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1:5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课标初中物理重点课程教案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点课程教案.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第五章 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课标要求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注意抓紧每一个机会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和电路

▲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开关、用电器,并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电路。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电路出现故障时能自行查找原因,设法解决问题。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前观察、搜集有关电路元件及生活中的简单电路,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的物理道理,活用所学知识。 ▲在简单的电路连接过程中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流程图

→ →

→ → → →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入:有一样东西,每天总是默默无闻的支撑着我们整个现代化社会的运作,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它,现在它也在支持着我们的学习,人类既爱它又怕它,它是什么?对,是电!电给了人类一片生机,那么什么是电路?要形成电流要什么条件呢?

一、电路连接

请仔细观察桌上的电路板及其上面的元件,你能利用它们组装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吗?如何证明你的连接已成功?若还没成功,你们小组的同学能找出原因,自行解决问题吗?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在确保连接正确之前不能闭合开关。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电池组连接不正确或没把两节电池连接起来;

2、导线、灯座或开关接触不良;

3、开关或电灯没真正接入电路;

4、灯亮了,但开关不起作用;

5、灯丝烧断了或导线内部断了;

6、电路接通,但线路交错,不够美观。

挑选一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评论。

二、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各元件叫什么名称,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吗?为什么?

1、开关:观察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你还搜集了或还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开关?

2、电源:观察电池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你知道电池的构造吗?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电池吗?除了电池,还有什么也是电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用电器:这小灯会一直这么亮吗?说明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导线:拔去导线、断开开关或有些地方接触不良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以上说明电路一般有哪些元件?要电路中有电流要符合什么条件?

三、你能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吗?

1、学生尝试画图,找几个典型例子投影,让学生评价哪种表达方式好?

2、用课件介绍电学元件符号。

3、课件显示规范的电路图,说明作图原则。

4、学生练习(故意找线路弯曲的电路让学生练习,说明电路图只须表示电路的连接次序而不一定依原电路的模样)。

5、实际电路远比这复杂,但复杂的电路图也是由简单的电路组合改变而成(例课本P10

2、P103)

6、实际施工的电路图会据实际施工需要而设计,不一定呈长方形例P105的照明电路。(课件显示实际施工的照明电路电路图)。

7、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除了照明电路还有哪些简单电路吗?你知道电筒、门铃的电路吗? 你能画出 其电路图吗?(学生作图)课件显示这两个电路。由此看出,电路图是大同小异的,但怎样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出方便使用的设备,就极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你能据此设计出什么用电设备吗?

8、你知道集成电路板是什么回事吗?在你家里能找到这类电路板吗?它上面的是什么元件?为什么没有导线?它的电路图是怎样的?请回家查找

四、知识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三点一测丛书》P199

2、查看小家电说明书中的电路图,并留意哪些家电中有集成电路板?向父母了解其元件的名称、构造及电路图等。

3、自行设计简单的小电路,画出电路图,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4、请查找有关废旧电池造成环境污染的资料。

若为演示实验,学生会觉得极简单,改为学生实验能暴露出问题,这些问题若能自己解决,既培养了实验素养,也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好的铺垫。

抓住每一个机会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活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先让学生尝试画电路图,再给出规范的作图比常规教学方法更能暴露出学生的学习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

知识的拓展及实际应用,可大为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对学生初次接触的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纠错教学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暴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第三节 功 率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计算公式:P=,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能够判断出功率的大小决定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有控制变量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 计算公式:P= 单位:瓦(W)、千瓦(kW)

1W=1J/s

功和功率关系:W=Pt

三、相关知识

机器铭牌上的功率

这里说的铭牌,是指机器上的一个小牌子,上面标有机器的主要性能,其中有机器的功率,例如有一台水泵,它的铭牌如下:

型号 8B13 扬程 12.7m

流量 270m3/h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5m

轴功率 11.3kW 转速 1450r/min

配套功率 17kW 效率 83%

出厂编号 重量 11kg 水泵厂 出厂日期 年 月

铭牌上的轴功率,是指水泵在流量、扬程和转速都正常的情况下,水泵轴从动力机械得到的功率,配套功率是指与这台水泵配套的动力机的功率.

如果用电动机带动这台水泵,就应选择功率是17 kW的电动机.电动机的功率比17kW小,带不动水泵;比17kW大,是一种浪费.就像小马拉大车,拉不动,大马拉小车,又没有充分发挥马的作用一样.

在购买和选用机器时,要仔细看一看它的铭牌,了解它的性能是不是符合要求.

四、学法点拨

功率是力学中重要物理量,我们要准确把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我们要加强各 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以解决实际问题.

功率(power) 探究

(1)完成相同的功,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2)如果做功时间相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3)如果两物体做的功不同,做功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一、功率的概念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而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说 明

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得看时间;反之,做功多功率就大,也不对,还得看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功率是由时间和功两个因素决定的.

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

二、功率的公式及单位

功率的公式据其概念可以写成P=,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另外还常用千瓦、兆瓦、马力.

说 明

①功率的公式P=,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z/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 可得p=Fv.

③马力是功率的单位,不是指马的力气.

三、比较功率大小的方法

功率是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般采用下列三种办法比较其大小.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越大;

(2)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功率越大; (3)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P=计算,进行比较.

四、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功是有

用的.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联系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大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典型例题精讲

题型I 面向全体,双基巩固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B.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

C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D.机械效率越大,功率一定越大

分析:根据功率的定义和公式P= 可知,当物体做功一定时,功率跟物体做功时间成反比,当物体做功的时间一定时,功率与物体做的功成正比,故A、B都不对,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二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也不正确,由功率的定义可知C正确,应选C 答案:C 例2 (2004·北京海淀)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内把一辆重为1 500N的汽车举高了2m,起重机对汽车做了--J的功,功率是----W(g取10N/kg) 分析:新课标要求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由公式W=Gh可求出起重机对汽车做的功,再利用 P= 求出功率.

答案:30000 3 000 题型Ⅱ 生活·物理·社会

例3 (2003·四川)关于机器的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B.机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C.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低 D.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 分析:(1)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与做功多少无

关;(2)功率与机械效率无关.

答案:A 例4 甲、乙两个体重相同的同学同上五层楼,甲快步跑上去,乙慢步走上去,如 果他们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W甲、P甲和W乙、Pz,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W甲=W乙,P甲=P乙 B.W甲=W乙,P甲>P乙. C.W甲>W乙,P甲>P乙 DW甲>W乙,P甲=P乙

分析:甲、乙两同学体重相同,所以上楼用的力相同都是从一楼到五楼,所以通过 的距离也相同,因而据W=Fs做的功也相同,甲快步跑上去,用的时间小于乙用的时间,据户=车所以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答案:B 例6 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流动的功率约1.5W,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 --J。这些功可把一质量为60kg的人匀速提高--m,(g取10N/kg) 分析:本题与医学知识相结合,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W=Fs =1.5WX24X3 600 s=1.296X105J;由公式W=Gh=mgh,这些功可把一质量为60kg的人匀速提高h=216m 答案:1.296X105 216 课标理念剖析

探究性问题剖析

"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物理的手段,本身也是物理学习的内容,这是新课标提出的明确目标.按探究的步骤,自己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课改目标.

例题 我们经常都要爬楼,你知道自己爬楼的功率是多少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定它,要求写出测量仪器,主要实验步骤及功率的表达式(用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课后小结

一、知识梳理 功和功率的区别

二、方法规律总结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公式尸=之中反映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 量可以确定另外的一个量,但如果只知道其中的-个,将无法确定另外量的大小.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有关区别加下表。

由上可知,功率与机械效率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并不 一定高,同样,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并不一定做功快,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欧姆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梳理归纳,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更清晰

2、发掘各知识点中更深层的含义和联系,通过复习课提升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类比,并进行生生、师生间概括方式的交流,培养学生归纳复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竞赛式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2在教师的 引导下敢于对现有设备的 优缺点进行评价,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教学重点:

1、在交流对比过程中,领会知识梳理、归纳的做法与作用。

2、加深对本章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综合所学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两种)、万用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梳理本章知识脉络。

2、如何区分容易混淆的内容。

3、如何比喻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们都会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这不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在思想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前言)

课前大家均已自行归纳,现在请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推荐你小组最有代表性的样本。请大家作出公正的评价,看哪个组的归纳最终反映知识点间的联系,最有创意。

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作有关说明,力求简洁明了。(教师酌情给各组评分)

教师展示所归纳展示网络,让学生作对比。将电压、电阻、电流间的关系比喻为一条河流上的水源(水泵),河中的石头和水流。

二、按每一节内容的次序,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加10分,提出一个问题加20分)

第一节:

1、为何电压的单位比电流的单位大?在本章,你还可以提出什么类似的问题。

2、世界各国的家庭电压是不同的,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节:

1、测水果电池时发现即使使用0~3V的量程,电压表示数仍很小很小,说明实验室用的电压表有什么不足之处,你认为应如何改进?

2、与上类似,你发现本章还有哪些一起设备使用上有什么不足之处,可在哪些方面作改进吗? 第三节:

1、凡事必有利与弊,电阻有用吗?如果没有电阻,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2、凡事必有利与弊,对本章知识,你还可以提出与以上类似的问题吗? 第四节:由欧姆定律公式: 它的意义改变了吗?当U=0时,R=0吗?为什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加以解释吗?

第五节:

1、用电流表、电压表可以间接测出用电器的电阻,对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温度不同,灯的电阻有所变化,要准确找出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宜在选取实验器材上作什么改变?

第六节:

1、上学期不是讲过安全用电知识了吗?为什么本章又再讲?

2、人站在地上接触带电的电线会发生触电事故,但为什么小鸟却能悠闲的站在电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统计各组得分并布置作业

让学生逐渐领悟、梳理归纳知识的目的、意义。

生生、师生间不同做法的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领悟此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敢于对现有设备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引导学生辨正地看待事物

能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可大大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可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很多,本节选讲变压器和汽车防抱死系统,主要考虑是:1.电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电能的生产和输送都离不开电磁感应原理;2.汽车防抱死系统是社会生活对物理学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汽车防抱死系统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时代性以及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汽车防抱死系统工作原理

(四)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具体说明

1.电磁感应现象

识记、理解

知道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2.变压器工作原理

理解、应用

理解变压器原理,会应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进行实际计算 3.汽车防抱死系统原理 理解、应用

知道防抱死系统原理,了解电磁感应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电磁感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深入,另外本校学生素质较差,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是文科生理科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生活常见现象的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此种情况,在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上实验的现象,使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读图2-3-1,2-3-2,2-3-5及本节最后一段,了解电磁感应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观察原、副线圈匝数与电压关系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讨论与交流变压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参观发电站或变电站,体会电磁港英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电磁感应原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关注西电东送中有关电能输送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通过解读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4)通过参观变电站或发电站,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教学设计思想

针对文科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差、对物理不感兴趣或右畏惧心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上采取讲授、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讨论与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互动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模拟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更加形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通过例题的讲解、列举生活中实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现身边随处可见物理现象。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媒体的应用 知识点 媒体 类型 媒 体 内 容 作 用 电磁感应现象 计算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展示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提供知识根据 变压器工作原理 计算机 演示实验

结构图,变压原理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比较容易接受 ABS系统工作原理 计算机

动画模拟轮速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能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降低难度

课题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学科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

方法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认识客观世界的组成,认识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建立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宇宙浩瀚无边,我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去探索其无边的秘密;微观世界很小,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去研究它。

看视屏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心中的宇宙。(见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1"神奇的物质世界")

合作探究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总结: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非常巨大,一束光需要十万年才能穿越,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它的第三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局限于能够观察到的区域,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六次成功飞行。多名宇航员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并完成多项太空实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回忆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观看视屏,观察图11.1-1、11.1-2 思考并回答问题。

谈谈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1)中国古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多次成功飞行。多名宇航员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激发学生探究、认识世界的欲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分析图的能力

认识人类探索世界的历程,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引言:宇宙是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提出问题:

(1)组成物质的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 (2)这个微粒能否继续再分?

举例:将一支粉笔一直1/2的分下去,颗粒越来越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糖块放入一杯水中,一会儿不见了,为什么?水变了吗?

总结: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组成的,它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这个微粒叫分子。分子很小,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精细化的结构-----夸克。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的相似。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结构模型

引言:既然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为什么又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呢?你能对它们做出解释吗?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物理性质相同吗?(放映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2"物质的微观世界") 总结:(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学生在自己的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好比学生在操场上玩,他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四处奔跑,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根据上面学习的知识谈谈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殊处。

4、纳米技术: 课堂小结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和微观世界

观察:11.1-3思考、分析

思考、讨论

学生了解

并阅读图:11.1-

7、11.1-8

阅读课本第6页

1、

2、

3、4 自然段,设计表格归纳三态的特点。

根据视屏资料及课本和图11.1-6理解、记忆不同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情况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阅读课本P7科学世界

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的现象去思考、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

感受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了解它们宏观上的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

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s. 1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64×1015m.

2、练习巩固:

(1)宇宙是由 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并处于不停地 中。

(2)物质由 组成, 又由原子组成。 (3)原子结构与 十分相似,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和 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叫 。

(4)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 ,是因为分子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5)"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的"纳米"和"光年"都是 单位。 (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一定由多个原子组成

C、组成物质的分子数非常多

D、人们当前认识到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7)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是( ) A、阳光下,看到室内灰尘飞扬 B、舞台"白雾"流动

C、河水流动 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不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3、课后作业另附:

板 书 设 计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宏观状态 微观状态

分子的间距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

液体

气体

四、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五、纳米及纳米技术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2 质 量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200g的20个)、托盘天平(500g一个)、酒精灯、烧杯、多媒体等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引言: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宇宙和微观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体

教师出示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问题(1)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

(2)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一、质量的概念

1、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 (2)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类 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2)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3)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

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创设学习情境,导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使学生正确区分物体与物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月亮上,或带到更远的太空,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 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你想知道杨利伟所穿的太空服的质量吗?你有办法测出来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介绍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1、天平的测量原理:见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教师出示托盘天平)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③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每架天平都 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砝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用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 [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36字)

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还能称出物体的质量吗?不法商贩是如何行骗的?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对天平和质量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里带到月亮上,或带到更远的太空,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察桌上托盘天平的构造,思考各部分的作用

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学习天平使用方法后,测量身边物体,了解身边物体的质量

思考讨论问题

理解、记忆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分析归纳结论,使学生从中得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强化质量的单位

观察天平的构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知道使用各种仪器都应该熟悉其注意事项

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总结台秤和天平的区别和联系

2、练习巩固:

(1)给下列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00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2.5X106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10 (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时小

B、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变小了

C、一块铁块烧红后质量 变大了

D、一个铁球制成铁饼后质量不变

(3)你能熟练地使用天平吗?请把下列过程补充完整,

①把天平放在 ,游码拨到标尺 端的 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则平衡;

③(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到 盘,用 取砝码,砝码放在 盘,应按 选择适当砝码;

④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等于 ;

⑤注意事项: 和 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能超过天平的 ;不能用手接触 。

(4)关于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已调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使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课后练习:另附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3 密 度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过程 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

态度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用具

天平、金属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一、出示:两个不透明、相同的瓶子内分别装满了水和浓盐水,且瓶子是密封的,你有什么办法分辨出那瓶是水,那瓶是浓盐水吗? 合作探究

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从上例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那么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猜想,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质量/g 体积/cm3 铝块1

铁块

铜块

铝块2

铝块3

分组讨论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不同种物质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引入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思考、交流、谈谈自己的方法

(用测量的方法加以说明,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根据,其他同学分析猜想的合理性。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测出同体积不同物质的(铝、铁、铜块)的质量, 再测量同物质不同体积的铝

1、铝

2、铝3的质量,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与教师共同引入密度的概念。 体会密度与电阻这两个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

提高学生与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 理解密度概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公式: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单位:

3、单位: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g/c 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它们之间的关系: 1g/c m3=1000kg/m3

问题:铁钉与铁锤,一杯水与一滴水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忽略状态及温度的影响)有关,无论该物质的质量大小体积多少,它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4、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密度表,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1)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之一,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其中铝和大理石、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的密度值相等。对于这些物质,如果只知道密度的值,不能立即判断是哪种物质。

(2)氢的密度最小,仅是水的密度的十万分之九,是空气密度的百分之一。节日的彩色气球都充以氢气,使其能在空气的浮力作用下升空。

(3)如果物质的密度用g/c m3做单位,要比用kg/m3,做单位小1000倍。所以在实际换算对如果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值用g/c m3做单位,就要去掉103,只保留前面的数字;气体的密度用g/c m3 做单位时,就要在前面乘上10-3。例如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用g/c m3 做单位时就应写成1.29×10-3g/c m3 。 深入思考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课本第16页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1、如何求出碑心石的质量?

