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五年级音乐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19:4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新东北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二.教学重点: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部分:

1.欣赏:《家在东北》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

(二)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4.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5.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欣赏几首东北民歌片段。

过渡语:东北民歌好听吗?你想不想加入到东北民歌的创作中来?

2.小组合作,学生研究创编歌词。3.小组学生汇报。

4.师生给予评价。(互评,他评,自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东北民歌的风采 ,我们是东北人,我们爱东北音乐,我们更爱东北,让我们扭起东北大秧歌,祝愿我们东北的明天更美好。”

喜丰年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新东北风 》,并用明朗.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欣赏《喜丰年》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乐色,能自信大方 的跳起摆手舞主动惨与音乐听赏活动.3.能安静地聆听歌曲《阿里郎》,体验它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

4.在“音乐列车”的活动中,能自主学习有关四分之二和四分之三拍子的知识,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学会演唱《新东北风》

2.能积极参与随音乐跳朝鲜族舞的活动。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 1.播放《喜丰年》 2.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的乐曲是关于哪个民族的吗?你们还学过或听过哪些土家族的歌舞,音乐啊

(二)看一看.播放土家族风俗民情音像:笑嫁,对小歌,摆手舞,铜铃舞,茅在斯等。

(三)唱一唱.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听。土家族的水车正在唱山歌欢迎我们呢!

2.出示:《脚踏车唱山歌》 3.让我们来与他们对唱山歌吧! 4.播放《新东北风》 5.你能给歌曲取名吗? 6.出示《新东北风》

7.我们再来听一遍《新东北风》大家来边听边在心里默唱歌曲。

8.组织学生比赛唱.四.课堂小结

嗯嘿呀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能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嘿呀》。2.了解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感受朝鲜族民歌——劳动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3.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道拉基》.《阿里郎》等歌曲,感受朝鲜民歌的特色。

二.教学重点: 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嘿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三.教学难点:

1.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延长音的唱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

A.谁来说说?(朝鲜族)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 ,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这就是 朝鲜族著名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

2.(出示长鼓图片)5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 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

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二)学唱歌曲《嗯嘿呀》

1.导入: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嘿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出示歌谱)大家仔细听,在这首歌中有没有出现这种节奏?

2.跟着歌曲表演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在“嗯嘿呀”的地方加上刚才的节奏表演。

3.学唱歌词

A.请同学们听琴声默唱第一段歌词 B.一起唱唱,注意每小节要衔接紧凑。(唱两遍,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指导)可以指名唱, 了解学习情况

C.怎样唱才能把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呢?(讨论小结:前几个“嗯嘿呀”要唱得再兴 奋些,后两处“嗯嘿呀”要唱得平稳,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D.让我们带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唱第一段歌词。 E.(出示第二.三段歌词)10跟琴唱唱第二.三段歌词。(可指名唱)

F.完整演唱歌曲,在“嗯嘿呀”处加上动作表演。(歌词音乐)10

(三)用一领众和的形式表现歌曲

1.我们学过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等) 2.听听这首歌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老师来领唱,同学们齐唱,听听歌声有什么变化?指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愉快劳动的场面。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这种唱法在民歌演唱中叫一领众和,众和的部分要唱得整齐.有力。)

4.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5.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精神跟音乐边唱边表演。6.学唱歌谱

(出示唱名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嗯嘿呀》这首歌的旋律主要是围绕哪几个音进行的呢? 主要有136这三个音组成的,听老师来唱唱谱,大家在心里默唱。我们一起用慢速唱一唱。

7.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朝鲜族的民歌《唔嘿呀》,听听它的旋律.情绪和《嗯嘿呀》有什么相 似的地方?欣赏《唔嘿呀》13(音调差不多,衬词相似,很欢快)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朝鲜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学唱了朝鲜民歌《嗯嘿呀》,朝鲜人民在他们美丽的国土上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了解.关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唱支最美的歌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旋律。

2.能与他人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二.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三.教学难点: 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小雨下起来非常的美,但是,当暴雨降临的时候,而且还持续不断的时候,就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了。今年,我们湖南省就受到了这样的水灾。你们知道吗? (播放洪水肆虐的镜头)

师:在这最危急的时刻,你们知道是谁赶到了灾区人民的身边来营救他们吗?是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卫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有的驻守在边疆,有的驻守在雪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让我们为他们唱一支最美的歌,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

(二)新课讲授

1.全班聆听音乐《唱支最美的歌》。师:听解放军叔叔踏步走来了。 A.手拍节奏。 B.用乐器模击节奏。

师:前面我们学的都是四几拍子,这个“四”表示什么意思?这条节奏如果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话,那每小节有多少拍呢?所以,这条节奏只能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数数看,如果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几拍?那么这是一条几几拍子的曲子?

2.讲解音乐知识3/8的读法?含义?强弱规律呢? 师:我们带上音符唱一唱 3.合唱曲谱。 4.学习曲谱。 (1)学唱齐唱部分。

齐唱部分很简单,两句几乎一模一样,只有最后一个音不同。

(2)复习合唱部分。

(3)复习结束句。

(4)完整地演唱全曲。 五.课堂小结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从戏曲知识导入。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二)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三)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四)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五)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

我可爱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曲 2.通过演唱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情境创设

1.歌曲欣赏,说说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什么? 2.赏图——介绍独龙族家乡 3.揭示课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我可爱的家乡》 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节拍的特点

2.说一说

师:独龙族人民的家乡非常美丽,人民真热情,那么他们的家乡美在什么地方。请读一读歌词,然后说一说?

生:学生说一说 3.画一画

画一画音乐旋律,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听一听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4.再听《我可爱的家乡》,随乐脚点拍子,跟唱,感受变换拍子的特点

5.讲解变换拍子,即四二拍子变换成四三拍子然后又回到四二拍子,唱法以节拍为主

6.歌词朗诵——理解体验歌词,充满热爱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跟琴学唱

师:用我们纯真的声音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质疑问难 3.重点教唱

4.完整唱《我可爱的家乡》 5.分组完整唱 分角色完整唱

6.歌曲处理 ,你感受到歌曲分成几部分? 7.伴奏融合演唱 (领唱与齐唱 小合唱 )

(四)实践练习

1.歌曲中通过哪些方面认识了家乡?(回忆歌词) 2.大胆创编 3.交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报答自己的家乡呢? 2.及时鼓励 四.课堂小结

推荐第2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鲍沟镇腾云石庙希望小学

朱营营

授 课 年 级: 五年级 课

型:欣赏课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种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吸收并融会了其他剧种在音乐及表演方法上的长处,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欣赏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表现剧中人物李铁梅明朗的性格和天真的神态。

本唱段的板式为西皮流水板,为一小节只有一拍的有板无眼的板式。每段唱的第一句的第一个自从板上开口唱,其它各句的第一个字都从板后开口唱,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落在板上。此种板式较适合叙事性强的唱段,节奏紧凑而流畅,即可表现从容不迫的语气,也可表现气势充沛的语气。

全曲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的节奏形式,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吻合,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

3.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情,喜爱京剧艺术,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录音。

师:这段音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 生:婉转,好像是唱戏一样,是京剧。

师:你们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课堂,一起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二、通过欣赏,了解京剧

1、初听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眼中的京剧是什么样的呢?

找学生来回答一下(过时的,爷爷奶奶爱听的„„有脸谱,穿大花袍„„)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有两副京剧人物的剧照,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 找学生来尝试回答(从服装、造型等方面)

接着老师介绍第一副就是《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 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

师:你真是太棒了,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板书:现代京剧、传统京剧)

师:服饰不仅可以把京剧划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的服饰区分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点来。

师: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

2、再次聆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师:旦角在传统京剧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铁梅是这样的角色吗?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唱段(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视频片段)。 学生观察聆听,并谈谈自己对铁梅这个角色的理解。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 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三、再次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了解京剧的主要配奏乐器

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京剧的主要演奏乐器(出示图片并再次播放曲段)

师简单说一下京胡的发音特点。

同学们再一次聆听的时候可以着重听一下京剧的伴奏特征。(课件出示视频)

四、师生共同来进行创作性表演

师:我们的京剧真是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啊!现代的京剧不仅走出国门,受到了外国朋友的喜欢。就连我们的小学生也来学唱京剧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扮演一下铁梅,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感觉。 生:想。

师:那好,表演之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京剧的表演分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进行表演)

五、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你们还知道别的剧种吗?(学生讨论后找生回答)

师小结:越剧、豫剧、黄梅戏、晋剧、秦腔、川剧、评剧等。

六、课后小结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 ,京剧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课后反思

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但是现在的孩子缺乏京剧艺术的熏陶,对于京剧认识太浅,学生的掌握仅仅局限在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课上的很多设问没有办法展示出来,我建议在音乐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应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因为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姓 名:朱营营 年 龄:26 单 位:滕州市鲍沟镇腾云石庙希望小学 性 别:女 教 龄:2 职 称:小学一级教师 联系方式:15163225120 邮 箱:503177355@QQ.COM

推荐第3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

教学内容:

1.嘀格调(演唱)

2.土家喜爱咚咚喹(听赏)

3.脚踏水车唱山歌(唱一唱)

4.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听赏与跟唱) 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内容:

歌曲《嘀格调》(演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歌曲《嘀格调》的演唱 方法,并能够根据旋律准确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学唱,使学生体会湘西民歌的演唱风格,感 受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歌曲,讲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师先范唱一遍,用琴弹奏一遍,让学生感受音乐.三.教师进行教唱(先唱谱),两小节一教唱,教师一遍,学生跟唱一遍.四.在歌唱过程中,向学生讲乐理知识.五.教师多遍让学生唱,至教会为止.六.谱唱会以后,开始给乐曲填词,至完全唱熟为止.七.齐唱.

- 1

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第一段曲词。

八.教师范唱第一段曲词。

一.复习歌曲《脚踏小车唱山歌》 二.教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1.教师弹曲,学生聆听。

2.逐句教唱。

3.教师范奏,学生听。

4.教师范唱,学生听。

5.教师范奏整首歌曲,学生听。

6.学生齐唱。

第二课

西部放歌

教学内容:

1.刮地风(读谱唱歌)

2.黄河船夫曲(听赏与跟唱)

3.走绛州(听赏与演唱)

- 3二.引导学生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 三.教师讲解调式及歌曲的演唱要求。 四.G调音阶练习。

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 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第一段曲词。 八.教师范唱第一段曲词。

一.复习歌曲《黄河船夫曲》 二.教唱《走绛州》

1.教师弹奏曲谱,学生听赏。

2.逐句教唱。

3.教师范奏,学生听。

4.教师范唱,学生听。

5.教师范奏整首歌曲,学生听。

6.学生齐唱。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 5二.教唱第二段

1.教师弹奏曲谱,学生听赏.

2.逐句教唱.三.教师范奏第一段,学生听曲,熟悉旋。四.教师范唱第二段,学生听.五.学生齐唱第二段,教师听,发现唱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六.教师范奏整首歌曲,学生边听边体会.七.学生齐唱整首歌曲,教师听,发现唱得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

教学内容:

听赏《洗衣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唱支最美的歌》

二、听赏《洗衣歌》

1、介绍曲目。

引导学生看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讲解:引子部分的喊声:“出打出打,觉过出打,咳勒司”是藏语“洗呀洗呀,快快洗呀!好了”的意思。副歌部分的“呷拉羊卓若若尼,格桑梅朵桑”意为:“时代的花朵,高兴地为亲人开放。”

2、听录音欣赏。

引导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随着乐曲打拍子。

- 7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第一段曲词。 八.教师范唱第一段曲词。

第二

一、复习第一段曲词。二.教唱第二段曲词

1.教师弹曲,引导学生聆听.

2.逐句教唱.三.教师范奏第一段,学生听曲,体会歌曲内容.四.教师范唱第二段,学生听.五.学生齐唱第二段,教师听,发现唱得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六.教师范奏整首歌曲,学生听.七.学生齐唱整首歌曲,教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纠正.

第三

教学内容:

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过程:

- 9

2、森林晨光(听赏)

3、绿色的歌谣(听赏与跟唱) 教学过程:

第一

一、板书课题: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引导学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讲解歌曲调式及歌曲演唱要求。 四.F调音阶练习。

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 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整段曲词。 八.学生齐唱。

第二

教学内容:

听赏《森林晨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听赏《森林晨光》

- 11三.教师演奏第二段,学生听.四.教师范唱第二段,学生听.五.学生齐唱第二段,教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六.教师范奏整首歌曲,学生听.七.生齐唱整首歌曲,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纠正.

第六课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板书课题: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二、生读歌词。三.教师讲调及要求。 四.F调音阶练习。

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 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曲词。

- 13

1.教师弹奏曲谱,学生听.

2.逐句教唱.三.教师弹奏第一段,学生听.四.教师范唱第二段,学生听.五.学生齐唱第二段,教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六.教师弹奏整首歌曲,学生听.七.学生齐唱整首歌曲,教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纠正.

第三

一、听赏《看马戏》

1、介绍曲目。

2、听录音欣赏。

引导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随着乐曲打拍子。

第八课

长白山下的歌谣

教学内容:

1、阿里郎(听赏)

2、道拉基(听赏)

3、嗯嘿呀(演唱) 教学过程:

第一

一、听赏《阿里郎》

1、介绍曲目。

- 15

第四

一.复习第一段曲词。 二.教唱第二段曲词

1.教师弹奏歌曲,学生听.

2.逐句教唱.三.教师弹奏第一段,学生听.四.教师范唱第二段,学生听.五.学生齐唱第二段,教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六.教师范奏整首歌曲,学生听.七.学生齐唱整首歌曲,教师听,发现不准的地方纠正.

第九课

可爱的家乡

教学内容:

1、蓝色的雅特朗(演唱)

2、还乡(听赏)

3、家乡美(唱一唱)

4、故乡的亲人(听赏与跟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蓝色的雅特朗

二、引导学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讲解歌曲调式及演唱要求。

- 17

2、听录音欣赏。

引导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随着乐曲打拍子。练唱时,两个声部的音量要注意平衡呵.

第四

一、板书课题:家乡美

二、引导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讲解歌曲调式及演唱要求。 四.G调音阶练习。

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 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整段歌曲。 八.学生齐唱。

第五

一、板书课题:故乡的亲人

二、引导学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讲解歌曲调式及演唱要求。 四.C调音阶练习。

- 19

2.嘉陵江上

3.晚会(听赏)

4.清流(听赏与跟唱) 教学过程:

第一

一.板书课题: 贺绿汀落水生还记(音乐家故事) 1.讲故事 2.听录音

引导学生用心听故事,感受音乐家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一、听赏《嘉陵江上》

1、介绍曲目。

2、听录音欣赏。

引导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随着乐曲打拍子。

第三

一、听赏《晚会》

1、介绍曲目。

2、听录音欣赏。

引导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随着乐曲打拍子。

- 21

2、听录音欣赏。

引导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让学生随着乐曲打拍子。

第二

一、板书课题:踏雪寻梅

二、引导学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讲解歌曲调式及演唱要求。 四.降E调音阶练习。

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 五.教师弹过门 六.弹琴识谱

1.教师弹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唱谱,学生跟唱。

2.教师弹一句,唱一句词,学生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 七.教完整段曲词。 八.学生齐唱。

第三

一、板书课题: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二、引导学生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三.教师讲解歌曲调式及演唱要求。 四.D调音阶练习。

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

- 2324 -

推荐第4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v加入收藏 v上传资料 v网站地图 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 课件站 教案站 资料站 试卷站 作文站 幼教站 公文站 教案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政治教案 生物教案 地理教案 历史教案 其他教案 通用技术

您现在的位置: 莲山课件 >>教案设计 >>其他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正文 搜索:

搜索标题

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2612 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所有:莲山课件 2001-201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莲山课件]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13807847103。

Copyright 2001-2010 © 莲山课件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05002647号。站长统计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Health/yinyue/62832.htm

推荐第5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案——第五单元——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二声部练习时做到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练习

3.发声练习

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HU”来模仿。

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板书:

4/4 5 5 5 5 | 5 5 5 5 | „„

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我们来试一试加入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分组练习)

2/4 (1)5 - | 5 - | 5 - | 5 - | „„

HU „„

(2)3 3 3 | 3 3 3 | 3 3 3 | 3 3 3 | „„

叮叮当,叮叮当,„„

(3)1 1 1 | 1 1 1 | 1 1 1 | 1 1 1 | „„

学生三声部合作练习。

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 x x x | x x x 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学生合作练习,最后一拍可加入“嗨”练习。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铃儿响丁当》,边听边想想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高兴,欢乐,愉快,活泼。)

2.简介歌曲

这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作于1857年,又叫《雪橇歌》。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我们大多是从电视上见过雪橇,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们讨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说一说)一般都使用马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

3.学唱《铃儿响叮当》

1)聆听范唱。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根据色块回答)

2)学生随范唱轻轻唱歌词。(这首歌曲耳熟能详,估计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旋律)

3)听唱练习后师纠错,重点练习弱起的地方。

第三部分的最后几拍能一直强吗?(就像雪橇慢慢走远)

4)歌曲处理

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扬鞭歌唱。

思考:假如我们坐在雪撬上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强调: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跟着歌曲伴奏演唱。

4.二声部练习

教师可重点加入到二声部里练习

5.营造氛围

1)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器为第

一、三部分伴奏(铃声、马蹄声),出示节奏。

2)全班同学拍手齐唱(也可以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四、拓展

1.《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西方的圣诞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英语版的《铃儿响叮当》,一起来唱一唱。

2.学生说说圣诞的来由。

学生说一说

师:圣诞节对传统的基督教徒来说,是在庆祝耶稣的诞生。他们会在圣诞节的早上去做圣诞礼拜,以纪念耶稣和发扬基督的精神。不过一般的人已把它看成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大家分享彼此对于家人、朋友甚至于他人的爱与关怀的日子。

五、小结

唱着《铃儿响叮当》,模仿坐雪橇的感觉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以闯关的方式进行教学,共五关,设计的这五关分别是:第一关视唱高低声部的前八小节;第二关合唱这两条视唱曲;第三关加词合唱这两句;第四关唱歌曲中前后四次的合唱;第五关唱整首歌曲。每一关都有一定的要求,从音准、音色、和谐度等各方面要求,把好每一关,环环相扣。第一关的视唱,音准是最重要的,我采用视唱、跟琴唱、小组比赛这三种方法,学生在竞争中学唱,也乐意去学,学的还不错。不仅在音准上我要求他们准,并且在声音上,也要求他们统

一、和谐。由于基础打得扎实,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的学习演唱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跑调或声音不和谐的现象。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要攻克这座堡垒,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坚持不懈。

推荐第6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

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第三课时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第五课时

1.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3.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

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showtopic-100260.aspx跃。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第三单元 母亲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长江之歌》。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3)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4)复听,体会合唱与独唱的不同。

第二课时

1.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2.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交流知道的有关黄河的情况。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4)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5.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动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第

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

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1.导人: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听赏《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资料。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 的节奏。

(4)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推荐第7篇:五年级音乐教案

2016——2017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音 乐 教 案

学校:鹧鸪园小学

年级:五年级

教师:宋学术

第1课 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3、欣赏《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合唱的形式

2、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3、学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4、欣赏《飞来的花瓣》

歌曲分析

《歌声与微笑》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和声式的歌曲。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定,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两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令人难忘。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优美的波兰民歌,歌曲为三拍子,歌词十分优美,旋律十分的动听,表现了一种近乎于童话的美感。歌曲的节奏型比较简单,主要是三拍子的不停重复,好像是在给听的人婉婉道来优美的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1、《歌声与微笑》《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两首歌曲的二声部处理。

2、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声与微笑》《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两首歌曲。

教学难点

1、唱准《歌声与微笑》后半拍起的节奏。

2、唱准《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四个跳音及反复部分。

课时安排:5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合唱的形式

合唱的形式有:齐唱、轮唱、领唱、重唱四种

二、播放《歌声与微笑》,初听歌曲,感受作品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同时介绍《歌声与微笑》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谷建芬老师作的曲,是“少男少女”合唱团的出国访问,唱到了天涯海角,世界各地。

三、再听一次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的旋律。

四、学生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五、复听一次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领唱和合唱部分的演唱效果。

六、认识变音记号“#”,教师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比较加“#”与不加“#”声音效果的不同。

七、教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第二课时

一、发声练习。(课本11页)

二、全班复习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第一声部。

三、教唱《歌声与微笑》第二声部旋律。

四、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唱两个声部的旋律,重点练唱第二声部,尤其是有“#”的音。

五、歌曲处理

1、全音符、附点音符的时值,下滑音和变化音处,力求唱得准确自然。

2、第一乐段唱得有歌唱性,亲切、流畅。第二乐段唱得热情奔放,表现出少年儿童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美好心愿。二声部要唱得和谐统一。

第三课时

一、发声练习。(课本11页)

二、听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找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印象

三、随琴声轻唱歌谱2——3遍,提醒学生注意顿音记号、反复跳越记号等。

四、朗诵歌词

五、带歌词演唱2——3遍。

第四课时

一、处理歌曲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这首歌速度稍快。第

一、二乐句为mf,要唱得流畅连贯,用叙事的语气演唱,第三乐句为对比性乐句,应唱得短促跳跃,这一句唱完后随即急吸一口气,用较强的声音唱具有舒展性的第四乐句,反复时第五乐句要唱得轻松,注意力度的控制。第六乐句再用mf的声音唱出,以表示本段即将结束。

二、根据歌曲的分析,全班学生再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感受其不同的效果。

三、二声部的处理。(注意:

1、音准

2、音量

3、音色

四、通过歌曲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白美好的大自然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去爱护的道理。

第五课时

一、复习《歌声与微笑》和《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注意:

1、音准

2、音量

3、音色

4、节奏

5、速度

6、力度

二、欣赏童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1、聆听歌曲

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选择“飘落、坠落、上扬”

2、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3、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三、歌曲讲解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情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在片刻的静谧无声之后,歌曲进入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区升高,在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之后,旋律扶摇直上全曲的最高点: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思念、有异的成就如春分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温馨、美好的感情。

小结:

第2课 感知音乐节拍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土拨鼠》

2、学唱歌曲《采莲谣》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土拨鼠》,感受音乐略带悲伤的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用优美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唱出各种主人公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3、认识单拍子与复拍子

4、学唱《采莲谣》,感受乐曲清新典雅的情绪,并能用活波、愉快的心情来歌唱。

歌曲分析

《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1792于家乡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这首歌是根据大诗人歌德同名诗而普成的,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命的情景。歌曲分为两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末句四小节,双局势单句的重复,即a+a1+b+b1,弱起节奏,6/8拍。第一乐段为小调式,旋律上行,情绪略显激动,但后半句即作下行,转回小调式,音乐归复平静。歌曲的感情真挚纯朴,歌唱时也应朴实自然,勿作过于繁琐的处理。

《采莲谣》是由我国早期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所作,该作品创作于30年代。词曲结合紧密,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描绘出了采莲人流连忘返的愉快心情。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C大调,6/8拍子。歌曲节奏平稳,旋律流畅,全曲按“起、承、转、合”的创作技法,使统一中有变化,并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画面。第

一、二乐句基本相同,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节奏模进,刻画了夕阳西下湖边的美丽景色。第三乐句由于 ×*×× 节奏出现,使优美的旋律中增加了欢乐跳动的色彩,表现了湖中人们划船、撑篙的愉快心情。第四乐句再现了前面的曲调,那上下回旋的旋律表达了人们“采得莲花乐融融”的心境。

教学重点

1、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和略带悲伤的情绪表现歌曲《土拨鼠》的主题。

2、唱好弱起歌曲《土拨鼠》中的大跳。

3、学唱《采莲谣》,把握好附点节奏。

4、单拍子与复拍子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2、《土拨鼠》中的弱起节奏。

3、《采莲谣》合唱声部的处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两位同学做对答式的朗诵(课本14页) 6/8 6 表示每小节有六拍。 8 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它的规律是:

● ○ ○ ◎ ○ ○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6/8拍在快速或中速演唱时,常按强、次强打成两拍。

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三、跟琴唱2——3遍,注意6/8拍的节奏。

四、填词演唱歌曲《土拨鼠》。

五、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加深对土拨鼠的印象并会唱《土拨鼠》。问题一:土拨鼠长什么样子?(出示图片并加以讲解)

问题二:为什么歌曲的主人公要带上土拨鼠流浪和用土拨鼠来命名?

