄金并已报警。民警后到梁丽家中询问其是否从机场带回物品,梁丽否认,民警遂对其进行劝说。直到床下存放的纸箱被民警发现,梁丽才承认该纸箱就是从机场带回的。当民警继续追问是否还有首饰未交出,梁丽仍予否认。民警随后从梁丽丈夫的衣服口袋内查获另一部分黄金首饰。最后民警将价值人民币三百万元的黄金首饰追回,尚有一百三十六点四九克黄金首饰去向不明。

对于梁丽究竟是“捡”还是“盗”,到底应该以侵占罪起诉还是以盗窃罪起诉,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根据中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

深圳市检察机关审查研究后认为,梁丽的行为虽然也有盗窃的特征,但构成盗窃罪的证据不足,更符合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根据“刑疑惟轻”的原则,从有利于梁丽的角度出发,检察机关认定梁丽不构成盗窃罪。由于侵占罪不是检察机关管辖的公诉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即“不告不理”。检察机关于九月二十五日解除对梁丽的取保候审,将本案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将相关证据材料转交自诉人。

案中300万金饰的失主,东莞金龙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先生昨诚恳地回应:“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追究谁的责任。”梁丽律师称,这就意味着,梁丽已经没有被追究侵占罪的风险,梁丽彻底自由了。

五、案件启发

一直关注该案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屈学武教授获悉梁丽案有结果之后说:“这个案子对所有人都有一种儆戒作用。”屈教授认为,梁丽在法律上是踩钢丝,梁丽的行为是有盗窃嫌疑的,这种做法不值得鼓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更是不道德的。这个案子会给老百姓树立一个法律的标尺,以后大家捡东西的时候就要想清楚,该不该捡了。同时也给深圳机场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做出警示。

推荐第7篇:竞争合作教案及点评

竞争?合作? 教学个案

天津二中 陈雅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理解公平竞争与合作共享的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培养他们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锻炼他们辩证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身边事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良好竞争的意识,享受超越自我的愉悦。

树立合作意识与竞争的规则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辩证分析竞争的利弊,趋利避害;强化竞争的规则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合作的意义。 ●教学策略

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理念,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起来,采用开放互动、体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他们身边的竞争合作事例,如学校运动会的竞争场面、教学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利用世界百米跨栏冠军刘翔的夺冠等鲜活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碰撞、争论、分享、体验中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双人传球赛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游戏中主动体验合作的要义,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层层释疑解惑,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过于简单,需要重新整理)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将本节课内容设计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竞争合作的产生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以积极主动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悠扬的超女主题曲《想唱就唱》歌声中,首先请欣赏一组由同学们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反应竞争与合作内容的图片:一组向日葵竞相向阳,蚂蚁集体搬家,姚明等运动员赛场争先,2006年超级女生冠、亚、季军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学生们在议论中进入本课主题: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竞争与合作中。

那么竞争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合作对我们的成长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 自主、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大话竞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视频树立竞争的规则意识,并在讨论、分析中辩证认识竞争的双刃剑作用,从而趋利避害,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并指导行为。 首先播放一段刘翔在国际赛场上的一段视频。 提问:刘翔为什么跑了两次?

学生不难答出——因为第一次刘翔犯规了。 提问:同学们在竞争中遇到过犯规现象吗? 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运动会替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投影)

竞争应特别树立规则意识。任何比赛都有其一定的规则。

结合社会现实,道德与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应该平等竞争。

提问: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竞争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不急于回答,让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辩证分析竞争的利弊。(投影)

学生一般会谈到忌妒,此时引导学生剖析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害人害己,在同学的互助合作中提出克服忌妒心理、树立良好竞争意识的方法。

老师可以给出建议:(投影)要有信心,敢于挑战;要有坚强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要学会恰当确定竞争目标;要参与有意义的竞争。(补充课本知识,提高时效性)

活动二:“双人传球”赛(以自然组为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真正竞争的游戏氛围中强化竞争的规则意识,体会

2 合作的重要意义。 比赛规则(投影):

1、每人各出一只手,夹住球,向后传。

2、如果球掉了或破了,从头再传。

3、不得用身体的其他部位碰球,也不要在过程中讲话,否则是犯规,取消比赛资格。

比赛后让最快组与最慢组分别谈感言。

小结: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团结协作是基础,合作的必然结果是共享,合作要发扬集体主义,进而引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请学生回忆、交流班中合作共享的场景: 生:运动赛场上主动扶起摔倒的别班同学;

考试临近时不厌其烦为同学讲题的学习委员; 老师们耐心辅导学困生的经历; 为班级荣誉彻夜未眠制作网页的同学; „„

一句句真诚的谢意不绝于耳,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历历在目,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在同学们谈到一位为班级贡献突出的学生代表时,老师真诚的把准备的小礼物戴到他的胸前,这是度蜜月时云南朋友送上制作精巧的红色幸运心,此时整个课堂充满温馨„„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选用当下的最新时事材料,使学生提升对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认识,展开宏观思考,为下一框题的教学做好铺垫。

投影播放图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材料。 让学生发表看法。

小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于国与国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国家外交也蕴含着竞争与合作的道理,讲究互惠互利,双赢发展。 第四环节:感悟、运用

请学生们自己创作一句关于竞争与合作内涵的感悟语,当堂交流。 最后教师有感而发:“此次的创优课比赛一路坎坷,让我深感压力巨大,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度失声输液,几乎准备放弃了„„然而这次比赛承载着天慈中学

3 的荣誉,凝结着全体政治组老师、专家合作的的智慧,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不能给天慈中学丢脸!我一定要赢!”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竞争?合作?

是共享的基础

要有规则

平等竞争 有利有弊

合作共享 合作力量大

要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 教学反思

激情澎湃的一节课过后,冷静回味那45分钟的得与失,简单总结如下: 优点

1、

2、大胆调整教学内容,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重、难点突出。教师对学生情况熟悉,学生身边事例信手拈来,较有针对性与时效性;设计的活动趣味横生,事例喜闻乐见,师生关系亲近,课堂氛围融洽。

3、

4、注意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政性,举例新鲜、实用,知识拓展深度恰到好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其中的评奖和“老师送心”环节的设计真诚、感人,关注了一节课对学生一生可能产生的影响,真正做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 不足

1、挖掘教材不够深入。面对第一次进入教材的竞争合作内容,理论准备有欠充分。

2、对于学生课堂生成的有些新问题,没能适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与引导,失去了几个教学良机,教学经验有待丰富。

3、

某些设问针对性不强,应该更加考究,精炼教学语言。

4 体会

这次的百节课让我感触颇多。首次进入教材的“竞争合作内容”着实让我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几次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彷徨。在我无助的时候是我们的专家、学科组长和各位教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备课、说课、评课,这一路走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在走进新课程的历程中,这一节课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学生的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他们行进于新生活的双翅!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演奏主旋律的应该是他们——学生。教学中,只有允许他们的“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做英师,育人才,是我如今的愿望,成绩与失误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在这课改的大浪中,我希望我们所有同仁都能够搏击浪头,真正尽到教师的职责,培育桃李满天下!

点评:(请查阅表述是否准确,还有没有补充。)

陈雅芳老师所讲授的《竞争?合作?》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即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是本课的第一课时。这课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前三单元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学习基础上,加强交往道德的培养。这个内容是以往旧教材从来没有涉及过的,是教学内容的第一次尝试。陈雅芳老师敢于在教学大赛中选择这样一课实施教学,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挑战,其勇气令人敬佩。

陈老师以极富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教学态度,为自己的教学课堂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和谐气氛,本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关注学生,回归学生的生活,体现教学的生活性来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同时,陈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的逻辑顺序,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以及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设计,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培养他们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锻炼他们辩证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身边事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的学生实践体验,形成了这节课的亮点。对于竞争与合作,学生们并不陌生,从学生比较准确地找到相应的图片可以得到证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5 他们对此能正确的认识、理解。于是,陈老师大胆地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双人传球”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竞争的作用、体验合作的意义,印证了教材中所说的道理,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适时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在竞争中遵守竞争的规则——道德和法律,在合作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挥集体力量,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一点也正是发挥了思品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课堂上学习气氛轻松、愉悦,学生情绪积极、饱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互动交流,配合默契。

此外,教师虽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组织作用,但是教师也没有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而是与学生们一道参与教学活动的实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所以,当老师说出自己对学习竞争与合作的感悟语——“这次比赛承载着天慈中学的荣誉,凝结着全体政治组老师、专家合作的的智慧,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不能给天慈中学丢脸!我一定要赢!”时,全班同学给与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老师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老师的鞭策。

此次教学中由于只注意实现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生长,没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以至于错过了对学生教育的时机,成为了教学的遗憾。也许正是这个遗憾,唤醒了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推荐第8篇:《拿来主义》创新教案及点评

执教: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点评:重庆市渝北区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余国源

一、点击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7段。

一、激趣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二、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从论证手法的角度看,属于因果论证。《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反复使用了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问题1:我们先看课文的1——7段。作者在几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几种做法。快速阅读,把作者提到的几种做法一一找出来。

明确:A、闭关主义 B、送去主义 C、听凭送来 D、“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问题2:那么,作者选择的是哪一种做法呢? 明确: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问题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1)“闭关主义”是怎么做的?(2)“闭关主义”是否行得通呢?为什么? 明确:(1)闭关主义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也就是彼此不交流。(2)闭关主义”行不通。因为“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钉子”。于是排除(否定)了“闭关主义”的做法。 问题4:“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其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有依据。“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其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举例论证)。