2、给一卷细铜线,怎样做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3、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为 kg,其体积约为 m3。

归纳小结 如果你是密度,你将如何向别人介绍你。

物理量的相同点

体会1g/c m3与1kg/m3 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密度表并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得出以下结论:

1、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其次(水银除外),气体最小。

2、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它比常见的金属铜和铁的密度还大。

3、海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纯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通常可认为普通水的密度也是这么大。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密度不同)

思考、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知道由大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不一定比由小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大

从以上的归纳可知,密度表中能反映出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样归纳可以大大地加深对密度的概念和物质密度的理解,提高应用和计算能力。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下列练习: (1)、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一半杯水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2)、一实心金属球的质量为5.4kg,体积为2dm3,则金属球的密度为 kg/ m3。 (3)、质量相等、体积相同的铜球、铁球、铝球各一个(ρ铜?ρ铁?ρ铝),则一定为空心的球是 ,不能肯定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球是 ,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 (4)、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质量 ,体积 ,气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一块体积为8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g,水的体积是 cm3。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C、不同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一定大。D、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实心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一定越大。

(7)、如图所示为盐水,水和汽油三种物质的m 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 A、A为盐水,B为水,C为汽油 B、A为汽油,B为水,C为盐水 C、A为水,B为盐水,C为汽油 D、A为盐水,B为汽油,C为水

3、课后练习另附:

物理意义: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

概念: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密度 公式:ρ=m/V

单位:1g/c m3=1000kg/m3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 态度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

天平200g 20个、量筒100ml 20个、水、盐水、石块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8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结合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

(1)方法如下: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2)不能,体积的测量不可以,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回顾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

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课堂小结:

1、测量密度的原理

2、量筒的使用

3、测量固体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

然后,让学生自己小节本节课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图形可以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觉,便于学生理解。

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使学生把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

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了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了它们的总质量m1 (3)用矿泉水一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 (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 B、(2)或(4) C、(3) D、都不能省去

2、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 m3的酒精,则应选的量筒是( )

A、500ml,10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l,2 ml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后,小轲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1)测量牛奶的密度(2)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3)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4)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5)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A、(1)(2) B、(1)(2)(4) C、(1)(2)(4)(5) D、(1)(2)(3)(4)(5)

4、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课后练习另附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5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 方法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与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用具

多媒体、酒精灯、小风车、热水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什么知识可以解决下例问题: (1)、为了安全且能够装载更多的人员和货物,飞机必须既结实又轻巧,飞机必须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

(2)农民播种时必须选用结实饱满的良种,用什么方法可以既快又准确地选出良种呢? (3)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探队员如何确定矿藏的种类呢? 合作探究

引言:密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完成下列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1、密度与温度

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在室温下,将两个气球分别套在相同的两个杯子上,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两气球的变化。(学生课前准备杯子、气球)

(2)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转动起来,为什么?(学生课前准备风车)(注意:风车必须转动自如、纸风车与酒精灯的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3)每组一根温度计(100OC),当放到热水中后,观察内部液体的变化,说明原因。 (4)双金属片实验。(教师演示)(可以从旧启辉器

学生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温度对质量、体积、密度的改变、解释发生的现象。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 通过实验总结出:

物体热胀冷缩性质,并得出密度随温度的变化。一般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密度变小。 并归纳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中"热胀冷缩"的显著程度。

以问题探究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并初步谈谈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效果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给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中找到)

总结: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其密度减小;物体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其密度增大。在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显著。

水的特殊性:水的反常膨胀 阅读课本22~23页后三自然段。

水在4OC时的密度最大。

计算:1kg的水和1kg的冰的体积。并解释下列问题:(1)、放在冰箱中冷冻结冰后的饮料与刚放入时相比,体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容易冻裂?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引言:通常我们体育课上用到的铅球是否是用铅制成的,现有一铅球你能正确作出判断吗?谈谈你的做法 (1)阅读教材例题,掌握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2)要求学生像例题那样用规范的格式做计算,如必须先写公式,再代入数据,数据后写上单位等,并且强调计算题中必须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有算有叙" (3)总结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先用公式计算出待鉴别物体的密度,再查密度表对比分析。

思考:用密度来准确地鉴别物质可靠吗?为什么?

课堂例题

1、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700g.若用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为600g,则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课堂小结

密度知识的应用: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学生阅读后举例,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大。 提出解题思路。

注意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格式。 交流生活经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思考判断方法,用规范的语言谈谈自己的做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第24页最后一自然段回答思考题

学生思考并解决该题,交流解题所得,归纳解题思路

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密度公式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可以体现数学工具的作用,体现学科间的综合。

养成规范解答计算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严密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巩固密度知识,加深理解

纳入原有知识系统

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补充练习:

1、当一铝条升温后,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上述三个量

2、事实表明:4OC时水的密度 ,温度高于4O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变 ;温度降低于4OC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变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 ,密度变 ,人们把水的这个性质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3、一只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 ) A、白酒 B、汽油 C、盐水 D、炼油

4、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5、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农业上: (举一个应用例子) 在商业、工业中: (举一个应用例子)

在航天工业中采用

材料;在产品包装中采用 材料作填充物,防震,价廉。 课后练习另附

1、密度与温度 热胀冷缩

水的反常膨胀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1 运动的描述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 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

态度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引入课题: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合作探究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现象?

(1)观看录像资料(教师用书光盘中运动的描述内容) 总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分析实例:

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教室里,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总结: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并区分"化学变化""思想变化""生理变化"等,并举例。如:五四运动,小树长高等。

二、参照物

(1)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

听故事,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自己模拟当时的场景。初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举例,各抒已见。

从中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并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得出:运动的物体位置改变了,静止的物体位置没有改变。

学生理解并记忆。

学生进行分析,并作答。

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通过看录像了解运动现象,并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物理学中对机械运动的定义。

进一步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分析。

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思考:什么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2.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解释开始讲述的故事和成语故事

1、>:

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 过江,船 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提问:要想很容易的抓住某物体,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应满足什么条件?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学生分析讨论。乘客产生错觉的原因

学生自己实验

思考、回答问题,明确课桌、课本、尺子三者的关系。

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参照物的选取方法: 1不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2一般选地面或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

解释故事中的现象和实例

1、(船夫不可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2、(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骑自行车时,顺风时若车速与风速相同,则骑车人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

思考讨论得出:手与物体处于相对静止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明确对运动物体的描述,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关注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相对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不同,因而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一个标准。

深入理解参照物的定义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片进一步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首尾照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 堂

(1)、动手动脑学物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相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因此,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 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确切地说是23小时56分.) (2)、补充练习

1、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2、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理由.

3、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4、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课后作业另附

设 计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2 运动的快慢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 方法

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 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

态度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计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导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放录像:龟兔赛跑,让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定义: 提出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用的是什么方法?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比电功率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学生思考体会

观察多媒体录像(教师用书中的光盘:龟兔赛跑)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1、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2、比较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

学生分析后回答。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谁跑在前;在终点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

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

进一步熟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入速度的定义,并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米/秒 m/s 千米/每小时 km/h 例题:

(1)1m/s= km/h (2)5m/s= km/h (3)72km/h= m/s (4)一位百米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请比较哪个快?

(5)课本第32页例题

(6)观察多媒体录像体会速度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速度表、(课本第32页例题12.2-1)

路标的物理意义。

例如、如图所示是济南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指示牌。试说明指示牌的含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指示牌到青岛最快要几小时?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何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呢?

3、匀速直线运动 (1)、你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是平均速度?

阅读科学世界第33页体会时间放大镜

课堂小结:

1、速度的定义

2、频闪摄影

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学生练习

认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速度表上各个数值的物理意义和路标上各值的物理意义

学生阅读第32页想想议议思考如何利用频闪摄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甲和图乙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思考、讨论

得出特点: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快慢不变。

学生阅读,交流时间放大镜的作用

你学到了什么

熟悉单位换算及速度计算

将知识用于生活。了解一些交通标志的意义

利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某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

回首调节,纳入知识系统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 (2) (3) B、(3 ) (2) (1) C、(2) (3) (1) D、(1) (3) (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课后练习另附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速度 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s=vt 计算:v=s/t t=s/v 概念

平均速度

计算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 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 态度

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用具

刻度尺20个(100cm)、秒表20个、铜丝。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推荐第2篇:初中校本课程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设置依据)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人们更多地依赖学校教育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高的期望。在中小学出现许多厌学、离家出走、性格变态、道德水平低下等问题。对青少年实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措施来预防、干预、矫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极其引发的行为和社会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兴起,许多人士作了许多尝试,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编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教材及读本不下一百本。从内容看,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对待,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输心理学的知识概念,这不太符合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多以“班级管理”为前提形式,班主任因缺少心理学专业训练,他们主要按行政管理模式和思想工作模式工作。

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或医学模式)混为一谈,而“育人”与“教学”本是两个有联系但又有本质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从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角度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活动”为突破口,强调生动活泼的形式,强调活动中学生的强烈心理体验。研究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课程开发的目标

课程开发目的:优化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开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编写出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材及辅导读本。具体说有有以下两种:一是编写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课程教材。二是编写师生自主、合作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故事读本。

课程目标

教育主题:关心自己健康成长,迈好青春期第一步。

1、学会求知,确定正确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态度,重视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对待学习。

2、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和合作,培养良好品德,告别少年,迈好青春期第一步。

3、学会做事,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格特征。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这是基于课堂教育教学为基础的,以活动开展为形式的课程形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辅导活动设计

这里的学习辅导,取其广义,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动机、心理困扰等)进行辅导。不仅包括消极意义上的学习障碍的矫正,也包括积极意义上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习惯的训练与辅导。在辅导中,以学生主体活动实践体验为目的,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辅导活动,具体讲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学习障碍心理咨询活动设计 主要进行学习障碍心理咨询干预活动设计,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活动设计为主,倡导进行有创意的心理咨询活动。

②学习心理训练与辅导活动设计

主要进行以学习心理为导向的发展性学习辅导活动设计,包括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调控与学习习惯的训练与辅导活动等。

2、人格辅导活动设计

人格心理辅导也可以分为诊疗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诊疗性人格辅导指对少数具有人格与情绪障碍的学生心理诊断和矫正;发展性人格辅导指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协作技能等进行的辅导。同样初中生人格辅导活动设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人格障碍心理咨询活动设计。

心理咨询活动除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还可以进行间接咨询、集体咨询等。形式上可以以自然的活动方式为主,努力开拓心理咨询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心理咨询及诊疗的效果。

②成长辅导活动设计。

A) 自我认识辅导活动设计:目的“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客观地评价自己。” B) 情绪调适辅导活动设计:目的“逐步学会调节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C) 人际沟通辅导活动设计:目的“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D) 耐挫力训练活动设计:目的“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3、初中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活动设计

人类脑科学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的大脑潜力巨大,具有七种智力,而绝大部分资源尚处于“沉睡状态”。把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项内容,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活动是生动活泼的,是关注学生亲身实践和心理体验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因素之一。主要的活动设计大致包括学生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及想象力的训练与开发的活动设计方案。

上面所述的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并非是也不能是线性的。还必须研究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穿插与整合的原则与形式,使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体系,使其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其发挥教育活动的最大效益,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从初一到初三完整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校本课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故事读本

这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推荐,由教师生发感悟的心理教育的故事读本。具体做法是首先学生推荐、叙写推荐理由,学生感悟,教师感悟引领。故事读本的内容框架如下:

1、动心故事。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课外阅读并自主选择让自己心动的故事文章,向大家推荐,并在推荐的表中写明推荐的理由。

2、我心感悟。

班级阅读,学生写出读后感悟,选择其中优秀作品2到3片段,附在故事后面,署上感悟学生的大名。

3、老师心语。

老师在次基础上,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写出自己对故事的领悟和思考,侧重引导孩子们学习和领悟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以及方法,引领孩子们的心灵驶向健康和谐的港湾。 这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成果,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精彩的篇章。

四、开发的过程

1、环境资源分析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公关小组,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室;理论学习;收集资料:教育部及省市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各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等。

2、课程目标设置

根据外部需要及学校内部实际,确定课程设置的目标,编写制定两套校本的内容大纲目录,编写确定校本的编写体例。

3、课程组织

校本编写阶段:组织人员集中编写校本,邀请专家对校本初步审稿。

4、课程实施

选择课程实施的班级及教师,进行课程试验,课程的呈现形式为活动课程。

5、课程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程度和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最后修订校本课程教材。

以上五个阶段,只是大致的阶段,并非严格的线性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个阶段必要时可以相互交融。

五、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的组织

1、课程的呈现形式:活动课程。

2、课程的构成

①.活动用书。即《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设计》。 ②.辅助读本。即《心理健康教育故事读本》

3、课程内容

初一年级

①引导新生认识学校环境、教师情况,找到自己在新的班级中的位置,尽快适应中学生活。预防对学校和班级生活冷漠。

②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③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任务、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能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的交往,学习主动调节自己情绪、排除自我烦恼的方法。

⑤、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⑥、正确认识与对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不求高档。

⑦、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⑧、上网后,学会“自己管好自己”。自觉地接受、学习积极健康的信息,识别抵制反动黄色、封建迷信的信息。 初二年级

①、学会关系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②、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为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与克服可能产生的偏执、乖僻。

③、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学习成绩下降。

④、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求新、求异。

⑤、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情感脆弱等。

⑥、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不浪费。

⑦、在网络社会里,学习利用网络工具获取新知,慎重对待网上交友,主动与老师、父母沟通,争取他们的帮助与指导。 初三年级

①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②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产生反社会或悲观情绪。

④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作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⑤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⑥进入网络世界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学会判断、学会选择,遵守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

(二)课程的实施

1、课程的时间安排。

每学期安排九次,全学年共十八次。作为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中开设活动。其中涉及课外的活动,根据需要安排在课外进行。

2、教学方法。

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五类,“即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推荐如下的教学方法:

①.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下,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模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某种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某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小组调查。为了了解学生某些方面心理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教学方法。

④.讲座。包括演说、谈话或其他形式的口头表达方式。

⑤.讨论。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⑥.视听。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即包括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 下面从两个方面明确本课程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学业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建议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变化。

一是就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实验班级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前后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分析变化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变化。

二是对比实验课程的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测试情况,分析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变化。

2、观察记录学生活动表现定性分析。

注重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活动表现、日记等),分析确定学生前后变化的情况和程度。

(二)课程本身的评价。(可行性分析)

1、课程本身评价的范围。

校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校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有效;校本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评价方式。

2、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

学生;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等。

3、课程本身评价的标准。

有效性。在信息与它描述的现象之间保持一致(内部效度);从某处归纳出的结论应适合其他类似的地方(外部效度)。

客观性。全体评价者的意见达到高度的统一,所采用的评价技术有助于消除偏差。

及时性。过早实施评价或过迟评价会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

4、课程本身评价的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面谈法;教师日记法等。

5、课程本身评价的过程。

制定计划:主要是成立评价组,确定评价目标,拟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活动内容和要求。

收集信息:根据计划内容收集相关信息。

分析报告: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或描述性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全面总结评价的各方面资料,撰写评价报告。

推荐第3篇:课程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授课人:杨金纳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型:新课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二)历史进程

1、党的幼年时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遵义会议以后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3、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党的七大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必然性:

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实现的基本途径: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党在幼年时期,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党从遵义会议以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含义: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3、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体系: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主要内容(六项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三)灵魂和精髓

1、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精髓:实事求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必须克服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坚持“两个凡是” 的教条主义错误,二是“全面否定”的自由化错误。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含义: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要理论成果。

(二)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2、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3、历史进程: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体系:完备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包括发展战略、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等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2、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3、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进程

(1)2000年3月,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2001年7月,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3)2002年11月,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2003年7月,胡锦涛阐明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内在关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科学体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0项新理论成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思想;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思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推荐第4篇: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按章编写)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 年级、学年、学期:2002级,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 教材:《机械原理》,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任课教师:秦 伟

