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智慧泉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1:0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时安排: 三教时

教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单元目标概说】

写景散文,大都具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特色。因此学习这类文章,总是要求同学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从自然风光的描写中提升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而要深入体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会吟哦讽诵,在朗读中品析文字的美、意境的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

本单元的文章各具特色,注意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学习不同的构思与写作技巧。

一、导入激趣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介绍作者:谢大光:男 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

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介绍鼎湖山: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三、自由诵读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作者的行踪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四、文章分层(既然知道了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吧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解说重点难点。

1、在课前读书的时候大家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板书:

轻柔 忽高忽低 清脆 忽急忽缓

厚重回响 忽清忽浊 雄浑磅礴 忽扬忽抑

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指名诵读2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

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6、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

(百年古刹,千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

7、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8、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 泉 二字)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六、小结

1、作者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

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2、作者听出了泉水跳动的层次,从流淌声中听出了轻重缓急,作者想象到泉水的流淌如岁月流逝,感受到像生命在运动。

3、①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净。②“泉影越不可寻”是因为林深树茂而难见泉,“而泉声越发悦

耳”是因为泉并不远,水势也没有减弱,因山势变化却使泉声更加悦耳。

③在于人的精神的纯净。

④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七最后总结全文思路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

(引人入胜)(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

推荐第2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理解本文描写景物的角度。

3.理解“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的内涵。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夜宿僧寺听泉而生的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课前预习: 1.注音:

肇(

)庆

泠泠淙淙( )(

)一泓(

佯作(

)楹(

)联

童稚(

怅惘(

嬉戏(

) 迥(

)然相异 万籁(

)俱寂 释迦(

)牟尼

污垢(

)遐(

)想

汩汩(

)生意盎(

)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它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前人为此写过很多的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来写,却写的与众不同。

2.作者简介: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天鹅之歌》等。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听 泉----------- 作者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以空间转移顺序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辅来组织材料的。 寒翠楼---补山亭---庆云寺

(黄昏----晚饭后----夜间)

2.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第一段:最后几句“过了寒翠楼„„已入山中”

雾中观山,总会有点迷惘,但泠淙明朗的泉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使得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段:写泉水的踪影和流向,泉水之多:“不止一脉,前后左右„„无处不鸣

写出泉水娇态特点:半含半露,于近故远 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爱女,由爱女而爱泉,萌生爱意。 第三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从形和声两方面写泉的可爱。 第四段:一路浓阴一路泉,因为有了泉,才灵动鲜活了山林;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第八段:重点写泉声。

3.分别概括出4—7段的段意。讨论:这几段是否偏离了文章“听泉”的中心? 4.重点研习第八段。

(1)用简短语句概括这段的内容。

深夜听泉,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2)“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这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的传神?为什么? 浸---------- 传神地写出了泉水的清泠之声与月光的胶结之美交融在一起的情形。

1 (3)“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飞瀑落下深潭”作者听出的许多层次的泉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体喻,分析一个分句的特点。

比喻 , 先说喻体,再说本体,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声音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出的具体环境。通过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山泉的温柔美和雄壮美。

(4)仿句: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5)作者听泉听出什么人生感悟?揣摩作者在泉水声中是如何想像的?(课后练习二) (6)“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指大自然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7)试着给这段分层并用两个字概括层意。 (8)为什么说“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是鼎湖山的泉水,滋润了葱茏的树木,给了鼎湖山以生命的活力;是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著名的佛教福地;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感受到生命演进的旋律,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有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

五.作者为什么要用“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作为结尾?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鼎湖山未来的祝愿,发出了内心深处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呼唤。文章如此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雨后游鼎湖山,夜宿寺旁客房听泉的一段经历。极力描写泉水之美,讴歌了祖国的大自然的壮美,揭示了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丝丝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 2 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来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要想办法飞得更高。”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的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yíng)

②娇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1.本题不仅考查了对汉语拼音的认读,而且同时考查了对汉字的识字及书写能力。正确的词语是:轻盈、娇嫩。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是为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线索的分析。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本题通过分析文题,深层次的考查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 3 为题,是因为“会飞的蒲公英”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6.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文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推荐第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5、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理解作者的感悟。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一、激趣诱导,巧妙切入。

1、看图片感知:学生看幻灯片2—5,说出所看所感。

2、介绍鼎湖山:学生自主朗读(片6)

3、老师质疑课题引入新课:游鼎湖山作者为什么“听泉”而不是“看泉”?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完成下列要求。

1、学习下列词语。(片

7、8)

2、理清文章线索(即作者行踪)(片

9、10)

三、组织讨论,集体交流。找出全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勾画

1、学生齐读

2、

3、4段写泉的句子,齐读第8段。(片11)

2、自读思考:这些写泉的句子有何异同?(片12)

四、精读领悟,达成目标。

1、研读

2、3段:片13

2、精读第8段:片14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悟(即文章主旨)。(1)找出并朗读写作者感悟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分析归纳主旨: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片

15、16)

五、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1、总结:片17

2、背诵精彩段落:片18。

3、让学生积累写声音的古诗词:片19。

推荐第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 01

编写人:张洁 审核领导: 使用班级:

教学目标:

1.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3.写景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介绍作者:谢大光:男 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介绍鼎湖山: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二.出示自学目标 同上

三.出示自学提示1. 初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概括文章内容。5分钟后做自学检测1: 1.给加点字注音

肇( )庆 一( )泓 怅惘( ) 楹( )联 汩( ) 汩 迥( )然 繁衍( ) 滤( )过 2.解释 佯装: 可见一斑: 生意盎 然: 万籁俱寂:

3.本文写的内容是:

4.本文作者以经线和纬线描写山泉,即本文按 和 顺序写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10) 四.出示自学提示2.再读课文,领会作者在写本文时运用比喻修辞的妙处,找出描写山泉的句子,细细品味,5分钟后做自学检测2.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山泉做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凉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3.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五.自学提示3.

读了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你会被山泉的悦耳所陶醉,那么你认为本文哪一段最精彩,找出来反复朗读并品味。8分钟后做检测3.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2.指出下面乐声分别比喻什么泉声 柔曼提琴: 清脆弹拨: 贝司轰响: 铜管齐鸣: 3.作者为什么称“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4.你怎样理解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当堂训练 详见学习指导第4页 七.课堂小结 1.课后作业

2.这篇散文写了鼎湖山听泉的见闻感受,揭示人生哲理。

八.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

(引人入胜)

(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

九.课后反思

三、自由诵读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作者的行踪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四、文章分层(既然知道了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吧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解说重点难点。

1、在课前读书的时候大家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板书:

轻柔 忽高忽低 清脆 忽急忽缓

厚重回响 忽清忽浊 雄浑磅礴 忽扬忽抑

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指名诵读2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

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6、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

(百年古刹,千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

7、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8、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 泉 二字)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六、小结

1、作者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

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2、作者听出了泉水跳动的层次,从流淌声中听出了轻重缓急,作者想象到泉水的流淌如岁月流逝,感受到像生命在运动。

3、①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净。②“泉影越不可寻”是因为林深树茂而难见泉,“而泉声越发悦

耳”是因为泉并不远,水势也没有减弱,因山势变化却使泉声更加悦耳。

③在于人的精神的纯净。

④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七最后总结全文思路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

(引人入胜)(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

推荐第5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重点:

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2、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教学思路:

一、导入激趣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今,他用大手笔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乐章。波澜壮阔的大海是雄浑高昂的旋律,演绎激情四射的人生。轻轻吟哦的湖水是温柔的音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让人陶醉。鼎湖山的泉水则叮咚作响,宛如清纯可人的少女,拨动心灵的琴弦,演奏出悦耳的旋律,诠释着快乐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预习汇报

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将预习中你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五个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共同认读。

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三、范读课文

将你所喜欢的句子圈画下来,并注意老师是怎样朗读这些句子的。

四、自由诵读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交流汇报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五、研读品析

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指名诵读2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

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6、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

(百年古刹,千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

7、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六、吟咏感悟

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说一说,你认为它写得好在哪些地方?

七、课外作业

1、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2、仿造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

(引人入胜)(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懵懵懂懂背起书包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一生中注定会遇到恩师无数,他们或传道授业解惑,或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或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动我们的心灵。其实,一个人不管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学问有多深,生命中总会有一位老师像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在他的人生征途中温暖的闪亮。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1位伟人和一个普通老师的感人故事,那就是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和他的《藤野先生》。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 芋梗汤 诘责 寒颤颤 畸形 绯红 (注: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另:在这里教师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事实上日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崇华倾向,在从隋代开始活跃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直是甘当小学生的。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时日本才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后来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超过中国,从此又对中国采取极端鄙视的态度。称当时的中国人为“戴猪尾巴的家伙”,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多类似“爱国青年”的人„„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为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教师幻灯展示下面这段话并指读: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在讨论这句话的同时,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用幻灯展示一张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的照片: 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此时教师可问: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展示幻灯片:

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此处教师幻灯展示一段文字资料:(再幻灯展示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后面的题词)。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所以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从这段文字(及照片)中我们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态度与爱国青年有多么大的不同,同时从中我们还能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相信在日本还是像藤野先生这样对中国人民抱友好态度的人的人占多数,像“爱国青年”那样的极右分子占少数,在今天也应是如此。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同时对“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还要做理解分析)

五、寻疑解难。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此处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找出,讨论解决。应该说,本课的篇幅较长,知识点众多,难理解的语句也有很多,学生找出哪句话来评论和讨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在课上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都处理完。教师采取的策略就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求课上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完,至下课时为止。──事实上事关对内容和人物理解的重要问题都已处理过了,所以此处可以灵活处理。)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5.本文的写法特点。 „„

六、总结、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 1.课下读鲁迅的作品。

2.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3.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附:第二课时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推荐第6篇:百泉村教案

百泉村教案

增福庙中心小学

董慧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能体现白泉村美的语句或词语,用心读,从中感悟拜泉村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百泉村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品读感悟

2、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百泉村的图片,老师描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2、板书:百泉村

并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百泉村给我留下怎样的初步印象。

2、我知道哪些句子能体现百泉村独特的美,我要好好地读读它。

3、我知道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学习,完成目标1 出示自学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写了百泉村哪些事物,并用一个字概括百泉村给我留下的印象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带上问题。

四、小组交流,完成目标2和3 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结合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学提示:

1、浏览课文,画出体现百泉村独特美的句子,再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作简单批注。

2、观察每小节开头结尾,总结出写法特点;找出语言优美的句子,总结语言特点。)

五、汇报展示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享自学成果。

1、汇报目标2的自学成果

汇报的形式:汇报小组:我展示,其他小组:我倾听。汇报小组组长:我们找出能体现百泉村独特美的句子是----部分---一段,---号同学领读,---号同学汇报批注内容,---号同学记录,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过渡:学到现在,我们不仅要赞叹百泉村的美,更要感谢用优美语言带给我们快乐的金波爷爷。金波爷爷用诗意的眼睛发现了百泉村的美,用诗意的心写下了充满诗意、童趣的语言,连文章的结构都流露出无限的诗意。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汇报目标3的自学成果

汇报形式:汇报小组:我展示,其他小组:我倾听。汇报小组组长:现在由我们小组来总结文章的写法特点,请----号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六、总结

这样的山孕育了这样的水,这样的水更是滋养着这样的村,这样的村才有如此热情好客、整洁温馨的家。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的环境创造的更加美好,用我们的双手一定也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百泉村!