问题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6: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准确、生动和奚落。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活人”指的是谁?是不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因此,加点的文字带着什么意味? 明确:“活人”指的是梅兰芳博士;不是一种进步,因为本质上还是“送去主义”;因此加点的文字是反语。 (3)“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

明确:不是。因为作者在举例的时候——句子(1)语带奚落,而且 “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问题7:“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作者用“残羹冷炙”这一成语给这些东西做了定位,正因为如此,“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慌”。于是对文化交流上的 “送来”主义给予了否定(排除)。

问题8: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请大家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如下——)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单纯送去,或听凭送来,或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单纯送去,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拿来主义)

问题9: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整体上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即为什么要“拿来”。整体上使用的是因果论证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 问题1:课文1——7段论述的是为什么要“拿来”。8——9段论证“怎样“拿来”。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

问题2:对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问题3:说说前三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前三种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问题4:拿来主义究竟又是如何“占有,挑选”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阐述。如果用平实的语言,可以怎么表述? 明确:有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这种态度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外国文化,也适用于外国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等领域;同样适用于对本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等等各个方面。

问题6:模仿1——7段对论证思路的归纳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如下——)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接受

问题7: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个突出的特点。完成下面的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运用人们熟悉的比喻,阐明下面的道理。

坚持对外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同时,我们又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东西乘虚而入,对我们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好比一间屋子,把窗子关起来,甚至完全堵上,彻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苍蝇、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时也挡住了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还有悦耳的鸟语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怎么办呢?无视危害的存在,大开窗子自然是不行的。我们的意见是,安装一层过滤的纱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东西放进来,同时又挡住了威胁我们的一切有害之物。

问题8:最后一段是结论。齐读第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明确:“首先要这人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明确:从正面说:“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从反面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简单点说,“拿来”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新的文化。

【点评】 排除法,巧理思路;小练习,一箭双雕

(一)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的选言证明,即通过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间接证明论题的方法。这种证明的步骤是:将论证的论题作为有关问题全部可能成立的几种假定之一,即作为选言推理前提的一个选言肢,然后找出依据,否定除论题以外的其它选言肢,从而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这样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思路,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一种创新。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而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无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课堂小练习,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让学生深入体会并初步学会使用形象化的说理方法,二是深入领会“拿来主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作者yeah.net

推荐第9篇:30 《军神》教案及点评

30 《军 神》教案及点评

执教:良乡三小 郑宏艳 柳立明 点评:房山进校 张春启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4、体会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5、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课文最后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第一课时 执教:郑宏艳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军神》的意思。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军神

“神”有以下几个注释:

⑴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被他们崇拜的人死后的所谓神灵。 ⑵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⑶神气,表情。

2、“军神”是什么意思呢?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

4、快速浏览课文。“军神”指的是谁?

5、全班交流刘伯承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

2、认读生字新词:

(1)诊所、拒绝、邮局、渗出、崭新、侮辱、慈祥

(2)冷冷地、惊疑、目光柔和、怔住、从容镇静、一声不吭、肃然起敬 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

(3)在字词这一部分,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评读。

三、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1、我们学过不少写人记事的文章,回忆: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一读。

4、按“就诊时、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顺序给课文分部分。先自己独立分,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5、指名按部分再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修改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30军神(刘伯承)

谁 干什么 就诊时 1-13 手术前 14-16 手术中 17-18 手术后 19-33

第二课时 执教:柳立明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入理解《军神》的含义。

2、体会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来读一读课题。 回忆: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谁称谁为军神?(板书:沃克 刘伯承 )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1、找出沃克赞扬刘伯承是军神的话。①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自由读。

②想一想,沃克医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怎样的情感? ③再读一读这句话。

2、引导学生质疑 此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问题预设: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3、自学交流。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认认真真地读书,画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词句,在旁边做好批注。完成后与邻近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按照“就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交流。 围绕“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这个统领全篇的问题,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刘伯承的品质。

就诊时:

①“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病人有眼上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露出惊疑的神情。”(什么叫“惊疑”?沃克为什么吃惊?)

②“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从容镇定”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什么?)

手术前:

①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

②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刘伯承需要清醒的大脑去做什么?)

③沃克再一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沃克怎么说的?这句话饱含沃克怎样的感情?——吃惊、关心、紧张)

④“试试看吧!”(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包含着什么意思?——自信、勇敢、委婉)

分角色朗读沃克与刘伯承的对话。 手术中和手术后:

① 手术中,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说明他是男子汉,会说话的钢板? ②下面,让我们亲眼目睹那一震撼人心的时刻。请同学们仔细看,用心去感受(播放刘伯承做手术时的电影片段)

此时,你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情怎样?

沃克医生心情怎样?什么地方说明他很紧张?沃克为什么紧张? 此时此刻,刘伯承在做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沃克称赞刘伯承是军神的话。

③总结:是呀!刘伯承有着和常人一样的血肉之躯,他却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他不疼吗?不是,是因为它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是这种意志使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是这种意志感动了沃克医生。所以,沃克医生称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军神!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7、18自然段,永远记住那一震撼人心的时刻!

三、回归整体,体会文章写法

①沃克医生开始态度怎样?当他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刘伯承的时候,他怎么样?“肃然起敬”什么意思?

②从开始“冷冷地”到最后的“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使沃克的态度发生转变)

③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却用很多的笔墨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感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给课文拟题目。

五、总结及作业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被称为“武神”“校外辅导员”“教书先生”等,每一个称呼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借阅《刘伯承元帅的一生》这本书,相信,你会对刘伯承元帅有更深刻地认识。

板书设计:

30军 神

刘伯承 男子汉 钢板 衬托

沃克 冷冷地 肃然起敬 侧面描写

(2007年12月,在房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讨交流活动中,执教本课。)

点 评

房山进校 张春启

《军神》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9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并成功地进行了眼球摘除的手术,受到沃克医生的称赞。

本课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二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人物的品质。

本课教学想体现如下的教学理念:一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二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军神》的意思。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入理解《军神》的含义。

2、体会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本课第二课时在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使“教”和“学”融为一体。

上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找到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是“军神”的话,抓住这一统领全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接着,教师让学生带着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等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找到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句子,在旁边简单批注;最后,教师定向引导学生集体交流,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品质,深刻理解《军神》的意思。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2、凭借文本语言体会人物品质,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在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品质时,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神态及情绪变化的词句进行。如:就诊时,抓住沃克医生的话“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手术前,抓住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两次对话,通过“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试试看吧!”等人物的语言,感受刘伯承的沉着、镇定,坚强、勇敢,含蓄、自信。手术中,抓住描写刘伯承和沃克神态的两个自然段。手术后,抓住刘伯承的话“我一直在数你割的刀数”、“72刀”,让学生体会人物坚强的意志品格,深入体会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另外,通过沃克医生一开始的态度“冷冷地”,到最后听说“刘伯承”三个字时“肃然起敬”这一情绪变化的过程,从侧面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的思想,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推荐第10篇:点评

演讲点评

如果说让一个理性的中年人都激动不已的演讲,一定是一场好演讲的话。那么,我是一个中年人,我现在正在激动。因此,我感觉这是一场好演讲。本次演讲好在哪里? 一是好在组织得力,准备充分,进步明显。

在政教处校团委和各班的精心策划和筹备下,本次演讲比赛工作组织严密,准备充分,程序公平,秩序井然,再加上各位选手认真准备,所以本次演讲的水平和前几次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无论在演讲的内容上,还是在演讲的技巧都有了明显的改进,显示了我们学校学生良好的素质,给评委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让我们对他们表示感谢! 二是好在内容新鲜,构思新颖,以新吸引人。 内容和构思主要体现在演讲稿的写作上。好的演讲稿是成功演讲的基础。好的演讲稿要求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这样才能吸引人,比如:用

的最新资料和感人故事作为例证的材料,新鲜、与众不同、吸引人。同时,在开场白的设计方面有独到的地方,而不是千篇1律的开场就说“同学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什么什么”。另外,演讲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必须寻找新颖的论证角度,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演讲稿的写作时,除了开场白的设计外,高潮的安排也很重要,同时,在句子安排上,必要时安排一连串的排比句,步步逼近,产生节奏上的变化。没有好的演讲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吴一帆同学的演讲技巧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但内容空泛,这样表现就机械、缺乏真情,所以没有获得最高分,很可惜。 三是好在细节强化,情景再现,以景打动人。

成功的演讲稿,要求在广征博引的同时,强化细节的处理,比如:选手

在讲到过程中,其中一个细节十分感人:演讲者在举出具体事例的时候,一定要有细节,细节是打动人的关键,在处理细节时,要情景再现(力求在现当时的感人场面)。 四是好在逻辑合理,角度巧妙,以理征服人。

演讲不同与讲故事,也不同与诗歌朗诵,演讲要求演讲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通过议论文的各种论证方法,说服观众并使大家接受或认同你的观点。有句话叫做有理不用高声,但是,一般的空洞的说教也不能说服人,要设计巧妙的方法,要经得起推敲。 五是好在真情流露,激情激励,以情感染人。

相同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演讲,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重音的处理、节奏的把握。拿

选手一系列的排比句来说,三个排比句,在语气上一步一步加重,节奏上一步一步紧凑;节奏把握好,抑扬顿挫十分好听。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例举了;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当演讲者情绪激昂需要高声颂讲或愤怒到极点需要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嚷,越叫越发不出声音,越想发出高亢激昂的声音越要放松自己的发声状态,嗓子状态越放松,声音传得越远。 同时,演讲要用真情感染人,演讲忌讳背书式的,也不提倡装腔作势,没有情感不能打动人,情感不真更不能感染人。在讲求声情并茂的同时力求真情。(真情还包括诚恳的态度)比如:今天有位同学感情虽然也很丰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但感情不真切,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真情有时候需要你去跟观众交流,特别是眼睛的交流,是否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演讲者与受众眼神的交往中,真情自然流露。