编写时间:2005年2月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绪 论

绪 论 .....................................................................1 第一章 机构的结构设计 .....................................................3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 ..........................................5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7 第四章 轮系及其设计 .......................................................9 第五章 其它常用机构 ......................................................11 第六章 机械动力学 ........................................................12 第七章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14

绪 论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认识和了解机器及其基本功能结构—机构;了解机构的基本功能和结构特征;对机构、可动联接、构件、零件等有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认识。

2.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在机械设计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能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基础;明确本课程的内容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机器的功能结构及机构(1学时) 机械原理课程的定位与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第

二、三节共0.5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从机器及机械系统的总体去认识机构。

机构的基本功能特征—传递与变换运动;机构的基本功能结构—构件及可动联接。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注意突出其系统综合性和创新性。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介绍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前沿。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典型机器案例的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及工作过程(特别是其运动传递、变换与做功的过程)分析,具体、形象、生动地认识了解机构及其结构与运动学特征,认识典型常用机构。

应强调学习知识和培养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重点放在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着重于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新的知识。

1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绪 论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知行,刘廷荣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参观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认识及了解典型机器和机构。

八、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学科(机械学、机构学)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思考题 0-1~0-3 2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一章 机构的结构设计

第一章 机构的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从功能与结构设计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运动副与运动副元素。

2.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将实际机构或机构的结构简图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能看懂各种复杂机构的运动简图;能用机构运动简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3.了解运动链和机构的结构以及机构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4.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从结构和功能设计的角度了解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能准确识别出机构中存在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作出正确处理;

5.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了解高副低代的方法;会判断杆组、杆组的级别和机构的级别;学会将Ⅱ级、Ⅲ级机构分解为机架、原动件和若干基本杆组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机构的基本结构及简图(1.5学时)

运动链及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2.5学时)平面运动链与机构的结构设计(1学时)

按基本杆组的机构结构综合与结构分析(1.5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4.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难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复合铰链的准确识别和虚约束的正确判断。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空间单封闭形机构自由度计算。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本章是进入整个机械系统设计的开篇。它不仅为学习各类机构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和新机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一条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运动简图是设计者交流设计思想所需要的一种工程语言,既要求简洁,又要在讨论和评价设计方案时,能够正确表达设计思想,显示出设计方案;保证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计算无误。介绍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构自由度计算时,应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指出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并要求学生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机构自由度计算时,采用正确、严谨的步骤。

六、主要参考书目

3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一章 机构的结构设计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知行,刘廷荣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曹惟庆.机构组成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机械设计及结构展示与分析实验。

八、课外学习要求

自学虚约束与过约束的设计及分析、运动链结构公式推导法、运动链的演化与派生及运动副元素与构件的功能结构演化等内容。

九、习题

1-2,1-4,1-5,1-6 4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掌握其演化方法。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包括具有整转副和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机构的行程、极限位置、运动的连续性等;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学会将复杂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问题转换为可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

4.掌握连杆机构的传力特性,包括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机械增益等;能够熟练地对移动副中的摩擦问题进行分析计算;掌握转动副中摩擦问题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效率的各种表达形式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正确理解自锁的概念,掌握确定自锁条件的方法。

5.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静力学分析方法,学会合理选择与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6.了解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掌握根据具体设计条件及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构型式;学会按2~3个刚体位置设计刚体导引机构、按2~3个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函数生成机构及按K值设计四杆机构;对机构分析与设计的现代解析法有清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概述(1.5学时)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特性与分析方法(4.5学时)平面连杆机构的传力特性与受力分析(3.5学时)平面四杆机构综合的内容与方法(4.5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

2.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包括存在整转副的条件、从动件的急回运动及运动的连续性;平面连杆机构的传力特性,包括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机械增益。 3.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瞬心法、相对运动图解法和杆组法。

4.总反力的确定,移动副和转动副中摩擦问题的分析方法,自锁条件的判定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5.按给定2~3个位置设计刚体导引机构,按给定的2~3个对应位置设计函数生成机构,按K值设计四杆机构。难点:

1.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加速度。2.总反力的正确确定。

3.机械的自锁问题及移动副自锁条件的求解。4.按给定的2~3个对应位置设计函数生成机构。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平面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

5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应注意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如整转副、摆转副、连杆、连架杆、曲柄、摇杆、滑块、低副运动的可逆性、压力角、传动角、极位夹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死点、自锁、摩擦角、摩擦圆、总反力、速度影像、加速度影像、装配模式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如影像法在机构的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中的应用、连杆机构设计的刚化—反转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华大年,华志宏,吕静平.连杆机构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机构运动学参数测试实验,工业机器人认识及应用实验,机械创新展示与分析实验。

八、课外学习要求

自学运动分析的相对运动图解法,机构的合理选用,平面四杆机构的优化设计和空间连杆机构等内容。

九、习题

2-1,2-2,2-8,2-10,2-13,2-16 2-5,2-6,2-18,2-19,2-21,2-24,2-26 2-27,2-28,2-29,2-30,2-32 6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学会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

2.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对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有明确的概念。

3.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适用场合,了解不同运动规律位移曲线的拼接原则与方法。

4.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的原则,学会根据这些原则确定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偏置方向,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摆杆长、中心距以及移动平底从动件平底宽度。

5.熟练掌握应用反转法原理设计平面凸轮廓线,学会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概述

凸轮机构的传力特性

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第

一、

二、三节共1.5学时)

凸轮机构运动学参数和基本尺寸的设计(1学时)平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1.5学时)

第六节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设计(1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凸轮机构的型式选择。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及设计。

3.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和解析法。从动件的设计,包括高副元素形状选择,滚子半径和平底宽度的确定。 难点: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空间凸轮机构与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参数与结构参数的概念及其选用设计;应用反转法原理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时凸轮转角的分度,要注意从动件反转方向;正确确定偏置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在反转过程中从动件所依次占据的位置线;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理论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曲线的联系和区别等。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7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石永刚,徐振华.凸轮机构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凸轮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八、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空间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和高速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九、习题

3-1,3-3,3-5,3-6,3-7,3-8,3-11,3-12 8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四章 轮系及其设计

第四章 轮系及其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各类轮系的组成和运动特点,学会判断一个已知轮系属于何种轮系。

2.熟练掌握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会确定主、从动轮的转向关系;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特性与类型和结构的关系。

3.了解各类轮系的功能,学会根据各种要求正确选择轮系类型。4.了解行星轮系效率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了解复合轮系的组合方法,学会分析复合轮系的组成,正确计算其传动比。6.了解行星轮系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了解几种其它类型行星传动的原理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轮系的分类

定轴轮系及其设计(第

一、二节共1学时) 周转轮系及其设计(3.5学时) 复合轮系及其设计 (0.5学时) 第六节 少齿差传动简介(1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轮系的设计。 难点: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新型少齿差传动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强调应用反转法原理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方法的实质、转化机构的概念、正确划分基本轮系的方法。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曲继方,安子军,曲志刚.机构创新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参观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

八、课外学习要求

9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四章 轮系及其设计

自学定轴轮系的传动效率计算、定轴轮系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封闭型轮系的功率流等内容。

九、习题

4-1,4-2,4-5,4-6,4-7,4-9,4-13,4-14,4-18

10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五章 其它常用机构

第五章 其它常用机构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机构及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适用场合。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间歇运动机构 螺旋机构

摩擦传动机构(第

一、

二、三节共1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及螺旋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特点。

2.简单螺旋机构与复式螺旋机构位移与转角之间的关系。3.摩擦传动机构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液动、气动机构及电磁传动机构。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本章教学应侧重于概念分析,简要介绍这些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适用场合。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和思路,扩大知识面,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机电流体传动控制实验。

八、课外学习要求

自学液动机构、电磁传动机构等内容。

九、思考题 5-1~5-4

11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六章 机械动力学

第六章 机械动力学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明确认识惯性力、惯性力矩对机械工作的稳定性、动载荷和输入力矩的影响,了解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

2.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其分类,掌握机械平衡的方法。熟练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方法,了解平衡试验的原理及方法,了解平面机构惯性力平衡的方法。

3.掌握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机械系统的功、能量和原动件运动速度的特点。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力与某些运动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4.掌握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以确定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的基本思路及建立运动方程式的方法,能求解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均是机构位置函数时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5.了解周期性速率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调速原理及飞轮的设计方法,能求解等效力矩是机构位置函数时飞轮的转动惯量。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2学时 机械的平衡 1.5学时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4.5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及平衡设计方法。

2.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机械系统真实运动规律的求解。3.机械系统运动的波动及其调节方法。 难点:

1.刚性转子动平衡计算 2.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机械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运动学和动力学。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是由其各构件的尺寸、质量、转动惯量和作用在各构件上的力等许多参数决定的。只有根据这些参数确定出机械原动件的真实运动规律,才能进而对其进行运动分析,确定各构件的真实运动规律。了解机械的真实运动情况,是对机械进行动力学研究与分析所必需的。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六章 机械动力学

3 唐锡宽,金德闻.机械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刚性回转体平衡实验。

八、课外学习要求

自学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图解法等内容。

九、习题

6-1,6-4,6-5,6-7,6-8,6-11,6-14 13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七章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第七章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明确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目的及工作内容。2.了解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中应具有的现代设计观念以及机械现代设计和创新设计的特点,逐步学会在机械执行系统、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选择过程中,正确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思想。

3.了解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具体设计内容,学会根据机械预期实现的功能要求,进行功能原理设计的创新构思;学会根据工作原理提出的工艺动作要求,创造性地构思出合适的运动规律。

4.掌握执行机构型式设计的原则,学会运用选型和构型的方法进行执行机构型式的创新设计。

5.了解执行系统协调设计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机械运动循环图的绘制方法。6.了解方案评价的意义、评价准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节 机械总体方案设计(1学时)

第二节 现代设计观念与创新设计简介(1学时) 第三节 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3学时) 第五节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举例(1学时)

(注:课内只安排2学时,着重介绍第

一、三节的部分内容,其余内容安排在课程设计进行时讲授)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思想。

2.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和全过程,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机械总体方案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产品的功能是否齐全、性能是否优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是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核心,对机械系统能否实现预期的功能以及工作质量的优劣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

第七章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机械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八、课外学习要求

自学现代设计观念与创新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的选择、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举例等内容。

九、思考题 7-1~7-3 15

推荐第5篇:课程教案

篇一:课程教案

教研室: 针灸基础教研室 课程名称: 《经络腧穴学》 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 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章节:第二章 腧穴概述

(一) 学时: 2学时

教研室: 针灸基础教研室 课程名称: 《经络腧穴学》 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 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章节:第二章 腧穴概述

(二) 学时: 2学时

教研室: 针灸基础教研室 课程名称: 《经络腧穴学》 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 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章节:第二章 腧穴概述

(三) 学时: 2学时

篇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除模板上已经加粗的内容外,教师编写的信息字体都不要加粗,封面上的字体大小为

仿宋小三,正文部分为宋体小四,且请将红色提示部分内容删除。)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 编制人:付媛洁 编制单位:建筑系

编制日期:2013年 11 月 20 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年 月 日

目 录

(本页的目录内容是参考,实际做时请自动生成目录)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1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内容2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内容3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若还有内容,请往下增加)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学时:7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 所属系部:建筑系 授课对象: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 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 (2)知识目标: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内容,根据实际内容增减表格行数)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一般指二级项目内容,根据实际内容增减表格行数)

4、教学进度表设计(本表不含节假日,能力训练项目编号即上表的编号)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

篇三:编织课程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

七年级巧手编织

笔 记

教师:时间:2011年9月

活 动 制 度

为了使校本课程活动规范化,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一、每个成员必须遵守活动时间,不迟到。

二、有事应及时向任课老师请假,不无故缺席。

三、每次活动完,都要有专门人员打扫卫生、整理物品, 不损坏公共财物。

四、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注意力集中,无追逐打闹现象。

五、每学期对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表彰。

指导思想: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在“做”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学生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都是通过“做”形成的,他们的兴趣、动机的形成,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都是通过“做”进行的。

中国手工编织历史悠久,是中国劳动人民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劳动人民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手工劳动,编织出各种各样手工作品,近年来手工编织的各种围巾、披肩、手套、成衣、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青睐,由于纯手工的制作一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少量的作品,无法大量生产,商品凝聚着大量的劳动价值。因此已经引起了抢购手工编织物的热潮:手工编织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古老艺术,它所编织出来的各种作品有着无穷的魅力,五花八门的个性编织作品,让世界一流服装大师也为之兴叹,而各位编织大师在各种花色、线质、艺术的编织中享受到手工劳动的原始快乐。

编织既是一种手工劳动,又是一种休闲方式,既能得到劳动果实,又能促进身心健康,用棒针、钩针、刺针等工具,在色彩多样的花式材料的配合下,通过灵巧双手的劳动,构编出了一个我们编织小组学生的美好心灵。

活动计划

“手编”是一种简单、随意的编织方法,从来没有被人们所重视。我在进行棒针教学和钩针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经常出现缺乏由浅入深的学习台阶,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如:不能熟练使用针;手指僵硬不灵活等。这就更加合我强烈地想把手编整理成课,让学生通过《手编》课的学习,来解决以上两个难题。在手编过程中,手既是工具,又是模板即大手板,具有双重作用,而且用自己的手感觉明显,运用灵活随意变化,针法多样,学生越编越有乐趣。一学就会,一会儿就勾成一个小辫。然后,再教给学生们简单的针法,勾成一片、元、小帽子、各种花样等,随着针法的熟练及各种花样的学习,学生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已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些编织的方法,提高了手的灵活程度。同时为学习“棒针编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手编》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会关心他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学习素养。

活动记录

校本课程记录1 篇四:地方课程教案

修文县小箐乡中心小学地方课程教案表

教案是个人的心路历程,闪动着教师的美丽心情! 1 2 3 4 篇五: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格式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

编制人:单小刚

编制单位:山西潞安职业中专 编制日期:2014年2 月 20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 冯云峰

目录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化工操作设备与维护》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 学时:204 课程类型: 核心课程 学分: 所属系部: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是以化工单元操作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为载体,结合学校实训条件设计七个学习任务将化工单元操作分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7个项目,每一模块对应一个学习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编制学习任务任务书、工作页、指导书。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关于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学习,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

课程知识目标:化工单元操作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方法;化工单元操作典型的化工设备及相关的化工工程实用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用工程和经济观点处理遇到的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会筛选恰当的单元操作去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在设计设备计算工作中能寻求出所需的经验数据以及适宜的公式;能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应具有强化设备与初步创新的能力。 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岗

位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

推荐第6篇:初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新尚教育人民广场校区提供初中一对一辅导课程,当前的页面是新尚教育初中一对一辅导,更多关于初中一对一辅导的信息,请访问http:///551148/ 免费咨询电话:400-690-3409转18686

新尚教育是新世界集团旗下十五年的专业个性化辅导品牌,采用系统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让学员了解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辅导,使学员更有效率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世界师资力量雄厚,特邀多名历届中高考命题组成员、市重点中学在职学校骨干、教研组成员、备课组组长担任学校教研团队的教研组长和教研顾问,此外还聘请师范类院校毕业,并且具有一线丰富教研经验的老师担任专职授课老师,结合最新的考试动态,旨在指导学生解题技巧及应试技巧;课程顾问全程跟踪,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准确诊断近期学员的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助教贴心服务。

每名学员都会配备助教老师,对学员进行及时地辅导答疑,做到有问题时就能及时解决,全程把握学习的动态;学员可以即时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中遇到各方面问题,都可及时登录学员专用BBS论坛发帖提问,各科老师会及时地进行在线答疑解惑;免费心理辅导,有效缓解学员的学业压力,帮助学员以更轻松的心理走进考场。凭借完善的管理优势,结合老师的多年执教经验以及最新的考试动态,针对各个科目的学科特点,提供强化提高的特优服务,新尚个性化辅导为学员提供最贴心的辅导与宽敞温馨的学习环境。

我们新尚的一对一课程都是非常系统化,并且聘请市重点老师研发教纲,聘请教研员把控教学质量。

我们有统一的教学师资,师范类教学经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

中心有特色,有助教、有陪读、有网站、有论坛,在辅导过程中,全程跟踪测评。

通过“寓教于乐到娱乐寓教”的独特教学思路

让学生成为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玩转学习的学习达人

新尚教育人民广场校区提供初中一对一辅导课程,当前的页面是新尚教育初中一对一辅导,更多关于初中一对一辅导的信息,请访问http:///551148/ 免费咨询电话:400-690-3409转18686

