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信息化教案模板下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0:3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化教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不仅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也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难点,它以学过的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知识为基础。它能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实际上遗传规律就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规律。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轴线,抽象地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这是个关键性问题。但它就像是魔法一样很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再加上种种变幻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只能靠一个字“背”来应付考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多媒体课件不仅以文字、图表来传递信息,而且还大量地以图形、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 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强化,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将本节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会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便于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框架,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

2、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①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②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2)学生学法指导

①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随教师引导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④指导学生对相关表格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传授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②通过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③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④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提高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

②通过阅读课内外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③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④通过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培养

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4、教学重点分析

①知识重点: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分。

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动画,以比较直观的科学方法,达到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染色体变化规律的目的。

③情感培养: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方法、态度的培养。

5、教学难点分析

①知识难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特点。

②能力培养:如何通过设疑、计算机动画教学,让学生真正起动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6、教材处理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受精作用过程及意义。

7、教学方法设计

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媒体设计(第一课时)

1、课题引入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精子和卵细胞及其结合的动画过程和课本的阅读材料。

2、探索过程设计

第一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第三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第四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第五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第六步:利用多媒体课件归纳什么是减数分裂,展示减数分裂概念的填空题,空出关键词。

3、课堂小结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练习。

5、课后作业布置

利用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后作业。

三、学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1.观看受精作用的动画过程并阅读课本相关材料,分析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观看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各阶段细胞的名称及数目和染色体动态变化。

3.观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何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时期的概念以及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观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理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

5.观看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6.分析总结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7.分析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8.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9.分析、思考课堂练习。

10.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设计

动画演示:演示精子、卵子形态,以及精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

针对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出问题:染色体数目在上下代是否稳定不变?

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课外资料:

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登(E.van Beneden,1846-1910)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根据这一发现,生物学家推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否则生物每繁殖一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增加一倍。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无论动物还是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目的:引起学生兴趣,实现Brophy提出的“可教学时刻”即学生“愿学时刻”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资料提出问题:染色体在什么时候减少一半?减少怎么样的一半?

进而导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目的: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通过提出假设问题而引出新课题,以起动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探索设计

【探索点1】精原细胞是如何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

①动画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

目的:让学生在整体上对减数分裂有一个初步认识。

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知识链: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1精原细胞 → 1初级精母细胞 → 2次级精母细胞 → 4精子细胞 → 4精子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观察动画能力,并能够记录、整理观察的结果。

【探索点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②教师特别说明:精巢中的一部分精原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精原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的形成过程。

目的:把减数分裂中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的东西,使学生看到了联会时的动态变化,真正理解联会与四分体。这些内容也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动画方式解决了以往学生的抽象和形象不相符的问题。

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理解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四分体?

目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演示。

⑤教师的点拨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过程推出概念,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⑥教师提出问题: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目的:关键是为了让学生从高起点来分析考虑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对于染色体的减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⑦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仔细分析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分析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根本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有联会才能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探索点3】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①教师提出问题: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②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目的:为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同时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探索点4】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目的:关键是为了让学生从高起点来分析考虑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对于染色体的减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①教师提出问题: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②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目的:为了让学生观察、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及数目变化。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能使其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探索点5】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①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②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③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探索点6】什么是减数分裂?

①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减数分裂?

②动画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

③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染色体复制一次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过程推出概念,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三)课堂小结设计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目的:让学生在整体上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设计

精心编制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

目的: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提高。

(五)课后作业设计

精心设计学生课后作业。

目的:让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加强与其它章节有关知识间的联系,重视思维的横向与纵向发展;并且注重生物学观点的渗透,真正达到总结冲扩展的目的。

五、教学思想设计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学生生动发现、生动发展。

3、把握“最近发展区”,在对学生的成功教育中产生新的“可教时刻”。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一项学习任务难度太低,对学生无挑战性,不能产生动机趋势的刺激,难度太大,挑战性太高,会使人产生生疏恐惧,无能为力等得心理感受。教师要把握每个班、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项目标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不断刺激学生形成新的愿学时刻。因此要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对教材分散难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六、教后总结反思

1、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化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优势:

(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

(2)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其一,有利于记忆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正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刺激,将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物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指导或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会用电脑、会上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意识。

(3)信息化教学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中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4)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信息化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推荐第2篇:信息化大赛教案

课 题: 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溢流阀的结构;掌握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理解溢流阀的适用范围。

2、能力目标:根据溢流阀工作过程的演示和探讨,能够独立分析溢流阀及其它压力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溢流阀的动态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相关的阀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 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看一看〗 单向阀的图形符号 〖说一说〗 单向阀的工作原理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说一说〗

直动式溢流阀的结构 〖做一做〗

学生操作,输入不同的压力值 〖看一看〗

师生互动共同观察直动式溢流阀演示的效果 〖讲一讲〗

1、直动式溢流阀是依靠压力油直接作用在阀芯上而与弹簧力相平衡;

2、调节螺母改变弹簧预压缩量,从而调定溢流阀的工作压力;

3、通道可以排掉泄入弹簧腔内的油液;

4、阻尼孔可以减小油液的脉动,提高阀工作的平稳性;

5、该阀用于低压系统,最大调整压力2.5MPa 〖想一想、练一练〗

1、调节螺母的作用是什么?

2、当油液作用力小于弹簧力时,进、出油口是否相通?

3、当油液作用力大于弹簧力时,进、出油口是否相通?

4、直动式溢流阀中的阻尼小孔什么作用?

5、直动式溢流阀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 〖说一说、比一比〗 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 〖做一做〗

学生操作,输入不同的压力值 〖看一看〗

师生共同观察先导式溢流阀演示的效果 〖讲一讲〗

1、先导式溢流阀中先导阀调压、主阀溢流;

2、利用主阀芯两端的压力差所用成的作用力与弹簧力相平衡来进行控制;

3、先导阀打开后,阻尼小孔的作用产生压力差;

4、调节螺母可调节先导阀弹簧压紧力来调定系统的压力;

5、该阀用于中压系统,最大调整压力6.32.5MPa 〖想一想、练一练〗

1、先导阀未打开时,阻尼小孔的上、下腔的油压相等吗?

2、先导阀打开后,阻尼小孔的上、下腔的油压相等吗?

3、先导式溢流阀打开时,先导阀、主阀谁先打开?

4、先导式溢流阀中先导阀的作用?主阀的作用?

5、先导式溢流阀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

三、【及时反馈巩固新知】 〖想一想、议一议〗

如图所示的溢流阀工作原理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所示溢流阀属于什么类型的溢流阀?

2、系统压力P由溢流阀中的哪个弹簧来进行调节?

3、当先导阀打开时,主阀的压力上、下腔的压力关系相等嘛?

4、主阀中的阻尼小孔的作用是什么?

5、如果主阀中的阻尼小孔钻得太大时,溢流阀将会怎么样?

6、如果主阀中的阻尼小孔钻得太小时,溢流阀将会怎么样?

四、【课堂小结总结新知】

〖说一说〗

1、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1) 直动式溢流阀 (2) 先导式溢流阀

2、直动式溢流阀的适用范围

3、先导式溢流阀的适用范围

五、【布置作业温习新知】 【课后思考】

溢流阀一般接在液压回路的什么位置? 【课后作业】

1.直动型溢流阀怎样维持系统压力近于恒定?又怎样调节系统压力? 2.与直动型溢流阀相比较,先导型溢流阀有哪些优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学生对溢流阀有了清晰的概念,学生基本能说出溢流阀的工作原理,这部分掌握得不错。但对于阻尼小孔的作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要想使学生们掌握好我认为对观察一些应用实例,只有抓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就不难理解了。

2、学生看到溢流阀的态工作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书本上原本枯燥的图形变得生动起来,更容易接受。说明只要针对学生的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车间实践,通过观察实物强化直观性,并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推荐第3篇:信息化战争教案

《军事理论课程》

教 案

一、授课题目

信息化战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形成以及基本作战样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信息战争的基本特征

(2)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样式

2、难点:信息化战争的总体形态。

四、学时分配 1学时

五、授课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军事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作战为主要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

《军语》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

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

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

从信息因素的作用角度,可以把人类全部战争划分为“信息自发时期”和“信息自觉时期”两个阶段。从原始战争到冷兵器战争、火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直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前,都可以归入信息自发期。在此之后,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自觉期。

信息自觉期分为三个阶段:萌生期、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并生期和信息化战争独立发展。

萌生期:始于1946年,终于20世纪60年代数字化装备正式装备部队之前。 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并生期:从数字化装备列装到海湾战争结束。 信息化作战主导期:海湾战争之后,经过近10年的发展,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成为信息化战争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战争作为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主导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多维化。主要表现在外层空间、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 1.“陆”。陆地是人类战争有史以来的主战场。2.“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海战场的地位与作用还将上升,成为主战场之一。3.“空”。空战场也一直是人类现代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空战场将与陆战场、海战场一样,也是敌对双方激烈较量的“舞台”。4.“天”。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可以想见,太空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又一个制高点。 5.“电”。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中。因此,计算机领域的对抗也已成为目前信息化战争中电子信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6.“网”。网络对抗是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总称,网络已成为现代作战的重要目标,而网络对抗也就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全新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攻防手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大,网络攻击的效果就越显著,网络防御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

二是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了作战力量的一体化。这也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机械化战争的重要标志。作战力量一体化就是指分布在信息化战场所有空间相互独立的作战单元,通过数字化通信网络联结为一体,形成具有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整体性质或状态的作战系统。这种新的作战系统能围绕一个统一的意图,自觉地协调行动,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精确化。主要表现在:精确侦察、定位和控制、精确保障、精确打击; 1.精确动员。精确动员是其它“精确”的基础。在以往战争中,为了确保实现战争目的,往往强调最大限度地动员、调集战争力量。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局部动员、精确动员,“以质代量”,“量锅下米”,争取做到不浪费一兵一卒。

2.精确选择。要想作战效果精确化,首先打击目标的选择要精确。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优势的军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战争手段,不使战争无限升级、规模扩大,必然要在战前精心测定并科学选择攻击目标,以便实施精确打击。

3.精确使用。信息化战争中,过去以量取胜的用兵观将被精确用兵观所取代。依据这一原则,美军提出了“力量投送”、“兵力投送”概念,即在战场上,根据作战任务种类与大小,充分估计到可能的伤亡,精心选用与组合作战部队。能用一个连解决问题的不用两个连,能用一架飞机解决问题的不用两架飞机。

4.精确打击。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火力打击的位臵要精确。自从火药用于战争之后,火力摧毁一直是战争双方进行物质摧毁的主要手段。但过去用于火力摧毁的弹药没有信息处理功能,火力摧毁的效率不高。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为炸毁一座桥梁,要出动600余架次的飞机,投掷上千枚炸弹。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各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弹药制导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火力打击的精度,基本上实现了点对点的打击。另一方面火力打击的力度要精确。打击行动由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严格控制。没有附带损伤的远程精确打击,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基本火力突击样式,而地毯式轰炸、大面积射击将退出历史舞台。 5.精确评估。精确评估是指对作战效能的准确评估。作战效能评估,是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对武器或武器系统在作战中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和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的量化和评价。通过对采集的作战效果信息进行科学精确的量化、分析和评价,掌握作战的效果,尔后反馈给作战指挥中枢,对作战方案和作战决心进行修正、完善,对作战行动进行更有效的协调控制,继而进一步提高作战效果。精确评估是检验作战方案科学性、部队作战能力和作战效果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作战方案评估、指挥控制效能评估、机动效能评估、打击效能评估、保障效能评估、防护效能评估等等。

四是快速化。主要表现在:作战指挥快、部队机动快、打击速度快; 以往战争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战场信息传输与处理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作战行动节奏大为加快,战争持续的时间呈短暂化趋势。战争的胜负往往在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几小时、几分钟即成定局。如1978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打了18天,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打了74天,1991年海湾战争打了42天,其地面交战不过100小时,1999年科索沃战争打了78天,2003年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行动只持续了20天。美国人侵格林纳达作战行动只有4天,美国袭击利比亚只有18分钟,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贝卡谷地只有12分钟。

为什么?其主要原因: 1.战争目的有限。战争的军事目的必须服务于政治目的。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不再谋求攻城略地式的军事征服,而是打击、削弱和瘫痪对手,动摇其政治、经济基础。信息化战争有限的战争目的,决定了它的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为了有效地控制战争的规模,达成有限的战争目的,尽量不使战争升级,拥有信息化武器的国家往往在战略上力求速战速决。

2.战争的高消耗。信息化战争是经济高消耗的战争。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中使用的各类武器装备,不仅杀伤破坏力大,而且打击精度、战场摧毁力相当高,这无疑会使交战双方的战场物资消耗与武器装备的损耗大幅增加。而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其研制、开发过程复杂,难度大,造价与平时的维护费用高。信息化战争在经济上的高消耗客观上限制了战争的持续时间。

3.战争的高效率。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构成上由于增加了战场信息处理技术,其战场目标发现效率高,目标打击精度高,力量投送速度快,指挥决策近实时,因而带来了信息化战争的高效率。战争无需经过较长时间的作战行动和战争力量对比转化,就可以迅速达成战争目的。

五是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远距离攻击、隐身攻击、无人攻击、信息攻击。 作战样式是战争形态的具体表现,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就必然会出现什么样的战争样式。信息化战争除拥有机械化战争原有的一些作战样式外,还增添了新的作战样式,使其作战样式呈现多样化。

信息化战争除了具体影响到军队、战争活动方式等方面,更深刻的影响是人类的战争思维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战争思维观念和战争思维方式方面。

四、信息化战争的总体形态是什么?