19世界的欧洲有带土拨鼠流浪的习俗;用土拨鼠来命名更能突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喜爱之情和主人公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男女生分开,以比赛的形式演唱、复习歌曲《土拨鼠》,并进行鼓励和点评。

二、加强弱起节奏的演唱,老师作示范。

三、单拍子与复拍子的讲解。

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叫单拍子。 例: 2/4拍 ● ○ | ● ○ | …

3/4拍

● ○ ○ | ● ○ ○ | …

3/8拍

● ○ ○ | ● ○ ○ | …

复拍子:每小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型的单拍子叫复拍子。

复拍子有:4/4拍、6/8拍。在复拍子中,第一个强拍为强,第二个及以后的强拍为次强拍。

例:4/4 ● ○ ◎ ○ | ● ○ ◎ ○ | 6/8 ● ○ ○ ◎ ○ ○ | ● ○ ○ ◎ ○ ○ |

四、学生分为两组,拍课本16页的节奏,体验6/8拍的节拍特点。

第三课时

《采莲谣》是二声部作品,宜先分声部,采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初听,随音乐摇摆身体,感受歌曲6/8的摇荡感。

二、分声部练习旋律,难点是第三句,先放慢速度,再回原速。能和谐地唱准二声部歌谱是合唱的关键。

三、二声部合唱时先用轻声,彼此倾听是否和谐,还应该注意每句旋律线条的起伏和重音。比如

一、二乐句节奏舒展,旋律流畅,要唱得抒情优美,

三、四乐句节奏紧凑,旋律跳动,要唱得轻快活泼,使音乐内涵能充分表现出来。

四、让学生充分感受并认识到力度记号在此曲中的重要作用,并准确表现出来,这是使学生的演唱富于音乐性的关键。

五、复习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内容。

第3课 感知音乐中的旋律

教学内容

1、欣赏《渴望春天》了解什么是主音

2、学唱《青春圆舞曲》

3、学吹竖笛6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的终止感。

2、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3、学吹竖笛 6(a1)。

教学难点

1、终止感和主音的作用。

2、吹竖笛的气息。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旋律的终止感,主音。

在诗中,有的诗句用逗号划分,有的用句号划分。 例如: 锄禾日当午,

汗滴河下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音乐作品也有乐句。有些乐句终止感不强、不稳定,好像诗里的逗号;有些乐句终止感很强、很稳定,好像诗里的句号。

二、欣赏《渴望春天》并让学生说说,旋律应该怎样进行,结束在什么音上,才有很强的终止感?同时将课本19页漏掉的音符填上。

三、主音和终止感的作用

主音是一段旋律的中心,所有的音都围绕着它,直接或间接地倾向于它。

终止感可以使歌曲结束稳定。

四、教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跟琴声演唱歌谱2遍,填词演唱2遍。

3、学会歌曲后了解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华尔兹(Waltz),又称圆舞,一种自娱舞蹈形式,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华尔兹用W表示。也称“慢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具有优美、柔和的特质,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到30小节左右。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但也有一小节跳两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通过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

第二课时

一、复习《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学吹竖笛6 步骤:

1、回忆复习5 的指法;

2、在 5 的指法基础上,松开3号音孔;

3、坐直,脚平放在地面;

4、吹 6 这个音。用自然平稳的气息,对着竖笛的吹口吹气“tu”音,这个音就是 6 。

三、练习1= C 4/4 6 --- | 6 - 6 - | 66 66 66 66 | 6 6 6 - ||

四、师生合奏课本20页的《彩虹妹妹》,并纠正和讲解。

第4课 小熊过桥

教学内容

1、听赏并学唱一首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视唱A部分旋律。

2、认识音乐知识:回旋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体会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以教育学生在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启发学生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2、认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多变的节奏。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小熊过桥》乐曲,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想。

2、播放A部分旋律,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

3、欣赏乐曲《娃哈哈》,听出其中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跟随音乐用下面部分的方法演唱。

唱 拍手 唱

挥舞双手 唱 挥舞双手

4、学唱歌曲旋律。

A部分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BC两段用LU跟钢琴模唱。

5、学唱歌词。注意唱每段词的不同感情,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角色.

第二课时

1、师生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师生跟随录音按照自己选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齐唱 学生 齐唱 教师 齐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2、介绍回旋曲这一曲式结构的特点.

3、根据《小熊过桥》一曲的情节,师生共同创编并表演一场微型的小歌舞剧。(1) 小羊过生日:主角小羊,客人B 小白兔,客人C小狗。学生可选择喜欢的动物创作声音和动作表演。

(2) 学生自行创编出童谣《排排坐,吃果果》。 方法:用X—、X X X 节奏与531三个音围绕童谣的内容与情绪创作三段音乐,用O 表示老师创作的一段,用△☆□表示学生创作的三段.。按O△O☆O□O形式演唱,边唱边做声势或律动.

第5课 小号与弦乐

教学内容

1、认识小号与弦乐的音色

教学目的

1、认识小号的音色。

2、能准确地边击拍边唱。

教学重点、难点

识读乐谱,并准确地掌握音准、节奏;

教学过程

一、播放小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小号与弦乐》

1、初听《小号与弦乐》,初次感受小号的音色。

2、复听《小号与弦乐》,找出小号的旋律。

3、模仿小号音色,演唱《小号与弦乐》。

三、准确地识读乐谱(课本28页),边看、边听、边击拍、边唱。注意弱起节奏、3拍子的速度。

四、分小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演唱得最完整。第6课 我驾飞船上蓝天

教学内容

学唱《我驾飞船上蓝天》

歌曲分析

《我驾飞船上蓝天》是一首新近创作的齐唱歌曲,主副歌结构,篇幅比较长。3/8拍,轻快飞翔般的音乐表现了我们新世纪的中国娃聪明勇敢的形象以及热爱科学翱翔蓝天的远大理想。“ |X· X XX|”这种密集的节奏型多次出现,给学生轻快地演唱增加了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用轻快而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了„„

三、节奏练习。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读课本第11页上的诗句,学习3/8拍子,了解其含义和强弱规律。

四、律动。

听《我驾飞船上蓝天》的伴奏音乐,身体自由随之律动,感受3/8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五.教学新歌

1、跟录音学唱旋律;

2、随琴轻声唱,难点句教唱: 6 0 6 ∣6 0 5 4 ∣6.7 6 5 ∣6.║ 星 星 朝 我 笑,

3、讲解力度记号。

4、按照力度处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教学生三拍子指挥图示。生随音乐边唱边指挥。

6、用轻快而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用歌声表达自 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第7课 不同色调的音乐

教学内容

1、学唱《我们多么幸福》

2、学唱《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情操。

2、指导学生用轻快明朗的声音以及欢快的情绪歌唱。

3、通过学唱歌曲,能正确体验和把握歌曲的音乐色调。

4、能演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和情感表达方式。

5、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体会慈母为了孩子日夜操劳的,以此联想到要体会自己妈妈的辛劳。教学重点

1、在歌唱中体现三拍的强弱规律,体现旋律的起伏跌宕。

2、通过学唱歌曲,能正确体验和把握歌曲的音乐色调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中学会体会自己妈妈的辛劳 教学难点

唱准“哈、哈、哈”的跳跃性和音高。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播放《幸福拍手歌》,创设情境。

二、新课教授

1、聆听新歌,教师击拍,拍出歌曲的强弱规律。

2、出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生击拍。

3、教师范唱歌曲

4、模唱旋律

①、跟琴用LA的音模唱歌曲旋律

②、再次哼唱歌曲旋律

5、歌曲分析:

《我们多么幸福》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在1955年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富有动力,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部分是以三度和声音程为主的合唱,歌词以“哈哈”为衬词,宣染了欢乐的气氛。歌曲中的节奏型贯穿始终,原来处于弱位的第二拍具有较强的力度,使圆舞曲的风格与歌曲内容贴切地结合在一起,更增强了歌曲的快乐氛围。

6、学唱歌词。

①师分句教唱强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唱。 ②反复练习衬词:哈哈哈 ③师奏琴学生轻声唱歌词。 ④随音乐唱。

⑤请几位学生表演,分析他们的优点与不足。 ⑥分小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回顾妈妈对自己的爱。)

二、新课

1、重复播放歌曲,划分乐句,同时请学生谈一谈歌曲中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子女的。

2、教师范唱。

3、学生用“lu”轻声跟琴视唱。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5、学生分小组演唱歌曲。

6、请学生上讲台表演。

三、比较《我们多么幸福》和《妈妈之歌》,说说这两首歌曲的调式和歌曲情绪是什么?

四、教师小结

第8课

多彩的乡音

(五)

教学内容

一、学唱《青春舞曲》

二、欣赏《再唱山歌给党听》

三、学唱《鸿雁》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4、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2、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师生随音乐律动。)

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欢快,歌词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告诉学生要懂得热爱青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1、听范唱。让学生试着随着节奏击拍。

4/4拍,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活泼,欢快,青春活力)

2、节奏练习。(课本37页)

3、学生试唱谱。(根据学生情况,先用“拉”模唱)

4、学生试填歌词。(指导学生“别”字语气要加重,老师可以范唱。要求吐字清晰有弹性,唱出欢快情绪。)

5、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唱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四、感悟时光。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师做总结:告诉了我们有事物是可以去而复返,有些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大家应该珍惜宝贵的青春。

五、欣赏《再唱山歌给党听》加深对维吾尔族歌曲的印象,教师并加以评价和比较两首歌曲的特征。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介绍了解蒙古族文化(图片展示),是否会唱蒙古族的歌曲?

2、今天一起来了解蒙古族的歌曲(视频介绍长调和短调)

长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

短调在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大凡曲调短小、节奏较快,不同于长调民歌的歌曲,都可归为短调民歌。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点。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2、用‘啦’来模唱歌曲

3、教唱歌曲

4、完整连唱歌曲

5、分组唱

小结: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语言更是多彩丰富;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青春舞曲》和《鸿雁》让我们感受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人民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走进美丽多彩的民族。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态环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 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 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第三课时

一、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两人互相练习。

(3)指导学生注意速度要与歌曲一样。

四、徒手为歌曲伴奏。

五、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饿走去、为歌曲伴奏。

六、音乐活动:

(1)思考: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成果展示。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一、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进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二、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饿欢乐场景。

三、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2、学习切分音的音乐知识。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给你们猜个谜语,听听下面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的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饿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揭示并解释课题。

2、设问: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边寨”是什么地方?

3、聆听、熟悉各主题音调,要求学生在播放某一主题时就在课本的谱例上指出是第几主题,并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提取,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主题的序号。

5、师生讨论: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示各主题的舞蹈场面吗?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2)聆听全曲,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面。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世界屋瘠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二、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2)复习6/8拍的指挥图式,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饿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步欣赏,感受乐曲风格。

2、学唱前6小节,思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3、再次复听乐曲,在结束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罗。

4、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以欢乐的情绪表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第四课时

一、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升起篝火围在火烫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族人民的风俗。你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二、欣赏《迷人的火塘》

1、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2、老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切分节奏。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

一、二乐句,并能流畅地唱好。

6、分声部演唱。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8、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2、作情景表演。

四、小结。

第三课

幻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发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一些神话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聆听音乐,了解神奇的气氛是靠电子合成器的音响产生的。

3、学习演唱歌曲时气息的连贯。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

1、观看神话故事

2、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加入天文知识: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二、学习歌曲《小白船》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月亮有关的歌曲。)听范唱,思考: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2、节奏练习:3/4

X 0 0 0 XX X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 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低声部的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 (3)分声部展示学习成果。

(4)请个别高声部的学生与老师合作,让其他学生体会重唱的感觉。

(5)老师指导两个声部的配合,尤其着重指导两个声部的和谐及气息的连贯。 (6)完整、优美流畅的唱好全曲。

5、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6、把歌词填入曲调中

7、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白船》

二、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老师归纳。欣赏《天地在我心中》男声独唱。

2、思考: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演唱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3、简单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4、聆听《天地在我心》

(1) 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象,说说听后感。

(2) 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5、请学生自由学唱。

6、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欣赏《望月节》

(1 聆听,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 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2)聆听,老师提示:样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 (3)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4)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四、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象。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2、音程训练

3、学唱歌曲

(1)老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指出问题再次合成。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配合。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1)分组讨论,采用什么形式表演歌曲? (2)分组展示。 (3)评价

四、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

二、欣赏《水星——飞行使者》

1、导入: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2、欣赏乐曲第一主题,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你能描述一下你想到的情景吗?

3、揭题

4、再次欣赏歌曲的第一部分,自由讨论,说说你的想象。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

6、跟着伴奏哼唱乐曲第

一、二部分主题,以加深对主题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分组讨论。(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

10、评价。

11、再次完整得欣赏。

三、教师小结。

第四课

四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 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 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 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 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 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 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2、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变化,发展联想,提高三度创作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

3、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热闹系统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4、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5、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二、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二、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 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

6、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 是优胜者。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学习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伞,如果你是那位有伞的同学你回怎么做呢?

2、聆听范唱,思考:三位学生在大雨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用2/4的指挥图式来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 音吗?

6、自己哼唱。

7、自由学唱够一部分旋律。

8、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把歌词填入,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分小组讨论。

2、自由讨论

3、各组展示。

4、师生互评。

四、音乐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书上以知道两个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讲解范例,复习模仿方法要求。

第四课时

一、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3、师生讨论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感受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形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形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4、讨论: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想象。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

2、充分体验歌曲的演唱情绪,准确的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春游活动,在活动当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是什么场面?

(生答略)哦!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是怎样去郊游的吗?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步感受《田野在召唤》旋律说说体验。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分别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的高、低声部。

二、练习两个声部的配合。

1、先配合前四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再配合后面的乐句,要求声音要统一。

三、音乐活动——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4、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 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四、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

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书记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绘的美景。

3、初听《我们的田野》

(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合唱与领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 (3)完成作业。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年儿童的合 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三课时

一、让学生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导入: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国家的歌曲?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总结: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 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又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深 受人们喜爱。

二、聆听歌曲范唱。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五、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二声部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播放另一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欣赏,感受与我们唱的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三、作品简介:这首儿童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四、欣赏乐曲:

1、聆听,你能听出改编成几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大家讨论。

3、再次聆听,看看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带分段请举手并用手 势表示。

五、选择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六、创编故事情节。

七、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第七课

友谊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做“找朋友”的游戏导入(分组进行,播放《找朋友》音乐)

2、说说心情。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

二、

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 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我们这节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白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地方民歌风格,进行曲调创编活动。

2、聆听音乐,即兴创编舞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思考: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2、复听,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出来。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边划拍边学唱歌谱。

5、跟老师的伴奏哼唱歌谱。

6、分角色唱,要求注意唱出民歌风格。

7、按节奏读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更能唱出民歌的风格。

10、完整演唱。

三、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盼红军》

二、欣赏《牡丹之歌》

1、导入: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老师出示牡丹图)

2、初听男声独唱。

3、介绍这首歌的背景和含义。

4、复听,阅读歌词。

5、你从歌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完成曲调创编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必说调式)

2、启发学生用重复、模仿的方法来创编乐句。

3、展示、评价。

4、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中有没有老家在河南的?能说

一、两句河南方言吗?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设问:这两段歌词各唱了什么?

2、复听,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学唱歌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音乐哼唱歌曲。

7、自由讨论如何能唱得更好听。

8、完整演唱。

三、表演歌曲。

四、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编花篮》

二、欣赏《花之歌》

1、初听,让学生细细乐曲的旋律。

2、复听,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3、再次欣赏,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

4、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5、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三、布置作业: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推荐第9篇: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

1、

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板 书:略

推荐第10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课 朝 夕

新授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二、表演《清晨》

1.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板书设计:

清晨

新鲜

课后反思

欣赏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

4、3/

4、4/4。

问:《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农家乐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

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4.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板书设计:

农 家 乐

淳朴

憨厚

课后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板书设计:

赶圩归来阿哩哩

彝族

课后反思

聆听《丰收锣鼓》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3.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板书设计:

丰收锣鼓

欢庆

喜悦

课后反思

第三课

足迹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星歌》

1.欣赏全歌。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2.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3.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3.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板书设计:

装饰音

课后反思

《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5.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二、聆听《红梅赞》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三、表演《我怎样长大》

听录音学唱后,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勇敢

机智

课后反思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欣赏

学习目标

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天黑黑》

1.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板书设计:

天黑黑

潮州民歌

课后反思

《可爱的家》、《回家》

新授

学习目标

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4.复听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四、表演《牧场上的家》

.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板书设计:

可爱的家

温暖

避风的港湾

课后反思

第五课 故 乡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学习重点 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初听歌曲。

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2.复听歌曲。

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二、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的学习:

(1)第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2.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板书设计:

家 亲人

课后反思

《乡间的小路》《故乡小路》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学习重点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乡间的小路》 1.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二、表演《故乡的小路》

1.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2.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3.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三、聆听《思乡曲》

1.介绍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2.初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乡间的小路

狭小

弯曲

课后反思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新授

学习目标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学习重点难点 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

2.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板书设计:

欢 乐 少 年

快乐 勇敢 机智

课后反思

《叮铃铃》《可喜的一天》

新授

学习目标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学习重点 难点

以不同的风格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2.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3.再欣赏一遍歌曲。

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4.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三、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可喜的一天

开心

快乐

第七课 雨 花

新授

学习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重点 难点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欣赏歌曲《踩雨》。

四、学唱歌曲《踩雨》

1.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两条节奏有什么不同?

第一条节奏: x x x x x x

x 第二条节奏: x x

x x .x

x

2老师弹这条旋律的音高,大家跟着一起哼一哼。

3.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唱。

五、最后聆听乐曲《踩雨》。

七、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开心

快乐

课后反思

听《雨滴》;唱《雨中》

新授

学习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重点 难点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雨滴》

1.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2.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3.欣赏乐曲第二乐段。么变化?

4.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5.聆听全曲。

二、表演《雨中》

1.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2.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

3.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4.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

板书设计:

雨 滴

课后反思

《暴风雨》

欣赏

学习目标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重点 难点

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

暴风雨

课后反思

第八课 冬 雪

欣赏

学习目标

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学习重点 难点

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聆听范唱。问: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2.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3.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接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二、聆听《踏雪寻梅》

1.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2.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

3.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板书设计:

白色世界

课后反思

《堆雪人》《乘雪橇》。

欣赏

学习目标

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学习重点 难点

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堆雪人》

1.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

3.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二、聆听《乘雪橇》 1.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2.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3.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4.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三、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板书设计:

堆雪人

童趣

课后反思

第11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藏的风俗人情、音乐风格及特点。[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拉萨谣》。

2、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视谱学唱歌曲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教授新课

1、聆听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感受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2、聆听歌曲《拉萨谣》的特点。

3、总结西藏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讲解“衬词”。

5、学习节奏,并加以变化,解决歌曲中难点节奏。

6、学习歌曲的

一、三部分。

7、学习歌曲中的

二、四部分。

8、完整地演唱歌曲。

9、简介作曲家何讯田及其作品风格。

二、布置作业,为下节课的音乐会做准备。

三、总结下课。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拉萨谣》。

2、“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目标]:

1、价值观目标: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

2、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组织上课

二、主持人宣布“走进西藏”音乐会开始。

1、第一组同学介绍拉萨、布达拉宫以及提问有关西藏的基本知识,演唱《拉萨谣》、《天路》等藏族民歌,欣赏《阿姐鼓》。

2、第二组同学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简介西藏的两种歌舞形式——锅庄和弦子。

3、第三组同学介绍藏族的雪顿节,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

4、第四组同学图片展示西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三、复习歌曲《拉萨谣》。

全班同学用深情的声音唱出藏族人民的粗犷和豪迈,齐唱歌曲《拉萨谣》。

四、总结下课。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情感目标: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教学流程]:

一、组织上课。

二、为乐曲命名。

三、初步聆听全曲。

四、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

1、播放乐曲的第

三、第四乐段。

2、简介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五、分辨乐曲的结构。

1、聆听第一部分——引子和第一部分。

问: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象表现什么情景?

2、聆听第一部分的三个乐段,并记住它们的音乐情绪。

3、聆听第二部分

问:和第一部分的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场景?

4、随老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5、聆听第三部分和尾声。

问:这部分的音乐情绪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到高潮,仔细听一听,这部分的音乐是在重复哪部分的旋律?

六、聆听全曲,整合信息。

七、总结下课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自豪的表情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情感目标: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教学流程]:

一、图片、谈话导入三峡以及三峡工程。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

2、介绍音乐体裁——劳动号子以及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3、聆听歌曲《川江号子》,加深音乐体验。

4、学习混合拍子、散拍子、复拍子以及一拍子等常见的拍号。

5、聆听自学歌曲。

6、简介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的特点。

7、为歌曲设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三、展现有关三峡的音乐。

1、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

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殷秀梅演唱的歌曲《长江之歌》。

四、总结下课 反思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知识目标: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3、能力目标: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

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歌曲的两部分。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部分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1、跟着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2、学习第二乐段。

3、找出乐段中相似的乐句,多作对比练习。

4、集体讨论、创造,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

5、练习为各位标注颜色的部分的节奏。

三、总结下课

现在,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的人民是个大家庭,共住一个地球村,他们之间不应有战争和冲突,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2、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演奏《森林狂想曲》的主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

2、情感目标: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感受音乐风格。[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1、初听歌曲。

2、找出歌词中含义最深、最重要的句子。

3、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4、随录音学习歌曲。

5、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休止符的用法。

6、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分别熟悉A、B、C段的旋律。

3、引导学生注意各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关系。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找出乐曲中的“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6、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老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7、学唱A段的旋律。

四、总结下课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乐曲《森林狂想曲》的 特点和 带 来的 特殊感觉 。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复习歌曲。

2、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3、处理歌曲。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1、复习歌曲。

2、练习音程,练习二声部的合唱。

3、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倾听另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四、总结下课。反思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歌曲《天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2、情感目标:欣赏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

3、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草原的知识,师总结。

二、学唱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分析歌词,找出描写牧场的美丽图画。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2遍)

4、学习G调中的la do mi 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5、教师分句教唱歌谱,让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6、学生随琴唱歌谱。

7、解释“阿肯”的含义。

三、欣赏男生独唱《天堂》。

1、初听。

2、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听后的感觉。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4、复听全曲。

5、师生共同讨论歌曲两部分的不同。

四、总结下课

肥沃的草原已经被人们破坏了,有些地方已经沙漠化了,给草原上的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机,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草原、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的活动。

2、价值观目标:能专心欣赏合唱歌曲,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流程]:

一、旋律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生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再次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的风格。

二、欣赏电子琴独奏《美丽的夏牧场》。

1、简介作品。

2、介绍演奏乐器电子琴。

3、初听全曲。

4、教师在琴上弹奏各乐段。

5、分段欣赏,找出个段运用的音乐素材以及表现的意境。

6、根据音乐和课本上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7、按课本要求,为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

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三、总结下课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读谱练习《草原上》。[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 情感目标: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积极参与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

2、较为顺利地进行视谱演唱《草原上》。[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复习。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小组讨论,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4、试唱各种方案。最好是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来演绎歌曲。

二、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视谱学唱蒙古族歌曲《草原上》,这首歌曲只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也非常单纯,但音域稍微宽了一些,一共用了“ ”七个音符。

2、视谱视唱。

3、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顿,让学生思考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

4、教师试填,培养学生的调式感、主音感,引导学生注意上下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5、在正确的答案后,视谱随琴学唱。

6、学唱歌词。

三、总结下课

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以小组

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更好地接触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学生组织主持进行“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1、小组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欣赏:歌曲《赞歌》。

3、小组唱:《草原上》。

4、琵琶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

5、女生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6、小组唱:《草原晨曲》。

7、男生独唱:《草原夜色美》。

8、笙独奏:《草原巡逻兵》。

9、二胡独奏:《赛马》。

10、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三、总结下课 反思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2、能力目标: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教学流程]:

一、导入播放《大河之舞》的VCD片段。

问:谈谈你的感受。(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等)

二、简介作品《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的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

三、学生分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演奏乐器、旋律、节奏、舞蹈等方面。

四、总结下课。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力目标: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

问: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二、再次听赏。

问:你感觉这首乐曲好听吗?你喜欢歌曲的什么地方?