推荐第7篇:初中音乐课程简介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音乐·

课程简介

远程研修课程50个学时。其中,视频课程参照《课程标准解读》制定内容框架,形成“1+6”课程结构,共计30个学时;网络研修学习研讨及答疑20学时。

“1+6”课程结构形式:“1”为通识培训。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课程专家主讲2学时视频课程。主要内容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10年实验的实践成效、问题反思,及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发展走向。

“6”为学科内容。6个模块共含视频课程28学时。

第一模块,音乐课改回顾与课标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一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成果,专题二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问题及反思,专题三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背景、思路与过程,专题四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第二至第六模块,分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关于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的修订四个模块。

模块二:课程标准的修订包括专题一关于总目标修订,专题二音乐基本素养内涵及音乐听觉欣赏、表现、创造等能力目标,专题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调整,专题四:学段目标的变化。

模块三: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包括:专题一关于内容标准结构框架的两处重要修改,专题二感受与欣赏领域的修订,专题三创造领域的修订

模块四: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包括:专题一为什么在表现领域提出唱歌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专题二为什么要提高识读乐谱的内容标准?专题三演奏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标准的调整

模块五: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包括:专题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题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专题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专题四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音乐·

模块六:关于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的修订包括:专题一音乐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方法,专题二关于音乐教材编写的建议,专题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配合学员观看视频课后的研修,每个模块都留有思考题,提供相关参考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推荐第8篇: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

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方案二: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白连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潘占武陶洪才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李宁、窦忠庆、石英武、陶敬杰、徐贵成、陶勇、张世俊、李家金、杨固、李江、陶慎中、张巧娣、胡金莲、魏思进、李月华、赵立群、邵慧敏、

钱奕强、庞丁江、李维进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方案三: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研究背景及意义:

校园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又将校园安全教育推上了一个高度。那所坚持进行安全演练的学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们如花的生命。反观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5.12大地震为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必画手抄报,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识问卷,但是他必须知道,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因此,安全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知识教育,更是习惯教育。安全教育不仅是校长后勤主任份内之事,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基于此种认识,结合现在的校园安全教育误区,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安全教育观,逐步提高全社会(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把握校园安全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建立并落实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审视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人格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看到他们的缺陷: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不能在人为侵害时从容应对,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显得相当脆弱,面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侵害,往往会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乱了方寸,很难应付。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及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每个家庭减少痛苦,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提出了本课程的研究。

二、课程名称:

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选修课)

三、课程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防护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

七年级课程(王秀华 王秀兰)

1、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2课时)

2、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见(2课时)

3、培养青春期自我防卫能力(3课时)

4、注意饮食卫生安全(2课时) 八年级课程(张智慧)

1、怎样正确使用网络(2课时)

2、日常安全用电知识(2课时)

3、巧妙应对青少年敲诈现象(2课时)

4、学会防火灾侵害(2课时)

四、研究思路和步骤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组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1、课程研究初期,我们组织课程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程做好记录和修改,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建立课程研究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并确定相关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课程研究阶段,组织例会,及时填写课程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组织专题研讨,课程组成员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程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客观准确地判断不利于的因素, 做好课程调研,通过参与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课程研究的实施情况。

(二)搜集资料、汇总研究、制定《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目录草案

1、查阅网络资料:王秀华 张智慧 王秀兰 任立新

2、查阅文本资料:周晓芹 刘虎 王淑红 王春英

3、资料汇总、制定目录

(三)编写教材《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

1、《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编写研讨,确定教材编写分工。

2、编写教材。

3、审稿。

4、定稿。

四、讨论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课程研究资料整理、装订(20xx年4月15日2009年6月15日)

五、课程的研究优势和基础:

1、我校教师积累了许多课程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这必将对本课程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课程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主持、参与完成过多项十五和十一五课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我校积累大量解决学生安全问题的方法,这些都保证了课程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起点的合理性。

完成本课程的条件:

(1)人力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程的研究高度重视,课程组成员具体开展的研究网络,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程研究顺利正常地运行。

(2)资源保障:学校已于20xx年建起了远程教育网,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这些硬件设施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学校支持本课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课程研究所需经费(含购书、活动、培训学习等费用),确保这项课程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4)制度保证:学校将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结,努力搞好中期论证和总结。

方案四: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田小冬

副组长:王中秋、伍建清

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推荐第9篇: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校本课程

巧用地方资源 活学国家教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格子的世界 巧做窗棂 教师:吕家堡中学 谢 智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懂得欣赏小街里仿古的各构件(如:门、窗、廊、檐)。2、分析仿古窗格的特点,以及其中的装饰美感。

3、利用折、挖、剪、刻等技巧,能用纸质媒材塑造仿窗棂的平面造型作品。教学实录:

一、欣赏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小街,与高楼林立的闹市相比,它格外与众不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街?(课件展示)

2、师生欣赏小街,边看边思考:小街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初次见到小街,你们会被黑瓦灰墙,整齐的石板,古典的六角宫灯所吸引。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千姿百态、造型丰富的木格子,窗面,门板,回廊,前檐,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总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格子世界。

二、探究学习:

1、再赏这些木格构件,留心观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形状?学生看后交流。(课件展示) 师小结: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物象图案 2、分析这些方格的造型特点: 对称式:图案上下、左右、对角一样。 重复式:把一个图案反复出现几次。 自由式:灵活安排图案,自由组合。

3、拓展:窗框的外形也很有趣,除了这常见的方形,也可以用其他形状,如:足球场形、花瓶形、扇形、圆形、菱形等。(展示)

4、试一试:你有什么样的构思?请几位同学在异形的外框李设计窗棂,师生赏析,交流。

三、制作表现:

1、师:小街里的这些棂格,大都采用深色,而且是木制结构,所以它的仿古特色非常和谐、浓郁。看老师是如何用纸质材料表现这些格子世界的?(课件展示)

2、视屏展示制作方法。一种拼贴法:准备外框和等宽的纸条→拼摆造型→粘贴整理

一种剪刻法:构思画图→直接挖剪→整理完成

色彩搭配:可以选择单色、套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好。

强调:外框和图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制作时,互相连接,不能脱节。 3、学生制作,要求:运用纸质材料,选择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窗棂的平面作品。

4、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仿古墙壁上。

四、拓展:古时传统棂格图案。(课件展示)

五、小结:家乡的小街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格子世界,感谢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美,感受美,塑造美。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昨天 今天 明天

一、意图陈述

以追忆昨天的艰辛,品味今天的成果,美术校本课程放飞明天的希望为宗旨。本案例将充分利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不均衡,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明显差别,美术校本课程采用社会体验、课内交流的形式。新课程要求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以身边小事来反映大问题。基于此,本案例试图以社会为大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寻,课内交流,谋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实践性。现代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必要的吃苦锻炼,往往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财富,所以,本教案也希望学生通过体验使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收获。

知识目标:知晓经济发展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外在表现,并能判断、掌握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 美术校本课程

能力目标:通过探寻、访问各方遗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别主次的能力,通过对所获知识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演的能力。

情感目标:家乡巨大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使学生小小的心灵能起一丝涟漪,让学生真实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建设有成就感。 美术校本课程

二、组织形式: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课前准备和分组探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为房屋组、穿着组、食物组、交通组以探访学生生活周围有关住房形式、面积与装饰的变化,人们穿着款式与衣料的变化,食物构成的变化,交通设施与工具等方面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采用照相、采访记录、实物资料等手段获得原始材料。

各组确定组长负责,对所获材料在课内组织讨论,分出重要资料和次要资料,排出各种资料发展演变的前后过程予以展示,简要总结成文字内容并发言。

三、方法利用:社会实践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讨论思考”与“表演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过程:

1,分组交流与探究:以时间为线索,要求学生合作展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人们在衣、食、住、行四方面情况(以照片或图画的形式,学生通过观察 实物或上网下载来获得)。

意图:使学生首先在直观上对本地发展情况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2,再用文字描写出发展的基本脉络,再查找出变化的原因。不同组别的学生完成内容不同的(分衣食住行)探究工作单并向全班介绍,探究工作单如下: (穿着、食物、住房、交通)发展的基本脉络:

20世纪7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发生变化的原因 意图:使直观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归纳、由表及里的分析而上升为理性的知识。 3, 想象未来:要求学生用画笔画出想象中未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如:未来的房子、交通工具、衣服的样子等等,各组在作品中要阐述其客观的依据。分组进行,每组评出最符合发展趋势的作品,教师予以表扬并展示,由其他各组发言来补充不足之处。

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教学手段、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主题升华和思想教育:曲艺表演:《衣食住行新面貌》(快板:合—分—合的形式,课前先进行排练)。各组派一名代表组成四人表演队。 要使生活更美好,还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去创造。

意图:合作精神的树立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除此,这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力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深化本案的主题。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办家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2.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3.激发学生玩的兴趣,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彩泥、音乐、多媒体。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景中愉快的完成这次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制作餐具、食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多媒体出示孩子们办家家的图片,提问: ——这些孩子们在干什么?你们想玩吗? ——今天我们大家也来玩办家家的游戏吧。 引入课题:办家家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泥塑基本技法:团、揉、捏、搓等技法。——我要考考大家,关于泥塑有些什么基本技法? 请学生回答,并做简单示范。教师及时鼓励。 2.一起动动手:

——同学们对泥塑的基本技法掌握得非常好。现在每个同学,请用两分钟的时间,做一件简单的作品,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的作品,简单评述,肯定孩子的创作。 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办家家需要做些什么东西。

请孩子们讨论,汇报:——需要做碗、筷子、杯子、碟子、食物、糖果、水果等等

4.播放各种餐具、食物图片供孩子们欣赏。5.教师现场示范制作杯子,交给孩子们方法,

让学生总结步骤:先确定做的内容,如杯子,明确杯子的外形特征——团泥,做杯身——搓泥条,做杯把手——装饰杯子,使杯子更加漂亮。 6.欣赏老师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看着这些杯盘、碗碟、饺子、糖果,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了?

7.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准备做些什么,怎么做。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做到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的设计泥塑创作过程。 8.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他们就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勤劳、好客又能干的小主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颗聪明的头脑,一双灵巧的小手!现在就请每个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动动脑,动动手,做一顿丰盛的餐点来招待我们的客人吧!!

三、学生分组创作泥塑——办家家,教师巡回辅导: 1.提醒同组的孩子确定泥塑内容,分好工。

2.帮助造型困难的同学造型,鼓励孩子的大胆创作。3.提醒孩子们注意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四、展览作品:

—— 时间差不多啦,我们的客人都要等急了,可以上菜啦!不过请你上菜的时候要向客人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菜:做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色等等。

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上菜,并向客人们简单介绍本组作品的搭配、特色等。

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感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彩泥做了好多精美的作品,杯碗盘碟形象逼真,蔬果糕点流光溢彩,我想这些精美的餐具盛放的精美食物一定是美味可口的。 同学们,你们真能干!我为你们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小手感到骄傲,更为你们的热情大方感到自豪。我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让我们一起为又有趣又好玩的美术课共同努力!加油!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堂让学生做做、玩玩的泥塑活动课,整堂课我力主体现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点:

1.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展开愉快的学习活动。

以“玩”字开课,展开学习活动。整个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和谐,学生兴趣激昂。

2.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堂中的玩。学会玩,会玩,喜欢玩,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

以“玩”字深入,巩固旧知识,讲授新知识。我就以“考考”他们进入巩固复习旧技法(团、揉、捏、搓)的阶段,逐步加深难度,新旧知识交替,在他们的“玩”中渐渐渗入新知识新技法。并随时注意对孩子的鼓励,尤其是中差学生对自己活动成果的肯定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证,让孩子树立信心。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风景速写

教学活动目的:

1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把写生所得应用于艺术创作,转化为素质。

2通过速写练习,观察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 通过风景写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开发自身的语言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1室内基础知识讲解、练习

2临摹中外优秀速写作品与外出下乡写生实践活动

教学用具:范图画册、速写纸、铅笔、橡皮 学习用具:画夹、铅笔、橡皮、钢笔、炭笔等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与速写基本语言练习

一、导入:

教师展示同一个风景,而用两种不同手法表现的速写作品(如单线勾勒和调子速写),请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作品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导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点: 1分类:

风景速写按题材来分:自然风景速写、乡村速写、建筑速写、城市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工具材料来分:有铅笔速写、钢笔速写、炭笔速写、毛笔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分:有粗细线速写、带明暗调子速写、均匀线速写等 2 取景与构图

确定所画对象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一定要克服不注意观察、缺乏感受、坐下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的盲目性,应该通过风景速写练习,达到既学习表现技法又提高审美能力两个目的。角度确定后,要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视平线在画面的中间是平视构图,在画面的上方是俯视构图,在画面的下方是仰视构图。构图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氛也不相同。 安排视线的位置和主要形象的轮廓。为了集中反映主要形象,可以把某些次要形象省去不画,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画面上改变它们的位置,使构图更加理想,主要形象更加突出。 取景分三层:远景、中景、近景。 3 速写语言

速写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抒发感情的一种途径,是收集整理创作资料的一种手段,同时它也和素描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

学会利用速写语言绘画是风景写生中最为实质性的一个环节。手写是具体技法的表现,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因此,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技法去表现。

⑴ 观察自然景观中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意、主次、虚实、动静、疏密、大小、长短、轻重、曲直、前后、高低等。画风景速写,也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将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

⑵ 空间的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 ⑶ 形体的疏密虚实关系

利用“点、线、面”的疏密排列,表现不同的风景。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

点:圆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的点等 线:直线、折线、曲线、虚线等 面:画面的留白等

4 感悟自然的美 风景速写并非摄影一般纯客观地描摹对象,学生在表现自然世界的同时必然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实际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概括与提炼,对素材的取舍与添加等就源于此。这种感受一半源于眼观,一半则得自心悟。风景速写虽是表现自然景观,但同样要强调表现意境及情趣。这就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除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刻的领悟性,要善于理解和发现其有意趣的生活内容及自然景观中的意境与情趣。比如在一个乡间的小村中的建筑与城市中高楼大厦对比,同学们你该选取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呢?你该选取什么样材质的绘画材料呢?