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有哪些? 一是情报战

情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集团为满足战争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和窃取敌人情报,为其制定战争政策、方略、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为作战行动直接提高遂行任务的手段,同时防止对方的类似行动而展开的一种作战样式。

二是电子战 电子战实质上是指挥控制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作战样式。所谓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三是网络空间战

网络空间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上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四是精确战

精确战作为信息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之一,具有直接攻击战争重心和实施全纵深、全方位、全时空、机动、精确打击的突出特点。精确战与其他作战样式融为一体,在有形的地理空间(海洋、陆地、空中和太空)和无形的信息空间(电磁频谱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精确地完成信息战争所赋予的作战任务。 五是心理战

心理战是一种针对人的意识和情感等心理的作战。心理战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具有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特殊的作战目的、特殊的作战武器、特殊的作战方法。

六、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2.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3.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有哪些?

七、主要参考资料

八、课后记

推荐第4篇:教师信息化培训教案

教 师 信 息 化 培 训 教 案

教务处 2007年

‚资源管理器‛

培训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能力培训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运用

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教学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教师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教师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教学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各位老师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鼓教师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3.探索新知识。启发进行思考、动手,给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

5.课堂总结。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大家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4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资源管理器‛窗口: (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 (2)、窗口组成

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3、文件夹的建立

4、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点、难点)

5、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

6、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

7、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显示

三、巩固练习:(8分钟)

四、小结:(2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资源管理器‛教学设计

【培训内容】:资源管理器。 【培训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

二、行为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培训重难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操作演示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并让学员参与其中,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从而使大家能快速的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有关操作。 【课时计划】1课时 【培训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培训类型】 新授课 【培训过程】:

一、引入新课:(4分钟) 提问:

1、‚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组成的‛

2、‚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来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

总结: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Windows98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资源管理器。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资源管理器‛窗口:

(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

回忆前面所学的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让老师自己操作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种方法,了解其它四种方法。得出结论:计算机的学习,往往是殊途同归。 (2)、窗口组成

运行课件,出现书上图,回忆前面所学的Windows98窗口的组成,自己总结得出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接着启发观察比较这两幅图的异同点,开始讲解工作区的左右两个区域,简单介绍文件、文件夹的概念、特征符号。操作演示文件、文件夹的显示和隐藏。

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逐一地介绍‚单一选定、连续选定、不连续选定、全部选定、反向选择‛的操作。然后操作演示书上例题,其他教师通过大屏幕观看。

3、文件夹的建立

运行课件,通过课件的播放,让教师自学这一点内容,辅导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说明,之后教师上台操作演示例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点、难点) (1)、介绍复制和移动的概念,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2)、边讲解边演示 :快捷菜单法、拖动法。

然后启发教师想想其他的方法,鼓励有基础的教师掌握多种方法如:快捷键、菜单操作。

5、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

首先,选定要重命名的文件或文件夹,依次单击‚文件‛ / ‚重命名‛,然后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新的文件名,最后单击框外任意位置或按回车键。(边讲解边演示)。 提问:‚文件可以随便命名吗?‛回答,故意演示一个错误的文件名,从而弹出一个提示框‚文件名不能包括以下字符:/ \\ * ? ‚ |‛,以此来加深印象。

6、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 操作步骤:依次单击‚工具‛/‚查找‛ /‚文件或文件夹‛命令,操作演示查找C盘TEMP文件夹。重点讲解通配符‚*‛和‚?‛在查找文件时的重要作用。

提问‚?.doc‛、‚??A.exe‛、‚*.doc‛等文件名的含义。

7、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显示

这部分内容通过课件的运行,自学。掌握删除文件的两种方法。

提问:‚如何将文件或文件夹永久性的删除,即不经过回收站?‛教师回答后,演示先选中文件后用‚shift+delete‛删除文件的操作,从而让教师明白永久性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方法。最后让教师上机来操作演示例题。

三、自由练习:(8分钟)

鼓励教师毛遂自荐到计算机上来操作实践多媒体课件最后的练习题,进行自我检测,以巩固课堂学习

四、小结:(2分钟)

教师运行课件,出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从而带领教师一起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教材后的相应习题

2、结合本节课内容上机练习(一人一台机)。

‚网页制作‛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小节学习了如何添加悬停按钮、设置动态效果、设置过渡效果,看到变得有吸引力的网页教师很高兴,有一种创作成就感,这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让他们对创作着迷起来,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 结合演示,给教师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掌握网页中一些特殊功能的实现方法,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采用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让教师多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培训目标:

1、让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添加悬停按钮的方法。

2、学会设置动态效果。

3、学会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能力培训目标:

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教师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教师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教师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互动更趋于和谐。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展示一些典型的网页,与我们以往作的网页比较,找出不足,引出本节要学的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探索新知识。启发教师进行思考、动手,给教师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教师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教师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教师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让学生操练。

5.课堂总结。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将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六、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6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共三部分主要内容:

1、悬停按钮

2、动态效果

3、过渡效果

分为演示、老师实践和讨论等内容,大致每部分在10分钟左右。

三、小结及作品展示:(8分钟)

四、布置作业:(1分钟)

‚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培训内容】网页的美化 【培训目标】

1、让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添加悬停按钮的方法。

2、学会设置动态效果。

3、学会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

【培训重难点】

悬停按钮的添加、动态效果和过渡效果的设置

【培训计划】1课时 【培训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培训类型】 新授课 【培训过程】: [引入]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网页很美,这一节来学习如何利用FrontPage中的悬停按钮、动态HTML和网页过渡等技术来美化我们的网页。

一、悬停按钮

上网时经常看到一些非常‚奇特‛的按钮,当鼠标在它上面停留片刻时,按钮会凸出、发光或自动演奏一段音乐,这就是悬停按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悬停按钮。 [演示]

1、打开网页left.htm,将其中的文字‚自我简介‛、‚成长之路‛、‚兴趣爱好‛删除,以便将他们改成悬停按钮。

2、选择‚插入‛→‚组件‛→‚悬停按钮‛菜单命令,弹出‚悬停按钮属性‛对话框。

3、在‚按钮文本‛框内输入悬停按钮上显示的文字‚自我简介‛,单击其右边的‚字体‛按钮,弹出‚字体‛对话框。

4、选择字体的‚字型‛为‚加粗‛,‚大小‛为20,‚颜色‛为‚蓝色‛,单击‚确定‛按钮,回到‚悬停按钮属性‛对话框。

5、设置‚按钮颜色‛为‚粉红色‛,在‚效果‛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发光‛,并将‚效果颜色‛设置为‚蓝绿色‛。

6、在‚链接到‛框内输入‚jianjie.htm‛,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7、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另外两个悬停按钮。 [实践操作] 将以上三个悬停按钮的‚效果‛全部改为‚颜色对比‛,并单击‚预览‛选项卡,查看效果。 [小技巧] 利用复制的方法建立多个悬停按钮,按Alt+Enter键,打开‚悬停按钮属性‛对话框,修改各个悬停按钮的文本属性,即可建立多个效果一致的悬停按钮。 [分组讨论]

1、怎样制作一个颜色搭配完美的悬停按钮?

2、尝试建立多个效果一致的悬停按钮。

二、动态效果 [讲述] 动态HTML技术可以使网页中的文字、图象等呈现擦出、飞入等不同的动态效果。下面为网页main.htm中的文字和图片添加动态效果。 [演示]

1、打开网页main.htm,单击‚插入表格‛按钮,插入一个2行1列的表格,设置表格边框粗细为0,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文字,并居中。

2、将光标移动到表格的第一行,选择‚格式‛→‚动态HTML效果‛菜单命令,弹出‚DHTML效果‛对话框。

3、在‚开启‛下拉列表中选择‚鼠标悬停‛,在‚应用‛下拉列表中选择‚格式‛。

4、在‚效果‛下拉列表中选择‚选择边框‛,弹出‚边框与阴影‛对话框。

5、在‚边框‛选项卡中将边框设置为‚方框‛,颜色设置为‚浅绿色‛,单击‚确定‛按钮。

6、单击‚预览‛选项卡,将鼠标移动到第一行文字,可以看到动态效果。[实践操作]

1、把第二行文字设置成与第一行相同的动态HTML效果。

2、把第一行文字设置成鼠标悬停时字体变化的动态HTML效果。

3、取消第二行文字动态HTML效果的设置。[注意] 对网页中文字进行动态HTML效果设置时,需将文字置于表格中,否则只能设置最后一行文字的动态HTML效果。 使用格式刷可以方便地复制动态效果。 [讲解] 动态HTML简称DHTML,它将网页中的文本、图片等与某个事件(如鼠标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悬停、网页加载等)联系起来,当这些事件发生时,产生动态效果。

DHTML效果主要有:逐字放入、弹起、飞入、飞出、跳跃、螺旋、波动、擦除、缩放、格式、交换图片等。通常文本或图片只使用以上效果中的一种,但文本还可以叠加上格式效果,从而使文本的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发生变化。 [实践操作]

1、将main.htm中的字幕‚常来坐坐‛设置为在网页加载时,沿着角落‚飞入‛的动态效果。

2、将main.htm中的图片设置为当鼠标悬停时具有‚交换图片‛的DHTML效果。

三、过渡效果 [讲解] 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是增强页面动感的又一手段,下面来学习如何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 [演示]

1、打开网页main.htm,选择‚格式‛→‚网页过渡‛菜单命令,弹出‚网页过渡‛对话框。

2、在‚事件‛下拉列表中选择‚进入网页‛,在‚过渡效果‛下拉列表中选择‚垂直屏蔽‛,在‚周期(秒)‛框中输入‚5‛。

3、单击‚确定‛按钮,设置网页main.htm的过渡效果。当访问者打开此网页时,网页分为几列擦除,持续时间为5秒。 [实践操作]

1、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为离开网页时,网页盒状收缩。

2、删除网页的过渡效果。[讲述] 网页过渡效果的触发事件主要有:进入网页、离开网页、进入站点、离开站点。网页过渡效果比较多,主要有:无效果、混合、收缩、放射、擦除、扩展、随机等等。当设置网页过渡效果为无效果时,就删除了网页已设置的过渡效果。 [实践操作]

1、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为进入站点时,网页圆形放射。

2、修改网页过渡效果。[阅读] FrontPage中还提供了其他增加页面效果的技术,其中横幅广告管理器能让多幅图象在同一个位置轮流显示;搜索表单可以让访问者输入要检索的文本并自动在本网站内检索符合条件的网页,提供访问此网页的超链接。另外,FrontPage还提供了插入Java小程序、插入ActiveX控件等功能。

【小结】] 本小节学习了如何添加悬停按钮、设置动态效果、设置过渡效果,看到变得有吸引力的网页教师很高兴,有一种创作成就感,这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让他们对创作着迷起来,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

【布置作业】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探究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点击网页中相关部分,自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不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而且从中受到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组人为设计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构建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了解相关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的现象

3、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应采取的措施

5、学会用调整系统日期和时间的方法躲过病毒 思想教育目标:

1、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不单单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规,知道使用计算机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极爱哦是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鼓励教师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激趣导入:动画导入,引出课题

此环节的宗旨是:激发教师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3.探索新知识。启发进行思考、动手,给教师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教师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教师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让教师操练。

5.课堂总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6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通常表现出来的现象

4、常用的预防计算机病毒措施

5、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采取的常用措施

6、了解常见病毒及杀毒软件并以‚CIH病毒‛为例,讲调整时间的方法:

7、引导学习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课堂小结(8分钟)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特点、现象以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

2、总结教师自主学习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1分钟)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组人为设计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构建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了解相关知识

二、情感目标:

1、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不单单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规,知道使用计算机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能力目标: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的现象

3、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应采取的措施

5、学会用调整系统日期和时间的方法躲过病毒 【重点难点】: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教学准备】

1、自学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2、制作网络环境及动画。【教学方法】讲解法、网络探究法 【教  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动画导入(大屏幕播放:一个面目狰狞的人坐在电脑面前像是在制造病毒,再出现一个凶猛的怪物在肆意猛摔猛打破坏计算机……。)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3.提问教师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计算机病毒,遇到过什么病毒,有什么不良的现象或影响。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人为设计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建构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1).上网自主探究,说说你对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了解。

Http://server/bingdu/index.htm (2).合作交流。

互相交流,修正、完善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传染性(2)潜伏性(3)破坏性(4)可触发性

3、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通常表现出来的现象 (2) 系统运行不正常 (3) 屏幕显示不正常 (4) 磁盘存储不正常 (5) 文件长度不正常 (6) 减少可用内存空间

(6)文件丢失、电子邮箱不能收发邮件

4、常用的预防计算机病毒措施

(1)控制病毒传播的源头(哪一些是源头?) (2)注意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是否出现异常

(3)经常备份数据(从最根本上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

5、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采取的常用措施 (1)切断与网络的连接 (2)保护好有用的数据 (3)杀毒

(4)在确认已经清楚病毒之后,将数据和重要文件还原到计算机系统

6、了解常见病毒及杀毒软件并以‚CIH病毒‛为例,讲调整时间的方法: ‚CIH病毒‛有什么特征呢?如何能避免‚CIH‛病毒的发作呢? 这病毒是典型的可激发性病毒,26日这个日期是激发性病毒发作的主要原因,我们躲过26日,就可避免病毒发作。同学们可以通过调整时间方法躲过26日,躲的方法很多,请同学们动手试试:

根据提供的案例试一试,学习调整时间的方法。

我们刚刚只探讨了CIH病毒及对付的办法,我们再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病毒,并了解一些常用杀毒软件:

点击网页中相关部分自主学习。

小结: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杀毒软件也有相应的发展。你们最好可以选学一种杀毒软件,并不断学习,作为你的防身武器。

7、引导学习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引入: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除了要增强‚防病毒‛意识,也应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同学们都是学校遵规守纪的好学生,我知道大家肯定也想成为一个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保护计算机安全的好少年。

了解规范:

通过网页了解规范。

1) 使用计算机时应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2) 《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是怎么规定的。

3)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4) 了解知识产权。

三、课堂小结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特点、现象以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