用真情感染人的同时,往往需要包含激情的表演,演讲之所以叫演讲,它不是一般的讲解,而是激情的表演。激情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人力,或给人深刻的启迪,或鼓舞人的斗志! 当然,今天的演讲,也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

首先,部分选手的演讲稿思辨性还可以加强些。演讲,重在一个“讲”字,贵在一个“辩”字。通过“讲”和“辩”,亮明观点、阐明主张、表达思想。个别选手由于对演讲的主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得在观点的表达方面要么缺乏新意、要么缺乏个性、要么显得的有些人云亦云,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别选手语言还可以讲究些,要亲切自然,又富有激情,尽量不用生僻字眼,便于演讲流畅。

第三、个别选手准备不够充分,表现不够自信。如有的选手过于紧张,有长时间的停顿,使演讲的流畅性受到了梗阻,影响了演讲的质量。

以上是我对今天演讲的一些学习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最后,把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句包含我们中华文明美德的妙句送给大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11篇:点评

俗话说:文如其人。以下的点评,有时说人,有时说文。说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1、《卢梭,自我批评的典范》一文短小精悍,行文简练。把卢梭的自我批评精神与当前作风建设活动查找问题结合起来,发人深省。有点像《闽西日报》的时评,切中时弊,直击要害。太多时候,我们都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所以,我要问:匕首,投枪,能不能不刺向别人,敢不敢插向自己?拿出批评别人时候的那种深刻和思辨,勇敢地揭批自己一回?

2、《追寻闽西红色税史 践行服务发展民生》一文仿佛带领我们穿越了时空历史,我好像看到了那烽火年代,苏区人穿着土布衣服,拿着快散架的算盘,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或者街上,上门收税:那些税也许是几斤稻谷,也许是一串铜钱,还可能是几张印刷并不精美的破旧的苏区纸币„„回到现在,我们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随着打印机铿锵有力的声音,规范美观的发票税票呈现在眼前,而税收,你只听到刷卡机“滴”的一声,就随着比特流----流入了共和国的国库。抚今追昔,的确会有许多的感慨,看似“忆苦思甜”,惟有如此,我们才会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现有的岗位,也惟有如此,我们才会如马灯山文章中所说:增添了一种崇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深深的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3、《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一文如果把前两段放到后面去,那就有点像电影的长镜头,先是一对父女的脸部特写,然后才看到父女坐在草原上指点江山,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远处的地平线上是一队骆驼,此时画面变灰暗,画外音出现:圆明园、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接着是镜头组合: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元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慢慢画面又由暗变亮,色彩开始缤纷起来,最后我们才明白过来,黄嶙要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哈哈,开个玩笑,虽然黄嶙用了1分钟就推论出了这个结论,有点仓促和牵强,但应该没有人会怀疑这个结论。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做出我们的贡献,拿出有力的论据证明这个观点。

4、《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一文让人慨叹,当今太多的观点和理论,其实都是古人早已说过或身体力行过的,而我们恰恰相反,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文章的最后一段应该是作者思考后的有感而发了,说“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层层递进,要求越来越高,原来读书也没那么容易啊。作者还特意强调:不能死读书造成和社会现实不相融合,要用出世和入世的态度相结合。

我以为,看《曾国藩家书》,除佩服其为人成就,更当以其为榜样,躬身践行,成就人生。

5、《读书心得》一文首先很平实、朴实、扎实,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态度的诚恳,为人的真诚,做事的实在。剖析自己入情入理,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其次文章也体现出了作为信息技术人员的一些素质,那就是:逻辑明晰,条理清楚,绝不情绪化。再次,这篇文章把把叶笃初先生关于作风建设的观点与现实工作结合、与个人情况结合、与单位特性结合,以理服人,有说服力。透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埋头苦干,谨言慎行,真诚服务,热心助人的女税务干部形象。

6、《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文学作品赏析》一文再次说明,作者不只是一个指挥别人干活的领导,也不是一个偶尔喝些花酒顺便讲点黄段子的文人骚客,他的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有沉重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加之有血性的文人。描述一下我心中的作者:穿长袍,捋花白长须,目光如炬,举杯痛饮,仰视苍天,急转身,奋笔疾书,有忧国之情,怀报国之志。今天的社会,太多讲究享受的“胡适”,讲究小资的“梁实秋”,就是缺少鲁迅那种“不饶恕一个”的决绝。

7《似莲当自洁---有感于》一文主旨突出,《爱莲说》是托物言志,曾春华是托文言志,其实是借“莲”说“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洁身自好,不与恶浊的环境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而是质朴无华。搞廉政文化建设,寻找精神载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到“莲”,但怎么做,如何与税收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似乎还有很大的思考空间与余地。这篇文章还有一个优点,讲究前后呼应,开头讲历史的车轮一如前往„„结尾讲孟子的名言。最后一段呼应第一段,最后一句呼应文章题目。

8、《学哲学 信哲学 用哲学》这篇读后感写作风格受《学哲学 用哲学》影响,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语言平易近人,不会高高在上,不会空喊口号。卢秀荣同志的感悟正好印证了李瑞环同志的说法:“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同时,“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真正的学习了哲学,我们将不容易发火,不容易钻牛角尖,不容易一条道走到黑。

9、《评捷克诗歌》一文全篇看不到作者说我要怎样怎样工作,见不到生硬的表态和高亢的口号,但我想作者的想法已经蕴含在他对诗歌的深刻思考和个性化理解里面。布拉格,相信读过

5、60年代东欧历史的人会深深地感受到这个词,这个地名的含义。作为中国人,感同身受的话,这是一种“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的敏感,这是一种“冒着敌人的炮火”的勇敢,尤其可贵的是,黄振亮同志还(此处要读huang)给了我们希望:黑暗降临,黑暗抹去了所有人眼中残留的黄昏的光辉,但是黑暗过后呢?------黎明!!!

10、《读后感》有读,但是“感”比较少,也许长征这样的事情,属于“事非经过不知难”,仅仅靠学习读本,是很难有切身体会的,在加上我们现在工作、生活条件这么优越,根本就无法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验。也许,重庆正在做的“重走红军路”应该向全国推广?

11、《立足做小事 方可成大事》一文,要不怎么说女人都是心细如发啊,余璇在文章中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百分之一的错误会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文章说明,作者是一个勤于思考又善于总结的人,能够重视别人所忽视的事情。 特别喜欢文章里面的一句话,大家一起分享:享受工作,乐于受命。“工作并快乐着”,这的确是一种境界,学会愉快地接受各种任务,把工作当成学习提高的过程,并享受高质量完成工作后来之不易的成就感。

12、如果说黄振亮的《评捷克诗歌》和黄璋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壶浓香扑鼻的烈性酒的话,那么何英的《生活问禅》则是一杯让你神清气爽的清茶。一般来说,看到“禅”这样的字眼,我们会联想到宗教,说到宗教,人们又会想到消极、避世等等略显贬义的词。但是这篇文章读下来,却能给我们智慧、自信、勇气。让我们以文中的一句话来共勉:禅,正如一捧清清凉凉的茶水,飘飘洒洒地落下,让人如醍醐灌顶,浇灭人们心头燃烧着地欲望之火、无名之火,恢复内心世界本有的清凉与寂静,让我们从容、自信、积极地面对人生。

第12篇:【教案+专家点评】中班艺术《小马》

中班艺术领域《小马》

作者

教材分析:

中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我为孩子们讲述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中小马不畏困难,勇敢尝试过河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有关小马的知识、图片,并找到了许多小马的模型、与马有关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其中拴在小马身上的小铃铛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有小朋友手摇小铃,开始了他们的自娱自乐:他们一边朗诵着自己编的儿歌,一边模仿者小马奔跑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不时还发出驾驾驾的声音,好一幅“小马交响曲”!于是,我将小朋友的自编儿歌进行了整理提炼出这首四句的童谣《小马》。

童谣《小马》在节奏上,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以其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吸引着孩子;在内容上,它清新活泼,自然淳朴,字里行间洋溢着童心美、童趣美;在表达上,它单纯浅近,浅显易懂,使孩子们乐闻易晓,读起来亲切自然;在结构上它短小精炼,但却不乏生动,结构清晰,紧凑完整。它是在游戏环境下产生的,有较强的娱乐性质,看似简单的童谣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契机,既有艺术学习的价值,也有语言学习的价值,其中也隐含着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四分音符的稳定与八分音符的欢快和跳跃,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小马走、小马跑、群马嬉戏的生动画面。孩子一边朗诵童谣,一边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

的、喜闻乐见的玩耍中不知不觉获得对童谣地感受与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1.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在音乐方面,中班的孩子已经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表现童谣的形象、内容和情感,也能够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的节奏型随着熟悉的童谣进行演奏,能在集体的演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型。

他们喜欢边游戏边吟唱,因为童谣能丰富游戏的内容,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快乐。但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在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将抽象的音乐节奏转化为他们能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具体事物。

2.通过前期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马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他们了解了马的外形、生活习性,聆听了小马发出的声音。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能用富有韵律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

3、喜欢与同伴合作,感受合奏为童谣带来的丰富与美妙。(设计意图:四句的童谣对中班孩子来说非常简单,但如何使童谣朗诵在表现力上变得丰富、生动而富有韵律感,是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游