而这些,有的需要同学用心去捕捉,有的则需要在表现中着意铺设。一幅优美的风景速写画,所表现的应是情景交融的意象。

三、临摹练习

选取一些风格不同速写作品,供学生临摹练习,在临摹中体会画家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学习其表现方式。如吴冠中等。

四、再创作

可以选取一张速写作品,尝试采用另一中表现方式绘画。开拓学生创作思维。

第二课时 外出写生

地点选取:

一般在春秋季节带领学生到北京周边远郊区县进行写生训练,北方的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自然的色彩丰富而美丽。在半小时内带领学生进行选景练习。如两间歪歪斜斜的房舍,四周一排参差不齐的篱笆,房后的杂树以及远方的深山。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要进行提炼和概括,这就是风景写生中的主次问题;一丛不起眼的野菊花,在周围经过概括背景的陪衬下,也是我们表现的对象;一孔不规则的石桥;一条弯弯的山路等等。 复习基础知识:

在学生选景开始动手写生前,要复习一下课堂中讲过的有关知识,如构图、透视、速写表现的美术语言等等。一边学生在写生时能够注意要点。 总结、修改:

写生当天完毕,要趁热打铁,对学生今天写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讲解,然后针对个人问题个别辅导,学生要自己修改整理画面,对第二天的风景写生做好准备。

一、课程开发目标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

推荐第10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石桥子初中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在许多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用到了文件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和网页浏览等技术,基本涵盖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不能以简单的操作培训来代替。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科整合的目标中虽然也提信息素养,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初中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以这样来理解,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苗逢春博士提到了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分别是本能、使能、效能和智能。我的理解是学科整合只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使能”阶段,通过熟练地应用各种应用软件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想达到“效能”“智能”,必然要增加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去解决实际问题。但限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适当加入LOGO语言教学,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现在初中阶段常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而且这几个模块是分阶段来安排的。我认为模块之间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灵活安排,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另外,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伙伴的功能。要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学科类的儿童教育软件,通过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

2、抓好学生的文字输入技能,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观

点奠定基础。经常有学科教师向我提出,学生的打字速度太慢了,影响了整合课的效率。但据了解,现在初中语文对拼音的掌握不作严格要求,这可给信息技术教师出了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3、文字处理模块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能够把自己的作文、日记等输入电脑,进行初步排版。在实际的应用中,Word的许多功能是用不到的。

4、初二年级多媒体制作要达到按指定链接进行跳转的要求,会在作品中插入多媒体元素。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PPT作品是演示自己或小组研究成果的最好表达方式之一。

5、网络操作模块中,要能够熟练地进行信息的搜索,下载,保存,处理等操作。网页制作可以不作要求,或者作为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重点让学生使用博客,把博客变成自己的知识管理工具和记录学习过程的工具。其实,只要用好了就是一个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电子档案袋。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文章网上很多,有不少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任务驱动法、主题探究法、研究性学习等。其实,教学设计方法不存在过不过时的问题,要看教材内容、学习对象,教学环境是否适合某种教学方法,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提“建议”以下几点:

1、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把信息技术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三课时,其中一课时就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就有必要去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写感想、办小报、设计作品、查阅资料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及时的捕捉到学生的需求,在一个大的主题下设计教学内容。如学生需要制作调查表,教师可以从如何设计调查表开始,再如何用Word的表格功能来实现,可以避免单纯地讲解制作表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倍受重视。如果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了,也可以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位教师直接负责三课时的教学,已经有学校开始这样安排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有可能转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或者专门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硬件维护等电教工作,当然这要看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2、开启创新之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目标中,只有教师实实在在去创新了,培养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要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与学生的学科学习相结合,如在学习word2000中的修改文章时,教师可以请语文老师提供一篇习作,在课上分发给大家进行修改,既学会了用word2000修改文章的技术,又对作文修改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要避免活动要求过于简单,导致学生通过简单的信息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任务。如学校要组织学生分批外出春游,五六年级到上海,三四年级到昆山,我就利用学生这个兴奋点,开展了网上旅游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外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因此教师的视野要开阔,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强调生活算法

在很多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顾把自己精美的设计展示出来,学生在机械地参与着教学活动,没有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没有看到学生有创新火花的迸发。我们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时,同样不能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要把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行提炼,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要从操作步骤上升到算法思维。活动选题要适度增加挑战性,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比较、分类、综合等深度加工,并通过理解、分析、推理等高水平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促进其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概念地图”,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地图的方法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显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反思

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作品评价的比重占得比较大,这样的评价教师容易操作,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两极分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学困生得不到鼓励。因此,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必须要更多地关注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点,争取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来做。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写学习叙事,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然后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教师再上学生博客进行点评,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息技术学习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探究和建构,更需要表达交流、讨论合作。

四、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求:

1、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画图工具箱是一种手段或者是一种媒介,如果只简单教授操作,给学生的只是一项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在课堂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多少的发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多少的提高,他的各方面的信息素养是否有所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一个负责版面图案设计,一个负责具体操作,通过合理的角色分工发挥了每个成员的最大潜能,显示出一种主人翁意识和渐增的参与意识,对集体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贡献,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作品赏析活动时,笔者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大胆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2.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风俗和文化的沉垫,是一个民族自诞生以来的哲学观、道德观、审美观、人文历史的结合体。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但是,随着西方文化侵入,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正慢慢为人们所忘却,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如何挽救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在教学与学生作品中,糅进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提高民族文化意识。如图3(过年啦)中,倒立的“福”字、鞭炮、可爱的雪人等都是中国元素,描绘了祖国北方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喜庆情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体会着这种人文关怀,在身心受熏陶的愉快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

3.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我们选择“构建和谐家园”这幅漫画让学生用画图工具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真善美,懂得爱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达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学习中目的。

五、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初中科,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是大有作为的。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认清形势,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模式,从而带动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石桥子初中

第11篇:初中课程计划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本校原定课程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学校课程安排自本方案公布之日起正式实行。

一. 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 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每节课时为45分钟。

三. 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体育课遇室外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应当安排在大体育室内授课或在教室内讲授体育健康知识,并且每学年也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

四.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集中安排在七年级授课,遇微机室不能使用等情况,应当在教室组织理论学习或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活动,如国际国内信息技术新闻等。劳动与技术教育即绿色证书教育,应结合当地农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组织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应担负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

五. 地方课程包括3个领域:1)成功教育;2)家乡文化;3)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2)安全和法制教育;3)环境教育。

1、七至九年级成功教育每周一课时。

2、七至九年级家乡文化与专题教育隔周一课时,具体为:专

题教育每月第

一、

三、五周授课;家乡文化每月第

二、四周授课。七年级家乡文化课中安排民族礼仪教育课程。

3、成功教育使用《成功训练》教材;七年级家乡文化使用《家乡》和《民族政策常识》教材,八九年级家乡文化使用《家乡》教材;七至九年级专题教育使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综合读本)》教材。

六. 校本课程为本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本学期开始准备开发有关“经典诵读”内容校本课程,将与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边实践,边调研,边总结整理,在学期末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七. 开始执行调整后的新课程表,任课教师不得无故随意调课,串课,缺课,占课。

八. 班主任负责向班级学生传达学校课程计划并将课程表张贴在班级醒目位置,并且要教育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缺任何课程。

第12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之走出挫折

走出挫折

——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课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遇到的阻力也可能会是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化阻力为动力的方法并坚定信念,挑战自我,笑迎未来。

二、活动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看待挫折,如何克服挫折

三、活动教学难点

如何将克服挫折的品质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四、活动课时 一课时,45分钟

五、活动场地 室外广场、操场

六、活动准备

场地安全性考察、相关应急措施的了解以及活动组织的计划安排

七、活动过程

1.指导者自我介绍,介绍活动(约3分钟) 2.活动一:破冰活动:青蛙跳水(导入活动)

活动时间:10分钟(包括介绍活动进行活动) 活动程序:

1.全体围坐成圈。2.由主持人开始说:「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嘴」,第三人:「两只眼睛」,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扑通一声」第六人:「跳下水」。

3.继续下个人开始:「两只青蛙」,第二人:「两张嘴」,第三人:「四只眼睛」,第四人:「八条腿」,第五人:「扑通两声」第六人:「跳下水」....。

意义:能够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团体成员的竞争气氛。同时,活动中难免会出错,体会挫折感。

3.活动二:晋级(正式活动) 活动目的:

(1)使成员间相互相互熟悉

(2)制造出快乐、轻松的氛围,活跃气氛,增强大家的积极性。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场地:操场

参与人数:全体参与

活动方式:小组一共6人,两人主要组织,然后另外四个人分别代表鸡蛋组小鸡组母鸡组凤凰组,小鸡组内先进行猜拳决定,胜者去小鸡组,然后鸡蛋组小鸡组再猜拳决定胜负,胜者去母鸡组,负者去鸡蛋组,依次递推。大多数人晋级成功则结束活动

游戏规则和程序

1.让所有人都蹲下,扮演鸡蛋。

2.相互找同伴猜拳,或者其他一切可以决出胜负的游戏,由成员自己决定,获胜者进化为小鸡,可以站起来。

3.然后小鸡和小鸡猜拳,获胜者进化为凤凰,输者退化为鸡蛋,鸡蛋和鸡蛋猜拳,获胜者才能再进化为小鸡。

4.继续游戏,看看谁是最后一个变成的凤凰。

要求:牢记蜕变的顺序及相应姿势,按照规则猜拳PK,不要颠倒顺序,不可越级升级;专心参与用心投入,互相尊重注意安全。

意义:领导者请若干成功晋级凤凰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蜕变过程,特别是猜拳时胜出的感受;再请若干晋级不成功的同学说出自己的历程,分享感受。

引导思考:若将活动看成自己的人生或者生活,晋级是成长,那么猜拳意味着什么,胜利又意味着什么?

引出活动主题挫折,结合主题,使成员意识到人生不可能永远成功顺利,难免会遇到遇到挫折,学会如何应对和面对。 4.活动三:分享(7分钟)

学生先说体会,引导者总结。先由最先晋级成功学生分享收获与感想,再由晋级未成功的学生分享感受,指导者最后总结,引出挫折这个主题,说明挫折存在的必然性,再分享一些科学应对挫折的方法。 5.活动四:哼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结束活动)

活动目的:在音乐中体会活动以及活动讨论的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程序:大团圆全体成员站成一圈,手牵手,一起轻轻哼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并随着音乐轻轻摇摆。

八、活动总结

授课老师总体总结,如: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难免会经历失败,经历挫折,经历困难。只有经历失败,经历挫折的人才能学会坚持,学会坚强,学会努力,才能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

九、注意事项

1.活动前重点强调注意安全,活动中持续关注安全问题。2.活动开始前说明活动后要分享,提醒学生专心参与,使学生带着思考参与问题。 3.活动时间按照计算好的进行,活动快结束时提醒学生。 4.活动规则在活动开始前说清楚,反复询问学生理解与否,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5.分享环节若学生不说话或者说话少,指导者会适当引导或选择一些学生来说。 6.课程结束时,充分肯定学生,增加其自信心。

7.准备一个盒子,活动动作较大,开始前让学生把手表零钱之类的放在盒子里或者教室。

第13篇: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心理拓展课程教案

小学至初中心理拓展课程教案(学生部分) 第一课时:引入——分组+ 建立团体契约

第二课时:团体形成期——契约形成、破冰、热身 第三课时:团体形成期课程,破冰、热身 第四课时:认识自我

(一)——特质、价值观

第五课时:认识自我

(二)——他人眼中的我,重要他人的支持 第六课时:男生女生大不同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情绪管理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学习与沟通(聊聊认知、最近发展区等等教育心理学问题) 第十一课时:

第十二课时:竞争与合作 第十三课时:

第十四课时:生涯探索——追梦少年派(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可选) 第十五课时:

第十六课时:团体结束期——总结经验、处理分离

第一课时:引入——团体分组、建立团体契约

教学背景:考虑到玉门地区的小学、初中之前对于心理课程的接触并不多,同学们对于心理课这门课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在第一课时,首先会用一部分时间来介绍这门课是什么?从这门课里可以获得什么?未来的课程如何安排?需要学生事先做哪些准备,课堂上的状态等等内容。随后,结合勒温的人际关系场论等心理学相关理论,建议结合实际人数,把学生分为8~12人一组,分组进行课堂教学。最后,为了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每个团体制定自己的团体契约,主要包括团体名称,团体成员,需要遵守的规则等等,本课时只做引入,具体制定的过程,留到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老师讲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和分享感受。

教学材料:彩笔、大幅彩纸(可张贴型)、A4小彩纸

教学重难点:1)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心理课程,如何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对其感兴趣,是其一;

2)心理课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如何更好的控班,收放自如是其二; 3)团体分组中,要考虑到每个组之间的均衡性,不能过于沉闷或活跃,同时,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男生女生在每组中的分配应当要均衡;

4)团体契约的建立,虽不作限定,但不能太离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建议可以事先拟好框架;

5)由于没有教材,老师事先需准备好讲义、活动材料等所需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心理课”的概念(5min)

教师自我介绍,本课程的上课模式如何(一周几次,什么时候等),制定基本纪律、奖惩措施(小学生建议可以使用代币制,小组间竞争)

学生主要讨论问题:你觉得心理课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从这门课里能收获什么? 随后教师解释心理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会以怎样的模式上课(活动+讨论+总结),本课独有手势(C—安静,给我一点空间),课程安排(一共几课时,课程模式(活动、感受、分享、教师讲述)以及每个课时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要求(着装轻便+全身心投入+遵守小组契约),考核制度(即奖惩制度,按小组代币奖励)

二、画出我自己(10min)

所需材料:白纸(可学生自备)

每人发一张白纸:1)写上希望在这节课上大家怎么称呼你?(本名或昵称都OK) 2)画出:我最喜欢的3件事;3)画出:我最讨厌的3件事

三、认识新伙伴(15min)(根据班级实际人数,看如何分组,控制在4~5组)

1) 找到一个你最想认识的人,学习鲑鱼打招呼的方式之后,相互猜猜对方画的是什么?(1+1=2)

2) 两个人再去找两对想要认识的同学,注意,这里面一定要有异性同学哦!学泰国人打招呼(萨瓦迪卡,男女表达不同)后,和对方介绍自己的小伙伴(2+2+2=6)

3) 6个人再去找其他6个人,学习中国人打招呼,作揖之后,和对方介绍自己(6+6=12)。 4) 每个小组寻找自己喜欢的空间,坐定。

5) 学生讨论:在刚刚的活动里,你有什么感受吗?有没有同学发现自己的某些喜好正好和小伙伴相同?发现之后感觉怎么样?教师宣布,分组完成,并宣布奖惩方式(组间竞争)

四、引出建立小组契约(8min)

考虑到时间因素以及小组契约的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小组契约的整体活动我们将用下一整个课时来进行,而本节课里,只做一些简单介绍和对下节课的信息提示。

按照刚刚分成的小组,请同学们回去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所有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完成小组名称的确定。

同时,本节课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以后,用你刚刚给自己取的名字(本名和昵称不限),制作自己的姓名牌。样式不做统一要求,但是这个姓名牌需要满足的是:1)方便所有人看到,不要小小一块;2)留出一小块空白,下节课再说用途3)方便拆卸,只是本节课上用,以及有些活动需要拆下来;4)质量稍微好点儿,不要一节课之后就烂了;5)不要有尖锐的部分,小心受伤。

下节课上课前,按照小组坐好。(同时,根据教室实际大小,决定是否要留出一部分空地,便于活动)剩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团队名称。(对于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课程,建议设立课代表或者相关职务,进行作业提醒,以免影响进度)

第二课时——建立团队契约 教学背景:团队契约对于一个刚刚形成的团体来说十分重要,不仅可以约束和契约团队成员行为,帮助团队成员更好的投入活动,同时也是团队第一次正式的交流与沟通,健康发展的小组契约有利于在后续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注意,团体契约是灵活的,可以更改的。同时,本课时为第二课时,领导者需要让所有成员在前两次团体活动中都有发言和参与,以避免成员产生疏远和被忽略感。

教学方法:老师讲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和分享感受。

教学材料:彩笔、大幅彩纸(可张贴)

教学重难点:小组契约建立过程需要教师照顾到每一个小组,同时掌控节奏和时间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听听你我他(8min)

以所分小组为单位坐好,检查上节课布置作业情况(姓名牌)。询问心情如何(手势) 指导语:请每位同学举起双手,将右手张开成手掌,左手伸出一根食指。将你右手的手掌放在右边同学左手手指上,左手手指放在左边同学右手手掌上(教师在其中一组示范)。等一会儿,我会读一个小故事,只要故事当中出现“你、我、他”三个字时,每个人的手掌努力去抓别人手指,而手指则努力逃脱别人的手掌。规则都听清楚了么?那么我们现在来试试看(“今天,我心情很好,因为,见到了你们大家!”)规则都清楚了么?好的,那么我们现在正式开始。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有时他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个歌儿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询问有没有同学一次都没有被抓住,询问抓到次数最多的同学。大家掌声鼓励,做一个完美的谢幕动作。

二、建立团队契约(25min) 所需材料:大幅彩纸、彩笔

教师询问每个团队是否已经起好自己的团队名称,并宣布接下来的活动就是来进行团队契约的建立,同时注意,所有活动需要整个小组所有同学的参与。

1)介绍团队契约的组成部分:团队名称、需要遵守的规则、小组所有人的名字,以及每个人的空间;

2)2分钟时间,团队内部商量,并在彩纸上你们认为最醒目的位置,写上团队名称; 3)接下来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团队内部讨论,在本堂课上,你们作为一个团队,一个整体,需要遵守哪些契约,才可以在每节课里更好的参与课堂活动中,完成任务,并且可能做得比别的组更好,同时提醒一下大家,如果团队中有成员没有做到团队契约,要怎么办?希望大家列出的团体契约尽可能全面。给大家10分钟时间讨论,并将讨论的内容,一条条列出来,写在彩纸上;随后认真的在所有契约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代表你会遵守并努力完成这个契约

4)然后,团队中的每一个同学,在彩纸空白的部分,找到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不用特别大,但是这个位置是属于你自己的位置,在未来的课程中,我们将会用到这里。你可以用彩笔把这个位置,用你喜欢的形状画出来,比如我喜欢太阳,那么我就换一个大大的太阳,这个太阳所在的位置就是我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旁边写上你这心理课上的名字,好让大家知道这一块位置属于你。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记得谦让和分享)