2、总结教师自主学习的情况

延伸:这一节课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有关病毒的知识,在以后的运用中,我们需要懂得更多、更细,互联网会帮助你们的,希望老师们课后继续探索有关计算机安全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了解最新杀毒软件的功能及基本用法。

教学总结

上面三个教学设计均来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材。这三部分内容从知识性和教育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教师素质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教师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教师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教师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3.探索新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教师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教师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教师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教师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要设计练习让教师操练。

5.课堂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教师一个直观的印象,使教师对所学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实践操作。

教务处

推荐第5篇:现代信息化作文教案

现代信息化作文教案

目的:

1、引导学生写作也要与时俱进: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2、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通过这次练笔,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计划

1、制定练笔内容:刘翔,我想对你说

2、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整合。教师把自己搜集的材料拿出来与学生共享。

3、查找网络上有关刘翔的评论性文字,尽可能全面。

4、练笔前的简单指导。

5、四人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6、将小组改过的作文上传到个人空间,全班范围内浏览。

7、浏览同学的空间作文,跟帖评价。

三、程序

(一)、导入:由伦敦奥运会刘翔比赛视频导入,2012年,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伦敦,聚焦了多少渴望的目光。我们的飞人刘翔在实现梦想的赛场上再度因伤退赛,各大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各种网络

评价也接踵而至,现在请大家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了解刘翔及人们对他的评价,把自己的看法、观点记录下来,写一篇作文:刘翔,我想对你说

(二)、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刘翔的资料,进行整合。

(三)、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与学生共享。运动员刘翔

一、成长经历

1983年 7月13日在上海降生。

1990年 7岁时,练习田径。

1993年,被选入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主练跳高、辅练100米短跑等。

1995年,开始练习跨栏。

1999年 3月,在孙海平的全力争取下,刘翔回到了二少体练习跨栏,并进入一线队伍。 2001年 5月28日,刘翔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10米栏冠军。 2002年 7月,瑞士国际田联大奖赛,刘翔跑出13秒12的成绩,打破了13秒23的世界青年纪录。

2004年 5月8日,刘翔以13秒06的成绩战胜了约翰逊的13秒13。

2004年 7月2日,刘翔以13秒11,比阿兰·约翰逊快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再次获胜。

2004年 8月27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

2005年 8月12日,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刘翔以13秒08夺得亚军,创造了中国男选手在世锦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2006年 7月12日,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

2006年 12月报2日, 刘翔以13秒15的成绩再次获得亚运会冠军,并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亚运会记录。

2007年 8月31日,在日本大坂的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5获得冠军,成为集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2008年 8月18日,因伤退出北京奥运会的110栏的预赛。

2009年 09月20日,刘翔凭藉后程的强力冲刺与特拉梅尔同时冲线,因此以13秒15摘得金牌,刘翔以相同成绩屈居亚军。

2009年 10月25日,在中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110米栏上以13秒34夺得冠军。实现全运会三连冠。

2009年 11月12日,伤愈复出后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的刘翔以13秒50的成绩夺得亚洲田径锦标赛110米栏冠军。

2010年11月24日,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获得冠军。 2011年2月12日,以7秒60拿到第三名。

2011年5月15日,刘翔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7步上栏,最终以13秒07成功夺冠。

2011年6月5日凌晨(美国时间6月4日上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刘翔13秒00摘银,跑出了13秒的成绩,这也是他2008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2011年7月10日在北京时间13时20分 亚锦赛刘翔13秒22破赛会纪录缔造四冠王传奇。 2012年5月19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以12秒97获金牌。

2012年6月3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7的成绩摘得冠军。2012年6月世界110米栏排名第一,刘翔时隔五年后重登榜首。

2012年8月7日,伦敦奥运会110米栏小组赛中,刘翔在跨跃第一个栏时被栏绊倒,遗憾被淘汰。

场外荣耀

中国劳伦斯颁奖,十大奖项刘翔师徒拿走了仨。

中国体坛风云人物奖揭晓,飞人刘翔榜上有名。

上海首次授五一劳动奖章,奥运会冠军刘翔获授。

韩国雕塑家打造刘翔铜像“中国之翔”沪上亮相。

上海十运总结,刘翔被授予\"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刘翔首任“高度”“速度”代言上海。

“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揭晓,刘翔获殊荣。

世界劳伦斯大奖评选,揭晓刘翔荣膺最佳新人。

2005中国劳伦斯奖揭晓,刘翔张怡宁最佳。

刘翔成为2007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爱心大使。

刘翔当选“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刘翔获中国最佳男田径运动员称号。

美国《田径新闻》十佳评选揭晓刘翔名列第五位。

\"刘翔\"等词入选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

刘翔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刘翔获体育界“真心英雄”奖。

北京—香港环境宣传行 刘翔出任形象大使。

刘翔当选本年度中国新锐榜“新锐人物”。

国际田联推出05年明星台历 刘翔榜上有名。

刘翔任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

国际田联批准新一批世界纪录 刘翔榜上有名。

刘翔当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刘翔将出任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

刘翔呼吁救助患白血病女研究生 爱心引社会关注

关注千万农民工子女就学 刘翔捐亲笔签名跑鞋 中国体育明星慈善公益活动 刘翔跑鞋拍出15万

圣诞节刘翔捐款25万为老人送光明感恩图报

捐资25万帮助白内障老人 飞人刘翔行善迎接新年

刘翔获赠房产捐赠给特奥会以表示自己对其支持

国际田联设立巨星捐赠基金 刘翔金牌战袍成焦点

刘翔成为2007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爱心大使

天灾难逃但爱心无价 刘翔师徒捐款数额已超55万

刘翔和吴敏霞任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

刘翔毫无保留的把自传收益全部捐献慈善机构

刘翔向希望工程捐赠“金牌跑鞋”拍卖所得款项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14日刘翔和教练孙海平在国家体育总局捐款50万元, 5月20日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代表刘翔向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00万元!

2009年11月,刘翔成龙携手公益,慈善拍卖齐献爱心

2010年4月15日,刘翔委托其父亲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刘翔在微博和博客中呼吁各界关注、救援灾区。这是目前第一个向青海地震灾区捐款的奥运冠军。亲友评价

爷爷的评价:你能在奥运会上拿金牌、为家里争气、为国家争气,你奶奶地下有知,一定会为你高兴

爸爸的评价:(一句话)是个孝顺的孩子

妈妈的评价:我儿子从小就那么帅

启蒙教练顾宝刚的评价:身体条件好、弹跳力出众,适合练跳高、跳远,说不定将来就是全国冠军。

师傅孙海平的评价:胆子大、节奏感非常好,是棵练跨栏的好苗子。

同学的评价:刘翔对这个班集体的感情非常深,校友录上所有的资料和联系方式都仔仔细细的填满。

室友的评价:刘翔平时一直对他父母很好,有时候还会教育我要对家人孝顺礼貌。

播放刘翔2012伦敦奥运会伤退视频

(四)、查找网络对刘翔的各种评价,学生在浏览评价中情不自禁的予以赞同或进行反驳,有的甚至与同桌展开辩论,课堂气氛热烈。

(五)、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对刘翔诉说。

指导写作:

a不要受别人评价的影响,要有自己的思想。

b选取一个角度写,不可贪多。

C表达要有条理有顺序。

(六)、小组互评互改。

(七)、发布到自己空间,全班范围内交流。

四、评价

浏览别的同学的空间,进行评价。每人至少选5篇点评,点评语言要求准确、具体、得当,并且有鼓励性评价。 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及评价,予以点评,点评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对写作过程进行评价,同时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教学反思:

加进一些内容,增加了写作前的点拨,尽管几句话,但为学生指引了方向,写作环节进展顺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输入,编辑、排版修改存储等功能于一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用键盘上直接敲作文,在网络上交流评论,修改作文,兴趣大增,效果很好。

推荐第6篇:第五章信息化战争教案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构成要素和基本作战样式,熟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认清高素质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学时安排】 共计6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课堂讲解、实例分析、讨论作业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课时安排: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二、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与发展

三、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

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要素

教学重点: 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要素 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 【详案】

一、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大家知道,战争形态的产生与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战争产生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游牧社会的徒手战争;农业社会的冷兵器战争,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

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

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三、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

一是人,二是武器。(信息人武装力量是决定因素、信息化武器装备是重要因素、信息化指挥是关键因素)

1.信息化武装力量--人 一是信息化现役部队 二是信息化预备役部队 三是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 四是信息化民兵

2.信息化武器装备――武器

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由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军用智能机器人、单兵数字化装备等组成。

一是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主要包括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子母弹、制导地雷、巡航导弹、末制导导弹、反辐射导弹、钻地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等。

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飞机与直升机、作战舰艇等武器载体。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与C4ISR系统联网,是该系统的节点。

三是军用智能机器人

军用智能机器人是指能代替士兵遂行各种军事任务的机械装置。军用机器人的战场用途十分广泛,既可驾驶坦克,操作火炮,直接遂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行战斗任务,也可进行侦察、观测和监视;既可携带地雷、炸药攻击重要军事目标,也可运送弹药和物资,保障部队作战;既可完成排雷、布雷等危险任务,也可清除障碍,维修装备,护理伤员。

四是单兵数字化装备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从头到脚,从攻击、防护到观察、通信、定位,能实时地侦察和传递信息,具有人机一体化等多功能特点的21世纪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

3.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将使数字化部队更迅速、更精确地处理各种信息,简化指挥程序,提高指挥效率,灵活、及时、准确地实施作战指挥控制。

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不同的战争形态,有不同的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也不例外,也有其特定的作战样式,主要有: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

1.精确战

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毁伤机制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有形的物理毁伤或硬杀伤;二是无形的非物理毁伤或软杀伤。

2.网络战

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化战争中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通社专门开设了以“科索沃危机”为题的网址宣传南联盟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行为,发动电脑专家以互联网为媒体,攻击北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3月29日,美国白宫网站因受“黑客”攻击而无法工作,北约轰炸行动中气象保障所依赖的英国与西班牙气象局网站,也受到“黑客”攻击而损失严重;3月31日,北约的互联网址及电子邮件系统同样遭到“黑客”的攻击,部分计算机系统受重创;4月4日,北约军队网络通信一度陷入瘫痪,美海军“尼米兹”号航母上有的计算机系统也遭到病毒攻击瘫痪3个多小时,这一切都给北约造成了心理上的打击

3.电子战

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三个部分。

4.情报战

情报战是指一个国家或集团为满足战争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和窃取敌人情报,为其制定战争政策、方略、计划和行动方案提供依据而展开的活动。其主要方式有:

海湾战争期间,为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用于侦察的卫星34颗,同时还使用了15颗国防通信卫星;300多架电子侦察与监控飞机和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直升机;设有39个无线电监听站;8个电子侦察营和5-7个电子情报连;11个航空和装甲侦察中队约13000余人。

致使伊军陷入了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指挥失灵的混乱状态。伊拉克在遭到空袭10分钟后才有还击枪声,近1小时后才拉响空袭警报,实行灯火管制。在首次空袭中伊军有100部雷达开机,由于遭到反雷达导弹和精确武器打击,4小时后只有15部。

5.心理战

心理战是研究如何利用人的心理规律,按照己方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信息去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的行动。心理战不仅包括对敌人实施心理打击,动摇和瓦解敌方的民心士气,还包括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激励本国军民的士气,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心理战最基本的手段主要有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和心理威慑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

二、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

三、战场空间的多位一体化

四、信息系统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

五、制信息权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

六、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双方的主要击打目标

七、软杀伤与硬打击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

教学重点: 信息系统成为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

软杀伤与硬打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击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 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练习【详案】

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二、战争能量释放形态的信息主导化 能量释放形态:热能、体能

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冷兵器形态向热兵器形态的转变。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侦察、精确制导、电子对抗、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精确火力打击等综合能量的释放。并且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还便于与人工智能等相结合。

三、战场空间的多位一体化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以陆、海、空、天、电磁等为主体的实体空间,向以网络、人的知识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扩展,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成为信息化战场空间形态的基本特点。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行动不但在传统的陆、海、空、天、电磁等领域展开,而且还将在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虚拟空间进行激烈的争夺。

例: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四、信息系统成为战场争夺的主要打击目标

随着军队侦查探测、指挥控制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战争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通过精确打击敌军作战习题的重心——计算机、通信、指挥、控制、情报搜集、侦查监视及杀伤系统(即C’ISRK系统),可以击垮敌军的作战体系,从而无需歼灭敌方的重兵集团就可以使敌军各部队丧失意志。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认知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主要支柱。战场认知系统是获取战场情报和手机战场信息的关键,战场通信系统主要是指战场信息的传输系统,是进行正确决策、指挥、控制的保障;指挥控制喜用主要是指战场上各级作战指挥机构,它是战场的终端。

五、制信息权成为作战双方的核心和基础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制信息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运用的主动权,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以及陆上、太空作战主动权的先决条件。制信息权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压制等环节的信息作战斗争上。制信息权是现代战场争夺的“第一基点”,是争夺制空、制陆、制海、制天等主动权的核心和基础。

在信息化战争中的战场作战是敌我创房作战力量组成的作战体系之间的较量,信息是沟通陆、海、空、天战场,实现多维作战力量一体化的主要依托。其次,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攻击和信息防护的相互斗争,是最终发展成为围绕夺取制信息权儿展开的信息作战。

六、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双方的主要击打目标

所谓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指自特定的战争形态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上,作战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状态。给予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就是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纽带和支撑,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相互融合,将实时感知、高效控制、精确打击、快速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集成为一体,所形成的的具有倍增效应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七、软杀伤与硬打击有机结合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

随着信息化战场的形成,电子领域、网络领域、心里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交战双方主要运用信息和信息系统在电子空间和网络空间进行“软”攻防对抗,这种“不流血的战争”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和毁伤能力。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传统的硬打击方式。软打击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和硬打击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杀伤与物理摧毁并举。二是网络攻击与火力攻击并重。三是心理战与歼灭战结合。