戏活动来实现的核心。因此,我把:“学习童谣,能用富有韵律的节奏进行朗诵”这一目标放在第一位;会朗诵童谣不是目的,我想通过幼儿肢体节奏、角色扮演、声音高低的改变、空间方位的变化表达孩子对童谣的感受,从而更加喜爱童谣,因此对幼儿的音乐能力有这样的要求“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中班幼儿对与同伴合作非常的渴望,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的合作,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童谣丰富和富有变化是他一个人所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他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合作。这样的情感目标在本次活动中也显得非常的重要。) 活动准备:

音乐《大马告诉我》;木偶小马;马蹄形节奏谱、圆形磁铁;乐器(蛙鸣桶、木鱼、碰铃);数字卡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童谣,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的节奏变化.难点:学习看马蹄形节奏谱与同伴进行合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暖身活动:幼儿模仿骑马手握缰绳,口中发出“格儿的儿,格儿的儿”的声音,随背景音乐《大马告诉我》一拍一步入室。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马吗?小马是怎样走路的?你会像小马一样走吗?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游戏吧!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而形象地提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的形象,以欢快而熟悉的音乐作为背景,孩子们将自己心中小马的动作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仅为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满足了《纲要》的要求,《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幼儿自由表现小马走路,鼓励了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造)

2、故事导入:教师出示木偶小马讲故事。

师:有一匹小马,它非常的快乐。一天又一天,小马长大了,它要找到自己的妈妈,学更多的本领。于是,它翻过山,越过河,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小马找到妈妈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马是怎样找妈妈的!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将幼儿自然带入童谣的情境中,初步了解童谣的内容,为接下来学习童谣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童谣,了解童谣的内容,初步感受童谣节奏

1、教师手拿木偶小马进行演示:一拍一步,随着固定节奏朗诵童谣。(设计意图:老师手中操纵的木偶做出清晰而夸张的小马走的动作,让幼儿通过小马木偶这个具体可见的形象感受到了抽象的音乐节奏,深入浅出。)

2、提问:小马是怎样找妈妈的?

(设计意图: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小马一拍走一步的节奏特点)

3、鼓励幼儿用拍手合着老师的童谣的节奏,一拍一下进行朗诵。师:小朋友拍着小手跟着老师的童谣一起和小马找妈妈吧! (设计意图:听着老师的朗诵,看着老师手中小马走路的演示,通过听觉、视觉等多元的感官刺激,使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固定拍。)

4、鼓励幼儿用脚踏固定拍的方式模仿小马走。

(设计意图:在孩子用拍手掌握了固定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到用脚踏来表现,对幼儿的肢体协调性有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对他们的肢体协调是一个锻炼。同时,通过另一种感官方式让幼儿体验固定的节拍,将音乐化为具体可感受的动作,利于幼儿通过感官来学习。)

(二)学习朗诵童谣,感受乐句的变化

1、教师再次手持木偶进行空间方位改变的演示和朗诵。注意每句变换一次行走的方向。

(设计意图:在幼儿初步掌握固定拍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变换小马行走方向的不同,引导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乐句的变化与停顿,将音乐的停顿变的清晰可感。)

2、提问:这首童谣一共有几句?

(设计意图:挖掘童谣的蕴含的多层价值,幼儿通过听觉来计数,是一种数学学习,同时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感受)

3、鼓励幼儿扮演小马边随童谣朗诵,边随乐句的变化改变自己行走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乐句的变化与停顿)

(三)伴随着朗诵童谣,进一步感受童谣节奏的变化

1、幼儿朗诵童谣,教师随节奏摆放出马蹄形的节奏谱。

(设计意图:教师随节奏摆出马蹄形的节奏谱,帮助幼儿进一步直观的感受童谣的四个乐句变化与停顿,音乐的节奏是无法用具体形象表示的,这里用马蹄形来表示音乐节拍的形象,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师:小马翻山越岭找妈妈,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的马蹄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师幼共同探索每一个马蹄形有几个声音?

(设计意图:发现隐藏在固定拍中的节奏,感受准确的语词节奏) 师:为了让妈妈知道孩子来了,小马戴上了心爱的小铃铛,“叮铃,叮铃”小铃发出清脆的声音,我们来听听每个马蹄里有几个声音) 提问:每一个马蹄形里有几个声音呢?

3、教师与幼儿边朗诵,教师边按照节奏的变化将圆形磁铁放到相应的马蹄形节奏里

(设计意图:教师清晰而准确的放置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字词与童谣节奏的变化对应,为接下来感受节奏的快慢不同做铺垫,将每一个节拍中的节奏用磁铁圆片来表示,形象直观的让幼儿感受到节拍和节奏的关系,非常形象生动。)

4、鼓励幼儿尝试着边看节奏谱,边拍出童谣的语词节奏。

(四)尝试合奏

1、寻找不一样

(设计意图:感受发现节奏的变化)

提问:这次我们拍出的小铃铛节奏和刚才小马走的节奏一样吗? (1)老师与幼儿再次演示不同的节奏 (2)小结:一个快,一个慢

(设计意图: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快慢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3)两个不同节奏的尝试合作

(设计意图:幼儿初次进行合作,为下面使用乐器演奏作准备)

2、加入新节奏,三种节奏的合奏

(1)师:小马找妈妈非常的辛苦,要翻过山,要越过河,但它还是坚持要找到自己的妈妈,我们给它加加油吧!(驾!)这个办法真好,每一句前一个“驾”给小马加油。 (设计意图:用情景语言自然渗透新的节奏尝试) (2)幼儿分成三组进行合奏练习。

(3)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恰当乐器来演奏不同的节奏。木鱼空灵而木质的声音来演奏走路的小马(固定拍);碰铃清脆的声音演奏小铃铛的节奏表现出小马快乐的心情(语词节奏);我们用蛙鸣桶来为小马加油!(驾)

三、结束部分:童谣游戏

1、尝试用音色高低的不同表现小马和妈妈的形象。

(1)提问:小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要和妈妈做游戏。小马的声音是怎样的?妈妈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2)教师用声势的高低提醒幼儿用声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小马和妈妈的形象。

2、听声音进行相应人数的合作

(1)师:妈妈看到小马非常的高兴,它对小马说:孩子你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找到了妈妈。但是,学习本领要做到:仔细听、认真学、好好练,还要和伙伴们团结起来,你才能变得更能干!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故事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学习本领,同时也对后面找朋友游戏给予了很好的说明)

(2)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童谣。结束时,教师分别发出不同的次数指令“驾”“驾驾”“驾驾驾”,幼儿迅速作出相应人数的组合。

(设计意图:幼儿从专注地倾听老师的指令,在头脑中快速地整合——再找寻找合作伙伴——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3、看数字进行相应人数的合作

幼儿手拍节奏,边朗诵童谣边行进走。结束时,教师分别出示不同的数字指令,幼儿随即做出相应的人数组合。

(设计意图:从听觉的感受判断人数组合过渡到看数字进行组合游戏在数学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在音乐能力上,从起初的手拍节奏到边拍节奏边行进走,也有了很大的挑战) 附:童谣 《小马》

我是快乐的小马, 高高兴兴找妈妈。 翻过山,越过河, 定能找到好妈妈。 附:马蹄形节奏图谱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幼儿的游戏性与参与性。童谣《小马》贯穿于活动的始末,看似一首简单的童谣,通过一系列有层次而富有变化的游戏活动使目标的达成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教师游戏化的语言导入、情景化游戏规则的制定、准确的节奏演示、声情并茂富有韵律的童谣朗诵等等给予孩子们很好的示范和引导。

幼儿通过肢体节奏的参与、角色扮演的尝试、声音高低不同的表演,以及与同伴进行合作的演奏,层层递进。在此过程中对幼儿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看到:孩子们在不断参与和体验中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从手拍固定拍到双脚交替协调的固定节拍;从对乐句的感性认识到通过游戏来传达对乐句的感知和理解;从探索每个固定拍中的声音到分组看节奏谱进行合奏……一层层、一项项,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提高,将学习变成了游戏,让玩耍更添兴味。

在结束部分的游戏中,孩子们兴致盎然,通过改变音色、音高来表现小马、妈妈的艺术形象;“听音找朋友”的游戏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紧张而专注地聆听着老师的指令;焦急而兴奋地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一丝不苟地进行核对;依依不舍地去掉和添上,重新组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手拍节奏、脚踏固定拍的同时进行童谣的朗诵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临时对难度进行了调整,让手脚都进行固定节拍的行进活动,这样的改变使孩子们豁然开朗,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关注到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在肢体节奏时,已经能够非常协调地做到脚踏固定节拍而手拍语词节奏。但是也有的孩子在合奏时极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能力较弱的幼儿放在能力较强、节奏稳定的幼儿中,在潜移默化中施以影响。

第13篇:《应该听谁的》教学点评教学教案

——《应该听谁的》教学点评 口语交际 长春张霜 点评:阿远

未经授权,擅自评点,如有冒犯,多多海涵! 上课。

师:孩子们,愿意看动画片吗?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动画片呢! (播放动画,老爷爷骑着小毛驴„„)

师:故事讲完了,闭上眼睛,想一想,究竟该听谁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生读课文。

[老师把故事讲得极为生动,画面与语言结合在一起,相信现场的所有人都走进了故事的情境。]

师:对于爷爷和孙子骑驴的说法,都有哪些说法? 生:„„要把毛驴给压死了。 师:这是谁说的? 生答。

师请一个学生担任采访任务,在黑板上贴上一个头像,并写上观点。 学生“采访”另一学生。

生:还有一个小孩看到了这样情况,„„ 师:非常好,读得很认真。(贴出人物并写上观点)

[老师通过梳理观点,使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体现了年段特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 师:有这么多的说法,咱们快点出主意,给老爷爷出出主意。 (有学生举手)先不忙说,先想想该怎样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想好后再说,这是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做法。] 师统计学生的观点。有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老师表扬并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头像,写上省略号。 [省略号的使用很巧妙,既表明学生有很多观点,同时又说明学生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拓展了学习空间。]