5)最后,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姓名牌上的空白处,加上团队名称。然后每个团队选出一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团队契约,学会倾听别人的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在别的团队分享的时候,也请所有同学懂得尊重他人(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表扬同学的方式传达出去。)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制定属于每个团队的团队契约,这个契约是每个团队自己讨论决定出来的,同时每个团队也写出了如果某个团队成员不遵守契约,将会有怎样的结果。我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契约只对本团队内成员有效,也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遵守,同时,在我们刚刚的分享中,如果你觉得别的团队的某些契约也很好,想用在自己的团队话,你也可以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商量,然后再加入进去。也就是说,这个契约是灵活的,在所有团队成员都同意的情况下,是可以更改的。这个团队契约会一直伴随我们整个课程,请小组成员妥善保存,每节课开始前张贴在团队所在的临近墙上。 下节课准备:1)按照现有团队坐好,挂好姓名牌;2)桌子挪好;3)衣着轻便。

第三课时——团体形成期,破冰、热身 教学背景:团体气氛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十分重要,好的团体气氛会使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理解的氛围,同时让团队成员乐于在活动中看到其他成员的闪光面,并相互学习,帮助成员更好成长。因此,在团队形成初期,教师作为带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使团队成员相互熟悉起来,帮助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气氛,使每个团队成员感受到团队的接纳、包容,乐于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因此,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团队建设、破冰和热身。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团体游戏中感悟

教学材料:一块大布(小小岛和翻叶子游戏中均需使用)

教学重难点:深化团队成员间彼此认识,增强团队间凝聚力。

教学过程:

首先,每节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每组团队契约内容,可朗读:我XXX会遵守XXX团队契约:1)…… 每节课前都会有这个环节,如果有某个小组的团队契约内容希望修改,也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出来。

一、热身游戏

(一)——松鼠搬家(5min)

注意!人数需要是3的倍数,如果多出1人,则可发号指令,多出2人,则教师加入游戏 1) 教师可挑选班级中较为内向、不活泼或者被同伴拒斥的6名同学作为志愿者示范; 2) 三人一组,其中两人扮演大树,架起手臂,代表树搭成的屋顶,另外一个人扮演小松鼠蹲在大树底下。

3) 森林里会发生三种情况:松鼠搬家、工人砍树和森林大火;

4) 当号令是“松鼠搬家”时,所有树保持不动,小松鼠们从树下跑出来,重新找个家; 5) 当号令是“工人砍树”时,所有小松鼠保持不动,两棵树拆开,和其他的书重新组合; 6) 当号令是“森林大火”时,所有松鼠和树都要跑动起来,重新扮演树或者松鼠,重新组成三人小组;

7) 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身边的伙伴

二、热身游戏

(二)——动作版名声飞扬(15min)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组员说出自己的昵称+一个动作,然后轮流演示,比如“大家好,我是爱吃西瓜的周老师”,边说边做出吃西瓜的样子;

2)随后该组所有成员看着他,做出属于他的动作,并和他打招呼——你好,XXX+做动作 3)所有成员依次演示结束后,再进行一次自我介绍,这次是要求是:大家好,我是XXX+动作,我的左边是XXX+对方动作,以此类推;(注意!规则要说清楚,使学生理解) 4)最后一遍自我介绍,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要求是:大家好,我是XXX旁边的XXX旁边的XXX,说道对方人名时,加上相应的动作。(注意!规则要说清楚,使学生理解)(注意!这一轮的最后一个人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为该小组中最不活跃的一位同学)活动结束后,询问最后一位同学,当你说完所有人名字的时候感受如何? 5)全体同学为后面几位同学鼓鼓掌!

注意!可根据活动情况,适时进行一些活动讨论。

三、热身游戏

(三)——小小岛(10min) 目的:体验团队成员给予的支持,强化团队精神

1) 把一块大布放在地上,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所有成员的脚都在布上,并保持10秒; 2) 对折一次大布,要求所有成员的脚都在布上; 3) 再对折,依次类推;

4)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决定什么时候叫停。

四、热身游戏

(四)——翻叶子(10min)(看时间情况,游戏

三、四可二选一)(10min) 所有成员站在大布上,在保证所有成员都在布上的前提下,将布从反面翻折到正面。

五、彼此服务(3min)

组员围圈站立,教师指示向左转,为站在左边的组员按摩肩膀,可配合支持鼓励性语句:谢谢你今天的照顾、你今天辛苦啦~等等。然后全体组员向右转,替右边的组员按摩。每一位组员都有服务别人和被人服务的机会。过程中,组员间可相互交流,调整用力大小。

注意!如果有青春期男生女生间较为敏感,不愿过多身体接触的,可考虑分开男生女生各一组(作为最后一个游戏,如果前面热身到位,应该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第四课时:认识自我 教学背景: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青少年们的身体与心理发展都在发生着变化,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与危机。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时期,追求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与认知能力的增加,他们开始知道并且能辨别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开始学习如何脱离父母,转而依赖自己。同时,青少年也会开始尝试生活层面的各种可能,增加对自我的了解。此外,他们还会对各种价值观和态度加以统合,形成对自我的态度和看法。

因此,本课时和下一课时将重点放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方面,从青少年对自我特质的认识(主题活动一),进而进一步澄清他们现有的价值观(主题活动二)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自身。此外,同伴和重要他人的影响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也格外重要。这些重要他人会帮助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位置,同时在遇到挫折时给予情感和社会支持。因此,在第五课时中,我们会让学生们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主题活动一),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自身,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自己身边有哪些可以寻求支持和帮助的重要他人。 教学方法:教师带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讨论

教学材料:活动单、拍卖单、价值观清单(附件4-1,4-2,4-3),以及代币

教学重难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活动讨论中,避免边缘化的情况出现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虎克船长(特质版)(5min)

以小组为单位,所有成员围坐一圈,教师随机确定每个小组的一人,作为游戏开始者,第一个人说“虎克”,同时随机用手指指向下一个人,随即下一个人马上说出“船长”,再随机指向下一个人,最后被指到的人,马上说出一个外表特征,比如“男生”“戴眼镜的人”“穿运动鞋的人”,随即在该小组有这个特征的人,马上做出划船动作,并发出“嘿咻嘿咻”的声音。(教师可带领每组都进行一次游戏,确保所有同学都了解游戏规则)

引入主题活动: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外表特征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也都不尽相同,有些人更细心、有些人更活泼,有些人更善于思考,相信每个同学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都有一个大致的想法。这张活动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了解自己。 (教师需说明,活动单上罗列的并不是全部的特质,不要绝对化)

二、发现我自己——探索自己的特质(12min)

教师发下活动单(附件4-1),并解释如何填写,请所有成员仔细思考各方面的能力后,填写活动单。

小组内讨论:(这里考虑一下讨论的人数?两人或三人一小组讨论) 1) 你有哪些项目得到了4分以上的分数? 2) 为什么会给这些能力比较高的分数? 3) 有哪些能力是你目前没有,但是想要拥有的? 4) 你会做哪些努力去拥有这些能力?

教师结语:你能够发现,没有哪两个同学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但同时也有自己需要努力,能够不断进步的地方,这些特质、能力、性格一点点构建起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你们现在是学生,关注的更多的是学习成绩的高低,但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那些成绩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同学,可能你也会发现,你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品质!助人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动手能力、规划能力等等,不管是这张活动单上罗列出来的,还是剩下的我没有罗列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总和才是你去看待自己的准则。另外,还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些能力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不是说你的运动能力不太好了,你就是一个运动不好的人。这个能力只是你目前的水平,你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努力,去拥有这些你现在暂时还没有很好获得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潜能的东西,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拥有这样东西,如何去运用,就看你们自己了。

三、价值拍卖会——价值观(23min)

引入:请所有成员闭上眼睛,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想象自己平常在逛街的场景,这时候你看到了一个有绿树掩映的小巷子,好奇心驱使你一点点走了进去,走进去发现,哇!这里有一个商店,里面好像还微微发出着金光,你推开门,发现是一位长相奇特的老先生开的店,这个商店非常非常的大,几乎看不到头,里面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东西,只要你能够想到的,这个商店里都有。这个时候,你看到了一样你觉得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这时,你非常想要把它买下来,可是这个老先生说,这个东西是他最珍贵的宝贝,无论你有多少钱,都不卖!除非„„除非你用你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来交换。而你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你愿意和他来交换吗? 请大家慢慢睁开眼睛,想想刚刚的三个问题: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自己拥有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你愿不愿意与那位老先生交换?

你不用说出你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每个人的答案应该都不太一样,你重视什么,珍惜什么,这其实就部分代表着你的价值观。 “价值拍卖会”游戏过程:

1) 教师宣布这个神奇的商店正在进行拍卖会,拍卖的东西很特别,都是有关“价值观”的; 2) 给每个成员1万元,成员可以竞标想要的价值观,如果成功,这样东西就归你了; 3) 1千元起叫,每次叫价加价200元;当1万元全部花光,则不可以再参与叫价; 4) 发放拍卖单(附件4-2),请成员们先仔细看清拍卖项目,并填写预算价格(你打算花多少钱来买这样东西)随后拍卖开始。 讨论:1)每个人最重视的价值是什么? 2)有哪些价值是团队中大家普遍想要的? 3)你是否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价值? 4)买到之后,感受怎么样?

教师和学生分享附件4-3,对照自己重视的价值是哪一类。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想法,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TIP:关于游戏规则,说清楚后,可以按照小组,请学生复述、补充,再给小红花

一、热身游戏——手拉手,一起站(5min)(下节课的热身游戏)

作为热身游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本课堂的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两两组合,屈膝坐在地上手牵手,

一、热身活动(可选)

【生日线】(了解彼此)

【虎克船长】(记名字或者仅仅热身) 【一二三,就是你】(记名字) 【进化论】(竞争与合作的热身) 【拍手】(竞争、学习规划、) 【心有千千结】(热身) 【小小岛】(翻折布,站一起) 【翻叶子】 【手拉手,一起站】 【听听你我他(抓手)】 【松鼠大树】

【大家看我怎么做(握拳、反绕、指脸)】观察、细节、沟通

二、主题活动

【默契报数】 【泰坦尼克号】 1. 活动目的:

以10~12人一组,尝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感受彼此支持。体会战胜逆境时各种有利元素,促进团队运作效能。 2.活动步骤:

(1)带领者介绍故事情景: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船上的乘客工具——六块浮砖,逃离到一个小岛上。

(2)带领者布置游戏场景:在空地上摆成一个岛屿形状,在远端以长凳作为起点。 (3)给教师五分钟时间讨论和试验。

(4)出发时,每一个人必须从长凳的背上跨跨过(就如同从船上的船舷栏杆上跨过),踏上浮砖。在逃离过程中,船员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能与“海面”——地面接触。

(5)自离开“泰坦尼克号”起,在整个的逃离过程中,每块浮砖都要被踩住,否则带领者会将此浮砖踢掉。

(6)全部人达到小岛之后,并且所有浮砖被拿到小岛上,游戏才算完成。 3.活动讨论:

(1)你们组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达成目标?方案是否贯彻落实?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事后回顾当初的方案觉得是否可行?有更好的方案吗?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或没有提出来?

(3)小组是否推选了“领袖”?根据什么标准确定的?方案的形成是由“领袖”决定还是小组讨论产生?

(4)小组是如何分配组员撤离次序的?考虑到了什么因素? (5)这种合作的情景是否让你想到过平时学习生活中类似的场景?

三、结束、分离

第14篇:初中教案

初中

I\'m watching TV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词汇

Clean, on, read, apartment

watching TV, eating dinner, cleaning, shopping, reading, doing homework, talking on the phone

2)语法 现在进行时(Present progreive tense)

3)句子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s he doing? He’s doing his homework.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cleaning the room.

2.能力目标:学会用英语谈论人们正在做什么

(To freely talk about or learn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3.文化目标:培养用英语获取信息,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中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基于对教材和教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To grasp the structure of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 What are you doing ? I’m watching TV.What’s she/he doing ? She/he’s „„

教学难点

①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verb adding “ing”)

②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Using this tense to describe and communicate)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教学,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英文歌曲,创造英语教学环境,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我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操练现在进行时。接着,进行一段听力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和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和猜测,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兴趣,操练所学句型。

四、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in(听音乐创设情境)

1.Greetings.(为了沟通师生关系,进行相互问候)

2.回顾上节课内容,抽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现在进行时结构

3.本节课学习目标展示。

Step 2 结合教材,展示图片学生完成1a,各组依次说出答案。

Step 3 Practice

1.Show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各组轮流进行).

e.g 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reading.etc.

2.Get some pairs to practise in cla.

Step 4 Presentation

(1) 出示图片,教师问:“What is he/she doing?”并帮助学生回答“He/She is„„.

(2)然后出示图片,进行问答练习。老师领读。

A: What is he/she doing?

B: He/She is„„.(ect.)

Step 5 Game

1.猜动作Show a picture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gue what he is doing.

2.接着教师叫一些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来做一些动作,让其他学生来猜他或她正在干什么。直到猜对为止。

Step6 Listening (目标听和精听结合)

1.say:There are many people living in the apartment.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at is Jenny doing? What are Dave and Mary doing? What is John doing?”

2.Check the answers in cla like this:

A: What is Jenny doing? B: He is watching TV.

A: What are Dave and Mary doing? B: They are eating dinner.

A: What is John doing? B: He is doing homework.

(通过听力训练,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得以很好的落实)

Step 7

“how to add –ing to verbs”in cla.And do some exercises.

Step8学习目标回顾

Step9 Homework: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总体不错,教学计划进行的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小的瑕疵。

简单有以下几点:

我在课堂上习惯一句话或一个知识点多次重复,有无意的也有特意的,本想通过重复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可事实上,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课堂上学生名字有时点中文名有时英文名,如果能全部用上英文名,英语情景的气氛更浓一些。所以要尽快记住学生的英文名,在英语课堂上尽量提问学生的英文名字。

在学生表演-猜动作的环节中,学生有的使用的汉语,如果课堂上教师点拨一下,告诉他如何用英语表达,这样更好些。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弥补不足,更好的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第15篇:初中教案

Module2 Unit1

Made by Lvting 1.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udents: junior high students of grade1 2.Teaching aims 1.本节要求掌握的

词:bag book claroom chair desk map pen window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en.2.能与同学相互询问教室内的物品及生活中见到的物品,能熟练运用句型: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an----- 3.介绍我们的教室,培养大家对自己学习环境的保护,从而更加爱护公物。

3.Teaching content: vocabulary sentences talking 4.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alk 5.Teaching procedures:

StepI: Free talk T: Cla begins! Stand up! Hello, boys and girls.My family name is Huang, so you can call me...Ss: Mi Huang.T: Yes.How are you today?(Are you fine or not fine?) Ss: ....T: This is my first time in your cla,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too! T:OK, let’s begin our cla.How many things you can see in your claroom? Can you list them in English? (2min) Step2: 教授单词 bag book claroom chair desk map pen window (5min) Step3:老师用句型提问

e.g.: What’s this in English? Ss: It’s a pen Step4: 根据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There is a m of China on the wall.2.My book is on the c .It isn’t on the desk.3.--- What’s this in E ? ---- A pen.4.It’s a (教室).5.---- What’s this ? --- A (窗户). Step5: 英汉互译

6.我的教室 7.一张书桌 8.用英语 9.a chair 10.a bag Step6: talking (work in pairs ) 同学互相提问,关于今天所讲的教室里的事物。(3min) 6.Difficulties and Importance: 句型是重难点,应该反复操练!

第16篇:初中教案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难点:时间久远、只有考古材料,需学生想象 导入:人类从哪里来?学生回答 教授:

(一)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讲述)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与古猿、现代人的头像模型对比)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3、北京人的生活 群居:自然环境恶劣

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图片或学生想象,怎么用石头做工具) 火种(想象怎么得到的,有什么意义)

(二)山顶洞人

1、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2、比较生活,有哪些进步?