七、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或词语积累在语文积累本上。

2、推荐两本书

《追踪小绿人》、《乌丢丢奇遇记》

八、板书设计

百泉村

金波

山 前后呼应

泉 层次清晰

村 巧用修辞

家 语句生动

推荐第7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导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

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们听:

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

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

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

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

5、指名读这一节。及时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四节

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

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

2、指名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又描绘了泉声的多而美?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结,相信你一定会找出答案。

①学生读文,找有关语句。

②指名读。

4、那么,对于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妨再来细细品读一番。

投影出示:

①自由读比较,看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一些。

②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总结:的确,这样写更能生动的体现泉声的美!

5、那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再来品味一番。为了让同学们能看的更清楚,我们来单独看看这段话。/article/

投影出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鼎湖山听泉,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设计厉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第8篇:学习智慧教案

《学习智慧》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名称:《坚韧不拨才能达到顶峰》

1、学情分析:初中生意志力还不够坚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同学理解坚强意志对成功的促进作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

2、教学目标: a) 知识与能力: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理解坚强意志的表现及作用。

b)过程与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c)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面对困难挫折、自觉抵制诱惑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坚定学生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 教学重点:坚强意志的作用 b)教学难点:意志品质的表现

4、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1课《坚韧不拨才能达到顶峰》

5、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舞蹈“千手观音”和桑兰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坚强的思考。

意图:教学内容就依据既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以我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舞蹈“千手观音”这一话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直接从情感上感受问题情景,自然进入问题情景。 坚强意志的力量:

由学生所发现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探究“你眼中的坚强是什么?”

(1)你来分辨:出示一系列词组。让学生对意志坚强和意志薄弱的表现进行初步分辨。

(2)请学生阅读教材2页的故事 回答两个问题:“①、说出故事体现了坚强意志品质的哪一方面?②、你能说出类似事例吗?”并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

意图:教师始终按照“认知、理解、运用”这一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加深认识,突破难点。初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考虑到本内容老师如果过多讲解有说教之嫌,易显得空洞。因此以学生总结归纳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磨练坚强的意志:

① 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进取精神 ② 坚持体育锻炼,在活动中磨砺意志 ③ 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

7、板书设计:第1课《坚韧不拨才能达到顶峰》 磨练坚强的意志:

① 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进取精神 ② 坚持体育锻炼,在活动中磨砺意志 ③ 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

8、布置作业: a) 预习作业:预习第2课《跨越失败沼泽 我与成功有约》 b)必做作业:本课中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c) 选做作业:从生活中自我检讨、或者自我肯定实践坚强

10、教学反思:

教材与现实是有距离的;专家与教师是有距离的;教师与学生是有距离的;学习智慧课要想抓住学生,影响学生,尤其需要研究学生;要更多关注自身、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不可就事论事,“小课堂大社会”不会过时。

课题名称:第2课《跨越失败沼泽 我与成功有约》

1、学情分析:初一年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现在还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他们大多数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从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但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举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的一部分;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提高自己应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c)情感、价值、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勇于和善于战胜挫折的典型人物学习,以积极态度,正确面对挫折,把挫折当作人生的财富,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原因;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b)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多方面因素,感悟挫折,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5、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2课《跨越失败沼泽 我与成功有约》

6、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前边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渴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可是当我们真正面临实际生活学习的时候,我们却又发现痛苦与失败、挫折与困难也会接踵而来。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痛苦、失败与挫折,只有选择坚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失败、挫折与痛苦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呢?这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跨越失败沼泽 我与成功有约”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为什么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和战胜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学生讨论:学习了解挫折后,对挫折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请大家谈谈自己遇到过哪些挫折?(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

教师归纳过渡: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挫折呢?人们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呢? 怎么跨越失败的沼泽? ① 面对失败,我们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② 面对种种失败,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坚韧的心 ③ 享受失败的恩惠,“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④ 在失败中总结与思考 如何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① 目标的选择 ② 目标的实现策略 ③ 成功的原则

8、板书设计:第2课 跨越失败沼泽 我与成功有约

(一)怎么跨越失败的沼泽?

①面对失败,我们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②面对种种失败,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坚韧的心 ③享受失败的恩惠,“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④在失败中总结与思考

(二)如何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①目标的选择

②目标的实现策略 ③成功的原则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3课《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 b)必做作业:阐述自己面对失败的新理解 c)选做作业:自制面对失败的“小贴士”

10、教学反思:

人在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可是那些成功者在遇到挫折时却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从容的态度和不凡的表现,这也正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古今中外一切杰出人物,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 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我们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与。为此大家要立志发愤图强,学会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走向成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挫折会有新的认识,让我们携手共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吧!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战胜挫折!

课题名称:第3课《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

1、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和人生的道路上已经遭遇过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例如在学习方面“几经努力,成绩还是达不到理想目标”;在人际交往中“与好朋友闹别扭影响相互关系”等等。这样看来,学生应该有经历挫折的体验,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唤起他们对于挫折的记忆,消除他们对本话题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对话题有话可说,做到“倾诉”和“倾听”的有效训练。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学会利用各种外在条件帮助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 b)过程与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c)情感、价值、价值观:通过学生参与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挫折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挑战挫折,勇于接受挫折的考验。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如何大胆清晰地表达内心感受;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b)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面对挫折的态度。

5、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3课《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

6、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过程:

导入:先请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边听边思考这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在背景音乐下,老师示范讲述贝多芬的故事。

师:听完了贝多芬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挫折。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能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开展“故事讲评会”

师:老师讲述贝多芬的故事是为了“抛砖引玉”,我相信同学们讲的故事将更加生动精彩。

“讲一讲”。学生可能收集或准备以下材料:

① 爱迪生为找一根灯丝失败过l000多次。 ② ②乔纳斯•索克尔为了找到脊髓灰质炎疫苗,98%的时间都花在不成功的实验上 ③ 开国领袖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了多少困难和挫折,才取得了新中国的诞生。 ④ 贝多芬耳聋而坚持音乐创作的故事。

(要求:对讲故事的学生,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得体地进行交流”,所讲述的故事要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条理清晰、突出要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评一评”。

听故事的同学既可以从以上要求中的几个方面对讲故事的同学进行评价,也可以谈一谈听完故事后的体会、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迪。 面对挫折的两种态度: ① 从容面对,快乐掌握生活 ② 把握恰当的期待值,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 ③ 要有豁达的胸怀,增强心理承受力 ④ 培养乐观处事的性格 ⑤ 注意交流,接受同情和理解

8、板书设计:第3课 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 面对挫折的两种态度: ① 从容面对,快乐掌握生活 ② 把握恰当的期待值,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 ③ 要有豁达的胸怀,增强心理承受力 ④ 培养乐观处事的性格 ⑤ 注意交流,接受同情和理解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4课《学海扬起自信之帆》

b)必做作业:受伤后的桑兰虽然不能在体坛上一展风采了,但是她却活跃在残疾人事业和公益事业上,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c)选做作业:搜集杰出人物的名言中去感悟那份坦然面对挫折的心态

10、教学反思:

让学生讲评面对挫折的故事。在课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情境,先由教师示范讲述贝多芬面对挫折的故事,然后开展“故事讲评会”,先由学生亲自实践,讲一讲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要求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能讲清故事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听的同学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能在后面评故事的过程中针对所听到的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也训练了学生清楚连贯、具体生动地表达的语言能力。

课题名称:第4课《学海扬起自信之帆》

1、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自信的正确方法。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b)过程与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c)情感、价值、价值观: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 b)教学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5、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4课《学海扬起自信之帆》

6、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土,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教师提问: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 。“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试一试:

①唱一首你喜欢的歌;②画一幅你最擅长的画;③朗诵一篇文章:《我能行》

导出自信的概念:自信又叫自信心, 是人们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讲一讲:

自信助我成功的一件事,你认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 自信的人胆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诚,自信的人开朗,自信的人乐观,自信的人豁达,自信的人谦虚,自信的人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自信的人无所畏惧,自信的人快乐,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 议一议:

你认为是自信的哪一个品质助你成功的? 目的:体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获得自信的方法:

① 抬起你的头 ② 微笑 ③ 改变自己的姿势和表情 ④ 请说“我还没有……”

8、板书设计:第4课 学海扬起自信之帆 获得自信的方法:

① 抬起你的头 ② 微笑 ③ 改变自己的姿势和表情 ④ 请说“我还没有……”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5课《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b)必做作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点滴进步?

c)选做作业:找一个目标,努力去实现它,记录下你在此过程中的体会。

10、教学反思:

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我们只有把我们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人,必定会时时、处处自觉展示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尊自信打开我们尘封的心灵,让我们用自尊自信照亮我们前进的旅程,让我们扬起自尊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

课题名称:第5课《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学情分析:“厌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厌学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地对待困难,同时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帮助学生寻找去除厌学情绪的良方,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学好各门功课。

b)过程与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c)情感、价值、价值观:学会快乐地、有兴趣地学习

4、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以实际行动克服厌学情绪。

b)教学难点:给厌学者开处方,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5、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5课《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6、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过程: 导入:

看六幅画,这六幅画中的一小脸带有不同的表情:灿烂的笑容,非常高兴;高兴;略带微笑;不笑也不恼;烦恼,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一副苦恼的样子。

这六张脸表明了对学习的六种不同的态度,其中哪一张脸最像你,请进行选择。

活动与训练: 小品内容

⑴我是多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对新鲜事儿好奇、多问,学习时专心致志,还十分重视独立思考。我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的,我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属于哪一张脸?哪些同学脸上的表情与我一样,请举手。

⑵我是来来,在学习上我没有姐姐学得活,但对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当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会很快乐。学习有困难,有竞争,才有乐趣。我属于哪一张脸?哪些同学脸上的表情最像我?

⑶我是咪咪,我觉得学校里的生活很有趣,当然我也爱学习。虽然学习很艰苦,但我能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属于哪一张脸?哪些同学脸上的表情与我相似,让我们握握手吧! ⑷我是发发,我觉得读书没有太大的用处,爸爸没读多少书照样赚大钱的。因此,我也不必用功,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的。我属于哪一张脸?哪些同学脸上的表情与我一样,请举手!