师:现在老师帮你们找找位置,同意孙子骑的同学在哪儿呢?哦,在这儿吧。

(安排位置)请大家静悄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同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指导交流方法。

[分组学习,目的是整合意见,统一观点,拿出不同的讨论依据,但就现场效果来看,学生讨论并不热烈,可能是大家都比较统一,没有辩论的需要。] 师:哪个小组能把自己小组的想法清清楚楚说给大家听呢? 生:因为孙子太小了,所以应该让孙子骑。 师:他是从小孩的角度在考虑,你们听懂了吗? 生:爷爷心疼孙子,我家就是这样的。

师:你有一个好爷爷,我真羡慕你。还有哪组想跟他们赛一赛。 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 生:爷爷年纪大了,万一生病了,受伤了 师:你在家里是个乖孙女。 生:爷爷年龄大了,骨头松了。

生:驴很强壮,古代没有把驴骑坏的,所以我们认为没有驴不骑真笨。 师:对他们的发言有没有意见? 生:他们的发言声音很宏亮。 师:还有一个小组。

生:我们想给大家用表演的方式给大家说。 生:爷爷,让我骑一会儿吧。 生:我下来让您骑吧。

师:你们表达得很清楚,而且加上了动作。你们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一边说,一边还加上了动作。

师:对,加上动作能够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师:哎呀,到底该听谁的呀?

生: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应该让孙子骑。 师:看了半天,看来的确尊敬老人。

生:你爱护动物,可是驴本来就是给人们骑的。 [这一大部分,包括后面的部分都是学生的讨论。可以看出这个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高,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后面的内容由于教学节奏较快,加上老师的肢体语言比较多,无以纪录,请大家原谅。 [后面一些讨论还是围绕这个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了应该怎样骑驴。我觉得对这个年段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 应该思考的两个问题:

一、口语交际课究竟要训练什么?口语交际课的首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只是设置了一个单一的交际情境,就是“骑驴”这件事,并且始终围绕这件事情展开讨论。从上课的开始,到上课的结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吗?没有。学生先前表达的和最后表达的没有什么两样,很多学生在重复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学生语言表达没有提高有两个因素,一是情景太简单,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变化,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上没有变化,情感上就没有变化,那么语言表达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对学生而言就是没有思维的难度和梯度,从事至终讨论一个问题。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缺少必要的指导,大家都明白教师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但是就本节课而言,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提高的,而是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的,学生对表达方式,表达的语气,表达的准确性,没有用自己的评价去引导。

二、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什么?口语是日常生活用语,为的是生活的更好,更实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这节课中,老师用了40分钟,解决了一个所有学生都不可能遇到的问题,意义何在?既然是为生活服务的,那么教师就应该适时的把教学的重点从书本转向生活实际。课题就是《该听谁的》,那么生活中有没有左右为难的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类似的环节,但是学生说的学习“跆拳道”的事情,没有左右为难的感觉,解决起来比较方便。老师完全可以用一半的时间解决“骑驴”的问题,然后创设另一个情境,把问题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创设很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有思维上的跳跃,有了思维的跳跃,造成思维矛盾,学生就会用新的语言来表达,那么就需要学生重新思考和创造,从而重新组织语言,达到训练口语的目的。再就是学习的终极目的还是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语文即生活,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总体感觉:教师水平高,基本素质好,但教学设计缺少灵性,低估了孩子,也没有给孩子更多施展的空间,以至最后10分钟,大家都是在挨时间,甚至重复前面的内容。

第14篇: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点评《假期》

中班安全教案点评《假期》适用于中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探讨,启发渴望过假期的感情,教育孩子快乐、合乎情理的地过假期,使孩子清楚假期中应留意的安全与卫生,提高孩子的自我保卫观念,培育孩子完好无损、连续贯通地综合表述的能力与对东西的辨别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安全点评《假期》教案吧。

教学目标:

1、使孩子清楚假期中应留意的安全与卫生,提高孩子的自我保卫观念。

2、通过探讨,启发孩子渴望过假期的感情,教育孩子快乐、合乎情理的地过假期。

3、培育孩子完好无损、连续贯通地综合表述的能力与对东西的辨别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预备:

《假期安全知识调研表》40份(附后);《假期会所》册子40本(采摘手工制作、数学动手操作、IQ开发等课本装订而成);安全图片每个人1套;蜡笔每个人1盒。

教学过程:

一、使孩子清楚假期的涵义,充实孩子的知识经验,启发孩子过假期的兴致。

1、幼儿教师:“孩子们,再过几日我们幼儿园就要休息啦,这一个假期叫做假期。明白为何吗?引导孩子动脑子想问题。

2、孩子七嘴巴八舌地讲开了自个儿不一样的想法与观点。

3、幼儿教师汇总假期的涵义:这一个假期是在1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假期,暑:即是热的意思。

二、组织孩子探讨怎么样安全、快乐、合乎情理的地过假期,培育孩子完好无损的综合表述的能力与联想、辨别能力。

1、幼儿教师启发孩子:“假期里你们想做些何事情哩?”

2、孩子相互讲出于己想做的或者是喜爱干的事儿。培育孩子的综合表述的能力、联想能力。

3、如此在假期中,有哪一些事是不能做的啊?启发孩子讲出相关安全知识的内容。与此同时也锻炼孩子的辨别能力。

4、展示各个爸爸妈妈们填写的《假期安全知识调研表》,选取几个爸爸妈妈们所写的假期安全知识,提问孩子:可這樣做吗?不能做这一些事吗?使用爸爸妈妈们的言语来协助提升孩子的兴致,让孩子越发专心、投入地参加教学。

三、幼儿教师汇总假期里要留意的安全事宜。

(1)倘若回家乡的孩子,不可以一個人或与小朋友到河里去游泳。

(2)不可以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品。

(3)夏季的太阳公公毒辣,不可以到太阳公公下面长期地玩,要保卫自个儿的肌肤。

(4)吃冷饮时,不可以一瞬间吃得过于多,不然,会激起肚皮痛,影响身体健康。

(5)吃水瓜(就是:西瓜)时,要把瓜洗净,请大人切好水瓜(就是:西瓜),吃时不说话,避免瓜籽呛人,还需预防水瓜(就是:西瓜)汗流到衣衫上,此外,不能乱丢水瓜(就是:西瓜)皮。

(6)单独在家时别让不相识的人进来,别告知不相识的人唯有你一個人在家。

(7)外出与家里的亲人走散啦,要明白通电话110报警,别跟不相识的人走等。

四、请孩子看安全图片动手操作。每一个孩子1套安全图片,请孩子在准确的图片上打上对号,错的图片打上错号。五、扩展教学:发给每一个孩子1本《假期会所》册子,要求爸爸妈妈们在假期中合乎情理的布置孩子的一天教学,布置孩子做册子内的作业,并带着孩子去游泳、游玩等,充实小孩的日常生活内容。

教学点评:

1、学前期待着假期的来临,在讨论假期时做哪一些事时,小孩们都表现得欣喜若狂,许多孩子都讲要去游泳。看起来,小孩们对水的喜欢十分之深。

2、孩子的安全观念提高了许多,均可显然区别出哪一些事可做,哪一些事不能做。这就是相关于平日里的安全教育教学进行得相对较好。

3、小部分孩子的普通话水平比较低,综合表述的能力比较弱,要增强完成爸爸妈妈们的工作,要求爸爸妈妈们在家要多用普通话与小孩沟通,协助提升孩子的普通话与语言综合表述的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假期是指国家法定的假日,也指单位规定的休假日。除双休日外,我国国定假期为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国庆。

第15篇:八年级语文作文点评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作文点评课教学设计

卢龙县燕河营镇花台中学花台中学张小稳

教学目标

1、理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步骤。

2、通过点评上次同学的作文(材料作文),使学生明白:审题立意准确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文章开头要短小精美;文章主体部分要内容丰富、充实;写议论文引用故事、事例后,要有恰当的分析议论,揭示所写事情蕴含的意义;文章结尾要简练生动,干脆利索、收束有力。

3、通过点评,使一部分同学的努力得到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激励多数同学认真作文。

教学重点

点评同学作文,明确作文要求,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教学设想

被选作例文点评的有3位同学的作文,另外有段落写得好的7位同学,有一句话写得好的2位同学,提名表扬同学若干,尽量使点评面向全体同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有哪些步骤?

讨论明确:

1、把作文的材料和要求看一遍,认真的看完,不要漏掉一个字。

2、弄清楚写作要求,尤其是体裁的要求。

3、再读材料,找到能给你立意的一些关键语句,划上线,写下立意的话语。

4、立意的角度是多方的,可以从不同的对象或层面立意。

5、比较立意的角度,选择适合你自己的立意,立意的话语要简洁,表达要明确。

二、点评上次作文

(一)回顾上次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

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二)根据上次作文题目和要求,应怎样审题立意?