三、模唱。

跟着音乐模唱歌曲的旋律。

四、演唱指导。

五、欣赏《稍息 立正 站好》的flash动画。

六、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

七、总结下课。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与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流程]:

1、导入。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传达了什么情绪?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模唱。

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情绪、节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4、分小组学习:创编一段有组合的花筋操。

5、小组汇报。

6、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热舞大赛。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将评选最佳舞蹈最佳音乐、最佳创意、最佳服装等若干奖项。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欢快的舞步》——热舞大赛。 [教学目标]:

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舞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热舞的比赛。通过此项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1、课前要进行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学生自由结合、也可由教师进行分组,应当做到全员参与。

2、教师在课前要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做好学生主持的准备工作(串词)和评选工作(选票和奖状)。[教学过程]:

1、学生主持宣布比赛规则。

观众:热情有序,为所有节目热烈鼓掌以示鼓励。

演员:小组成员参加、服装有特点、所选音乐与创编动作有创意等等。

2、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此节课的活动录制下来。 学生们分小组开始展现各自的节目。

3、评选。

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最佳服装、最佳设计„„ 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

3、颁奖。

4、反思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目标]:

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根据旋律、速度、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凑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如小鸟、鸭子、猫、狼。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地描述小鸟的可爱。

播放狼的主题:低沉的音色,不和谐的音程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6、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能力与 情感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

你能不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

再听此段旋律。全体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 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

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能力、情感与 价值观目标: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 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 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 子——双簧管——笨拙 猫 ——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 大管——絮叨 狼 ——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 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3、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4、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5、分角色进行表演。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能力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 [教学过程]:

1、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分成三个层次:

(1)随音乐带头饰表演。

(2)由学生自己解说、播放音乐和表演相结合。

(3)由学生自己解说、音乐形象由学生自己演奏或其他乐器代替、并且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结尾部分有拓展。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最佳音乐、最佳化妆„„

4、总结下课。反思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感恩的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爱的人间》,并较正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亲情、友情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情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过程]:

1、欣赏并学唱歌曲《爱的人间》(16分钟)。

2、介绍歌曲及曲作者谷建芬。谷建芬是中国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195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思念》《歌声与微笑》等。

此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

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情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们,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这是一首优秀的少年歌曲。

3、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爱在人间》。

(2)节奏注意第

4、

6、

21、23小节的最后一拍在16分音符进入的准确性。唱第二段时,要注意第

11、12小节由歌词节奏引起的节奏变化、新增切分音、后16分音符等。

(3)连贯并带表情地演唱歌曲。

4、以《爱的人间》为主旋律的综合活动。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四块内容层层推进,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爱的主题。(歌唱、乐器演奏、表演等)

5、拓展。

(1)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是一首手语歌,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

(2)教育学生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对师长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对兄弟姐妹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们知道有人可以和我们血脉相连;对朋友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情愫、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爱的人间”到处都充满“感恩的心”。

反思

2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技能目标: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1、导入

20年前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她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会听了,但今天我们首先要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声带回去,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伸,即描绘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

22

景。这首歌虽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数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合唱部分第二部分的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足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生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最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最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开始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23

[教学目标]:

1、基本能力和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教学流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六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改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掌握尾声部分(即四个“啊”处)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出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由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所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地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作品,可让学生仔细观看图片和朗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

24

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第二声部的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进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能力目标: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

25

性、创造性。

3、情感目标:在学跳集体舞过程中程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每小组10人左右)。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共同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作为示范。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反思

26

第12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1、新东北风

2、唱支最美的歌

3、我可爱的家乡

4、祖国在我心中

5、真善美的小世界

6、西部放歌

7、沙漠

8、音乐家贺绿汀

9、乌鸦与狐狸

10、踏雪寻梅

11、音乐七巧板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新东北风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新东北风》,体验东北风民歌韵味,感受东北人过上好日子那热闹、洒脱、喜悦的情境。

2、乐意听赏钢琴独奏《喜丰年》,感知东北农村丰收时喜悦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3、在教师指导下,能在音乐中活动,拍会“安旦长短”的节奏型。

4、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信地用“安旦长短”为歌曲伴奏、舞蹈。教学重点:演唱好《新东北风》

教学难点:掌握朝鲜族“安旦长短”的韵律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新东北风》

一、情境导入

1、走进东北

课件呈现赵本山,小沈阳上春晚的图片。课件播放东北风情境短片。

2、导入课题

二、引导感知

1、聆听歌曲《新东北风》

2、说一说初听歌曲的感觉

3、师介绍歌曲

4、按节奏朗读歌词

三、重点讲解,学唱歌曲

1、学唱《新东北风》 (1)聆听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东北民歌《新东北风》。仔细聆听歌曲,看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师播放《新东北风》跟音乐唱。查自学情况后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句进行对唱、唱旋律、教师唱谱,学生唱词、跟琴演唱、反复练习

四、尝试练习

1、教师范唱《新东北风》

2、识谱活动

3、演唱歌谱

4、师纠正

5、用活泼、欢快地声音演唱

五、评价延伸

1、将《新东北风》用东北方言试唱。

2、展示

3、鼓励评价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听赏《喜丰年》、《阿里郎》

一、听赏《喜丰年》

1、播放《喜丰年》钢琴独奏

2、师介绍《喜丰年》这首钢琴独奏是根据东北民歌《刺儿山》《丢戒指》改编。

3、仔细聆听第一段、第二段音乐主题,说说它的节奏有何特点。

二、听赏《阿里郎》

1、聆听歌曲《阿里郎》,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再次聆听歌曲。

3、轻声跟唱歌曲。

教师: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没?

1、同学们交流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2、全班跟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三、音乐活动

1、学习歌曲《小鸟在唱歌。

2、合唱练习。

四、总结下课。

2、唱支最美的歌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的旋律。

2、能与他人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3、能联系近年来在抗洪抢险、救人、救火中解放军的英勇行为和感人事迹,结合本课三首音乐作品的听赏和演唱的体验,说说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教学难点: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学唱《唱支最美的歌》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2、引出解放军

3、揭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唱支最美的歌》,了解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情绪

3、歌词教学 最美的歌唱给谁? 按节奏朗读歌词

三、重点讲解,教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反复听歌曲二声部 ①师:你们听到歌曲有几个声部呢? (根据学生情况,把他们分成两大组,即两个声部。) ②师:你们能随着音乐找到自己的声部吗?并能随着音乐唱一唱。 ③师:你们知道唱合唱部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休止符呢?(生猜想) ⑵、学生分组随琴学唱二声部的高低声部。

3、声部合作学习。

4、指导学生用打击乐给合唱伴奏。

四、演唱实践

1、再次聆听全曲。

师:你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怎样唱才能让解放军叔叔喜欢呢? (引导学生用明朗、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2、随琴用u哼唱全曲。

3、听老师用四三拍子弹奏歌曲。

师:你觉得四三拍和八三拍哪种节拍更适合这首歌曲,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四三拍速度较快,适合表达欢快的歌曲;而八三拍是中速,适合表达优美的歌曲。)

4、指出八三拍和四三拍的共同点——强弱规律。

5、随琴唱歌词。

6、演唱歌曲。有感情的试唱全曲,演唱全曲,加以伴奏。

五、评价延伸

1、师讲述解放军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事迹

2、体会解放军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军队和老百姓》

一、复习《唱支最美的歌》

二、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介绍歌曲背景

2、听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3、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随音乐哼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旋律。

三、听赏《军队和老百姓》

1、介绍乐曲背景

2、聆听乐曲

上述两段音乐主题的首、尾部分基本相同,但表达的情绪却有差异。你能从两个主题在速度、力度及音调等方面的比较中找到差异的原因吗?

四、重点讲解

1、手拍节奏,用乐器模击节奏

2、讲解音乐知识 (3/8的读法、含义、强弱规律呢、)

五、课堂小结

3、我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能深情演唱《我可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凉山之最》热烈欢快的情绪,了解凉山彝族相关文化;正确地为歌曲划分乐句;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较好地设计歌曲表演形式,并共同进行表演。

3、乐意欣赏管弦乐曲《小河淌水》 ,在欣赏活动中,能初步感受管弦乐曲《小河淌水》的大气、婉约和秀美。

4、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进行欧美童谣《家乡》的三部轮唱。初步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技法,并愉快地和同学进行节奏咬尾接龙游戏。 教学重难: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我可爱的家乡》

一、激情导入,情境创设

1、赏图——介绍大凉山

2、揭示课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我可爱的家乡》 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节拍的特点

2、说一说

师:凉山真美,彝族人民真热情,还有三个最令他们骄傲的珍宝呢。请听听歌词,到底是哪三“最”呢?

生:学生说一说

3、画一画

画一画音乐旋律,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听一听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4、再听《我可爱的家乡》,随乐脚点拍子,跟唱,感受四二拍子特点

5、歌词朗诵——理解体验歌词,充满热爱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跟琴学唱

师:用我们纯真的声音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质疑问难

3、重点教唱

4、完整唱《我可爱的家乡》

5、分组完整唱 分角色完整唱

6、歌曲处理 ,你感受到歌曲分成几部分?

7、伴奏融合演唱 (领唱与齐唱 小合唱 )

四、实践练习

1、歌曲中通过哪些方面认识了家乡?(回忆歌词)

2、大胆创编

3、交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报答自己的家乡呢?

2、及时鼓励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听赏《凉山之最》、管弦乐曲《小河淌水》

一、复习歌曲《我可爱的祖国》

二、听赏感知《凉山之最》

1、第一遍听赏,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特点。

2、第二遍听赏,让学生说一说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一种情感。

3、跟唱《凉山之最》

三、读谱唱歌《家乡》

1、教师先放音乐,学生听旋律,轻打节奏。

2、唱准每一句歌词。

3、讲一讲什么是轮唱:不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一定要齐。

4、比较轮唱和齐唱的不同,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5、让我们一起来回忆2/4和3/4拍子的强弱特点规律。

6、老师弹奏谱例,学生跟着轻打拍子。

四、课后延伸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五、课堂小结

4、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1、能深情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感受“我”和祖国间不可分割的真挚情感。

3、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祖国印象》

一、激情导入,情境创设

1、谈话祖国

2、唱祖国歌曲联唱

3、师:从歌声了解祖国以外,还从哪些方面获取对祖国的印象?(生、、、、、、)

4、揭示课题

二、引导感知

1、初听《祖国印象》 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节拍的特点

2、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情绪( 深情 自豪 )、旋律(轻盈、舒展)节拍(八六拍子)

3、认识八六拍子

复习八三拍子含义及强弱规律,引导得知八六拍子含义及强弱规,学习划拍子,随琴声进行八六拍子伴奏练习

4、再听《祖国印象》,随乐脚点拍子,跟唱,感受八六拍子特点

5、歌词朗诵——理解体验歌词,充满热爱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跟琴学唱

师:用我们纯真的声音去表达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之情

2、质疑问难

3、重点教唱

4、完整唱《祖国印象》

5、分组完整唱 分角色完整唱

6、歌曲处理 ,你感受到歌曲分成几部分?

第一段:(1-8小节)充分表达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旋律简洁、明快;

第二段:(9-16小节)唱出对祖国满腔热爱,旋律富有歌颂性,节奏拉宽,力度加强,情绪达到高潮

7、伴奏融合演唱 (领唱与齐唱 小合唱 )

四、实践练习

1、歌曲中通过哪些方面认识了祖国?(回忆歌词)

2、大胆创编

3、交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祖国

2、及时鼓励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崖畔上开花》

一、复习歌曲《祖国印象》

二、听赏感知《我和我的祖国》

1、第一遍听赏,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特点。

2、第二遍听赏,让学生说一说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一种情感。

3、跟唱《我和我的祖国》

三、读谱唱歌《崖畔上开花》

1、教师先放音乐,学生听旋律,轻打节奏。

2、唱准每一句歌词。

3、讲一讲什么是轮唱:不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一定要齐。

4、比较轮唱和齐唱的不同,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5、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8拍子的强弱特点规律。

6、老师弹奏谱例,学生跟着轻打拍子。

四、课后延伸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五、课堂小结

第五课 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唱出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体会充满友谊和阳光的“真善美的小世界”的美好。

2、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能记忆音乐主题,说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3、喜欢听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能记忆音乐主题,说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难点:准确唱好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韵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一、创设情境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歌曲旋律。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 (课件播放迪尼斯乐园电影)

2、回忆歌曲《我可爱的家乡》并演唱

3、激发热爱家乡意识和行为

4、揭题

二、引导感知

1、念词,熟悉词

2、听唱全曲,情感铺垫

师: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朗读词的? (生、、、、、、) 生听整首歌曲,老师引导用x o拍手的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类型。

师:这首热情愉快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认为歌曲可分几部分?

3、听第一部分,情绪指导(热情、愉快) 师:第一部分主要描述我们在呼唤小鸟。

1、用lv的字母跟唱

2、听音乐填词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热情去迎接小鸟吧!让我们再次感受那热情的歌声吧! 生:听第一部分试一试填词

3、跟琴纠正

三、重点讲解(学习新歌第二部分)

1、学唱歌曲

老师播放旋律一次,学生听;

2、分析最后一句的唱法

师:唱最后一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跟琴学唱最后一句,跟琴唱、结合两部分一起唱 跟琴轻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难点

五、实践练习

1、出示一段创编的词让学生唱

2、形式:老师领唱前句,学生唱后句

3、引导创编:众多学生唱前句,一名唱后句

六、评价延伸

1、师:《真善美的小世界》 是赞颂迪尼斯乐园的美国歌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美国民歌,大家听听,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2、安静聆听《哦,苏珊娜》

3、欣赏跟唱歌曲。

七、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听赏与跟唱《木瓜恰恰恰》、听赏《匈牙利舞曲》

一、情境导入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播放《真善美的小世界》作为背景音乐)

二、听赏与跟唱《木瓜恰恰恰》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

3、自由读歌词

4、再听歌曲,随乐哼唱

三、听赏《匈牙利舞曲》

1、初听乐曲

2、说一说你通过音乐看到了些什么?

3、闭眼聆听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参加了匈牙利人民的音乐盛会,你们开心吗?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与同伴分享更多世界不同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六课 西部放歌

教学目标 :

1、能学会唱《走绛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2、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随乐跟唱,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并能随歌曲《拥军秧歌》跳一跳。

3、听赏《花儿与少年》时,能记忆音乐主题、说出乐曲结构,并能听辨乐曲进行中的主奏乐曲。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听赏《花儿与少年》、演唱《走绛州》

一、情境导入

1、师介绍中国西部

2、揭题

二、感知西部歌曲

1、聆听《花儿与少年》

2、听听《走绛州》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生:、、、、、、)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 (生说歌词)

3、说说“走绛州”

4、听赏《拥军秧歌》

5、感受歌曲欢快地情绪

三、重点讲解,演唱歌曲

1、歌谱教学

2、随乐试唱

3、跟教师唱

4、歌曲处理

四、实践练习

1、学学挑担子

⑴请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⑵生自由选择东西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

2、随乐律动

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五、拓展延伸

1、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呢?

2、交流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演唱《拥军秧歌》

一、演练激趣

1、欣赏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介绍陕北民歌特点。

二、新课教学

1、播放录音范唱,教师示范秧歌舞。

2、简单介绍秧歌舞。

3、随歌曲扭秧歌舞

学习秧歌舞的基本体态,明确秧歌舞的身段特点。 学跳秧歌舞的基本步法:十字步。 跟随老师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分组练习

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秧歌。 分组表演

三、表演歌曲

全体载歌载舞,完整表现《拥军秧歌》。

四、课堂小结

7、沙漠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会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能主动参与新疆歌舞表演,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能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热闹场面并参与表演。

3、能随乐哼唱主题音乐

(一),并记住这个主题。教学重点: 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学唱

教学难点:唱好二声部的合唱,有表情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手鼓和打击乐器 电子琴 录音机 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我跟阿爹拉骆驼》

一、情境导入

1、节奏拍击与模仿。2/4 x x x x 2/4 x x x x x

二、引导感知

1、初听《我跟阿爹拉骆驼》

步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情绪、风格。生回答新疆的小朋友们在队日里做什么?是怎样过的?心情又是怎样?生回答:(《我跟阿爹拉骆驼》 欢快)

2、复听。

进一步熟悉歌曲,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的动作,感受歌舞的风格。

我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有谁会跳新疆舞,或几个新疆舞蹈动做动作。(请学生跳、全班学);老师学生共介绍动作。

学生跟着新疆的舞步随着音乐动一动。

3、了解典型节奏,学习用手鼓击打。X X X | X X X | X X | X―‖为歌曲伴奏。

三、重点讲解

在这首歌曲中你们觉得新疆音乐有哪些特点呢? (切分、波音、下滑音、节奏) 启发学生了解典型节奏

这首歌曲中出现得最多的节奏型是哪一种?(X X X | X X X ) 教师介绍切分节奏 X X X 这是新疆常用的节奏型,它可以增加歌曲活跃、欢快的气氛。 拍一拍:(X X X | X X X)

出示歌谱:下面我们用新疆乐器手鼓给歌曲伴奏。这里有几条节奏呢?没有节奏的地方就是与上面的节奏一样,我们把这三种节奏型拍一拍。

X X X | X X X |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 X \\ X | X X \\‖X \\―‖ 配乐器拍一拍:让我们配着音乐来一遍。

四、实践练习

学唱曲谱。(师生音乐接龙)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老师唱单乐句,学生唱双乐句2 2 21—‖ 这是上波音,往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原音上。

老师带学生唱:3 3 4 学生唱单乐句,老师唱双乐句:1 1 1 │ 3 3 3 \\│ 下滑音老师带唱词。还有哪里有下滑音 5 1 1 │ 1 1 1\\│

学唱歌词:第一遍:要轻轻的唱,强调 第二遍:放开唱

五、评价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简单的新疆舞蹈,新疆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并用手鼓给歌曲伴奏。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队伍,过一个快乐的队日。

男同学:双腿跪地,用手鼓拍击节奏。 女同学:在后面跳舞,老师领舞。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表演《我跟阿爹拉骆驼》、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一、复习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歌曲与歌谱

二、表演《我跟阿爹拉骆驼》

分组排练 (三个组) 然后分组表演

三、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1、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管乐合奏曲,主体是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说一说所感受的场景。

2、再次聆听音乐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随音乐进行情景表演,模仿音乐现象(学生表演得怎样并不重要,只要能大胆的参与)

3、认识乐器 (单簧管 圆号)

4、练一练;

写出下面乐器的名称。 节奏听记填空

四、课堂小结

8、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能自主阅读《贺绿汀落水生还记》和音乐家小档案,并能将自己的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

2、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晚会》,感受乐曲的情绪与情感,并能尝试用锣鼓套打中的两段音乐。

3、能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游击队歌》并与同学一起进行二声部的合作演练。

4、乐意聆听歌曲《嘉陵江上》,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听赏的感受。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学习《贺绿汀落水生还记》、听赏《晚会》、《嘉陵江上》

一、情境导入

1、介绍音乐家贺绿汀。

2、谈话进入贺绿汀的音乐世界

二、感知作品

(一)听赏《晚会》管弦乐曲

1、师讲述《晚会》管弦乐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晚会》管弦乐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演奏的什么情境?为什么?

1、请同学们交流

2、哼唱主题。

3、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4、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5、尝试用锣鼓(或声势动作)套打下列两段音乐。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聆听《嘉陵江上》、演唱《游击队歌》

一、听赏《嘉陵江上》

1、教师分别朗诵《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的歌词。

2、学生聆听音乐

一、音乐二的旋律。

思考:你觉得《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分别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请你将曲名与适合的音乐用线连接起来。

音乐一 《游击队歌》 音乐二 《嘉陵江上》

1、再次聆听音乐,为什么你会为《嘉陵江上》选择一首速度较慢的旋律呢?

2、听赏《嘉陵江上》

思考:哪一句旋律制造出了悲凉的氛围?

1、认识还原记号。

二、学唱《游击队歌》重点讲解

1、学唱第一乐段。

听一听、想一想。想一想游击队员们在做什么。

2、用“嘣”模仿唱第一段旋律。3听一听、动一动(在律动中感受乐句) 思考:律动中停了几次。 4 听一听、找一找相同的乐句。

5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及尾声部分。听一听,想象情境 跟琴唱一唱。完整演唱。

三、课堂小结

9、乌鸦与狐狸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乌鸦与狐狸》

2、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的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3、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与失有所感悟。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具准备:CAI课件,乌鸦、狐狸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演唱《乌鸦与狐狸》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自己对乌鸦和狐狸在各方面的了解

2、揭题

二、引导感知

1、听赏歌曲《乌鸦与狐狸》

2、说一说歌曲给自己的初步印象

3、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进行演唱

三、重点讲解,学唱歌曲

1、再听歌曲(师播放音乐)

2、教师唱歌谱,学生唱词

3、师生一起反复演唱

4、讲解附点、前倚音、变化音、下滑音

四、尝试练习

1、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生演唱相关乐句,感受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小乌鸦的?

4、声情并茂地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人物性格,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5、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

6、演唱相关乐段

五、评价延伸

1、感悟得失

2、师小结

第二课时:音乐剧表演《乌鸦与狐狸》

一、复习歌曲《乌鸦与狐狸》

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二、音乐剧设计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师: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演唱相关乐句)

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乌鸦的?(声情并貌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任务性格,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师: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演唱小乌鸦越听越着迷) 师:小乌鸦终于没有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会怎么样呢?(讨论:狐狸得到了奶饼,可失去了乌鸦对他的信任,教育学生不要欺骗他人)

2、剧情片段表演 师: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样的甜言蜜语呢?(两人一组创编乌鸦与狐狸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

师:除了乌鸦与狐狸,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动物并参与进来)

3、创编

在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创编,让学生明白当一个演员和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分组表演

三、音乐剧表演

1、音乐剧的人物需要(领唱,合唱演员,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现歌曲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并中肯评价他人。

10、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跳跃、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以及雪后寻梅的愉悦心情。

2、在演唱活动中,感受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感知顿音与连音、强与弱、快与慢等音乐元素在歌唱表现中的作用。

3、在对《踏雪寻梅》《花非花》《南乡子》三首作品的赏析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初步认知黄自作品中词曲完美结合是其突出的艺术风格之一。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跳跃、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以及雪后寻梅的愉悦心情。

教学难点:歌曲《踏雪寻梅》两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剪辑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一起回忆以前认识过的音乐

2、揭题

二、感知歌曲意境

1、卖关子激趣

2、边听边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你听到了什么声响?