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战场空间透明化

二、作战行动实时化

三、打击目标精确化

四、力量运用高效化

五、作战手段智能化

六、制胜机制发生变化

七、网络战将成为战略战争样式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大家了解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把握战争形态及作战方式的变化发展趋势,激发学习信息化的热情,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

【详案】

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崭新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尚在发展之中,但传统的战争内涵已被打破,并呈现出扩大化得趋势,即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目的、战争行动、战争层次、战争主体都发生了变化。从战争形态自身发展的规律和信息化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战争空间透明化

“战争迷雾”一直是困扰战争指挥官的一个难题,但对实施信息战的数字化部队来说,战争却是透明的。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争侦查手段将囊括空间感知技术、空中感知技术、地(海)面感知技术等各个领域,前线的传感器、太空的卫星将不同的把各种情报传输给计算机,并把这些情报信息的图像画面实时地显示在指挥所的显示屏上。所有己方战斗人员均可同时获得这些图像,从而对敌我双方的位置、态势,以及集结、运动等情况都看的一清二楚。

作战行动实时化

信息化战争的实时化是指部队能实时获得战场信息,实时做出决策,实时采取行动,实时完成打击。在传统战争中,作战的实效性并不突出,信息的“生命周期”相对比较长。例如,农业时代的战争,前方的信息几天后才能传到后方,但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将帅据此仍然可以做出有效的作战决策:在机械化战争中,信息的实效性大大缩短,几小时或几分钟后,原来的信息就可能失效:在信息化战争中,几分钟前有效的信息,转眼间就可能变成零价值的东西。因此,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或许实时的信息,实时地进行决策,采取实时的作战行动,就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

打击目标精确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信息化战争实质上就是精确化战争。其主要特点就是精确化的目标控制、精确化得火力控制、精确化的打击强度控制。精确化的目标控制是指精选敌人的重心和要害作为打击目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标,把附带损伤控制在最低程度。精确化得火力控制是指根据不同的目标性质,以及目标周围的形势与非军事目标的形势,确定各种精确打击火力的运用问题,实现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地地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防区外打击武器的最佳搭配,获得最理想的打击效果。精确化的打击强度控制是指根据作战需要控制精确打击的模式和程度,避免打击力度的不足或打击模式失控。在近期的几场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精确化打击不仅降低了战争风险,而且减少了作战消耗,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费比。随着@ISRK(这里的K表示Kill,即杀伤)系统和战场信息化体系的日臻完善,军队的侦查预警精确、机动定位精确、指挥协调精确、信息传递精确、毁伤评估精确等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将导致精确作战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理念。

力量运用高效化

传统的武器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杀伤力来自有形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能量。而信息化武器系统则完全不同,它不仅是物质和能量的结合体,而且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物化反应。因此,物质、能量、信息构成了信息化武器的三大基本要素。这种构成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信息化武器杀伤机理的变化。信息化武器除了具有传统的、有形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杀伤力以外,还具有独特的信息力。信息力的功能主要是杀伤力、整合力、心理打击力。它不仅追求武器打击能量的增加,而且还追求打击精度、打击效能的提高。信息化武器实现了有粗放式能量释放向聚能式能量释放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效能,使作战力量的运用能够实现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高效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大量信息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的运用,将使战争具有压核战争的威力。

作战手段的智能化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作战手段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挥控制手段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未来的@ISRK系统将真正实现侦查监视、情报搜集、通信联络、指挥控制和打击杀伤的无缝链接,成为指挥与控制作战信息的“高速公路”,可以高度自动化地确保指挥员近实时地感知战场,定下决心,协调和控制部队及武器平台的作战与打击行动,使作战行动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二是大量智能化武器系统和作战及保障平台将装备军队并投入作战,使整个作战过程从侦查监视、感知战场态势、获取情报并处理和传输、定下决心、发出指令、实施打击、毁伤评估等环节,都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外,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既存在传统对抗领域里的激烈对抗,也存在智能化领域里的激烈对抗,甚至是以智能化领域里的对抗为主。

制胜机制发生变革

信息化技术革命导致的信息化军事变革,不但改变了战争形态、战场形态、军队结构和作战方式,而且也必将改变战争的制胜机理。如果撇开政治因素,以往的战争制胜机制大致有两大规律:一是强盛弱败,二是火力和机动力制胜。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规律,除了这两条外,还有以下一些新的制胜规律:

信息制胜规律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优势取代火力、机动力成为衡量双方力量优势的首要标志,成为整体作战和高效作战的前提和制胜基础,从信息优势中谋取整体对抗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途径。信息优势对作战过程和结局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强化整体作战能力,即通过形成信息优势、决策优势、竞争优势和去谱优势,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整体制胜规律

从近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无论战争规模大小,国家战略能力都是能否赢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的基础。只有把国家的战略能力与军事打击能力相结合,把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领域的斗争与战场作战相结合,才能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虚拟主导现实规律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军事活动领域开始从陆、海、空“新三维”。这就打破了传统实体战争空间的约束,使人类的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宇宙空间、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构成的没有国界的无限、无影、无形空间,被称之为虚拟空间或虚拟领土。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安全,不再仅仅局限于陆、海、空这些现实领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能力夺取和管理好“虚拟领土”。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拥有“制虚拟领土权”是新的军事制高点,未来谁控制了更多的“虚拟领土”,谁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人机融合规律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信息化战争是人机一体的战争,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合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在信息化战争中,指挥艺术和军事谋略主要表现在战前的作战运筹和战时的战略性交战中,甚至被融入到人机交互系统、专家知识库系统和武器智能制导系统中。也就是说,人的智能既向战争过程中延伸了,也向战争之前位移了。在信息化战争中,如果人的“头脑”和“电脑”不能有效联结和沟通,不能实现有效的人机融合,那么人就没有办法进行战争思维,更没有办法实施指挥控制。因此,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人机融合共同制胜,谁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失败。

体系对抗规律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是信息主导和体系对抗。因此,着眼于夺取以制信息权威主的综合制权,实施高度自主灵活的体系破击,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基本机理,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本途径。

网络战将为战略级战争样式

1991年,美国海军提示、出了网络中心站概念,后被美国国防部接受。2002年8月,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向美国国会提交了《网络中心战》报告,全面详细地阐述了网络中心战的定义、实质、应用前景、现状及发展规划。从此,美国已经把发展网络中心站能力作为《2020联合构想》提出的夺取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实现军队转型、提高联合作战i的主要手段之一。2010年5月17日,美国公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首次清晰地制定了美国针对网络空间的全盘国际政策,将网络安全提升到与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同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等重要的位置,并扬言不惜用武力护网,非同寻常地表达了美国队网络空间斗争的高度重视。美国甚至还将最高等级的网络入侵视作“战争行为”。

从美国等国家的网络战实践来看,网络战大致可归结为网络情报、网络阻瘫、网络心理、网电一体等五种作战样式。以往各国主要是将网络战作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品作战方式,而未来,网络战将上升为一种战略级的作战样式甚至是战争样式,对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军队有网络中心战的能力,实单网络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一种战略级作战样式,无疑具有巨大的作战潜能和战略价值。而且美国等国家将“网络战”视为战争行为,强调要用导弹等战争方式来打赢网络战,无疑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四节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二、必须将国防建设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中

三、必须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四、必须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五、必须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教学重点: 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必须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必须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练习

【详案】

信息化战争登上人类战争的历史舞台,不但改变了人类进行战争的方式与理念,也必然要求世界各国自身的国防建设推向新境界。只有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曾能推进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又好又快地反战,使我们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一、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要牢固树立信息化国防观念

要取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仅有战争的争议性和民众及军队的抵抗精神是不够的,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实力做支撑,才可能答应信息化战争。因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化国防的观念,利用好21世纪初这个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国防信息化建设,为答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做好物质准备。

要牢固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

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人民战争依然是我们的根本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坚持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探索信息化战争的制胜之道,坚持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发展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和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即做到人民战争理论与信息化战争理论的高度统一,确立以人民战争理论为之道大信息化战争和用信息化战争手段打人民战争的理念。以人民战争理论做知道,将强国防建设,探索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的制胜之道,我们就会有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和优势。

要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

信息化战争的较量不仅是战时在战场上进行,而且向国家平时的社会建设和国防建设领域延伸。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维护国防和国家信息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加强国防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在加强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健全国家信息安全法规与制度,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如果在国防建设中只重视信息化建设,不重视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或者手段和措施落后,都不可能捍卫国家信息安全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二、必须将国防建设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中

信息化战争不仅仅是敌我双方军事信息系统和作战体系的对抗,而且是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战争体系的综合对抗。我国国防建设的信息化离不开国家信息化建设。国家信息化建设时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国防信息化建设时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化战争要求我们在谋划国防信息化建设时,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要求,要以国家的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在考虑国家信息化建设时,要把国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其中。事实上,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国防信息化建设在目标、过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是一致的。

三、必须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要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能力,还需要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因素综合构成的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基础,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着眼于本国的安全利益目标,为预防和应对可能的危机、冲突或战争,所能调动和使用的特殊战略资源的综合。战略能力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动态体系,设计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国家战略能力主要由经济支持能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战略谋划能力、机制运作能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战略组织能力等要素构成。在这些能力中,经济能力、军事能力和科技能力属于战略能力中的硬能力,战略谋划能力、机制运作能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战略组织能力属于软能力。硬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软能力是硬能力凝聚与释放的“酵母”。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国家战略能力。他们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能力是一种符合能量,这种能量远远超过硬能力和软能力本身具有的能量。

四、必须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军队历来是战争的主题和骨干力量。信息化战争的主体和谷关力量是信息化军队。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军必须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式,加快各项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实现

抚顺师专军事理论课教案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实战能力。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是要大力发展信息侦收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等军事信息技术,筑牢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其次是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重点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硬件建设,尽快建设起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重点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硬件建设,尽快建立起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较为稳固的物质基础。

五、必须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

要想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不能沿用过去的东西,也不能照搬外军的理论,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为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我军而言,首先是要重塑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化战争与战略理论,信息化作战、指挥与保障理论,信息化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其中,信息化战争与战略理论要重点研究信息时代的国防安全理论、战争战略理论、军事威慑理论、人民战争理论;信息化作战、指挥与保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战理论、联合作战理论、信息化作战指挥理论、信息化保障理论;信息化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化军队建设理论、信息时代的国防动员理论、信息时代的军事创新理论,等等。

推荐第7篇:《信息化战争》班会教案

《信息化战争》班会教案

电子专业

09春电子1班班主任:韦苏兰

2010年4月25日

武器装备是军队的工具,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有武器装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导致高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初步形成。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其对现代作战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具有以下特点:

(一)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信息化武器采用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相应软件,使武器部分具有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能利用自身的信号探测和处理装置,自主地分析、识别和攻击目标。现代化的导弹,与传统武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部分地具有了人的思维功能。导弹敏感部件测定自身运动参数和外部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判断分形状态和位置偏差,进行修正后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以往武器打击力、机动力的提高,都不过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只有信息化武器才开始对人的脑力加以延伸。

(二)网络化

所谓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将单件武器装备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互连互通操作能力的大系统。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由电缆、光纤和无线电台、卫星等各种电子设备构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信息公路”,密布于陆上和地下、海上和海下、天空和太空等各种空间,这些“信息公路”链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部署于陆、海、空、天的所有武器系统和指挥体系连接在一起,将各种武器系统综合集成为作战大系统。无论坦克、飞机、舰艇和卫星怎样分散部署,无论这些武器身在何处,只要想用它来打仗,随时调用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实施精确打击。

(三)一体化

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过去由几件装备遂行的作战职能,现在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把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联为一体,使各种作战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整体作战。必如,C4ISR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之大成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种类

(一)信息战装备

信息战装备是最典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包括网络攻防型信息武器和电子攻防型信息武器两大类。网络攻防型信息战武器装备有计算机病毒、预置陷阱、防火墙等。

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有害程序,它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把自身精确地或经修改的复制到其他计算机程序体内,从而感染它们,对源程序进行置换和破坏甚至毁灭整个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和数据。

2、预置陷阱是在信息系统中人为预设一些“陷阱”,以干扰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预置陷阱一般可分为硬件陷阱和软件陷阱两种。

3、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就像学校大门的门卫一样,将得到允许进入学校的师生放进来,将地方闲杂人员堵住。

(二)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弹药主要指各种制导弹药,包括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等。其精度比传统弹药大为提高,效费比不可同日而语。

(三)信息化作战平台

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高度信息化的作战平台,信息化弹药的依托。比如信息化的飞机、舰艇、装甲车辆等。

(四)C4ISR系统

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简称。是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使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它是军队的神经中枢,能把众多的武器平台、军兵种部队和广大战场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因而也是打赢信息化条件局部战争的根本保证。

(五)单兵数字化装备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通常由单兵计算机和通信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表现:(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2)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3)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4)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5)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6)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概括地说,信息化战争即是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人类信息化社会时代所进行的战争,是社会信息化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在信息化社会中,与信息化战争并存的还有其他形态的战争。

(六)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

(七)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武器装备。它主要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装备、硬杀伤型武器装备(信息化弹药)和新概念武器等。

推荐第8篇:信息化电子教案(推荐)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含义以及研究对象。

2、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科对人格的看法,理解心理学上对人格的界定。

二、教学重点:

1.人格的概念。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特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回顾普通心理学中讲授过的“人格”涵义,列举生活中“人格”一词的用法,例如“你侮辱了我的人格”、“我以人格担保”等,引出人格的词源分析。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意指面具、脸谱。在古罗马时代,人格就有许多不同的含义:

(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 (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 (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教会神职人员:用人格一词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相信神存在于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之中,而每一位都享有相同的本质。

哲学家:把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作为人存在的核心和人格的根本属性。 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