学生讨论明确:

1、是根据感悟作文。

2、文体不限,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从同学们的作文看,多数写的是议论文。)

3、关键句:“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这个关键句就是作文的正确立意。

结合材料理解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父亲的成才观。在他看来,不管什么树都会变成有用之材,至于生长的过程,无优劣之分,也无快慢之别,更不应苛求一律。联系现实,我们时下的教育,是否需要学学这位父亲,让那些成绩平平、失去信心的“小树”,也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眼里的“银杏”呢?我们这群孩子,其实就是大人心中的银杏,慢慢成长,弥足珍贵。

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绝技的慢慢形成;一种好品质的慢慢形成;一种好习惯的慢慢形成;一种名贵物品的慢慢形成;再引申,对某种珍贵事物内涵的慢慢领悟过程……

(三)点评同学作文

(同学读自己的作文或段落,其他同学点评,老师引导、概括总结)

刘佳伟:读全文

题目:人才是怎样铸成的(提出问题)

论点:人才是通过多年磨练慢慢铸就出来的。(立意正确,高远。)

论据:太上老君炼丹;古人“拔苗助长”;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当),我们成长中的风风雨雨,也会给予我们意外的礼物。(前两个切合主题,后一个牵强)

精彩论证:“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也会给予我们意外的礼物。这会使我们吸收的精华更多。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人的成长和植物的生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成才,就得吸收更多的营养,经历更多风雨。”“珍贵的东西慢慢成长,只有经过了风雨荆棘的磨练,才能铸成精华;也只有吸收了人生坎坷带给我们的力量,才能塑出金身。”

(富有哲理,紧扣材料,突出中心)

得分:27+23=50

肖月娇:读全文

题目:Romeisn`tbuiltinaday !(英文谚语,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与“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尽量不要用英文,如果一定要用,最好加汉语注释)

材料:刷子李从师的故事早晨从山下往山上观察一直到中午,下午右手拿着

最重的刷子立于门口。日复一日,重复练习。(《刷子李》是冯骥才的一篇小小说,是一位俗世奇人;好像小学课本有这篇课文;刷子李从师的故事却没有听说过。)

语言:记叙语言简洁生动:“……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白纸黑字,令刷子李心灵为之震撼!师傅将布授予刷子李,刷子李伸手接布,无意间,他感觉到师傅的手与众不同。他仔细观察了师傅的手心,几颗黄豆大的硬茧均匀地分布在手心之间,宛若平原上凸起的丘陵。刷子李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刷子李苦练技艺,终于练就旷古烁今的本事。”

分析材料:“刷子李师傅的本事,令人为之兴叹。然而这样的本事并不是一朝便能练就的,日积月累,刻苦练习,方能技艺成熟。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难道不是吗?坚硬的老茧,不经磨练,无法形成;名贵的灵芝、人参,不经千年,难成大器;急于求成,终难成正果。罗马非一日建成,让我们平稳自己的心态,接受时间和毅力的考验!

(很好地揭示了故事蕴含的意义,再次点题,并用老茧、灵芝、人参佐证观点,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结尾恰到好处,收束有力。)

得分:28+23=51

王雨琦:全文读

题目:成功没有时间表(凝练,包含了文章中心)

材料:

1、教授有两个儿子,一个从小优秀,一个调皮捣蛋;教授不为周围的人影响,对待两个儿子态度一样,十年后,优秀的儿子仍然优秀,调皮的儿子成为年轻有为的领导者。

——成才没有时间表(材料能很好地表达主题思想)

2、拔苗助长古人拔苗,现实中家长的做法,一样的效果。(联系实际,深化了主题)

语言:“春天,大地上开满了桃花;夏天,池塘里漂流着荷花;秋天,丛草中盛放着菊花;冬天,枝头上屹立着梅花。尽管他们绽放的时间不同,但最终都为这个世界添加了色彩!人也如此!”(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整齐,暗扣主题)

“教授说„没有什么可诧异的,他们从小都是树苗,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较快,一个较慢,这没有什么分别,最终还不是一样成材料吗?成材本来就没有时价表。(通过教授的话,揭示事例的意义,点题。)

“为什么家长就不能不这么心急,让这些苗儿能够按照正常的规律成长呢?”(联系实际,深化主题。)

“成材是不能着急的,有些苗儿像白杨那样生长迅速,有些苗儿像银杏那样生长缓慢,但最终都是有用之材。(点材料,好。 但白杨和银杏还是不一样的,银杏更珍贵。)

(要写一下二儿子慢慢努力的过程,“没有时间表”,但是要有努力的过程,成才不是偶然的。)

得分:25+22+45

陈浩:读段落(结尾)

“如果你现在仍在无名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你不要灰心);如果你是匹千里马依旧没有遇到伯乐,(你不要失望);如果你现在只是一条小溪,千万不要急着成为汪洋大海;如果你现在只是一棵树苗,千万不要急着成为一株古树;如果你现在只是一朵小花,千万不要急着成为一束牡丹……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经历过痛苦与磨难后,才可能真正辉煌。”

(排比,语言优美;结尾点题,语言简练)

张亚群:读段落

写一个青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了弯路,终于明白青春的珍贵,发奋读书成才。 最后几段通过母子对话,揭示主题:

现在,他已经是年薪几十万的软件开发师,有一次过年回家,与母亲闲聊时,他问母亲:“妈,我在少管所时,你为什么没有对我失望呢?”

妈妈缓缓说道:“孩子,檀木是木材中非常名贵的品种,它的成长需要很长时间。可一旦成材,它就变得非常有价值。你的那段经历,也只是过程而已。” “过程?”

“ 是的。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其中的艰辛和困难,是必须经历的。而我能做的,就是等着你长大啊。”

他突然发现,母亲有了很多白发。

他知道,他已经长大了。

当然,母亲也知道。

谢添:结尾好。“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然而成长的道路是艰辛、困苦的。这样我们才能用心品味,欣赏着身边的一切,努力着,奋斗着,永不放弃。” (结尾点题,干净利落,——豹尾)

张静:结尾好“成长是漫长的,漫长的过程是难耐的,但难耐的时间却是造就精品的。”

高畅:举了琥珀、钻石、珍珠的例子,都是经过漫长的演变,时间的洗礼,才形成的。然后分析到:“原来,任何一件(珍贵)的物品都是经历了岁月的雕琢,经历了成长的坎坷,慢慢吸取天地的精华、日月的光辉而形成的。”(举例后分析,揭示例子所含的意义,点明主题)

王杰:读段落(两个小段)“我只能告诉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信心的人,也许那属于你的精彩还没有出现。”“平凡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身上那一块宝石还没有被发现。神童毕竟是少数的,一步一个脚印,你所种下的所有种子都会在某一刻发芽,长出累累硕果。”

(在记叙中插入分析,和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

张萌:结尾好“作为老师或家长,应该怀有一颗乐于等待的心,去给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们一个机会,一个后来居上的机会,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独立发展空间,让他们的人生不要怀有遗憾,让珍贵的东西慢慢成长。”

(联系实际,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步骤写文章需要

看材料开头:短小精美

明要求结尾:简练生动,干脆利索、收束有力

标关键句中间:内容丰富、充实;容量大

多层面立意引用事例:要有恰当的分析议论,揭示所写事情蕴含的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的立意

第16篇:思想政治研讨会时政点评课教案

2013年思想政治研讨会时政点评课 ——十八大专题与中考时政热点结合

(导入)明代思想家顾宪成,自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我们也要做一个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国内,特别是2012年11月以来,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

(生)党的十八大召开。

(师)是的,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今年学校3月份的养成教育“做有道德的人,培养责任意识”主题活动中,大家认真阅读了十八大活动读本,努力培养了解国情、关爱社会、关注国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十八大报告的一系列关键词入手,继续了解十八大的基本精神。

PPT1:课件展示十八大报告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师)对四个关键词出现的背景简单介绍。

PPT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PT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PPT4:文化强国

PPT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学们,上周五已经分四组让大家将这四个关键词在书本上找到

1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下面就请每组的负责人将你收集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汇报时说明哪一页、内容)

学生介绍完后,出示自己整理的与教材相结合的知识点。 PPT6:四个关键词与教材相结合的知识点。带同学简单过一遍,做简单解释。

(师)从十八大报告中,网络上收集了一系列资料,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给以解答。

PPT7:十八大报告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作出上述表述。

(1)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不走老路”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走邪路”需要坚持什么?

答案提示: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不走老路的原因”。

走“老路”,是封闭僵化、固步自封,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自身的强大是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要实行改革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走邪路”需要坚持什么?

2

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等等。

(师)小结:所以,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当下存在问题、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的体现。 PPT8:网络热议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触摸的‘美丽中国’,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贴近实际,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3)请结合教材及社会实际,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提示: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我国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形势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

3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 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 ③在节能减排行动中,依法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

(3)请结合教材及社会实际,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吸收接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③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等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青少年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积极加以抵制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

PPT9:《新闻1+1》十八大观察

小学生追问教育部、卫生部如何吃到放心零食

孙露源(《中国少年报》记者):我想问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叔叔阿姨们一个问题,昨天胡爷爷在报告中说道,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另外,我也爱吃零食,但我现在不敢吃零食了,因为我们在新闻中看到很多食品都出了问题,比如有的产品检查出来细菌超标,有的产品色素超标了,这样的食品为什么能卖?我们怎样才能吃到放心

4

的食品?谢谢!