⑸我是嗦嗦,在学习上家长给我压力很大,他们对分数很看重,每当我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家长就会狠狠地打我、骂我。我害怕测验、考试,我觉得生活很累,对学习一点儿都没有的兴趣。那些同学在第五张脸上打钩的,也许同我一样苦恼。 ⑹我是拉拉,我讨厌学习,从进小学开始,我的学习成绩就很差。我曾努力过,但最终还是失败。我对自己一点信心没有,混一天算一天吧!我心情一样的同学真苦恼。

教师小结:讨厌学习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助他们好吗? 讨论交流:

前后四位同学成为一个会诊小组,一起给厌学者开处方,哪一组开的处方高明,就被授予“名医”称号,并发给“荣誉证书”。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处方:

①培养学习兴趣

②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责任

③要有自我约束力,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品质 ④贵在坚持,要有连续性

8、板书设计:第5课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克服厌学情绪的方法: ①培养学习兴趣

②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责任

③要有自我约束力,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品质 ④贵在坚持,要有连续性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6课《生有涯 学无涯》

b)必做作业:如何看待繁重而艰苦的学习任务的?

c)选做作业:给自己写几句鼓励的话,当厌学情绪出现时,读一读鼓励自己。

10、教学反思:

我们已经为厌学的同学想了几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开好了处方,学生回去可以试试。但需要克服厌学情绪应该付之于实际行动,才能取得好成绩。只要满怀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的,才能成功。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在课下让学生践行克服厌学情绪的各种方法。

课题名称:第6课《生有涯 学无涯》

2、学情分析: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人生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没有止境地学习成为每一位有上进心的人实现其执着追求的必然途径。培养“在学习中学、在生活中学”的意识和顽强意志,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品质。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型社会,理解学习型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知道终身学习的含义。 b)过程与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c)情感、价值、价值观:通过对学习型社会的了解,终身学习的意愿,并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进行更新。

4、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b)教学难点: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5、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6课《生有涯 学无涯》

6、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让每个孩子接受教育,尊重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既是对孩子负责,对孩子的家庭负责还是对社会负责,但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终身学习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是现代人必然的选择。 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不再认为教育只是人生特定阶段的终结性任务,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

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只是为所谓的精英服务,而是让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的机会。

3、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

4、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学习。

终身教育理论确定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国家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构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并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因此,终身教育已经不只是一种教育思潮、一种教育理念,它向世人昭示了教育未来发展的图景,教育终身化终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教育现实。

终身学习要从现在做起 ① 培养浓厚的兴趣是终身学习的前提 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保障 促进终身学习的小策略 ① 总带一本书 ② 建一个“要学习什么”的清单 ③ 寻找更多明智的朋友 ④ 指导自己的思想 ⑤ 付诸实践 ⑥ 教别人 ⑦ 在群体中学习⑧ 开始一个新的项目

8、板书设计:第6课 生有涯 学无涯 终身教育的特点

终身学习要从现在做起 促进终身学习的小策略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二单元第7课《透视自己的学习》

b)必做作业:学习了促进终身学习的小策略,你有何收获? c)选做作业:写一份“学无止境”的小文章。

10、教学反思:

终身学习对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堂课上,学生理解了终身教育的特点,从中找到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同学踊跃参与讨论,顺利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安排。

第二单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巧学篇》

1、教材简析:第二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教材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进而介绍学习习惯,旨在进行较系统、具体的学习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更好的珍惜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因此本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故事案例、活动、文字材料、课件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并落实于今后的学习实践。

4、课时分配:

第7课

透视自己的学习

1课时 第8课

操纵自己的学习

1课时 第9课

优化自己的学习

1课时 第10课 步入创新天地

1课时

二、课时设计方案

1、课题名称:第7课《透视自己的学习》

2、学情分析:由于初一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习方法在中学不适用,有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c)情感、价值、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4、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 b)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7课《透视自己的学习》

6、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象一:不少学生能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当老师要求其说清解题思路时,他(她)们就很犯难,对思考过程讲不清楚,说不出来龙去脉。

现象二: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当老师或其他同学出示了正确答案时,又后悔莫及。这种问题反复出现,学生往往把这种错误理解为“粗心大意“”做题马虎”。

现象三:教师已经分析过类似例题,但问题情景或某一条件发生一些变化,部分学生就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显得较为困难。 现象四:在学习新知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能够处理变式甚至一些复杂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忘掉了解决方法和基本思路,乃至一些简单问题也难于解决。

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课堂表现、解决问题的成败进行分析反思,可以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把问题引向纵深,激活学习智慧。同时,通过“学习反思”培养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自己研究自己的学习,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升学习能力、减少学习失误的“催化剂”。 学生“学习反思”思什么? ① 及时反思知识结构 ② 及时反思学习过程 ③ 及时反思学习行为 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反思” ① 养成习惯 ② 贵在坚持 ③ 善于记录 ④ 自我提升

8、板书设计:第7课 透视自己的学习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二)学生“学习反思”思什么? ① 及时反思知识结构 ② 及时反思学习过程 ③ 及时反思学习行为

(三)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反思” ① 养成习惯 ② 贵在坚持 ③ 善于记录 ④ 自我提升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二单元第8课《操纵自己的学习》 b)必做作业:任选一个科目,谈谈如何进行学习反思? c)选做作业:设计一份作业完成情况的自测卷。

10、教学反思:

学习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堂课上,学生理解了反思的重要性,从中找到了如何进行学习反思,同学踊跃参与讨论,顺利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安排。但这课的内容如何真正践行于课下,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课题名称:第8课《操纵自己的学习》

1、学情分析: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时进行修正,由于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不能操纵自己的学习,所以这课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c)情感、价值、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自主学习。 b)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8课《操纵自己的学习》

5、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精力和体力最旺盛的阶段,是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最优时期,中学生不应该虚度光阴,应该在中学美好的时光中掌握自己学习、生

活中所需的技能。为今后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意什么? ① 不唯书 ② 不唯师 ③ 不唯一

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 ① 发挥主体作用 ② 培养探究知识的兴趣 ③ 多想想、多议议 ④ 自测与评价,在反思中学

8、板书设计:第7课 透视自己的学习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意什么? ① 不唯书 ② 不唯师 ③ 不唯一

(三)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 ① 发挥主体作用 ② 培养探究知识的兴趣 ③ 多想想、多议议 ④ 自测与评价,在反思中学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9课《优化自己的学习》 b)必做作业:写出四个“我学会了”。 c)选做作业:测测自己的自我操控力。

10、教学反思:

学习自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堂课上,学生理解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中找到了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同学踊跃参与讨论,顺利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安排。但这课的内容如何真正践行于课下,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课题名称:第9课《优化自己的学习》

一、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面对眼花缭乱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秘诀,学生们不能人云亦云,把自己搞得无所适从,也不要固步自封,一概排斥。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掌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捷径,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至关重要,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c)情感、价值、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了解最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a)教学重点: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b)教学难点:优化自己的学习,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应用于各科学习中。

四、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第9课《优化自己的学习》

五、媒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本41页的短文,讨论读后的感受。 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做同样的练习和作业,可有时学习效果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结论:不当的学习方法使人多走弯路,浪费时间,降低兴趣,削弱信心,效果不佳;

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使人得心应手,运筹帷幄,效率高,收获大兴趣上升,信心倍增。

的确,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学习方法和策略

①做好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②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③提高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谈谈你对“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解?同学们畅所欲言 结论: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课堂交流: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8、板书设计:第9课 优化自己的学习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不当的学习方法使人多走弯路,浪费时间,降低兴趣,削弱信心,效果不佳; 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使人得心应手,运筹帷幄,效率高,收获大兴趣上升,信心倍增。 学习方法和策略

①做好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②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③提高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论: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课堂交流: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9、布置作业:

a)预习作业:预习第10课《步入创新天地》 b)必做作业:写出你学习英语学科的学习方法。 c)选做作业:测测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

10、教学反思:

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适应,是滚动化,所以也是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掌握优良学习策略,就具备了最重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实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单元 学做智力“体操”——勤练篇

第十二课 观察力:智力的门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观察力在学习中的作用,知道科学观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领悟观察力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能将学观察方法运用到学科学习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观察力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观察如何与思考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竞赛、脑力激荡

五、教学手段 演示文稿

六、板书设计 导入:袁隆平的眼力

多年来,人工杂交水稻研究一直是各国科学家难啃的“骨头”,许多水稻专家在这道难题前碰了壁。他们得出结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植物,利用杂交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学校试验田偶尔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从它身上,袁隆平联想到: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能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同样,也一定能够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自然界找到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作为新的育种材料。然而,要在成千上万亩水稻田里找这么一株特殊的稻穗,无异于大海捞针。

从1964年6月20日开始,袁隆平挤出教学后的业余时间,每天头顶烈日,脚踩污泥,弯腰驼背地寻觅那神奇的“不育”稻株。7月5日,是寻找“不育”稻株的第16天。在一块“洞庭早籼”田,袁隆平的目光在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停住了。“啊,这不是退化了的雄蕊吗?”10多天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雄蕊植株。袁隆平马上将这“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加以标记,两三天内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进一步证实这是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后来,袁隆平又前后共检查了14000余个稻穗,分别在洞庭早籼、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4个水稻品种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栽培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少量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完全可以培植出一个庞大的雄性不育系;再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人工杂交制种,预期可以获得很高的产量和效益。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那张寄自北京的十四块两毛八的小小稿费单,似乎也通知着袁隆平:你已经闯入了全世界公认的“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禁区。 思考:袁隆平进行水稻杂交试验在稻田里检查了多少株稻穗?他的成功与什么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归纳:观察,顾名思义,观是看,察是想。从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引发对杂交水稻蓝图的构想,到连续16天寻找天然不育稻种,再到对14000余个稻穗的检查,然后进行杂交水稻的试验,继而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袁隆平经历了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这样的过程。由此可见,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过程。整个观察过程都需要思维活动的积极参加,因此,观察要高于一般的知觉。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特点的能力叫观察力。观察力与注意力相辅相成。

学生的学习与观察力息息相关。例如在写作上,如果观察力较强,就可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材料,写文章会言之有物,生动形象;在理科的学习中,教师采用演示实验、观察标本、实际测量、学生探究实验等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机会,善于观察的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会更深刻,知识掌握会更牢固。同样,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

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的玄机在于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力对于我们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搞好学习、从事发明创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一]观察力与学习

举例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觉得哪些学科的学习与观察力有关?

分析下列文段,看看分别使用了哪个观察的“好帮手”。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一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旁道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叶圣陶《苏州园林》 (眼睛——苏州园林中树的形态) b、记得小时候唱过一个《苍蝇歌》,内中的警句是:“一个苍蝇嘤嘤嘤,两个苍蝇嗡嗡嗡,一群苍蝇轰轰轰!”苍蝇的音乐,的确是又清悠以渐至于雄壮。

——梁实秋《蚊子与苍蝇》 (耳朵——苍蝇的声音)

c、人的鼻子对香味的感觉是极为灵敏的:在一间大屋子里,只要蒸发千分之四克的石炭酸(大约十分之一滴),你的鼻子就可以闻出香味来。 ——叶永烈 《香料》 (鼻子——香料的味道)

d、榴莲周身有刺隆起,如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于铜锤外面,再装上毒刺,摸上去很粗糙,用力的话,

还会感到疼痛。

(眼睛——榴莲的形;双手——榴莲壳的感)

[活动三]实践练习:

1.如果给你一个苹果,你怎样观察它?由苹果你能联想到什么?

2.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更加符合实景,更有韵味吗? 3.摞杯子比赛

观看摞杯子比赛2遍,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小组

完成以下任务:第一,摞杯子的造型有几组,请画出来。第二,摞杯子。按摞杯子比赛的录像操作。第三,用成语描写摞杯子比赛(不少于3个)。

总结:

现代微生物学之父、免疫学和卫生防疫学的奠基人、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曾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观察力方面,我们要为未来准备什么呢?成为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人。当一个人有了持久的观察习惯,他就能克服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观察力是在“锲而不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作业:p62完成学习心得

推荐第9篇:智慧课堂教案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e-World智慧课堂 软件使用手册@2014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前言 1

1 总体常用按钮介绍 ...............................................................................................................................................2 1.1 认识振华智慧课堂软件中的常用按钮 ...................................................................................................2 1.2 富媒体按钮的使用方法介绍 .....................................................................................................................2

1.2.1 1.2.2 1.2.3 1.2.4 图片按钮.....................................................................................................................................2 文字按钮(可在文件内添加文字进行说明)...................................................................6 动画按钮 ...................................................................................................................................7 音频按钮(可进行录制或播放音频) ................................................................................8

1.2.5 1.2.6 1.2.7 1.2.8 视频按钮: ..........................................................................................................................10 浏览器按钮(可对文件进行添加浏览器,方便浏览资源) ......................................11 摄像按钮(智慧课堂默认三个摄像头来源).................................................................12 工具箱按钮(可对选定的对象进行属性、动作、工具、设定特性进行编辑) ....15

回收箱按钮 ...............................................................................................................................16

1.3 操作按钮的使用方法介绍........................................................................................................................16 1.2.9 1.3.1 1.3.2 1.3.31.3.4 聚光灯按钮: ...........................................................................................................................16 遮幕按钮 ....................................................................................................................................17 小白板(对文档内某一处做进一步的说明,形成子课件) ......................................20 钢笔(可对屏幕进行文字书写)........................................................................................23

1.3.5 1.3.6 规则剪刀................................................................................................................................24 不规则剪刀(可对对象进行任意形状裁剪)..............................................................24

2 部分按钮及特效的具体操作............................................................................................................................26 2.1 页面的调整和管理 .....................................................................................................................................26 2.2图片插入与移动特效 .................................................................................................................................28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前 言

什么是振华智慧课堂?