法学家:奴隶不是人,没有人格,自由的罗马公民才是人,才具有人格,可以要求法律上规定的权利和保护。“所谓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 社会学家:从社会的角度去研究人格,认为人格是“人类团体的最终颗粒”;“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就是人格。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罗列式的定义。“人格是„„的总和”的形式,如普林斯所下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或完形的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如麦考迪所下的定义:“人格是多种模式(兴趣)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

(3)层次性的定义。这种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并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如美国詹姆斯提出:他把自我(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的定义。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对人格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人格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更具体地说:“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黄希庭(2002)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五)人格心理学的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七、思考:

1.人格的定义。

2.人格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

推荐第9篇:教案教师信息化教育(自我认识)

第三课叩问我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2、掌握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3、掌握自我意识及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2、自我意识概念及发展

三、教学难点

1、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

2、自我意识概念及自青春期我意识发展

四、教课类型 理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适应的概念

2、如何适应

(二)讲授新知识

1、自画“我是谁”。请大家在一张纸写“我是谁——”,共写18个。评价;自我包括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2、青春期生理发育 青少年的身体在青春期将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这个时期是个体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1)青春前期(12岁前)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睾丸发育出现遗精,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在此之前两年左右,女孩出现乳房发育,盆骨开始变宽,臀部变圆及体重增长迅速;男孩睾丸、阴茎开始发育,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青春期(13-18)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女生的脂肪集中分布在肩膀、乳房、臀部因而给人呈现出丰满的柔美之感。男性四肢、肩膀骨骼和肌肉特别发达,脂肪分布少,身材较高,因而给人以强健的阳刚之感。

(3)青春后期(19)青春期中虽然性器官、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但要到22-25岁才能完全成熟。

2、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是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其特点: (1)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2)情绪两极化 (3)心理上“锁” (4)心理向成熟过度 (5)行为冲动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7)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自我意识的发展

(1)概念:人类特有,标志自我的个性成熟水平,自我对自己的认识,并认识自己与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2)自我意识的形成三个阶段 A萌芽期婴婴儿期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当代对婴儿自我发展的研究大多运用镜像技术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提出“镜像自我”概念。以自我指向行为作为指标,来确定个体最早出现的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

B幼儿期

幼儿期:3岁至

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这一期间属于儿童人生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

少年期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一)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发展的特点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4.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一)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 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他们滋生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儿童的反抗。 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他们需要成人将其视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自主性,父母却一味地把他们置于“孩子”的地位,而予以保护、支配和控制,从而导致反抗,使亲子矛盾突出。 3.观念上的碰撞

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多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予少年儿童,在大小事情方面都已经具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被教育者”会抵触或拒绝接受,从而表现出观念上的某种对抗。

(二)反抗的主要对象

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当某人或某集团成员的言行引发其反感时,便会排斥或否定该人物或该集团的作为,有时因情绪左右,会将是和非一起排斥掉。

(三)反抗的形式

反抗的形式可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都难以控制。事后会后悔而平静下来。但再遇矛盾,又会以强烈冲突的方式应对。

第二,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他们不顶撞,对不满的,乃至需反抗的言行似乎置若罔闻,但内心压力很大,充满痛苦,并会将其内化为不良的心境,难以转移。

C青年期

青年期一般指个体从17~18岁到35岁。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其一是认识成分,即对自己的个性品质特征和独特性的认知;其二是情感成分,即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尊体验;其三是品行成分,即由认识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一)自我概念的特点

一个人是否具有适当的自我概念,对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青年不再运用具体的词语描述其人格特征,而是逐渐运用更加抽象的概念来概括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及信念等。 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青年在描述自我时,不再一一引出个别特点,而是将对自我觉知的各个方面(哪怕是相互矛盾)整合成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整体。 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青年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他们懂得自我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1.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

主动自我关注和自我探索是构成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期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倾述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以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并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寻求对自我特征和表现的解释等。 2.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他们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够综合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可以说,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通过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发展起自我概念的过程。他们更注重教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来自周围的这些重要人员的积极或消极评价,会激起他们强烈情感反应,也会巩固、增强或者动摇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这些评价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3.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并与这些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进而加深对其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每个人在青年时期都在探索并尝试去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感,即自我认同感。

六作业

1、我的十二行诗,这就是我:我是————;通过以上活动

我发现我拥有——————;我缺少——————。其实我————(不/非常/比较/有有一点了解自己。

推荐第10篇:信息化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湖州市公安局科技处

徐华

【摘

要】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为推进公安信息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正在落实“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战略措施。本文在阐述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基层基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应用效益、信息化建设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基层

基础

信息化

建设

公安部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着重提出了要在“推进一项改革、破解两个难点、提升三化水平”上下功夫,其中在“提升三化水平”的要求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放在了首位,明确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队伍建设,积极加快基层基础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转变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1、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而这种以案事件驱使依靠警令驱动和人海战术来完成任务的警务模式也影响到决策部署、警力调度、案件查破等各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治安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警务功能的不断细化与拓展,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当代社会治安的主动权。现实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警务模式,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未来方向所在,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灵魂。

2、信息化技术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向科技要警力提供了方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挥着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公安机关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直接有效地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解决很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3、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公安基层基础警务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我市为例,近三年来投入4000多万用于信息化建设,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由重网络建设转变为重应用、重信息,由领导推动转变为民警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基层业务工作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信息破案数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二、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

我国公安部门自1998年实施“金盾工程”以来,以公安业务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实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效只能证明公安机关已进入信息化初级阶段,而综观公安“信息警务”特别是基层单位“信息警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困难:

1、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放着现成信息不用,宁可采用费时费力的人海战术。有的领导认为公安信息化只要资金落实和信息化设备具备就算完成了。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在较长工作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型警务模式,无法将信息化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部分基层民警更乐于接受既得的经验共享,而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许多在日常工作中该采集的信息漏登或不登,致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同时,由于传统的警务模式,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掌握的大量书面信息、口袋信息、脑袋信息,随着民警岗位变动而丢失,新的接替人员又要重新开始,没有形成正常传承的信息流。

2、基层基础信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庞大的信息流,在越来越动态化的社会,基层公安管理模式也必须由计划经济静态化社会管理向市场经济动态化社会管理转变,由单一社会管理向数字轨迹管理转化。但是,当前基层公安传统入户访查、办理暂住证、社区走访等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信息控制手段在面对现代社会人、财、物大流动格局时显得力不从心,基层公安又不具有全盘整合的能力和实力,信息收集无法跟上庞大信息流步伐。目前基层公安在信息源的采集上存在着信息单

一、滞后、断点、失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警务”的实战应用。

3、信息化应用效益不够明显,信息汇总研判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化讲求的是一种规模效益,既体现在装备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化理念和应用实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基层部门简单的把“信息警务”理解为基层公安收集、信息部门整合、刑侦部门运用。信息的运用往往简单的停留在人口、车辆等基础性信息查询运用层面,较少应用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网上比对、网上排摸等,民警更多的是从传统情报体系中获取线索、查破案件,使信息不能真正面向实战。

同时,大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只是原始的数据积累,由于统一信息汇总与研判机制不够,各孤立信息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信息应用不畅,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基层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所要求的底数清、情况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信息掌控程度,然而目前基层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很难对其正常衡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信息搜集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匹配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4、一些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合理

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投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基层单位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也影响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部分基层领导有了资金愿意添置汽车等工具,开展信息化建设兴趣不大,对硬件设备的配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使用的大部分硬件设备已经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同时,部分单位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过分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高档,而不讲究其性能价格比;只关心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日常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对计算机设备投入经费较多,对其它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

三、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民警素质

民警科技素质是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的基石,它为各种科技手段在公安机关的应用提供基础人力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公安机关整体科技意识仍较淡薄,除了用高科技的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基层民警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民警信息应用技能培训机制,以“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为目标,根据不同岗位所必须达到的层次要求,通过开展在职培训、警官学校、练兵比武、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应用技能练兵工作。要把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技能培训与民警晋衔晋职、提拔任用挂钩,并纳入考核程序,形成领导带头学、民警主动学、工作任务逼着学的学习氛围,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基层单位至少培养一名技术骨干,以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推动基层技术科技工作不断提高。

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综合应用

要加强基层公安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民警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按照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的需求,积极调查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推动公安内网向社区警务室延伸,积极探索暂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前台向企业和社区(村、居委会)延伸,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各级公安机关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在网络支撑、技术保障、日常维护的支持和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公安身份认证系统(PKI/PMI),充分利用公安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警务通、公安网站等方式,为基层民警在路面及社区执勤中提供快速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支撑。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实现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和网上办公,把“工作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应用。

3、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研判

要在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框架下,建立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打击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实时、准确的信息精确制导破案追逃工作,提高网上作战效能;在控制工作机制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的动态性、实时性,对可疑的人、事、物、场所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打击查处;在防范工作机制方面,要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及时、准确预警,指导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在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增强管理、办案、办事、办证的透明度,促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实现信息基础化。基层民警牢固树立主动意识和运用意识,改变以往重采集、轻应用的习惯做法。只有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并将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打击有目标、防范有重点、控制有成效,才能实现警务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作措施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4、保障科技经费,调剂科技资源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紧紧抓住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和\"金盾工程\"建设的大好时机,多为基层着想,不截留专项经费,不摊派罚款指标,为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各基层单位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应调剂更多的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在科技投入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现实斗争需要,为基层提供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和装备。对属于共享性的信息化资源,应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应用权限和便利。要鼓励基层单位尽可能多地利用包括检验技术、侦查技术以及各类专业装备器材等公安内部现有资源。在实行统筹发展的同时,倡导创新发展,尽可能多地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要从基层选送业务骨干到科技部门熟悉运作和了解各类技术应用,或从科技部门抽调技术民警到基层锻炼,通过人力资源互动达到工作上的互动互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的有效支撑和保障,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安工作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和保障,信息化已成为整个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一项需不断探索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信息化向基层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和方向,是基层公安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足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打防控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公安机关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

关于加强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警务信息化是警务改革的必由之路,是继第四次警务革命--社区警务之后的又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省各地警务信息应用平台基本搭建完成。目前,信息化应用已经得到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普遍重视,但基层民警却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应用不规范,不会用、不能用、不愿用的问题。笔者现就如何深化基层民警信息应用,推动警务信息化建设服务实战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民警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大基层民警在信息化应用存在着问题既有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四大”难题。

(一)存在着“不愿用”的难题。这是制约信息化应用技能提升的第一大“难题”。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思想守旧“不愿用”。个别民警思想观念守旧,总是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片面地强调信息化技能既难学又不可靠,只会加重民警的工作负担,对信息化应用存在着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因而很少主动地学、去用。二是工作受限“不愿用”。由于网上办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流程和办案时限办理各种手续,一旦工作中出现了差错又不能随意改动,从时间、程序上限制了民警办案的随意性。三是能者受累“不愿用”。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有些基层单位往往是谁会用、谁用得好,谁就多干,一旦出错还会受到埋怨;不会用、用不好的就在一边看,不受累还不承担任何责任,不仅严重挫伤了民警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整体提升。

(二)存在着“不会用”的难题。经过近年来的全员培训和考核,民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虽然有了普遍提高,但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还仍然较低,难以适应信息化应用的需要。一是素质不高“不会用”。近几年新招录的民警量少,队伍趋于老龄化,大部分民警在信息化上起步较晚,经过培训,虽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但对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了解较少,对运用信息化技能服务公安实战的技战法掌握更少。新民警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但对公安业务知识还处于学习积累阶段,在技战法运用上缺乏必要的业务经验支撑。二是培训不力“不会用”。近几年,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培训的多,实战应用技能培训的少,信息采集录入讲的多,实战案例收集的少、剖析的少,警综平台使用培训的多,“大情报”平台应用培训的少,导致大部分民警应用技能还停留在浏览、查询、录入和办案上,对关联查询、网上串并、轨迹跟踪等实战应用技战法“不会用”。

(三)存在着“不能用”的难题。虽然近几年各级对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都很大,但由于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目前多数基层单位的信息化装备仍相对匮乏和落后。一是装备落后“不能用”。如部分民警电脑性能差,在网上流转一个案件需要很长时间,很难满足日常工作应用需求;二是互不兼容“不能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共享性差,数据库不能对接,大量的情报信息只能在各自的业务系统内流转,实现量的积累,难于通过关联、对接和共享实现质的飞跃;民警在网上办案、追逃、和串并案,需要在多个系统间来回切换,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会经常“死机”。三是权限不够“不能用”。许多系统大都是采用数字证书登录,由于证书的应用权限是按照职务、职级设臵的,这就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最需要应用信息资源的基层民警应用权限反而最低,想查的查不到,想用的用不上,能用的不好用。

(四)存在着“用不好”的问题。由于缺乏健全、规范的应用流程,使得基层民警的信息化应用不能收到应有的或最佳的作战效能。一是应“考”多应“用”少。一些单位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考完事毕,根本不想怎么用、为什么用、有什么用。二是“浏”的多“联”的少。个别基层民警认为“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就是信息化应用,工作只限于在网上浏览各种网页和简单的业务查询。利用各系统进行数据关联比对,特别是对在逃人员、被盗机动车、违法犯罪人员等信息的筛选比对不够。三是“采”得多“用”的少。由于各级考核大都是看录入系统的信息多不多、新不新、全不全,所以部分基层民警“采集”、“录入”了许多符合上级考核需要的信息,但能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有用的、管用的业务数据却很少。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四大”难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队伍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警个体素质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民警认为,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犯罪,计算机玩得再好也不能直接破案,信息化离我们的实战应用还很远,于是在提升业务技能时只注重传统的手段而不重视信息化应用技能。部分民警认为,平时的工作任务本来就很繁忙,工作压力也很大,现在再加上一个信息化应用,简直就是忙中添乱,把信息化应用当作上级强加的一项额外工作,进行排斥和对抗。