(1)小学生记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十八大代表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知识和观点。

(2)如果你的身边存在类似的问题,你将怎么办?(通过哪些渠道反映;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更好的建议等等)

答案提示:

(1)小学生记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十八大代表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知识和观点。

①民生真问题

②食品安全问题

③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

④学校保护问题

⑤依法治国问题

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2)如果你的身边存在类似的问题,你将怎么办?(通过哪些渠道反映;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更好的建议等等)

①通过的渠道有:P83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的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工商部门、卫生部门、食品质监局部门等);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②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更好的建议

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社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公民食品安全意识;设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5

生产者、销售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公民(青少年):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掌握消费知识,提高判断选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敢于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说明)

分清角度——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

注意分类——同一个角度中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提

力求可行——所提建议要具体、可行性,可操作,切忌大而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十八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进一步了解了十八大的基本精神,当然,对十八大基本精神的学习不仅仅于此,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一关注的。

让我们关心国家大事,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17篇: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及点评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张璟芝设计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张敏铃点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1页例3 本课设计的背景:

本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概念、掌握了求两数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单项练习课。如何设计本节课,使得既能夯实学生的双基,又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为学习通分做好准备呢?本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力图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深化求两数最小公倍数的技巧。

教学目标:

1.引导观察数字间的关系,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培养良好的数感。2.运用简便方法求最小公倍数,使计算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进一步深化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

4、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分组进行) 第一组:[3,6],[7,5],[9,21] 第二组:[8,2],[5,6],[14,4] 第三组:[9,27],[4,5],[8,10] 第四组:[4,24],[1,9],[16,20] 小结:求最小公倍数一般方法: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

[点评:复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每组练习中设计了有倍数关系与互质关系的数。为下一环节找到比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更快的方法提供充足的素材。]

2.探索规律。

(1)小组讨论:每组中的两数有什么特殊关系,两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何联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小组汇报,归纳总结。

两数有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大的数。

1 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3)通过规律,深化理解概念。

质疑1:为什么有倍数关系的两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大的数? 生:用列举法求3和6的最小公倍数 3的倍数:3,6,9,12,15,18…. 6的倍数:6,9,12,15,18….3和6的公倍数:6,9,12,15,18….6的倍数包含了所有3的倍数,它们的公倍数其实是6的倍数,而6是最小的一个。 质疑2:为什么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生: 7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7×5=35,35既是7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3.总结解题策略。

在求两数最上公倍数时,先观察数字间的关系。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的,大的数就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数最大公因数是1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数的乘积;如果两数是一般关系的,就用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这些“万能”的方法。

[点评:突出优选法和普遍法,使学生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了学生足够的探讨空间去体验、去领悟,把主导和主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其方法是学生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生成的,达到了真正理解的目的。]

二、运用规律分层巧练,深化理解概念。1.直接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36],[13,3],[24,12],[9,10],[4,9],[32,96] [点评:本设计是直接运用规律的基本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数字特征,直接运用规律解题,提高找最小公倍数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审题习惯。] 2.填一填。

[3,□]=12 [15,□]=15 [2,3,□]=6 [点评:该练习是规律的逆向运用,以变换练习的形式,采用“形变质不变”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把握与灵活运用。

3.写出两个分数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9317591315和 和 和 和 1154824121578

2 [点评:从找整数的最小公倍数过渡到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换了问题的呈现形式,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为沟通后面“通分”知识的联系,使知识得到延伸,让学生体会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孤立有存在的。] 4.辨析练习。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积。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乙数。 (4)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

[点评:用文字表述的方式对找公倍数的方法作辨析,在一定程度上比具体例子更抽象,使学生对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更清晰,进而提高计算技能。]

5、生活应用。

(1)有一堆糖,平均分给小朋友。无论分给8个小朋友还是分给16个小朋友,都正好分完。这堆糖至少有多少颗?

(2)有一堆糖,平均分给小朋友。无论分给11个小朋友还是分给7个小朋友,都剩下3颗。这堆糖至少有多少颗?

(3)小明房间的地面是一个正方形,现在要铺地砖。不论选择边长是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还是选择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都正好铺满。小明房间的地面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点评:在生活情景中进一步运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全课总结,作业布置。课后总评:

数学练习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建立知识网络,使之能对后续的学习起到迁移及举一反三的功用,本课在这一点处理上尤为突出。本节设计的思路首先是让学生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大数翻倍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寻找求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存在特殊关系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通过相应的练习沟通倍数、互质、最小公倍数之间的联系,及时建立关于两数间关系的知识网络。本课编排的练习,凸显出教师对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每一层次练什么——练习目的;

每层练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建立知识网络,活学活用;

3 怎样练——独立练、讨论、辩论……,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的状况,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练习最大的功效是思维深度的数学课。

第18篇:思想政治研讨会时政点评课教案

时事教育教案——了解十八大

(导入)明代思想家顾宪成,自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我们也要做一个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国内,特别是2012年11月以来,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

(生)党的十八大召开。

(师)是的,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今年学校3月份的养成教育“做有道德的人,培养责任意识”主题活动中,大家认真阅读了十八大活动读本,努力培养了解国情、关爱社会、关注国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十八大报告的一系列关键词入手,继续了解十八大的基本精神。

十八大报告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师)对四个关键词出现的背景简单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文化强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

1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作出上述表述。

(1)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不走老路”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走邪路”需要坚持什么?

答案提示: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不走老路的原因”。

走“老路”,是封闭僵化、固步自封,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自身的强大是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要实行改革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走邪路”需要坚持什么?

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等等。

(师)小结:所以,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当下存在问题、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的体现。 网络热议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触摸的‘美丽

2

中国’,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贴近实际,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3)请结合教材及社会实际,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提示: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我国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形势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 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 ③在节能减排行动中,依法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

(3)请结合教材及社会实际,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吸收接借鉴其

3

他优秀文化成果。

③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等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青少年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积极加以抵制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

新闻1+1》十八大观察

小学生追问教育部、卫生部如何吃到放心零食

孙露源(《中国少年报》记者):我想问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叔叔阿姨们一个问题,昨天胡爷爷在报告中说道,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另外,我也爱吃零食,但我现在不敢吃零食了,因为我们在新闻中看到很多食品都出了问题,比如有的产品检查出来细菌超标,有的产品色素超标了,这样的食品为什么能卖?我们怎样才能吃到放心的食品?谢谢!

(1)小学生记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十八大代表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知识和观点。

(2)如果你的身边存在类似的问题,你将怎么办?(通过哪些渠道反映;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更好的建议等等)

答案提示:

(1)小学生记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十八大代表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知识和观点。

①民生真问题

②食品安全问题

③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

4

④学校保护问题

⑤依法治国问题

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2)如果你的身边存在类似的问题,你将怎么办?(通过哪些渠道反映;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更好的建议等等)

①通过的渠道有: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的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工商部门、卫生部门、食品质监局部门等);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②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更好的建议

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社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公民食品安全意识;设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生产者、销售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公民(青少年):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掌握消费知识,提高判断选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敢于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说明)

分清角度——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

注意分类——同一个角度中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提

力求可行——所提建议要具体、可行性,可操作,切忌大而空。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十八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进一步了解了十八大的基本精神,当然,对十八大基本精神的学习不仅仅于此,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一关注的。

让我们关心国家大事,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19篇:《成长的故事》作文点评教案

《成长的故事》作文点评教案

黄浦学校语文组:叶翠英

课题:《成长的故事》作文点评

一、教学目标:

1.对照写作要求,能指出并修改他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点评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二、教学过程

导入: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叙事和议论结合的非常好的文章,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叙事基础上的议论,给我们同学带来很大的收获,不仅有思想上的收获,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有写作上的提高,用通过叙事来蓄势,对主题加以深化,做到虚实结合,以小见大。

我们还学习了《壶口瀑布》,这是借景抒情的文章,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壶口瀑布这一奇观的赞美,最后上升到对名族精神的赞美。 上次老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提出了写作要求: 1.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叙事完整。 2.叙事中有跌宕起伏。

3.结合课文的写作方式,有一两句叙述基础上的议论。做到读写结合。

我们的读写结合是不是真的做得很好呢?今天我们还是来找一找我们的问题。在找之前很有必要把两篇文章温故知新一下。(3分钟)

(一) 简单复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叙事过程,进一步体会文章是如何做到叙述基础上的议论的。(读文章片段)

(二) 看何晓曼的作文。何晓曼的作文,叙事过程跌宕起伏,结尾的议论,用形象的比喻,阐明一个道理。

(三) 点评李涵彬《成长的故事》的作文。优点:叙事做到波澜起伏。(可以请同学讲一讲他最喜欢的段落,为什么等) 不足:议论突出中心不够。老师、同学共同修改。 附:老师的修改意见。

余秋雨说: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欣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四) 看郑超《成长的故事》作文,他主要从欣赏自然奇观、赞美自然奇观中得到人生感悟,这样的习作,我们可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的写作方式。复习《壶口瀑布》片段,看三张“日全食过程”中的几张图片。

(五) 点评郑超的作文:优点:议论精彩;不足:写日全食的过程。议要以叙为基础,否则缺少蓄势。建议把自然奇观的美丽还可以突出一下。

三、作业:任选两篇作文,按照写作要求修改

四、板书:

板书:点评《成长的故事》 写作要求:

1.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叙事完整。2.叙事中有跌宕起伏。

3.有一两句叙述基础上的议论,写出自己的感悟,突出中心。

五、附(1):老师的点评

对“李涵彬作文”的点评:作文叙事中,跌宕起伏:发现门坏了想修——第二天带了小螺丝刀修,结果发现紧固螺母的垫片找不到了——用纸卷替代螺母,门好了几天又坏了——终于找到紧固垫片把门修好。但结尾的议论与叙事结合不紧密,没有起到点明中心、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对“郑超作文”的点评:结尾议论性文字,能赞美日全食的美丽,并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但文章前半部分,对日全食的壮美描写不够,显得蓄势不足。 附(2):四篇作文

给 自 己 一 个 榜 样(1)

曾以为自己才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之中,永远受绿叶的衬托之上,而却从未发现墙角的花草,也有它的美丽。

记得刚上预备班时,我在摸底考中获得全班第一。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把小A安排在我旁边,从此,他就成了我的同桌。由于小A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因此我也总是居高临下,有时,还会开玩笑似地嘲笑他两句,而小A每次都一言不发,惭愧地面对分数,低下头,嘟起嘴,紧锁眉头,看着错题苦苦订正。当小A问我怎么订正时,我总嫌麻烦,随口说两句打发他,他就朝我两眼翻翻,一眼茫然。直到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小A的看法。