3、互动交流

4、边听边跟唱

师:歌曲中,你听到铃铛的声响吗?能跟着音乐将这种“叮当”的声响唱出来吗?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感知《踏雪寻梅》。

2、老师简介作品。

3、跟琴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四、听赏与跟唱《花非花》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听赏,跟唱。

3、随音乐唱歌词。

五、听赏《南乡子》(片段)

1、介绍作曲家黄自的作曲风格。

2、听赏《南乡子》

六、课堂小结

10、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能声情并茂地演唱多首合唱歌曲。

2、在小组活动中,能自选一个节目积极参与歌舞表演,在艺术实践中与同学分享演出的快乐。

3、能准确地击拍唱歌普。

4、能用声势动作配合完成多声部鼓谱。

教学重点: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展现个人的表现力,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人数而定,一般6—10人,选好小组长。

2、共同策划

教师组织、指导各组音乐箱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音乐七巧板”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动员

提前几周,由文娱委员负责向全体学生发出参与活动的倡议,宣布音乐比赛活动的内容、规则、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欲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4、老师指导

(1)老师指导各组及学生该如何做好赛前的准备,具体要求: (2)组员之间要团结互助。

(3)每组准备一个综合性的表演节目,歌曲必须是本册的合唱曲目。 (4)熟听本册的各欣赏曲目的主旋律。

二、课中大综合

1、音乐比赛活动一:拉歌大互动 (1)活动一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开展。 (2)由老师先唱第一句,第一小组接唱。 (3)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以唱第一句,请另一组接唱)

(4)拉歌时演唱的歌曲,由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 (5)比一比哪组的歌声最美。

2、音乐比赛活动二:听力大比拼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集体作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复习本册欣赏曲目的音乐主题及巩固“拍号”音乐知识,为下载音乐归类,学会与组员共同商讨。

游戏规则:

(1)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 (2)将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 (3) 为下载音乐归类”只需在答题板上归类。 (4)评级标准: ①活动的奖励分100分。

②在听赏时,保持教室安静,否则将扣除纪律分10分。

③答案全对的小组加上100分,反之,错一题则扣除10分,以此类推。

3、音乐比赛活动三:即兴大唱台

4、游戏规则:

(1)比赛以淘汰制进行。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增派队员补充。

(2)最开始由老师唱出第一句,学生接唱,以此来推。

(3)评价标准:评出获胜前三名的小组分别奖励30分、20分、10分,哪一组替换的队员最少获胜,接唱考虑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编唱的乐句与前一句风格一致。

三、综合评价,结束课堂

第13篇:五年级第四课音乐教案

第四课:《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

教学准备:CAI课件 录音机 竖笛 电子琴 投影仪 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竖笛吹奏训练

1、《红河谷》

2、《牧场上的家》

3、合奏《我怎样长大》

四、课题引入

刚才吹奏的曲子,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风味的曲子吗?(抽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彝家欣赏彝族风情吧。

五、欣赏 CAI课件制作的MV 介绍彝族风情

六、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人把赶集叫做赶圩,“啊哩哩”是当地人 1 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吧,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七、初听《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材版本

1、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2、刚才我们竖笛吹奏的是哪部分?

八、学习歌曲1—4小节

1、复习上波音

2、教唱旋律

3、师生对唱 分组对唱

九、完整跟录音伴奏《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材版本来演唱,演唱形式为分组对唱。

十、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1、先学习4—8小节 分别教3种乐器 重点是双响桶和串铃

2、跟录音完整的为歌曲伴奏 没有乐器的孩子唱歌曲 十

一、组织学生表演歌曲

十二、欣赏歌手罗宁娜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和轮回、黑豹合唱的摇滚版本《赶圩归来啊哩哩》扩大学生视野 。 十

三、小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第14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教案:拉 萨 谣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录音机、磁带、布达拉宫的系列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引导学生随琴演唱曲谱

5、加入强弱,换气记号再次演唱,音量适当加高,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

4、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5、再次引导学生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三、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

1、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峰宫?

3、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

四、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这节课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 《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2.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 生: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 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 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学生演唱。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使老师感觉到你们都非常的热爱三峡,让我看到三峡的美。同学们要是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看三峡更多的图片。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2.在器乐学习上要有一个飞跃,能初步做到整齐地进行二声部合奏。

3.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的结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合唱带、伴奏带,歌曲《绿色的歌谣》范唱带及伴奏带,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的录音带、空白磁带。

教材分析

(一)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地球仿佛变小了,各国人民可以自由地来往、相处,“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就有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识,本单元通过演唱和欣赏、演奏一系列有关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绿色,关注绿色的事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合唱能力和演奏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整齐谐和。

本单元难点

合奏《森林狂想曲》主题。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 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3.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对,“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还有全世界人民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我们与全中国、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在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在太阳系附近找到类似地球那样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们的地球生态已经严重恶化,人们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残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类报复了,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由于采伐森林过度,水土难以保持,洪水、风沙就接踵而来„„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地球上的人民是个大家庭,共住一个地球村,他们之间不应有战争和冲突,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两遍)。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2/4节拍,要唱出节拍重音。在“× ×”和“×× ×”处拍手或用打击乐器演奏。

4.学习合唱部分。

这一乐段共有两个相似的乐句(歌词相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两个乐句的相似,因此,需要多作对比练习。如将“5 6 5─ │ 1 2 3─ │”与“”相对比,将“”与“”相对比。 两个声部要分开教学,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同时要注意课本中提出的要求,即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议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以上练习,也不要搞标准答案,可有多种方案。 6.小结。

小结全课收获及不足,要求学生在课外对照八孔竖笛的指法图,学会吹奏“mi'”“fa'”“sol'”三个音(需解释和示范左手大指“掐孔”的技巧)。

教学评价

1.学生议论什么是地球村时的热情及参与率。 2.学唱《手拉手,地球村》的效率及效果。 3.能否初步学会二部合唱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演奏《森林狂想曲》主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

2.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mi'”“fa'”“sol'”三个音。 3.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演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去听一听那儿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2.学唱《绿色的歌谣》。

这首歌是一首童谣,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很丰富的,我们来看一看歌词,你认为哪几句歌词含义最深,最为重要?(学生纷纷回答。比较集中于第二段歌词中的“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

大家说得很对,所以歌中警戒我们“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我们大家都要争当一名绿色小卫士。 (1)欣赏录音。 (2)随录音唱歌词。

(3)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答案应是运用连音顿音相结合,但要防止学生误以为旋律中有休止符就是顿音,因为运用休止符并不一定是顿音,可以这样举例,如“”中第二个“3”就是顿音,其效果与“”完全相同。

3.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曲,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遍(初听)。

(2)下面,我们来熟悉A、B、C各段的旋律。要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这两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的音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教师分别用钢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旋律,使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或C段。

(3)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填充)。

(4)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现在,我来弹琴,请同学们来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学生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5)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4.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在口风琴上演奏这三个音是毫不费力的,只要让学生认识这三个音的键盘位置就可以了。在八孔竖笛上吹奏这三个音就要花一些工夫,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左手的大指掐住背孔(即○孔),记号是“”,方法是将左手大指第一关节弯屈,垂直立起,指甲沿孔边轻轻滑入孔内,使背孔露出一线形似月牙的缝隙,使气流能从缝隙中漏出,这个动作就称为“掐高音孔”。

吹奏这几个高音时,口腔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不可扁、挤,口风要悠长,好像在稍远距离吹一支小蜡烛,使火苗颤颤不息。 学生学习吹奏“mi'”,这要多花些时间,只要“mi'”吹好了,“fa'”和“sol'”就容易学会了。

5.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旋律。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并参与演奏了《森林狂想曲》,还学会了在竖笛(口风琴)上吹奏“”三个音,下节课我们将要进行《森林狂想曲》的合奏练习,请同学们在课下复习A段旋律并自学吹奏B段旋律。

教学评价

1.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的速率及效果。

2.对《森林狂想曲》三个乐段的熟悉程度及参与“音效”配音的热情及效果。

3.学习竖笛(口风琴)吹奏“”的效果及初学演奏A段旋律的进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 2.能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地演唱。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森林狂想曲》,这节课我们要亲自奏一奏,这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合作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己演奏,实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真是其乐融融,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2.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复习几遍后请学生设计演唱方式,仍可有多种方式,不要设“标准答案”。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此歌中一些颇有特点的词曲结合之处,如:

这一句中,如将第

1、3小节改为和就失去了这首歌曲的特色之一了,可见即使是歌词不变曲调也不变的情况下,歌词与曲调如何配合也将会影响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这一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可以并应该能理解的了。

3.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重点练习二部合唱部分,有条件的班级可要求学生既能唱第一声部也能唱第二声部,如有可能最好能初步学会二声部的歌谱。 在练习中要多次强调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前提下,要能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4.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乐谱见课本第48页)。 (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 (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第二声部旋律。 (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第二声部旋律。 (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合奏A段,再合奏B段。 (6)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A。

(7)加入“音效”,即音效—A—音效—B—音效—A—A—音效。(进行实况录音)。

(注意课本中合奏谱的第一小节是引子,并不是A段的旋律,在A段多次出现时这一小节可不奏。)

(8)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同学们演奏得很好,这是我们“班级版本”的《森林狂想曲》,你们还可以在文娱委员的带领下把C段也学会,就可以按录音里的顺序奏出全部的《森林狂想曲》了。 5.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请大家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更加自觉地、经常地接近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评价

1.复习歌曲中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得到改善的程度。 2.器乐合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及演奏效果。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2.通过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3.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及大草原的图片或VCD图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带、伴奏带(包括合唱歌曲的音响)、《天堂》《牧民的一天》《蒙古人》的录音带。

教材分析

(一)草原是绿色、生命的象征,在众多的人文主题中,草原是十分重要的、必选的主题。草原上分布着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草原有成群的牛、羊、马,草原有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音乐。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必将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以及对居住在草原上的各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戴,草原上优美的音乐必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和美好的记忆。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歌曲《天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2.欣赏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

3.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名称是《美丽的草原》,同学们肯定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学生举手发言,从各个方面描述草原的景象)。

是啊!草原非常美丽,但这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美,更有流动着的美,那就是草原人民放牧、歌舞的情景,更有如云的羊群和充满活力的马群,有的草原还有大批的牛群,有一句诗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色。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确,内蒙古草原是最多和最典型的,但在其他省、自治区也有不少的草原,如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就是在新疆天山脚下的。

牛、羊、马除了要吃草,还一定要喝水啊,所以凡优良的草原牧场都有充足的水源。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沙尘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好在我们的祖先早就觉察到了,他们栽下了大片的防护林,茂密的树林挡住了凶恶的风沙,使得肥沃的草原得以维持到今天,但是,随着沙漠的扩大化和部分地区的防护林被砍伐,有些草原已经被沙化了,草儿长得稀稀拉拉,给牛、羊、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造林,同时严厉打击偷伐者,部分已经沙化的草原的生态也已逐年好转。但这已经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了。所以,同学们要热爱草原,更要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2)请同学们看着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学生分析:第一段歌词是描写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第二段是描写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就是歌词的特点之一,寥寥几句话就表达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都要注意学习。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两遍)。

(4)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很好唱,很多旋律都是重复的,唱起来也不费力,高音不高,低音不低,这就叫“音域”适中。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谱。

这首歌使用1=G的调,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初步接触过,现在让我们把本歌所使用的六个音在五线谱上表示出来:

请记住la、do、mi都在线上,si

1、re、fa在间上(学生随琴声轻唱这一音列,先从la1唱到fa,再从fa唱到la1)。

(5)教师分句教唱歌谱,请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6)学生随琴声唱歌谱。 (7)学生随琴声唱歌词。

歌词中提到的“阿肯”,课本上已有解释,教师再补充一点: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人民的特别尊敬。

3.欣赏男声独唱《天堂》 (1)初听 (2)请学生讨论,说一说听后的感受(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议论,要求能听出这首歌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3)复听

(4)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两个部分的不同,第二部分在音区上比第一部分提高了,力度也增强了,各个乐句最后一个音也不太长,相互衔接更紧凑了,表现了演唱者赞美家乡的激情更增长了。

4.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歌颂草原的歌曲、乐曲,准备开一个“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演唱和欣赏的热情、专注及参与率。

2.学生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歌词及歌谱的积极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合唱《美丽的夏牧场》;读谱练习《草原上》、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积极参与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

2.较为顺利地进行视谱演唱《草原上》。

3.积极参与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的活动;能专心欣赏合唱歌曲,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学生静静欣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 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

(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总之,不要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这首歌只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也非常单纯,但音域稍稍宽了一些,一共用了“家看着谱先唱一唱:

”七个不同的音,请大

(学生随教师琴声先从la1唱到do1,再从do1唱到la1,教师可用1=D的调高弹奏)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

3、

1、三音中选择)。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

(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并要求学生在课外续编第二段歌词。 (5)用课堂乐器学习演奏《草原上》,口风琴可用1=F,八孔竖笛亦用1=F,采用五线谱的学生可按谱面演奏,采用简谱的学生需按下谱演奏:

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教学评价

1.学生为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设计其他演唱形式的积极性及效果。

2.学生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更多地接触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教师说明进行班级音乐会的注意事项。 2.由学生主持进行“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例如:

小组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欣赏:歌曲《赞歌》,几位同学伴舞

小组唱:《草原上》(有自己创作的第二段歌词) 琵琶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断)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二)具体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律动、创编等方式,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大河之舞》的VCD;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大家一起来》的CD、Flash或录音带、韵律操的录像。

教材分析

(一)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孩子健美的体形和韵律感,培养美的情操,同时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舞蹈与音乐就像是鱼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一般与音乐相结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创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学习中,通过模仿、小组合作创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1.通过课前对资料的收集,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教学过程

1.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大河之舞》的相关材料。 2.导入: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 3.提问:谈谈你的感受?(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等)

4.教师介绍。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

5.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1)将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介绍给大家。

重点讲一讲喜欢的原因:演奏乐器、旋律、节奏、舞蹈等方面。 (2)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重点介绍。 6.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的放松。 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步伐可以任意组合,强调上身保持不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跟随音乐的节奏就可以尝试你的踢踏舞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稍息立正站好》。

提问: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插曲?这首歌曲的名字? 2.再次听赏。

提问:你感觉这首歌曲好听吗?你喜欢歌曲的什么? 3.模唱。

跟着音乐模唱歌曲的旋律。 4.演唱指导。

5.欣赏:《稍息立正站好》的flash动画。 6.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 7.分小组汇报:边唱边跳。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对歌曲旋律节奏、情绪把握的准确度。

3.在音乐伴奏下,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跟准节奏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模唱。

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情绪、节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4.分小组学习:创编一段有组合的花筋操。 5.小组汇报。

6.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热舞大赛。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将评选最佳舞蹈、最佳音乐、最佳创意、最佳服装等若干奖项。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歌曲模唱环节中,学生掌握的速度和熟练度。能否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动作表现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欢快的舞步》──热舞大赛。 教学目标

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舞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热舞的比赛。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1.课前要进行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进行分组,应当做到全员参与。

2.教师在课前要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做好学生主持的准备工作(串词)和评选工作(选票和奖状) 教学过程

1.学生主持宣布比赛规则。

观众:热情有序,为所有节目热烈鼓掌以示鼓励。

演员:小组成员参加、服装有特点、所选音乐与创编动作有创意等等。

2.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此节课的活动录制下来。 学生们分小组开始展现各自的节目。 3.评选。

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最佳服装、最佳设计„„ 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 4.颁奖。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率。 2.在欣赏活动中的文明程度。 3.在比赛中学生的表现。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模唱、模奏、再创造等方式,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彼得与狼》的VCD;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响;乐曲中各主要段落的节选;所有人物和动物的头饰等。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只有一个教学内容,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部交响童话剧。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要表现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勇敢、机智、善于动脑等。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过程

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根据旋律、速度、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凑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如小鸟、鸭子、猫、狼。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小鸟的可爱。 播放狼的主题:低沉的音色,不和谐的音程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

你能不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

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 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

谁出现了?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了)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拚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的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拚命挣扎。)

(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运用已有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等知识),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良好的欣赏习惯。

3.在聆听过程中能否真正的随着音乐的进程进行音乐想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

教学过程

1.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分成三个层次: (1)随音乐带头饰表演。

(2)由学生自己解说、播放音乐和表演相结合。

(3)由学生自己解说、音乐形象由学生自己演奏或其他乐器代替、并且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结尾部分有拓展。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最佳音乐、最佳化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模拟表演活动中,能够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3.在模拟表演活动中,是否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教学内容: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录象片

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今天带来了舞蹈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后,师:舞蹈非常的精彩,你们知道吗?这些跳舞的演员都是聋哑人,因为聋哑人听不到声音,又要求动作统一协调,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她们都做到了,她们在无声的世界中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艺术享受。同学们,你们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什么?

虽然她们的身体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

二、交流体验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奋发向上,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人才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

师:是啊,他们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生活在爱的人间。

三、自主感受、表现歌曲

1、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歌曲《爱的人间》,我们先来听一遍。

2、欣赏歌曲

师:这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曲,歌曲优美抒情,我们再来听一遍。

3、复听歌曲

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歌词

4、学唱歌曲 (1) 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跟琴唱一唱 (2) 学习中间部分 哪句有困难?单独练唱

(3) 练唱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区别在哪里? (4) 完整唱歌曲

5、歌曲处理

同学们唱的很好,我们来看,这首歌曲怎么处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第一部分可以唱的轻一些,显得温馨而甜蜜;中间部分呢?情绪激动,可以唱的强一些,充满感激之情。最后一部分轻柔,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6、拓展

在四年一届的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着,更让我们为他们喝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课件:残疾人参加运动会 他们是新时代可亲可敬的人。

四、合作创编、升华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把我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写下来,写在我们准备好的爱心卡片上,写好以后贴到黑板上来。

课件幻灯片《感恩的心》音乐。

五、小结

无数个小爱汇成一个大爱,让我们在爱的人间生活的更加美好。

第15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走进西藏》。

教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2、教师:同学们,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

二、聆听、感受、体验

(一)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因为歌曲比较简单,学生节奏已经掌握,再逐句教唱已经没有必要,鼓励学生自己哼唱旋律可以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5、加入歌词演唱。①学生自己识谱唱歌词。

②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③教师领唱学生随老师齐唱。 ④分小组演唱比赛。

(三)表演歌曲

1、学习藏族的踢踏舞。

教师:“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舞步,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2、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

3、找个别同学上台前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三、课堂小结

1、边唱边舞。

2、随音乐出教室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喜欢上聆听,并且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尤其要突出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并不能千篇1律的演唱各名族的歌曲。然后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分辨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等民歌体裁。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这都有助于对本民族的民歌加强理解与掌握其韵味。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的聆听这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民歌的内容、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要了解民歌体裁“花儿”。

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首先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并且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的位置。然后同学们想想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再进行回答。

师:西北是黄土地与蓝天,不是喧嚣的尘世、色调、景物,这和我们南方的大都市是有区别的。西北音乐的声音都比较单调,很多东西是凝重不变的,就像西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是用音乐排解心中的苦闷,用歌声表达自己不能随便告于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才会感觉那么悠远,绵长,听到《走西口》才会让人肝肠寸断。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青海是江、河之源,冰川晶莹、湖泊如镜、万涓清流。草原绿茵如毯、油菜如金、牛羊如云。这块净土,孕育了无数优美的民歌,也孕育出王骆宾这样的民歌之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听一首青海的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民歌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吗?

生:这首民歌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采用比兴手法。 师:同学能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又是什么吗?

生:歌曲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介绍“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宁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3、复听歌曲,带领学生们用方言演唱。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是“花儿”,并且对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分析。同学们课后可以更加深层次的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民歌体裁。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体验新疆人民豪爽的性格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模仿学习新疆舞动作,通过体验和编创舞蹈,进一步掌握新疆的音乐风格。

3、音乐与舞蹈本是一家,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体验新疆舞曲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新疆舞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即兴编创新疆舞蹈并表演,使歌舞一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展现的地方在我国的西北部,那里是智慧而又正义的阿凡提的故乡,你猜出是哪里了吗?

新疆,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新疆) 新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来感受。(师随机介绍) 新疆美吗?新疆风景美,人美,歌舞更美。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让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2、学生讨论。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分析歌曲结构。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手鼓节奏为引子,并在这样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欢乐歌 舞的主题:这一主题通过重复、转调和发展,力度加强,变得更为热烈。但随即出现一段舒缓、柔和的旋律,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题音调,起到过渡的作用。在静寂中,手鼓的节奏突然响起,第二段的主题随之出现:手鼓节奏始终伴随着旋律,犹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题再现后,乐曲在强烈的手鼓声中结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笔调、艳丽的色彩及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风俗画。

4、复听。

设问:乐曲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再听。

全体学生模仿手鼓的节奏。

7、学习简单的新疆舞步,和着音乐跳一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疆的民歌,也学习了新疆的舞蹈,你喜欢吗?现在就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出教室,你可以是唱着歌曲,也可以是跳着舞蹈走出教室。

《四季调》教案 教学内容 演奏《四季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四季调》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3、能力发展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四季调》。

教学难点 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四季调》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调》,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调”。

2、初听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选用双响筒、沙槌、三角铁、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为主旋律伴奏,体验青海民歌的风格。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体验。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小结

按照最初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不同力度与音色的变化,基本能体验到每段音乐的情绪变化。一首看似简单的民歌,在经过改编之后能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听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从而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都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回答。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然后跟琴歌唱吧! 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五、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能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当喜讯传来时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二、通过唱、跳、画、听等活动方式,学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三、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唱首歌曲,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

欣赏视频《赶圩归来阿哩哩》。

师: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你从歌曲中感受到彝族人们怎样一种的心情?

师:我们在学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领略了彝族山寨美丽的风光,彝族人精美的服饰,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我们还知道,彝族人们大多居住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富有特色的土掌房,个个能歌善舞,特别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心情,那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乐曲,他融合了彝族苗族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请你来感受一下,整首乐曲的情绪,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师:是呀,乐曲激动热烈,往往让我们联想到喜庆、欢乐的场面。 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吗?

师: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他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

师: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师:听山寨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听引子+主题1)

二、分段欣赏乐曲

1、引子+主题1

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还高亢挺拔的?(引子+主题1)

师:听说有好消息要从首都北京而来,彝族的姑娘们禁不住唱起歌来,你听,她的歌声让你的心情起了什么变化?

师:我们跟彝族的姑娘们来呼应一下,也来唱一唱。

师:学的不错,如果我们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歌声就更美了。

2、主题2

师:愉快的歌声在山寨里回荡,但歌声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彝族人的心情,下面这段音乐,让你想象到姑娘,小伙们在干什么?

师:你觉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

师:仿佛是姑娘和小伙正在对舞呢。让我们来跳一跳吧。

3、主题3

师:谢谢我的舞伴,谢谢你。得知喜讯就要到来的彝族人们心情是如此的高兴,你听,这个喜讯是怎么传来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主题3)

师:这个好消息是通过什么方法传来的?原来是马车带着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来了。你觉得这个马蹄声是急促的还是悠闲的?(主题3)

师:在音乐中是用什么乐器来传递?(听主题3)

师:木鱼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让我们驾起邮递马车翻山越岭,把好消息传达到彝族山寨吧。

4、主题4

师:带着喜讯的邮递马车马上要到了,你听姑娘们的舞蹈发生什么变化了?

师:这段舞蹈跟前面的舞蹈有什么不同?

师:这么抒情的舞蹈,你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他就是双簧管,他柔和的音色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姑娘优美的舞姿。让我们用lv来模仿一下双簧管音色。(弹唱)

师:在歌声中,让我们的手指,把姑娘们的挺拔舞姿描绘出来。

5、师:姑娘们的舞蹈刚结束,等待多时的邮递马车到了!山寨人们夹道欢迎,姑娘小伙们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喜讯吧。(主题

5、6)

师:你觉得这时的号角声,和前面欢迎我们的号角声,有什么区别?