(二)培训上存在偏差。在培训方法上,习惯于集中培训,且培训对象混杂,未能根据警种、岗位等进行分类培训,造成培训重点不突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培训内容上,更多的是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信息采集录入等日常应用技能,研判、串并、轨迹跟踪等实战应用技战法讲得少,实战应用案例剖析的少,民警对信息化实战应用缺乏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在培训考核上,“领导不会信息化应用失去指挥权,民警不会信息化应用失去执法权”喊得响,落实不够,未能使民警感受到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建设上缺乏规划。目前各业务信息系统大部分都是以专业、警种为主体开发研究的,普遍存在着较强的条线特点,缺乏全局性规划和综合统筹,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关联和共享程度不高,以至在实战应用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较好地服务实战。民警采集一条信息,需要重复录入到不同的信息系统(平台),不仅不能高速分析,指导和服务实战,还严重挫伤了民警学习应用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激情。另外,各地的信息系统、查询界面都设臵层层保密措施,近两年虽有所改善,但壁垒并没有彻底清除,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关联使用和深度应用。

(四)机制上不够配套。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虽然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和机制,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规划性的机制。可以说大家都很重视,大家自行其事。各部门为了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相继出台了许多考核制度、信息采集规范、系统应用流程等,但大部分考是一会事,用则是另一会事,考不能促用,学用不能结合。

三、对深化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几点思考

科技应用——人是决定性因素,公安信息化效益最终体现在对信息的应用上,利用率高不高,利用效果好不好,民警对信息网络的掌握和运用技巧是关键。深化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必须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研究、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把信息化应用与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警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要积极建立、完善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流程、规范和机制,开展网上侦查、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办公,真正形成全警参与信息化、全警应用信息化的良好势头。

(一)转变观念,变“不愿用”为“主动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从认识上、观念上加强引导,牢固树立信息化是一次警务革命的理念,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由之路的理念,是提升打击效能、提高防范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增强控制能力、改进服务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理念。一是强化正面引导,引着用。充分利用会议、谈心等各种场合,向民警大力灌输信息化理念,使民警深刻认识到警务信息化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懂信息化就做不好公安工作,就是工作不称职,就会丢掉工作岗位,切实增强广大民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其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强化领导带头,领着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信息化,切实做到“五会”,即会打字、会审核、会查询、会分析、会监督;找准自己在平台中的位臵,每天在网上对民警的日常工作进行审批、监督、评价和下达工作指令,以实际行动为民警作好表率。三是强化习惯养成,逼着用。要求各单位日常下发通知、简报以及上报材料等办公业务一律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等形式进行,日常工作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平台,日清月结,逼使民警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先上网”的日常习惯,从中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逐步从心理上、行动上接受和支持信息化。四是强化日常考核,推着用。研究建立一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激励机制,定期对民警的信息采集、应用情况进行排名和网上通报,工作成效与年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以考核调动民警应用信息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培训,变“不会用”为“精通用”。全体民警均是信息化应用的参与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在前期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特点,结合民警岗位、年龄等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利用“警综平台”、“大情报平台”等服务实战的培训。一是分层轮训,全警受训。以“轮值轮训”载体,分层次、分警种、分专业、分熟练程度,科学编排班次,设臵不同的培训重点,增强针对性。凡信息化应用技能不达标,视为轮训结业考试不合格,必须接受补训补考,直至全部达标为止,否则不视为具备上岗资格。二是以考促训,人人过关。制定严格的全员考试制度,对考试不及格的民警,利用双休日或晚上下班时间进行补训;从而让每名民警有压力。三是以赛带训,积极进取。定期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比武竞赛,评选“十大信息化应用技能标兵”、“十大网上办案能手”、“十大信息采集标兵”等先进典型,激发广大民警争先恐后的进取精神。四是以案推训,增强实效。定期组织相关警种部门召开网上作战成果研讨会,通报辖区发案情况和治安动态,剖析利用信息化手段侦察破案的成功案例,交流切磋网上作战的经验做法,并及时上网组织学习,在全局上下形成钻研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创新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科学合理建设,变“不能用”为“高效用”。公安信息化必须服务实战需要。一切脱离实战的想法和行动都是行不通的,公安信息化一旦脱离实战,就成了不中用的花钱机器。而紧贴实战、服务实战的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警务效能的极大提高,而且会带来广大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对信息化的热切期待和百般呵护。而被实战反复证明了的神奇的信息化,也一定会被不断开发升级,增添功能,且更加简便,更加高效,成为不死的常规武器。

(四)健全机制,变“用不好”为“用得好”。坚持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着力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采集、研判和应用的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应用实现从“用不好”到“用得好”的转变。一是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的采集录入机制。建立情报信息日常更新维护机制,将情报信息的采集录入指标按不同警种、不同工作岗位,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单位和民警,结合日常走访、巡逻、行业管理、集中清查等工作,主动深入社区搜集敌情、社情、民情,工作对象的相片、指纹、活动情况和各种不安定因素信息,积累原始信息资料为侦查破案服务。同时,要落实信息采集录入责任,落实民警、科所队长、业务部门“三级把关”制度,确保采集录入的信息“能用”、民警“敢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的研判工作机制。县级公安机关要建立情报研判网页,以此为平台,建立以分级分类研判、成果集中展示、单位选择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情报研判机制,确保情报信息研判常态化。各基层单位要建立情报信息研判工作小组,依托警综平台,切实加强对各类基础信息的梳理、比对、关联查询和动态分析,不断提高信息研判的质量和水平,形成有价值的实战情报,指导服务于打防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的实战化应用机制。通过对辖区警情信息的研判,及时掌握辖区的治安态势,有针性地开展防范部署,切实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情报信息的指导下,对辖区突出治安问题和突出犯罪,通过集中整治、组建专业队等形式实施精确打击、定点清除。四是进一步规范基础信息应用管理流程。积极组织社区民警围绕出租屋、流动人口、高危人员、重点行业等信息采集,录入信息平台,落实信息化管理,使社区民警从繁琐的统计报表中解决出来,形成“走访—录入—流动查询”的高效模式,真正做到底数数、情况明、管得住、不失控。

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提高警务效能

(一)提高认识,将信息化建设放在公安工作重要位置,确保思想认识上有根本上的提高。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要更新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抓住机遇,充分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积极作用,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的基础建设,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管理方法,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本着“高起步、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意识,全面推动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

(二)要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组),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三)要瞄准集约高效目标和不断完善公安警务信息体系。

瞄准集约高效目标,通过完善基础网络,优化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公安警务信息体系,逐步形成公安信息“大集中、大整合、大共享”格局。信息互联互通,集中是基础,整合是要害,共享是目的。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系统缺乏统一高效的治理,信息数据关联度、共享性不强,应用系统研发迟缓、实战实用性不够等制约信息资源整体利用的“瓶颈”。因此,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相对聚集人财物,走技术集成和系统综合的发展之路。建成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上下一体、运作规范的综合警务信息体系。

(四)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和民警整体素质建设。

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主动引导公安民警学习及使用信息化知识,要鼓励广大民警学信息科技,用信息技术,把信息应用技能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实现应用主体的最广泛性,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五)必须坚持走社会信息化建设之路,加强公安机关与其它部门的联系。

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公安机关内部,不只是定位的短视,更是发展的短板。一是要使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政府行为。公安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的一部分,其服务对象不只是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而是整个社会。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跳出公安看发展,努力争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公安信息化实实在在地提升到政府行为,形成政府主导、政府立项、政府推进的态势,从根本上带动整体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要寻求建设资金社会化。公安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如果仅依靠政府财政解决是不现实的,走政府投入与社会筹资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线路、设备租用、合作建设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实现多渠道筹资、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优化结构等效果。三是要推进理论和技术手段社会化。在信息化建设上,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技术手段层面,社会中都有许多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理论、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值得公安机关学习和应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这些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经受检验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必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四是要促进信息资源社会化。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对社会宏观问题的关注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由宏观政策、决策、民生等问题引起的社会治安趋势将成为公安机关关注的重点。目前,民政、电信、金融、税务、社保等部门均建有独立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如能将之与公安信息系统关联整合,必将大大提升警务信息工作水平,增强公安机关打防控工作能力。

展望2l世纪,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浪潮、信息化浪潮的掀起,将给我们公安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一场既影响深刻又波澜不惊的警务变革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可以相信,我国警方必将以信息化为支点,不断推动公安机关的观念更新、机制变革和效能提升,在破案打击、规范执法、勤务改革等方面不断创造公安工作的新业绩,谱写公安工作的新篇章。

第11篇:信息化

宜宾黄桷庄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由原四川宜宾黄桷庄国家粮食储备库于2007年改制重组而成,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郊东风社区49号,紧靠内宜高速公路和内昆铁路,铁路、水、陆、空交通便利快捷。集团公司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在宜宾市辖区内拥有5个直属分库,粮食仓容10万余吨,食用油罐3600余吨。拥有设备先进的年加工3万吨稻谷加工厂,年加工6万吨小麦专用面粉厂,年加工1.5万吨油菜籽生产线和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粮油生产基地35万亩。现有“兴穗”牌菜油、竹海雪牌面粉、大米,利达利牌饲料畅销西南。目前集团公司已顺利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银行资信等级达AAA。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发展为以粮油储备为主,集粮油加工、粮食产业化、餐饮、住宿、休闲服务业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是我省储备企业中储备体系最完整、产业最全、功能最完善的企业,并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粮食局的肯定和表扬,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更在促进宜宾粮食经济发展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为适应新的企业体制,加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高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把加强企业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加强公司库存粮食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库存粮食安全,促进仓储工作发展。现将集团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工作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为切实推进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制订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在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中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以“学习新标准、新法规政策和有关规范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仓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有效治理不规范管理行为;加强仓储设施管理,改善粮油仓储保管条件”为主要工作内容,全面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集团公司先后派员赴成都、乐山、眉山等省内储粮工作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对企业以往制订和建立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同时,集团公司还就新制订的管理制度开展了全员学习培训,并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以期使各项新制度和行为规范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二)强化库区管理,保持良好仓储作业环境。为美化库区环境,展现企业

良好的形象,集团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库区内通道、绿化带和建筑屋进行了修缮维护,完善库区内引导、安全、警示标识。集团公司在对各产业作业场所规划布局过程中,都是经过综合考虑后布点建设,粮食储备仓库区域、食用油储藏区域等都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各类产业项目都具备符合条件的作业场所。

(三)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和质量管理,确保储备粮安全。集团公司2009年以来,投资120万元,选用当前最新的隔热、防水材料对仓房、屋顶全面进行了翻新维修和对储油罐实施的防锈处理,管道改造。每年都对各类基础设施全面的检查维修。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集团公司仓房和油罐等基础设施功能完好,各类管网功能正常,电线照明系统完好。投资35万元,新建了独立的粮油质量检测中心,新增大量的精密粮油检测设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现已具备对稻谷、玉米、小麦、红粮、食用油、面粉、大米等品种的全项指标检测。目前,集团公司在储备粮油管理工作中已全部采用计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和机械通风措施,相应的装卸、输送、计量等设施设备齐全,保养维护良好。粮情检测、熏蒸和通风作业记录簿齐全,储粮温度、湿度、水分和害虫密度等储粮指标做到了定期检测并达到安全储藏标准,相关仓储、质量档案记录完整管理规范,确保了各级次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

(四)完善岗位及信息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为提升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决策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集团公司投资20万元,建立完善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网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即时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为使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与企业成长相适应,集团公司在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鼓励员工业余自学、集体组织学习和单位派遣学习的方式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集体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已纳入各部门的考核目标内容,与绩效奖金挂钩;针对企业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我们采用派遣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集团公司每年都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和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编排的文艺节目先后在省、市粮食系统文艺汇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五)贯彻储粮规范化,推行岗位职责考核,创更好储粮效益。集团公司近年来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岗位职责管理的模式,目前,集团公司已在仓储保管员中全员推行职责考核管理模式,每位保管员都要根据自已保管的储备粮数量,与集团公司就所保管储备粮数量、质量、损耗和储藏指标签订具有奖惩条件的协议并就此进行考核。通过推行这些岗位考核管理措施,使得仓储保管员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加强,对企业粮食仓储和生产经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和经济收益。集团公司储粮管理费用和储粮损耗较之过去有了明显下降,轮换储备粮各项指标均有

提高。这也为企业的粮油加工、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安全生产保平安,和谐稳定促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历来是集团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着力从推进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入手,以突出安全文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检查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2009年集团公司已被宜宾市安监局评为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集团公司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使得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上都得到明显的进步、提高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深入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我们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内容,为企业下一步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第12篇:信息化

企业管理升级与信息化系统改造--- 上海建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葛林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年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大,投入高,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疑惑或彷徨。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高度或失败或应用未达到理想目标后,下一步企业信息化究竟该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主题是:企业管理升级与信息化系统改造。研究目标,一建立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加强管控,防范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二为企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改造提供支持。主要研究任务,一工程项目管控(从跟踪到竣工全过程业务管控);二人力资源管控;三财务资金管控(投资、融筹资、资产、财务资金、核算、证券等);四行政业务管控(印章控制,档案管理,风险预案控制、安全保卫控制、行政办公管控等);五运营业务管控(战略管理、预算控制,企业知识管控,市场经营控制,研发控制、法律事务控制、品牌控制、统计与信息披露控制、审计监督控制等)。研究成果:一《企业标准化管理手册》;二优化企业组织设计;三建立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指引;四制定企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改造方案。(葛林13585952357)

第13篇:信息化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强力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信息资源利用开发力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008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理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应用规范》,全面完成我市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和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搭建工作,横向联接市直各部门,纵向完成上与省外网平台的对接、下联县市区的平台,承载内网和外网的所有业务。尽快建立各县市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全市各部门的信息网络无条件地并入全市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整合全市内、外网两张独立的网络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落实中央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发布”的要求。