振华智慧课堂是一款为学校电子信息硬件量身定做的教学互动软件,以带给教师信息化的视野为目标。

【振华智慧课堂】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平台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与学)整体方案】的全部过程。其操作便捷,功能强大,让老师轻松做出高交互教学课件。

它是能将图片、视频、音频、ppt等其他格式引入并进行加工操作的教学互动软件。该软件能进行微课视频录制、拆分与合并,有利于教师将知识点碎片化,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薄弱知识点的再次复习巩固需求。

1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1 总体常用按钮介绍

1.1 认识振华智慧课堂软件中的常用按钮

振华智慧课堂软件主要分为右侧的富媒体按钮和下方的操作按钮

(1)富媒体按钮:主要为对制作课件的素材来源进行添加及设置功能,包含图片、工具箱、文字、

动画、

音频、

视频、

浏览器、

摄像、回收箱,如下图所示

(2)操作按钮:主要为对制作课件内的素材进行操作添加的功能,包含遮幕、页、放大镜、上一步和下一步、

选取按钮、

小白板、矩形剪刀、

前一页橡皮擦,

加一页、钢笔,

聚光灯、后一互动,如图所示。

1.2 富媒体按钮的使用方法介绍

1.2.1图片按钮

,在所需要放置图片区域拉动鼠标,选择所要添加图片来点击图片图标源文件;

a.插入图片操作步骤如下:①点击图片图标;②选中需要添加图片区域,从相应文件夹内添加图片;③选择需添加图片后点击“打开”图片

,完成添加

2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点击完成图片添加后如下所示:

完成图片添加后若需对图片进行调整,可选中图片,此时图片四周会出现一些小图标(如上图所示),拖动右侧小图标b.删除图片恢复图片操作步骤:

①删除图片:单击选中图片按图片下方删除键将图片拖入回收箱

(如下图步骤1)或者直接

可对图片进行尺寸大小调整

(如下图步骤2);②恢复删除图片操作:直接点击屏幕下方“上一步”按钮则可将删除的图片恢复(如下图步骤3);

3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c.图片的旋转操作:单击选中图片后,点击旋转按钮左右拖动可将图片旋转到相应角度;旋转角度为正负180 度,图片无旋转角度时旋转角度显示为0(如下图1所示),向右旋转时旋转角度则为正数(如下图2所示),向左旋转则为负数(如下图3所示);

(图1 图片无旋转角度)

(图2 向右旋转,旋转角度为正数)

4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图3 向左旋转,旋转角度为负数)

d.图片设置为按钮:将图片设置为按钮则可赋予该图片接受点击的按钮功能,设置图片为按钮有两种操作方法:

方法一:①单击选中图片后,单击图片左上角的五角星快捷按钮(如下图步骤1),②在弹出的工具箱操作窗口中,单击“按钮”前面的框框,使按钮前面的框框打钩(如下图步骤2)

方法二:①选中图片后点击右侧工具箱 图标(如下图步骤3),②弹出工具箱操作 窗口中单击选中“属性”下“按钮”前面的 框框,使按钮前面的框框打钩步骤4)

(如下图

5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方法三:单击选中图片后点击 图片左上角“按钮”色再次点击按钮

显示红

,即已将该图片设置为按钮,

则取消将该图

片设置为按钮;(如右图步骤5位置)

e.图片的锁定:

选中图片后点击【锁定】按钮

,则锁定状态由开锁变为关锁

,此时图片被锁定,不能对图片进行移动和删除操作,若需解除图片锁定状态,从新点击关锁,将关锁图标骤1,2)

变为开锁

,才能对图片进行移动和删除;(如下图步

1.2.2文字按钮(可在文件内添加文字进行说明)

插入文字步骤:

①点击右侧文字编辑图标

,在所要编辑区域单击鼠标;

②出现文字编辑框后输入文字;

③选中文字,可根据需要调整字体、大小或颜色;(如下图操作:点击字体选择按钮

选择相应字体,点击字体大小选择按钮

6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可选择相应字体大小,点击文本编辑下方字体颜色按钮行颜色调整。(如下图)

可对选中字体进

1.2.3动画按钮

点击动画图标,在需要插入动画区域选择相应动画文件;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可以对动画图片进行画面截取,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击右侧动画按钮

,选中需要添加动画区域;(如下图步骤1)

添加动画; ②选择动画文件来源,点击“打开”按钮

添加动画完成后还可以对动画进行拍照、透明、移动等特效操作,操作步骤如下:

①对动画拍照,选中动画窗口,点击右侧的“五角星“快捷图标【拍照】按钮

,点击;(操作步骤如下图2的位置)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②对动画设置特效,单击选中该动画,先将该动画设为为按钮,点击“五角星”快捷按钮,比如单击【透明】前面的框框,是该动画具有透明特效。(如下图3的位置)

1.2.4音频按钮(可进行录制或播放音频)

1、音频的录制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击屏幕右侧音频按钮;

②在空白界面内选定音频区域, 选定区域会出现一个绿色区域表示 已选定的音频区域(如上图2区域), 选定音频区域完成后此时出现音频图(如右图3位置所示)

8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③点击音频内的的开始按钮,则录制开始,录制完成后点击停止按钮则录音完成,该区域恢复原来场景,点击刚才所选定的音频区域(即上左图绿色区域),即可播放已录制好的音频,再次点击该区域,播放的音频暂停。

2、音频的插入: 点击屏幕右侧音频按钮

,在空白界面内选定音频区域,此时会出现音频图标点击音频文件来源按钮可选择已保存在电脑内的音频文件插入进来(如下图);

3、删除该音频:

删除方式一:①打开工具箱;

②选中刚才划定的音频区域(下图绿色框区域);

③将工具箱“属性”下“锁定”按钮删除键的对勾取消;⑤按如右图所示

删除方式二:

①打开工具箱;

②选中刚才划定的音频区域(下图绿色框区域); ③点击“锁定” 按钮;④点击“删除”键

。(如下图操作所示)

9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1.2.5视频按钮:

1、插入视频操作: ①点击右侧插入视频②选择视频文件来源;

智慧课堂软件视频插入默认为flv格式,若选择的视频文件不是flv格式,则要将文件进行格式转档,文件大则所需转档时间长。(如下右图所示)

按钮,在屏幕的空白区域选择视频要放置的位置。

2、视频的调整:

点击插入视频后该视频是自动播放的,可对视频的大小进行调整及对正在播放的视频进行画面拍照;可将视频设置为接受点击才播放。

10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①点击视频窗口后再视频四周会出现悬浮按钮,点击所需大小的调整(如上图内1的位置)

②点击全屏按钮③点击恢复窗口按钮

可对视频窗口进行

可对视频进行全屏观看;(如上图内2的位置)

可将视频窗口恢复到初始大小;(如上图内3的位置)

④点击拍照按钮,可对动态视频进行拍照,获取静态资源。(如上图4的位置) ⑤点击视频右侧的锁定按钮定按钮由解锁状态

变为锁定状态

,则可将该视频进行锁定,则不能移动,锁。(如上图5的位置)

1.2.6浏览器按钮(可对文件进行添加浏览器,方便浏览资源)

1、浏览器插入操作步骤: ①点击浏览器按钮

,在屏幕内点击鼠标,则在屏幕下方会出现网站链接图标,(如下图1的位置)

②可点击“网站”选择备选网站如百度、谷歌、优酷;(如下图2的位置)

③也可以在网址输入栏里站地址。(如下图3的位置)

输入想要访问的网

11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④点击左侧的收起图标,关闭浏览器。(如下图4的位置)

2、浏览器的移动操作步骤: ①点击工具箱定】按钮动;

;②选中浏览器;③在工具箱“属性”栏下,将浏览器【锁

前面的对勾取消,拖动浏览器窗口可对浏览器窗口进行位置移

1.2.7摄像按钮(智慧课堂默认三个摄像头来源)

1、添加摄像头操作步骤:

①点击摄像头图标

12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后在屏幕左上方会出现摄像头窗口;

②选中摄像窗口在摄像画面四周会出现小图标,且右方会出现一列隐形拓展图标; ③点击图标可对摄像窗口进行大小调整;

可对摄像画面角度进行调整;

,则可将该视频进行锁定,则摄像窗口不变为锁定状态

; ④点击旋转按钮⑤点击视频窗口右侧的锁定按钮能移动,且锁定按钮由解锁状态

2、摄像头隐形拓展图标的使用:

①选中摄像窗口点击隐形拓展图标②点击隐形拓展图标放大按钮③点击隐形拓展图标缩小按钮④点击隐形拓展图标反转按钮置)

⑤点击隐形拓展图标拍照按钮位置)

3、摄像头的删除操作:

①若摄像窗口未被锁定,即锁定按钮呈开锁状态击窗口右下方删除键

或者可进行摄像头切换;

可将摄像窗口放大;(上图2的位置) 可将摄像窗口缩小;(上图3的位置) 可将摄像窗口画面左右置换;(上图4的位

可将摄像画面拍照,形成图片。(上图5的

该窗口可移动,直接点

(如下图所示)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②若摄像窗口已被锁定,即锁定按钮呈锁定状态锁定按钮,将锁定解除为开锁状态操作步骤如下: 方法一:①点击crtl选取钮

该窗口不能移动,需点击

,再按窗口右下方删除键

,有蓝色变为红色

②选中摄像窗口对象,此时已锁定摄像窗口显示浮动图标; ③点击锁定按钮

,将锁定解除为开锁状态

④点击窗口下方删除键⑤再次点击放开crtl选取钮,由红色变为之前的蓝色。【或者也可以点击工具箱,在摄像头【属性】栏将“锁定”前面的对勾取消。】(方法1)

14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方法2:打开工具箱,选中视频,将“锁定”前的对勾去掉, 再点击删除按钮。

1.2.8工具箱按钮(可对选定的对象进行属性、动作、工具、设定特性进行编辑)

(注:工具箱为打开编辑状态时, 点击音频文件区域不能播放,需将 工具箱关闭后才能播放音频文件。 工具箱为打开编辑状态时,对资源 对象进行的特效设置不能展示,需 要先关闭工具箱。)

下面重点介绍工具箱【工具】栏下常用到的几个图标:

(1)工具栏下左上角第一个图标是

入电子书图标,点击该图标可以把之前保存下 来的课件载入进来。(如左图1的位置) 载入电子书图标的右边是载入ppt图标, 点击该图标可以把需要的ppt资源载入进来。(左图 2的位置)

工具栏下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图标是存储图标, 单击该图标可以把做好的课件保存下来。(左图3的位置)

15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2)存储图标的左边是关闭软件按钮图4的位置)

,单击该图标即可关闭软件。(左1.2.9回收箱按钮

可将不需要的图片,文字等对象拖入回收箱内;直接点击回收箱可将屏幕操作区所有未锁定对象清除。(音频,ppt为锁定对象,若要清除需先将音频、PPT解除【锁定】)

回收箱的撤销:若需将已放入回收箱的文件重新返回,点击上一步按钮可以将误删除的对象再返回到界面内。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1.3 操作按钮的使用方法介绍