3、氏族概念(讲述)

有血缘、财产共有、平等(共同劳动、享用食品)

二、原始农耕生活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难点:阶级的出现、私有财产的出现 导入: 教授:注意

1、河姆渡、半坡农耕的共同特点。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2、不同地域条件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3、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

4、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5、阶级: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四、夏商、西周的灭亡

重点:夏朝的建立、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 教授:

(一) 夏朝的建立

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二) 分封制

建议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重点:青铜的高超技艺 难点:青铜文明

教授: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重点: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教授:

七、大变革的时代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授:

背景: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上述问题,由此正确理解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变法内容、作用:

八、中国文化勃兴

(一)

重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九、中国文化勃兴

(二)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授:

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制度,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则他提出“仁”的学说。学习“仁”的概念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以便加深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了上述内容后,应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育成就: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十、秦王扫六合

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授:

(一) 秦的统一做法

(二) 封建社会的形成

十一、伐无道、诛暴秦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授:

(一) 农民战争

原因——陈胜、吴广起义——结果

(二) 战争性质变化

引导学生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让学生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十

二、大一统的汉朝

重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授: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十

三、两汉经济

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授

(二)发展原因: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四、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授:

(一) 冒顿统一蒙古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引导学生思考:“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让学生总结出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 十

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重点: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授:

(一) 丝绸之路

原因: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二次出使联合乌孙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二)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十六、昌盛的秦汉文化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 教授:讲述地动仪之前,可由一名学生介绍张衡的生平。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少年时好学,17岁离开家乡去关中一带游历,又到洛阳学习五六年。后来,他回到家乡专心研究学问,写成了著名的文学作品《二京赋》。他逐渐从文学创作转向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研究。33岁那年,他被召到洛阳做起草文书的郎中,几年以后升任太史令。他进一步钻研天文、历法,精心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把前人制造的天文仪器加以改进,造出比较精确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他又注意研究地震。公元132年,设计制造出可以测知发生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讲述地动仪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制作动态地动仪震动示意图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是通过多人之手,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删补,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定本。

华佗:麻沸散,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十

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授:

(一)佛教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

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主要观点: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发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为该国太子乔答摩·悉达多(后被佛教徒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所创立。其基本教义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等等全都是苦。痛苦的原因由每个人自身的“惑”(指贪、痴等一切烦恼)、“业”(指一切身心活动)造成的。“惑”“业”引起的善恶行为,又产生轮回报应。摆脱痛苦的唯一道路,就是学习佛教经典,遵守戒律,打坐静修,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涅槃”或“解脱”。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斗争,而追逐虚无的“不生不灭”。它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二)道教的思想,主要渊源于道家思想和方士所鼓吹的神仙思想和方术,此外还吸收了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术以及阴阳五行、谶纬神学等等的思想资料。

十八、三国鼎立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授: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讲解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深化。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时,教师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战争胜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1.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十

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开发

教授: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

淝水之战的教学,一定要做到生动有趣,以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或保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想象图、地图、多媒体课件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教学。最重要的是,在分析造成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占优势而失败的原因时,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氏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

十、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授:

鲜卑拓跋部的祖先居于黑龙江境内的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魏晋之际,迁移到了鄂尔多斯草原,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前秦统一北方时,拓跋部的政权曾遭到前秦军队的打击而灭亡。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珪纠合旧部,在今呼和浩特一带即代王位。

(一)除注意讲清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应该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迁都洛阳和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关于迁都洛阳的积极意义,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洛阳的繁荣与发展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迁都与民族融合以及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关系。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北魏的都城僻处平城,不利于对于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文中提到的“文轨未一”“非可文治”,说明孝文帝想要充分地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统一了的中原地区。他关于“帝宅”“王里”的说法,说明他要通过建都洛阳获得为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另外,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后,连年对南齐用兵,直到卒于南征的军事行动中,可见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洛阳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一, 禁用鲜卑语。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 第二, 禁穿胡服。

第三, 禁用鲜卑姓氏。将鲜卑族原来的复音姓氏改为近似的单音汉姓

第四,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的联姻。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

第五,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二十一、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二十二、魏晋南北朝文化

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范缜:《神灭论》,范缜所著的一部无神论著作。

一、繁荣一时的隋朝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授: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三、贞观之治

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授:.“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教师提问:“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除了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阶段学习唐朝的历史作铺垫。

教师提问:“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除了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原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阶段学习唐朝的历史作铺垫。 14岁时,唐太宗召其入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武则天入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655年,立为皇后。唐高宗因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武则天协助裁决政事,遂专国柄,威势日重。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第二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取代李唐王朝的趋势日益明显。徐敬业、越王李贞等相继起兵反对,皆遭失败。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zhào)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三、开元盛世 重点:盛世的经济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 教授:1.讲新课之前,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讲“开元之治”一目时,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3.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4.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2.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姚崇为唐玄宗开元时期名相。早年为武则天所提拔重用,官至凤阁侍郎(相当于副宰相)。开元初年,为唐玄宗所看重。在一次讲武检阅军队时,召进姚崇议论国是,欲加重用。姚崇却侃侃而谈。

四、科举制的创立

重点:一种是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授:

第17篇:初中教案

第一课时

wǒ ài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文有拼音和汉字两部分,知道拼音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初步了解拼音中的四个声调。

2、认识声母b、p、m、f、w;韵母a、o、ai;学会用声母和韵母拼读拼音

3、对中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产生对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掌握拼音中的几个声母、韵母

三、教学难点

准确发出韵母的四个声调,掌握拼读方法

四、教学准备

声调符号四色球、声母、韵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出示一个泰语单词,问学生看到什么,由什么组成,怎么念,从而引出中文中的拼音和汉字,知道中文由这两部分组成。

(二)知道拼音中有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和声调。认识几个声母和韵母,知道拼音中的四个声调,学习拼读。

1

1、知道拼音由三个部分组成:声母、韵母和声调

泰语中有辅音、元音和声调,同样的中文中也由这三部分组成,叫做声母、韵母和声调。

2、了解中文中有23个韵母,借助准备的卡片学习韵母a、o、ai,正确发音并掌握书写的笔画。

3、知道中文有四个声调

泰语中有五个声调,而中文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调、第二声调、第三声调、第四声调,出示红、黄、蓝、绿四色卡片代表不同的声调。

带入韵母,拼读四个声调 ā á a à o o o o ai ai ai ai

4、知道声母也有23个,今天学习b、p、m、f、w,知道他们的发音和书写要领(特别注意与英语的区别)。

如同泰语一样,中文的拼音是先读声母,再读带音调的韵母,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练习拼读练习。

5、学习生词,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学习拼读māmā、bàbà、ài、wǒ,并且知道他们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

6、游戏: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初步接触中文的汉字。

7、学生做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生回想今天已学的知识,教师小结结束

2

第二课时

nǐ hǎo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中文的方式向身边的人:陌生人、老师、爸爸、妈妈、朋友说你好。

2、认识声母n、l、h、sh、y、韵母i、ao、eng、ou,整体认读音节shi yi

3、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

认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三、教学难点 sh、Shi的正确发音

四、教学准备

声母、韵母卡片、声调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知识,谈话导入新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陌生人会说些什么话,你们是怎样打招呼的?

(二)学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及课文(区别于英语的发音、书写)

1、借助声母卡片学习n、l、h、sh、y A:教师讲解你的发音规则,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B:教师讲解声母的书写要求

2、借助韵母卡片学习i、ao、eng、ou(区别于英语的发音、书写) A:学习韵母的发音 B:学习韵母的书写

C:借助声调卡学习带声调的韵母 D:带入声母拼读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我们知道拼音中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一个音节的发音是通过拼读来完成,即先读声母,再读带声调的韵母完成,但是今天老师告诉你,在中文中有一些音节是不需要拼读的,他的名字叫做整体认读音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拆开声母和韵母来拼读他,所以我们需要记住它的读音,看到它就直接读他的读音。比如:shi yi 学习他们的发音和书写,带入声调做发声练习。

4、学习生词

学生练习拼读生词,教师范读矫正,然后练习书写 5:学习课文

Nǐ hǎo!nǐ hǎo!

mā mā hǎo!

bà bà hǎo! 你好!你好!

妈妈好!

爸爸好! Lǎo shī hǎo!

nǐ hǎo,pãnɡyǒu!

wǒ ài nǐ! 老师好!

你好,朋友!

我爱你

6、认识两种笔画横和竖,并学习相关的汉字一二三十土,掌握笔顺。(三)教师小结,学生做课后练习结束

4

第三课时

dìdì hē niúnǎi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家庭的成员称呼:yãyã、nǎinǎi、ɡēɡē、dìdì,认识饮料的名称可口可乐、牛奶、咖啡、水、冰水

2、认识新的声母:g、k、d、t,韵母e、iu、ui、ei、ing、ui,整体认读音节ye,认识两种笔画撇和捺和相应的生字。

3、看图说话,培养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新的声母韵母、巩固拼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哥哥喝可口可乐的发音,区别iu和ui

四、教学准备 四种饮料的样品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的知识,品尝饮料导入活动。

1、特别注重对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

2、请学生品尝饮料,说说名称导入活动。

(二)学习新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课文

1、学习声母:g、k、d、t的发音和书写。

5

2、学习韵母韵母e、iu、ui、ei、ing、ui,注意区分ui和iu的发音和书写的区别

3、整体认读音节ye的发音和书写

4、认识家庭成员的称呼:yãyã、nǎinǎi、ɡēɡē、dìdì,知道他们的发音和书写

5、认识饮料的名称:kěkǒukělâ、niúnǎi、kāfēi、shuǐ、bīnɡshuǐ掌握他们的发音和书写

6、掌握新课文

特别注意ɡēɡē hē kěkǒukělâ的训练,这也是区分g、k、h的有效训练方式,注意先分开来读,先读ɡēɡē hē,再读kěkǒukělâ,当分开来读可以读得连贯时才连起来读,但注意范读时可以将速度减慢。

7、复习已学的笔画横、竖及相关汉字,学习新的笔画撇和捺。认识生字人、

八、入。

(三)学生做课后的练习,教师讲解,小结结束

6

第四课时

Jiějiě xǐhuān xiǎoɡǒu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家庭成员的称呼:jiějiě和mâimâi,区分大和小,认识几种动物的名称

2、掌握新的声母:j、q、x韵母:u、ǖ、an、ang、ie、en及整体认读音节yu,区分前后鼻音,认识新的笔画横折、竖折

3、在游戏中体验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辨别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书写

三、教学难点

j、q、x发音的区别以及ǖ和知道y和ǖ在一起时要去掉两点,懂得yu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声母韵母卡片、声调卡片、笔画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知识,导入新知识。

1、复习已学的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2、听声音、辨别动物的叫声导入活动

(二)学习新的声母韵母及笔画

7

1、认识新的声母:j、q、x,区别他们的读音及其书写

2、认识新韵母

A、认识新的韵母:u、ǖ、an、ang、ie、en B、通过学习an、ang和en、eng辨别前后鼻音

C、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u,知道当y和ǖ相遇时,头上的两点要去掉,变成yu,及y+ǖ=yu

3、学习新课文,在此区分大和小,认识动物的名称

4、认识新的笔画

A、复习已学笔画横和竖,认识新的笔画:横折、竖折 B、复习人、

八、入,认识生字四和五。

(三)学生游戏巩固已学知识

1、游戏:

游戏一:模仿声音猜动物教师总结学习情况 游戏二:看图书画

2、做课后练习

3、教师小结

8

第五课时

复习一:nǎinǎi xǐhuān hē ch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已经学习的家庭成员的称呼及饮料、动物的名称

2、能够已经学习的声母、韵母顺序表,基本掌握标声调的规则。学习两个生字泰和水

3、在复习中有成就感,增加对学习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背诵声母、韵母表

三、教学难点 韵母的书写与发音

四、教学准备 声母、韵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经学习的名词

1、复习家庭成员的称呼:bàbà、māmā、yãyã、nǎinǎi、ɡēɡē、dìdì、jiějiě、mâimâi

2、复习饮料的名称:kěkǒukělâ、niúnǎi、kāfēi、bīnɡshuǐ、shuǐ认识一种新的饮料chá

3、复习动物的名称:ɡǒu、xiǎoɡǒu、yú、xiǎoyú、qīnɡwā、dàxiànɡ

9

4、动词:xǐhuān、ài

5、人称代词:nǐ、wǒ,学习新的代词nǐmãn、wǒmãn

(二)背诵声母韵母表格

1、背诵声母表

A:复习声母读音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y w sh B:全班齐读、个别学生读 C:背诵声母表 2:背诵韵母表

A:复习读音及书写a o e i u ǖ ai ei ui ao ou iu ie an en ang eng ing B:全班齐读,个别学生读 C:背诵韵母表

3、学习声调歌,基本掌握标声调的规则

(三)复习已学笔画及生字,学习生字

1、复习已学笔画:横、竖、撇、捺、横折、竖折

2、复习已学生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十、土、

八、人、入,学习生字:水和泰

3、教师总结前几周的学习情况,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10

第六课时

chī shuǐɡu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果的名称,学习三中新的笔画及相关的汉字

2、学生新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区分它们与sh的发音

3、学习翘舌,知道拼音的发音特点

二、教学重点

认识新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三、教学难点 区分于sh发音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zh ch sh声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活动

(二)学习新内容

2、

1、学习新声母:zh、ch A:学习新声母的发音,区别zh、ch和sh B:学习新声母的书写 C:练习书写声母

3、学习新的整体认读音节:zhi、chi

A:学习新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却别zhi、chi、shi B:认识翘舌音 C:学习新声母的书写 D:练习书写韵母

4、学习水果的名称及课文 A、学习生词 B、学习课文

C、做课后的巩固练习:看书写拼音

5、认识新的笔画及生字

A:认识新的笔画:横沟、竖钩、横折钩 B:认识笔画的书写

C:认识生字:丁、

七、儿、

九、

(三)学生继续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做巡回指导,小结结束。

12

第七课时

chī fàn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食物的名称,掌握指示代词这和那

2、认识新的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会写一种新的笔画:点。

3、学会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新的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三、教学难点

r和ri的发音,区别z、c、s与zh ch sh

四、教学准备

声母、韵母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声母韵母名称,观看图片导入活动

(二)学习新知识

1、学习声母r、z、c、s A:学习声母的发音,特别强调r的发音, B:区别zcs和zhchshi C:学习声母的书写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ri、zi、ci、si,强调ri的发音

13

A: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B: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的书写

3、学习韵母ong A:学习ong的发音,复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B:学习ong的书写

4、学习事物的名称和代词 A:学习动物名称:猪、羊、牛

B:学习事物名称:猪肉、羊肉、牛肉、饭、蔬菜 C:学习他们的发音和书写 D:完成课后的练习,看图写拼音

5、学习代词:这和那

6、学习课文,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7、认识新的笔画:点及生字:

六、文、小、雨 A:认识新的笔画

B:学习新的汉字,知道他们的读音和笔画顺序 C:学生完成生字的练习

(三)学生继续完成课后练习及练习册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结束

14

第八课时

shǔ yì sh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línɡ、bǎi、qiān,认识0-1000的数字,会读、会写

2、认识一个新的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wu,学习一种新的笔画提

3、通过学习中文歌曲,增加对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wu,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三、教学难点

1000以内数字的读和写,er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1000以内读写的训练题、韵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导入活动

复习数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导入对数字的学习

(二)学习新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认识新笔画 1:学习新的与韵母:er A:辨别er和e的却别并正确发音 B:知道er的书写要领

15

C:完成课后相关的er的书写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A:复习已经学习的整体认读音节,学习新的整体认读音节:wu B:掌握整体认读音节wu的书写 C:完成练习wu的书写

3、学习línɡ、bǎi、qiān,会读、会写0-1000的数字 A:学习0、100、1000及其读音 B:学习1000以内的数字的读音

C:借助准备好的训练题,书写1000以内的数字

4、学习新课文,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A:学习领唱地朗读课文 B:学习歌曲《汉语数字歌》

5、认识新的笔画及生字

A:复习已经学习的笔画点,认识新的笔画提,知道它的读音及书写要领

B:认识生字,知道他们的读音、含义及书写要领

(三)学生继续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6

第九课时

天上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天上的星体名称,学习一个形容词圆圆的

2、认识新的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一些生字:个、人、从、众、大、天

3、进一步强化拼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声母韵母

三、教学难点

知道当y遇到ǖ、ǖn、ǖe时要去掉两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声母、韵母卡片、形象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形象图片,吸引学生的的注意,引发孩子的思考

(二)学习新内容

1、学习韵母in、un、ǖn、ǖe A:学习韵母的发音

B:认识其书写,区分un——ǖn、ǖn——ǖe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7

A:学习他们的发音yin、ying、yun、yue、yuan、B、区分yin——ying,懂得前后鼻音的区别,

C:区分yun——yue,知道知道当y遇到ǖ、ǖn、ǖe时要去掉两点 即: y+ǖ=yu y+ǖn=yun y+ǖe=yun

3、学习生词星体的名称,并掌握课文

A:分小组学生自学生词,进一步巩固练习拼读的能力 B:小组展示学习效果,并从从中或许学习的自信 C: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D、学生完成课后的看词填空练习