师:情绪变的更热烈欢腾,让我们和彝族人们一起吹起号角迎接喜讯吧。

6、主题1+尾声

师:在刚才这段音乐中,你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师:前面姑娘为了迎接喜讯的到来唱起歌,现在得知了喜讯而唱起歌,狂欢的气氛一次比一次高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庆祝这个来自北京的喜讯吧!

三、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

1、师:彝家儿女用他们最擅长的歌舞来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我想大家都非常期待知道这首作品的名称,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下面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完整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

2、师: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吗?

四、小结

教会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同时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得到本民族的认可也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第二单元 红色畅想

《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同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四三拍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一拍附点、切分音处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2008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平凡吗?(生: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举办成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朋友来中国的真挚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录音。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相聚在北京„„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地球村”?(板书:地球村)

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师:说的很好,“村”是最小的地方,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人民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地球仿佛越来越小了,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为“地球村”,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团结一心,手拉手,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师播放范唱一遍

师提问:歌曲的两个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部分:轻快、活泼;第二部分:热情、悠长。 师:请你边听边在空拍处拍手。 播放音乐。 学习歌曲。 师范唱歌谱。

学生自由唱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拉琴逐句教唱,进行正音。 生跟琴加词试唱歌曲。 生独立唱歌。 歌曲处理。 师播放课件。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绿色永远伴着我们。这样优美的景色我们用歌声怎样表现?

生:轻快、热情、优美,发自内心„„ 师拉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3、合唱教学

出示板书合唱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二声部; 师范唱二声部; 师逐句教唱二声部; 生跟琴唱二声部;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注意听另一声部的声音,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三、小结 地球村这么大单靠我们的一个力量来保护,能保护好吗?我们要呼吁我们身边每一个来 保护地球这个大村庄,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我们一起手拉手,共建绿色家园。

《留给我》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从我做起!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歌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有关环保主题的动画。 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真是太好了,让我们都来当“绿色的小天使”帮助小鸟重建家园,让人类拥有绿色的家园。今天我们来学习《留给我》这首歌曲。(出示主题)

二、学唱歌曲

(一)初次聆听歌曲《留给我》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心声?

2、欣赏动画《留给我》。

3、学生回答:小朋友希望把美好的东西都留下来。

(二)再次聆听歌曲《留给我》

1、师: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后,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乐段,为什么这样分?

2、学生回答:歌曲的第一乐段是前4个乐句,第二乐段从第10小节开始到结束。歌曲第一乐段情绪比较平和,第二乐段的情绪比较激昂。

3、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评价。

(三)学习歌曲的歌词

1、学生轻声高位置朗读歌曲第一乐段歌词。

2、老师再范读一遍歌曲第一乐段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在哪儿出现。

教学要求:读歌词时,要体现紧迫感,语气要连贯、紧凑。强调“给”,“吧”要读得很轻。

3、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跟读一遍歌词。

(四)学唱歌曲(《留给我》歌曲学习)

1、教师范唱《留给我》第一乐段,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学生演唱第一乐段,体会挽留、强调的情绪。

3、分析第四乐句。

教学要求:这一乐句最后一个字时值较长,学生要把时值唱饱满。要求气息支持,可以用上循环呼吸。

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乐段。

教学要求:第一乐段,注意气息,还要强调乐句的连贯。

过渡语:地球妈妈想说的话还很多,听听她又呼唤了什么?她想让我们帮她怎样去做?

5、教师范唱歌曲《留给我》第二乐段,学生聆听。学生感受情绪:强调“留下”,心情越来越迫切。

6、学生回答:心情更加迫切,情绪更加激昂了。音区高了、力度强了。

7、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第二乐段的

一、二乐句。

8、分析第三乐句,旋律越来越低,好像要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景物)都留在心中。

9、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五)完整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留给我》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2、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3、小组表演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拉起手,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呐喊,我们要 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可爱!留住绿色,留住明天!

《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丰富的演奏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并能够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3、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们想往,如果我们能亲耳倾听到大森林中的美妙声响,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仿佛身处原始大森林中般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二、乐曲欣赏

1、初次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提问: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活泼„„

提问: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请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从乐曲中我们听到了青蛙、小鸟、知了、蟋蟀等动物的叫声。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它的曲作者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吴金黛。台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森林的生态资源也相当丰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年的时间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形象逼真,使人听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首乐曲不仅表现了台湾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与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而且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竹笛、小提琴、吉他和电声乐器„„

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

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华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我们分别学唱这三段旋律。(1)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A段旋律乐谱、B段旋律乐谱、C段旋律乐谱。

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两乐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2)分组演唱A、B、C各段旋律。

(3)老师在钢琴上演奏A、B、C各段旋律,让学生听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当听出A、B、C各段旋律时,学生可以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5、分组共同探讨、创作、分工,为乐曲配上音效。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如: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等,乐曲中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分组 论后,为乐曲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

6、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音效配音。

老师弹奏乐曲,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

三、课堂小结

通过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感受到了乐曲中丰富的演奏效果,而且还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了“音效”配音,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第三单元 快乐的舞步

《大河之舞》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2、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

3、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难点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2、学跳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大河之舞》的视频、录音带、录音机、踢踏舞视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新的音乐领域。

三、欣赏乐曲

(一)初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首先老师请你们听这段音乐,听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上去看,能分出几部分?如果同学们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

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老师用指尖点节奏感受音乐。 师:播放乐曲(完整地)。 生:初次听乐曲。

生:学生畅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

师:(顺着学生的发言接下来)你们说得很对,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欢快、热情奔放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但是,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其它的音响。加入了什么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答。

师:对,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因为这首乐曲是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

(如果学生回答出是两部分,老师要请学生说原因。如果学生能回答可分为两部分,但回答不出原因,老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请学生看乐谱。)

(二)分段欣赏。

师:那么我们通过节奏、情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师:刚才同学们也听出来了,这首乐曲中还加入了舞蹈者的脚步声。那么乐曲的节奏又是如何跟着舞者的脚步发展变化的呢?

师:我们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边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图谱,并随着舞蹈者的脚步声拍手感受一下第一部分的情绪。(老师点击第一主题)

再听:(教师边听边画出图谱)使学生感受舞者脚步节奏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

师:通过音乐,请你说说舞蹈者脚步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 生答。

师:第一段音乐是怎样的情绪? 生答。

2、欣赏第二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 生答。

师:对,加入了后十六分音符,我们看着第二部分的曲谱,用手划拍视唱感受一下。 (学生划拍小声练习唱谱。)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电子琴伴奏哼唱,并随电子琴加入拍击。

师:后十六分音符的加入又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一下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生畅谈: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十足的,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师: 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着重将这首乐曲两部分的音乐从节奏和情绪上分析了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这首乐曲就是由爱尔兰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什么呀?(教师展示幻灯片)

生答。

师: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大河之舞》音乐剧中的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边听乐曲边看一看爱尔兰舞者的踢踏舞表演,好不好?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四)介绍《大河之舞》的背景。

师:《大河之舞》是什么?它是一部音乐剧。共分四场。这部音乐剧主要表现了爱尔兰古老的历史,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刚才我们欣赏的那首乐曲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大河之舞》这段音乐。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呢?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还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它融合了以上几种舞蹈风格,这就是《大河之舞》。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 (老师播放《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观看后让学生说出看后感受。)

四、学跳踢踏舞

师:同学们,多么激昂的旋律、多么热烈的节奏、多么宏大的舞蹈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其实咱们中国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有谁知道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回答。

师:对,是藏族。大家课下可以去网上找一找关于藏族踢踏舞的视频,感兴趣的可以自学。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

学生随第二段主旋律站成队形。 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师鼓励:你们真像一群爱尔兰的舞者呀。

五、课堂小结

《大家一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动感的节奏和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孙悦演唱《大家一起来》视频,导入新课教学。

提问:这位歌手是谁?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这位歌手叫孙悦,这首歌的名字叫《大家一起来》。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瑞典作曲家罗伯特·乌尔姆和罗宾·雷克斯创作的乐曲《蝴蝶》改编而成,由于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而广泛流传。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强烈的节奏感。

二、歌曲欣赏

1、初听歌曲《大家一起来》: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 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有没有相同的部分?并为歌曲旋律排序。

回答: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运用了切分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跳跃、节奏紧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

3、欣赏《大家一起来》动画,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和切分节奏。

4、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提出要求: (1)在创编动作时,要符合歌曲的特点,既要有轻快活泼的动作,也要有优美的动作。但主题动作不宜过多,可以每一个乐句编一个动作,重复的部分,可以编一样或稍加变化的动作。

(2)课本中的插图可供大家参考,可以学一学,队形要有简单变化,在结束时建议可以摆一个造型。

5、分组展示。

(1)跟着音乐分小组进行表演。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创编与汇报展现,使学生体验歌曲动感的节奏,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6、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三、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在人们当中广泛流传。通过小组的合作创编,激发了我们对舞蹈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创编出更有创意、更具特色的韵律操。

《小步舞曲》教案

(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非常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师:我们暂且把第一旋律当作描写公主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它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我们模仿骄傲的公主来跳一跳吧。(三步舞)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让我们与公主来合作一段舞蹈吧。(随女同学转圈)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二部分旋律,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部分音乐的情绪。

1.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2.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3.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2、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据说,本曲是为庆贺萨尔茨堡贵族罗比尼希的长子齐格蒙德从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再多一些了解《小步舞曲》的知识,也可以听赏如贝多芬、巴赫等名家的相同题材作品,横向的了解这一风格的音乐,扩展我们的艺术视野。

《小步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1、了解小步舞曲相关知识;

2、学唱《小步舞曲》;

3、了解巴赫。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能在学唱《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以及乐曲的演奏形式。

(二)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三)通过音乐的欣赏以及学习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西方的音乐有更多的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重点】 学唱《小步舞曲》,感知乐曲的内涵。了解巴赫,了解西方音乐。

【教学难点】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口风琴、钢琴、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自主查寻、收集关于“小步舞曲”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巴赫及其求学之路。

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文化。

二、初步了解小步舞曲。

通过文字叙述,简单了解小步舞曲。

三、讲述《小步舞曲》的音乐内容。

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行了解。

四、结合谱例分段学习《小步舞曲》。

1、学习乐曲A段

说明:依据乐曲创作背景,合理创设“舞会”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舞蹈表现手段演绎此乐段,发展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

2、学习乐曲B段

说明: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式辅助以及一系列贴近学生思维逻辑的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乐段情绪,并能用指挥、伴奏等方式表现该乐段。

3、完整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巩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

五、视频欣赏。

说明:通过视屏欣赏,使同学们以一个更直观的郊区去理解和学习作品,并使同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记忆。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

六、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探讨问题。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作品简评,提高巩固。

这是一首献给爱人的作品:巴赫一生中写了很多的小步舞曲,我们生活最熟悉的这首《小步舞曲》是出自《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那是巴赫献给他第二任妻子安娜的一部杰出作品,创作于1722年。

最后,复听全曲,并让学生随着小步舞曲的节奏,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例如:特长生的组合,有舞蹈基础的,有会用乐器演奏的等方式进行学习。还可以分讨论以及分组比赛表演。

八、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3、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根据俄罗斯民间故事写成的交响童话,也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帮助下,制服大灰狼的故事。这首交响童话通过音乐的描绘,

加之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由一种乐器来扮演。弦乐四重奏明亮的旋律表现了勇敢坚定的彼得,灵巧的长笛扮演小鸟,双簧管表现笨拙的鸭子,单簧管在低音区的断奏代表狡猾的猫,大管描述着老爷爷的絮叨声,三支圆号奏出的不和谐音响代表着穷凶极恶的狼,猎人们的枪声则由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故事与音乐穿插,孩子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发展,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交响乐队的构成,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钟老师知道,我们班是乐器班,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2、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 师:这七种乐器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世界里听一听,它是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交响童话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用乐器来表现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既有音乐、又有故事旁白),让我们听一听,每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音乐表现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 样的?(生:快乐、高兴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象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8、老爷爷和彼得。 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9、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

评价:你们不当演员太可惜了。

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10、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11、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

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四、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五、表演

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六、小结

这首交响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还想不想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节课再次细细的品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彼得与狼的视听网址,回家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还可以把这首交响童话边说边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

《卢沟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 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我们都学过《卢沟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1)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3)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五单元 八音盒

《威廉·退尔》序曲(片段) 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威廉·退尔》序曲(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威廉·退尔》序曲,初步领略歌剧音乐魅力,认识音乐概括歌剧故事情节、抒发情感、营造气氛等艺术作用。

2、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学习演奏乐曲。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的同时品味乐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

2、体验歌剧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教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方法

欣赏、体验、探究、合作。

教材分析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

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作“音乐的戏剧”。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欣赏一部著名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三、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

罗西尼,生于1792年,于1868年逝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2、故事背景

这部作品以14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精神。剧中的主人公威廉·退尔是一个瑞士的名射手,由于他敢于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暴政,被奥地利统治者视为眼中钉。在奥地利统治的一百年纪念日的那一天,奥地利总督把自己的帽子挂在一根柱子上,要所有从柱子前走过的瑞士人向帽子行礼。威廉·退尔和他的儿子路过这里时,拒绝行礼。总督为了惩罚他们,竟要威廉·退尔在百步外把儿子头上的苹果射下来。威廉·退尔射中了苹果,同时准备射死总督。总督发觉了这一举动,立刻把他扣押起来。后来威廉·退尔逃走,和瑞士人民推翻了奥地利的异族统治。

3、欣赏音乐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威廉·退尔》序曲,亲自感受了一下歌剧的演唱,体会到了歌剧独特的魅力。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课下找一些经典的歌曲欣赏学习!

《森林水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欣赏法)

2、画面展现水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

二、导入新课

发声练习1=C--F

4/4 1 2 3 4 5 - | 5 4 3 2 1 -|| 师:春天来到了。 生:啦„„ 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三、新课教学

1、歌曲简介

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初听《森林水车》

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 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 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

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 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 乙:欢快、兴奋、高兴。

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 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4、学习曲谱

1)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特积极和投入。)

2)教师采用视唱法教学该曲谱并强调顿音处的演唱感觉。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轻和唱旋律。

5、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演唱旋律。(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歌唱状态和美妙声音。) 3)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和唱该歌。(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4)教师弹琴,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6、提问

歌曲中顿音记号使用较多,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去掉顿音记号,音乐情绪会改变吗? 学生再次随琴哼唱,思考问题并回答。 甲: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乙:不使用顿音记号,音乐情绪变得平淡、没有生气。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7、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畅想 1)结构:二段体。

情绪:第一乐段:宁静、美好。 第二乐段:欢快、兴奋、跳跃。

2)通过对此歌的学唱,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不但学会了顿音的唱法,还感受了在劳动中歌唱,歌唱劳动,歌唱春天、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怀,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的感觉中,感受到了劳动中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

蓝色多瑙河》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 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学生体会欣赏。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

《真善美的小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仔细的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欢快轻巧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通过欣赏有关迪斯尼的图片及故事,感受迪斯尼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激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从中感受迪斯尼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辨别2/4拍的拍子,并知道2/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迪斯尼

、情境导入。

2、观看迪斯尼图片简介,感受迪斯尼故事中的真善美。①介绍迪斯尼乐园。

②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感受真善美。

二、新歌教学

1、听范唱(出示歌谱课件),谈感受。

2、按节奏来读歌词。①师示范。 ②学生齐读。 ③突破难点句的节奏。 ④完整的读。

3、用“啦”哼唱。

4、跟着琴声演唱歌词。①再次进行难点句的重点训练。 ②教师范唱。(启发有感情的演唱) ③全班齐唱。 ④分组唱或个别演唱。

三、拓展延伸

1、观看迪斯尼相关视频。

2、结合歌曲,进行综合的艺术表演。

四、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你们在迪斯尼乐园里过得开心吗?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迪斯尼的神奇魅力,感受了真善美的小世界,还参加了一回巡游表演,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老师相信这神奇的魅力依然可以延续,祝愿同学们梦想成真!

2、师生再见,学生唱着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跳出教室。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舞蹈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烘托音乐气氛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呢? 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很好。

三、复习

1、老师教唱一遍。

2、同学们合唱一遍。

四、课堂小结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平安夜》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从中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3、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时,二声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谐统一。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铃儿响叮当》动画。

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在圣诞节时常听到这首歌曲。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平安夜的?

2、欣赏《平安夜》动画。

师:平安夜这天,商场、街上和家里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呈塔形,身上挂着一个个小铃铛,轻轻一碰,叮当、叮当发出动听的声音。金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这时,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真心地祝福,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千家万户。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有关圣诞节的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学生认真聆听。通过观看,来了解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平安夜》(音频)。

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学生回答:歌中唱了平安夜,圣诞夜,要把人间的美好祝愿,带给孩子也带给母亲,洒下无限深情等等。这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美好追求。

3、学习歌谱(《平安夜》歌曲学习)。

(1)复习八六拍(八六拍指挥图示)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学生分组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歌谱。 (3)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在歌曲中出现的六度音程,学生不易唱准,老师应加以指导。还要把握好本歌曲的节奏,进一步强调和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注意感受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和情绪。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歌谱。 ①复习歌曲第一声部。 ②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③演唱高低两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的五拍长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会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④分组合唱(引导学生不仅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4、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提示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的结束句中“洒下无限深情”这句要渐弱,表达出人们对节日之夜给他们带来的温馨与和谐,久久不能忘怀。

5、设计演唱形式(《平安夜》节奏创编)。(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一组:齐唱。 二组:合唱。

三组:口琴、电子琴合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6、了解创作经历。

师: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音乐教师,名叫弗朗兹•格鲁伯。因为当时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莫尔神父要格鲁伯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格鲁伯先生被莫尔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地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就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于是,这首歌曲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

教学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歌曲的创作经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还了解了歌曲的创作经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去真正了解“平安夜”的内涵,感受节日之夜那种温馨与和谐。

《祝愿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祝愿歌》,并准确的演唱前八分休止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了解《祝愿歌》歌曲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区分乐句,掌握弱起小节的特点,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高声部的旋律注意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

教学方法 欣赏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有没有在不同的节日里都适合演唱的歌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这样的歌曲《祝愿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出课件)。在学唱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听赏一遍,请同学们认真体会歌词的意义,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听《祝愿歌》)

师:好,听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比较好呢? 生1:欢快的。

生2:愉悦的,用稍快的速度。

师:对,歌曲的演唱情绪是轻松的、愉快的。

三、新课教学

师:现在老师再放一遍歌曲,这一遍请同学们看谱子,感受一下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生:不是很了解。

师:整首歌曲在每个乐句的开头都使用了前八分休止符,也就是弱起拍,这首歌曲的拍号是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在每个乐句的开头使用前八分休止符,会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正好与歌曲的演唱情绪是相符合的,在这首歌曲中有两种不同的含有前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还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现在我们就用划拍法来解决它们。

(1)2/4 0 5 1 2 ︳ 3 3 ‖ (2)2/4 0 5 5 ︱6.6 4 4 ‖

师:(用划拍法唱节奏)注意附点,为了让学生记住附点编一首顺口溜。 附点附点小不点,像颗豆豆不起眼; 它在音符右边站,时值就要增一半。 生:(学唱节奏与旋律)

师:好,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唱谱子。 生:认真学唱。

师:好,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咱们再来演唱一次歌谱。 生:(视唱歌谱)

师:我们可以把这首歌分为两段,那同学们来说说从哪里可以把歌曲分为两段? 生齐:从“祝你愉快学习”开始就是第二段。

师:好,那这次我们请男同学来演唱第一段的A段,集体唱B段;第二段的A段由女同学演唱,B段集体演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歌曲亲切、欢快的演唱情绪。

生:(唱)

师:大家表现的都不错,这首《祝愿歌》可以在很多节日里演唱,那么,它的内容也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可以祝福我们的老师和其他关心帮助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再演唱一次。

生:(唱)

四、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也祝福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节日里用我们的歌声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并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情绪给进行曲分段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老师哼唱一段旋律,问学生旋律是否熟悉;

2、随音乐律动,进而感受音乐: 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A段a主题,让学生跟着老师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并体验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能够融入音乐,认真感受情绪情感,在学生对音乐情绪都有了体会之后,出示课题《拉德茨基进行曲》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新课教学

1、作品介绍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也一定是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2、作者介绍

3、乐曲分析

《拉德茨基进行曲》D大调,2/2拍,复三部曲式,由管弦乐队演奏。此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1)乐曲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序奏——引子。

(2)第一部分A段为单三部曲式(a+b+a)。其a主题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经过一个4小节的间奏过渡,接着转入第二乐段的b主题。b主题较为抒情、明亮、妩媚。这段音乐结束在b小调上。

(3)第二部分B段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音乐转入A大调,此段也有一个简短的引子。B段的a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茨基骑在马上慢步奔跑、检阅部队时的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B段第二乐段b的音乐材料来自a主题,是它的展开,最终再现a

(4)第三部分再现乐曲第一部分A段音乐。

4、完整的听一遍《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体会,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以及风格。

5、知识拓展

结合乐曲让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四、课堂小结

在合唱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背景音乐中师生再见。

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参与“新年音乐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为新年音乐会设计海报和节目单,积极参与音乐会的策划活动。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新年音乐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维也纳音乐会图片,听老师讲解。

师:维也纳是世界音乐活动的中心,它拥有“音乐之都”的美称。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以及斯特劳斯家族都先后在这里居住和从事过音乐活动。热爱音乐,崇尚艺术是维也纳人传统的品格。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奥地利人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它是维也纳的象征。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虽然各国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世界各大城市都会不约而同地上演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希望借此形式,在轻松美妙的音乐声中宣告新一年的开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在全球的瞩目下拉开序幕的,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师:说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高雅、轻松、豪华、热烈„„

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仅有这些特点,还渗透着对爱、和平、欢乐和艺术的向往。 2.教师出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图片。

2006年12月25日,在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里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音乐会。特别与众不同的是,不论是音乐会的乐手、乐器、曲目还是风格,这都是一场原汁原味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北京版”。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千里迢迢举团来到北京,不但毫无保留地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精华呈现给对文化孜孜以求的北京人民,还热情地将中国观众钟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舞台。此次音乐会,实现了北京观众与维也纳著名音乐家们欢聚一堂,共迎新年。 3.新年就要到了,我们全体同学试着设计一场“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让同学们通过新年音乐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新年音乐会: 1.课前准备。

(1)学生选举产生“组委会”和“评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2)组委会负责节目报告表、节目单编排,排练的组织,以及有关乐器、音响和音响设备的准备。

(3)自荐推选主持人。

(4)服装、道具、舞美设计等工作。

(5)学生分组排练节目,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 2.新年音乐会开始。

(1)组委会、评委和演员按指定座位入座。 (2)学生按节目顺序依次登台演出。 (3)评委进行评价和打分,按等级评定。

(4)节目形式与内容范围要广泛,要选择能充分体现学生特长的内容和形式。 3.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1)根据“音乐联欢会”的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奖”。 (2)根据“创作编导的新意”进行讨论,评选“最佳创作奖”。

3)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各小组的学生团结合作,自信地展示自己创作和编导的节目。 4.颁奖。

分为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组织奖,老师和评委给学生颁奖。 5.采访。

(1)节目主持人面向全体学生采访参加音乐会的感受。 (2)采访教师,谈音乐会取得的成果。

三、课堂小结:

第16篇:五年级音乐教案分解

《摆呀摆》教案

学生学情: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见面,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演唱《棒棒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2、初步了解4/4拍的指挥图式和含义。教学重点:能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4/4拍的指挥图式,并学习棒棒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的都是什么民族的呀?能不能说一说壮族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壮族只要生活在我们广西和云南一带,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你们观察一下课本下方,这些壮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壮族歌曲《棒棒舞》

2、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课本上说的,什么叫棒棒舞?