七年级中队委员改选,我担任劳动委员的职务。一天,轮到我值日扫地。正当我准备倒垃圾时,突然发现放垃圾筒的那个小柜子门坏了。唉呀,这可怎么办呢?要是不及时修好,不仅柜子会越坏越厉害,而且也会影响班级的卫生美观。正当我苦思冥想时,小A正好来扔垃圾,他看到柜子坏了,想了一会儿说:“也许我能修好这个柜子吧”!“就你,就你还会修东西啊?”我无不揶揄地说。小A对我居高临下的态势,嘴巴一翘,两眼直翻,做出不愉快时的招牌性的动作。他沉默了一阵,可以看得出很不服气也很委屈,但嘴巴还是让步说:“算了,那我还是不修了吧!”说完,小A就怏怏走了。

过了几天,我一来到教室,小A就兴奋地对我说:“小B,柜子修好了。”“什么,就是放垃圾筒的那个柜子吗,是谁修好的呀!”我的心情也随着高兴起来。“是„„是„„”小A吞吞吐吐的。“反正不会是你修好的!我心想。”我不再过问。

下课时,坐在后面的小C拍了我一下,对我说:“没想到小A还会修柜子,看来以前小看他了。”“什么跟什么啊?”我听得一头雾水。小C连忙说:“原来你不知道呀,放垃圾筒的柜子是小A修的,他今天还特意带了螺丝刀来修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我从不曾注意到墙角有一朵不起眼的草花,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也正挺直了腰杆,悄然无声,展现出它独有的美丽,它虽然没有雍容与艳丽,但它同样高贵,同样值得欣赏。

感谢你小A,你告诉我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朵美丽的花,只不过它绽放的方式会有千姿百态。小A你为我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何晓曼

成长的故事(2)(李涵彬)

每个人成长的时候都会有一两件让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我也不例外。

前一阵子,我们班讲台边放垃圾桶的一个小柜子门坏了,很影响班级的美观。老师见之轻轻地对财产保管员说:“下课去打电话保修一下。”

放学后,我看了一下那个柜子,原来是用来固定门的铰链上的一个螺丝掉了,导致门的一边和铰链脱离了,我还看见那螺丝就躺在那个放粉笔的小铁盒里。我暗喜:明天带把螺丝刀来试试看吧。走前,我又特地看了看那个螺丝是哪种型号的。

第二天,我怀揣了一把十字型的小型螺丝刀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一到教室,我就拿着螺丝刀和螺丝蹲到了柜子前,把铰链上的转动器调整了一下位置,再把螺丝仔细地旋了上去。

这时,老师正好进来,看见我在修柜子,便说:“没用的,要有螺丝刀才行。”我晃了晃手中的螺丝刀。老师惊讶地问:“修好了吗?”我一边拧着螺丝刀,一边说:“快了。”

正当我关上门准备享受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喜悦时,只听到门“哐当”一声,铰链并没有把门固定住。我皱了一下眉,上下一对比,才发现少了一个铁环形固定螺母,再加上我的螺丝刀太小,根本无法把螺丝拧紧。看到门的惨状,我想先找个替代品凑合一下吧。

于是我利用下课时间,做了一些纸卷儿,塞进转动器中,再把螺丝卡进去,这样门就基本被固定住了。但纸卷儿实在不耐磨,再加上有很多同学扔垃圾开关门的时候,总是很用力,所以没几天,纸就磨烂了,那扇门又罢工了。但叶老师还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我,可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盼望着早一点能在教室见到这个在我心中有千钧重的小螺母。

我每天扫视着地面,还一有机会就帮着其他同学值日扫地,但扫把始终没有触及到那小螺母。不知是精诚所至,还是心灵有约,就在一个星期四正好我值日的那天,我的眼睛被前方的地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小铁环正孤独地躺在角落里,这不就是我魂牵梦萦的铁环形螺母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我兴奋地拾起,放进我的壁橱里。

第二天,我又带了一把大号的十字型螺丝刀,这下,我只用了几分钟就把铰链旋紧了,柜子终于恢复原样工作了!叶老师又一次在班里夸奖了我,我也十分高兴。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同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长的故事(3)(郑超)

在成长中,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看见了500年一次的日全食。

日全食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早晨,我怀着好奇心和对自然探究的心情,早早起床,观察天体。美中不足的是上海不是晴天,还不时地下着雨,可我依然热切地倚在窗口,一会儿朝电视里看,一会儿跑到阳台上看,因为电视里正在播出全国各地看日全食的现场直播。

我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屏幕,看着屏幕上太阳一点一点被月亮遮掩。9点36分奇迹出现了,天空一下子暗下来,整个太阳被遮住了。我欢呼,自然界的神奇!我感受到了白天中出现的黑夜!我激动500年一遇的全日食让我亲眼目睹到了。

500年的一遇,并没有让两颗星体贪婪、久留,它们很快告别,继续新一轮的周而复始的在各自轨道上的运行。他们是多么的淡定自如,不急不躁,期待着下一次的天作之合。正因为太阳和月亮的从容优雅,才使得日全食更加美好和浪漫,似乎也给人类浮躁的心理上了重要一课。

9点41分天空开始放亮,从亮到黑,从黑到亮。仅仅只有5分多钟。如果把这短暂的阴暗看作是挫折,也是好戏前的完美铺垫,只有付出太阳光的消失、白天变黑夜的代价,才会出现令人震撼的日全食,这样的好戏它们还会上演,只是还要有500年的准备和等待。

壮美的日全食,你给我上了重要一课,你告诉我,在学习上只有不急不躁,从容淡定,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收获最美丽的成绩;你还告诉我,只有经历黎明前的黑暗,只有经历黎明前的坚守,只有用足够的时间加以积累和等待,才会迎来新一轮太阳的曙光。

壮美的日全食,你激发了我探究天文科学的兴趣。仰望星空,我有了一个美丽的梦想,长大我要成为一名天文科学人才。

成长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成长让我收获了梦想。

成长的故事(4)(张梦晓)

今年开学,我们班换了数学老师。新来的数学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风趣、幽默,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不仅如此,老师的作业批改也抓得很紧,我的作业经常是问题作业,所以我看到他又是喜欢,又是害怕。

记得那节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教我们做数学练习册。我认真地做了起来,没过多久,我就做完了。当我正仔细地检查着我的本子时,刚批完本子的小A从讲台走了下来,路过我的身旁,看了一眼我的本子,好心地提醒我:“小B,你这道题错了,我的答案是对的,你赶快改一改。”我看了小A的本子,想到我平时数学成绩不怎么好,还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训话„„不由得心动了:全对多好啊,既可获得老师表扬的虚名,还可免遭到老师办公室的尴尬!

我随手拿起了修正液。正想涂改掉答案的时候,数学老师上午说过的话在耳边响起:“要相信自己!”对,我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呢?我立即放下修正液,拿着本子去给老师批改。老师认真地批改着我的本子,用手指着答案的每一步,一个勾,一个勾,又一个勾,我的心情也似乎跟着老师的勾,慢慢地晴朗起来。快要批到那道题了,我的心开始紧张起来,两只手也不停地互捏,手心不由自主地冒出冷汗来。老师用手指着答案的每一步。怦怦,怦怦,我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老师突然批了一个叉,我的心里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等老师批完之后,我立即翻到错的那一题的一页,问老师我为什么错了。老师仔细地检查着我的答案。几秒过后,老师突然一笑,似乎有了答案:“最后一步是不能合并同类项的,你怎么合并了呢?”我还没来得及看,想老师肯定是对的,便不好意思的说:“原来是……”还没等我说完话,老师又马上否定了刚才自己的结论:“不对不对,最后一步应该是可以合并同类项的。”老师边说便把自己的答案改正了过来。“你刚才为什没有反驳我呢?我不是说过吗?要相信自己。”老师用笔点着这道题目说:“小A,有时即使是你最信任的老师,也可以怀疑,也可以不相信,记住了吗?”我看着老师,用力点了点头,老师的权威形象在我心中也更完整了。

以后每当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件事。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作文点评课,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对照写作要求,能指出并修改他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点评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而我的上一堂作文指导课的写作要求是:(1)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叙事完整。(2)叙事中有跌宕起伏。(3)有一两句叙述基础上的议论,写出自己的感悟,突出中心。这些目标的设立是基于对学生的学情出发,“叙事不完整、或叙事平铺直叙,缺少在矛盾中推进”是学生的通病;“能叙事,但不知道叙事完毕,要表达什么中心,不知道如何提炼”也是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整堂课看,同学们在点评作文时,大多学生都能指出范文的优缺点,但是落实到修改,尽管知道问题所在,尽管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示范修改,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但学生修改后的问题依然凸显。所以作文教学真的很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在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这一内容的训练还要加强。

黄浦学校

叶翠英 2009-11-30

第20篇:教学点评

杨老师的《

8、9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8和9的书写,教学点评。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杨老师在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她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数数中,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教学反思《教学点评》。 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很细小的环节也都能观察到。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这个环节,特别是在数蝴蝶的时候,当学生出不来预设的结果时,主动出示做标记的方法。

在教学数序时,她采用的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在这个环节需要更多的深入,这里她只是让学生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读一遍,再背一遍,没有再详细些,感觉学生学得不扎实。

在练习中,杨老师设计的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发散思维,题型与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都非常有兴趣。

学生整堂课下来都很有兴趣,没有一种疲倦感,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还应该在教学环节上面深思熟虑,设计每个环节都要有目标,而且环节都要保证有效,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

教案点评模板
《教案点评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