2.进一步完善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建设。全面完成党政门户网站和子网站群的建设及改版任务,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确保与中央门户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对接,不断完善栏目设置和内容更新,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促使非涉密政务信息100%公开。力争开展网上行政事项在线办理和并联审批试点,增强门户网站在线办事功能。继续办好政府论坛、在线访谈等百姓互动栏目,加强政府论坛制度建设,严格贴子审核程序;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公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丰富在线访谈的内容,并提高其质量。安排各部门每年至少在门户网站开展一次在线访谈,加快建立专门的访谈室。加大直播力度,除对在线访谈每期直播外,对全市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大的会议及活动进行直播。依托门户网站做好衡阳的对外宣传,促进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加快完善门户网站子网站群,参照政府网站评测标准,借鉴外地经验,在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制县市区及部门子网站群规划,健全子网站群的考核机制。

3.不断完善百件实事网上办。加强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等五个重点领域的协调,督促其全面搜集信息,及时更新信息,确保100个事项件件能查到,条条都详细,切实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努力研发,增强现有模块功能,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办理,劳动合同备案登记等24项直接关系民生的服务,不仅能网上查询,还能实现在线申请。按照国信办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百件实事网上办”的宣传活动。在政府网站上开设行政首长信箱、公众监督信箱、网上调查、网上听证、网上评议、在线访谈、热点解答、网上咨询等栏目;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或在四大广场等地进行现场演示面向公众广泛宣传。

4.实现30%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与25个部门签署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今年下半年,进行考核评估。在对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中,抓住八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提供完善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事指南。二是做好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三是做好申请材料的在线受理。门户网站为申请人提供电子版办事材料的上传服务,并自动生成唯一的受理号码。四是做好申请的内部办理。五是做好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六是做好协办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七是做好与相关部门间信息交换。八是提供办理进度及结果查询。申请人可通过提交申请材料时获得的受理编号或用户特定信息查询办理进度及结果。已经办结的事项应及时在网站进行公开。

5.强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协调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维护和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制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和保密审查制度;抓好档案馆、图书馆及相关公共场所的信息查阅场所设置;有效开展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加强督查考核,今年\"五一\"后,联合市纪委开展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

6.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面向需求,充分利用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重点选择办公、财政管理、税收管理、社会保障、信用管理、行政许可电子监察、城市整体监控系统和“金盾工程”二期等作为电子政务优先支持的业务。完成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和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围绕优先支持的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着重完善已建应用系统,如财政、税务、金融、海关、国土资源等,强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门间业务协同。对在建和新建系统,加强规划指导。

7.加快政务服务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以遥感遥测、全球定位、宽带传输、海量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建立“数字衡阳”空间地理框架;建成和完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联网报警监控平台,建成全市交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覆盖全市的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教育资源库和远程教育系统;建设文化信息网络,实现图书文献、电子出版发行、文化设施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抓好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险种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实施 “一卡通”工程。

二、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8.加快建设超大容量、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网络。建成覆盖全市的超大容量宽带城域光纤主干传输网和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的宽带接入网,突破接入网发展缓慢的“瓶颈”,大力发展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实现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和光纤到楼层。按照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要求,加快推进网络的升级改造。发展移动数据传输业务(GPRS)和无线移动互联网业务(WAP)等移动网络业务。加快建设数字电视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发挥政府集中资源、统一规划的主导作用,做到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努力减少基础网络的重复建设,又要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融资,促进信息网络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拥有通信经营权的企业参与我市城域宽带网的建设,形成多家网络运营商适度竞争发展的局面。

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9.推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积极申报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继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全力建好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化协作企业群的形成,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资料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40家企业作为全市试点。对列为全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的40家企业,优先享受有关政策支持。同时,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争取市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资助。进一步深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大力推广应用CAD/CAM/CAE/PDM等计

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产品数据管理的数字化,推广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RP理顺和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推广应用Internet技术,引导企业加快电子商务的步伐,以点带面推进行业信息化。

10.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一是强化项目意识,突出抓好我市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库,积极开发、储备一批好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对市晶体管厂的Ф5英寸芯片、泰豪科技的威氏检测系统、同皓电子的贴片电容等项目,加强跟踪管理,加快实施进度。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我市环境、区位和功能优势,吸引国内外辐射能力强,能带动衡阳产业发展的IT企业和人才落户衡阳,鼓励和扶持我市一批有规模、上档次企业进驻高新软件园区,形成产业群体,发挥群体效应,加速产业化进程。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技术,做到资源、信息、市场共享,内外优势互补,大力扶持泰豪科技、北方光电、镭目科技、通达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新产品研发力度。鼓励全市各行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支持企业走产业化道路;鼓励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大力扶持的产业),提高各装备制造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各类装备、工业产品及仪器仪表的数字化;鼓励和支持跨部门的技术合作,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四是加强服务协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产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减少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开绿灯,办实事,在企业登记、注册、立项、征地、税收、基建、环保、供水、供电、通讯、消防设施、进出口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方便,通过优质服务,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11.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同时以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增加已通电话村的农民用户装机数量,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利用广电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在乡镇一级逐步推广互联网业务。参与和支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推动在的应用;大力推进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3S(GPS、GIS、RS)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和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和农业信息平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信息化技能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力争在我市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

五、稳步实施社区信息化试点

12.继续抓好社区信息化试点。结合电子政务三大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采集,继续抓好社区服务信息采集和信息整合工作,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选择1-2个条件好的社区进行应用示范试点,编制论证社区信息化项目第二期建设方案,努力争取建设资金,适时组织实施。

六、加强信息化综合管理

13.进一步完善统计年报工作制度。按照省办、省厅统一部署,继续完善信息化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督促各通信运营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软件企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承建单位坚持每月、每季、每年按时报送,力争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掌握全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14.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低成本有效实施,促进电子政务“五个转变”:即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络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

力量转变。按照《湖南省信息化条例》,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渗透到项目立项、技术和实施方案制定、招投标、项目监理、项目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和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质量负责制,从源头上遏制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程市场的监管,坚决杜绝无证无照,不具备资质的单位参与建设。

15.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依照《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和《湖南省信息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加强对信息经营市场的资质审查备案、培训、年审及监管执法工作;并抓好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七、加大信息安全保障力度

16.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会同保密、国安、公安等部门定期对全市重点单位的信息和网络安全开展检查,开展一次全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或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演习,形成信息安全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本市信息安全应急能力。加强党政门户网站安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加大对安全设备的投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健全党政网络交换中心各项管理制度。

八、开展信息化教育培训

17.加强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培训。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继续组织好对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不断总结提高,创新培训方式,力争完成80%的公务员的轮训,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奠定基础。抓好电子政务信息员培训。

18.进一步组织好国家级信息化考试。在组织好报考和考务工作的基础上,把培训工作做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寻求实力更雄厚的培训机构将软考和信考培训全面铺开,扩大培训规模,真正做到以培促考,以考促学,切实提高IT人才的素质。突出培育几所骨干院校,通过骨干院校带动实现强强联合。以赛促考,以赛带培,举办全市规模的有关计算机组网、组装等职业技能方面的竞赛。

九、加强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

19.研究建立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力争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相关政府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加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协调和考核工作,将信息化工作作为权重较高的重点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促进县市区加大信息化机构管理与协调力度。

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20.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率先在办机关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并以此带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上的应用。建立政治和业务学习的长效机制,创新学习方式,以本单位本地授课为主,辅以外请专家授课,外地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提高我办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为信息化管理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继续保持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增强责任意识,坚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开创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14篇:C语言信息化比赛教案比赛说课稿

2016年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C#程序设计》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和老师,大家好!

下面就总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总体设计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和程序设计语言,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触类旁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C#是软件技术.Net方向重要的基础课。其前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C++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WinForm应用程序开发》、《ASP.Net》等。它旨在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程思想与方法,为随后进一步软件开发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通过“贪食蛇游戏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案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C#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思想进行软件项目开发。软件技术.Net方向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C语言》慕课学习经验;没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学生进校时学习状态不佳,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时,容易受游戏、手机等干扰。

本次信息化教学设计主题是《C#程序设计》的项目八多态——利用覆写减少游戏程序耦合。本项目是基于“贪吃蛇”游戏大案例的第八部分。一共6学时,含2节理论和4节实践课。其中2节理论在多媒体教室;4节实践在多媒体机房进行。

“项目八 多态”是学习编译时多态和运行时多态。并通过“贪吃蛇游戏”项目实训,通过覆写减少游戏程序耦合,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其知识目标如下:

1.理解多态、重载、虚方法的概念;2.学会如何定义和实现重载方法; 3.学会如何定义和覆写虚方法; 其技能目标如下:

1.掌握用多态减小程序耦合的设计模式。

2.掌握用覆写实现多态,在“贪吃蛇”游戏项目的派生类Food和Barrier中覆写Initialize(),实现工厂设计模式。

其素养目标:

1.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加强沟通能力,提升表达与分享能力; 3.加强职业道德素养。

项目八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编译时多态和运行时多态的原理和作用,很抽象。教学难点是:掌握用多态减小程序耦合的设计模式。

参考教材是我们自己主编由清华大学出版守出版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超星平台的《C#程序设计》慕课,该慕课含12个动画开场白微课视频、82个任务点、34个小案例微课视频、12个大案例分解实训微课视频、12章课后在线测验、5套(每套45题)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工程师(C#)真题测验。2014年湖南信息职业技术立项建设项目,验收合格;2015年第一届泛雅杯全国慕课教学大赛,一等奖;2016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项目,入围。

针对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的因素,信息化教学的解决方案如下:

1、针对重点

利用慕课平台中的“阿凡达”动画微课视频解决重点的抽象性

2、针对难点 2016年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C#程序设计》说课稿

利用慕课平台中的大案例“贪吃蛇游戏”分解视频、通过做中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多态;

3、学习状态

一是通过团队建设(慕课平台的PBL);二是利用手机APP教学,变劣势为优势。 教学方法主要是翻转课堂教学,包含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移动教学。 主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为两个:一是超星慕课平台;二是与超星慕课平台配套的学习通APP。

借助这两个教学工具,针对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环节,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具体流程如下:

通过慕课平台发布任务书;学生在慕课中借助三种视频实现知识内化,期间通过PBL小组学习和讨论实现自主学习;老师通过慕课平台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平台自动实现过程性评价。

理论课前,老师可利用APP控件备课;通过APP签到,进行学习情况调查和问题收集;同时组织讨论并利用APP进行一次相关知识抢答。

实践课时,利用APP签到完毕后,学生边看慕课边完成任务;小组讨论;老师参与解决;老师对组长进行过程性评价;组长对组员进行过程性评价。

因此,基于慕课与学习通APP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具体设计图如下。

二、教学过程

1、知识传递

首先通过慕课平台发放任务,然后通过APP随时了解五项统计反映的学情、通过最几天班级访问曲线、多态的整体完成情况、5个任务点完成情况、PBL小组学习情况和在线成绩管理了解学情。

同时,老师通过APP控件备课,用学习通设计好多态相关知识竞赛题;通过慕课讨论学习区收集问题,学生通过慕课PBL进行组内任务发放和初步讨论。

2、理论课知识内化

借助APP签到、调查学习状况;小组分享学习成效;提出问题,讨论;借助APP知识竞赛;

3、实践技能内化

学生借助慕课辅助学习,实现“做”中学;评价;根据案例完成情况先对组长评分;然后组长给组员评分;同时,APP得分记录学生平时成绩,用颜色不一的小花显示学习状态。

三、教学效果

1、项目完成情况 41%左右的学生能完成大案例“贪吃蛇”多态环节。83%左右的学生能完成任务书中的小案例。

2、学生学习状态

周末队长组织在图书馆集体学习

3、一位学生提前5周完成任务

4、征文比赛:两班学生团队策划、筹集赞助、成功组织“基于团队的慕课学习”征文比赛

5、社会责任:学校网费与网速调查

四、特色创新

1、实施基于小组合作+PBL的翻转课堂教学:将拓拓展训练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2、智能手机移动教学:有机地将超星学习通APP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

谢谢各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15篇:信息化发言稿

发 言 稿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到西一路派出所检查指导工作! 下面我就西一路派出所监督信息化系统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安装监督信息化系统是我所全面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提升监督能力,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民警队伍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抉择。我所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率先提高思想认识,将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纳入到派出所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

二、突显应用,务求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任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和办案中的安全防范工作,更好的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和省厅、市局《关于贯彻中央政法委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的工作意见》的要求,我所在侯问室、审讯室、值班室、所门口与院内安装监控监督系统,实行24小时全程录音录像,规范了办案场所设置。同时通过公安网将监控监督情况联入五名所

1 领导的计算机,所领导可随时掌握侯问室、讯问室等情况,及时对办案过程进行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隐患。

三、积极主动,不等不靠

在组织开展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时,我们积极主动,不等不靠。一方面积极争取区委、政府的支持,想方设法,拓展筹资渠道,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一方面本着节约、实用、超前设计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招标形式,选择3家单位做出监控系统的预算,从中选择质优价低的一家进行安装,并负责后期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四、以人为本,通过全程监控提高监督力度,确保民警执法过程不出问题

通过安装监控实行全程监督,进一步规范了我所民警的办案活动,能有效防止涉案人员自杀、自伤、被刑讯逼供致死等非正常死亡事故发生。对易出问题的侯问室、审讯室开展全程监控,同步保存音频、视频资料,也加强了对民警及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日