1.3.1聚光灯按钮:

按钮,即出现聚光灯效果(如下图1位操作步骤:点击屏幕下方聚光灯置);

(1)聚光灯形状选择:点击利用聚光灯旁边来改变聚光灯形状;

(2)聚光灯大小调整:拖动聚光窗口图标位置所示);

和(下图2和3位置)

来改变聚光灯大小(如下图

416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3)聚光灯位置选择:点击聚光屏幕上的手势图标置选择(如下图5位置所示);

可进行聚光灯焦聚位(4)退出聚光灯特效:直接点击聚光灯左侧的开关按钮下图6位置所示)。

关闭聚光灯(如

1.3.2遮幕按钮

,则在屏幕上出现黑色幕布,通过调整幕布上方的点击下方的遮幕按钮按钮可对幕布打开方式进行调整;

17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1、打开遮幕操作步骤: ①点击屏幕下方遮幕按钮所示);

,在屏幕上出现默认黑色幕布;(如上图1位置②点击幕布上方的幕布隐藏按钮可将幕布上方的按钮

隐藏(上图2位置所示) ③点击横向打开幕布④点击纵向打开幕布

幕布按横向方向打开;(上图3位置所示) 幕布按横向方向打开;(上图4位置所示)

,则幕布打开方式为单方向打开;(上⑤点击幕布上方右侧的同步按钮图5位置所示)

⑥拖动幕布

则可打开幕布;(上图6位置所示)

可选择幕布的颜色(上图7位置所示) 可将图片作为遮幕。(上图8位置所示)

可对幕布透明⑦点击幕布颜色方框⑧点击幕布上方的图片按钮⑨调整幕布上方的幕布透明度按钮度进行调整,越往左,透明度越大。(上图9位置所示)

18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⑩点击幕布右上方的的关闭按钮可关闭幕布特效。

2、更换幕布图片:可将任意图片设置为幕布,达到美化图片的效果;①点击图片按钮

可选择外来图片作为幕布遮布;

操作添加外来图片作为幕布后的效果:

3、小图片的幕布选择:例如制作如下图图片大小相同的幕布: ①打开右侧【工具箱】②选中图片;

③在【工具箱】下【工具】选择④点击右侧的

去掉遮幕全屏按钮对勾;

按钮,则自动获取该图片的大小尺寸;

19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⑤再次点击下方的【幕布按钮】⑥点击遮幕,在【工具箱】

,则生成与刚才图片大小相同的幕布;

【属性】中取消勾选『锁定』,即可移动遮幕。

1.3.3小白板(对文档内某一处做进一步的说明,形成子课件)

1、添加小白板:

①点击小白板图标;

②在需要进行说明的地方进行选取(选取鸟的头部);

20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③选取操作完成则进入小白板界面,且在小白板内出现刚才选取小白板的画面(如鸟的头部);可插入文字或者图片进行说明。

④退出小白板,点击下方的【关闭按钮】返回到之前页面

(红色圈取区域关闭按钮),则

2、小白板图标替换:

方法一:将小白板设置为特定的图片。按以上步骤操作设置小白板后,选中小白板图标,查看其工具箱内的名称:

编辑小白板【工具箱】下【属性】按钮,在小白板【动作】编辑下选择将要

21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替换的图片按钮名称白板图标替换相应图标。

点击“替换为”则小

方法二:点击图片或者其他对象,点击黄色星星工具箱快捷按钮工具箱快捷菜单后点击小白板图标,点击图标替换按钮

,打开

,此时画面变暗,点击替换的图片(例如下图位置4所指的图片),替换完成。替换小白板图标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22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1.3.4钢笔(可对屏幕进行文字书写)

操作步骤: ①点击钢笔按钮

,可通过选择②出现钢笔选项调整图示左侧笔迹颜色来调整字体颜色(如下图所示)

③点击

左侧的笔迹大小图标

23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可调整书写字体粗细,右侧的为设置书写时间,即设置时间长短内书写的笔画为一个整体,越靠右时间越长。

1.3.5规则剪刀

可对屏幕内的图片或者视频等其他对象进行规则裁剪;点击剪刀按钮选择要裁剪的区域即可完成裁剪,该剪刀步骤如下:

为矩形规则裁剪;

,①点击【剪刀】按钮; ②选取需要裁剪的区域(如下图的红色区域为选定的裁剪区域);即可完成裁剪。

1.3.6不规则剪刀(可对对象进行任意形状裁剪)

操作步骤: ①点击【工具箱】

不规剪刀; ②在【工具箱】内【工具】下点击的③选定对需进行不规则裁剪的区域即可完成不规则裁剪。

24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裁剪后的效果图如下:

④如果只需裁剪出不规则图形,不挖空该图像,则将下放的【挖空】对勾去掉。

25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去掉挖空后用不规则剪刀裁剪出来的效果如下:

2 部分按钮及特效的具体操作

2.1 页面的调整和管理

2.1.1、添加页面:

①点击增加页面图标

则在文档自动添加页;在屏幕内选中对象后直接拖

26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入增加页面图标,可生成新页面;

前一页或

后一页图标,可将选中对象拖入相邻②将选中对象直接拖入页面。

2.1.2、调整页码:若需对文档页码顺序进行调整,点击右侧下方进行调整;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击右侧下方页面管理图标

;(如下图内1的位置)

页面管理后,

②点击页面管理图标后在界面上方出现有所页面(如下图)

可对页码名称

进行从新命名或页码顺序

进行调整;(例如将页码名称“page3”改为“头像”,且将页码顺序“3”改为“2”)

调整前

27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调整后

【注:在框框内更改页码名称或页码顺序重新输入完成后记得按下回车键】

③点击返回图标

可返回相应页面,点击删除键

可将选

2.2图片插入与移动特效

2.2.1、图片插入与移动特效:

效果描述:点击某一图片或按钮后将另一图片引入某一特定位置。(例如:点击图片1,图2到达图3位置)

①查看要移动到达图片的位置(图3)的名称;

28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②查看需引入的图片名称(图2),选择隐藏钮功能;

,则图2具有隐藏的

③点击图片左侧小图标红色按钮应的坐标内

,则图片2隐藏,且该图片隐藏在相 ;

29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④找回已经设置为【隐藏】特效的图片:

步骤:在【工具箱】下【设定】中查找【对象清单】,点击【隐藏】按钮,则所有已经设置为隐藏按钮的对象名称都会出现,选中需取消隐藏的对象名称,点击置中,则图片出现在屏幕中间;(操作步骤图解)

⑤在【动作】下选择其【移动特效】在下拉按钮下选择要移动到的按钮名称(例:“3”)

30

e-World智慧课堂软件使用手册

⑥选中要点击的对象(图1),将其“属性”设置为“按钮”

,在“动作”设置“触发对象”,选择要移动对象名称(图2名称为2)

31

推荐第10篇:《鼎湖山听泉》精品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知识与能力】: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3.学习和应用移步换景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乐于沉浸其中,思考、感悟。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集体讨论、学生回顾已学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外出旅游的经历吧?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里的风景名胜吗?请用几句话加以说明。(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西递宏村等)

那么你们想知道鼎湖山是什么样子吗?你们想知道她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吗?就请你跟着我一起走进鼎湖山吧!(出示幻灯片1)

教师或学生介绍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鼎湖山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约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被称为“活化石”的、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桫椤以及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种;楠叶木姜、毛石笔木、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植物40多种;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

肇庆地处北回归线侧,自然资源丰富,农、林、畜、渔业资源充足,是中国松脂、肉桂、竹子、柑桔、贡柑之乡。传统工艺品端砚曾是贡品,名列中国四大名砚之首,饮誉中外。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2)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三、自学指导一(出示幻灯片3)(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3.正确划分课文的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4.运用批注法自学课文内容,分析精彩段落。

四、检测:

1.字词注音:(出示幻灯片4)

肇庆 古刹 遐想 一泓 了无 菩提 辟为 繁衍 拾级 童稚 楹联 怅惘 污垢 万籁俱寂 泠泠 淙淙 2.分段及大意: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五、自学指导二(出示幻灯片5)(合作探究)

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 2.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3.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后明确:

1.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 亭——庆云寺(半山) 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好处: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在不同时间里景物的风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面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出示幻灯片6)

2.“听泉”关键。本文作者 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单纯从题目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落实到“听”字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由泉影的变化不定,作者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蕴寓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最后,仿《陋室铭》中结句写下了:“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揭示出泉的作用。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出示幻灯片7)

3、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出示幻灯片8)

六、当堂训练:(出示幻灯片9)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 ) (1)清纯:清脆而没有杂音。

(2)万籁俱寂:形容各种人为的声音都没有了。

(3)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的声音响,气势大。 (4)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5)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2.选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B )

A.冷冷(líng)淙淙(cóng)了(liǎo)无杂尘 孕(yùn)育

B.肇(zhào)庆 繁衍(yǎn) 迥(jiǒng)然相异 C.怅惘(wǎng) 汩汩(mì) 菩(pú)提树 D.循(xún)声 佯(yáng)装 膝(qī)盖 3.熟读第8自然段。

七、作业布置(出示幻灯片10)

1.继续朗读全文,背诵第8自然段;2.收集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 3.重点品味文中对于“泉”描写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检查第8自然段背诵或交流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11)

1.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作特点。2.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体会并背诵优美语段。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三、自觉指导三:(出示幻灯片12)(合作探究)

1、进山以后,作者如何见泉而由爱女引发联想,爱上山泉?

2、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这是否偏离了中心? 交流后明确:

1、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示出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爱女有着相通之处。这样,由爱女而爱泉,由一般的品赏、出于好奇心的探究而萌生爱意转入用听觉去领略和感受泉声,就显得自然了。鼎湖山是古老的,但因山泉而显得“年轻了许多”,处处透露出一股“童稚的生气”,显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深化了,移情于山,山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使游山者“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之魂。(出示幻灯片13)

2、没有。这为后面写听泉的独特感受作了铺垫。另外突出此山名树之多,森林保护之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并且也是一个过渡。(出示幻灯片14)

四、自学指导四:

1.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出示幻灯片15)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2.说说这些句子的妙处:(出示幻灯片16)

(1)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2)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3)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4)第8自然段。 交流后提示: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

(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 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1)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2)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现山林的美,揭示从 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 交流后参考 :

(1)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 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 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 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 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出示幻灯片17)

(2)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出示幻灯片18) 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实际上就是心灵之旅。

六、总结

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

七、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19) 阅读第8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仿照第一句,用“像”另外造几个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 )一样( )的,是( )。 (根据第一句和前后文,适当造句。)

2.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有什么好处?