4、认识生字 A:复习人字

B:复习笔画:横、竖、撇、捺

C:认识生字:从、个、众、大、天,学习通过改变已学生字认识新生字的能力。

D:学生完成课后生字书写的练习

(三)学生齐读课文,会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小结结束

18

第十课时

复习二:nǎinǎi xǐhuān shūcài(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生字中和国,

2、背诵声母韵母表

3、在复习中回忆半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有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 背诵声母韵母表格

三、教学难点 背诵声母韵母表格

四、教学准备 声母韵母表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习的名词,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并在其间体验成功的喜悦。

1、水果名称:芒果、菠萝、山竹、香蕉

2、食物名称:饭、蔬菜、猪肉、牛肉、羊肉

3、形体名称:月亮、圆圆的月亮、星星、云、

4、学习用已学知识朗读课文

(二)背诵声母、韵母表格

19

1、背诵声母表

A:齐读声母表,了解声母表的顺序 B:完成练习,理解顺序

C:教师带读,学生学习如何分段、分节背诵声母表

2、背诵韵母表 A:书写拼音韵母

B:齐读韵母表、了解韵母表的顺序。 C:根据背诵声母表的方法背诵韵母表

3、认识生字:中和国 A:认识他们的读音

B:学习书写生字,掌握他们的笔画顺序

C:掌握他们的含义,利用已学知识,学习短句:我爱中国人、中国人爱中国,泰国人爱泰国,中国人和泰国人是朋友等等

(三)学生完成练习,复习已学的内容。教师总结学习情况

20

第十一课时

复习二:nǎinǎi xǐhuān shūcài(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堂用语

2、背诵整体认读音节表

3、通过学习课堂用语,掌握教师的课堂要求,并逐渐实现全中文教学

二、教学重点

背诵整体认读音节表,了解简单的课堂用语

三、教学难点

能够听懂教师的课堂指示

四、教学准备

整体认读课堂表、听说读写图片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背诵整体认读音节表

1、全班齐读整体认读音节表

2、复习其书写

3、背诵整体认读音节

4、抽检学生背诵

(二)学习课堂常用语(因为在此前的课堂中常常会使用这些句子,

21

所以学生不会太过陌生,在这里只要教师稍稍解读,学生便可掌握。但是由于内容稍多,所以讲解可相对减慢速度)

1、看图理解,认识tīnɡ、shuō、dú、xiě

2、学习跟,认识:tīnɡwǒshuō、ɡēnwǒdú、ɡēnwǒjiǎnɡ、ɡēnwǒxiě、tīnɡxiě;

3、学习再、遍,认识zài tīnɡ yì biàn、zài shuō yì biàn、zài dú yì biàn、zài xiě yì biàn

4、学习安静和举手,认识bù dǒnɡ de qǐnɡ jǔ shǒu

5、训练学习的知识,教师说学生做

(三)学生做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2

第十三课时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中文歌词

2、能够完整地歌唱歌曲

3、通过学习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戴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中文歌词

三、教学难点

个别字词的发音:怀抱、投进、找、世

四、教学准备 歌曲音乐、歌词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活动,认识歌曲的名称

(二)学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体验对母亲的敬意。

1、完整听音乐,知道歌曲分为两段

2、出示歌词挂图、学习歌词

A:学生拼读歌词,教师范读,解释歌词的含义。学生通过理解歌词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学生跟读歌词 B:强调对怀抱、投进、找、世读音的学习

23

C:学生完整朗读歌词

D、轮流读,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

3、听音乐跟唱

4、教师一句一句教唱

5、学生完整演唱音乐

(三)歌曲轮唱,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师小结学习情况结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中文的乐趣。

24

第十四课时

上山、下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千、上、下、午,知道时间的表述:上午、中午、下午

2、区分上山、下山、山上、山下

3、通过学习了解词义的广泛,增强对中学学习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

三、教学难点

区分上山、下山、山上、山下

四、教学准备

山的教学挂图、生字看片

五、教学过程

(一)背诵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表,引出学习的内容汉字

(二)学习生字,知道白天三段时间的表述,区分上山下山、山上山下

1、学习生字

A: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拼读,认识生字上、下、午,知道他们的读音和笔画顺序

B:认识一日时间的表述:上午、中午、下午

C:教师出示图片山,学生拼读,认识山字。在教室的引导下认识上

25

山、下山,山上、山下。这是一个难点,所以时间要相对延长,讲解详细,结合图片和动作,让学生理解。通过学习上和下,知道它们既可以表示时间的早晚、也可以表示位置的差别,了解中文词义的广泛 D、复习雨字,根据图片认识下雨,下大雨,下小雨。 E、学习课文,能够识别课文中的汉字,流畅地朗读课文

(三)游戏

1、学生拼读拼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根据汉字写拼音

4、看图说话

5、教师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孩子回家复习,并常常练习使用,巩固学习的汉字。

26

第十五课时

身体hǎo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偏旁部首,学习单人旁,并掌握生字。

2、运用单人旁和和独自结合成新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构字方式:部首+独字。学习新的笔画:横沟、横折钩

3、震撼于中国的汉字,知道一笔一划就可以改变其含义,所以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新笔画和生字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中文汉字的构字方式:部首加独字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部首卡片及笔画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经学习的内容:人,认识变形的人,既单人旁,认识它的名称和书写

(二)学习新内容

1、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字由偏旁和独字构成,简单了解中文的构字方法

27

2、复习已学的笔画:横、竖、横折、竖折、竖钩、竖弯钩、横折弯钩,学习横钩、横折钩,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笔画

3、运用已学的汉字和单人旁拼接,构成生字,认识:你、们、他、休、身、体、什、么的拼读书写及含义(在这里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没完成一个生字的讲解,学生练习书写笔画顺序。学生掌握生字后再进行下一个生字的学习) A:学习单人旁和独字拼的构字原则 B:认识生字的读音 C:认识生字的书写 D:认识生字的含义 E:区分休和体

3、朗读课文 A:教师范读 B:学生齐读 C:分组朗读 D:男女生对读

(三)游戏

1、看拼音写汉字

2、看汉字写拼音

3、看说话

4、找朋友:一些学生拿部首、一些学生拿独字,找到朋友后拼读。

5、教师小结结束

28

第十六课时

他们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口字旁及相关部首的汉字。

2、巩固已经学习的构字规则、部首加独字

3、通过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教学图片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的笔画顺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活动

1、学生看图片找出相同点,图片为一张嘴巴、一个学生唱、一个学生吃、一只小狗叫

(二)学习新内容

(三)游戏,学生做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9

第十七课时

早上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时间名词,

2、学习日字旁掌握生字,知道其笔顺及含义

3、学习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掌握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的笔画顺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偏旁,出示汉字日,认识日字旁

(二)利用已学的汉字,利用构字原则组成生字,知道其含义及书写的笔画顺序。

(三)游戏,教师小结

30

第十八课时

复习三:你叫什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介绍自己的名字

2、认识生字我、吗,复习已经学习的汉字

3、在复习中有成就感,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

四、教学准备 已学汉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集,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内容

(三)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小结

31

第十九课

复习:汉字的笔画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已经学习的基本笔画

2、背诵汉字的笔画顺序

3、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规则

二、教学重点 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

三、教学难点 背诵汉字的笔画顺序

四、教学准备 笔画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汉字,复习基本的笔画 横、竖、撇、捺、点、提、

横折、竖折、撇折、横撇、横沟、竖钩、斜钩、横折钩

(二)结合已学汉字,了解汉字的笔顺规则

1、了解汉字笔顺

32

A、先横后竖 B、先撇后捺 C、从上到下 D、从外到内 E、先里头后封口 F、先中间都两边

7、背诵笔顺规则 A、全班齐读 B、开火车读 C、各自背诵 D、全班背诵 E、抽查背诵

33

第二十课时

一、观看视频,了解中国

二、学生自由复习,尚未完成练习的做练习,已经完成的根据的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尚未掌握完全的知识点。

34

第18篇:初中教案)

教案(教学方案)即预设的教学实施计划。编写教案必须以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为基础。教案的构成包括总案(也叫做“总貌”)和分案(分课时教案)两部分。总案是一个课题的总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预习内容和要求”等项内容;分案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施方案,主要有“教学要点、教学过程和内容、板书设计”等项目。

按详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详案、简案之分。详案接近于讲稿,不仅写出问题解析的内容要点,还写出讲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语言。简案只列明各环节、具体步骤及其内容要点,讲述语言则从略。

教案的写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实际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种种的便于施教的写法。新教师宜按规范格式写详案。教案的呈现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两种,但内容是一样的。

按照教学规范,不论什么课型,上课前都应编写教案。下面主要介绍阅读课教案的基本项目和写法(作文课教案主要在“教学过程和内容”部分有区别)。

课题(居中书写)

——即所教课文的题目,如“社戏”。一般不须注明课文作者姓名。

教学目标:

——即通过本篇课文教学,期望学生达到的语文知识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具体结果。教学目标要具体,忌浮泛。一般说来,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可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如某教师拟设的《背影》阅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抒发的深沉的父子之情。

2、体会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特色。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通常以省略主语的无主句表述。但是,省去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不同情况,重、难点可分述亦可合一;与教学目标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但往往与目标有较密切的联系。重、难点的陈述角度(隐含的主语)也因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学方法:

——本课题教学所用的主要方法。宜用规范表述,如“讲读法”。运用多种方法的,列述其主要者,如“讲读法,辅以讨论法”。不必展开说明。

教学时数:

——本课题教学的计划时数。如“2课时”。

预习内容和要求:

——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要求,未安排预习则无此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在“预习内容”前增列“教具”等项目。

接下去是分案。分案部分的页面可分为两个区域:在右侧留出1/3宽的纵向空间,作为“板书内容”栏,列出伴随教学进程出现的板书内容。

第×课时

教学要点:

——指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主要内容,其实质是本课时的“总案”。教学要点的表述应具体、切实、扼要。如教学仅1课时,则无须标注“第×课时”,“教学要点”也可省略。

根据需要,这里还可增列“教学设想”、“多媒体手段”等项目。

教学过程和内容: ——也称“教学内容和步骤”。按预设的教学进程,依次列述教学各环节、步骤及其具体内容。总案所设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预想,应在分课时教案中加以落实。分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安排的时间长度应在45分钟内。

各步骤中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选用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步骤大体有: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旧课;

二、导入新课,导入语应精心拟制,能较好起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作用;

三、学习新课(或讲读新课),此部分应按实际环节实写详列,如介绍时代背景、朗读全文、齐读第×段、讨论××问题、讲解或分析××部分(或问题);如有讨论或提问,除列出所提问题外,还应写上执教者预设的讲述内容。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以上环节可有所变通。“学习新课”部分应做到纲目清楚,条理分明。尤应注意正确使用层次序号。

附:板书设计

——即关于预设的板书内容在黑板上最终形成的结构状态。通常指主体板书,有时也包括预设的辅助板书(如语文知识要点、作家作品常识等),但不包括教学中的临时板书。

板书内容应揭示出课文精要所在,体现教学基本思路,能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把握重点,便于记录、利于记忆。

板书设计讲究直观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美感效果),以简洁为上。主体板书安排在黑板中间的主要区域,左右两端安排辅助板书或临时板书。

一般情况下,板书按课时设计。如果有课题的统一板书设计,也可附列于最后课时的末尾。

下面是我院某学生实习时实际执教的教案及课堂简要实录,含总案和第一课时分案。附上供参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全文气势雄浑的特点,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语言洗炼、详略得当、夹叙夹议的写法。

2、了解新闻的文体特征及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气势雄浑特点;

2、新闻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读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熟读全文,感受它的气势,查询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问法导入。

3、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定义;四个特点;结构五部分;消息六要素)。

4、解题(气势)。

5、背景介绍。

6、课文讲读(电头、导语、气势)。

7、小结。

8、布置作业。

(按:此为备忘式要点。)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请同学上台给生字词注音:

荻、锐不可当、歼灭、要塞、阻塞、堵塞

2、正音、正字、正义

荻港 dí 锐不可当dāng

获得 huò 当真dàng

歼灭jiān 要塞sài

阡陌qiān 阻塞sāi

纤维 xiān 堵塞sāi

敷衍塞责sè

(二)讲读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一个星期前我给大家朗读了关于美国9·11事件的报道,这一个多星期来,同学们一定又看了不少新闻,下面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这一个星期来他看过哪些新闻,看谁知道的事件最多!

(按:从近期重大新闻入手,导入简洁。)

2、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新闻单元了,我们所说的“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新闻评论、通讯、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P165,把消息的定义划下来,通过这个“消息”的定义并结合大家所看过的新闻,大家想一想,新闻(消息)有哪几个特点?(按:实际授课还引入“街谈巷义”对比,并由学生议论、归纳)

明确:

1、内容真实

2、迅速及时

3、有价值

4、简明扼要(板书)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消息的结构有五个部分,都是哪五部分呢?(学生回答)不清楚的同学请看课后练习题第二题。那消息的六要素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同时也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3、解题

现在开始讲读课文。这则消息的标题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主谓句)主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谓语?(横渡长江)说明的对象?(人民解放军)数量?(百万)地点?(长江)标题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百万、横渡)这个标题准确、简炼地概括了内容,可谓“点晴之笔”或者说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按:提出气势提问,抓到本篇要妙。当堂学生齐声回答:横渡,百万;执教者还临场发挥,板书两行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4、电头及导语讲读(插入时代背景、朗读全文,感受全文气势、情感):

(1)下面请大家注意注释①,再看看课文的第一行“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叫“电头”,说明了消息的来源地点?(新华社)时间?(22日22时),体现了消息的什么特点?(迅速及时)

(2)大家知不知道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淮海、辽沈、平津)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歼敌一百多万,取得全国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垂死挣扎,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主席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按:此处插入时代背景,设计得好。实际授课改为提问,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末了,又引导学生用“胜利在望,势如破竹”八字归纳。)

(3)下面请一位同学充当我新华社的播音员,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对我解放军取得硕硕战果的喜悦之情和我军胜利在望、势如破竹的昂扬风貌。其他同学注意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按:朗读与文章特点“气势”结合,与情感体验结合,好。当时一生读后,全场鼓掌。)

(4)请一位同学回答课文的划分。(导语、主体)

导语:第①、②句。主体:第③句到完。

(5)导语中,哪一句话表现了参加战役的人数之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说明战线之长的是?(“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表现了攻势之凌厉的是?(“冲破敌阵”)写出了渡江范围之广的是?(“西起”“东至”)。短短两句话,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气势,语言简洁流炼,体现了新闻简明扼要的特点。(按:此设计最好,再谈气势,却非简单重复,而是进入分析,分析遗词造句如何表现出了气势雄浑、势如破竹。执教育还将“人数之多”“战线之长”“攻势之凌厉”“范围之广”写到黑板上,每写一句,学生齐声回答文中相应句子,真有点群情激动。)

(6)齐读导语,加深体会(按:(6)紧接(5)而来,再次感受文章的特点和用笔的要妙。当时朗读效果甚佳,教学达到一个高潮。)

5、归纳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闻的相关知识,有新闻的四个特点,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消息的六要素(集体回答),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电头和导语,了解了消息“迅速及时”和“简明扼要”两个特点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作品中,文章的雄浑气势如何体现在标题和导语中。

6、布置作业:

①把生字词注音一遍,抄五遍;②做课后练习

三、四;③体会主体部分“势如破竹”“气势磅礴”的特点,以便第二课的讨论。

(三)板书设计

(此从略)

(按:“气势磅礴”或“气势雄浑”,是这篇新闻的主要特点。授课者自始至终注意把握这一点,处处呼应。这就是 “美”在此处,“美”的发现。授课者还不自觉运用了文体学的文本分析理论。知识、能力、情感也都有体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简明得当,教学活动丰富,“朗读”处理得好,“问题”设计得好,教师解读点拨的语言也准备得好。教学环节完整,教案内容条理很清楚,操作性强。)

第19篇:初中教案

伤仲永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难点

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预习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2、3 预习要求

思考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三、合作探究 [投影]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38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 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9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以上,由教师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

40 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板书设计 : 伤仲永

叙述经历:天资聪慧 忽啼求 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泯然众 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

第20篇:初中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 班级: 授课教师: 课时: 学习

目 标 重点确定

难点确定

教学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方法

随堂练习:

体会与交流

1、数学知 识:

2、数学思 想方法: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反思

初中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课程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