——师补充:棒棒舞又名棒棒灯,因为该舞的主要道具是棒棒和灯,在云南地区有一年一度的春节灯会中盛行棒棒舞。——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欢快热烈的情绪,表达了壮族同胞们愉快的心情。 ——看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

——你们会划4/4的指挥图式吗?(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4/4的指挥图式,随后带领学生一起划图示)

——让学生自己划图示,师纠正,大家熟悉。

——师范唱歌曲,带领学生边听边划4/4拍的指挥图式。

——教师弹歌曲旋律,让学生自己练习划指挥图式,熟悉图示的画法后,带领学生唱谱。 ——小组练习歌谱。

——师范唱歌词,生轻声演唱。 ——小组练习。

——教师弹琴,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你们能边画拍子边演唱歌曲吗? ——全班齐唱并画4/4拍的指挥图式。

3、拓展:

——同学们看看课本下的壮族小朋友们就是在表演棒棒舞,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呀? ——请你用手指来代替棒棒,自己学习一下他们的动作好吗? ——师喊节奏,学生做动作。 ——能不能边唱边表演?

——教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表演棒棒舞。

4、小结、下课。

第一单元《跳起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摆呀摆》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和演唱感受苗族歌曲的音乐魅力,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并能哼唱歌曲旋律,表演苗族舞蹈的几个特色动作。 教学重点:听赏歌曲并哼唱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能完整哼唱歌曲旋律,并表演苗族舞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去过苗寨游玩吗?谁来给我们说说那的风土人情? ——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苗族歌曲《摆呀摆》

——《摆呀摆》这首歌曲曾经获得“中国原创歌曲奖”“十大金曲”桂冠,最早是在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中唱响,曲风清新、苗族风格浓郁。

二、听赏《摆呀摆》音乐

——初听:同学们聆听完后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愉快、轻松的……)

——作曲家曾经深入苗族地区采风,在圩场上看到苗族姑娘身着彩色服饰,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于是便产生了创作灵感。

——谈话的方法师生共同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

——师:苗族是个能歌善舞得民族,民歌丰富,尤以情歌、酒歌享有圣名。苗族的服饰就有130多种,可以同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媲美。周老师这有几张苗族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张,这是美丽的苗族姑娘,喜欢佩戴银饰是她们的天性。他们挽着发髻在头顶上戴着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苗族的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的,花式很多,有的裙子有40多层,故名“百褶裙”。…………

4、复听:进一步感受《摆呀摆》

(1)分段播放(2)完整播放音乐(3)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5、了解苗族民舞(1)师示范舞蹈动作

(2)生模仿

6、学生学习苗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体会苗族民舞的特点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边唱边摆起来,把漂亮的百褶裙摆起来!

7、以《摆呀摆》为音乐背景,跳民舞,感受苗族舞蹈特点。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一单元《跳起来》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啰嗦》《捶苗布》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风格,认识装饰音并了解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听赏感受两首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

教学难点:能分辨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征,了解装饰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对彝族有什么了解吗?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彝族人民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快乐的啰嗦》

——同学们怎么样?彝族这样的节日,这样的舞蹈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是的,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师简单介绍彝族的分布地区、民风、民俗、服

装、饰物等。

2、新课:

——请同学们来听一听彝族的歌曲《快乐的罗嗦》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那么这首歌曲的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然后用你喜欢的动作表示音乐的速度变化。

——这么欢快热烈的歌曲,你想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

——有些同学想用打击乐器,有些同学想跳舞,有些同学想在适当的位置加入“嘿嘿”这样的衬词,都可以,请你们排练一下。师播放歌曲。 ——小组排练。

——好的,彝族火把节表演开始了,请你们用你们排练好的方式表演。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的表演好?为什么? ——师小结。

——刚才我们听的是那个少数民族的歌曲?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苗族的音乐和舞蹈,感受到了那不一样的苗族风情,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苗族,看看苗族人民劳动时的景象。让我们欣赏《捶苗布》

1、听赏《捶苗布》 ——初听《捶苗布》

——边听边想这是首歌曲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二声部合唱,什么叫二声部合唱?

——对。用的了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其中有领唱和伴唱。

2、学习装饰音

——《捶苗布》这首歌跟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旋律不一样……)——是的,因为这首歌曲运用装饰音,所以它的旋律更富有民族特色。看看这首歌曲都用了那些装饰音?(板书)倚音、波音、颤音

——分别听不同的音响效果(弹奏、演唱) ——学生总结各种装饰音的特点

3、复听歌曲 ——介绍苗族的传统 ——手工织布

——介绍劳动歌曲的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 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小结、下课

第一单元《跳起来》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竹竿舞

教学目标:能根据不同的节奏为竹竿设计不同的敲击方法,并跳一跳竹竿舞。 教学重点:了解竹竿的起源地,已经跳竹竿舞的民族。 教学目标:能根据不同的节奏跳竹竿舞。 教学过程:

1、介绍竹竿舞是海南黎族和云南佤族、广西京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跳竹竿的动作轻快优美,跳法多样

2、同学们通过视频感受不同民族表演竹竿舞。

3、大家说一说竹竿舞有什么特征?节奏统一,速度快。

4、老师给一个节奏,请同学们下位置来练习跳一跳。

5、引导学生体会4/4拍的节奏,分小组合作,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

6、强调敲竹竿时要动作一致,节奏统一。

7、大家说一说跳竹竿舞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速度、情绪、节奏。

2、通过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更能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教学重点:完整演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跟随着《军队进行曲》迈着整齐步伐步入音乐教室。 ——提问同学的步伐整齐是因为什么原因?(踩着音乐的节拍行进) ——说说《军队进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二拍子、强拍在第一拍上)

——伴随着音乐走进教室时,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是什么?(节奏感强、雄壮有力、激昂)

2、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众多进行曲中,你所熟悉的进行曲都有哪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 ——介绍作者郑律成。

——听范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欣赏此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振奋人心) ——欣赏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学习歌词,按节奏有力的朗读歌词(强调附点音符) ——跟音乐默唱 ——跟音乐轻声唱

——跟师的琴唱 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附点的运用是歌曲刚劲有力,你唱好了吗?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你们能把有这些节奏的地方唱好吗? ——小组练习。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注意这些老师提出的地方,你们能有感情地唱一唱吗?

——学生分组,通过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3、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学生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离开教室。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演唱《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教学重点: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唱《游击队歌》。 教学难点: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1、导入

——正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抗日战争时期。)

——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2、新课教学

——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听范唱《游击队歌》。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唱歌曲。 ——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基本节奏讲解:X

XX

XXX

XXXX(下划线画不完) ——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教师钢伴,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

——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3、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请大家回去之后查找一下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军港之夜》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军旅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军港之夜》与别的军旅歌曲的不同,激发学生对军队音乐题材的兴趣,愿意了解其相关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听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体会军歌魅力,能哼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军港吗?我们国家或世界有什么著名的军港?

——是的,军港是停泊军舰,给军舰进行维修或补给的地方,我们认识的有我们国家有大连的旅顺军港,美国的珍珠港~~~~ ——那么这些军港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新课:

——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新歌《军港之夜》,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给我们描述了什么样的军港? ——这是一个安静的军港,没有战火硝烟,没有紧张的汽笛声,那么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和前两首军旅题材的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区别吗?

——这首歌曲歌词十分简练,没有口号式的东西,生活气息很浓,是80年代由歌唱家苏晓明演唱的,也是我国最早的流行歌曲,她用近乎讲话的演唱给我们描述了海军的生活,其实刚出来的时候曾经遭到一些人的批判,有些人认为这首歌曲咿咿呀呀的,完全没有军人的气势。有些人认为海军应该是非常警惕的怎么能唱他们睡觉呢?不过这首歌曲可以说是红遍的大江南北,一直都今天还被传唱,所以说这样题材的军旅歌曲大家还是非常喜欢的。 ——我们再次来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这么优美的旋律你们想唱一唱吗? ——师弹琴范唱,生轻唱。 ——再来一遍。 ——能不能自己唱一唱?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段的前部分是念白,后面是演唱。 ——听一听念白部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速度念。 ——有感情完整演唱。 ——跟着录音机唱一唱。

3、小结、下课。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中国非常是神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当代最可爱的人,体会军歌魅力,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艰苦奋斗的品质,并感受不同军旅题材的特点。

教学重点:听赏歌曲,并感受两首军旅歌曲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能哼唱歌曲主旋律,并感受歌曲的演唱力度所表现的情绪。 教学过程:

1、导入:

——2003年我们国家发射了首个载人飞船,叫什么?

——是那位宇航员驾驶升空的?“神州五号”的升空使我们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这样技术的国家,我们大家都应该感到自豪。

2、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专为纪念“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创作的歌曲。大家读一读题目。 ——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初听歌曲。

——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和演唱形势吗?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女生独唱。 ——女高音的声音抒情、清亮、富有穿透力。 ——复听歌曲

——说一说你的感受和《军港之夜》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研发飞船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军队技术人才贡献了不小的力量。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

——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

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

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放录音)。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

——听《当兵的人》歌曲中的当兵的人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一样的? ——复听歌曲,那一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跟这老师的琴声唱一唱这首歌曲出现得最多的旋律。

——音乐主题: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最好的表达。

——这首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去唱?应突出哪个字? 咱当兵的人

弹性而有力度地唱。

A

有气势、饱满有力

B

连贯抒情、亲切

结尾

更深沉有力

——欣赏由刘斌演唱的歌曲,刘斌介绍,并可以随着刘斌深情有力的演唱而跟唱。 放音乐,学生齐唱。

3、教学拓展:

——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的话

B唱一首颂歌

C做一件有趣的作品

D画一幅美丽的画

E跳一段欢快的舞

F写一封慰问信。

4、课堂小结:在《当兵的人》演唱中结束

第三单元《九州神韵》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赛龙夺锦》《欢乐歌》

教学目标:过学习培养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感受广东音乐之美,了解江南丝竹乐曲。并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产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不同场面。认识民族乐器。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的丰富情感内容。能分辨民族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每年端午节时有一个什么活动与龙有关。(赛龙舟)。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以往看到的,听到的赛龙舟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a.赛龙舟时队员由大鼓来指挥。当队员听到有力的节奏,就用力划船,奋力前进。b.赛龙舟用的是龙船,当时的场面热闹、欢腾)

2、新课:

——同学们赛龙舟开始了你们听:(全曲欣赏一次)

——生自由说出听后的感觉( 常热闹,有很多人,鼓声振天,许多龙船在比赛……)

——师补充充分肯定学生的分析,听辨分段欣赏,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请大家欣赏引子与第一段,先听引子然后问: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唢呐发出声音表示比赛就要开始了,响亮有力)

——继续欣赏乐曲第一段,这一段乐曲速度较慢,但很有节奏,就像平时踏步的口令:

1、

2、1,当龙舟队员听到有节奏的鼓声后就会有节奏的用力划船。

——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a.龙舟在开始时行驶速度如何?b.它们距离怎样?c.音乐的发展告诉了我们什么?(a.有一只龙舟队员很团结,划到前面了,后面的龙舟不甘落后用力往前追,b.如果队员不团结龙舟就不能行驶,所以大家要团结在一起才能取得第一。)

——在这个乐段中不同的乐器组的交替演奏,仿佛代表了不同的龙舟,表现了你追我赶、热烈欢快的壮观场面。

——唱到这表示有一队胜利了,比赛告一段落。接着学生听赏思考第三段,体会音乐,元素变化带来的不同感觉:胜利了,大家高兴极了节奏更明快,流畅。曲调也热情、高涨。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认识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请同学们记在它的音色特点。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高胡,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六个在民族管弦乐队站重要位置的几个乐器,你们看看说一说你认识那几个?

——我们的民族管弦乐队分为:吹、拉、弹、打。几个声部,我们看课本21页了解这些声部分别有那些乐器以及他们在演奏中坐的位置。

——那么你们给这6个乐器也分分声部吧。

——接下来我们欣赏的乐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耳朵灵不灵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有那些乐器出现在这首乐曲中。

——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江南好风景旧曾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景美,江南的音乐更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江南名曲《欢乐歌》。

——完整欣赏:在这首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有哪些? ——讲解 什么是江南丝竹?

——复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分段欣赏: (1)了解节奏、旋律、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这首欢乐歌的创作手法-加花。讲解什么是加花? (3)这首欢乐歌的结构方式。到装变走奏曲式。 (4)唱主旋律

——完整欣赏

3、小结:

——今天欣赏了两首民族乐曲你们认识了那些乐器?它们分别是那的音乐,老师常说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更多的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了解我们国家这段绚烂的民族音乐之花。

4、下课

第三单《九州神韵》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好月圆》

教学目标: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感受欢快的情绪。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教学重点: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熟悉主题A的旋律,并能听出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以及分辨主要的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趣味导入

1、导入:

——教师出示民族乐器,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

——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和民乐队的组成(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民乐合奏的乐曲《花好月圆》,乐曲是由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的。

2、新课: 整体感受、初步感知、完整欣赏。思考:

——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

——乐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乐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分段欣赏乐曲。 欣赏引子部分。

——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伴奏音乐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这段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欣赏第一段主题。

——播放乐曲这部分的旋律,学生感受。

——教师出示这段主题的旋律并指导学生视唱。

——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找一找这段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欣赏第二段音乐: 学唱第二段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方面)。 (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

3、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影音资料。 学生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看画面

4、下课

第三单元《九州神韵》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演唱《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节奏的变化变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表演功夫一幕。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武术)。

——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于武术你了解有多少呢?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又是诞生于中国……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中国功夫》,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介绍了哪些中国功夫?练武之人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精、气、神?

2、歌曲新授:

——播放录音:

——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与以往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歌曲中有说的部分。)

——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

——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默读歌词。(边读边画出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强调力度、气势。

——播放录音(完整一遍),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么样的?你能听出这些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吗?

——讲反复记号的用法,以及歌曲的演唱顺序。

——了解了演唱顺序,我们来听一听

1、2乐段。体会一下这两段歌词相同,速度、节奏、旋律、情绪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唱?

——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

——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 “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

“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 学生演唱全曲。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中国功夫,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边唱边模仿动作)

3、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功夫名家?(霍元甲、黄飞鸿……)

——同学们还知道那些与《中国功夫》类似的歌曲?由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影片的主题歌《男儿当自强》。会唱的和老师唱一唱。

4、小结

——在战乱年代里那些武术英雄习武报国,在和平年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练武的人?(强身健体),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个身体健康的阳光少年!

第三单元《九州神韵》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汨罗江随想曲》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乐曲背景,认识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

教学重点:仔细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分辨箜篌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前几个学期我们欣赏的《春节序曲》的作曲家是谁?那么你们对李焕之有什么样的了解?

——介绍作曲家李焕之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那么同学们听说过汨罗江吗?它与谁有关系?

——介绍汨罗江以及相关故事。

2、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作曲家李焕之先生写作的乐曲《汨罗江随想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一下乐曲的情绪。

——讨论:

1、乐曲的情绪。

2、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曲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介绍乐器箜篌。

——介绍转调箜篌。

——复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分辨箜篌的音色,并记在它的音色特征。

——说一说这首乐曲表达的是什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小结、下课。

第四单元《四季的歌唱》

单元解读: 美丽的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本单元以描绘四季的合唱歌曲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对四季的热爱。同时让学生感受四季给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使生活更充满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春游》,让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并体会其中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教学难点: 三声部的合唱难度较大,让学生把各个声部演唱熟练了再合作,会对音准有帮助 教学用具: 教科书、钢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李叔同,让学生齐读李叔同的简介,老师做背景介绍

——听磁带范唱,边听边看歌词边想: 这首歌曲听完后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挥)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先请大家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一次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谁来解释一下歌词的含义

——(学生自由发挥)

——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傍晚,游春的人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归返,晚钟正好悠悠地敲响,此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真不知道能勾起多

少游人的感慨与遐想。

——学习一声部旋律

——老师教唱一句,学生学习一句

——第二次老师和学生一起轻轻地演唱旋律,唱得不对的地方老师提出来指导

——学生带上歌词演唱

——第

二、三声部也一样的方法来教授

——给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声部

——

一、二声部合作,

二、三声部合作

——三个声部共同合作

——老师做指导

——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夏夜》、《哪里有秋天》两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并体验歌曲相互不同的风格与情趣。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特点,体会两首歌曲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哪里有秋天》和声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 钢琴、教科书、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合唱歌曲《夏夜》和《哪里有秋天》

——介绍两首歌曲的背景

——听《夏夜》,边听边想: 歌曲描绘了夏夜里什么样的景象?请你说说

——学生听全曲,并回答问题

——你知道什么叫重唱吗?

——老师解释重唱,学生读重唱的解释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曲的主旋律

——老师演唱歌曲的主旋律,学生学习歌曲旋律

——老师和学生一起词曲结合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请你跟着歌曲一起演唱

——学习《哪里有秋天》

——听歌曲,边听边想: 歌曲唱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

——秋天里小鸟、树叶都在干什么?

——歌曲唱出了美丽丰收的秋天,歌曲也采用了多种的合唱形式,你听出来了吗?猜一猜,有哪几种合唱形式?

——轮唱、重唱、齐唱

——学习绿色色块的合唱

——师教生分别学习两个声部

——唱旋律

——学习歌词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来合作练习

——合作

——我们再听听黄色色块部分采用的是连个声部交替进行

——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了,你听出来了吗?

——再次聆听全曲

——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用轻松、欢快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声音唱歌曲的第

二、第三声部,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三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 三声部合作音准难把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感受体验

——观看多媒体课件,说说腊梅的形状及颜色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踏雪寻梅的短诗,好吗? 边朗诵边想想,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歌词赏析

——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哪些景致呢?

——“雪霁天晴朗”是什么意思?雪后放晴

——‘灞桥”是什么桥?有扶手的石板桥,你现在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的?

——是谁在骑驴赏花?

——歌曲演唱

——这首歌曲出自音乐家黄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

——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学唱歌曲 ——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范唱。 ——学习齐唱部分后,分声部自由地学习自己声部的旋律

——5分钟后,老师分声部教唱旋律,老师和学生一起跟着琴一起演唱旋律

——分声部合作,老师和一声部合作,老师唱二声部

——与二声部合作,老师唱一声部

——二声部尝试与三声部合作,老师唱一声部

——三声部自己合作,老师打节奏

——如果合作成功,多练习几次

——小结: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愿你们也热爱生活,不畏寒冬,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愉快地度过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吧!

第五单元《雪域高原》

单元解读: 西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在西藏随时都可以看到姿态有没有的舞蹈,听到风格各异、丰富多彩、旋律婉转悠扬的藏族民歌。本单元选取的都是西藏的歌曲和乐曲,这些音乐将带领着学生进入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引领他们感受西藏粗犷、朴实的音乐特点,了解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天上的布达拉》,通过了解藏族的文化,反手藏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的风格

2、了解西藏,并了解风土人情 教学用具:

钢琴、教科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问:你去过西藏吗?谁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西藏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挥向大家介绍

——听歌曲范唱,边听边想:歌曲歌词说了些什么?

——学生齐读“布达拉宫”和“藏族踢踏舞”的解释

——学习歌词

——学生自由地分成四人小组读歌词 ——学习旋律

——听老师演唱歌曲的旋律,老师演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

——老师演唱旋律,学生跟着老师演唱旋律 ——学生跟着琴演唱旋律

——老师指导学生唱得不准确的地方

——老师演唱歌词的第一段,学生听,在心里演唱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第一段歌词

——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歌词

——两段歌词合唱

——舞蹈

——学一学踢踏舞的步伐

——老师示范,学生学习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用热爱歌曲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弦子舞曲》,培养孩子热爱民族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西藏音乐文化、舞蹈等民俗的学习和认识,激发对藏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演唱藏族民歌。教学用具: 钢琴、教科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天上的布达拉》,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习新歌

——听范唱,边听边想: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向孩子解释“弦子舞”

——学习歌词,让孩子自由地读歌词

——老师演唱歌曲,学生在心里唱

——因为歌曲比较简单,所以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看谱演唱歌曲。

——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习舞蹈

——看书上四个动作,并学习

——老师教学生逐一做动作

——学生相互之间纠正动作

——老师小结

第六单元 假日畅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体验和分析,认识歌曲旋律的创作特点。

2、通过感受音乐与诗歌朗诵、画面相融合的视听美感和意境,感受三者结合的相映成趣,促进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的发展。

3、通过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用优美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演唱。教学重难点:通过演唱歌曲,感受经典歌曲带给我们丰富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 (唱歌)

一、发声练习

二、复习齐唱《弦子舞》

三、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翻书42页。同学们在哪见过这首歌呀?语文书的课文,谁来回忆原来学的这课课文讲了哪些内容?风景……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带到歌曲里唱一唱吧。

四、学习歌曲

1、听师范唱

2、LU音哼唱旋律

3、学唱歌谱

4、有节奏读歌词,二分音符要唱够两拍

5、跟录音默唱

6、跟录音轻声唱

7、跟琴琴轻声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二课时 快乐的节日 (唱歌)

一、发声练习

二、复习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竞猜导入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生活,用自己的节日作为导入,引起学习兴趣。

四、感受歌曲

1、师范唱生谈感受

2、揭题

3、划拍感受旋律

4、观察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通过听旋律、唱音阶来感受音域的宽广,复习所学过的乐理知识,如:附点音符、休止符、跳音记号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为体验歌曲快乐情绪做铺垫。

五、学习歌曲

1、学习旋律 LU音哼唱

2、分段学习歌词

(1)第一段 a.师带读歌词 b.生完整读歌词 c.跟师轻声唱第一段 d.生完整唱第一段 (2)第二段

a.观察旋律找出与第一段不同的节奏 b.生学唱第二段 (3)第三段

a.生聆听第三段 b.生学唱第三段

3、全班完整齐唱歌曲(跟琴)

4、跟伴奏齐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每一段歌词中不同的地方进行中难点节奏的学习,用了师生共同学习、生生自学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老师帮、扶、放的过程。课堂中尽量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让一些唱歌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六、小结

七、下课

第三课时 奔向夏令营 (配乐诗)

一、导入

师:人们都说诗人和音乐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浪漫的音乐诗人,打开书本看一看我们要朗诵的小诗。

二、学习新课

1、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情感

2、分小组合作讨论选择认为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3、分组练习配乐诗朗诵

4、上台展示

5、师生、生生互评

三、小结

四、下课

第17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 五 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 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三.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1 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

(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分组讨论,展示。

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三、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

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 (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 (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少年

教学目标:

一、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三、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四、学习竖笛#

5、#

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竖笛#

5、#

2、#4的指法,及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通过学唱《叮铃铃》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可喜的一天》,感受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叮铃铃》

(一)节奏导入。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二)听范唱。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三)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后加试唱,唱好这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试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上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让学生在听辨的基础上模仿、练习。

(四)学唱歌曲时,衬词“罗”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五)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可喜的一天》

(一) 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二) 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三) 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四) 再欣赏一遍歌曲。

(五) 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六)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为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七)小结:本歌表达的是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通过学唱《雏鹰之歌》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三、通过聆听音乐《罗马的松树》,体会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雏鹰之歌》

(一)背景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的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听范唱,每遍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首歌的风格性很强所以多听范唱对学好这首歌有很大的作用。

(三)学唱这首歌曲。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分为第二乐段的8小节。

(四)在学唱曲调时,可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的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加上。

(五)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使歌曲的风格更浓郁,因此,可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六)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音调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更强烈。

三、聆听《罗马的松树》

(一)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二) 初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象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三) 介绍作品名称及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在罗马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四) 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五) 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六) 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七) 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二、学习竖笛#

5、#

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听辨练习

(一)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2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三)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三.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注意:

(一)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感即可。

(二)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竖笛吹奏

(一)音阶练习:

1、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i

2、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二)#

5、#

2、#4指法练习。

(三)和声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四)《多瑙河之波》三声部吹奏:

1、先练习前16个小节的一声部。注意连线及分句。

2、分声部练习吹奏,注意按指挥的手势整齐进入,休止处的节奏要准确。

3、合奏时要注意指挥的手势,要倾听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

二、三声部的音量要控制着,要突出第一声部的旋律。

4、在流畅地吹好前16小节的基础上,再吹奏后16小节的曲调。

第七课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2、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演唱《踩雨》、《雨中》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聆听《雨滴》、《踩雨》、《暴风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并带给学生遐想。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踩雨》、聆听《雨滴》

二、课时目标:

1、能演唱《踩雨》感受夏天雨中玩耍的情景。

2、聆听《雨滴》感受钢琴弹奏的雨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出欢乐、活泼的心情。 难点:

自制乐器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踩雨》

(一)导入:

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种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二)新授:

1、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谁能看着谱唱出开始两小节的曲调?