参考: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

3.“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参考:排比、拟人手法;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亲切,生动有趣。 4.淅沥秋雨的夜晚,你静静躺在床上,此刻能让你欣赏到雨的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试写一小段想象雨儿声音的文字。(适当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 (引人入胜)(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

第11篇:国学《苏老泉》教案

[《三字经》教案之二——《小学国学教案精品集》]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见《三字经》第136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

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第12篇: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筛选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2. 通过解读文本的有关内容,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3.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4. 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特点。

1.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与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法一样,文章主要按游踪的顺序组合材料,移步环境。不过由于作者从“听泉”的角度切入,很新颖,这就给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胧的纱衣,陡增了它的神秘之美;又因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巧妙地融进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的听泉感悟,这就使文章显得厚重、精深,颇令人玩味。这两点该成为教学重点、难点。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第一篇。本单元是继八年级游记散文后的又一单元,只是要求已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习方法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和写作训练,要求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要训练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筛选和组合材料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能有利于学生用“吟哦讽诵”法学习本单元的其它文章,并为单元写作积累一定的组合材料、表现景物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介绍本地的风景作铺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本着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渔”并训练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原则,根据本文的个性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写作的要求,第一课时侧重于“读”,在读中筛选信息,整体感知全文,结合小组合作懂得本文组合材料的特点;第二课时,侧重于读中思、读中品。有道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唯有读与四紧密结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个人默读、静思,筛选信息,整体感知课文。

2. 吟咏讽诵课文有关语句或段落,初步体会作者写泉时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教学重点:

1. 通过筛选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2. 用“吟哦讽诵法”朗读写泉水及其给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样的风景区吗?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你知道如何表现泉水的特点吗?……

二、新授:

(一) 用心读文章,独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词语一遍。

肇庆 泠泠淙淙 楹联 怅惘 嬉戏 古刹 翩飞 开辟 污垢 遐想

2. 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然后用不少于200字的一段话介绍鼎湖山风景区。(可从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点、景点、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山上树木种类繁多,据说是地球上同一纬度上现存植物最多的一个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补山亭,放眼望去,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它或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远,惹人喜爱;或在密林深处隐匿,让你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影,只能凝神静听它的歌声。泉声或清脆悦耳,或厚重雄浑;无论是刚进山,还是在补山亭向上四百余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庆云寺,你都能感觉泉水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孕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愉悦着游人的身心。新课 标第 一网

(二) 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荐佳作展示,老师判分。

(三) 吟咏讽诵写泉水及其给人感受的语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 跳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泉水及给其给自己感受的语句,选用文中词语或短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失望——顿生雀跃之心——喜爱——陡觉轻快——陶醉

2.组内研读:各人在组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进行自评和他评,推选代表或集体参与准备展示本组朗读最好的段落。

3.前四个获得机会的小组展示本组朗读,老师点评、判分。

(四)讨论:本文以写“听”为主,还是以写“泉”为主?为什么?

以写“泉”为主。因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写泉水以及泉水给你的感受,而“听”,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三、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收获必须包含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学法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 完善概括介绍鼎湖山景区的短文。

2. 在“吟哦讽诵”课文第八段的基础上,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一段。

3. 作者运用何种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写泉水及其给作者感受的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2. 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特点。

3. 在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教学流程: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1. 作者如何写出泉水中的“层次”的?

泉水的声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浑可见层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演绎出了想像的画面。

2. “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

作者的心灵,即是作者把听到的声音通过心灵的加工变成了瑰奇壮丽的乐曲。

3. 作者在文中写道:“在泉水的交响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岁岁相似。在前进的过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岩石,碎为滴泉;或落空谷,壮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飞泻。其间,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和人生的岁月、历史的变迁极其相似,同时又极具美感。“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则融入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特点,奔腾的主旋律自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一) 结合第

一、

二、三段中描写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离我们较远的泉水写得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读者熟悉的“活泼泼蹦跳的姿影”这一视觉形象描绘听觉的内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想像成绕膝逗我笑的爱女,让人如见其人,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读者熟悉的孩子如铃的笑语来比喻泉水清脆悦耳的声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令人身临其境。ww w.xkb 1.com

(二) 用“吟哦讽诵法”朗读第4-7段,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思考这部分是否多余,为什么?

这部分主要写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漫步。

不多余,因为这部分既为下文写在庆云寺旁的客房听泉蓄势,又赋予作品时代意义。教参上如是解,不过本人还是觉得对在庆云寺漫步这一内容的分析有点牵强。因为在第5-7段中就连“伏虎听泉”这一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听泉意图的内容都只字未提,而重点写了作者对并不高贵的菩提树得到特殊的礼遇表示不满,这姑且可以理解为对重视佛法的不满,那是否隐含其曾有过不公正遭遇?且庆云寺的存在引来了众多游客,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三、小结

各人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组内交流,推选一人作集体交流。

四、巩固运用:

发挥想像,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写一段话。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云(盛开的鲜花、奔腾的江河、激烈的比赛场面…)……就仿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深潭。”

2.预习第二课。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写法:

情感线索:失望——喜爱——陶醉

虚实结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之二

扬中树人乔玉

教学目标: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本单元的名称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游记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

1.抓住一个“听”,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材分析:

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理清作者循“泉”游览鼎湖山的行踪,把握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感悟课文,准确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听出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要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深入探究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提到泉,人们自然会想到流淌在高山深涧中的汩汩清泉,它不仅清洌甘甜,姿态万千,更是泠泠淙淙,欢快清脆,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美的感受。今天,让我们跟随谢大光,去鼎湖山听泉,去领会泉声的美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好语速、语调,和感情基调;然后学生齐读,感知文章的内容;最后找同学朗读,吟哦讽诵,学生点评,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2.合作探究

老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1)游记散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通常采用怎样的写法?

(2)请在文中找出能够表明写作顺序的语句。

交流汇报 ,明确:(本文采用游踪顺序组织材料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作者在移步换景的同时,还采用了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变化写了(黄昏—晚饭后—夜间)

(3)泉有声也有形,而我们知道游历山水是靠眼睛观察靠心灵感受的,泉水的百态千姿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用听觉,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讨论明确(黄昏进山烟雨迷蒙,雾漫得更开;山间林密,泉隐其中;呈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4)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同学们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描写泉声的句子,用心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感情。

赏析(作者把泉声比作小提琴、弹拨乐器、倍司、铜管乐器;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生动有趣)

总结:鼎湖山的泉水是这样美妙奇幻,晶莹清脆,难怪作者要说“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有这样美的泉水的滋润,鼎湖山一定永远年轻。永远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作业:1.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浓密的树林,遮住了泉水的踪迹,却让我们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泉声,听到了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鼎湖山,去感受由泉水汇成的天籁之音。

二.合作探究

(1)、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作者不仅听到了奇妙的交响乐,还听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从书中寻找表现泉声内涵的句子。

明确(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2)、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明确(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使我陶醉;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三.品味赏析

1、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喜爱)

2、作者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却仍是遗憾:“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是为什么呢?

(树林深密,水在近侧)

3、作者循着泉声来到补山亭,但此时泉声却不再单调,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

指名朗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安详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欢快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4.“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一段文字是写泉声汇聚起来以后形成的瑰奇壮丽的乐曲,并且,把这种乐曲的旋律变化和人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作者的心,由于作者的解读,诸声汇聚才显示出它的意义。作者是把他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从泉声汇成的交响乐的阐述之中揭示出来了。

同学们,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

明确:(不能)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加点)在听。

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心在聆听呢?

明确:(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6在“吟哦讽诵”课文第八段的基础上,背诵下面一段文字,看谁背得最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朗读和背诵提示:这是一组排比句,基本结构为“那……是……”。第

三、四分句,略有变化,整齐之中而有变化。读时要体会全句的语气变化。“应”和“定”两字要重读。

总结:泉声伴着钟声,使鼎湖山既古老又永远年轻。夜听山泉那变化多姿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钟声,不禁使人感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的一切,使鼎湖山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永远璀璨夺目。

板书:

《鼎湖山听泉》

游踪顺序 移步换景

听泉声—看泉水—寻泉影—枕泉眠—悟泉音

作业:《同步导学》【学后巩固强化】

第13篇: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体会隽美的语言,注意语言积累。

学法指导

见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启示(农夫无学问、无智慧)

二、课文学习

1、学生谈谈对“学问”“智慧”的认识与理解。

一读课文:谁家新燕啄春泥

要求:快速浏览,粗知大意。勾画文中新鲜的词语及优美文句。

2、从论题看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作者读者的角度谈谈本文将论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①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 ②学问和智慧有怎样的关系?

③作者认为我们该如何对待学问和智慧? 二读:不畏浮云遮望眼

要求:结合上述问题,从全文的角度理解课文,明确本文所议论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内涵)(1—2段)。

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二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4—6段)

③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结尾)

3、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先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再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最后得出结论。

三读:无限风光在险峰

要求:学生分组各选取一个分论点(即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深入文段,合作探究本文是如何论证观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本文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师生总结其作用。

4、四读:读书破万卷

读读背背文中精彩语句,诵读课文第五段,力求背诵。

三、联系实际。

要求:联系我们学生实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学问和智慧的统一。

明确:既要积累知识,又要培养能力。

四、说说写写。(机动·作业) 了解成语:纸上谈兵

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想和做的认识。并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

五、板书设计。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学问 积累知识

相辅为用,缺一不可

智慧 培养能力 论证方法:对比、举例、比喻

第14篇:学问与智慧 教案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 科目:语文 备课:徐丽 审核:刘艳 学生姓名: 课题:学问和智慧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文章隽永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学习重点:

1、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2、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难点:

明确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弄清作者的观点 学习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记住文中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程序:

一、导入新课

学习《创造学思想录》让我们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就是智慧,“智慧”是怎样来的呢?是否人生下来就有智慧?智慧与学问有何区别与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问和智慧》一文。

二、走近作者: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改革教育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三、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懂课文首先应从读准字音开始,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吗? 陶冶( ) 犀锐( ) 斧凿( ) 晦塞( ) ..........矻矻 读书得间 探骊得珠 批大郤,导大窾 .....

2、本课语言精警,成语较多,你能准确填写下列成语所确的字吗?

寸积銖 会贯通 矻矻 年 无关 旨 探 得珠 学 五车 浮光 影 劳而无

3、从课文中学语言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积累多了,何愁作文不精彩,试试能记住下列精美的语言吗?

⑴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 ;它是人生 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 人生的前途。

⑵无学问的智慧,只是 ,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 , 但是 。

⑶唯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 ,可以 过云层,照射到清空的境地。

⑷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学问、学问、学问。

四、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要注重整体感知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通读本文后,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在同一个人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会怎么样、如何才能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3、再读课文,划出每节课文的中心句,体会学问与智慧之间的关系。⑴、指名分读课文 ⑵、划出中心句并交流

五、【课内小结】:作者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将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作比较,将有智慧的人与无智慧的书呆子作对比,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学习过程:

一、精品阅读

1、阅读课文第三节,完成下列问题:【学生概括、小组讨论】 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③ ⑵本节引用三个事例有何作用:

2、阅读课文

5、6节回答下列问题

⑴“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中的“笼罩”、“透视”、“运用”三个词语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⑵ 课文第五段有三个“唯有”,仔细体味一下,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⑶选文中作者大了几个比方,试以一个为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第15篇:《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教案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教案 复燃强上传于2011-11-22|(4人评价)|372人阅读|30次下载|暂无简介|举报文档 在手机打开

学习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和为贵——孔子的管理智慧 第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管理智慧 第四章 王道兼霸道——荀子的管理智慧 第五章 公道——墨子的管理智慧 第六章 使贫者富 富者贫——商鞅的管理智慧 第七章以力服人——韩非子的管理智慧 第八章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孙子的管理智慧 第九章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智慧 第十章攻心为上——《战国策》的管理智慧 第十一章统一之光——《吕氏春秋》的管理智慧 第一章 导论

一、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内涵

(一)基本概念

1、管理解字探义 《说文解字》:管,竹制的管状乐器,类笛、六孔;理,制玉也.使用¡管必须要有嘴、手指、呼吸相互配合,因此管就有了协作、配合、和谐的意义;理雕琢玉器,具有不可逆性、不可重复性,因此¡°理¡±就包含了事先要有精心的策划、事先精心的部署。

2、管理的现代含义: 管理即是管辖、治理的意思。 我国学者一般则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和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信用、时间、信息、社会关系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ª¡ª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