第16篇:信息化工作总结

倪家营乡2013年信息化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倪家营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府网站建设部署要求,在县信息化办公室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政府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使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党务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的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任务。现将2013年我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门户网站成功升级改版。今年上半年,我乡停用了于2009年3月开通的旧版公务网站,新建了倪家营乡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全面更新、开辟网络问政新途径,通过加强乡村两级公务信息网站建设、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及各领域办事公开事项,着力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了全乡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二)网站管理规范有序。通过半年的工作,新的电子政务平台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改变:一是后台速率大幅提升。我乡加大电子政务资金投入力度,更换后台服务器、扩充数据库容量、提升网站运行速率,使公务网站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高效利用;二是前台布局整体改版。我乡依据“统一中求特色”的原则,在与兄弟乡镇门户网站保持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对个别模块进行微调,使之更适合我乡实际发展情况,更有利于公务网站的便捷、高效使用;三是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我乡网站维护配备专(兼)职网络管理员九名,信息更新采取审批登记备案制度,所有预公开信息,均经网站管理员、内容分管领导、网站建设负责领导“三重门”把关审批后方可公示公开,同时对公开信息进行登记备案,确保责任追究有人承担、有据可循。

通过严把技术关和政策关,新建的倪家营乡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上接市县,下联村社,信息公开更彻底、工作效率再提高。同时,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也成为我乡践行低碳环保、无纸化办公等绿色生态理念,打造“阳光政府”的窗口工程。目前,我乡包含8个行政村在内的公务信息网站已全面投入使用,共公开党务、政务及各领域办事信息1500多条,通过政务公开平台办理群众咨询和诉求服务事项300余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乡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因村级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部分行政村管理员不认真执行网络安全制度,保密意识不强,部分计算机甚至未安装网络安全防护软件。三是部分行政村不认真执行公开信息审批登记备案制度,部分管理员对发布的信息文稿不认真校对,随意性较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将按照“面向基层、严格管理、注重安全、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一是加大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从而全面推进我乡信息化建设。二是立足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乡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全乡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臵,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四是立足网络安全管理,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审批登记备案制度,抓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我乡信息化管理工作安全、规范。

2013年12月18日

- 3 -

第17篇:信息化工作总结

Hr方面:

HR业务蓝图已经发布。

以HR工作流配置为出发点,对**项目组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和部署问题,这个工作非常有成效,基本上工作流的工作移交到**;

Hr中薪酬管理重新实施,培训结束,需要检查进度;

Hr的职位调整,因为移动关系着汇报关系、委托关系等复杂的逻辑,不能启动移动功能,指导批量导入数据,凡是建立了组织的职位全部维护结束;

证书借用升级问题处理,已经解决,证书利用开发已经结束,未在测试环境中发布,需要测试与模拟上线。

问题与解决方法:

公积金计算时提示,身份证错误,原因是收集的身份证是有大量的错误证号。如此可见人事的其它信息也可能不全,比如说学历、出生年月、入职时间,这些都关系着薪酬数据;组织人口普查。

项目部组织机构不健全,对应项目人员普查不到位,关系工程项目的启动、用户及权限建立;组织人口普查。

辞退工作流不能启动,没有解决需要传账套处理,不是非常紧要的工作流,暂缓解决;

调薪单可以启用,需要配置工作流,进一步测试; 实施对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人力资源部推进进度慢。 Oa方面:

Oa的工作基本上由**的项目组的成员推动,实施介入不多 完成OA业务蓝图发布; 完成OA业务操作说明书; 知识库功能问题的处理。 知识库操作手册发布。

关键问题是一些疑难问题,具体解决方式是什么,需要oa实施顾问指导。 档案方面:

已经对档案管理演示环境搭建,提交业务蓝图初稿,项目组基本清楚档案实施的规划与目标。

问题:

OA档案管理系统检索功能比较简单,根本无法做到方便检索。

系统中只能对电子化档案进行管控,但是目前无法对实体档案进行管控,现有客户希望在系统中能够体现出对实体档案的全过程(借阅、借出时间、归还时间、档案借阅者)管控。

原因是:OA系统集成部最新成立,还没有形成解决方案,产品最近阶段没有更新,实施顾问也不清楚下阶段产品发展的方向。基本上是等待实施。

财务方面:

集中解决财务升级问题与资金管理问题 财务统计分析报表分析,金蝶提供了范本。

总账、资金、固定资产的实施,分公司进度检查【上海、杭州分公司的初始化工作必须完成?】;

财务内部借款、开户、付款申请审批工作流,金蝶实施没有受理。需要双发讨论实现方式与时机;

资金管理(结算中心)系统的培训与模拟上线,提出问题,金蝶的实施认为必须对管理进行变更,及分公司的账户必须有总部集中管理,分公司的资金管理端纯粹是出纳业务,集中结算方能解决。

**关注的内部账号、银行账户余额已经宣示出来了,发现余额不正确,经过检查是收付款。

总体:

总体业务蓝图全部修正完毕,没有正式发布;

系统主数据编码和策略进行设置,具体的业务流程需要落实与颁布; 工程项目:

准备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

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投标系统已经在五月底可交付,经过二次测试结束,工作流进行收集与配置,是否可以移植到正式环境移植还没有确认。

原因:

1、关系工程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没有检查,比如说人力资源人员情况、用户与权限;

2、工程项目实施整体资料没有准备,全局资料如wbs结构、分部分项、成本科目,但这些数据受限其它模块,否则整理是否符合整体要求,不可预见;

3、未制定工程项目实施的策略与计划。是集中初始化、还是分步实施、什么时间上,公司组织人员与项目参于人员没有分工,数据从什么时间收集到系统中来度没有达成共识。

4、报表通过BI来解决,方案还没有出来。

综上所述:

1:hr、oa、财务模块基本上已经上线,主要是升级的问题与推进进度太慢,原因一方面是**项目组的人员处理业务不及时,另一面金蝶实施顾问不足,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及跟踪总部技术支持不及时。

解决方式:宁波分公司加入再加入两名有经验实施顾问。

2:建议在总部统一统筹,宁波分公司的实施团队接受总部统一管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安排进度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这六个模块规划人员到**现场做整合测试,指导实施团队。

3:档案管理系统规划到现场,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 4:管理驾驶舱启动商务谈判,在此基础上,规划与实施到位。

第18篇:信息化管理制度

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制度(试行) Q/ZH-DZ-02-04-01(20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公司在管理跟上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环境及工具,创造及巩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软、硬环境,提高工作及管理效率,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 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管理工程,必须做好系统测试、运行及维护工作,系统持续改善。

第二章

信息化管理职责

第三条

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拟订和调整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二)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

(三)完成公司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的招标、采购,并根据自身专业出发,对相关产品进行合理化建议和推荐。

(四)公司各类信息系统、软硬件和网络的组建、日常管理和维护。

(五)组织处理公司各类信息系统故障。

第三章

信息化工作管理

第四条 严格按企业发展规划及年度信息化发展计划开展工作。 第五条 做好企业信息化宣传材料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做到由浅入深。

第19篇:信息化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信息化考察报告

为了筹建省档案局数字化档案馆和更新档案展览陈列室,近日由省档案局赵海林副局长带队,办公室、保管利用处、电子文件管理处、科技信息教育处的相关人员参加,赴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考察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准备充分,安排紧凑,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考察成员都觉得,这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之行,大家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一、基本情况

按照预期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江苏省档案局、常州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嘉兴市档案局等,与各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加强了相关业务的沟通,也增进了感情。同时,出行人员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未出现违纪事件,较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通过考察发现,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面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有着基本相同的建设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数字信息基础工程。三省市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成为所有党政信息资源、历史档案数字记录遗产的数据仓库,借助已有电子政务网络,成为架构在各个信息孤岛之间的桥梁和信息资源物流中心。“收、管、存、用”成为三省市电子档案中心主要职责。电子档案中心具体建设内容概括为“134”,即“一库三平台四中心”,一库:档案综合基础数据库;三平台:电子档案数据采集交换平台、电子档案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网站);四中心:历史档案查阅中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现行电子文件阅览中心、缩微备份存储中心。

(二)网络构架及安全:三省市档案局在网络建设上基本上是三个网络,第一是外网(internet网)是严格控制的;第二是内网,主要运行OA办公自动化,对外链接政务外网,可以直接链接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第三是专网,主要是处理数据、加工数据的网络,对外信息发布审批通过网关控制。

三省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对外采用等级保护和对内采用分级保护的制度进行管理,分别从人、场地、电源、防水、防火、防雷击等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具体网络安全方面,使用防火墙、网页防篡改、网络入侵检测、CA认证等技术手段,明确划分网络边界,严控使用范围。

(三)机房建设:在机房建设方面三省市档案局虽然都是旧馆,但机房的投入和建设下了较大的功夫,整个中心机房都在100多平米以上,数字采编加工间占地都在400平米以上。而且现在三省市都已经在新建的档案馆预留分配机房和信息化用房不少于1000平米。机房格局上为了减少负载采取了机房分开的办法,也就是将机房分为ups机房、专网机房、内外网机房及服务存储等三至四个机房,这样通过分机房有效解决了电压、网络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每个机房内安装精密空调解决调控温度。数据中心机房作为省档案馆核心要害部门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机房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包括: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及入侵报警系统三部分。

(四)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系统集成:数字档案馆主服务器一般采用了SUN小型机,同时选用其他普通服务器做目录、声像、OA、备份等服务器。在数据的存储技术方面,他们采用了先进的SUN存储系统及磁带库脱机备份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在数字化档案馆的系统集成方面他们普遍和国内大型软件系统集团公司合作研发出适合本局的管理系统,成功的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的“收、管、用”平台。

(五)办公自动化(OA)政务系统建设:三省市档案局在OA系统的公文流转方面其实也是处在纸质和电子文件共存的现状下,要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也难度较大,所以他们采取了OA系统连接市政府政务外网的办公模式,通常有些文件通过政务网就可以传输办理,这就引导大家逐渐使用OA的习惯。另外,他们在OA系统中增加了即时通讯、邮件管理、会议登记及综合业务办理等栏目,尤其在综合业务办理中包含了电脑设备报修、耗材的领取等业务,其他处室要有这方面的业务必须通过OA系统报到网络科技管理处(相关处室),得到网络科技管理处的确认后才会派人去维护。由于维护量太大,他们的维护都是采取外包的形式。

(六)标准规范的制定及科研项目:三省市档案局在标准规范的制定方面做的都是很好,他们在数字化规范方面制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加工》《照片档案数字化加工》《综合档案馆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规程》《数字档案馆(室)评估规程》等行业规范及办法;同时他们还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每年都在国家局有一个以上的项目成功申报。

二、主要收获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觉得三省市在档案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三省市信息化起步早,他们对档案特别是电子文体安全管理的法规、策略等举措,成效明显,值得学习借鉴。二是三省市同行正在进行的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工作,无论其思路构想还是运营模式,对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启发,可以避免少走弯路,省去摸索的过程。三是三省市同行对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载体的广泛认同,对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给我们很大启发。四是“上海记忆”“浙江记忆” 工程全面实施,富有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档案文化引领力、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民生和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提升作用达到新水平。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项目工程,是一个跨越空间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主体是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库系统,它突破了馆与馆之间的物理界限,将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不同载体上的信息联接起来,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信息服务。数字化档案馆的主体是联接各省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馆、室,所以我局在下一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时应注重项目构架的搭建,将数字档案馆建设成为基于电子档案安全体系下的收集、管理和共享利用平台。我省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省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开展本单位内部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的行成和收集仍延用老的管理模式,只有逐步走上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才能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对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档案基础业务,根据自身条件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第20篇:信息化学会

清华大学信息化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背景:不再以追赶国际为目标,在网络空间建大学。 核心议题

1.核心议题常年出现,经久不衰,反映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资源保障:人才、经费、基础设施是根本基础 体制建设:治理结构和安全,是制度保障 服务教学:教学技术与在线教育,是核心任务 2.核心议题体现了方针和趋势

围绕高等学校使命,面向高等教育需求 从技术驱动向使命驱动,需求驱动转变 前沿议题

前沿议题是为了应对新需求和新环境的挑战,近年涌现的新议题。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支持。(2011年开始独立出现) 提升IT部门的变革管理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采用统计分析技术支持教育成果 支持业务改革和提升执行效能 实施企业级IT架构 满足设备接入需求 成熟议题

成熟议题是那些往年关注但近年淡化,解决思路和方案已经较成熟和完备的议题 信息化战略及学校决策结合 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RP) 灾难恢复/业务可持续能力 教师的技术培训、支持和协助 身份/访问控制

学习管理系统(LMS)

成熟议题历经多年的探讨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有效做法,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

信息化发展蓝图

重新定位信息化:从信息化服务转变为信息化引领 建立网络空间大学城 全面无线网络 IPV6+ 全面信息化,消灭城中村 整体信息化,消灭烟囱 战略性保障安全

在线教育,协同创新,智慧校园 信息化与教育革命

互联网新技术升级教育手段 互联网新思维改变教育模式 传统课堂上网 网络成为课堂 课程市场化 学校平台化

互为师生、互为同学

清华大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到2020年,提前实现学校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所需的先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优质信息化服务。

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数据、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支撑创新 十二五末目标:三个全面,三个基本

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基础数据全面共享

基本满足教学改革所需支撑,基本满足信息安全所需保障,基本满足各类用户所需服务 十三五发展具体目标 世界一流的校园网络

采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干带宽达到100G,室内室外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运行稳定流畅。

适应改革发展的信息系统

完善基础数据平台,适应学校综合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 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化服务

着重推进面向移动终端的信息化服务,根据云平台提供云平台与虚拟化服务,提升用户服务水平。

战略性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建成具有信用机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安全攻击做到主动防御、及时发现、快速响应。

十三五行动计划

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服务升级,适应技术变化与需求发展 公共支撑平台与信息系统升级,适应改革发展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对严峻挑战 基础设施支撑环境建设,条件保障 用户培训与信息化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一些技术考虑

基础通信光纤化,用户接入无线化,主干网络平台化,边界网络智能化,安全防控立体化,运行服务精细化,运行团队专业化,数据信息共享化,应用服务拟人化。

信息化教案模板下载
《信息化教案模板下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