2、跟范唱演唱“沙里格沙”这句。

3、跟钢琴哼唱前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

4、学会曲调后轻轻填词演唱。

5、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6、刚才我们从歌曲中了解到踩雨中的情节,那在音乐中又怎样来表达这种心情呢?(聆听后半部分)

7、跟钢琴哼唱。

6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可能学生会唱错。在这里教师可范唱让学生发现不同。

8、完整演唱歌曲。

这首歌我们可分几部分呢?怎么来处理各部分演唱呢?

9、我们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玩耍的情景。

三、聆听《雨滴》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1、聆听第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聆听第二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2、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

3、小组合作用自制乐器来表现下雨时的音响效果。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雨中》、聆听《踩雨》

二、课时目标:

1、能演唱《雨中》,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地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2、聆听《踩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

3、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难点:

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雨中》

1、聆听《雨中》范唱

2、跟范唱做拍手节奏。

3、跟范唱唱衬词,再加上拍手。

4、聆听歌曲用笔圈出八分休止符。

5、跟范唱学唱后半拍起拍。

6、哼唱整首歌曲。

7、通过范唱来纠正出错的地方。

8、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地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三、聆听《踩雨》

1、同一内容,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歌曲的构思、风格与不一。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踩雨》,今天我们来听另一首《踩雨》。

2、聆听《踩雨》

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谈谈两首《踩雨》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7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演唱《雨中》第二声部、聆听《暴风雨》

二、课时目标:

1、聆听《暴风雨》感受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2、发挥想象,能够创作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难点:创作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雨中》第二声部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雨中》,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今天来学二声部。

(二)新授:

1、学唱二声部曲调。

两声部合唱时用钢琴弹奏二声部旋律。

2、聆听范唱注意标有表情记号的演唱效果。

3、带感情演唱,注意各种表情记号的唱法。

三、聆听《暴风雨》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你认为这段音乐描写了那些场景?

1、再次聆听,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2、根据本课内容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3、创作音乐表演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8课 《冬 雪》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三、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水彩笔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5.你觉得这首歌有没有比较难唱的一句?(反复练习节奏 XX | X.XX | X.XX | ) 6.用节奏呼应的游戏反复练习P50页第二行最后一小节到第三行第三小节 的旋律 7.完整的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找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8.请再轻声歌唱全曲,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把歌曲演唱得更好。(在演唱时也可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

1.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曲《堆雪人》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9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

1.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6.师总结: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八小节,运用以跳进与级进交替的旋律,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的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铃儿清脆的响声。

7.带着我们刚才的分析,跟着音乐小声歌唱歌曲。(两遍)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1.聆听《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一遍),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歌曲? 2.复听音乐《打虎上山》(一遍),跟随音乐讲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剧情和唱段背景。(引子部分表现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伴奏下逐渐表现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最后 10 为西皮快板,音乐转为急速,气愤热烈紧张,具有强烈战斗性,生动有力的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英雄气概。

3.再次聆听,把刚才分析的内容带入歌曲,哼唱主旋律。4.再次聆听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第18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城故事》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通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难点: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1、范唱录音。(课件“范唱”)

2、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3、逐句释疑:

前倚音——轻、短、快(模唱)

降音记号——本音基础上降低半音,韵味独特(听辨不同,重点练唱“依呀,依呀”)

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知了”,轻快地(手势)

变拍子——不同拍号在同一曲中运用(拍号2/

2、4/4的含义;一组学生唱歌词,另一组按拍号拍节奏)

4、第二段歌词学唱。(尾声延长音记号)

5、完整聆听范唱并轻声跟唱。(课件“范唱”)

6、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课件“伴奏”)

《我爱你,中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华》,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能该手但段曲式的表现方式,通过图形、动作等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形象,段落变化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这有两幅画,画中表现的是什么?(交流)

那么,根据展示厅的要求,要为这两幅画选择音乐,就请我们来设计下,找一找用什么样的音乐。

二、欣赏分析:(略)

1、听《我爱你,中华》

师:听到乐曲后,你是怎样想的?(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2、听《我爱你,中华》

师:再来听一听《我爱你,中华》,感受水草轻盈的舞蹈。

1) 唱,师弹奏听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唱一边用手划出旋律。这一旋律是向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那么你觉得老师的弹奏到位吗?(交流评价) 2)听A段(多听) 仔细听听,还有哪里也是描绘水草摇曳的形象?当你听到之后,立刻举手示意老师。

3)听B段

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听全曲

三、总结

《春风吹到草原上》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春风吹到草原上》,体验藏民欢快、热烈的音乐形象:

2、了解象征藏民族的文化,积累相关的知识,以便在歌唱中更好的表现《春风吹到草原上》。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春风吹到草原上》 教学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

2、节奏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你们静心听一听,这首歌曲把你带到哪里了? 老师演唱歌曲>学生回答:

老师:西藏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距离最短。如今,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遍了西部的山山水水,神气的西部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西藏,去感受藏民们的心情!

二、初听歌曲《春风吹到草原上》,

1、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

介绍歌曲:这是一首藏族风味浓郁的新歌曲,全曲4∕4,B羽调式,歌曲以藏民族能歌善舞的习俗为创作背景,用富有特点的民族舞节奏的音调,通过赞美象征着藏民族母亲河的雅鲁藏布江和象征藏民族圣洁的珠穆郎玛山以及象征民族吉祥时光的格桑花,来赞颂中国西部大开发建设中西藏的新气象。

三、学习歌曲《春风吹到草原上》,

1、老师范唱歌曲《春风吹到草原上》 要求:边听音乐边看歌谱并打拍子 提问::你认为学习这首歌曲有什么困难吗?在哪里? 学生回答:

2、节奏练习:

对于歌曲中的学生不易掌握的节奏抽出练习

3、认识装饰音:了解其作用,听一听并唱一唱

4、跟琴用“LU ”哼唱旋律, 要求:划拍

老师对声音、表情、口型做出要求

5、跟老师一起视唱旋律: 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要求:划拍;同时注意感情、口型;

6、老师分句教唱:

7、学生齐唱歌曲:

学生评价,根据演唱情况进行处理,让学生在自己听、评中进步。

四、表现:

1、分组歌唱:比一比

2、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歌唱:

老师和学生对唱的形式、小组唱的形式等等,

五、延伸:

跟我学跳藏族舞《北京的京山上》

老师教学生学跳几个典型的藏族舞蹈结束本课。

六、总结:

七、课后反思:

《母女夜话》

教学目标:通过听《母女夜话》和《放马山歌》,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逐步积累民歌,培养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杨柳青》

师:(唱《杨柳青》),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赏《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1、《母女夜话》

1) 初听,感受

2) 再听 师:那么,我们想:这些美丽的姑娘们梳者各式各样的漂亮的头饰,心情怎样?我们要是看到了,你会想些什么?

3) 哼唱

师:这首《母女夜话》,旋律朗朗上口,充满着愉悦之感。我们也来跟着唱一唱。

4) 拓展

师:关于《母女夜话》,对于出处有些争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搜索《黄杨扁担》。

三、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

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小白船》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白船》,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3/4拍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童谣式流畅、荡漾的音乐形象。

2、学习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白船》。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3、能用声音表现出夜空中月亮摇动的生动形象和美好意境。探讨应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调动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用悠长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领会歌曲的意境,感受表现歌曲的三拍子韵律和优美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用歌声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探讨应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调动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音像资料、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考考你们的小脑袋瓜。听好了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打一天体:月亮)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是很聪明,说的非常正确。

1、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什么样的情境?

2、播放德彪西《月光》,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3、学生谈感受。

4、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美妙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刚才听到这一段优美宁静的音乐,老师的脑海里也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轮弯弯的月亮在星空中缓缓穿行,皎洁的月光撒满大地。(边说边播放月亮图)大家看,月亮美吗?(生答:美)弯弯的月亮象什么?(生答:小船、香蕉等)从古到今,月亮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赞美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或歌曲呢?

5、学生自由发言诉说故事。(同学们,你们讲的故事太好听了,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月亮上了)

6、师:人们对月亮寄予了无穷的幻想,你们想不想驾着月亮小船到太空中去游玩呢?(生答:好)好,下面我们就驾着月亮船出发了。大家仔细听,仔细看。二.范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歌曲。听后教师提问思考: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在哪里飘荡?船上有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生答:月亮、在银河里、桂花树和白兔。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耳朵可真灵呀!回答的完全正确!2.师语: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随音乐在心中默默跟唱,一同感受歌曲的情绪。月亮船是什么颜色的?在月亮船上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播放《小白船》师总结:情绪:优美抒情,四三拍的 《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标:

一、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四、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 入 1.导语

2.展示欧洲、意大利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了解其文化艺术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回答有关问题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欣赏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2、辨别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声音特点

五、练声:

4/4 1 2 3 3 4 5 | 5 6 5 4 3 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la

六、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录音:注意歌曲的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与拍号

2、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讨论:分析歌曲的表现内容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4、观看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有关问题的答案 5.学生对歌曲《桑塔露琪亚》表演的再创造 (1) 练习划船动作与3拍子节奏配合 (2) 处理歌曲的表现 (3) 设计演唱形式

6.按设计方案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七、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1、学生用形体创设意大利古建筑景区 2.、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山谷静悄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和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在情景中感受f p 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并能运用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很高兴来到第二小学给四年级的同学们上课,老师没带来什么礼物,就给大家唱一首歌,好吗?

2、表演歌曲《柳树姑娘》

师:这首歌你会唱吗?能和老师配合来唱吗?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师唱旋律,生唱伴奏啦啦啦)

提示:春天柳树开了,一片片柳叶在轻盈地跳动,有弹性地唱好啦啦啦

(二)认识感受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

1、感受力度记号渐强,并唱一唱

师:柳树姑娘真爱漂亮,风儿一吹柳树叶飘起来了,歌词中那一句最能体现它的自豪?音乐是上行还是下行?

2、感受渐弱

师:忽然风向一转,柳树叶又飘落下来(用手势提示学生)

3、比较两句在音乐力度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师:风儿强,叶子吹得高,风儿弱,叶子吹得低,在音乐中用两个力度记号来表示:渐强和渐弱

p f p

渐强

渐弱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是有这些力度变化的?

火车路过的的情景,用“WU”来哼鸣模仿强弱,同时做发声练习钟声

拍手

4、用钢琴表现 1 2 3 4 5 6 7 1 渐强 渐弱

(三)歌曲《山谷静悄悄》

1、导:我们通过柳树姑娘的叶儿知道渐强渐弱,这会儿柳树姑娘还在飘着呢,它飘呀飘,飘到一个静悄悄的山谷里,听,山谷里有什么声音?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可听好了 学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 先听一遍前三段 再每段教唱 钢琴伴奏

2、再听歌曲

“丁冬丁冬”是什么声音?(小铁锤敲打石头发出的声音)

3、难点乐句教学

听难点乐句 (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声音吗? (2)学唱

师:要学会这个“丁冬”声可不简单呢,请你找找这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跟师找休止符特点,学唱

(4)用拍手解决休止符

(5)p、pp、渐弱记号的演唱

师:学会了他的节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我们现在是在安静的山谷里,要注意他的强弱力度。

4、再听全曲

(1)师: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请大家在歌声里寻找答案

幻灯片出示: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

(2)师用歌声再次提问,生回答

(3)师生用歌声来问答

你能用歌声来回答我的问题吗?师生互换

5、歌曲处理

师:既然我们在这美丽安静的山谷里唱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呢?(轻柔,优美)

歌曲里也标出了很多的力度记号,我们来看

(1)讲解歌曲标志的渐强、渐弱记号;pp、p、mp等力度记号

(2)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全曲

苗岭的早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西洋拉弦乐器,知道演奏姿势

2、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领略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美景,感受苗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愉快劳动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对比对乐曲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师:12 34┃5 -‖

生:ⅰ 5.┃ⅰ 5.┃54 32┃1 -‖

2、西洋拉弦乐器介绍

小提琴: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性能灵活,色彩富有变化。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它可演奏缓慢、宽广、抒情的旋律,也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17世纪意大利有个叫盖斯巴•达•沙格的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直到现在意大利制琴业仍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有女高音之称)

中提琴:和小提琴形状相似,但稍大些,音乐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有女低音之称)

大提琴:形状也和小提琴相似,琴身比小提琴长一倍。演奏方法与小提琴不一样,它是被夹在两腿之间,琴身下端支在地上来演奏。音色浑厚,富有人声美,是管弦乐队中重要的低音乐器。可独奏也可伴奏。(有男高音之称)

低音提琴:构造与大提琴相似,但体积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雄浑。(有男低音之称)

三、《苗岭的早晨》

1、介绍苗族及作品:由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上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晨曦渐露,大地苏醒,百鸟争鸣,飞歌荡漾。同时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为ABA三部曲式。

2、初听:乐器?演奏形式?曲式结构? 3、复听:各段的旋律特点?(节奏、速度) 4、讨论,复听。

我愿是一条小溪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我愿是一条小溪》,在进入二声部合唱时,注意抓住各声部的第一个音的音高。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要和谐。 教学准备:歌谱 电子琴 节奏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清澈的小溪一路欢歌,从巍巍群山中奔来,我从小溪停一停脚步,因为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请你带走??

二、教学新课

1、揭题

唱一唱 《我愿是一条小溪》

2、教师边弹琴边范唱。

3、熟悉曲调

1)说明调号、拍子及情绪; 2)听琴模唱第一乐段; 3)提炼节奏,进行练习:

4/4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

4)随音乐分组哼唱第二乐段。

4、学唱歌词

1)朗诵歌词,体会内涵。 2)分乐段学唱歌词。 3)合唱教学,分组合唱。

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2、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

教学过程 1.欣赏

(1)听赏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歌曲演唱形式、歌曲的音乐结构、或从歌曲的表现情绪为切入点引导欣赏。(问:你能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吗?请你听赏歌曲,如果从情绪来划分,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教师可引导学生随着伴奏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3)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秧歌舞步为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伴舞;也可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即兴为歌曲伴舞。

(4)复听歌曲,学生可进行歌表演。

蓝地球、红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蓝地球、红太阳》,体验富有时代气息的少儿歌曲的情感。

2、学习用连续的、逐渐积累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学重点:

和谐演唱二声部歌曲,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 录音机 音乐音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歌曲A、B段的艺术形象。

2、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段音乐的情绪。

教师板书:A段的音乐主题自豪而活泼;B段旋律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结束在辉煌的音乐里,从而展现了现代少年儿童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三、学唱歌曲A段

1、听教师弹奏歌曲A段旋律并视唱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A段中代表性的节奏,练习演唱。

四、学唱歌曲B段

1、分声部跟琴视唱歌曲合唱部分,教师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在演唱B段第

一、二乐句时学习如何换气,再训练学生在充分吸气的歌唱状态下,有表情的歌唱,并应用相应的歌唱技巧来表现歌曲。

3、合唱两个声部,提示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休止符。

五、完整练唱歌曲旋律(跟琴练唱、跟伴奏演唱)

第19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师姓名:

郭人珑

目:五年级音乐(上)

级:

五年级

一、嘀格伢儿的梦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习演唱《嘀格调》,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演唱《嘀格调》,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嘀格调》,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教学重点:

用明亮、流畅的声音学会演唱《嘀格调》 教学难点:

能辨别2/4和3/4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聆听《嘀格调》

学生听老师范唱一遍,提出“嘀格”是什么意思,学生弄懂后,播放歌曲再听,并让学生默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然后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学习歌曲旋律,把歌曲的四个乐句分为单乐句和双乐句,让学生自主

2 选择进行对唱,之后再进行交换学习。

学唱歌词,要让学生理解湘西的方言,比如“一班”是指一群或一伙人,“伢儿”指的是孩子、“坪坝”就是大块的平地,“坳”的意思则是山间的平地。理解方言后,还可以将歌中个别的歌词用方言来演唱,如鞋鞋(hai hai)伢(a)儿 等等。让学生学唱一次。

要求并引导学生第

一、二乐句唱得轻松活泼,力度第三乐句是全曲高潮,情绪较为激动,声音要明亮流畅,力度为。最后一乐句前两小节用稍弱,清晰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后两小节用连贯稍强的声音演唱。结束句可以这样处理:外 面的 世界 真奇 妙,要 去那瞧一 瞧 (2)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是一首抒情优美又童趣盎然的优秀 歌曲。歌词本身就象一首清新婉约,充满幻想的小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风景淡雅的画卷。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

歌曲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3/4拍子,大调式。第一乐段进入了二部合唱,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优美,起伏有致,描绘了主人公“我”躺在绿色草地上浮想联翩。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曲调舒展流畅,它尽情抒发了“我”的梦幻:沿着翻腾的云海,飞卷的银河,飞向神秘的蓝天。让学生跟唱一次《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2课时

1.温习《嘀格调》《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全班分成二组,分别唱《嘀格调》《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3 第一组唱《嘀格调》时每二组认真听,并感受其中节拍

第二组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时第一组认真听,并感受其中节拍,

老师小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个歌不同的地方? 这两首歌采用不同的节拍,并详讲解

《嘀格调》全曲2/4拍子,五声徽调式,为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其曲式结构图为: A乐段 B乐段 a a1 b a2 4 4 4 4 全曲四个乐句实际上是采用起、承、转、合的手法写成。A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上句)为问句也是起句,是全曲音乐发 展的基础;第二乐句(下句)为答句,它承接了上句的尾音作为自己的首音,谓之“换头留尾”。第二乐段(第三乐句)是转句,一开始作者将旋律向上做了四度自由移位的进行,使旋律在高音区回旋荡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与A段曲调在中低音区婉转进行的旋律线形成鲜明对比。第四句是合句,它采用了第一乐句的音乐素材,是第一乐句的再现。

《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歌曲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3/4拍子,大调式。第一乐段进入了二部合唱,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优美,起伏有致,描绘了主人公“我”躺在绿色草地上浮想联翩。第二乐段也是四个乐句,曲调舒展流畅,它尽情抒发了“我”的梦幻:沿着翻腾的云海,飞卷的银河,飞向神秘的蓝天。

二、西部放歌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绛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钢琴、课件、长毛巾等。

2.学生准备: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l)音乐引路

学生在歌曲《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提问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

生:《黄土高坡》,高亢,粗犷……

5 师:十多年前,这首歌曾红遍了全中国。这么高亢、这么粗犷、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咱们一起去找找看!

设计意图:从大家熟悉的音乐开始,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西部,并初步感受西部音乐的风格。

二、西部放歌 1.听《黄河船夫曲》

(l)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 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

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课件播放船夫的歌。)

师:太地道了。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生:……

(引导学生说出粗犷、高亢、空旷、雄浑、质朴等特点。)

设计意图:来自黄河上最纯朴、不加任何修饰的歌声,更加贴近

6 生活,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生:自由舒展。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黄河上非常开阔。

(2)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2.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2)听听《走绛州》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

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

(3)说说“走绛州”

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 生:……

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

7 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走绛州”,既能对比新旧生活的区别,也为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打下基础。

(4)学唱曲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A.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B.切分节奏。

引导学生想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5)学唱歌词

A.随琴唱词。

B.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虚词衬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们苦中作乐的心境。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泼、幽默。)

设计意图:用分析歌曲的虚词、衬词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捕捉到歌曲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三、鱼水情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及《洗衣歌》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2.能学会合唱《唱支最美的歌》,用明朗、甜美的歌声表达军民鱼水情。 教学设想

军民鱼水情跟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特殊情感。然而,一些经典革命歌曲常常记载着一定的历史背景,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为此本课以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两首歌曲作为情感铺垫,以学唱《唱一支最美的歌》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能用明朗甜美的歌声表达真挚的军民鱼水之情。本课设计了感受军民鱼水情和表现军民鱼水情这两大教学板块。通过先“看录像片”了解《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中内涵的军民鱼水情,使学生融人到军民共欢乐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再以“演唱”《唱支最美的歌》等教学环节来表现军民鱼水情。 教学重点

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教学难点

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9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军民鱼水情

1.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1)导入

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

(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2)介绍

了解中国旧社会的历史。媒体播放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的各种画面。

(边看影片,边述说中国历史。)

师:这部舞剧描述了旧中国东北农村的一户苦难人家的真实故事。在这些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在旧社会,中国老百姓深受三重压迫,他们不仅要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还要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整个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军民奋勇抗敌,誓死保卫了我们的祖国。抗战胜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军当成自己

10 的救命恩人,他们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粮食、枣儿等来欢迎八路军战士。

(3)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

2.观看《洗衣歌》

(1)看歌舞——《洗衣歌》

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大红枣来欢迎八路军叔叔,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又是怎样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要帮解放军洗衣裳。

3.学唱新歌

①聆听《唱支最美的歌》全曲。

师:你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怎样唱才能让解放军叔叔喜欢呢?

(引导学生用明朗、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②随琴用u哼唱全曲。 师:你们能随琴哼唱全曲吗?

③听老师用四三拍子弹奏歌曲。

师:你觉得四三拍和八三拍哪种节拍更适合这首歌曲,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四三拍速度较快,适合表达欢快的歌曲;而八三拍是中速,适合表达优美的歌曲。)

④指出八三拍和四三拍的共同点——强弱规律。

⑤随琴唱歌词。

2.演唱歌曲

(1)有感情的试唱全曲

师:你能用最美的歌声演唱《唱一支最美的歌》献给解放军叔叔吗?

(2)演唱全曲,加以伴奏

三、结束语

师:其实解放军叔叔无时不在我们的周围,在去年衡阳11·3特大火灾中,就有二十名消防官兵为了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英勇牺牲。在往年多次特大洪灾中,也是解放军战士冲在最前线,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解放军与我们老百姓就像一家人,永远心连心。

四、《祖国在我心中》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祖国印象》,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祖国印象》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 教学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听赏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一、听(出示课件,有歌曲的歌词)

同学们,我们祖国名字叫——中国,祖国日日夜夜与我们在一起,就像身边的父母陪伴我们成长,我们和父母的亲情能割舍和忘记吗?那我们和祖国的情感能割舍吗?听完《我和我的祖国》你就明白了。 歌曲带给我们太多的情感的撞击,它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情感呢? 歌曲的旋律优美、热情奔放。歌词表达了歌者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

13 观察歌曲的拍号,是6/8和9/8拍的混合拍。三拍子的歌曲具有很强抒情性,特别是到了旋律的后半部分,对祖国的这一份炽热的情感更为浓烈。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哼唱。

二、唱

(课件出示歌词)

请欣赏歌曲《祖国印象》,带着对祖国的那份深情和爱。 (播放课件《祖国印象》)

2、模唱歌曲

歌曲最直接的表达了祖国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请你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呜”来跟着音乐唱出这份情感。 (播放课件)请学生轻声哼唱全曲。 遇到难点,由学生提出来。

教师总结学生所提出的难点处的旋律:(课件出示) ①3.432 2 .