3、智慧与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含义: (1)是指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实践得来的聪明才干。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是指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经由春秋战国“轴心时代”所创立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里的有关管理的理论和谋略的逻辑体系精髓。

4、研究对象 本课程主要研究中国“轴心时代”的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等流派管理思想的智慧及其现实价值。

(二)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内涵 1.顺“道”。 属于主观范畴的 “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3.人和。 “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4.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 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他对弟子注 重 “四教:文、行、忠、信” 。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故《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中国的十大商帮

5.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吕氏春秋》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6.求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7.对策。 我国有一句名言:“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 。范蠡认为经商要有预见性,经商

1 和打仗一样,“知斗则修备”,要善于 “时断”和“智断”,比如要预测年景变化的规律,推知粮食供求变化趋势,及时决断收购和发售。他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

8.节俭。 中国的传统管理,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

(三)、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特点 1.“一体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和谐、协调的统一体.把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以力求达到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管理组织内各种组成和状态的最佳和谐为目标,把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功能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在具体操作上,这种管理整体观表现为以计划为依归,以组织为工具,以领导为中心,以控制为根本,以训练为起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管理系统。

2、“中庸” 化 要想达到自然与社会、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行为与观念、人道与天道、“人欲” (社会)与“天理” (道)的高度和谐,交融合一,就不能走极端。 管理行为上力求使事物不致处于过分偏离稳态,“过犹不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国管理过程的标准和规范,是中国管理行为的信条。凡事要保持中和、适度、协调、平衡。在个人行为上,则表现为凡事不为先, “外圆内方”之类的行为方式 。

3.道德伦理化 道德化管理强调个人自身内在的修为,强调“修身”。技能、规范、功利等退居次要地位,“德行”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管理过程更多依靠道德感化,榜样、楷模的力量,“身教重于言传”。 在中国, “家国同理”。社会是家庭的放大,君主是百姓的“严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中心是“礼治”,礼的核心是“仁”“仁”的要义是维护这种血缘关系。 “孝悌为仁之本” 不仅是作为管理的道德规范,而同时是营造某种感性管理心理的情理结构。

4、管理手段上以德治理、礼法交融、儒法互用 道德修养不仅是基于血缘基础的宗法家族需要,而且是社会管理对人的德行要求,同时它又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和终极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为精炼地概括了传统管理下人生道路的特色。 “以孝治天下”。把具有现实情感的“孝”注入到社会政治体制里,主宰整个社会政治体制,改变了原法家(如韩非)追求形式的普遍有效性的理性立法方向,转为重人伦、重实质、重情感、重社会关系、重权变的伦理立法。 首先要“合情‟,其次才是“合理”。形式上,制度、“法”居主导地位,实质上“礼”渗入“法”中,成为“法”的基础“法”由此而演变为道德法、伦理法。

5、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 “经”与“权”是中国传统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指规范、原则性;“权”指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经与权,即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按原则性办事与适当

变通之意,它们相互补充,相反相成。 经权观,一方面要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最后达到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而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持久,得以实现的。

(四)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产生条件 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

2 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

二、学习价值

1、中国管理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基因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超过1千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中国曾经通过自己的独特管理智慧创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文明,政治体制的完备、科技的发达、组织的高效、文化的辉煌等等,都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结晶。

因为我们都生存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包括合作伙伴和顾客都是按照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做事。这就是人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这种文化基因就转变成了企业基因。 中国的发展,到底是“全盘西化”?还是“固守传统”? 答案是:走吸收其他国家文化长处、并继承自己文化优良传统的的适合中国国情崭新之路!

2、是提高现代领导水平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中国传统领导理论仍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现代领导者学习领导理论无非有三条途径:一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摸索;二是学习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三是学习中国传统领导理论。前两条途径无疑是重要的,但后一条途径具有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的特点。因为古代领导理论虽然存在了二千多年,也有语言的障碍,但毕竟是同一民族的思想,有着鲜明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同现代中国人属于同一种思维类型。学习和研究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更容易操作和实施,更易产生领导效果。现代领导者应该在眼睛向外,学习西方领导理论,勇于实践,善于总结领导实践经验的同时,认真学习中国人自己的领导理论,并在实践中使之发扬光大,让古老的理论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

3、是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是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内涵,对于今天新世纪的年轻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即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栋梁的群体,人文素养的提升,尤为必要与紧迫!而对于长时期全盘背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逆流来说,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学习,是重新认识自己祖国文化真谛的重要途径。

4、中国式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培育的“融合与协调的智慧”给人类前途以无限的启示和触发,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 正像马克斯²韦伯所揭示的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助推作用一样,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传统管理思想的支撑。

应该说是日本企业家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商用价值。

在中国式管理智慧得到社会普遍关注以前,有一批具有哲学素养的学院派学者开始了对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应该是功劳最大者,他旗帜鲜明地高举东方管理学派的大旗,并在复旦大学以二级学科申请到东方管理学的硕士

3 和博士点。从苏东水教授的“东方管理学派”、黎红雷教授的“儒家管理哲学”到葛荣晋教授的“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路走来。但他们更多是书斋的,学院的。

时下,一些图书的畅销使中国传统管理从专业走向普及,由学者走向民间,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成为炙手可热的富矿,“中国式管理”从一个专业词汇变成了流行词汇。 成君忆是以其“水煮”的形式取得成功的。他把《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融合到管理学中,出版了《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畅销书。他的这种“水煮”写作方式,与时下流行的网文结合起来,与时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契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让从来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的普通读者知道,原来中国也有管理。 曾仕强继他的《中国式管理》以后,出版了《中国式领导》等很多畅销书,特别是他那每听一次课两万元的听课费都能让人“趋之若鹜”!世界五百强中更多的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

第16篇:幽默与智慧 教案

题:幽默与智慧 课

时: 1课时

型: 综合性

授课对象: 初三上册 教材分析:

漫画是人们喜爱的绘画形式,“幽默与智慧”高度体现它的特征。本课主要是通过认识和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创造漫画。通过本课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由相对简单的“续续看”、“联想接力画”到单项的专题训练,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的培养,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找到自己学习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漫画,了解它的特点和类型。2.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这样观察和学习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让他们自己创造漫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活动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从思维方法、知识技能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等方面得到发展,各方面相互融合、循序渐进。

教学重点: 学习漫画的欣赏和了解它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隐含意义等。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创造漫画,联系生活生活。 教学方法:

1.教

法:教法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共同完成。 2.学

法:讲授、欣赏、讨论相穿插,师生共同合作。

教具准备: 教材、各类范画、幻灯片若干等。 学具准备:教科书、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维护课堂,调整学生学习情绪。

二:引入新课:(10分钟)问题导入:(问)观察图片,谈一谈,漫画里说的是

什么,试试给它一个题目?——(由学生自由发挥)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1:漫画的内涵

漫画是一种雅俗的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高度体现幽默与智慧的形式。

它以滑稽、幽默、讥讽的手法,抒发情感,表现生活、传播知识,给人带来欢笑的同时,还寓教于乐,启迪人生。不仅有画面的可视形象,而且有诙谐机警的言语。妙趣横生。发人深省在高雅和逸趣昂然的气氛中,使观赏者在深沉的微笑中得到启发。

2.漫画的特点及种类

①漫画的特点: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②漫画的种类:

(形式)独幅、多幅:、连环(特指日式连环漫画,以电影蒙太奇手法处理画面的连续关系,除了对话外还有极少的文字,连续性强)等;

(内容 )政治漫画、新闻漫画、科学漫画、故事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

幽默漫画:(可以并不讽刺什么,只要能给读者一种健康快乐就够了。有的作品也

更深的内涵

肖像漫画:(有夸张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可用简单的笔墨概括对象的特点,也可用素描甚至油画的技法经过夸张来表现对象)

。3.如何解读漫画

体会生活

① 要学会观察。对一幅漫画,仔细地察看内容,看清图上画了哪些事物。要学会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 要展开联想。对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解读其含义。根据观察、分析结果,揭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③深入生活。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发现和寻找漫画素材,联系现实生活。

例如:图P—2《新装》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当时的重大时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进入21世纪的崭新面貌的歌颂,用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是属于政治漫画类型。

四:课堂总结:(5分钟)本节课我们了解学习了漫画内涵,漫画的种类,以及如何解读漫画等一系列的问题(归纳总结一下本课堂的内容)。当然我们身边就有些素材,接下来时间就由同学们自由发挥,谈谈你们生活学习的幽默与智慧(教师要加以肯定)。

五:作业布置(2分钟 )

用我们生活、学习中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寻找漫画素材,尝试画出你想像中的漫画图形。

幽默与智慧(板书设计)

1.漫画的内涵

2.漫画的特点: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3.漫画的种类:形式分类

内容分类

4. 如何从解读漫画中体会到生活:

①要展开联想 ②要学会观察 ③深入生活。

第17篇:交友的智慧教案

交友的智慧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净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以及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

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交友要讲原则。

2、远离损友 教学难点: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 【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刚刚我们共同演绎了臧天朔的《朋友》,那有谁知道臧天朔现在近况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是得,他因为交友不慎,最后因为涉嫌黑社会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从他的事例可以看出交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对于人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究竟该结交那些朋友呢?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活动二:情感体验:你谈我谈大家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33页马恩的故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为什么是人类友谊的典范?

2、益友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益友应当是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那么益友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阅读孔子说: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学们思考一下,益友的表现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人都是我们的益友。在我们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有益友,给大家分享你和你益友的故事吧,时间2分钟。

教师点评: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我们要善交益友,更要乐交诤友,请同学们完成学案活动三自学诤友的定义。全班齐读征友的含义。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勇敢的给你的好朋友提出意见和指出他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会,怕影响彼此的友谊。到底该不该指出好朋友的缺点并帮助他呢?让我们走进人生AB剧当中,去寻找答案吧。 活动三:人生AB剧:(他的命运你来主宰)

胡明达的烦恼:他的好朋友却有在超市偷盗的毛病,他该怎么办啊?A反正不是我去偷,还能搭着吃点呢。就当不知道B 要帮助我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到超市去道歉,并赔偿损失。 请学生来选择A或者B ,放视频材料。

请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对于向好朋友提意见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真正的朋友并不仅仅是只知道说你的好,更在于能够帮助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从而让你更加优秀。我们要善交益友,尤其是要善交诤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感谢那些一直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的好朋友,感谢那些勇敢的给我们指出我们问题的诤友们。 教师点评:有人说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真是这样吗?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有没有区别。请同学们完成学案活动四合作探究。 活动四:合作探究

情境二:丁君想向天华借200元钱办生日宴,给自己挣挣面子,可天华不但一分钱都不肯借,而且还批评了他。

情景三:我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好朋友军军帮我打跑了他们。一次,军军让我帮他藏匿他偷来的玩具手机。

思考:

1、他们算不算益友?

2、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有什么区别?

3、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总结: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对人不对事,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这样的朋友交不得。益友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而交上不好的朋友则会使我们误人歧途或者受到伤害。请同学们欣赏视频《管宁割席》,并完成学案相关问题。

二、远离损友

活动一:情感体验——损友及其类型 视频欣赏《管宁割席》

思考:管宁为什么不与华歆交朋友?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道不同不相为谋。”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懂得交友要讲究原则。

教师: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的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教育家孔子曾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幻灯呈现孔子的话) 损者三友

友便辟:脾气暴躁的人。 友善柔:优柔寡断的人。

友便怪: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问题:你身边有没有损友,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我们与人交朋友,要慎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活动二:合作探究——善交益友、远离损友 1 .无情的班长朋友

班长是你的好朋友。有一天,因为路上塞车,你上学迟到了。面对你满怀期望的目光,班长还是在迟到记录本上记下了你的名字。 2 .朋友是用来背叛的吗

几天前,你告诉好朋友一个小秘密,并嘱咐他(她)一定要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第二天你一进教室,就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你的秘密。 3 .只要你考得比我好

一次期末考试,你的好朋友考了全班第一名,并被评为区里的“三好学生”,而你的成绩却相当差。当老师和同学都在赞扬你的朋友时,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讨论。

( l )列举每个案例中“我”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 2 )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才对?

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用马克思的名言总结: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课堂练习:

1、进入中学,我们要结识许多新朋友,我们选择朋友的首要标准是(

A、家庭比较富裕

B、和自己有共同的目标

C、相貌较好,开朗活泼

D、能力较强,是班级的班委干部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句话告诉我们(

A、情投意合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B、人无完人,只要能真心待我,就是好朋友

C、交友要慎重,交诤友不交损友

D、朋友之间相互理解,要能宽容对方的缺点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刚无徒”,这些人生哲理告诉我们,在交友的过程中应该(

A、以

B、对待朋友的缺点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C、交友过程中应该只看优点不看缺点

D、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朋友

作业:

评比班级“最佳益友”。采取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名,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获奖同学,讨论他们获奖的原因。

教师总结:正如马克思所说:“友情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本着对人尊重理解、坦诚相待、宽容大度的原则,我们就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8篇:心灵智慧课教案

友谊之光

一、辅导目标:

通过本节班会活动的开展,促进同学团结;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难能可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二、辅导重点: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2.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三、辅导难点:

让学生明白如何获取更多的朋友,如何避免冲突,增进友谊。

四、辅导场地:教室

五、辅导准备:

1.桌子排成圆圈。课室适当布置得轻松欢乐,黑板上写“友谊之光”四个大字。

2.多媒体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

3.组织同学排练表演短剧。

4.收集班级平时的生活相片.

六、辅导过程:

1、暖身活动:

活动名称:无家可归

目的:让学生体会、感受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班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投入班集体中,增强凝聚力。

操作:开始让学生围成圆圈,手拉手,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然后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按这个数字的人数形成一个“家”,让没有找到“家”的学生谈游离在团体之外的感受。老师多次变换数字,让学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融入集体之中。

2、将心比心,换位表演。

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

①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②.一个组长发书,把一本脏书烂书发给同学,大家互不理解,争吵起来。③.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

学习任务。

(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老师总结:“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继续看……”)三个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①.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②.组长小心地把这本烂书留给自己,拿了下面的一本好书给这个同学,这同学看到了说:“那本书应该是轮到发给我的,还是给我吧。”两人在互相谦让。

③.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短剧在这里再定格,老师问:“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位置‟,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老师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

3.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老师用电脑展示过去一学期中班级的留下的相片,包括开展班会,元旦庆祝会,运动会,以及平时的生活相片等等,唤起同学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并宣读誓言: 携手并进,展翅翱翔,共创美好的明天!

4 “互相赞美”活动。 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大声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习真勤奋,我一直都赶不上你。”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大声的回答:“某某同学,谢谢你。”

老师小结: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是进行人际交往、搞好同学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交往中,要适时表现这种行为,不应取笑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5.同唱一支歌

跟随电脑播放音乐,齐唱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一个班集体的温馨。

6.祝福彼此

写下来自真心的祝福,对象可以是自己的好朋友,小组成员,或者是七四班大家庭的一份子,抽取几份祝福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7.老师总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

请记住:友谊之光如同荧光,周围越黑,显得越亮!祝愿你们和你们的朋友,谢谢!

第19篇:交友的智慧教案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明确了“益友”的含义,强调了真正的友谊是真挚的、健康的和高尚的友谊。

第二层次:

主要分析了辨别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等的区别,强调不要盲从别人的言行,防止因分辨不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益友和损友,学会区分真友谊和“哥们儿义气”。能够运用交友锦囊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学习掌握分辨益友和损友的方法;能够区分真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会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形成良好的交友氛围,善交益友远离损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善交益友,远离损友

教学难点:区别真友谊和“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

导入:播放臧天朔的歌曲《朋友》(可领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好“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可是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唱《朋友》的臧天朔却因“哥们儿义气”而入狱。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到底我们该怎样交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交友的智慧》

5分钟看书

展示材料及图片:2013年 9月2日下午,一对特殊的好朋友见面了。他们相识于网络,是对方一年多的“好朋友”,却因特殊的身体原因在昨天才初次见面;他们未曾踏进课堂,是别人眼中的脑瘫患者,却通过自学携手创作出十万余字的小说《人生如梦之咖啡牛奶茶》。余学键和林涛,这对合肥“合伙人”用他们的努力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一、善交益友

引导得出:益友就是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益友,我们交友是要选择益友。

展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2页小字,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一对益友,并且他俩的友谊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得出:真正的友谊是真挚、健康和高尚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出示“交友锦囊一”:

真正的友谊是真挚、健康和高尚的。这种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我们要善交益友。 (提出问题)

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她/他喜欢直言不讳的指出你的错误、缺点和不足 ①你有这样的朋友吗?

②当朋友指出你的错误、缺点和不足时你的心情如何? ③你是怎样做的?

④这种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⑤你是愿意给别人当这样的朋友?如何成为诤友? 回答略

引出名言“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陈毅。” 出示“交友锦囊二”

“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 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

同学之间要乐于接受批评也要善于提出批评。 (1分钟回顾) 过度:所以能有朋友及时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我们改正,是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所以我们在接受朋友批评的同时也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批评,做别人真正的朋友。

展示材料及图片:中学生郑某放学途中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灵,与外校一名同学刘某相撞。虽然双方的车和人都无大碍,却因撞车责任产生纠纷。结果他俩各自找来自己的“朋友”大打出手,酿成了1死8伤的恶性事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问题)这种朋友是真朋友吗? (小组讨论)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是当事人的朋友你又会怎么做? 得出:“交友锦囊三”

“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会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友谊与 “江湖义气”有本质区别。

善交益友也要求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出示调查报告(略)

引导得出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结交不良少年 阅读课本37页《割席绝交》

思考: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联系学生实际讲解举例 得出

二、远离损友

展示案例《黎明的堕落》

黎明过去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前不久,他认识了陈凡。陈凡挺大方、讲义气,不时送他一些东西。两人渐渐成了好朋友。陈凡不断向黎明灌输:钱越多越好,人无外财不富。渐渐黎明也对金钱产生了兴趣。一天,陈凡说 :“星期天到自由市场找我,大哥教你赚钱之道。”星期天,他来到自由市场,见陈凡正在叫卖着羊肉串。正值旁边两人在争吵,引起众人围观,陈凡趁机将一个农民的钱包偷走了。回到家,陈凡给了黎明50元。这次经历让黎明又惊又喜。此后,黎明多次和陈凡搭伙盗窃。最终这对“亲密朋友”一起进了公安局。 (问)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略

出示“交友锦囊四”

“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我们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远离损友。 (小结)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社会中某些消极因素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加之我们涉世不深,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一次可能在交友山犯错。为此,我们一定要谨慎的选择朋友,远离损友。

(课堂小结)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应该掌握了交友的智慧了吧!那就是: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 随堂练习

1、下列朋友属于益友的有

①能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

②会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③能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错误,批评帮助自己的朋友 ④讲哥们义气的朋友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你的朋友与别人打架,朋友吃亏了,让你帮助还击出气,你正确的选择是 A、为朋友出气,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B、朋友上门来求,不好拒绝

C、反正是别人先动手,当然要还击

D、不怕伤面子,拒绝朋友让你前去帮助的请求

3、有些同学交友不讲原则,只讲“江湖义气”,这种交友最大的特点是

A、建立在正确思想的基础上 B、只讲吃喝,不求上进 C、不讲原则,不分是非 D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4、(1)古往今来,有人因友得福,有人因友惹祸。在今后的交友中,你会注意哪些问题?

(2)如何远离损友?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自己打造成备受朋友欢迎的人。

【作业】搜集因交损友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少年犯的事例,并加以分析

【板书设计】

交友的智慧

一、善交益友

益友就是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一)乐交诤友

(二)区分真友谊与“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

二、远离损友

损友就是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第20篇:《学问和智慧》教案

十一、《学问和智慧》教案

罗家伦

教学目标: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品味文中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法一: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方法二:大家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1、学生或老师讲这个成语的来历

2、赵括对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学问应该是很高的,可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学生回答) 师:那究竟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学问和智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走进他的《学问与智慧》,来共同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过渡: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那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1.速读课文,找出或概括出每一节的中心句。(每一段作者都阐述了什么观点)

(1)提示:中心句就是能表达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中心句在文段中的位置也有四处:开头、结尾、中间、自己概括。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文段中的提示性词语,有的过渡句中隐含着本段的中心句,往往上半句是对上段的概括,下半句才是本段的中心句。 (2)指名回答,共同探讨,明确: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著书、读书都要智慧) 第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这些句子中,哪一句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找出最能表达作者重要观点的句子。 提示: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四种:开头、结尾、中间、自己概括。

明确: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阐明学问与智慧是不同的,分析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都是为了提出\"我们需要学问,但我们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3.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谈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后谈联系呢?

明确:作者是针对当时不少人不辨\"学问\"与\"智慧\"差别的认识误区,所以先对二者作准确的阐 1 释,再谈两者的辨证关系。既体现了议论文的背景性、针对性,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从对事物的个体了解到对事物间关系的把握。这样处理,文章的层次感清晰,理解了这两点,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会受益无穷的。

三、了解什么是学问与智慧。

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学问是自己从书本上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智慧就是把这些学来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 生1: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生2:学问是一种工具。

师:将两个同学答案组合起来就是我们要的定义。学问是人生必备的工具,是知识的积聚。学问是工具,这积聚的知识是用于创造成功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能力,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在文中的一些语句可以得到印证。

四、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论据(或论证方法)来论证的自己的观点的。师:这里有四个问题: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参考:

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文中举了知识渊博但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这中人在西洋被称为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被称为\"两脚书橱\")的例子来议论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例: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 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议论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例: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

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例子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还有对比论证: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第4节以\"没有智慧的书\"以对比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著书、读书都需要智慧,以此来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

例: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按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

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

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小结:课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问:工具 两者区别 智慧:能力

有学问未必有智慧 学问离不开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

2 两者关系

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智慧离不开学问(比喻论证)

五、赏析语言,深入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过渡:罗家伦是饱学之士,也是有大智慧的人,行文之际,论证严谨缜密,旁征博引,语言形象生动,蕴涵着哲理,充满了智慧。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示:(1)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没有加工制造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烧之陶器或冶炼金属)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用精彩的比喻阐释了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创造的能力,化抽象事理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两者的区别。

(2)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形象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的仿句真精彩,说明你们在用智慧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真正理解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再来正视我们教与学的现状,你或许会有深入的思考,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或许会产生新的疑惑......请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要善于运用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提示:启示: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不做纸上谈兵的\"有学问的笨伯\",而要做有渊博学识、有睿智思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智者。 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容易培养,且持久,且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

善学习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知识奥秘的金钥匙。知识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我们先要有知识,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能力,就得先积累知识。

2、布置作业

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不断的发展。\"而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平时考试独占鳌头,碰到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你写一封信给这样的人,用你的论述让他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分高能\"的人。 要求:观点要有针对性,说理要有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

七、总结全文,砥砺人生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板书设计: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概念不同

学问:工具

智慧:能力 有学问未必有智慧

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两者关系

学问离不开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 智慧离不开学问(比喻论证)

教学反思:

智慧泉教案模板
《智慧泉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