② 6 5665 5 .4 3

③ 3 2151 1 .

④1.451 6.165

⑤ 66 5 33 5 1

结束(可由学生总结):祖国在我们心中,祖国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们也应该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起建设美好的祖国。

五、绿 色 的 呼 唤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能专心聆听音乐作品,较好地理解音乐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 教学内容

1、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

2、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体验作品情感,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以演唱、欣赏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的环境,从情感和声音结合引导演唱,唱出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形象,关注人声的魅力,用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森林狂想曲》

15 师: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说说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 (1)欣赏录音,熟悉全曲。 (2)学唱歌曲。

①再次听赏,生用wu哼唱。

②分句教唱歌谱(生找出难点)。随录音唱。 (3)分析体悟。

这首优美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指名回答,师归纳)

小组讨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它们的情绪是否一样?(教师引导,学生作简单处理后再次演唱。) (4)表现歌曲。

歌曲可以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2、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1)听赏作品。(2)交流关于徐秀娟的故事,学生谈感受。 (3)再次欣赏,全体轻声跟唱。

(三)总结本课

今天的课上,我们一起用音乐缅怀了“环保奉献者”,相信动人的音乐已经在我们的心灵引起共鸣,歌曲告诉我们的不仅环保,更是人类崇高的向往和追求。

(四)下课

六、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了解歌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并用感受歌里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学内容:听歌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谈感受 教学重点

深入体验作品情感,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语言的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学生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根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第一第二幕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17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评议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欢快活波的歌曲,学生各自做着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二、学习歌曲

1、听歌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2、根据乐曲情绪自编动作并展示 三、音乐活动

听音乐讲故事

四、情景剧表演

1、学生分角色进行准备

2、学生表演

3、师生评议

4、教师带唱歌曲

5、渗透道德意识

七、快乐的节日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听赏歌曲《在葡萄架下》,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根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评议

八、长白山下的歌谣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听赏歌曲《嗯嘿呀》,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跟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3 师生评议

九、可爱的家乡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蓝色的雅特朗》,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跟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编排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表演

21 第十单元 音乐家贺绿汀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清流》,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根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音乐家故事

在音乐背景下,师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

五、其他歌曲的欣赏

《嘉陵江上》《晚会》

22 第十一单元 冬天的巡礼

编写者:郭人珑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略)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唱新歌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学生听录音谈感受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评议教师的歌唱

3、学生跟钢琴顺唱歌曲

4、教师住句学唱歌曲,并重点教唱个别难把握的乐句

5、生跟师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1、师生探讨歌曲的情感

2、学生自己讨论并逐句处理歌曲

3 听歌曲感受自己的处理

四、创造活动

1、学生根据歌曲的情境,自己创编排节奏

2、学生分组表演

3、师生评议

23 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接唱本期学过的歌、写出歌名,并用适当的情绪与声音来表现。

2、能听辨出乐曲播放的顺序,并说出曲名。

3、能根据对方同学所唱的歌曲即兴创作下一句。教学过程

一、乐林高手大聚会

师生在音乐中说说各自所掌握的音乐方面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如:会唱XX歌曲、知道XX中外名曲、知道XX音乐家的故事等)。 (播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音乐。)

二、乐林高手大比拼

老师将学生分成两队,讲明“比拼”的规则,进行游戏准备。 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方式组成两队,并分对坐下准备游戏。

1、“超级接歌王,我来唱、唱、唱”游戏

老师组织两队同学在“超级接歌王,我来唱、唱、唱”游戏中,进行接歌的游戏。

游戏规则:游戏之前,老师制作两个王冠,分发给两队的队长。比赛共有十二首歌曲,由老师演唱每首歌曲的第一句,哪一队的同学最快接着唱下去,并说出歌名的一组,就马上举起手中的王冠示意,取得回答资格。能接唱出歌曲并说出歌名的一队,即获得一枚“接歌王”勋章。在此游戏中获得勋章较少的一队会有一次“珍贵接唱”的机会,

24 即获得一次格外的接唱机会。以此来追赶对手。

师:刚才在“超级接歌王,我来唱、唱、唱”的游戏中,两队都有不俗的表现,成绩也十分接近。希望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你们能有出色的表现。 (课件出示。)

老师组织两队进行“超级顺风耳,我来听、听、听”游戏。

游戏规则:先发给每队三张图卡,分别是A组三首乐曲的情境图(如:乐曲《观庙会》的图卡是一张热闹庙会的情景股、乐曲《彼得与狼》的图卡是一张森林彼得的小屋的情景图等),图下标有乐曲名称,再按照《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观庙会》 《凤阳花鼓》的顺序,播放A组乐曲,学生安静地聆听。三首乐曲一结束,请各队按照播放的顺序,将图卡排序。B组乐曲的顺序是《彼得与狼》

《新疆之春》

《土耳其进行曲》,游戏方法同A组。两队若是讲A组的排对了,可以选择是继续游戏还是终止游戏,选择继续游戏的队有机会获得两枚“顺风耳”勋章,选择停止游戏的队,只能获得一枚勋章。

3、“超级音乐大师,我来编、编、编”游戏

师: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我们能唱好听的歌,会听动人的乐曲。今天让我们在“超级音乐大师,我来编、编、编”游戏中,自己当一回超级大师,按照老师给你提供的歌曲的情绪与内容,编一编合适的歌词、流畅的旋律,并唱一唱。我们来爸爸哪一位大师编出的歌词最符合歌曲情、旋律最流畅! (课件播放。)

25 游戏规则:老师按照一定的情绪与内容,编创出第一句歌曲,并唱一唱。学生即兴创作下一句,也唱出来。要求是歌曲情绪与内容必须符合老师所唱歌曲的情绪与内容。歌曲编创得流畅的学生即获得“超级音乐大师”的勋章一枚。与其他同学合作编创的,可以获得“音乐大师”勋章一枚。

三、乐林高手总动员

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不俗。在你们的相互配合下,我们不仅是“超级接歌王”、“超级顺风耳”,而且还当了一回“超级音乐大师”。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超级能量”。勇敢地发掘具有超级能力的自己吧!

(播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音乐。)

老师带领学生写下各自想了解的音乐方面的问题,制作成一只只小船,贴在音乐海洋图中,以为着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永无止境。 学生在音乐声中,动都制作。 结束下课。

26

第20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聆听河南地方戏剧,进一步感受河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语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的兴趣。

二、新歌学唱:

1.教师课件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学生欣赏并说出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2.教师评价并小结。

3.课件播放一段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出现的名胜古迹和鲜花。4.课件播歌曲,初听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歌曲情绪风格,说出你认为歌曲中哪一句最有地方特点? 5.复听歌曲,跟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感受河南民歌地方特点一)。6朗读歌词.师生接龙趣味记忆歌词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感受河南民歌地方特点二)。

7.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教师弹琴唱歌谱,,学生跟随乐句学唱歌词。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3)教师对比范唱前倚音、下滑音的正确唱法,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感受河南民歌地方特点三)。 (4)学生正确、完整有感情的跟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三、表演拓展:

1

教学札记 教案

1.创新表现歌曲。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札记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舞蹈、器乐伴奏) 2.欣赏河南豫剧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教师总结: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溜溜山歌》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3.音乐游戏。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

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我们也曾在音乐课上学过一些民歌,下面,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一起听听,一起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民歌《溜溜山歌》。

三、新授

(一)衬词

1.感受歌曲 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你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 你们的耳朵真灵!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听范唱。 2.学唱“溜溜”

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

3.下滑音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歌谱中有一条波浪线)这叫做“下滑线”,其实我们已经会唱下滑音了,不信你们唱一唱。(生回忆“溜溜”唱法,再次加深印象)下滑音的演唱就是这样。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师: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

3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哼一句) 2.学唱第一段

(1)听范唱,默唱。

(2)跟范唱学唱师: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了么?那么就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唱出来。(3)跟琴唱歌,巩固歌曲。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拎出来练)

(4)字头咬字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觉到了劳动的喜悦。下面听我来唱一唱和你们唱的有什么区别(师突出每一句第一个字头的演唱)

师:民歌讲究字头的演唱,要求咬清楚每句话的第一个字。你们这样唱一唱。 师:这首歌曲短小但却寓意深刻,歌曲中唱到一棵树不成林,一根单纱难搓绳,让我们听听第二段又是怎样唱的。 3.对唱歌曲

(1)师生对唱师:他们劳动的多欢呀!我想和同学们用对唱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辛勤劳动的样子,我唱第一段,你们唱第二段。

(2)男女生对唱,分别站起来唱师:你们也来试试这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男生先唱。(你们合作的真好!) 4.完整演唱歌曲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溜溜山歌,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不正是团结的力量么。这首山歌的寓意也正是如此。让我们再一次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把这首山歌自信的唱出来吧!(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

音乐游戏:夸秋天。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我国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好自己那对会听的耳朵,收集或学唱一首民歌,下节课上我们一起听一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鸟,小鸟》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

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4、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三:学习歌曲: 1.节奏年学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 x0xx x0 |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5

教学札记 教案

xx| x xx x xx| x.xx x.|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教学札记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

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7、处理歌曲:

全曲可用 mp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

四、全班熟练演唱歌曲。

五、分男、女生演唱。

六、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七、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2,能力目标: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难点: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国的56个民族就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前两节课我们就走进了少数民族,你还记得是哪些少数民族吗? 生: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

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羌寨,去了解一下羌族人民的生活。(出示课件)生:学生共同学习羌族的风土人情。(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最富特色的建筑是碉楼,在主人的住房旁,用来储存粮食柴草,或者防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羌族通用汉文,无本民族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羌族以农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也兴建起水泥、制革、木材、造纸、化肥等工业。绣花、编织是羌族人民的传统工艺.羌族的民族节日是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每到这一天全寨人都要烧香敬祖先和天神。祈祷丰收的祭山会也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欣赏羌族的艳丽服饰的图片。师:羌族人民还非常喜欢吹一种民间乐器——羌笛。

生:看图片,共同学习羌笛知识。(羌笛是吹奏乐器,历史十分悠久,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由竹子制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就有一句描写羌笛的

7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笛是古老而又著名的乐器.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羌笛的音乐高亢,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或劳动之余,羌寨就处处可闻羌笛的声音。)并欣赏吹奏羌笛的图片。

师:羌族人民不但爱吹羌笛,还喜欢跳锅庄。什么是锅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生:共同学习锅庄。(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藏族地区。因表演这种歌舞时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又被称为锅庄,因而得名。歌舞时男女各半,手牵手围成一圈或两排对立。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就会不由自主地参加到锅庄舞的行列中去陶冶情操,培养才智。)并欣赏跳锅庄舞的图片。

师: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的把歌唱,你们听羌族的娃娃们已经唱着歌来了。(播放《吹起羌笛跳锅庄》)

二、新授: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欢快地

2、集体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3、随录音学习歌曲,注意要用跳跃的声音演唱,并注意重音记号及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用法。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大家评价哪组唱的好,并处理歌曲。

5、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出点难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老师出示一条节奏 × × │ ×× × │,你们边打节奏边唱歌,能做到吗?

6、学生随录音,边唱歌,边打节奏。

三、拓展延伸: 师:歌曲中羌族人民喜气洋洋的吹起羌笛跳起锅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去感受一下现场的热闹气氛吧!播放《锅庄舞》视频 生:学生欣赏锅庄舞

师:他们跳得真热闹呀!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跳锅庄舞的感受?让我们一起随歌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曲跳起锅庄舞吧!

生:分小组,到前面来学跳锅庄舞,跳的好的同学领舞。

四、小结:

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表现形式,震撼着我们国人,震撼着整个世界。愿我们这些已经爱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每位同学能尽情徜徉在这音乐长廊里,以享受更多的“美味 教学札记 佳肴”!

五、布臵作业:

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札记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弱起节奏OX XX。

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①4/4 O X X X②2/4O X X X脚手脚手脚手 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 相互交换 )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四、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五、课后小结:

1、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2、下课后,请同学自己填唱最后两段歌词。

11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渴望春天》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十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例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13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3.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2.能运用“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进行演唱。教学难点: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进教室

随音乐《卢沟谣》进教室,同时播放“卢沟桥”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地方是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沟谣》。

三、新授

1、初听歌曲(视频1)

歌曲情绪如何?歌中描写的卢沟桥是什么看样子的?

2、认识卢沟桥(现实中的卢沟桥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视频2)

3、复听歌曲

就让我们再来聆听一次歌曲,你是否听出了卢沟桥的秘密呢?(歌曲录音) 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

4、配音乐朗读歌词(伴奏音乐)第一段

5、填词演唱

先找音乐符号——板书总结力度、速度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符号的地方怎么唱的,生轻声跟唱。

6、生演唱第一段,先发声练习——渐强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师画旋律线“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7、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8、你们的歌声真美,卢沟桥的美被大家完全展现出来了。但,就是这么美的卢沟桥,在1937年的7月7日,彻底的变了。(视频2)

看了这段历史,你的心情怎样?所以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二段? 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生跟唱

9、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唱之前理顺音乐记号,力度、速度,并让生掌握反复记号(板书) 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10、讲解结束句 并整理歌曲结构: A——B——B——结束句

11、完整演唱

四、音乐拓展

1、了解《卢沟谣》这首作品。

2、用竖笛演奏34页旋律

3、观看卢沟桥事变视频

五、总结

现在的卢沟桥依然很美丽,但发生在它身上的那段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15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长城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25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4、教学后记:

17

教学札记 教案

《在葡萄架下》

教学札记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在葡萄架下》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歌曲《在葡萄架下》,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舞蹈动作等多形式积极参与表现歌曲。 3.了解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 教学难点: 切分音节奏的掌握和新疆歌曲的音乐的风格。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导言: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推荐学习一首歌曲,首先老师为你们表演歌曲,不过老师在表演前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当你们听完歌看完舞蹈后,要说说这是一首具有哪个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歌曲,同学们可以从老师的舞蹈动作和歌词中去寻找答案。

2.播放歌曲录音,师随乐舞蹈。

3.在师生探讨中初步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新疆音乐:欢快活泼,有很强的舞蹈性,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相关知识:新疆特色乐器介绍,冬不拉、铃鼓;物产介绍,哈密瓜、葡萄等;风土人情介绍,民族、服饰等。)

二、学习歌曲

1.从切分节奏入手感受歌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步骤:出示歌谱,播放歌曲,师用手鼓强调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其它部分拍击四分节奏;学生模击出切分节奏,老师板书切分节奏及其名称;学生找出歌曲中所出现的切分节奏,并随乐拍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师生共同探讨“切分节奏”在表现音乐风格中的作用。)2.唱唱切分节奏旋律。(教学步骤:教师板书歌曲中几处大切分节奏的旋律,学生即时视唱,采取集体视唱和个别同学视唱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歌曲旋律,将上面的大切分节奏旋律补充为一条完整的旋律,学生视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3.跟录音听歌曲,并找出歌曲中较难唱准的乐句。

4.重点解决难点乐句“边疆儿童多快乐”一句的演唱。(教学步骤:学生谈谈此句音乐情绪和意境的表达;听老师范唱,体验演唱中“声断气不断”的演唱表现技巧和感受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学生模唱,体验与表现。采取集体演唱和个别学生演唱的方式进行。)

三、表现歌曲

1.结合歌曲中所标记的音乐记号,启发学生用富有表现的声音演***曲。(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标识的音乐记号:下滑音记号、上波音记号,渐强记号;板书这些记号,认识其名称;采用“比较演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有音乐记号与没有音乐记号的音乐表达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重点演唱有音乐记号标识乐句,在演唱实践中体会音乐记号的表现作用。)

2.创设过队日的情景,让学生以演唱、演奏、舞蹈等各种形式在情景中表现歌曲。(教学步骤:将课桌椅位臵,留出一个空地,学生围圈席地而坐;活动参与形式指导:可以用多种形式,如,演唱、乐器伴奏、舞蹈动作等参与表现《在葡萄架下》,但每人每次需变换一种参与表现的方式;师生变换表现方式参与歌曲表现。)

四、欣赏《新疆之春》

1.要介绍乐曲。屏示曲名、演奏形式、曲作者、欣赏提示等。

2.分段欣赏乐曲。(教学步骤:教师师演奏《新疆之春》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两个片断。提问:请你们说说其中哪一段更具有新疆音乐的特点;学生回答,并说说选择的理由;教师小结两段音乐的特点及表现内容。) 3.整体欣赏乐曲,学生参与表现。表现形式:教师完整演奏乐曲,演奏到乐曲第二段时学生用各种形式参与表现音乐。进一步感受新疆音乐风格特点。

五、小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们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在葡萄架下》,并且用各种形式参与表现了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了解更多其它民族的音乐,热爱我们自己祖国的音乐文化。

19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玛依拉》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鉴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试听与演唱,提高识谱演唱能力。

(2)通过击打节奏,不仅掌握时值计算方法,而且能通过击打来表现出节奏型。 (3)通过歌曲的延伸学习,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演唱《玛依拉》,并且明确音乐的速度在情感表现中的重要性。 (2)准确的拍打出前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3)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演唱歌曲,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特点。

2、【难点】对于民族特点认知不清晰以及学习演唱附点节奏型。

三、教学用具:《玛依拉》音频资料、钢琴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段人民生活、节日的视频与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做一个总结

教师设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教师总结:哈萨克族。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欣赏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

教师设问:同学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你认为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总结:“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这首歌曲就是在描绘这位姑娘,歌曲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2.再次欣赏歌曲并跟随旋律哼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师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快速度相配合。田园风的,比较抒情的则往往采用适中的速度。而颂赞地、挽歌、悲伤地、沉痛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3.学习演唱歌曲《玛依拉》

①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进行哼唱,并画下认为的难点。 ②请同学们提出在哼唱时发现的难点。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一一解答,着重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带领同学们击打节奏,更直观的体会附点节奏型。 ④学生跟随钢琴完整演唱。

4.最后欣赏歌曲,并跟随视频带着情感演唱 5.延伸学习

欣赏由《玛依拉》创作改变的《玛依拉变奏曲》

教师设问:为何将改编后的歌曲称为变奏曲?具体是哪里发生了变化?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改编后的歌曲与原歌曲主旋律基本一致,只是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是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所以称为变奏,这也是变奏曲的概念。《玛依拉变奏曲》主要是在歌曲反复的时候发生的变化,演唱方式加入了花腔的技巧。在增加难度的同时,也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环节三:拓展训练

教师弹奏不同的节奏型,学生记写,尤其注重对本节课新掌握的节奏型的听写。

21

教学札记 教案

《掀起你的盖头来》

教学札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垫步、踏点步,学习进退步及托帽手的舞蹈动作。

2、学习听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创编舞蹈,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教学准备:

1、熟悉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四段歌词。

2、掌握垫步、踏点步等新疆舞步,学会新疆舞的一些基本手位。

3、新疆舞蹈视频一段、录音机、音乐磁带、动作图示、自制新疆小花帽、新疆服装一套。教学过程:

一、观赏新疆舞蹈视频,回忆新疆舞的特点。

1、观赏视频。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段舞蹈,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2、回忆新疆舞的特点。

师:你们知道这个民族的人最擅长什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 师小结:新疆维吾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乐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他们的舞蹈非常优美,动作也很漂亮,新疆的舞蹈主要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手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新疆舞的风格。

二、复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

我们在中班的时候学习了一些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都有哪些?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复习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手部动作:翻腕、柔腕、移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

三、创编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1.聆听乐曲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欢快、有趣的情调。

22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师:前几天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有趣的新疆歌曲,叫什么名字啊? 让我们再来一起听一听! 2.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1) 创编掀盖头的动作。

师:这首歌曲里讲了一个美丽的新疆姑娘;现在,老师就来扮演这个美丽的新疆姑娘,看!我带来了一块红盖头,我也盖在头上,现在你们能看清楚我的脸吗?(教师可以将红盖头掀起、放下让幼儿比较看看哪个看的清楚) 那怎样才能看清出呢? 你来掀掀看,看清楚了吗? 想要看清楚把盖头掀起来就可以了,那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个掀盖头的动作呢?(提示幼儿动作要有好看、有美感) 哦!这个小朋友掀的真好看,我们一起来学学看!(提示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 创编看姑娘的动作。 师:看清楚了吗?你是怎样看的? 哦!你是这样看的,真漂亮!还可以怎样看呢? 小朋友们真厉害,咱们把掀盖头和看姑娘的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边唱边跳) (3) 创编赞美姑娘的动作。

师:看到这么美的新疆姑娘,咱们从心底里喜欢和赞美她,那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你对美丽姑娘的喜欢和赞美呢? 哦!你是用这个动作来表现的,真不错!请小朋友看看刚才有个小朋友做的动作象不象这个新疆小姑娘做的动作啊!(出示图示) 这个动作在新疆舞里的名字叫托帽手,一只手放在脸的斜前方,另一只手放在小花帽的旁边,手心朝上,托好了小花帽,所以叫托帽手。

师:一起来学学看!教师示范进退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进退步)——手(托帽手)——整体)。

好,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起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每一个动作图示都要讲动作要领,并让幼儿模仿)

23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手是这样放的,那脚怎样做呢?(带领幼儿反复练习,纠正幼儿的动作,引导幼儿将步伐和手的动作结合起来。)

四、引导幼儿将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师:今天我们自己编了这么多好看的新疆舞动作,这首歌曲有四段,每一段的歌词都不一样,那咱们就选出四个动作,每一段用一个动作好吗? (1)先用图上的四个动作跳舞!请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好了图片上的动作,听着音乐来表演一次! (2)换动作的顺序。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老师把这四个动作换个位臵,看看你们能不能表演的和上一次一样好!

五、尝试进行合作表演。

师:你们真棒!表演都很出色,咱们来分组表演好不好? 咱们分成5组,每一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扮演美丽的新疆姑娘,其他小朋友用刚才我们想出来的舞蹈动作表演掀盖头、看姑娘和赞美姑娘,好不好?(幼儿分组表演) 5组小朋友都表演的不错!老师在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在第二段音乐间奏的时候,摆一个造型。我来拍照,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演的最好!能不能做到?(幼儿表演)

六、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自己编了一个欢快、有趣的新疆舞蹈,你们高兴吗?让我们来一起跳个欢乐的新疆舞吧!

24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色光之歌》

教学目标:

1、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教学难点: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唱一唱《太阳出来了》

过程与方法:全班分为

一、二声部(教师参与第二声部),在练唱过程中要求字正腔圆,并将时值保持准确,以表现太阳出来时壮丽的情景和欢乐的心情。评价内容:…(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字正腔圆,时值保持)

二、导入

互动话题:彩虹,人人都见过。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像桥,有七种颜色……)

听了你们有声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是的,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三、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初听歌曲

互动话题:说说这首歌的情绪。(欢快、活泼……) A、学习一声部旋律。 (师范唱,生轻声跟唱) B、随琴学唱歌曲。

25

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 教案

C、互动话题:找出难唱的地方、特殊符号、解决的办法。(波音、下滑音等) D、全体同学完整唱。

评价内容:(音高、时值、力度的解决)

E、学习歌词,师生共唱。评价内容:(咬字吐字、歌词“对位”的解决) F、互动话题:找出难唱的地方,同伴互助。(波音的字词、下滑音的字词等) G、全体完整唱并进行艺术处理。(情感与力度、情感与歌词的关系) H、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评价内容:(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

2、赏析二声部。互动话题:

(二声部的“色彩”)

A、学习二声部旋律并带上歌词。 评价内容:(声部的“均衡”)

B、师生合作,感受合唱效果。评价内容:(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

五、课堂小结 互动话题:

1、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七色光之歌》。

2、二声部使这首歌带来的色彩与情感。

3、创编歌词、合作学习、拉歌比赛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26

五年级音乐教案模板
《五年级音乐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